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成都> 2023春节黔北行(一)红色赤水

2023春节黔北行(一)红色赤水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2023春节黔北行(一)红色赤水

2023-02-04 09:01:15 842

近年来曾两次游览贵州,一次是2019年春节的黔南和黔东南,另一次是2021年国庆的黔西和黔西南,这个春节,趁着贵州省景点免门票,计划了一个黔北之行。
12天的旅行,路途辛苦,却又似乎一晃而过,回想起来,颇有收获,也颇有感悟。
18号从成都出发,从成都平原进入赤水河流域,伴着酒香重温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壮举;
过了遵义,进入乌江流域,在楼上古寨、寨英古寨体味古建筑群独有的历史风韵;
继续东进到湘西,在沱江河畔游览了繁华的凤凰古城之后,进入武陵山区,在德夯大峡谷的问天台上,体验了与苍天对话的豪情;
里耶古镇的秦简将我们带到了大秦帝国,也是此行最远之处;
回到乌江流域,在龚滩古镇和思南古城边上聆听粗犷高亢的乌江号子;
再过赤水,又领略了赤水丹霞和竹海的自然风光。

2908公里行程,走过了山水,留下了记忆。

尧坝古镇

第一站是位于川黔交界处合江县的尧坝古镇,元旦曾经来到合江,去了先市镇和福宝古镇,当时因为时间紧张,刻意把位于高速边上的尧坝古镇留给了春节这次。
古镇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集中在长约1公里,基本上是南北走向的古街之上。
最南端是一座嘉庆十五年的武进士石牌坊,最上方的“圣旨”二字已毁于文革,而下边匾额上的“营守府”和“赐进士第”几个字还可辨认,看来破坏者还是有一定的原则,只毁掉了最“反动”的两个字。

古镇上最为精彩的建筑,应该是慈云寺了。慈云寺原名东岳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代曾重修。高度逐级上升的五重殿宇,尤显威严。

第一重殿是一座戏楼,围栏上的一圈深浮雕描绘了戏曲中的内容,实在精美。

位于古街中部的大鸿米店,也是这里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其修建者,正是前面讲到的那位武进士。1995年,曾有一部同名的电影在此完成拍摄,却因人性揭露过于深刻而两度遭禁,直到2004年才在全国上映。

此外还有王朝闻故居、周公馆等老建筑,不过有些是收费才能进入。

古镇很自然,充满了烟火气味,没有太多人工的雕琢,这是一座“活着的古镇”。

小镇上美食太多,在这家朱氏豆花饱餐之后,又看到王二羊肉,只可惜胃里没地方了。

既然吃不了,总可以兜着走吧,在这家店10元钱买了四个沉甸甸的黄粑带走(可网购),成了晚上的宵夜和第二天的早点,那个好吃,只能亲自品尝才知道。

还有其它各式各样的特产,眼都看花了。

第一站就如此精彩,心情大好。
很快就进入贵州,下高速,沿546国道路过复兴镇。路边有一座江西会馆,是国保,一定要看看。

江西会馆建于清道光年间,系江西盐商为纪念道教净明忠孝派创始人许逊所建。在后面的行程中,不断看到各地各式各样的江西会馆(也叫万寿宫),的确非常有趣。

这里戏楼上的浮雕也是非常精彩,只可惜后人为了维护而涂上的金色显得俗气了不少。

院内还有一个小型石刻博物馆,其中一座宋代持斧女武士像实属罕见。

赤水丹霞—大瀑布

为了赶着免费,预约了今天的赤水丹霞-大瀑布的门票,四点半禁止进入,我们四点赶到,还算不错。
赤水丹霞是5A级景区,包括了大瀑布、佛光岩、燕子洞等多个景区。

坐上约3公里的景区车,然后徒步一小段,很快就看到了大瀑布。

瀑布高76米,宽80米,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瀑布。虽然是枯水期,大瀑布的气势仍在。
站在瀑布脚下的红砂岩上,风吹水雾拂面,细若丝线,轻柔无痕,感觉颇为奇特。

世上大瀑布有很多,但是配上丹霞地貌的,就很难得了。
本来计划第二天游览赤水丹霞-佛光岩的,可是莫名其妙地,佛光岩网上预约窗口突然关闭了,好在当我们回程的时候又重新开放,终得偿所愿。关于赤水丹霞地貌,就待后面再介绍吧。

丙安古镇

第一天住在了丙安古镇。第二天清早,在薄薄的云雾之中,开始游览古镇。

古镇位于赤水南岸,北岸则是新区。历史上,这里曾经是川黔航线上重要的码头。

贵州不产盐,因此邻近四川的赤水河自然成了盐运的必然通道。
丙安古称“丙滩”,河中的巨石导致船行至此必须卸货,将空船拉过河滩之后再装载上船,称为“起滩”。由此,可苦了纤夫,现在河边的岩石上还留有拴船的“石鼻子”和“石墩子”。

从河边进入古镇,需要过一座双龙桥。桥上一雄一雌两条石龙,雄龙口中吐舌,两耳相通,雌龙口中无舌,两耳不通。双龙昂首嘶鸣,甚为威武,它们之间和两侧原先还有石刻,可惜现在已经被毁,看不出是什么了。

过桥,进入东华门,安静的古街出现在眼前。

古镇一隅,看到这座红一juntuan陈列馆,开启了我们的红色赤水之旅。

1935年1月25日,红二师占领丙安,26号,林彪率红一juntuan总部进驻丙安,为随后的一渡赤水进行准备,至此揭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从西边出了古镇,走过这座铁索桥,离开丙安,驶向一渡赤水的渡口之处——土城。

土城古镇

继续沿着赤水河南下,来到另一个“川盐入黔”的重镇——土城。
土城历史悠久,其建制可追溯至汉武帝时期,元末明初,人们在改建房屋时发现大量使用泥土建房的墙基,土城之名便自此流传下来。

首先看到四渡赤水纪念馆。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县,流经贵州、四川,在合江县汇入长江。因河水含沙量高,呈赤黄色而得名。
虽然含沙量高,却能出产举世闻名的茅台佳酿,还有董酒、习酒、郎酒、望驿台、潭酒、怀酒等数十种美酒,连用赤水酿造的先市酱油,也成了酱油中的极品。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又赋予了这条河流英雄的荣耀。
长征初期遭受重重挫折之后,1935年1月15 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革命。两周之后,1月29日,红军就在土城镇和元厚镇一带一渡赤水,自此开始了在黔、川、滇一带的东突西进,闪转腾挪。

2月18日至21日,红军在太平渡、二郎滩向东二渡赤水之后,25日击败黔军,占领娄山关,毛委员当即挥笔写下了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3月16日至17日,红军再从茅台镇向西三渡赤水,进入川南,进一步调动敌人兵力,造成乌江一带兵力空虚,为四渡赤水埋下伏笔。

正当国军重兵向川南集结时,红军又突然东进,于3月22日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实则西进云南,在5月份巧渡金沙江,彻底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创造了四渡赤水这一伟大的junshi奇迹,而土城也因此留下了一段光荣的历史。
四渡赤水是运动战的经典,红军巧妙利用山区的复杂地形,以3.7万人对近40万人,把穿插迂回,声东击西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了“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在古镇上,还有一座贵州航运博物馆,详细介绍了贵州多彩而厚重的航运史、发展史。

赤水河不但是盐运要道,也曾四次作为运送皇木的航道。明代修建故宫,就从赤水河岸砍伐了大量的金丝楠木,扎排之后通过赤水、长江、京杭大运河运到北京。

此外,古镇上还有红军医院纪念馆、赤水河盐文化陈列馆、船帮、酒业博物馆等7个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和陈列馆,细细观瞧,要花不少时间。

人们用“八山一水一分田”来形容贵州这个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这里的交通运输一直是个难题,航运也因此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作为赤水河上的一个主要的码头,历史上土城商贾云集,繁华异常,于是造就了“土城十八帮”:盐帮、船帮、马帮、铁帮、糖食帮、茶帮、丐帮、布帮、戏帮、经纪帮、栈房帮、米帮、药帮、油帮、酒帮、石帮、木帮、袍哥。
船帮的地位可以从会馆的气势上看出来。

朱德当时住进了一座酒坊。

毛和周则住在一个绸缎铺里面。

既然是古镇,一定有“古味”才对。放慢节奏,在老街上走一走,看一看。

他当街睡倒,昨晚一定是熬夜玩手机了。

按以往的经验,古城必有美食。先来一碗羊肉粉,然后再尝两个苕汤圆吧。

从土城沿着我国第一条河谷旅游公路——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奔向神秘的茅台镇,过了习酒镇不远,就是二渡和四渡赤水的二郎滩渡口。四川古蔺县和贵州赤水市以赤水河为界,这一段驶到了河南岸,所以是在古蔺县境内。
路边正在施工,找到一个豁口看了一眼渡口。

习酒镇是习酒产地,而二郎镇则是郎酒产地,这些名酒竟如此密集地分布在这里。二郎滩再往前是美酒河镇,不用喝酒,听到这个名字,人就醉了。

茅台镇

茅台镇建在水边的山坡上,山脚下河边有一座1915广场,这是为了纪念茅台酒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1915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大奖所建。

来到广场上,夕阳正浓。

茅台镇是一个酒城,也是红军三渡赤水的地方。过了铁索桥,就是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后面的山顶上还有一座纪念塔。

山顶上回望茅台镇,甚为壮观。

夜景也是不错的,可是又冷又累,体力已经到达极限,草草拍两张,就赶紧找宾馆休息了。

翌日一大早,赶往中国酒文化城。首先要穿过杨柳湾,石板路的两边遍布酒庄和酒店,没看到一家例外,只是临近春节,大多都已闭门歇业,街道虽然冷清,却飘着若隐若现的酒香,沁人心脾。

中国酒文化城是茅台集团于1993年至1997年投资修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酒文化博览馆。
这是酒城的后门,我们一不小心,沿着大道,却不知不觉绕到了正门。

正门里面这座骑马的雕像是谁呢?将他立在正门突出之处,一定有其道理。说到这里,先了解一下古代酒政的历史吧。
酒的起源,有多个版本,历史久远,可能也无从考证,不过,至少在商代青铜器中发现了酒的存在,不过在那个年代,酒是王室贵族的专属奢侈品。到了秦代,实行严格的官营酒政,仅允许生产少量的酒用来作奖品,禁止百姓酿造和售卖,因为当时低下的劳动生产率,吃饱饭都是问题,必须控制酿酒和吃饭争夺粮食。
这种严格的酒政一直持续到汉初,还在为了休养生息,颁布法令禁止聚众饮酒。汉文帝为了庆祝自己登基,才颁旨允许全国“酺五日”,就是可以喝五天酒。
直到汉武帝时期,国力恢复得差不多了,同时为了充实国库以攻打匈奴,实行了“榷酒”制度,也就是国家专卖,自此,酒开始正式合法普及到寻常百姓家。
大门口那个骑马的,正是汉武帝。

酒文化城面积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布局却很是紧凑,一共设有中国酒源馆、中国酒技馆、中国酒韵馆、中国酒俗馆、中国酒器馆、茅台馆、茅台·名酒世界馆、规划展示馆等八个展馆,内容极其丰富。
酒字边的汉字堆满了一面墙,广角都拍不全。

青铜酒器的种类列出的就有十三种之多。

酒韵馆外,李白和苏轼各守一隅,酩酊大醉。

馆内,还见到了以酒会友的辛弃疾、高阳酒徒郦食其、醉翁居士欧阳修、醉写兰亭序的王羲之,还有婉约佳人李清照,等等等等。酒,为他们的传奇人生增色不少。

茅台酒是中国白酒的代表,这里酿酒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汉,酿酒作坊已有400多年历史。历史上随着“川盐入黔”,发达的航运也将茅台酒向各地传播开来。

茅台酒如此美味,又如此紧俏,为什么不扩大产能呢?原因有很多,不排除饥渴营销的因素,不过,茅台镇独特的地质结构和气候条件也是重要的原因,还有复杂的工艺,漫长的周期。
这里遍布的紫砂页岩成型于侏罗纪和白垩纪,具有独特的成分构成,雨水通过岩石渗透到赤水河中,溶解了里面的微量元素。而茅台镇温暖湿润又少雨少风的气候,特别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茅台的酿造工艺,第一年要经历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七次取酒,然后经过三年以上存储,再精心勾兑,才能出厂,所以需要至少五年的时间,工艺之复杂,为白酒之冠。

走进名酒馆,就进入了酒的世界。

1952年到1989年,共进行了五次全国评酒会,下图是第一次全国评酒会评出的四大名酒:茅台酒、泸州大曲、西凤酒和汾酒。

茅台镇既为红军三渡赤水之处,也就具备了红色的基因。红军进入茅台镇,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欢迎,送来了猪肉和美酒。当时缺少药品,茅台酒还临时用于红军战士的伤口消炎。

在中国,茅台是一个传奇,它将一直续写下去,永远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颗璀璨闪耀的明珠。


离开茅台镇向东,就离开了赤水河流域,红色记忆和美酒醇香暂时放下,去看一看那些历史的痕迹吧。

88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皮皮鼠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皮皮鼠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