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韶关> 黄梅雪后++五子登科(美女与野兽的户外版)

黄梅雪后++五子登科(美女与野兽的户外版)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黄梅雪后++五子登科(美女与野兽的户外版)

2022-12-12 22:37:58 3349
【温馨】和煦的糖果风

去这条路线,名字文艺范占一半因素。

顾名思义,“黄梅雪后”是指韶关四座千米山的总称,分别由黄思脑(1364米)、梅花顶(1384米)、雪花顶(1342米)和后山顶(1368米)四峰共同组成,从黄思脑穿到后山顶精髓约6公里。他们属于南岭山脉之大东山山脉之最后余脉,连穿四峰也被驴友一致认可为广东十大经典徒步穿越线路之一。就冲这几大之一,加上魅力名字,口口相传的各种“谣言”,令人不禁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和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以及妙不可言的期待感——据说其春夏绿草如茵,秋冬色泽如金。

顾名义再思,“五子登科”是指后山顶(就是前面黄梅雪后的后),飞人坳,高顶山,轿顶石、帽子峰五峰连穿,从1368米开始速降,一路起伏婉转,海拔剧烈的来回拉锯,直至降到830米左右转入下撤土路,就是传说中的“转个弯就到”山脚的芦溪瑶族后山村结束,村落海拔约450米,下山口的散养土鸡健壮肥硕。这条路线拥有很多特色山体,要么独立成峰,云雾缭绕;要么巨石成群,奇峰怪石;要么千疮百孔,却立而不倒。路径不明显,比野路更野,风景却悄悄壮丽,不去你都不知道这里还藏着一座户外宝库。长约6公里,其中3公里属于攀岩+高坡,巨壁穿越,好几处险地需要紧贴峭壁慢挪,脚下就是悬崖,基本上座座山都需要从顶上过。五子登科的强度两倍于黄梅雪后,一小时一公里。

这么看起来,黄梅雪后像女子,美丽而高雅;五子登科像男人,坚韧而挺拔。

全程经过丛林、竹林、边坡、草坡、山脊、溯溪、峡谷、山坳垭口、陡壁攀岩、急升急降等诸多地形地貌。从天池山庄出发,上山小野,四峰经典,五子奇峰,各具特色。如果从后山村出发,提前一天露营住店,凌晨五六点上五子登科更合适,刚上山体力足,正好怼原始森林。春夏之际值得去一次,深冬再去一次。

因为南方的冬天味不浓,有时候太阳一出,短袖拖鞋都能看着。不过爬上一千多米后,冬味起码有七八分像了。按照百米降0.6℃,爬上顶起码降十几度,加上山里的刺骨寒风,体感至少降20℃以上,相当于到了,,,怎么着也得是京城吧。

一句话总结这次路程,前半段漂亮,后半段狂野,一场户外版的美女与野兽。

路线图:

其与船底顶遥相呼应

先看别人发的黄梅雪后:
全景图

秋冬版

春夏版

驴友版

自家版——虽逊色些,按路程走,盗图众友
北站

老规矩

高速飞驰

到达樟市镇

芦溪天池山庄

山村的水力发电

队伍凌晨摸黑进山的,三四十人的队伍不算小,但没有一个拖后腿。事后统计,从后山顶直下后山村的和绕道五子登科下的两组人马,均在下午三点半前安全抵达,比原计划撤离集合时间点更早些,有点物聚人分、臭味相投的意思,话投不投机没细想,但腿脚肯定投缘。
四点进山

密林云月

进山没多久,树木就开始高大茂密,郁郁葱葱,偶尔林木空隙散落下来明亮的月色,令人感到很特别。上山路属于常规野路,不时走半干涸溯溪,大石头上跳来跳去,左拐右岔。花了一个半小时钻出林子,上到一千米,视野开阔起来,远处的乡镇若隐若现,村道上还有稀疏车辆。在右拐准备冲顶处,四五顶红橙绿蓝的帐篷在风中呼呼作响。小心绕过露营驴友,开始冲锋黄思脑。此时骤然感觉到风力加大,应该是到了侧风面。五分钟后终于顶不住,找块大石头蹲背风面,卸下包加防风衣。此时前后队友多了起来,最前面的已经冲顶,喊来叫去的,电筒灯光闪烁,有点小热闹。
走出丛林

准备完毕,立马冲顶,很快到。黄思脑顶是一条长条的顶,大约四五十米长,可以理解为一个梯形的顶,并不是圆锥那种尖顶。此时月亮高挂在天空,不知谁又与谁共着高冷婵娟。
光影合照

打完卡,已经被大风吹得直哆嗦,继续加羽绒。这件迪卡侬临时紧急采购的轻便鸭绒比较给力,再套上软壳外套,暖宝宝一个。然后立马跟着右前方队友灯光下山,一段Z字型草坡路,Z来Z去的没完没了,最后海拔降低到离开草区,进入林区,一股脑钻入了青翠的细竹林子,竟然开始更加陡降,还有小悬崖。如果说前面草坡的Z字路是半躺的,那么这里Z字路变成立体的了。
六点登第一座峰,月光正盛

群山万壑赴荆门

高山峡谷,纵横交错

这位大佬,中午十二点半拿下全程第一

又不知钻了多久,竹林没了,进入遮天蔽日的高大树木区。顺着一条半山腰的土石草木混杂的边坡路快速前进,这段林中路比较长,爬上一个侧坡山头后,视野再度开阔起来。回头一看,黄思脑高高在上,却也被远远的甩在身后。继续走,接连爬过几个不高不低的无名山头,在一处石头灌木拐弯处休息,吃喝点。特意拿出来包装小面包看看有没有鼓包,果不其然。海拔一高,平原地区的密封包装袋就会鼓起来,甚至炸包。补充完毕,看看轨迹路径,继续往前,直扑梅花顶。
钻出来,前面又是一条蜿蜒的山路,一座费脚的山头

瞧瞧别人家晴天拍的

这么小的石头,也要摆个造型

再次验证,海拔越高,封口袋越鼓

一路又是匆匆,忽上忽下,知道梅花顶就在前方。爬过一高顶,不是,再来一个,发现前面还有个更高的,一顶还比一顶高。有顶必有谷,有谷必有坡,有坡必有顶,如此反复,苦不堪言。停下来看轨迹上也就几百米,但实际路程至少乘以2,海拔落差越大,乘数越大。这一段算是比较长,花了整两小时。最后牟足劲一口气终于冲上梅花顶,嗯,顶上有几样标志物,尼玛堆,牌牌。打卡完毕,雾气上来了,冷飕飕,风紧,撤。
八点登第二座,梅花顶

前面加了块石头

路过诸多无名小山

纵向

横穿

又钻竹林

雪花顶不远,也是拐个弯就到,不过需要先下一个深谷。经历过前面的打底,这点高低折腾不算啥。轻松冲上雪花顶,结果除了山脚的店老板立的一块广告牌“我在雪花顶很想你”外,啥也不是。甚至都没有一个明显的山头制高点,就是一条小路穿过算是登上了雪花顶。此处打卡再三也打不上,耽误了十几分钟,队友跑的没影了。四处张望,视野倒是不错,依旧大风呼啦啦,继续冷飕飕,撤。
八点半第三座,雪花顶。据说此处冬季易下雪,故得此名

雪花顶远眺

下来山腰

经过山坳

再望众山

青黄乱接

前方后山顶,真正漂亮的无敌大草坡就在雪花顶与后山顶之间这段。不过又得下一个深峡谷。山高谷深,大片草原,就是这里。巨幅的金黄草甸不要钱的漫山遍野,从脚下延伸到各个大小山顶,远远望去像是一坨坨的金疙瘩。一条浅浅的小路从金黄地毯中弯弯曲曲的剖开,比惠东拉胡大南山的草坡要更加震感。留恋再三,在一个岔路口修正路线,左前方再下一个金黄巨坡,再走一段长长的半山腰到山坳路,这是众多高山拱卫出来的一片都不管的中间地带,无风,平缓,难得一段平静时刻,前方立马就是后山顶了。
前眺后山顶

走近,底盘巨大

爬上后山顶半山腰,看雪花顶下众小山

坡度其实不小

慢摇而上

后山顶是最佳观景点,远远仰视后山顶,庞大的山体十分雄厚,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整座山全部金黄,坡度不算小,45℃左右,有点类似梧桐山罗龙届线的最后冲顶电铁塔那一段。此处风巨大,须带防风保暖衣。慢摇而上,难度不大。顶上有标识牌1368米,打卡,拍照,就这两分钟时间被狂风吹得手嘴有点僵硬了,登山杖的铁冰凉。哆哆嗦嗦找背风面坐下,吃喝,跟队友闲聊,决定走五子登科。因为群里说十点前赶到这里可以走五子登科,现在才九点半。补充完毕,撤。
九点半登第四座,后山顶。至此黄梅雪后四峰全部走完

后山顶风力极其巨大,风声呼啦啦,人都能吹跑,特别冷。躲到背风面补充能量,休息片刻,出发。这又是一个巨大的金黄下撤坡,而且迎风,并正式进入五子登科段。

这段前面比较顺利,一度还以为帖子夸大其词了,有非常明显的山路,不过到后面就变了。奇石密林无穷,陡峭俊美;群山重峦叠嶂,连绵起伏,就是如此。所谓五子,只是说五个大山头,其中间杂着起码十几个中小山头,个个都需要从顶上过,总想着能不能边上绕一下都不行,气不气人。
一开始这种地形,像果园一样,婉约派

很多这种颇有特点的石头,这条白线怎么形成的

日月风雨侵蚀

条纹

网格

浸泉

酱果

青果

这段全是硬刚,所有山头全部拿下,并数次穿过大石间隙,悬崖峭壁,攀岩树石灌木。轨迹经常飘忽不定,不得不停下来找路。因为走的人少,在南方相对较暖的气温和强大的水雾滋润下,不常走的路很快就会被草木苔藓枯枝败叶覆盖。如果不是户外红蓝黄的丝带指引,还真不好走。
“山”字奇峰

左侧小山头

有人

跟刚刚的有人队伍交换位置

他们走到对面去了

站上刚刚他们的位置,就是这堆石头

下撤回望“山”字主峰

打横,还有二弟、三哥

路过一瞥

沉思的.....毛孩?

不过这段路的奇峰怪石确是不少,很难用词语来准确描绘,非要描述,莫过于:啊啊!哈!卧槽!!大抵如此。如果有无人机那就美了,在群峰之间环绕,峡谷山洞穿梭,沟壑纵横飞跃,视角应该很独特。这一段也是相对较险的,坡度经常极大,七八十度正常,比较费力。
户外轨迹有点飘,到处找路

大石

碎山

瞧人家拍的

有种进入了西游记黑熊怪地盘黑风山的感觉

怪石

说碎了又没垮,说是个整体又疙疙瘩瘩,坑坑洼洼

石林

绝壁

走过的孤峰怪石

跑过一个山头又看看

某外星球地貌的味道,晴空挂个夕阳,绝美!

这座白色山体有点意思

又跑一个山头看看

走过这段乱山石,后段基本无风,一则海拔已经降到千米下了,二则巨大的山体持续不断,阻挡了,树木也非常茂盛,三则小路两边的灌木有大腿到半人这么高,风吹不进来。
轨迹上显示前面有个大拐弯,右拐下山,查看等高线,再无高低拉锯了。最后的1.5公里属于休闲版,海拔从八百多米降到四百多米,坡度不大,迅速下撤。
准备右拐下撤

撤下来再看五子登科,其貌不扬。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远观

路过山民的种植园,小桥溪流,大竹林,杉树林,最后在一群肥硕的走地鸡迎接下山口结束。
山民的经济作物,木耳

山茶

竹海

杉木小桥

泉潭

清溪

下山前最后的杉树林

走地

肥鸡

柴火房

下午两点多撤到后山村,住这里应该是不错的。至此,黄梅雪后+五子登科全程结束。

驴友风采:

边坡

石头

草甸

视频合集:
夜登

呼呼狂风

滑草

转场

五子登科段

3D

这次背了不到五升水,连喝带洗手还剩大半又背回来。唯一带对的是羽绒+软壳,尤其是衣服的连体帽,不然在后山顶遭遇的巨风真顶不住。夏季带水,冬季带衣,还有手套。

44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万里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万里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