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如梭,再游海坨

海坨是户外圣地,令无数驴友向往,早就经年不息,但自开始筹建冬奥滑雪场以来,海坨的风景便是一年不如一年,美好终将停留在记忆,如今就算是身临其境,重温回忆吧。
算上本次,公交海坨一共组织过三次了。16年10月第一次,有伙伴因崴脚不得已自大海坨南侧垭口下撤大海坨村,6人队伍仅有4人登顶海坨。17年7月,由于公交严重堵车导致全队13 人被关门外,全队放弃登顶海坨。本次照样在玉渡三岔路设置了关门时间,由于玉皇村后面进山路上遇阻拦无奈现探路线,全队再次被集体关在门外,启用预案路线,玉渡三岔直接西线到次仲泉,上大小海坨,放弃原计划的经玉渡东线直上三海坨,再到大海坨的路线,最终6人完成预案路线,登顶海坨,其余7人分四路下撤,没能成功登顶,如此看来公交海坨确实不易,不容小觑。
为避免堵车,尽可能赶早,大家都是各尽所能,一位伙伴竟然坐上了5:45的首班919快,我也采取了先单车再公交,与另外5位伙伴一同坐上了5:50的二班919快,一路通畅,到京张路口北终点站下车,与首班919快的伙伴一同乘7:20左右的Y45路,竟然7:50左右就到达了预定的集合位置,略休息预热,安排第一分队6人8:00提前半小时结伴出发,如遇阻拦还有充足时间先探进山路线。
第一分队

剩下的6人,先后乘坐两班Y45到达,队伍人员集齐,第二分队7人于8:26拍照出发。

第二分队刚出发,就收到第一分队进山遇阻无奈上左侧山脊探路的消息,第二分队按原定路线,经玉皇庙村左侧主路进入,远远望见第一分队伙伴分布在主路左侧的山脊上,了解到山脊路况不好,决定拼一下人品,继续原路向里走,发现前方百米有专人值守,近前理论,说是里面施工,不能进,往里还有人拦的,无奈只能决定现探上山路线了,抬头看左侧山脊上,第一分队伙伴们虽继续上拔中,但并不好走,于是走上几米高的小坡但并不直接向上走山脊,而是掠过山脊线,决定继续向左平走,毕竟是山脚下,无论如何也比山上的野路好走的,竟然发现一小路,顺方向可以到达西边曾走过一次的沟路,便知道有门了。
半途停下来,招呼后面的伙伴,发现竟然只跟着一位,开始大喊,手台抄联,发现又跟上来一位首次跟队的伙伴,剩下的四位便左右不见人也不闻其声,一阵狂喊,手台抄联,半晌也搞不清他们怎么就集体上山脊去了,纳闷,最让人不解的是竟然出现沟通障碍,四人无一人主动发现并沟通掉队走偏的事情,后面是跟进还是上山也得不到正面回答……再次强调,户外沟通很重要,探路行走,一人盯住前面一人很重要,没盯住务必及时发现,并及时沟通,每位伙伴都起到作用,大家才能都省心!
后面两位伙伴到齐,一起等,就一百米的距离,却一直不见人现,知道是全部上山脊不打算跟我走沟路了,但不解的是为何不沟通想法,三人算是徒劳白等了。还是那话,如果不能有起码的为队友着想的话,那就不要结伴户外了!
事后了解到,第一分队6人加上第二分队的4人,应该共10人是直拔山脊的,听说有人回家连挑五刺的,估计很辛苦。相对而言,我们走沟路就是幸福了。沟路是上次下山走过的,当时是冬季树支干枯密集,感觉扎人,这次上行再走,虽然植被仍然密集,但却一点也不扎人,只需要用手稍拨,便能走在明显的路上,还能享受一路的荫凉。


有一位首次跟队的伙伴,虽有过越野的经历,但对如此山路还不能完全适应,好几次等待,中途还系布条指引,但与之能随时手台通联,很是放心,每每见到他头顶冒出植被,便前面继续行走了,10:05与另一伙伴首先到达啤酒溪垭口,一直等到他到来。
山脊直上的伙伴也选择了向啤酒溪垭口方向探路而来,在垭口处特别系上布条标记去往玉渡景区的山路,不过第一次竟然标错了,待我们三人一起走了20多米发觉不对只好集体退回垭口,重新标系正确山路。考虑关门时间,三人没再等待,先行经垭口去往玉渡景区,后面虽然尽力提速,两人最先到达玉渡三岔时却也是11:05了,再次与去年一样,集体关门外了。
全队最后面的两位伙伴,也是首次跟队,虽然都有军人背景,但平常爬升练习不多,所以建议他们直接经垭口反向走轨迹路线,没准还能登项小海坨,这样也随时方便按轨迹路线下撤。其余伙伴还可以进玉渡景区后面再视情况给出合理意见。
全体关门外,通告进玉渡景区到达三岔后一律走左侧(西)线,休息等人7分钟,没等到一位,两人继续结伴向前,12:10到达次仲泉,再次休息等人,确认时间后决定就此补给。





玉渡景区郁郁葱翠,溪水潺潺,花香扑鼻,但游人确比想象少得多,或许是天气火热都懒得出门了吧,前面赶路差不多也无心细赏,此时次仲泉位置,才放心背包,一边午餐,一边感受清凉,侧旁的丁香花香气浓厚,沁人心脾。就着泉池清水,侧旁还有几位驴友正煮茶品赏,饶有兴趣。
为防饮水不足,特别地在此装1L泉水带上以备所需,后来终归没用上,到终点时其中一位伙伴却说自己尝过泉水,有异味不好,不过他是从泉池灌装的,我是直接灌装的瀑布流水,会不会不一样呢,怂恿他再尝尝我的,他小酌一口,说好一些,但还是有味,如此1L水算是白背一路,最终倒掉了事,哈哈哈。虽是后话,但不知道当时煮茶的驴友用的是不是泉水,泉水清澈透亮怎么就有异味呢,或许是上游落叶腐败渗透入水的原因吧。
12:25完成补给,要开始去海坨山脊了,首先就是销魂坡。次仲泉海拔不到1400米,从此上到海坨山脊,经大海坨,最后到小海坨顶,水平距离5公里左右,但爬升却达千米,而千米爬升中数前面从次仲泉上到大海坨下方山脊的路线最陡,最令驴友们销魂,故得此名。终究还是我们两人先行,刚吃完饭,慢慢往上挪步,好不容易上得山脊,海坨山脊全然映入眼帘。开始休息,并抄联尚未经过次仲泉的伙伴们,给予下撤意见。之后继续山脊上行,到达去住大海坨南侧垭口的山腰路时向上直拔大海坨顶,14:00登顶大海坨顶。同行的伙伴竟然直拔偏了放弃登大海坨顶了。一人在大海坨顶开始赏景休息。没过多久蓦然发现又有两位伙伴也登顶上来了。
销魂坡上来,大海坨下方的山脊

大海坨下方山腰路看小海坨顶

大海坨顶坐看三海坨方向山脊

大海坨顶坐看小海坨顶

登大海坨项一共三位,由另一位晚出发半小时的空降者自啤酒溪从小海坨到大海坨与我们汇合,并为我们三人拍下合影


14:20,四人一起出发去小海坨,一路上山脊线西侧新添了一路的滚筒铁刺网,还真不好越过,只好顺其走向沿山脊线一路向南,终于在开始下行路上发现一处破绽,借紧邻的大石头,滚筒铁刺网被人收拾得服服帖帖,趴在地面,站石头上轻松就过去了。后面一路下到垭口,接着向小海坨走。
发现放弃登大海坨的伙伴正走在最前面,路经气象监测站,发现草甸布满小黄花,分明比它处更多,却无知何名。去往小海坨的路还是原来的路,但却发现新立起了两人高的铁丝网,幸好有一木梯搭架其上,否则还真不知道有无其它通过之法,非常感谢架设木梯的好心人。


开始最后的小爬,便登顶小海坨顶了,14:50五人登顶。以前顶上只有测绘标记石碑,也不知啥时候有了太阳能板以及其它施工所需,景致完全颓废,只能去记忆中找回从前了。
北侧登小海坨顶


小海坨顶回看大海坨

首批登小海坨顶伙伴

时间允许,不急下山,大家开始山顶休息,期待后面的伙伴抵达。



15:03,后面的伙伴到齐,同时还偶遇另一位独自登海坨的著名驴友,想起还没拍平台旗帜照呢,于是拿出来,一起拍下来。

前面共有三位从啤酒溪反向登小海坨而来,但听说下方有挖机施工,他们决定原路下山了,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何,所以只叹他们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没见到别的驴友,登顶者共8人,其中本次活动的伙伴6人,一位是空降自啤酒溪登小海坨顶到大海坨再折返二登小海坨顶的群友,另一位是偶遇的著名驴友,久闻其大名,幸会于海坨顶。
15:07,8人一起开始下山,还剩下12公里的下山路,无意外都能提前下山不会影响回城的了。一路下行,先是见到挖机施工现场,周边已挖出蜿蜒上千米的大道,莫非这就是将来的滑道,完全搞不懂,继续向下。


原来的下山路被挖断了,只能从侧旁土坡将就下行,后面再次走上原来的山路,继续下行。路途中惊现大片的绣线菊,由于路陡,想欣赏那就驻足吧。


继续下行,途中听闻前路上有人声,正是止步挖机施工现场折身下撤的三位伙伴,俱皆惊诧不已,却忘记拍照了。待想起时早已远离而去了。提醒他们赶紧下山,不要耽误坐车回城。最终4人第一批次于17:31到达终点,结束活动,几分钟后坐上Y45去京张路口北换乘,于18:05坐上919快回城,另外4人第二批次于17:55左右坐上Y45,最早下撤的3人最后第三批到达终点,已是18:15左右了,等一阵子不见Y45到来,着急刚打上出租车就见到Y45来了,有些冤,但终究可以顺利坐上919快回城了。



上车后,立马连网搜索其他下撤伙伴的消息,无消息的赶紧问询,了解到其中两位结伴经龙聚山庄安全下撤,一位经景区公路下撤到早上出发的集合车站,还有一位伙伴自山脊直拔后就一直失联,应该是没备手台了,但其是168大神,单兵能力自然很强了,也不知其具体怎么走的,收到其第一个上车回城的消息也就放心了,活动顺利结束。
事不过三,三年三季公交海坨,如今终落帷幕,为维系海坨在心底的那份唯美,不禁想说,别了,海坨!不知可有下次,再相逢,意更浓!
给川东糯米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