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宁陕> 东梁南梁P型穿越之最散漫走法

东梁南梁P型穿越之最散漫走法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东梁南梁P型穿越之最散漫走法

2019-10-20 17:53:19 328
千年の祈り

01 东梁的魅力和登顶的困难

秦岭东梁,位于户县及宁陕县交界,海拔2964.6米,这样的海拔高度,在秦岭中段的几个著名山峰中,并不是最高的,它所拥有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石海、南草北木、高山草甸、高山杜鹃等风光,别的山峰也有,但是,东梁却有其他山峰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
其一:东梁大草甸雄浑阔大!宛若这世上最大气的男人的胸膛!他又是那么的平滑圆润,从南梁垭口仰望东梁,那光滑的弧线令人如痴如迷!
其二:由东梁俯视西梁草甸,宛若是浩瀚大海中露出海面的巨大的犀牛的脊背,不,比犀牛的脊背要圆要光滑,那样美妙的山形总是萦绕在你的脑海里,经年不灭!
其三:东梁俯视南梁,原始森林茂密的覆盖在南梁上,感觉神秘莫测,让人很有冲将进去,一探究竟的冲动,而这片原始森林延绵至南梁垭口却戛然而止,与覆盖在南梁垭口上以及整个东梁上的大草甸界限分明,仿佛帅小伙修剪整齐的盖式发型,调皮而标新立异。
其四:南梁和东梁北坡的原始森林里,高大挺拔,苔藓密布,面积辽阔,置身其中,兴奋而震撼!
其五:壮丽的云海、碧蓝的天空、马不停蹄的流云投影在草甸上的光影,都使人如痴如呆!

南梁垭口仰望东梁(2016年所拍)

东梁草甸俯视南梁(2016年所拍)

南梁垭口仰望东梁2(2016年所拍)

东梁草甸俯视南梁(2016年所拍)2

东梁俯视西梁(2016年所拍)

由于山高路远,去往东梁,那是很困难的事情,困难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路途遥远。
由西汉高速秦岭服务区出发,东梁南梁P型穿越,全程20多公里,常人耗时需要10个小时。
第二:拔高剧烈。
秦岭服务区海拔1408米,东梁顶海拔2964米,拔高1500多米,耗费的体力非同小可!
第三:道路艰难。
在2013年前后,去往秦岭东梁的路,还是比较好走的,仅仅是强度比较大而已,可是后来某一年的山洪,冲毁了沿途的二道沟河道上的四座简易木桥,这使每次跨越河道都非常不易,总会有人落水而弄湿衣裤,最坏的事情是那年的洪水也冲毁了之前简易的林场路,这样,一些路段便只能是在遍布大小石头的烂石滩中行走,非常影响行进速度。

秦岭东梁南梁P型穿越示意图1

秦岭东梁南梁P型穿越示意图2

02 愉快的前期3小时行程

今年春末,我和好友Sunshine相约,在夏季攀登一次东梁,然而,从6月到10月,始终未能成行,10月19日,终于,我们都有一天自由的时间,那还等什么呢,愉快的走爬吧!
一夜激动的都没有睡好,醒的相当早,然而却磨磨蹭蹭的,出发的都有些晚了,还忘了带准备好的巧克力,等到小区停车场,一看傻眼了,车子又被一女司机堵着,试了几次,根本开不出来,立即致电女司机,等了10多分钟,那位女司机才慌慌忙忙的来挪车,本来约好的上午7时与山友会面,结果7时30分才汇合,让Sunshine久等,真是罪过。

一路顺利,上午8:30到达西汉高速秦岭服务区,刚刚停好车,拿出登山杖,就来了一辆福建牌照的大众车,几个男士问:“你们也是来爬东梁的?”,哈哈哈!东梁的魅力真的是大啊!福建人都来爬了耶,打过招呼后,我们说害怕自己体力不行,就率先出发了。不久,冰岩户外的大巴也运来了一车驴友,后来听说这次冰岩共有49位队员。

这些牛肉是兰州亲戚刚刚寄来的,正好嘚瑟一下,作为这次爬山的干粮


8:29,到达秦岭服务区,请忽视风挡上那一条污渍。

秦岭服务区跟前山头上云雾赶集一般快速流动着。


8:29,到达秦岭服务区,但见云雾缭绕的群山中,天空不时露出令人兴奋地秦岭蓝!如果在东梁顶野营的话,此刻绝对是云海茫茫,可惜看不到。

路遇小滑坡

1个小时候,冰岩户外的年轻人就追上来了,9:34,第一次过河,我想强调的是:这根独木桥是我的山友架设的!那些河水中露出的石头及其湿滑,有的人第一次过河就跌落水中。沿途会多次跨过这条小河,一会儿走河的左岸,一会儿走河的右岸,每次过河时,都有人滑落水中,弄湿鞋子,如果天黑前还在不断地过河,那是十分头疼的。13年时只需要四次过河,每一处都有一座简易木桥,后来,洪水冲毁了那些木桥,也冲毁了林场路,驴友们走出了更多的过河的地方,这使得过河之后寻找正常的路迹,更加不已。

9:34,第一次过河。

事先给自己定下来规矩,为了节省时间,前期相机不出手,抓紧时间赶路,实在需要拍照,用手机。


这些女孩们跑的太快了,之后我再也没有追上她们。


这期间肯定又过了一次河,看看大家又走到了小河的右侧。

浓雾依旧在山峦间流淌。

10:25,过双木桥。


10:25,过双木桥,一抬头,前方看到了石海,那其实就是东二梁东南侧的那片石海,我以前总是认为东二梁只有一片石海,其实到东二梁近前看到的,只是东二梁南侧的那片石海。这时候已经沿河道两岸走了近2个小时,而我也认为即将攀登东二梁,其实我错了,还得走一个多小时,才能走到东二梁南侧的那片石海下,攀登东二梁正是从那里开始。


再后来,又先后来了许多驴友,据我所知,今天共有四只户外队来爬东梁,除了最早来的冰岩,还有勇者无畏,其他两只忘了名字,一时间,山里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加上后来云雾散去,阳光明媚,我的心情是极度的轻松愉快,原本总担心在东梁碰到野兽,这是我最害怕的,这下好了,这么多人,野兽肯定躲藏起来走远了,哈哈哈!真轻松!
其实,爬东梁是十分安全的,沿途没有悬崖,根本不可能出现坠崖的事故,所谓的小河其实只能算溪流,很浅的,你躺到河里都不会淹死,大家害怕落水只是因为那样鞋子、裤子会弄湿,走着难受而已。而漫长的缓慢升高的进山路,始终在小河两岸行进,路边插满了各个户外队打的路标,细心留意这些路标就是了。

山里呈现出秋天的色彩

我的相机要出世了

我喜欢那山头洁白的一团云

树叶一团团的金黄

隐藏在灌木丛中的小径,需要细心分辨,如果前后都没有同伴,遇到岔路,稍许大意,就有可能走错,所以,最好不要走夜路,最起码,在天黑之前,要走到最初那一个小时的比较宽些的进山路上,也就是那第一次过河的地方。

这张图片是我拍的拔高东二梁之前的最后一张,这时在小河的左侧行走,到达P型穿越的分叉点时,就要跨过这条河,往右侧去攀爬东二梁。

走在这样五彩缤纷的山间,呼吸着清纯的空气,头顶湛蓝的天空,白云纯净的没有一丝斑驳,心灵得到了彻底的洗涤。其实,最初的3.5个小时的平缓小路,也在缓慢的拔高,尤其快到P型穿越分叉点时,拔高的比较剧烈,我渐渐的与Sunshine落下了距离,等他最后一次等到我时,我告诉他,不要再等我了,让他先走,等也要到有好风景的地方再等。

03 攀登东二梁痛苦的拔高

沿着驴友踩出的小径,经过3.5个小时的缓慢的拔高,12:14,我终于走到了P型穿越的分叉点,那里海拔2118米,从秦岭服务区算起,已经拔高了700多米。但是,真正的拔高,从那里才算开始,每一个人都走的异常吃力,许久没有运动的我,走的是东倒西歪,气喘吁吁,动作严重变形,没走几步,就得停下来歇一会儿,由于今天天气好,人也多,我忘却了时间的流逝,有恃无恐,一会儿坐下来吃东西,一会儿借口拍照而停步,直到13:23,才到达东二梁大草甸,爬了1个小时,更错误的是,我没有很快的找到队友,而是停下来拍视频,这时,来自福建的驴友也追上了我,他们是三人团队,其中两位是福建人,一位是陕西本地人,打听之后,才知道他们已经在西安工作了10多年了。大概磨蹭了20多分钟,我才重新前行,并与队友在东二梁草甸汇合,而队友已经在那里整整等了我1个小时。这是今番东梁穿越我犯的第一个错误:那就是不珍惜自己的时间,更不珍惜队友的时间,为后来走夜路出山埋下了隐患!


经过3.5个小时的缓慢的拔高,12:14,我终于走到了P型穿越的分叉点,这里海拔2118米。过河向右,开始攀爬东二梁。

在这次歇息时,我遇到了一位来自江西的女孩,她是冰岩户外的队友,在西安曲江附近的某建筑公司任职,来西安也已经10年了,当再一次歇息时,她塞给我好几枚冬枣,正是户外一家亲,好使人感动。

看看,大量的时间都消耗在拍照。

东二梁南侧的石海

东二梁草甸历历在目

到达东二梁下边沿


东二梁草甸下边沿拍视频的福建驴友

《狂风中倔强起舞的小草》
我生活在高寒的山巅
狂风 暴雨
惊雷 闪电
那是家常便饭
请不要觉得我可怜
就当我在接受造物主的考验

到达东二梁大草甸


自拍的驴友

与帅哥队友Sunshine汇合了

帅哥队友Sunshine东二梁组图

04 冒险的决定—冲顶东大梁



东二梁玩耍结束后,时间是14:30,我的帅哥队友Sunshine告诉我,下午1时是冰岩户外的关门时间,之后不允许再冲顶东大梁!因为害怕天黑前走不到秦岭服务区,但我不愿意就此下撤,留下遗憾,我算了算时间,冲顶东大梁,需要1个小时,东大梁下撤到秦岭服务区需要4个小时,我们还是可以在19:30走到秦岭服务区的,即使再耽误一个小时,如果在天黑前走出那座独木桥,之后较宽的林场路,纵然摸黑行走也不是问题,于是,我告诉Sunshine,没事儿,时间来得及,鉴于我之前已经四次爬过东梁,三次登顶,一次南梁东梁穿越,Sunshine信任的同意了我冲顶东大梁的建议。后来福建的三人团队听了我的分析,也愉快的跟着我们,一起冲顶东大梁!
事实上,久未锻炼的我,体力大不如前,当我登上东二梁时,左腿已经开始抽筋了,攀爬东大梁不久,两腿一起开始抽筋,如果伸展,便开始疼痛,我于是弯着腿,靠着双杖支撑,后来渐渐地抽筋现象消失,最后,费时1.5小时,我们五人团队终于登上了东梁,比预计时间多耗时30分钟。在攀爬东梁的过程中,我是体力最差的一个,也是最拖后的。

开始攀爬东梁,回望东二梁,美景就在眼前,我却选择了自虐向前。

野兽的粪便,Sunshine是在山里长大的,他说这是食肉动物的,因为粪便里夹杂着毛发

这两位新队友都理的光头

这时候走下来两位美女

这么晚了,却从东梁走下来两位美女,原来她俩是自驾来的,走的是反向P型穿越,是上午7:00从秦岭服务区出发的,听到这里,我惊讶的长大了嘴巴,她们整整比所有人早出发1个小时,想到我曾经在东梁南侧的南梁遭遇过野猪、在东二梁遭遇过羚牛,我问她们两个孤单的女士,就不觉得害怕吗?她们不屑一顾的说:“羚牛有啥害怕的?”,又问是怎么过了那些独木、双木桥的,答曰:“骑着过的”!哎呀!世上的厉害人、胆肥的人真是太多了,这样的女英雄,其实正是我一直以来苦苦寻找的同道,本想追上去加个微信,看人家对我这胆小如鼠的人不屑一顾的样子,哎!只有低头叹息了!

望着女英雄离去的背影,默默的叹息。


这茂密的原始森林,正是我的最爱,尤其是大雪封山的时候

我的帅哥队友Sunshine之前并未到过东梁,不会想到之后返程的艰辛,对于我的分析,则是坚定地于信任。

再次回望东二梁

登顶东梁,打卡标志:美丽的东梁—我的恋人

05 下撤东梁的第一个错误—浓雾中迷失到西梁

登顶东梁,并没有风景,因为天变了,但见东梁顶浓雾弥漫,四周一片混沌,而且劲风怒号,气温很低,大家瞬间冷的清鼻流淌,擦拭不净,于是大家决定立即下撤南梁垭口。此时,五人的团队中,我是唯一登顶过东梁的,更是唯一走过P型穿越的,事实上,我毫无疑问的成为了这个五人团队的领队,但是,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心里也没有团队安全的责任。这或许是因为我内心并不害怕走夜路,因为13年我曾经冒着浓雾小雪,从南梁穿越到东梁,那一次,下午18时我们才到达东梁顶。

户外安全首要的是什么?经过几次的经历,我觉得第一要务是方向,走任何一段路,必须100%的确定正确的方向。由于当时东梁顶寒风呼啸,浓雾弥漫,大家着急着尽快下撤,就疏忽了方向,下撤的太随意,我由于收拾拉链而拖后,竟然是从未到过东梁的他们在打头,而我却跟在后面,好像前面的他们还咨询我路对不对,我低头看脚下确实是人踩出来的小径,虽然很窄,于是答道只要是路没问题,其实,我们已经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往西梁奔去了。实际上,东梁最高,天晴能见度高的话,根本不可能走错,因为西梁顶是光滑平顺的大草甸,宛若犀牛的脊背,而南梁顶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极易分辨!但当日浓雾弥漫,西梁南梁是看不到的,即使这样,去往南梁还是西梁依然很好区分,那就是下撤南梁是经典线路,走的人很多,路迹必定清晰明显,而下撤西梁,那是前往天华山的两日路线,走的人少之又少,脚下的路迹必然若有若无;还有一点,东梁下撤南梁垭口,是沿着完全光滑柔顺的大草甸,两侧根本没有树,而当天走着走着,右手身侧竟然有低矮的树木,我心里便开始怀疑方向,如果意识到自己是事实上的领队,就应该果断叫停,但我是一个犹豫拖沓的人,直到下撤到西梁跟前,西梁那光秃秃的草甸显现的一刻,我明确地意识到走错了,赶紧告诉大家路错了!这时候看的出他们都有些错愕!我告诉大家南梁垭口是在我们的左侧,恰在此时,透过浓雾的缝隙,我看见南梁那茂密的森林,于是明确地告诉大家,左侧那确实是南梁。也许此时先返回东梁,再下撤南梁的走法更加省时省力,但之前艰苦的拔高把大家都整害怕了,我和Sunshine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沿着东梁的腰部向南横切,于是我俩打头探路,在东梁腰部的斜面横切,这是从未有人走过的方式,脚下没有任何路迹,高高低低的深一脚浅一脚,往下看,好几条石海下沿到深深的幽谷深处,有一条石海更高,向上一直延伸到我们的脚下,这几条石海,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就这样,当我们到达南梁垭口时,已经是16:50了,比正常下撤浪费了足足40分钟。在时间那么紧张的情况下,这次因疏忽大意而犯下的错误是不可饶恕的,这次错误直接导致了后面被迫摸黑过河、摸黑出山。


强风迷雾中错误的向西梁方向下撤了,右手边的低矮树木可以证明走错了。

确定下撤方向是错误的,开始从西梁横切东梁腰部,走向南梁垭口

西梁横切东梁腰部时看到数条石海

西梁横切东梁腰部时脚下的石海


横切中

终于横切过来了,南梁垭口的东侧是有一片小的树林

这时更明显了,下面是南梁垭口,因为垭口遍布草甸


实际的走法,浓雾中错误下撤到了西梁

南梁垭口


南梁被茂密的森林覆盖,与西梁截然不同

南梁垭口仰望东梁,可以看到,如果沿着直线下撤到南梁垭口,右手边不可能有树木。

南梁垭口的标志—方向树,该树宛若手臂,指向东梁顶,而与其手臂垂直的东侧,则是南梁下撤方向。

帅哥Sunshine在南梁垭口留念

之后从南梁垭口下撤,路迹明显,也没有了浓雾冷风,天也是亮的,只是从南梁下撤的小径,个别地方也被雨水冲坏了,并非全部是我记忆中曾经走过的S型盘旋大道。这时来自福建的三人团队开始拖后了,而我和Sunshine总是下撤一段,就要停下来等一会儿,我老是纳闷,下撤又不费力,为什么会走的那么慢呢?
经过了1小时10分钟,我们终于下撤到P型穿越的分叉点,这时是18时,天仍然没有黑。

南梁下撤途中

南梁下撤途中的森林

南梁下撤中

南梁下撤中


17:00,南梁下撤中

这时我准备记录下撤轨迹,也不想再拍照耽误时间,于是收起相机,拿出手机。

17:06,南梁下撤中遇到的窝棚,当前海拔2444m

南梁下撤,距离起点0.33km 当前海拔2394m

17:30,天又转晴了,看到了东二梁,风景总在东二梁,距离起点0.57km 当前海拔2344m

距离起点0.78km 当前海拔2298m,南梁下撤中,这一段是沿溪水冲刷出的烂石小径下撤

休息处仰望大梁,距离起点0.78km 当前海拔2298m

距离起点1.34km 当前海拔2165m

夕阳西下,快到P型穿越的汇合点了,距离起点1.49km 当前海拔2134m


18:00,到达P型穿越的汇合点,距离起点1.55km 当前海拔2118m

06 摸黑出山

大家都害怕摸黑过河,好在天依然是亮的,天黑前我们至少过了两次河,不久,天黑下来了,我这次带了头灯和一个野营灯,野营灯是给Sunshine准备的,而聪明的Sunshine也带了一个手电,但福建的三人团队只有一人带了头灯,我们便把野营灯交给了他们,山里长大的Sunshine,辨别路迹的能力极强,一直在最前面探路,我紧随其后,之后每次过河,都是我俩过了河后,再转身集中所有的光源,照亮那些独木和大石头,以便他们安全过河,在一次较难的过河处,我不幸跌落水中,弄湿了鞋子和裤腿,这使我对过河产生了恐惧。



最难忘的插曲是在一次过河后,忽然找不到路了,而大家都记得早上是从这里过的河,按理说路就在刚刚过了河的地方,可是我在那里找了找,根本没有路啊!一时间大家都开始紧张了,不是对找到路没有信心,路肯定能找到,就在附近,只是找路会浪费时间,晚出山一刻,就会让家人多担心一刻。于是,大家在河道旁边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的乱走一通,这时我打开事先下载的GPS轨迹,显示脚下就是路,可是脚下却是灌木丛,就这样沿着轨迹行走,忽然,我看到了一个路标,哈哈哈!终于,大家又回到了正轨!


当我胆战心惊的来到第一次跨河处(也是我觉得最难的过河)时,啊哈哈!后来者已经重新搭起了一根木头,独木桥变成了双木桥,还很稳固,通过毫无难度。

乌拉!乌拉!谢天谢地!过了这最后的一座桥,之后一路平坦!这时我们都流露轻松愉快,忽然,Sunshine指着头顶让我看,我把头灯转向脑后,一抬头,天啊!但见满天的星辰,是那样的清澈明亮!我凝视着夜空,它浩瀚而深邃,这一刻,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的故乡,看到了那个在夜空下晚归的自己,就像漂泊异乡的旅人,终于回到了故乡,感动的眼含泪水。


秦岭服务区,只剩下我们两辆车车。

从P型穿越的汇合点算起,经过2小时45分钟的行程(包括灌木丛迷路的那一段),在20:45分,我们终于走出大山,到达秦岭服务区。稍事整理,起步发车,经过1个小时,返回城里。

想到自己摸黑出山,有惊无险,大运动高海拔走下来,身体无恙,看来,心脑血管一切正常,睡梦中我咧开嘴,笑了。

07 经验教训

这次东梁南梁P型穿越,无人受伤,五人一起安全返回,还算圆满,但显然也有失误。
失误一:南梁下撤时,太随意,加之浓雾中没有辨别方向的意识,致使下撤到了西梁,最后横切绕到南梁垭口,浪费了40分钟,也许当时返回东梁顶重新辨别方向是正途;
失误二:下载了过旧的轨迹用于导航,那轨迹本身就有迷路的痕迹;
失误三:自己上行时没有记录轨迹,致使下撤时无轨迹可用,灌木丛中第二次迷路。
失误四:也许是最大的失误,不该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继续登顶,时间计划上没有考虑意外情况。


谢谢浏览!欢迎批评指正!

78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独步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独步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