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东山乌珠岭环线
相关活动:3月3日(星期六),澧浦乌珠岭脚环线

金华市区三面环山,以城北的北山最著名,东西延伸达上百公里,南山最是野趣。而市区东边的东山就相对名不见经传了,东山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山也不高,但东山的优美一点也逊色于南山与北山。最著名的就是这条有齐云寺遗址,钟潭三叠瀑布,墈塔无人村的美丽乌珠岭环线了。

东山的美丽云海

春天的天气比较有脾气,一直到出行的前一天关注天气预报,都说3号是阴转多云,无雨,可是这一夜却雨下个不停,早上6点起床,外面的雨还下的不小,绝对达到中雨的水平,怎么办?是否出行大家可都等着我的决定呢,说实在的,作为一个短途活动的领队,天气是比较头痛的烦恼大事之一,此事不能轻率地决定,因为你一个取消活动的指令,大家就会重回温暖的棉窝,而若此后的天气是适合出行的,大家的脚就又会痒痒,又会吵着要出驴,而临时的出行和线路安排,总是会很仓促。我做着出发前的前面,6:40分我再一次查看了天气预报,显示8点以后各时点都会晴天,而且外面的雨也基本上停了,因此果断发出了,正常活动,如期出发的指令。

7:30分大家23名报名约伴者一个不少地到达了金东区政府门口的集中点,这时雨却又开始下了,不管这么多大家上车出发了。8:20分到达宅山村,雨还在下,而且还不小,怎么办?有说找个地方打打麻将喝喝茶算了。停好车大家在一户农家躲雨,一会功夫,雨又停了,趁着这个阵雨停歇的间隙,清点人数,出发。因为有些事难就难在起意,真的出发了,就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队伍也就好管理了。当时其实我心里是在想,现在的科技应该不至于天气预报出现太大的误报吧,当然更多的还是有一份侥幸的心理。队伍一开始走,恶作剧的雨又开始下了,大家只能撑着雨伞,穿起了雨衣,先到宅山水库的大坝上溜达一下吧。



最不"宅"的我们,是一群风雨无阻的野驴

宅山水库的周边与一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了,环库的土路都浇筑成了沥青路,这里的两张照片是一年前与现在,同一个地方拍摄的,从照片中可以看出非常明显的变化。这就是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但对我们野驴来说,慢慢地也少去了更多原生态线路了,也是件痛苦事。


绕金华市的宅山水库走了小半圈,大家也都活动开了,虽然雨还在下,但队伍中已明显完全进入了爬山的状态,离开水库,从这条小路上山,目前的海拔是150米左右,接下来的1个半小时左右,全部是在爬升中,要走到山顶大约海拔600左右的地方,那里也有一个水库,是义乌市的古寺水库。

这一路都是在爬升中,大家都喘着大气,贪婪地呼吸着无比清新的空气,只是雨一直就没停过,身上穿着雨衣更是闷热,累了就站一会,大家在雨水中相互鼓励努力地向上攀登。由于下着雨,拍摄非常的不方便,所以这一个多小时的照片非常少,大家都只管埋头地行进着。
10点20左右,全部人员都到达了今日线路的顶点,这里雨也停了,山上的雾陆续散去,山间出现了非常壮观而美丽的云海。先放一个视频,感觉一下这云海的美丽。

看到如此美景,大家一下子就忘记了所有的疲劳,秒速进入了兴奋状态,大家掏出手机,拍了下这仙境的美景,或许这就是收获总在风雨后的最好解释,如果不是在雨后,怎么能看到这么美的美景呢?在这一刻大家觉得今天的出行,虽然冒着雨,但这一切都值了。







在将近海拔600左右的山顶有这么个水库,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古寺水库建于那个深挖洞广积粮,全国兴修水利的年代,是一个供水防洪为一体的小型山涧水库,从义乌市境内有一条公路可以直接通到这里,所以夏季会有许多人开车到这里来避暑,当然从金华市境内到达这里,今天我们走的这条山路应该是最近的捷径了。天完全晴了,开太阳了,这里天上的蓝天白云非常美,大家在大坝上稍做休息拍拍照,接下来的路基本上没有上下坡,是在山间沿着一条山涧的小路穿行。




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的路程并没有想像中的这么好走,一是前些日子下了一场雪,可能这个山间雪比较大吧,很大的树都有被压断的,横在了路上,要钻行或是翻越才能通过,更不好走的是山中的毛竹被压断覆盖在路上,根本无法通行只能绕行。二是这里的山间原来由于古寺水库的灌溉有许多良田,现在退耕还林后田被荒芜了,田间路旁都长满了茅草,这种草叶子像刀,长得比人还高,我们只能在其中小心地钻行。



12点左右终于到达了传说中的齐云寺遗址。

参观了齐云寺,我们选择了一块比较平坦的岩石旁进行休整吃中饭。齐云寺和钟潭是这条线路的核心,所以金华市,义乌市,武义县,永康市等各地的驴友都会从不同的方向爬山走到这里。据说齐云寺在历史上占地很大,香火非常旺盛,有着许多传说和人文故事,从各种不同途径可以收集到如下一些:
1、 抗日战争时期,金华沦陷了,现金华一中有一百多名师生逃到了这里,日本鬼子拿着纸地图,并抓了一个老师的儿子,查找齐云寺,这位老师的儿子带着鬼子在接近齐云寺的一个山凹就绕出去了,鬼子也很奇怪,明明地图上有却就找不到寺庙。这位小英雄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这一百多位师生。
2、 有一位高僧写的诗句中有“齐云寺钟悠”,后人总觉得寺不高,而且是在山凹的一块平地中,怎么能比云高呢,后来才发现这里的水气高,云海沉在地上,雨后整个笼罩却可以露出寺庙的顶,于是感叹此名绝妙,就改名叫“齐云寺”了。
3、 附近有村以塔为名,所以有人来寺庙中寻塔,高僧回答“五尺塔也”(注:古人称他人为七尺男儿,自谦为五尺)。原来说的是每个人在世上都可以是活得像一座塔。
很可惜齐云寺目前只留下这些遗址了,从这个大石条中,我们依稀能感受到当时建筑的宏伟。

这是一口千年的古井,千年不枯,水依然清澈,我们洗个脸,不仅仅是为了洗去一路的劳累,更是为了穿越千年,感受这里的历史。

这井的水到底有多深,不得而知,我用登山杖试了下,反正这样我还没触到底。

12:30分了,前方的这块岩石就是今天的吃中饭之地了,岩石后就是钟潭瀑布,在这吃饭可以听到瀑布的轰鸣声,非常享受,在齐云寺遗址曾有人提议吃中饭,我没有同意,其实我们都俗家凡人,带的饭菜中可能有荤,我只是不希望对古寺(虽只是遗址)不敬罢了。


钟潭据说分为三叠(但从远景图我感觉应该是有四叠),这是一张远景图,是快走到无人村的地方拍到的。

我们的位置是在瀑布的最上方,瀑布的第一叠下的潭很深,样子像一口大钟,所以得名,当然也有人说齐云寺的钟而得名。只是瀑布周边都是岩石悬崖,不太好下去,这是第一叠瀑布,是去年去的时候拍的,当时水不够大,今天刚下过雨,瀑布非常大,但是雨后岩石很滑我们很小心地下去,还是走错路了,下到了第二叠。

这是第二叠瀑布,从视频中可以感受到轰鸣的声音。


再往前走十几米,就是一块很大的岩石,岩石上方的一块石头上刻有“维摩座”三个字,下面雕有三个打坐石基,岩石上有多处人工雕刻的痕迹。虽然有传说这三字与宝藏有关,但在梵文里“维”是“没有”之意,“摩”是“脏”,这样维摩座的含义就非常清楚了,我还是更相信这个理解。驴友都习惯称这个地方是达摩座,这里我想应该是古时僧人打坐诵经和练武的地方。


下面是瀑布,对面的岩石很像一张笑脸,不得不感叹古人真是会找地方,这么好的一个地方,若是泡上一壶高山云雾茶,坐在这静静地思考人生,那真是绝妙极了。

继续前行1公里左右,下山在海拔380左右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叫墈塔村,这个村子据史料记载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唐朝宝历年间就有记载。墈塔村原本大概有50来户人家,村民在此种田、打猎,繁衍生息,世代居住在这里,这里属于金华市金东区,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金东区实现村村通公路,如果公路性价比不合算的村庄就国家出资整体搬迁,整个村子已于2010年搬迁到澧浦镇附近,建成了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墈塔新村,目前这里已是无人居住的荒芜村,只是村口的大樟树和那口古老的池塘,以及村中大青石台阶,几幢没有倒塌的泥土房,还显示着这个村子曾经的繁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要比以前更加迫切了,据说2016年3月,墈塔休闲度假项目签约,开发商将投资3亿元人民币,把墈塔打造成可以亲山水、可以悟心性的度假观光胜地。去年底,墈塔村村集体出资,新修了乌珠岭脚村通往齐云寺村的道路。墈塔这个隐者可能又会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展现在自己的历史舞台。




翻过一个小山岗,大约2公里左右,就是乌珠岭脚村,这个村子已通公路,每天还有公交车到达村里,村子不大,但非常整洁干净,墙上拍了几张公告,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示出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这里的民风非常纯朴,这幢房子原来有一对老人住在这,我们每次来都在他家休息,他们会很热情地拿出家中的一些野果给我们吃,从交谈中知道他们的小孩也都在金华市工作,小孩都很孝顺总是要接他们到城里住,可是他们总是不习惯住在城里,今天可能是年初十六,他们应该是被接到城里过年去了,所以大门紧闭,我们从另一个在晒草药的奶奶家加了添加了点热茶,就继续出发了。



最后翻过一个山岗就到达了口溪坑村,东山的野樱花已开了,只是并不太多,不能形成很好的景观,下山路中还遇到了两位骑行爱好者,他们在这样山路上肯定是没有我们驴友走得溜了,我们一下就超越了他们。山下也有一个水库,因为这个水库比较小,村民习惯称为谷坑山塘,由于这几天的雨水充沛,可以看到水库的泄水口已溢水了,这次出驴全程达18公里,因为有几位是新驴,有人肌肉拉伤了,后面的路有些走不动了,还好这里有机耕路一直通行到水库边,因此开车去接了这几位新驴,整个行程还是非常顺利的。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摇钱树的钱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