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南京> (游37)我随鹰之队九天八夜轻装徒步巴丹吉林沙漠自西向东横穿记

(游37)我随鹰之队九天八夜轻装徒步巴丹吉林沙漠自西向东横穿记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游37)我随鹰之队九天八夜轻装徒步巴丹吉林沙漠自西向东横穿记

2018-10-18 11:30:01 11968

181002一10,鹰之队16名队员徒步巴丹吉林沙漠,九天八夜,222公里,37万步,累计拨高17308米,自西向东,横穿茫茫无人区,8名队员因故后程退出,1名队员贯穿始终,7名队员圆满完成全程,我是七人中之一人。拼搏登上世界最高沙山毕鲁图峰,远眺最美音德日图湖,观太阳从沙漠地平线冉冉升起。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面积大约4.43万平方公里,世界第四中国第三大沙漠,其中西北部一万多平方公里至今没有人类的足迹。

巴丹吉林沙漠也因德国探险家鲍曼的一本书而轰动整个欧洲。
(老山鹰上传的轨迹)
巴丹吉林沙漠被巜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五大沙漠第一名,称为"上帝画下的曲线"。


其毕鲁图峰为世界上的沙漠最高峰,号称"沙漠珠峰"。

(老山鹰摄)

在"上帝划下的曲线"上,走来了南京鹰之队,为广袤无际大沙漠增添了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老山鹰摄)

(教主摄)

(赵浩摄)

(竹子摄)

(竹子摄)

2018年9月30日下午,鹰之队来自南京本地13名队员登上开往西域的列车,将在10月2日零时到达酒泉火车站,转乘包车前往入沙口。

作为队里年龄最大的我,报名参加只是因为想身临其境感受额济纳胡杨林的美,同时对漫漫无际的沙漠心存好奇,体验一下无水无电无信号无人烟的日子如何过,也检测一下自己的体能。

队里的文豪比比皆是,下面只是从我的视角平铺直叙巴丹吉林沙漠自西向东222公里横穿我的感受。
(老山鹰摄)

经过33个半小时旅途劳顿,10月2日零时一刻准点到达酒泉站,途中有站点晚点,以为也要晚点,中途列车又赶上来了,一切预示着穿越之旅将顺利入沙。

从上海、海南来的三名队友顺利汇合,乘坐包车连夜赶往额济纳旗古日乃苏木入沙点。合影的背后是农业银行,据队长介绍,第一次穿沙驴友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第一天:10月2日

沙漠上的太阳刚刚升起,和保障车队汇合。

简单的吃了保障团队供应的早餐,入沙前合影。

8点20入沙。

(老山鹰摄)

第一次走沙地,还真和走平路不一样,这沙松软的很,脚底使不上劲,队长及时告诉大家,平路走自己的脚印,爬坡踩别人的脚印。

(老山鹰摄)

中午要就地取材做饭,沙漠枯枝很多,我们随地拣了一点枯枝。

中午和保障车队汇合,我们走的是直线,保障车队要走弯弯曲曲的适合车辆行驶的沙路。

中餐泡吃方便面火腿肠鸡蛋,休息片刻又继续行程。

越往沙漠深处走,沙丘的曲线越美。

傍晚时分,到达第一个扎营地,行程24公里,一切都非常顺利。第一次扎帐蓬,手忙脚乱,阿永过来帮忙,这就是我和辞夏沙漠移动的家。

16个人,8个帐篷,一圈排开,又一幅美丽的画面。

(老山鹰摄)

保障团队在做手拉面。

(老山鹰摄)

除了帐蓬可睡觉,吃喝拉撒全在旷野的沙漠完成。由于前几天无水源可补充,水首先保障饮用、做饭菜用,大家都很自觉,不浪费一滴水,碗用纸擦一下,再用一口水过下再漱口,嚼上口香糖算是清洁了口腔,再用湿纸巾擦脸擦手脚算是清洁了,过上了半原始生活。

(老山鹰摄)

夜幕降临,极美的星夜,天上没有一朵浮云,深蓝色的天空,满缀着钻石般的繁星,多的好似伸手可摘,像是无数双眼睛在俯视着我们这一群沙漠之客。星星以这独特的美给予沙漠最恬静的景图,为广袤的沙漠抹上别样的魅力。从沙漠第一夜开始,我每天睡觉前出帐后总抬起头仰望星空抓紧机会多看几眼,这可是有生以来从没看过的这么美的星空。

沙漠第一夜,无风不寒,但由于下火车转乘中巴车坐在靠近暖气的位子上,有过敏体质的我受不得这般桑拿热,于是我就这么可怜的走一路"哭"一路,晚上还涕流不止,喷嚏不断,害怕吵着同帐队友及左邻右舍,赶紧爬起来吃药,一夜折腾没有睡足几小时。
(阿永摄)

第二天:10月3日

早晨天不亮6点不到起来,收帐,整理行李,简单湿纸巾口香糖清洁,早餐,合影,8点20分有1人因入沙前伤病没好利索上了保障车,15人队伍迎着朝阳向东出发。

由于扎营在相对平坦点的窝地,所以每天一出发就爬大坡。


(老山鹰摄)

我们走直线,但很多沙山、沙窝保障车走不了,只能走曲线,为了能和保障车互相看到,我们全部爬到高高的沙梁,向前方遥望,希望保障车在视线中出现。等待一小时,保障车始终没出现,继续往前走。

保障车陷进沙窝,把车轮前的沙扒出才能开动。

(竹子摄)

一路往前走,一路用对讲机联络,只听见声音不见影,为了遥望到保障团队,教主爬上沙顶将红衣服用登山杖挑起当旗子。

左边那个小黑点是赵浩,右边稍大点的是教主,从上午11点多直到下午4点多,终于被他俩在这个沙顶上捕捉到六公里外太阳反光的一个转瞬即逝的亮点,可能是保障车上的倒车镜反射的光,这样经过对讲机联络认证最终由队长和他俩确定了保障车所在的方向(这天队长有一个脚指甲开始出问题,忍着疼痛带着队伍,这疼痛一直陪伴着他走完全程,非常人所能承受),5点半钟终于和保障车汇合。

今天徒步26公里,夜间突然起风,风把帐篷刮的呼拉拉,呼拉拉,那阵势很吓人,感觉要把帐篷刮跑,辞夏吓坏了,我两次起来加固帐蓬,为了让辞夏安心,我用绳子从地垫底下穿过系上,说这样要刮跑就连同我俩一起刮跑,队长见到直说我们多事一举。

第三天:10月4日

由于巴丹吉林沙漠一座沙山连着一座沙山,很难从一个沙梁看到隔了不知几座沙梁的保障车队,因此从今天开始调整行程,在保障车走的线路上取直线,这样就意味着要多走几十公里才能完成穿越,原来计划是180多公里,最终实际走了220多公里。

又有一队员因鞋出问题漏沙上了保障车,今天14人8点20分出发。

(老山鹰摄)

因直线穿越行程的改变,茫茫沙漠,高高的沙丘一座连着一座,这顶看不到前面到底有多少沙梁,没有路标,没有地标,无法再使用户外助手离线地图,队伍和保障车只能靠对讲机、太阳方位、经纬度来联络。沙漠之行特感到男人的伟大、担当、智慧、能力,是女人的依靠,所以我一路从不担忧,假如真的天塌下来自有男人撑住。

(老山鹰摄)

今天因围着车辆行驶路线走直线,寻找保障车辆容易很多,通过对讲机、以太阳为时钟方向结合经纬度,联系容易多了。这是队长在2公里的直线距离看到的沙顶蚂蚁大的人影,是保障车的老张爬上山顶为队伍引路。

(老山鹰摄)

今天走了27公里,扎帐篷时风特大,如果不是大家合帐,一个人真难把帐篷扎起来(队长号召大家尽量合帐还是英明的),等到睡觉时风停了,总算睡了一个安稳觉。

第4天:10月5日

仍然是14人继续走沙,今天提前到7点50分出发。

今天开始看到较多干涸的海子。曾何时,这些海子镶嵌在大漠中,那清清的一湾水是多么的富有诗意和灵性。而今干涸的海子是那么的苍凉,仿佛在述说气候变暖,环境堪忧让它们哭干了眼泪。

这个沙坡又高又徒,我在下面等了好一会儿四个小黑点,想拍他们冲下来的镜头,其中两个女生不敢下,楞是横切走坡,这可走惨了,这个横切可超长哦。

前面的队伍走远了,也快到扎营地了,后面的四个人横切走,剩下我一个人,暂时当一会独驴。

到了营地,扎好帐蓬(几天下来,扎帐娴熟),离晚饭开饭还有点空闲,于是我一人爬到旁边一个高高的沙梁,体验一下队长、教主、赵浩几个人不时爬上沙梁搜寻车队的艰辛。

今天走了25公里,无风,总算睡了一个安稳觉,但气温下降很多,按照队长召集帖上的要求及咨询队长,四季帐加极限温标零下10度睡袋刚好没受冻,晨起帐篷上结了一层霜冻,睡袋外面也湿漉漉的,收帐时手冻的疼。

第5天:10月6日

今天上午和下午分别有1人上了保障车,上午13人下午12人继续走沙,早晨7点35分出发。

夕照金山。

今天走了27公里,无风,但扎营地为坡地,夜里一会就滚到帐蓬底部,再滚上去一睡着就又滚下去,等晨起发现地垫已贴在帐篷上了,晨起依然结霜冻。

第6天:10月7日

晨7点30分出发。今天仍然是12人走沙,只是上下午换了一个人上保障车,因车坐不下了,原本只有2个位子已挤坐4人,5人绝对无法挤,鞋漏沙的队员只能下来让出位子给腿肌肉软组织受伤的队员坐,鞋漏沙的队员只能走一路倒一路沙,否则沙在鞋里会磨伤脚的。

中午阳光很烈,就地躺下,天当被来地当床,养精蓄锐,继续下午行程。

(教主摄)

今天走了25公里,扎营地仍有坡度,我是头高脚底,夜里睡着往上爬着。

(阿永摄)

第7天:10月8日

今天有8人因假期已到或腿脚受伤而出沙,剩下我们8人继续,其中1人上保障车,走沙的还有7人,8点出发。除了我,六个都是强驴,心里不免有些担忧,害怕拖了大家后腿。
队长招呼着那5人,你们在前面不要自顾自跑,要不时回头看看,调整速度,老苏特地让陌离压在我后面,心里挺暖的。

他们确实太强了,原来有十几个人的时候,我还没有始终落在最后面,现在就剩我们7人了,剩下的3天我就始终这么努力的跟在他们6人后面,而且越往后,沙山越多越高沙越深,不停的在拨高,拨高本来就是我的弱项。我在注意他们的表情,如果察觉到他们认为我拖后腿,我就会识相的上保障车,但他们不离不弃,不时会有人回头看我,走一段就会歇息喝口水等等我。我倒不是没有气力,只是速度没他们快。

走了6天,没有见到大自然的一滴水,今天看到海子,大家兴奋的飞奔而下,一睹海子的妆容。

看到了水,我也兴奋的挥舞着鹰之队队旗。

有水就给万物带来生命力。沙漠有这高大的树木太稀罕了。


蚊虫也特历害,群起而攻之,我的脸部、眼眉、腿、臀部均被隔衣盯咬,而且皮下疱块硬硬的一个多星期都还在还痒,也许是我的皮肤敏感性强。

今天的风沙特别大,中午烧的西红柿鸡蛋榨菜汤,从地上旋起一道沙飘向锅里,看见的队友没敢喝,干啃了两块油饼,我是眼不见为净,盛出的汤还没来及盖上,就飘上一层沙,那沙可细如面粉啊,赶紧盖上,喝的时候,碗口外延沙还是喝进口里沙沙的。

(老山鹰摄)

今天走了27公里,到达第一个有水源的地方青海子营地,住了6天帐蓬今天改住蒙古包大通铺。

(阿永摄)

看到床顿时有进五星级酒店的感觉。

虽然海子的水不能直接饮用,但井水经过沙土过滤便可饮用,有了水,大家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刷牙洗脸洗脚,那个畅快啊。

因条件所限,沙漠6天不可能大块的吃肉,8个出沙的和留在沙漠继续的,对肉的关注度最高,每道菜上来先盯着看有多少肉,在标餐基础上又加300元来盆羊肉汤。

香喷喷的羊肉汤,这下可大块的吃肉,大口的喝酒,享受啊。

清爽的早餐

临行前,8人在鹰之队队旗上签名留念,沙漠人家留下了鹰之队的足迹。

第8天:10月9日

上午8点7人继续向沙漠最高峰毕鲁图峰无限接近,下午鞋漏沙队员得到一个全包沙套,队伍变成8人。

今天陶老板得空开车领路,那水平可不是一般,我们3人轮流坐了2公里左右的车,目睹沙漠驾车的技术,那可不是一般的水平,车子时而冲上又长又陡的沙梁,看不见沙梁另一面是什么沙形,要洽到好处的骑在沙梁上观察选择冲向另一个沙梁的路线,时而从坡上横切过去,赶觉车子倾斜的要翻,时而从一个沙坡急转向另一个沙坡,驾驶员紧握方向盘急速的左右来回打方向,那可真是电玩6D游戏的真人秀。

沙窝很深,非常吃力的上爬。

今天走了近30公里到达音德日图湖,这是最漂亮的沙漠海子。

今晚营地在音德日图湖畔的沙漠人家,四人间,女5男3,搬一张床过来合并同类项。看着这床挨床的5人间,可有六星级酒店的感觉。

大厨很正规。

餐食还是非常关注肉。

每个人食欲大增,一会功夫就风卷残云,逐盘清空。

第9天:10月10日

早晨5点不到出发,8个人戴着头灯向着世界上的沙漠最高峰毕鲁图峰攀登。
毕鲁图峰海拔1617米,相对高度超过500米,被称为"沙海珠穆朗玛峰",比撒哈拉沙漠世界第二高沙峰还高70米。
攀登高峰一路异常艰难,队伍行驶速度明显比先前几天慢很多,我可紧紧跟着队伍踩着前面人的深深脚窝一步一停顿的往上爬,这对于我来说反而轻松了,不象前几天总是稍远的跟着后面赶,快接近峰顶时,正面上不去,只有斜切着上,还上一步向下滑半步,最终我们8人全部在日出前成功登顶。登顶的还有其他队伍,比我们早出发半小时,我们登顶有好长时间他们都没有登上来,最后只有个别几人登上来。
峰顶风非常大,温度也特低,冻的瑟瑟发抖,有人坚持不住看日出下撤了,我们5个女同胞坚持等太阳升起才下山。
黑夜里只能隐约看到峰顶,闷着头一路向上爬,也不知爬了多高,下山时这才发现一路下行没完没了,这就是我们下了多高就是爬的多高啊。
(老山鹰摄)

(老山鹰摄)

看着太阳从沙漠地平线冉冉升起,我心潮激荡。为自己在这大年龄能穿沙200多公里登上这高高的峰顶,观着日出,俯瞰最美音德日图湖而自豪,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一份精彩而骄傲。日出日落,岁月轮回,愿我们每天随着这太阳的升起去拥抱美好的每一天。

沙漠珠峰顶上的傲气。

(老山鹰摄)

登峰后稍做休整休闲惯蛋,午餐后12点50分结束整个222公里穿越之旅,和保障团队合影留念,坐上四驱越野车出沙。

车在沙丘沙坡沙脊沙窝中翩翩起舞,欢腾雀跃,可把晕车的女同胞整惨,我坐后排中间,左右各一位腹中翻江倒海,恨不得五脏六肺都从口中喷出,晕车药吃了也不作数。我虽不晕车,喝了几口水,那水就在胃中激荡,再也不敢喝半口水。

看着车窗外绵绵不断起伏的沙丘沙峰,难于想象之前的八天我们在烈日高照下一座座丘峰靠两只脚走过来了,一走就是220公里,如果再让我走一次,我怎么也不会相信我还能走下来,对我来说一生仅走这一次足亦。

途中经过老板陶永明家,这是原计划穿越的终点,但由于计划的改变,终点改为毕鲁图峰。

经过四个小时的颠簸,于下午5点到达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在沙漠九天八夜顺利出沙,重返人间。

回首这一路穿越,有苦也有乐,可谓是脚在地狱,眼在天堂。九天八夜,大部分时间无水无电无信号无人烟。222公里,每天平均25一30公里,拨高2000多米,走不完的沙,过不完的丘,其艰辛可想而知,但是一点不觉苦不觉累,不觉无聊寂寞难耐。想当初,队长从四姑娘山二峰登顶回来,我说要跟队长去走沙漠,队长说:好,我带你去沙漠,不过会很寂寞的,我说有队长在就不会寂寞。事实正是如此,虽然每天一直没完没了的走沙,爬没完没了的沙坡沙峰,看似重复,但是,当每走一公里,向着目标就接近一公里,每翻过一座峰,就有一座峰被我们摔在身后,每看见一幅幅沙丘优美的曲线就心情激动惊叹不已,看着公里数每天在增加就有一种成就感。

(阿永摄)

222公里的沙漠穿越,有大量的这种深沙,必须踩着前面人的脚窝走,否则可就异常费力了,走在第一个开路者就要多费劲,好在我们是一个团队,会交替的走在最前面,当然走在最前面最多的是队长。想想那些独驴穿越,那可不是一般的艰辛。一、二天走下来,除了队长说的方法,我自己体会到深沙要踩别人脚窝,浅沙走自己的脚印,有时一段路深浅交替,我就随时调整。

(教主摄)

阿永,好男一枚,教我登山杖在沙地的使用,通过登山杖腕带拖着杖两手自然的前后摆动,立马省劲多了,感觉在水中划浆一样,人往前走,杖在后交替抵沙助力。

下沙坡是最爽的,不管沙坡多高多陡,尽管大步流星脚后跟着地往下冲,沙的磨擦阻力人绝不会摔滚。

(陌离摄)

又高又陡的下坡。

每往前过一道沙峰,队长就要权衡是直上还是绕一点斜上、斜下、横切、横上切、横下切,寻找等高线,按照效能最大化来合理确定线路。毎次队长都要先爬到沙峰,然后看队伍从正面还是左侧或右侧翻过沙峰最省力。


威武的队长。

(阿永摄)

刚毅的队长

(阿永摄)

直上沙坡很费力,尤其碰到又高又长又陡的沙坡就更费力。
(阿永摄)

接近沙顶时,沙更深,经常是爬一步下滑半步,甚至爬的腿发软跪下去。

(教主摄)

(教主摄)

(教主摄)

斜切上。

(阿永摄)

走在沙梁上。

(老山鹰摄)

(老山鹰摄)

(老山鹰摄)

(老山鹰摄)

(老山鹰摄)

(老山鹰摄)

鞋对我们徒步的人来说太重要了,走不同的路,要穿适应的鞋,我的中帮登山鞋可防漏沙,并且大一码,穿的厚厚的羊毛袜,所以我的脚没磨出泡没磨破皮,安然无恙。但最后2、3天感觉鞋越来越小越重,脚趾头都伸不直,以为进沙又倒不出,以为脚胀大了。回来清洁鞋,这才知道细如面粉的沙全部塞满鞋的布眼,这鞋在水中荡涤八遍还是每次晰出沙。

沙漠中看到最多的动物就是这荒漠沙蜥,别称娃娃蜥,四脚蛇,见到人爬的特快。

很奇怪,沙蜥见到这位帅哥怎么不跑了。

(竹子摄)

即然被抓到了。

(竹子摄)

胆真大,说是这沙蜥是有毒的(尿液有毒,伤害皮肤)。

(竹子摄)

沙漠里偶尔看到的野骆驼,看到人就快速的跑开接近不了的。经常见到骆驼的脚印和小的动物脚印,估计是野羊。

偶尔看到蚂蚁和这不知名小虫,因为沙漠中很少看到生命的存在,所以看到这些不可爱的动物也异常新奇。

沙漠中的草,生命力及其顽强,其根系可以向下伸展很长,吸取沙漠下的水分。

沙漠中的风沙经常很大,不断的会刮的再造沙丘沙峰和形成新的沙窝,这些沙漠中低矮的植物就很容易被风沙覆盖,但整个物种生命力极其顽强,可谓是风沙盖不尽,择沙又重生,生生不息,谱写沙漠中生命的乐章。

沙漠植物死而不朽,一代植物老死,又一代植物重生,生死相依。

下午5点到达雅布赖镇和包车顺利对接上,连夜乘车前往弱河欣赏胡杨林、怪树林,顺带二天去景点游玩。

这些死后的胡杨树一千年不朽,形态各异,你可以想象千年美女在起舞,老翁在悠闲,各种动物仰天长叹。你觉的象啥就是啥。

额济纳胡杨林,游人如织,三千年的守望,只为等待我的到来。

(阿永摄)

额济纳胡杨林是我几年前就梦想的地方,就想身临其境感受她的大美,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生命的礼赞。穿越220公里只为看这胡杨林,因为召集帖穿沙附加行程有游览胡杨林等景点。

(陌离摄)

(阿永摄)

晚上再次FB,到了这里,就要大口的吃肉,大口的喝酒。

出沙后的次日凌晨五点20出发,吉延海看日出,一个多小时车程到达这里,好壮观的停车场满是大客车,千辆之多不为过,人山人海全是观日出的人流。这时就特别感到户外运动的好处是不和熙攘的游客搅在一起,可以看不同的最美风景。

浩瀚的海子景色非常美,成群的海鸥翩翩起舞,在日晖的映衬下,构成一幅美丽动感的画卷。

芦苇湿地,蓝天碧水海鸥,绝美了。

傍晚到达嘉裕关,天下第一雄关。鹰之队到此留念。

回程前的最后一顿晚餐,要好好犒劳犒劳一下,嘉裕关的大唐美食街,满街飘香。在此,我们饱餐羊肉串,烤羊腿,手抓羊排,大盘鸡⋯⋯,敝开大吃,也没花费多少银两,实在吃不了打包带上火车吃。

一群人,一辈子,只为烤好一串肉,就这吸引了众多食客,想吃,只有等翻台。

经过近28小时的直快列车,我们回到了南京,结束了愉快、富有挑战性之旅。

(感谢上传照片的同行队友,其版权归其原拍摄者)
228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古越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古越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