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镇木关穿越探秘

贺兰山南北走向,主脊并不完全连续,通过垭口与东西间两侧山相连,如鱼骨状,形成东西沟壑,而这些“鱼骨”间能相贯通且较宽的,就成了过去联通东西银川和左旗的道路,如银巴古道。这些沟壑大多以“沟、口”命名,如贺兰山东麓的滚钟口、黄旗口、苏峪口和大寺沟、大水渠沟、岩画沟等,当然也有以“关”命名的,但并不多,在东西以同样名字命名的关口,似乎只有这个镇木关了!据说这个名字来源于明代镇北口!
穿越贺兰山基本都是在东西山麓间的沟、口穿行,总体而言从东向西穿越难度大于同线路自西向东!此前有过多次穿越,但基本都是宁夏户外界的成熟路线,此次西东镇木关穿越的人还不多!所以
把此次穿越作为我们的一次探秘之旅!




这次穿越是组织者风云很早就策划的路线,一行13人天没亮就已从银川出发,经过大约两个小时车程到达穿越点!


和以往穿越一样,前几公里急行军,所不同的是仅行进3公里多,就被一条大峡谷减缓了速度!查看地图正是西镇木关沟!这个沟不同之前所见过贺兰山中别的沟,也许正是因为沟宽且高大如同关口,故此得名吧!



沟深大约50米,直接下到沟底有难度,只能迂回绕行,一队人马分两波人从不同区域摸索下行,都顺利到达谷底,此时才真正开启了穿越之旅!


沿着沟底,从海拔1800米开始到海拔2200米的缓慢爬升,是一段轻松愉悦的旅程,沿途遇到牛群,牧人遗址,风景优美并不觉得枯燥!




很快来到一片原始森林,这是一段拔高400多米的爬升,虽然外面气温已达近30度,但行进在森林中,呼吸着新鲜空气并不觉得太热。


这片原始森林以松柏为主,其中云杉是主要树种!也有一些杨树,才刚刚飘絮,印证了十里不同季!林中倾倒的大树,诉说着这片土地曾发生的历史!



在林间草地的一棵直径近2米多巨大的云杉树下,小伙伴们补充能量稍事休息,为最后100米的登顶做准备!这是一棵历经沧桑的大树,巨大弯曲的树干似乎向后人讲述着农耕与游牧之间的往事!


登顶总是比较累人,小伙伴们也把这与转角楼登顶相比,戏称这是小“练驴坡”!好在有一条伐木道遗址,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小伙伴们都实现了登顶!



登上镇木关垭口,向东可以眺望东镇木关沟全景和银川平原,向西可以眺望西镇木关沟全景和左旗。


镇木关垭口在南北两座山峰的鞍处。南侧是红石峡上来分水岭主峰,松林茂密;北侧是北山峰,陡峭险峻。


在两峰的护佑下,垭口小草浓密如同绿毯!躺在上面吹着凉风,早起的疲惫一扫而空,如此绝佳的地方正是大家午餐休整的不二选择,垭口还留有过去采菇人生活遗址。


镇木关垭口海拔2641米(手表记录),矫正后高度2665米是穿越最高点。从这里下行先是一片的原始森林,虽是一段近60度的陡坡,侧身踩在干枯的松针、松果和苔藓上,除了有点滑并不觉得辛苦!


不知不觉来到了油利沟,这里的丁香花还在开放,两边的山峰更加雄壮陡峭!


虽然是下山,也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容易!我们选择近路,有的地方还需要四驱或借助外力才能安全!


接下来的就是一段走过的路途,大约3个多小时基本走出了镇木关!这段路途与进入西镇木关完全不同,植被少、碎石多、山势险峻!


经过12小时的穿越,大队人马走出了东镇木关,完成了探秘之路,全程投影距离25公里,大约45000步!


回望银川段东镇木关口至今还残留着西夏遗址和明长城,不免让人思绪万千!一天的穿越探秘即将结束,镇木关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留待大家去发现!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0951wzy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