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德宏> 让我听听海的声音,布里斯班-大洋路4500公里风雨单骑摩旅
让我听听海的声音,布里斯班-大洋路4500公里风雨单骑摩旅
2006年第一次到澳大利亚,一家三口乘坐旅游大巴从墨尔本出发来了趟大洋路一日游,十二圣像那种辽阔无边的壮美震撼人心,可惜匆匆行程让我感觉意犹未尽,当时就留下一个愿望:将来自驾再游大洋路,让我听听海的声音。

去程走内陆体会辽阔荒凉的农场

返程沿海边享受温暖湿润的海风
2015年在澳洲购买的本田CTX700D摩托,双缸发动机油耗极低、马力够用,0-100约5秒,高速公路百公里左右的巡航真是舒服,使用用久了发现两个问题:双腿前伸的坐姿腰部受力过大,只适合骑一个小时左右,长途摩旅受罪了;油箱太小,300公里行驶里程。
双缸发动机声浪柔和。
要完成从布里斯班到大洋路的长途摩旅。换车是第一件需要落实的事情。
首先纸面淘汰的:

儿子对出任购车翻译有些不大情愿,不过看在德国肘子的份上还是陪着转了好几个品牌店 。

最后确定在春木本田(TeamMoto - Honda Motorcycles Springwood ),来个以旧换新。

进店先拜会一下我的梦想之车——新款金翼,这是全世界摩托车产业的巅峰之作!然而,本田将价格从老款的3万多澳元直接调整到5万多,性价比断崖式跳水,不值!另外既然确定拉力车,这次就不考虑它了,将来换车再惦记啦……

第一眼看到我的灰姑娘:VFR800X

坚固的铝合金车架紧紧抱住最大功率78kw的V4发动机,一看就是压弯跑山的好手。

后单摇臂的美妙,谁用谁知道。

前轮双刹盘

非双毫无疑问是本田主推车型,现货型号多、数量多,问题是太高了,这是唯一让我想起马匹的摩托车,高头大马气势不凡,座高850mm,253kg车重,倒车估计扶不起来,另外这是辆偏重越野的车型,我的技术有点信心不足,想想还是算了吧……

"还是熟悉的味道、还是熟悉的配方……"。NC750D双缸40kw发动机和我的CTX同源,省油有劲,DCT懒人最爱。

整个布里斯班就这一台,颜色什么的也不用挑了。
V4发动机声浪似乎没什么优势啊?(开大音量)

再见了,我的CTX700D,陪伴我3年5000公里(每年到澳洲骑一个月),11000澳元购入顶了4000澳元,似乎有点亏……
周五换摩托,周六就应邀和3个骑哈雷的华人朋友一起到黄金海岸跑山压弯。VFR800X操控精准、悬挂坚韧(后单摇臂优势明显),发动机从3000-12000转都能保持足够扭矩,弯道中间无需换挡,完全克服了原来骑CTX跑山转速提不起来,扭矩不足出弯不畅的毛病,夸张点说新车自己会杀弯!

哈雷摩托做工的精致无与伦比(你没看错就是精致),每个零件都像一件工艺品。

澳洲摩友最主要的骑行方式就是约几个人周末来个100-200公里左右的巡航,中途吃点东西、喝杯咖啡或啤酒,既过了骑行的瘾又见见朋友聊聊天,甚是洒脱。
聊起来他们都多次换车了,最多的16次!看来我也不算很败家嘛……
星期天,抓紧时间练习新车,还没出门就在草坪上倒车,手腕受了轻伤。

出师不利还是硬着头皮跑了一趟光荣山,这里位于布里斯班西北五十公里,是摩友跑山胜地,结果在准备离开一个休息点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又倒车了,根本扶不住,离合器手柄、左转向灯、换挡杆损坏。




老外摩友看到倒车立刻帮忙扶车,并教我如何不用离合器换挡,为避免受伤车辆载人骑行不便,还骑行50公里帮我送老婆回家……"天下摩友是一家"真的不是一句口号。

喝瓶啤酒、合影留念。

好心摩友的宝马S1000XR,很漂亮的大马力运动拉力车。

受伤的日子是2018.9.2,一直到今天,手腕的伤仍然没有痊愈。

2018.9.9倒车受伤一周后,离合器手柄和换挡杆换好了,左转向灯还等货。我戴着护腕又和华人朋友跑山。



添置一个拉力头盔。

家里游泳池(没人用改莲花池了)来了一对野鸭,住几天吃饱喝足就飞走🐦。

后花园里有只1.2米长的大蜥蜴,我给它起个名字叫"凯撒"。
为保证摩旅顺利进行,我几乎每天都练习上百公里骑行。
2018.9.22参观小镇图文巴的花节和巡游。












油箱包、背包、尾包,刚好装满。

尽量简洁是我的习惯,因此没有加装三个尾箱,如果不是南部天冷下雨必须多带服装和雨衣,估计我一个背包就出发了。
离家的脚步……

第一天(2018.9.25)布里斯班-贡迪温迪,骑行355公里。


海鲜配炒饭,味道差劲,幸亏墨西哥的科罗拿啤酒棒极了。

第二天(2018.9.26)贡迪温迪-库纳巴拉布兰,骑行344公里。
经过前一天的骑行对车辆及道路更加适应,那就顺便谈谈这两天的驾驶感受吧。
澳洲内陆基本上没有高速公路, 多半相当于国内2-3级公路(澳洲人口少没办法),限速一般在100-110,局部路段需要减速的会有一连串限速标志:80,60,40......减速路段结束时又一串标志: 40、 60、80......这样的好处是让驾驶者接到充分的提示, 不像国内120限速突然一个80, 看漏了或被大车挡了视线就是扣6分罚200!
另外, 澳洲道路使用的沥青混凝土颗粒大, 好处是摩擦力大、抓地性能好, 缺点是噪声大、爆胎概率高, 沿途的碎轮胎可以证明。
VFR800X有个官方外号: 跑步穿越者或者穿越跑车 Crossrunner(懂英语的朋友请您别说话, 谢谢!)事实上骑 起来也是名副其实,:
1、 动カ: 这真是一台拉力车外观的街跑, 移植自赛车的106马力V4发动机保证了绵延不绝的动力输出,6500-7000转VTEC打开多余的两个气门, 感觉像涡轮增压器启动,明显有一个动力跃升, 声浪也从隆隆声变得电锯般的呼啸。0-100公里3.7秒, 0-200公里约10秒, 大致相当于4.0T的轿跑, 超车、提 速轻而易举, 对于未经专业训练的骑友, 这台车的动力可以用绰绰有余来形容。
2、操控性: 有明显的街跑特点, 铝合金车架十分坚固, 车辆整体感很强, 连续转向杀弯时车身稳健灵活, 后单摇臂悬挂既舒服又坚韧, 前减震略硬, 路况不好的情况下有些震手。
3、坐姿: 标准拉力车骑行三角, 腰部没有集中受力的问题, 骑行时间长了站起来几秒钟就觉得血脉流畅浑身舒服, 这和CTX700D完全是两种感受。
澳洲内陆骑行还有几个特点:
最好不要太早或太晚骑行, 这两个时间段道路上动物出没, 再加上天色昏暗视线差很容易发生碰撞。骑行途中一直被袋鼠为主的动物尸体散发出一种汗味夹杂着腐肉的臭气所袭扰。
内陆人车稀少, 会车时大家彼此都会互相招手示意, 让人感觉挺温暖的。
途经的小镇都是既干净又漂亮, 让人赏心悦目。
按澳洲交规每2个小时可以喝一杯啤酒, 可惜我英语不行,怕遇到警察扯不清楚, 只敢每天到达目的地收车后来一瓶。

第三天(2018.9.27)库纳巴拉布兰-考拉,骑行345公里。

途经阿普斯利镇的环岛路口刹车避让其他车辆, 咣当又倒车了, 离合器手柄再次折断挂,旁边老外飞过来就帮我把摩托车扶起来, 没有影响交通, 感谢帮忙的澳州哥们,澳大利亚人是世界上最热心的人。
一个月内第三次倒车真的狼狈,回国后某日忽然想起上网查询防止低速倒车的技巧, 办法很简单: 不要用前刹!汗
继续行驶到考拉镇入住,联系本田销售得知不远处的沃加沃加小镇有离合器手柄, 第二天稍微绕道就能到达。(沃加沃加? 谷歌地图的翻译啥水平?Wagga Wagga, 明明就是南非世界杯主题曲唱的哇嘎哇嘎嘛)

考拉就有本田摩托专卖店, 但没有离合器手柄卖的。

第四天(2018.9.28)考拉-霍尔布鲁克,骑行294公里。

沿途多个油菜花田
每个都延续几十公里

油菜花海旁的蜂箱

昆虫吃饱了油菜花粉,撞死在骑行服上留下一点点金灿灿的痕迹,我这算不算粘了财气呢?

到达哇嘎哇嘎摩托店换好离合器手柄。


这个小镇人口不多摩托车店规模却很大,店里卖摩托装备比布里斯班摩托店的还多。


这款凯旋三轮在此后旅途中见过几次,很有格调。

老哈雷,买件做旧的皮衣、光头造型、加上我182身高95公斤体重……绝配!

在店里觉得喜欢就买了一双加厚法国手套,后来的行程里发挥了重要作用,人的直觉真的很有用……

第五天(2018.9.29)霍尔布鲁克-吉朗,骑行492公里。

看着阳光明媚,其实冰冷刺骨。

ー出门就发现温度仅8度 (VFR800X仪表盘有温度计) , 布里斯班出发时白天温度约25度, 忽然间感觉从夏天跑进冬天里, 头天买的加厚手套真是救命稻草, 戴头套、加毛衣、套雨衣、开电热把手......一切都为了保暖。

穿雨衣的好处是骑行不透风,缺点是里面会凝水,时间长了感觉比不穿更冷。
在这里和摩友们交流一下: 我的骑行习惯是摩旅每天300公里左右, 加上中途休息及午餐大约耗时4-5小时。早上9:00出发,中午2:00左右就能轻松到达目的地, 订酒店洗澡休息然后到附近感兴趣的地方转转, 这样安排每天都能早早睡觉, 长时间的旅途也不会身心疲惫。

天冷, 每骑ー个多小时就得停下来休息片刻并吃点东西, 让身体暖和起来。
492公里的行程, 到朗吉已经是下午7:00左右。

第六天(2018.9.30)吉朗-十二圣像,骑行194公里。

这是整个行程最美的一天, 大洋路完美诠释了沿海的壮美、 热带雨林的醉心,……摩托车骑行最高境界的享受!
大洋路……我来了!

额,弄个中文警示牌几个意思?澳洲人太坏了,这不是逼着习惯于霸气闯关的咱们愣说自己是日本人吗?

先落脚,酒店非常漂亮,典型的澳大利亚风格。
卸下行李出门观景,把摩托车留在景区停车场,步行在几个景点间,走了十几公里。





返回酒店

酒店接待人员居然是咱们云南老乡!混了一顿火锅边吃边聊,没想到在如此遥远的地方能遇到老乡, 真正的宾至如归!(照片中是老乡的丈夫, 尼泊尔帅哥。)

吃完火锅再到海边看日落,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多数都是中国人!




最后的晚霞温暖得仿佛《德朗的微笑》……再见,魂牵梦系的大洋路……

第七天(2018.10.1)十二圣像-墨尔本,骑行239公里。

沿途的农场土地平坦开阔,与昆士兰丘陵缓坡明显不同。

摩旅沿途多半就在服务区的麦当劳、汉堡王解决午餐。
第八天(2018.10.2)换了个Wi-Fi良好的酒店,墨尔本休整一天。

吃午餐路过一所学院Mount Scopus Memorial College,旁边还有一所迪肯大学,都是华人学生扎堆的地方。

又见中文

热干面

晚餐是一对年轻夫妇在唐人街请吃火锅,生意很不错味道很棒,过瘾!

这是墨尔本唐人街闹市区免费的摩托停车位,汽车在这里要按每小时几澳元收停车费,澳洲对摩托车是各种特殊照顾。想想国内既不让进城又不让上高速还要13年报废的待遇, 恩情真是比海深......

第九天(2018.10.3)墨尔本-特拉拉尔根,骑行149公里。

出发时绕道去看墨尔本的樱花,规模不够大,关键树龄不够老,失望。
行程最短的一天,越骑越冷,到特拉拉尔根就早早休息。

第十天(2018.10.4)特拉拉尔根-卡恩河,骑行283公里。
整个旅程最冷的一天,全程都在下雨连张照片都没有留下。

第十一天(2018.10.5)卡恩河-堪培拉,骑行281公里。
路边休息区,才一落脚野鸟就来要吃的。
到达堪培拉,骑着摩托车转了一圈澳大利亚首都,然后出城入住环境优美的日落酒店。
晚餐步行2公里到德国俱乐部误点了双人餐,服务员明明知道我一个人也不提醒一下,难道我真的像个大吃货?

抬上来直接吓傻, 最后打包带走第二天早餐都吃不完。

第十二天(2018.10.6)堪培拉-中央海岸,骑行341公里。
途经悉尼,因为2017年和儿子汽车自驾好好玩过就不绕进去了,继续骑到中央海岸。

第十三天(2018.10.7)中央海岸-福斯特,骑行230公里。

开始尝试超市补给。

超市购物价格便宜数量多,汽车旅馆有冰箱微波炉等,以后长途旅行可以考虑这样的吃饭解决方案。

第十四天(2018.10.8)福斯特-伍尔古尔加,骑行278公里。

路过湖景

休息区偶遇长途摩友,在澳大利亚长途骑行属于小众玩法。

第十五天(2019.10.9)伍尔古尔加-布里斯班,骑行354公里。
天不亮就去海边看日出。
袋鼠也在等日出, 它们静静地望着太阳,长时间一动不动, 感觉像进行某种圣洁的宗教仪式,也许动物也是有思想的。




清晨的海边非常潮湿,看完日出摩托车全是水。
休息区偶遇蜥蜴

一路往北越骑越热,27-28度,不停地脱衣服,后来就剩空荡荡的骑行服了。

到家

把摩托车停到家里的后花园 (澳洲偷摩托的也有不少, 不知道是不是也用大金杯直接拉走?)

卸下电瓶, 罩好车衣, 就这样告别, 再来骑你应该是2019年9月。下次将会是什么样的旅程呢?
常常问自己摩旅的意义,是自由?是狂野?风吹日晒、安全有忧,值吗?
给飙哥787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