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子游】西樵山探洞历险记
距离上次的亲子游已有一个多月了。这一个多月,想必把很多像我们一样喜欢户外游玩的广东朋友们憋坏了。特别是地处广佛两地的人们,心都是悬着的,时刻被不断爆发出来的病例所牵动着。每天最关心的是哪里有核酸做,哪里有疫苗打。不被封闭、隔离已万幸,哪里还敢奢望外出游玩。
近期,在全民的努力抗疫下,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特别是咱们佛山地区,已有十来天本土病例零新增,封闭的区域也在逐渐解封。大家那颗悬着的心总算可以稍稍安下了。
我和虫爸都希望尽快开启我们的亲子游模式,外面不一定有多好玩,甚至很多时候会比较艰辛,但这是我们与孩子交心的美好时光。我们不想亲子游模式中断太久,还怕孩子在家呆得太安逸,心智、体能逐渐的退化。
为此,我们准备选择一个在佛山区域内,且人烟稀少的地方游玩。最终,我们决定再走西樵山,但这次的路线跟以往的完全不同,我们将不走寻常路,在密林中穿梭,去探寻西樵山黑岩密洞。
西樵山是一座古死火山,是4500-5100万年前白垩纪中后期多次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山不高,主峰346米。它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景区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洞、二十八瀑布和二百零七泉之胜。

我们这次走的路线是一位驴友曾经走过并推荐的路线,说是一条连接了西樵山南部他所能找到的所有洞坑。既然有前人的开疆拓路,后来者的我们只要跟着路线走就好了。那还等什么,出发吧......
一大早,我和虫爸已整装待发,但虫虫却赖在床上不肯起,说不想去徒步,而要找他的朋友玩。看来这小子呆家里久了,开始犯懒,不想出去活动了。最后,在我和虫爸的好言相劝下才肯和我们一起出发。随着孩子的长大,“儿大不由娘”将慢慢显露无疑了。
我们到楼下停车场,刚好碰见他的朋友煜仔的爸爸,打了声招呼,虫虫意外得到煜仔爸爸的同意,可以让煜仔与我们一起去玩。这下可把他高兴坏了,然后两家人就约着一起出发了。
驱车一个小时,我们抵达目的地。看到了西樵环山花海、宽敞平坦的环山大道,虽然烈日炎炎,但我们都格外开心。

环山大道没走多久,虫爸开着导航把我们带进了没有路的丛林。丛林中不但没有路,且布满荆棘,手碰扎手,腿碰扎裤子,举步维艰。我们都很疑惑,这怎么会是一条路线呢,都没有路的痕迹。虫爸看着路线图到处寻路,手机在这里信号非常弱,GPS定位出现延迟,虫爸带着我们按照导航走,大方向是没错,只是可能路线有时会偏移点,相当于我们也在开拓一条新道路。既然是拓路者,那艰辛就必定少不了。

探洞
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寻找沿路的那些个洞坑。有些洞坑并不美、不奇也不险,甚至平平无奇到与之擦肩而过都未察觉。

当我们走过第一洞,穿过第二洞,来到第三洞时,才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进入洞中一探究竟。这个洞很大,一踏进洞口,就感觉进入了凉爽的空调房。两个洞口开得很大,像天窗一样,阳光照射进来,让这个大而深,且阴凉的深洞,有了“温度”。


在这里,我们一点也不感觉到害怕,甚至还斗胆敢继续往里走。越往里越是黑,黑到伸手不见五指。当我们走到最里面时,发现了一个奇观。洞内岩壁上布满了水珠,有些地方还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非常壮观。不知道是水珠的反光,还是岩石中某种反光材质的原因。在里面,往上看,犹如看见星空。


孩子们更是兴奋,不仅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观,还在岩壁上发现了像恐龙形态的图案。他们猜想,这里可能曾经是恐龙的家。或许这也是有可能的,据了解西樵山是一座古死火山,是4500-5100万年前白垩纪中后期多次火山喷发形成的。虫虫为了纪念自己有幸来到个“恐龙洞”,还特地从洞中捡了一块石头回来。


离开第三个洞,我们继续赶路,前面还有十个洞等着我们去探索。

很快我们发现了第四个洞,从这个较为隐蔽的洞口看进去,里面黑漆漆一片,在手电筒的照射下,发现洞里是一汪水潭,里面的水清澈见底,想必是山上的泉水汇聚而成。这个洞内下面是水潭,周围是几乎封闭的岩石,虽然水很清澈,但里面实在太黑,且深不可测,孩子们扔了几块石头试探后就准备离开了。

我们继续往前走,穿过像石头缝一样第五洞、第六洞,经过了有一滩死水的第七洞。来到这第七个洞,我们才走了不到2公里,却花了3个来小时,携带的水也所剩不多了。这里山不高,路程不远,但难度系数却不低。上上下下,基本没有正儿八经的路,脚底滑而陡,手上得到处找借力的藤条,还得留心别被刺到。最让人难受的是,树丛中蚊子太多,路上我们一刻都不敢多停留。

当我们艰难地走到快接近第八洞时,虫爸说要穿过眼前这一片高而密的草丛才能抵达第八洞,然后再原路返回到这里往另一条路走。我和煜妈听后,都不想去看这个洞了,一个是觉得可能没啥好看的,二个是过去了还得再返回头,太折腾人了。但虫爸说看驴友发的图片,感觉这个洞别有洞天,景色不错。俩孩子第一时间响应,跟着虫爸就要去了,我也只好跟着,留煜妈在原地休息。

一大片茂密的草丛,生生被我们踩出了一条路。绕了大半圈,虫爸才告诉我们,我们绕了点路,其实有一条直路好走还近,回来时再走那条路。
来到这别有洞天的第八洞,这个洞上确实有个长口子,可以看到天。除此也没啥新奇的地方,感觉像是被开采过的一样,岩壁上都是一块块被切割的痕迹。孩子们来到这看到有块可以攀爬的石头,立马就爬上去一探究竟,石头顶上往洞下看,看不见底,他们便往下仍石头感知深度,玩的不亦乐乎。听着一块块石头掉落深洞的声音,让人感到害怕,我便拉着他们赶紧撤退。



走完八个洞,我们才走了这个线路的四分之一,而我们的水却喝得快见底了。虫爸说再往前走两百来米就到盘山公路了,得寻找补给,要不很难走下去。
当我们听到汽车穿梭的声音时,大家的疲惫似乎瞬间被这些汽车带走了。加快步伐冲向马路,在我们的脚踩到宽阔平坦的马路时,一种重获新生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从未觉得走在马路上也会如此的开心。

一开心,肚子就更加饿了。之前不敢吃干粮,怕水不够喝。这会儿,大口吃饼大口喝水,还没找到补给点,水就差不多光了。没有水,寸步难行,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西樵山探洞行程就此结束了。
虽然行程中断,有点可惜,但有时候及时止损也是很有必要的。亲子游,除了游玩,锻炼身心,可持续地坚持下去才是更加可贵的。
西樵山南边的这十来个洞,我们今日只探得八洞,剩下的洞,待日后有机会再来。接下来,我们准备去山脚下的南海博物馆逛逛,去了解一下西樵山的历史和它这些洞的由来。

不了解不知道,原来西樵山的文明进程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经过考古调查发现西樵山遗址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器制造场。自1958年起,发现有20多处有文化层堆积的地点。考古年代延续为新石器时代中期至青铜时代。出土大量打制石器、半成品、残次品以及少量磨制石器和几何印纹陶片。




南海先民在西樵山创造了风格独特的“双肩石器文化”,影响遍及粤港澳及南亚地区,是我国原始文化中面向海洋,并产生深远影响的一支重要文化,考古学家命名为“西樵文化”,称颂它为“珠江流域从野蛮走向文明航程中的灯塔”。
这么看来,我们这一趟走的是非比寻常的考古路线,是一条探索“西樵文化”的历史路线。这一路的艰辛,让我们见证了古人发展文明的不易,也让我们的行程变得更加有意义。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May梅_虫妈来了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