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江观音岩骑游记
罗江观音岩骑行记
2018年12月31日是年末月末和元旦小长假交替的日子,于是提前了好几天将年末收官骑骑讯挂到网上。
罗江观音岩地处北面,但本次出发地却一改常态,设在了西面的华山广场,目的是探新路绕行前往增添骑行乐趣。

深冬的早上寒气逼人,七点半的天气仍没通亮。骑行服里面加上了保暖装,外着抓绒衣,戴上厚手套和面巾,脚底穿上冬游鞋,就是这样的装扮,骑上车子还感觉身上冷嗖嗖的。
在出发地左顾右盼地集结了六名男骑友,于当早八点从德阳出发经青松、丰城和月形村到达孝泉城边,这一段完全是乡村小路,并绕过了扬嘉场镇。
冬天的田园一片枯黄,被霜冻的庄稼奄奄一息,但仍能顽强地生长等待春暖花开。

从月形村沿着铁道下的土坯路骑了一节,穿过孝黄路继续行走村道进入孝柏路乡道,当途经柏隆场镇时,有意识地进街想看一下开店的骑友,但恰恰又不在,打电话又不接。
只好马不停蹄地沿村道经清和,顺支渠,过绵远河大桥,骑到建国村岔路口时,只见道路旁边坐落大型孔圣人雕塑座像,黄底黑字如书简状的雕墙上呈现出先秦时期广为传诵的诗经“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的整篇诗赋,一下子就把游人带入了诗词歌赋的氛围之中。

不过,此次重游深感不如前几次那么有生气,周边卫生更不敢恭维,毕竟现代人不像古代人那么崇尚精神食粮。
队伍稍作停留与孔子雕像合影后,又向诗歌博物馆方向开拔。途经天台寺时,大家下车入庙虔诚跪拜,并敬献功德,祈福家人平安健康。

车队翻上了一个陡坡,来到长啸台振臂高呼,由于地势所限,没有荡气回肠的效果,但长啸台却是“春风十里”景区的一大景观,依稀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离开了长啸台顺坡而下,按指示牌右转又进入了“春风十里”景区的重要景点——中国罗江现代诗歌博物馆,此馆始建于2006年,当时是全国唯一的以诗歌为题材的博物馆。

队伍来到了树木成荫,野草成簇的诗歌博物馆广场,沿坡而上的木制栈道因年久失修而破落塌陷,大家小心翼翼地扛车踩着湿滑的阶梯一步一步朝上爬,生怕滑倒,约有二、三十米就到了诗歌博物馆展厅。
透过诗博展厅的窗户玻璃,看见了尘封已久悬挂在墙上的诗人肖像和展桌上的诗书稿件早已尘埃密布,杂乱无章。据说自5.12遭遇地震后,游人越来越少,基本废弃至今,听守馆大爷说,明年将恢复重建。

这个迄今为止我国首个以现代诗歌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国内第一家陈列现代和当代中国诗人诗作的博物馆,填补了中国新诗资料收集陈列展览的空白,而享誉中国诗歌界。
该馆落成于2008年初,所到之处能隐约看到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那为啥这么重要的馆址,凭空落户罗江略坪绣龙山的苍松翠柏之中呢。

据说公元301年,祖居巴西郡的賨人首领李特听说这里有王者之气,于是就率领六郡的流民在这里安营扎寨。后来他儿子李雄率义军攻下成都于公元306年继承皇位,历三世41年,被称为“两晋南北朝十六国”最早建功立业的国家。
这期间在这里产生了巴西人后裔流传的第一首民歌《古巴歌》:“豆子山,打瓦鼓,阳坪关,撒白酒,白雨下,娶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因此这里便有诗的故乡和诗的沃土的传说,诗歌博物馆落户此地更能体现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歌博物馆展厅形如一只巨大的脚印,象征诗歌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迹,激励着人们沿着这个足迹,将诗歌发扬光大。
而多功能厅则形似一颗心脏,寓意诗人对诗的热爱之心永远跳动、对诗的追求永不停止,这里也是诗歌研讨和学术交流的地方。
在今天这样的市场经济时代,探讨文学、谈论诗歌,似乎该是文人墨客的高雅志趣,但我们就生活在一个诗意的国度,我们怎能拒绝诗意的浸润和拒绝诗歌的熏陶呢。

罗江本土自古以来就诗风兴盛,唐代诗圣杜甫,宋代大词家陆游,清代大学问家袁枚等均在罗江留有传世佳作,罗江又是清代戏剧理论家、文学家、诗人李调元的诞生地。
中国罗江诗歌博物馆以简洁、通透、时尚的外部合围与环境交融一体,用建筑尺度的离奇变化造就体验者心理上的落差,也根据地处舒适优美的丛林环境,追求与大自然相融的金属质感的特性。诗博虽遭2008年的大地震,但整体建筑却仍然完好,相信明年重修后诗博,将恢复往日的风采,进而将游人再次带回诗歌的精神家园。

随后,大伙又顺着僻静的小道观望到一幢陈旧的三角型貌似书吧茶室一般的玻璃房,仿佛看到惜日创作大师在里面做诗吟赋的身影。
离开了诗博景区,队伍沿小路骑行,当经过高玉村诗歌广场时,大型的诗歌幕墙和穿透式的书简条柱八卦图矗立在广场中心,又把大家引入诗情画意和梦幻诗赋的境界中,颇有“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冲动。
大家在诗一般的天地里留足了影,才开赴本次的目的地——观音岩,沿途经过罗江本土清代大诗人李调元曾读书过的名为醒园的故里,原本此地一直叫文星,为了纪念李调元这位大文人,干脆改名为调元镇。

正午时分,队伍赶到观音岩景区,仅此一家餐馆生意暴棚,要等下轮,况且卫生还差。这时,有队员考查到附近另有一家柴火鸡农家乐,于是全体前往落脚,点杀了一只大活鸡七斤六两,38元一斤不算相因也不算贵,要等一个半小时才可以发筷子。
幸好农家有火烤,稍作休整暖和了身子后想想,反正还要等,干脆游了景区再吃柴火鸡。
罗江观音岩原名白石崖,相传明弘治年间,山下名为吴白崖的书生由于连年考试不中,又不甘心梦碎仕途路,于是散心便来到了白石崖,面对整座山石和远望山下的村落和河流时,恍然发觉此地格外适合功读诗书,于是便开始了日日端坐于山中的岩石上发奋读书,最后终于实现了为官的夙愿。
关于罗江观音岩的由来,民间流传许多传言,但最为普遍的说法还是来自李调元《重修观音岩大殿》编著中说道的:乾隆辛酉年秋,狂风暴雨、山崩石裂、雷鸣电闪,人们从雷光电闪里看到观音菩萨的身影在这座山头若隐若现,于是大家都坚称是观音菩萨踏着琼浆玉露来到人间。
就在那个月,李调元之父李化楠乡试考取了第三十六名,附近村民更确信冥冥之中是观音菩萨下凡在护佑,于是就开始用观音来给这座山头命名。
从那以后,慕名前来的香客络绎不绝,有求必应的说法更使人们坚信有吉祥和富贵之灵气笼罩在山上。
罗江观音岩是由清乾隆三十二年罗江县令杨周冕倡议所建,李调元曾对其修复,然而惨遭十年动乱的破坏,直到九二年政府才投入重建。观音岩的一年三会(农历二月、六月、九月的十九)寓示着观世音生平有三个功果园满的转折点,便形成了观音岩现今的三个盛会,其中又以农历二月最为热闹,前往朝拜的香客如织。
重游观音岩已是第三次了,门票仍是两元一人。踏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三座雕筑精美的石拱桥,传说当年观音踏着三条彩虹连接着人间和西方普陀。桥下缓流的溪水清澈见底,唯一不和谐的是中间拱桥旁边拼了一座小香房逢会**香蜡钱子。
走过石拱桥,面对十九级台阶上方,便可清楚地看见凹进的岩壁中,一座汉白玉雕刻的白衣观音目测约高三米多,手持净瓶,面目慈祥地屹立于石龛亭阁中,超凡脱俗的眼神凝望着芸芸众生,表现出有求必应,有难必救的神情。
走在长达六十余米的观音岩石刻长廊上,顿感时光倒流,崖壁上的二十四孝、十三忤逆报应故事的浮雕虽已风化了许多,但浮雕仍然栩栩如生,颇有传统文化教育意义,一幅幅浮雕作品便是先民们的精神典范。

走完石壁长廊迎面而至的是一幅巨型飞天、三凤、观音普渡浮雕,下面破壁而出的龙头下,六角型的龙泉井,其井水就是传说中的有"祛病延年,功莫大焉"的神效,一行三人每人情不自禁地拿起碗,畅喝了一碗,确有清冽甘甜之味。
龙泉井上面的观音大殿依山而建,其右边石碑记载着自观音岩修复以来各方游客和当地民众善举的功德碑,观音大殿前岩壁左侧镌刻着"白崖仙合"四个醒目大字。
站在观音大殿的中心,可以看到崖壁上石窟中一尊观音像,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那块"灵石",从乾隆辛酉年间秋的那个电闪雷鸣的夜晚,骤然现身的这尊观音石像,穿越了时空并在这里静默了二百余年,给了多少人以心灵上的慰藉,又给了多少人智慧和财富,幸福和平安。
石像两旁就是罗江县令杨周冕于乾隆三十四年所书楹联“西来古佛留东坠,云外高僧认雪山”俊逸刚劲的字体平添了许多灵石的神韵。
从我们刚才走过的"白崖仙合"一直慢延伸过来的,在长达百米如刀削斧砍的陡峭崖壁上的千手观音、南海观音、"救七难"及"三十二应身"的圆浮雕像,生动逼真。

其中,最具艺术感的屹立在巨大崖壁上,当数千手观音,高约5米,飘逸的姿态似乎从天而降,寻声救难、呼之欲出。
再抬头看,岩石上并列着三块修长的石头,就像三条鱼相叠而游,于是就有“观世音居于南海,携三鱼至,独显圣于西蜀吾土”的传说,这便是“三鱼石”的来历,为观音岩赋予了新的神秘色彩。
从千手观音崖壁左侧拾级向上攀登,来到名为氤氲亭的山崖,眼前崖边这座亭被天梯顶端突出的岩石托在空中,若是晴朗天气,这里常有氤氲的青烟萦绕,所以人称“氤氲亭”。
传说凡观音到人间都要到氤氲亭打坐冥思,每当这时候,金童玉女总会点起一盏香炉,让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顺着淡淡的青烟缭绕上升,这样观音便能静观世间疾苦,参禅悟道,庇佑人间。
站在山崖处远眺,紧挨鹡鸰古镇旁边这条蜿蜒的河流称为泞水,远看就像一条巨龙栖息在此,而巨龙腹中的万余平方米的月亮岛,就像龙眼一般镶嵌在清澈琉璃的水波中,观龙台因此而得名。
观龙台右边有一口铜钟,左边是一面大鼓,观音岩素来就有"晨钟暮鼓"的习俗,相传早上敲响铜钟,预示着新的一天有个新的开始,晚上擂响大鼓,昭示着一天即将结束,一切生灵都将在静默中等待新的一天的开始。
韦驮殿内的韦驮塑像端立其中,石像身旁的铜钟,显得古朴沧桑。听说但凡黄道吉日,总有僧人在此举行撞钟仪式,悼唁先贤英魂,感应深山灵气,保佑五谷丰登,国运昌盛。
顺着韦驮殿往上走,来到了"三凤亭",亭虽不大,但隐逸在林荫环抱中却显得典雅别致。
当年"灵石"显现后,继李调元之父李化楠之后,李调元、李鼎元、李骥元相继考中进士,均被钦点为翰林,"三凤"翩翩齐飞,观音岩更是名声大震。
在观音岩众多景致当中,"三凤亭"是比较受游人青睐的一个,许多游客都偏爱相聚亭间,临风抒怀时,却别有一番心旷神怡的感觉。
断岩下的送子殿的石窟中,端庄慈祥的送子观音怀抱婴孩,岩上青藤下垂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使人觉得一股仙气袭来。
据说只要诚心参拜送子观音,想生帅哥美女都没问题,还说这尊送子观音特别灵验。
大家又迂回信步地走到了,送子观音与白衣观音之间的一尊长达约有100多米、堪称世界之最的莲卧观音跟前。
莲卧观音造型意境深远,飘逸秀美,犹如随波轻荡的丝绢,远看显其形、近看传其神,这尊规模壮观的莲卧观音,素有东方观音城之称。
参观完观音岩全部景区花时一小时,离约餐时间刚好,另外三队友早就在农家乐烤火候餐了,估计他们跑马观花地速游了观音岩。
当午烧的柴火鸡成菜不亮堂,汁稠汤糊回甜,但粑硬适中,总的来说虽不难吃但没有再次光顾的想法。

唯一要回头的是这家大米煮的稀饭稠密香喷,下次还想绕道到此买米,上次每人试着背了五斤回家,煮的稀饭的确好吃,一打听才知这家老板,是专供外省粮商种的上千亩的订单米种粮大户,根本不愁销,每年只留一千多斤大米自己吃。
为了吃到现杀现烧的柴火鸡,两点过才吃到嘴里,三点过才结束,由于冬季亮晚黑早,得马上启身返程,毕竟还有四五十公里的路程才到家。
按既定的路线经略坪、袁家返程到家时,天还没黑尽,全天行程一百二十公里,闲休骑就是不显累。
这次观音岩、诗博馆之行,使人受益匪浅,骑行在文人的故里,畅游在诗的海洋中,让心灵受到荡涤,灵魂得到升华,更让人深悟骑行促使人了解历史,行游更能体恤民情。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高门盛宴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