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那些事③ 海岸线行走和潮汐
最近深圳南澳牛奶排两位徒友落海的事情让徒友圈热乎了一阵,除了调侃或责怪,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见。
今天,在这抛转引玉。
在大多数人观念里,去海边玩大约就是关心防晒,很少了解潮汐信息和海岸行走的难易,安危有极大关系。
1:什么是潮汐
潮汐是海洋,大气,地球固体在月球,太阳引力和地球自转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海水的具体的表现是:
涨潮(高潮):海水位上升,淹没部分海岸
退潮(低潮):海水位下降,露出部分海岸
潮差:相邻高低潮的水位差。
日常也称,大潮,中潮,小潮
潮汐周期
日周期:两次高潮两次低潮,称半日潮。
全日潮:高低潮一日一次
混合潮:半日全日交替出现
潮汐对海岸行走的影响:前面已经提到,涨潮时会淹没部分海岸,而落潮时会露出部分海岸,这样的话,我们在落潮时通过海岸路线就比较容易,甚至有的断崖或陡崖也可以直接通过而不用攀爬或绕行,大大节约时间和降低危险性。这种情况在深圳的牛奶牌,东西涌,香港的鸭脷洲,鬼手线等基岩海岸表现特别明显。
最低低潮时,潮位降到0.5米左右,高位也在1.5米左右,海岸面会露出十数米的海岸可以行走,有些断崖区会露出地面可行走,天堑变通途,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景观。
那如何了解和利用潮汐变化来规划徒步日期和路线呢?
与你看到的字面感受不同,一般而言(广东东部),1:大潮日,其特点平均水位低,最低时0.5米左右,最高一般1.8米左右,且一般在上午和午后出现两次低潮,时间上也和徒步时间相吻合,一般三天
2:中潮日,平均水位由低到高,潮位高低时间与大潮相类。近大潮日比较好。一般4天3:
小潮日:主要区别是平均的高水位和最高水位都出现在白天,基本不适合海岸行走。一般5天
如何了解潮汐周期呢?
下载潮汐相关的APP.本人使用的是潮汐精灵。
根据经验,一般大潮日基本在周五,周六,周日,加上前后一日的中潮日,一个月基本有10天适合海岸徒步

小潮日与大潮日水位对比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独行者JacK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