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昆明> 昆明十峰纪行之老爷山—黑夜徒步中的暴雨来袭

昆明十峰纪行之老爷山—黑夜徒步中的暴雨来袭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昆明十峰纪行之老爷山—黑夜徒步中的暴雨来袭

2019-06-07 23:00:04 10093

之前进行的大尖山、黑风山一日两攀活动,是我在攀登昆明十峰过程中第三次走夜路(前两次分别为攀登雪岭火峰及谷堆山),我似乎对夜间山野徒步格外“钟爱”。

然而这一次老爷山之行的夜间徒步,其“暴虐”程度恐怕只有攀登雪岭火那一次能够稍企及,因为天气原因,其难度上升了不止一个量级。想想看,在漆黑一片、地形复杂的陌生山野遭遇暴雨袭击并继续摸黑赶路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沿途风景

在这里还是想和大家说,若没有足够的夜间户外徒步经验和非走不可的理由,无论在自己熟悉的或者陌生的地域都不要轻易尝试走夜路,这非常危险且极易迷路,并不是明智之举。

还是说说这次的行程情况,这周本想攀登老爷山和老圭山,但因为参加音乐节耽误了一天,只能二选一了,经过综合考量之后,最终选择了老爷山。


常规路线(即从木希村出发登顶)个人感觉没什么挑战性,此前听说有驴友从火头村出发,风景很好但路较为难走,这正是我所喜欢的路线。然而找遍了户外APP却没有发现相关轨迹,甚至没有关于该路线的具体游记,这无疑给此线路平添了一些神秘。

本次和我一起结伴的是户外新人小璇,此前只有徒步雨崩和虎跳峡的经验,由于这两条路线相对成熟,我觉得可以带她尝试一下真正的户外,这次攀登老爷山就算一个入门考试吧。

行进中的小璇

为了避开骄阳的炙烤,我们下午出发前往火头村,并在半路上好好吃了一餐饱饭,于三点十分到达目的地。

迅速做好准备后我们开始寻找从火头村上山的路,村子看上去不大,但一个能够问路的人都没遇到,我确定老爷山的大致方位后,带小璇往村子的西南方向行进。没想到出村上山正是这个方向,只是我们走了同方向靠上的一条路,这是一条死路,而正确的路就在我们下方五米左右的位置,中间隔着一个小陡坡和一片菜地,我们决定穿过去,可就是这看似难度不大的小陡坡却让我俩吃到了苦头。在下去的过程中,我没看到坡边居然长着一株荨麻,直到手掌、胳膊各挨了一下才发现,而火辣辣的疼痛感已传到大脑,我立刻提醒小璇当心,可是太迟了,紧随其后的她已被刺到,而且更加严重。由于紧身速干裤太薄,她的大腿和膝盖处有两大片中了招,不用说都知道很疼,可她表现得异常坚强,硬是没哼一声。

我迅速拔除了手上和胳膊上的毒刺,并用“传统方法”对受伤部位进行了处理,又招呼小璇小心翼翼的通过这片区域来到主路,随后教她应急处理,她试了试觉得效果不错,确定可以继续行走后,我们便沿着路向前走进入一片小树林。

刚出发就双双挂彩,似乎在提醒我们此行的艰难。穿过小树林,来到一处高地农田,继续向前走进入一片竹林。如此反复两次后我们来到了一条大路,此时道路方向有所变化,并且还有岔路,我想了想选择继续沿大路走,看看能不能遇到村民问路。

上山之路

顺路拐弯并走下一个坡头,远远看到前面山腰上有两个村民在地里劳作,于是就往他们的方向走过去。途中我看到一条山沟中有条隐蔽的小路,觉得这条路可能是去老爷山的路,但既然遇到了人还是问一下更好。


我让小璇在小路口等待,自己爬上山腰问路,走近后发现是一对夫妻,便问男性村民去老爷山应该走哪条路,他显得很惊讶,但还是为我指出了方向,原来就是顺着我看到的那条小路翻过山继续向上走。村民大哥问我为什么不从木希村上山,说火头村这条路很多年没人走了,小路多已被灌木所覆盖,而且岔路很多,就算当地人都很难找到正确的路,怕我们在丛林中迷失方向,他的妻子也显出很担心的表情。我感谢了他们的好意,回答说之所以不往木希村上山是因为那的路太好走了。他似乎不太明白我的意思,但还是再次为我指了路,我谢过他们,回到山脚和小璇汇合,然后我们开始顺着小路迂回上山。


太阳高悬头顶,山坡上没什么遮蔽物,虽然带着遮阳帽,但在气温如此高的时候爬山确实很消耗体力。我还好,小璇却喘得厉害,每走一段就需要停下来调整一下呼吸,我知道一开始她的身体还不太适应这运动量,慢慢就会好起来,便放慢速度等她。

没有路只能强撸

顺着路翻过一座山,似乎才刚刚开始进入林子,灌木丛渐渐多了起来,此时忽然发现一位放羊的大爷,于是又向他问路,得到的回答是就沿此路一直往上走。我又问还需要翻几座山,大爷回答说,还远着呢,有好几座山要翻越,路非常难走,估计你们天黑才能到。听闻此言,我心里一惊,因为我们出发确实晚,走的又是一条完全陌生且难度较大的路线,于是心里也没底了。但如果就此放弃,我是做不到的,我决定继续往前走,见机行事。

大自然送的纪念品-一根鹰的羽毛

再次翻过一座山,小路出现了分岔,虽然之前其也多次分岔,但判断正确方向还不算太难,可这一次,较小的一条路通向了老爷山的方向,而较大的则通往山的反方向。这地方再没有人可以问路,小璇觉得应该往老爷山的方向走,我却比较纠结。原则上确实应该向着山的方向走,但直觉却告诉我应该走另外一条路。没法解释这直觉从何而来,但根据我历次户外活动中的经历和慎重考虑,我决定相信直觉,于是我们顺着较大的一条路往老爷山的相反方向走去,我觉得走不了多远,路就会转向正确的方向。

然而走了很久,离老爷山的方向越来越远,路却一点回转的迹象也没有,而且还在向一条很陡的山坡上延伸。在下面没法看到前路的走向,我决定先攀上去再说,这段路很陡而且有碎石,对小璇不太友好,但她做的不错,很快便攀上了山坡。上去后我发现路的方向还是没有改变,难道真的错了,应该走另外那条路吗?如果是这样那对时间和体力来说确实损失惨重,因为我们已经走出好远了。我不甘心,让小璇原地等待,自己前去探路,又走了五十米,发现小路向左一转,我连忙定向,发现方向终于对了,于是大喊小璇让她上来,却没有得到回应,我又大声喊了几遍,还是没听到她的声音,于是赶紧往回跑,看见她还站在原地才放下心来,招呼她赶紧过来。


一路上都能看到树莓,黄色的紫色的都有,我边走边摘着吃,味道很赞。小璇有点担心会吃坏肚子,我打消了她的顾虑,面对自然的馈赠,相信没有人会拒绝的。


不知不觉中,我们进入了一片针叶林,从地势上可以看出我们行进在山腰,而路顺着山的走势向前延伸,方向却不对了,然而此时别无选择,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我不知道这条路还有多长,只知道我们离老爷山越来越远。没办法,当时真的是硬着头皮往下走的,如果错了,即宣告我们此次攀登失败,只能择日再来。


好在上天还是眷顾我们的,穿过一片遮盖了小路的箭竹丛后,脚下的路和另一条小路交汇了,我们走上了另外一条小道,经过再次定位发现正确的方向又回来了。时间已经不早,此时路比较平,我们加速前进,这段路应该说是此行中最好走的一段了,我称之为“林间高速路”。两旁都是一些高大的马缨花树和其他常绿乔木,可惜花期已过,不然一定很美。

小璇已经渡过了一开始的身体困难期,可以跟上我的速度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放慢了一些速度,以便她保存更多体力应对返程。

林间高速路

幸福总是短暂的,不一会我们就走到了“高速路”的尽头,地形也随之一变转而向上开始爬升,小路时隐时现变得不再清晰,看来已然到了难点,但路程才走了一半,还不知道往后是什么情况。我一边仔细搜寻小径的痕迹,一边观察并记住一些沿途的特征点。

高强度的攀升和复杂的地形对小璇的体能造成了不小的考验,但她依然顽强的向上攀登,休息调整的次数也比之前少了许多,真是好样的。


终于,我们登上山脊,走出了这片密林,来到一片开阔地,这里可以远远瞭望山下的风景。我们在此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小璇的脚后跟磨破了,之前被荨麻刺到的地方还在隐隐作痛,我对她的状况非常担心,但她却比我想象中更坚强。我们清理了鞋子,补充完水份后再次整装上路。

开阔地风景挺美

刚离开开阔地,路再次分叉了,主路向右延伸离开了正确方向,另一条小路向左转弯,在灌木从中艰难蜿蜒,通向未知的前方。难题再次摆在眼前,短暂思考后我向左边那条小路走去,为了赶时间只能孤注一掷了。这条小径两旁的灌木丛比人还高,身在其中很难辨别方位,只能依靠脚下的路了。然而小路的痕迹很难辨别,不时还有其他岔路,要想找到正确的路谈何容易,只能凭经验判断,最终在七拐八绕间,我们还是走出了这片灌木丛区。

灌木丛入口

就在我刚松了口气时,眼前的景象却又再次发生了变化。原来,当我们离开灌木丛进入了另一片山地丛林时,脚下的小路到这里彻底销声匿迹,连一丝痕迹都没了。我谨慎核对了方向后,开始带着小璇翻山,可越往前走发现地形越复杂,而且极易迷路。我更加仔细的记住一些沿途关键信息点,以便回来时能够辨认正确的路,这对于户外徒步安全来说非常重要。


不知走了多久,翻越了几座山头,我们终于走出了这片地形复杂的丛林。此时前面出现了一个垭口,可以远远的看到老爷山了!


考眼力的时候又到了,下图中有一只鸟,你能找到它吗?

看见人它显得挺淡定

垭口下是一片开阔的草地,一直通往另一个垭口。此时已是下午六点三十分,太阳早已开始西斜,我们一鼓作气穿过草地,再翻过另一个垭口,并趟过一条一百五十米左右的乱石路,终于站在了老爷山的山脚。

老爷山主峰


简单拍照后,冲顶开始了!这次小璇一马当先走在了前面,我紧随其后。然而上山的路并不轻松,况且还经过了之前的长途跋涉,不一会儿小璇便落后了,我忙放慢速度等着她。说实话她能走到这已经非常不易,比我预想的速度要快不少。

冲顶之路

终于,在穿过最后一片灌木丛后,我们于北京时间下午七点整成功登顶老爷山。


老爷山海拔2730米,是宜良最高峰,也是我昆明十峰拉练的第七座山峰,山顶有一座土地庙,据《元史地理志》载,周边群众祭祀老爷山土主神的习俗,到现在已有800多年历史。相传土主神是一块马头状的巨石,当它显灵,其神力幻化无边。虔诚供奉,能保佑清洁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既然来到这里,我和小璇自然也要虔诚的拜过神灵,祈福平安。

此刻正逢夕阳西下之时,登高望远,大自然的美景令我们惊叹不已,流连其间。


看够了美景,已经晚上七点三十分了,考虑到回去时还有近六公里错综复杂的丛林山脉需要穿越,我们迅速收好行装开始下山返程,并于二十分钟后回到了之前远眺老爷山的垭口上。

攀登垭口,老爷山就在身后远处屹立着

我在垭口上拍的最后一张晚霞照

接下来即将进入“魔鬼路段”,本行程中最难忘的经历开始了,就算在我的户外生涯中,也是第一次遭遇这样的情况。

随着太阳下山,天黑得奇快,我本打算在天完全黑透之前走完地形最复杂的一段路,但刚钻进密林不一会儿就发现原本已经较暗的天光被树木遮挡住,让整个树林显得更加幽暗,靠目力只能勉强辨认出当前路线。

昏暗的树林

又走了十分钟,树林完全暗了下来,我打开手电筒,利用来时的轨迹和记忆的信息点导航带路,小璇则用手机电筒照明,紧紧跟在我身后,不时和荆棘灌木做着斗争。我们的行走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轨迹导航精确度不够,再加上山里没有信号,其只能看出大概方位和路线,而信息点在白天很好辨认,夜晚却由于光线原因变得极为模糊,再加上来时和去时方向不同,因而记忆的角度也不同,而电筒的照明范围也很有限,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辨识难度。到底有多难呢?看看下面的现场第一视角图片你就知道了,所例图片均为当时的行进方向画面。


在如此复杂的地形环境和夜幕的干扰下,我好几次走错了路,好在每次都及时发现并重新找到了原路。除了自己走出的轨迹的帮助外,我之前记下了几个关键点属于来回识别都比较容易的,比如一棵歪脖子树,两根垂直且相距不远的树藤,几块岩石等等。每次当我找到一个记忆点,都会和小璇说:没错,我们来的时候走过这里,我有印象。小璇听后会开心的一笑,确实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人都会担心自己迷失方向,而逃出生天的唯一希望就是你能够找到并走在正确的路上。而此时她的全部希望和依靠就只有我了,我们两人能否安全返回文明世界,全看我能否找对路线了,因而我其实也挺有压力的,不过我对自己有着十足的信心。

最终,靠着有限信息的指引,我们成功走出了这片复杂的山脉,回到了来时曾休整过的空地。此时小璇体力消耗很大,她提出休息一下,我也正有此意,一路披荆斩棘过来,鞋子里全是各种枝条小石子,需要好好打理一下。我们找了块空地坐下,收拾着狼狈的自己。

空地小憩

看了看时间,已是八点四十五分,路程刚走完三分之一,不能过多耽搁了,虽然剩下的路比之前好走不少,但沿途还有几个难点等待着我们,我们再次起身出发,一前一后走入黑暗之中。

而我万没有想到,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才是本次行程中最大的难点和挑战。

之后这段路就是之前说的“林间高速路”,我们很快便通过了,再往前是另一片丛林,地形也很复杂,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尤其有时候前面明明是灌木丛,看不出任何有路的可能,然而当你穿过去后,路才会重新出现,而在穿越灌木丛的过程中,眼前除了枝叶什么也看不清,如果有野兽躲在其中突然向你发动袭击,也没有任何办法进行防御和躲避。

在灌木树枝的遮蔽下,你会觉得前面根本没路

复行数十米路才显露真容

就在我们以为难点已过之时,我忽然发现不对了,当前走的路来的时候似乎没走过,周围的环境看上去很陌生。我不敢断定,因为山林之中环境似乎都很类似,虽然脚下仍然是一条小路,一路走来也没有什么岔路,但我还是觉得不对,而轨迹上却看不出来,并且显示方向是对的。此时我们正在下一个陡坡,周围萤火虫停在树枝上,我叫小璇就地停下等待,自己想左前方探路,然而刚走出十多米,前方茂密的灌木丛就挡住了我的去路,这是一条死路!

我脑子一下就大了,一路走来就这一条路,按理说不应该错呀。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我猛然想起,在来的时候走这片区域时,我们是从另一条路岔过来的,然而那条路并不明显,所以刚才我没有留意到线路发生的变化。现在唯一的办法是原路返回找到那条该死的岔路,而刚才和那些藤蔓荆棘的搏斗还要再经历一遍。

已经记不清我们是如何爬上陡坡又返回那片树林的,总之我在那片林子方圆五十米找遍了,并且又走错了两次路还是没找到那条正确的路。我开始有点焦急,然而还是保持了足够的冷静,以便思考对策。我心想,要是这样搜索都没找到路,那一定是被灌木丛遮蔽了,于是我改变策略,向灌木丛里走去,让小璇站在原地等我。这样试着试着,终于找到了那条深藏在灌木中的路,我不放心,又向前走了一小段,发现轨迹正确并且有之前记下的信息点,欣喜之下马上让小璇向我靠拢,再次踏上征程。

终于找到路了

接下来,道路的痕迹很明显,我也不用太担心了,但我记得前面还有一个岔路口,我们应该脱离主路向右前方走,便仔细留意着,然而没想到更大的麻烦就要来了。此时我感到天空中有雨点落下来,虽然在树林中,还是能感觉到零星的雨,当然只有一点点,不仔细感受很容易忽略。我没有太在意,一来感觉充其量就是几点雨,也没感觉到起风什么的,二来云南最近持续高温,已经很久没下过雨了,我们天黑前还在看日落,这么可能这会儿就突然下雨呢?

可偏偏就这么怪,天空中开始飘起了雨,我心里暗骂一声,让小璇把帽子带上,同时从包里拿出了一把特大号雨伞。之前我本不想带雨具的,因为昆明地区真是没有一丝会下雨的迹象,连天气预报都全是太阳。可临出门时我还是顺手拿了一把最大的伞,心想以防万一。这把伞此刻真是救命了。雨让山路变得湿滑无比,我抬着伞在前面开路,同时还要替小璇挡雨,并保持路线的正确性,令行走变得异常困难。所幸雨势并不算太大,这样又走了一程,雨渐渐停了,我们能够看到山下村庄亮起的灯光了。


由于路滑难走,小璇已至少摔了三跤了,好在都属于“软着陆”,问题不大,只是身上裤子上沾了不少泥,成标准的户外人了。不一会儿,雨又开始下了起来,而且比刚才大很多,此时我们正走在一面陡坡上,进退两难,可还是只能往下走。匆忙间我们再次走错了路,等发现时,我们不得不又一次冒雨攀上陡坡回到原路,对体力和心力的消耗都很大,唯一的信念是对自己说:马上就要到了,加油!

山野黑夜徒步+大雨,这简直是在开玩笑。大雨下的我们像两只无助的蚂蚁,任凭雨点鞭子一样抽着。鞋子早已湿透,能挤出水来,裤子和衣服也湿了一半,就连手机上也全是雨水,我觉得它快要短路了。要不是有雨伞多少罩着点,我们恐怕早已经变成落汤鸡了。

终于我们回到了一开始问路时的那条大路上,而雨再次奇迹般的停了。一只青蛙借着雨停的空隙在路面上捕食,我们将其围住拍照,再目送它跳开远去。


前面是一片竹林,此地离终点最多只有一公里,我们抖擞起精神,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向前。可是,刚进入竹林没一会,暴雨裹挟着大风倾盆而来,一时之间竟把我们死死压制住了。我们顶着暴雨继续走,穿过竹林来到一片农田空地,为了让小璇避雨,我让她走在前面,我在后面撑伞并指路。农田的土地已被翻松,被雨水浸泡后稀烂无比,踩上去犹如陷到海绵之中。泥巴不断粘附在鞋底,两只脚如同灌了铅,令行走更加困难。暴雨大得吓人,我竟连面前的路都看不清,我们身处空旷处,只能在风雨飘摇中原地站住,在伞的庇护下勉强躲避,期待雨势能够转小。然而,天空好像漏了一样,雨水连绵不断而来,这样站着也不是办法,我努力辨认出路径,指引小璇继续往前走。


就这样,我们相互扶持着,越过了田间地头和竹林树丛,于北京时间晚上十一点三十五分回到火头村,结束了这次令人记忆犹新的“暴虐”之行。也许老爷山的土地神感到了我们的虔诚,因此普降甘霖缓解干旱吧。我们开车回去时,周边地方可是一点下过雨的痕迹都没有,而我们还走出了一条新路线,也算收获不小了。

村子里的路已被暴雨变为小河

透湿

回到停车的地方,雨势虽然转弱但还是大

后记:后来我问小璇还觉得雨崩徒步难吗?她说:雨崩算个屁!好吧,又一头驴诞生了~
😂

(完)

331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奥奥不怕胖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奥奥不怕胖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