咬伤、蜇伤

☆基础知识

☆狗咬伤

☆猫抓咬伤

☆毒蜘蛛蜇伤

☆毒蜂蜇伤

☆水母刺伤

☆蚂蝗咬伤

☆蚊子

☆蜱(草耙子)叮咬

☆蛇

参加户外运动被一些毒虫咬伤,皮肤会被毒液引发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是否严重,取决于个人对毒液或其它毒素的反应。昆虫的毒液进入皮肤引起的过敏反应多数是轻微的,通常只会使皮肤感到搔痒或痒痛,以及轻度的肿胀,这些现象大多在二十四小时内就会消失。有的过敏会伴随一些发烧,寻麻疹,关节疼痛和腺体肿胀病 的延缓反应,也可能上述两种情况会同时发生。如果同时出现,这种毒液导致严重反应的机率就会比较低。

☆基础知识

在野外最常见的咬伤和蜇伤,主要是蜂子、蚁子、扁虱、各种小飞虫和一些蜘蛛的咬伤。如果被蜂子蜇伤,要快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以免遭到更多的蜂子蜇伤。然后用直角边的物体,比如信用卡或刀背,擦掉或刮掉毒刺。再用肥皂和清水清洗被咬的部位。不要试图拔掉那些刺,这样会释放更多毒液。为了减少疼痛和肿胀,可以用冰袋或装满冰块的衣服敷在伤口上。还可以在旅游景区的药店买一支0.5%或1%的氢化可的松乳膏或炉甘石液,在咬伤或疼痛部位一天涂几次直至症状消褪。如果蜇伤后出现恶心反胃和肠抽搐,痢疾腹泻或较大的肿块,应当马上去医院治疗。

☆狗咬伤

人被狗咬伤后,无论能不能确定咬人的狗是否是疯狗,为了安全起见,都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以防万一。被咬伤后,应以最快的速度脱下或撕开伤处的衣服,用大量的清水或20%的肥皂水清洗伤口,并不断擦拭。可用喷淋或用盒往伤口上倒水冲洗。伤口较深者还需用导管伸入,以肥皂水作持续灌注清洗。反复冲洗擦拭伤口,务必在3~5分钟内使伤口得到充分清洗。需注意的是,此伤口不宜包扎,在充分清洗伤口后,应以最快的速度将病人送往医院,按医生的要求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和狂犬病疫苗,并进行伤口的进一步处理。

在被猫、猪、狼、狐等咬伤时,也应按狗咬伤的处理方式来进行处理。     

☆猫抓咬伤

被猫抓咬伤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擦拭伤口,以便冲洗掉猫的口液。然后再用充足的肥皂水清洗伤口至少5分钟,彻底擦干后,尽快送往医院由医生进行伤口的进一步处理,并且决定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抗狂犬病免疫血清以及破伤风抗毒素。

☆毒蜘蛛蜇伤

毒蜘蛛蜇伤,局部可见二个小红点,周围红肿,疼痛、麻木感,继之出现红斑、水泡,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发热、寒战、肾衰、呼吸窘迫等而致死。被毒蜘蛛蜇伤后,如果伤口在四肢,应马上在伤口上端扎上布带或止血带,以免毒液扩散,布带或止血带每隔15分钟应放松1分钟,防以肢体缺血坏死。伤口局部用 1:1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数次。然后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后,用消过毒的针或刀片将伤口扩大一些,用手从伤口四周向中心推挤,尽量挤出毒液,也可用拔火 罐的方式吸出毒液。再用碳酸烧灼伤口,取季德胜蛇药2片捣碎后用凉水调成糊状,呈环形敷在伤口周围,病情较重者,可同时口服季德胜蛇药5片。然后迅速送医院作进一步处理。需注意的是止血带一定要隔15分钟放松一次,每次1~2分钟,送达医院后要向接诊医生说明最后一次扎上止血带的时间,以免因疏忽造成患者肢体缺血坏死。     

☆毒蜂蜇伤

离草丛和灌木丛远些,因为那里往往是蜂类的家园。

发现蜂巢应绕行,一定不要做出过与‘亲近’的表现。

最好穿戴浅色光滑的衣物,因为蜂类的视觉系统对深色物体在浅色背景下的移动非常敏感。

如果有人误惹了蜂群,而招至攻击,唯一的办法是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不要试图反击,否则只会招致更多的攻击。

被毒蜂蜇伤后,可用双手将折断在伤口中的毒刺挤出来,或用酒精消毒过的针或小刀把毒刺挑出来,然后用肥皂 水、5%苏打水或3%氨水(尿液也可)等碱性液体冲洗伤口,以中和毒液,再取季德胜蛇药2片捣碎,用凉水调成糊状后敷在伤口四周;或采用中草药如七叶一枝花、紫花地丁、半边莲等捣烂外敷。病人应大量喝水,以加速毒素从尿中排出。对大面积蜇伤的病人,最好马上送附近医院抢救。如条件一时不具备,可先按上述紧急处理。如病人对毒液产生过敏反应,有气喘等症状,可使用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     

☆水母刺伤

在水中被水母刺伤时,不要慌张,应立即上岸,因为水母都是成群地游动,如果继续待在水中,有进一步被刺伤的可能。首先把附在皮肤上的水母或其触手清除掉,然后局部伤口用1:2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通常可缓解症状。如果病人出现休克症状,应先进行抗休克处理,然后立即送病人去医院。

特殊提醒:水母蜇伤是非常痛的,如果你没有药品,实在是熬不住,你可以选择用尿液来止痛,虽然这有一点恶心,但却能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

☆蚂蝗咬伤

蚂蝗分为旱地蚂蝗和水蚂蝗,蚂蝗吸血的同时分泌一种抗凝素,使伤口血流不止,其实蚂蝗并不可怕,发现有蚂蝗叮上时,可用手沾上唾液把它拍下来或用烟头烫,切记不可手扯,然后伤口用创可贴贴上即可,行至蚂蝗出没的地带,应将裤脚扎紧,有脚上、手上涂一些有刺激气味的药品,也可以有效的防止蚂蝗叮咬。

一、蚂蝗介绍:

蚂蟥生活在水中,我国南方多于北方。在稻田、池塘、湖沼等处劳动、玩耍、游泳、洗澡会被蚂蟥咬伤,蚂蟥头部有一吸盘,当遇到人体的皮肤粘膜处如阴道、肛门、尿道之处,即钻进去吸血,同时分泌一种抗凝物质,阻碍血液凝固。它吸血时,很难自动放弃。

二、蚂蝗咬伤处理:

1.判断

有下水史,被咬者的创口疼痛、流血不止、溃疡等。

2.急救

发现蚂蟥叮咬,不要强行拉它,以防拉断而吸盘仍留于创口,加重伤情。

※采用以下办法使它自动脱离伤口:

①用食醋、酒精或饱和盐水,半棉球浸湿放在蚂蟥的头部。

②用手拍打或针刺,或烟油刺激其头部,使其自动脱开皮肤。

③如喉、鼻腔、消化道、泌尿道被咬时,可用1%~2%丁卡因溶液,或2%~4%得多卡因溶液涂于蚂蟥头部使其麻醉,然后用镊子轻轻取下。

④有出血可用2%麻黄素溶液浸湿棉球压迫止血。

⑤伤口用盐水冲洗,无菌纱布包扎。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⑥如果病情不严重,即在当地急救处理,如创伤严重即速送医院治疗。

☆蚊子

宿营地不应设在沼泽旁;

一定要使用蚊帐;

尽可能少脱衣服;

搭起的床至少离地1米,鞋子不可放在地上。必要时森林土著人的一些驱蚊方法也可采用:如用牛粪和泥浆混合起来涂在身上可以避蚊,用椰子油或烟草汁涂在身上可以防止虱子,面包树叶可以驱赶苍蝇及臭虫,将柠檬放在潮湿的地方可以避免蚂蚁的袭击,点燃的香烟往往可以使许多死死咬住皮肉的虫松口。

☆蜱(草耙子)叮咬

一、蜱的介绍

户外的朋友们经常会遇到草耙子叮咬,由于对此了解不够,被咬后有的不置可否,有的采取极左的方式,总之方法不得当。为了朋友们能积极有效的预防和被叮咬后有一个正确的处理方法,现介绍如下(草耙子学名叫蜱):

1.蜱分两类:一类体表较硬,背部和腹部有质板的称硬蜱;另一类是躯体较软,无质板的叫软蜱。      

2.病理生理:蜱为人、家畜及野生动物的体外寄生虫,无论是幼虫、稚虫、成虫均能吸血。硬蜱多在白天叮咬宿主,且吸血时间长,而软蜱多在夜间吸血,叮咬宿主吸血时间短,由1~2分钟至1h左右,有些硬蜱町日夜吸血。吸血时将蜇肢和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内,口器可牢牢地固定在宿主皮肤上,惊吓时也不离去,若强行拔除,易将假头断折于皮肤内。在吸血的同时还可分泌性质尚不明了的抗凝剂及毒性物质注入皮内。蜱的嗅觉极为敏感,能在几米之外嗅到宿主的气味,爬到1米高的树叶或草尖上等候觅食,当人和动物经过时,突然跳到人和动物的身上,伺机吸血。不仅可咬伤皮肤,而且是螺旋体、立克次体、病毒、细菌感染的媒介。

3.诊断检查:蜱叮咬后临床症状轻重差异很大,有时与其它昆虫叮咬难以区分,必须在体表发现虫体才能确诊。

二、蜱咬伤治疗方案:

蜱咬伤出现的皮炎主要是消炎、止痒、止痛,给予对症处理。

1.发现被蜱叮咬后常采取如下措施:

发现蜱叮咬皮肤时不可强行拔除,以免撕伤皮肤及防止口器折断在皮内。可用乙醚、氯仿、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的头部或在蜱旁点燃蚊香,数分钟后蜱自行松口,或用凡士林、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的头部,使其窒息,然后用镊子轻轻把蜱拉出。

去除蜱后伤口要进行消毒处理,如发现蜱的口器断在皮内要手术取出。

在伤口周围以2%盐酸利多卡因作局部封闭,亦有人用胰蛋白酶2 000 u加生理盐水100mL湿敷伤口,能加速伤口的愈合。

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要给予抗组胺药或皮质类固醇。出现蜱麻痹或蜱咬热要及时进行抢救。如伤面有继发感染要进行抗炎治疗。

2.预防:

到野外游玩别选择尚未开发好的风景区,尽量少去草丛浓密的森林野地。游玩的时候不要随便席地而坐、乱摸牲畜或者在森林露宿。出行之前应该注意将袖口、衣领、裤腰、裤脚扎紧,上衣扎在裤中,还要准备一些诸如驱虫剂、驱蚊灵等用品。旅游回来之后,要全身检查,尤其是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这些皮肤较薄的部位,这都是蜱喜欢的寄生之处。

☆蛇

一、如何应付蛇咬

参加户外活动、休息或经过蛇类栖息的草丛、石缝、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比较阴暗潮湿处时,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不要吓得不知所措。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

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若有条件再送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二、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

1.出血性蛇毒:

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

2.神经性蛇毒:

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会逐渐呈现。

三、被咬后应急处理

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的向心一侧绑上,但务必注意15分钟放松2─3分钟。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允(口内不能有伤口,用嘴吸毒并不是好方法,吸毒的人也可能因此中毒),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立即服用解蛇毒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但千万不要在伤口处涂酒精。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的医院救治。(如不能确定是那种蛇毒应将蛇打死,一并带到医院。)

注意:这里只是告诉大家就医前应做的事情,并不是说你这样做了之后就可以不去医院。

四、特殊提醒

毒蛇有青竹蛇、蝮蛇、眼镜蛇……等等,尤其是眼镜蛇,动作敏捷,一不小心碰触,就会被咬伤,伤口剧痛发肿,必须赶快到医院打血清。大多数蛇不会主动攻击人,只有人不小心踩或要抓它,才会咬人。上山时,穿登山鞋或长靴,可避免危险。在山野中行走,不要随便把手插入树洞或岩石空隙。手中拿一根小棍子,行走时“打草惊蛇”,也是方法之一。打119电话,119并不只是火警电话,当你遇到较大的危难时,同样可以打119。119得到消息,立刻会派人去救援,如果被蛇咬到,也会送患者到有血清的医院治疗。

在野外一旦被蛇咬,应立即口服用蛇毒解药,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一般有毒蛇分布的地方,药店都会出售各类蛇伤药,可参照说明书使用。南通蛇药又叫季德胜蛇药(片剂)用于治疗毒蛇、毒虫咬伤,有解毒、止痛、消肿的功效。如果当地条件允许,可根据当地动物志,准备相对应的血清,冷藏携带至当地,存放在医院中以备急需。

五、户外防蛇

在野外,一般来说除眼镜蛇外,其他蛇类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如果在丛林或草丛中行走,没有发现它而过分逼近蛇体,或无意踩到蛇时,它会向人类发起攻击。遇到毒蛇时,如果它不主动攻击,千万不要惊扰它,尤其不要振动地面,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来救援。

1.基础知识

蛇通常是在气温达到十八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沿江以南方地区,五月至十月份是蛇伤高发期。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喜欢出洞活动觅食。雨前、雨后、洪水过后,驴友在山野丛林中要特别注意防蛇。

毒蛇的活动一般都有一定的规律。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的眼镜蛇喜欢白天活动,银环蛇则喜晚上活动,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而蛇伤主要集中在上午九点至下午三点左右,晚上六点至十点左右。此外蝮蛇对热源很敏感,有扑火习惯。所以在有蝮蛇分布的地区,夜间行路用明火照亮时,要防蝮蛇咬伤。

2.装备行进须知

在毒蛇分布较多的丛林从事探险活动的驴友,必须穿高帮鞋(皮靴),着长衣长裤,戴帽、扣紧衣领、袖口、裤口。并尽量避免在草丛里行走或休息,如必须穿越草丛灌木林,要打草惊蛇(在眼镜蛇分布区,打草惊蛇可能会引起眼镜蛇的主动攻击。)

在有毒蛇分布的丛林里旅行,不要抓着树枝借力,需要伐取灌木、采摘水果时一定要仔细观察,一些蛇类经常栖于树木之上。翻转石块或圆木以及掘坑挖洞时使用木棒,不可徒手进行这类活动。如果与毒蛇遭遇,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突然移动,更不要主动发起攻击。如果手里有饮料瓶,可以往它旁边扔过去,转移它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过去蒙住它,然后跑开。应选择绕行,若被蛇追逐,应向山坡上方跑,并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尤其是在草地上,蛇的窜行速度极快。如果不得已要杀死毒蛇(毒蛇大都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可取一根长棒,要具有良好的弹性,快速劈向其后脑至七寸部位(俗话说得好,打蛇要打七寸)。

3.露营防蛇须知

需要在野外露营时,应避免在蛇鼠洞多、以及乱石堆或灌木从中筑营。营地周围的杂草应铲除干净,另外,在帐篷四周挖一条较深的排水沟也能较好的防止蛇虫的入侵(最好再在帐篷的边上挖一条浅沟,里面布撒雄黄和石灰的混合分粉、草木灰或水浸湿了的烟叶)。

打地铺,可用树枝、树叶或细竹垫铺,尽量不要用杂草。临睡前要先在地上敲打,清除爬上的昆虫。睡觉时应将帐篷拉链完全合上。睡前检查床铺,压好帐篷,早晨起来检查鞋子。并仔细的察看身体周围,否则附近若有蛇或昆虫会被突然的活动惊动。

在野外宿营要注意保持营地的清洁,所有垃圾都必须及时掩埋。因为油脂和事物的碎渣能把蚂蚁引来,蚂蚁会将蜥蜴引来,而蜥蜴又会把蛇引来。注意不要用火烧鱼骨头,这种气味也会把蛇引来。

4.个人防蛇诀窍

旅游如果准备前往有毒蛇分布的地方旅行,可以用雄黄(有毒,使用时切忌用火烧)二两、大蒜一头、纱布一块制作防蛇药。将大蒜捣烂,雄黄碾成粉末,两样充分拌匀后,用纱布包住,扎成一小球状,以不出水为宜。然后将小球挂在腰间,也可制作两个球,分别绑在左右脚脖子上。这样,无论走到哪里,蛇族一概退避三舍。制作一次可用一月。此外,蛇怕风油精,进入丛林是可以将风油精在身体上涂抹一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