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兵部寨
10月31日,约伴风之队,环走兵部寨六道梯。

兵部寨,河南辉县一自然村,位于陵川东双脑村东面崖壁之上。以前多次游东双脑黑风洞、齐王寨,对与其一沟之隔的兵部寨是只闻其名。今日随风之队走网红路,攀六道梯,终睹其真实面目。

清晨,浓雾笼城,灰云漫布,夜来的薄雨轻湿地面。 七点,按约定,21位驴友齐集城西金福楼前,分乘四车,依次驱往目的地_兵部寨。

北出县城,转上陵辉路。沿着阴冷灰蒙的公路一路前行,感觉中的漫漫丘陵,隐于浓雾之中;收割后的玉米杆横卧梯田间,不时给清冷空间带来一丝暖色调。转杨寨河,经冶头,过赵赸岭,折下六泉河谷,浓雾渐淡。随着峡谷渐渐收窄,两岸青山逐渐裸露雄浑身躯。

车下六泉村,转进佛山大峡谷。微小车体在陡立岩壁间展转腾挪。弯转陡急的公路,九曲回环;幽深连绵的隧道,或明或暗。万泉洞,含月洞,洞洞相连;庆归桥,永畅桥,桥桥相搭;弯转的河道,清澈的水流,陡立的岩壁,将峡谷整合成一张巨幅水墨,拉伸成一条险像秀美的绝壁长廊。
居间下切十数里,车出卧龙洞踞虎关,峡谷猛然放宽;朝阳透过淡薄云层,映亮整个山谷;绝壁耸立的群峰,陡立黄岩的峡谷,弯曲盘绕的河道,在明亮光线映射下,给人一股强烈视觉冲击,一路压抑的心情瞬时释放,带来一种似曾相识的快感。

不经意间,己至东双脑。无暇细揣陵川这一梦幻边界小村,己右切插上峡边上山道。
贴壁上行数华里,渐行峡谷半崖间。弯曲小路,在贴紧崖壁的一连串峡谷支岔上展转,时刻考验着驾驶员的心里底线和视觉承受力。对乘车者而言,虽不时因弯急临崖而提心掉胆,但窗外美景仍是视觉主导。抛却身旁深邃的绝壁峡谷,满目景色,己被远处的层叠洪崖和耸立其上、清秀如少女般的道道青峰所侵据。随着视觉渐感疲惫,路旁不时闪过的、挂满枝头的山果,渐成眼中和言语中的主角。黄色柿子,粉色海棠(本地人称小楸),黑色带紫的软枣,一枝枝,一串串,一片片,如灯笼,如珠翠,如墨玉,不时冲击着行路人的视觉,给口中味蕾增加了极大负担。

继续在半崖绝壁上展转环绕。过瓦窑上、磢脑、庄洼,过常郊背、苇池凹、南场、凤凰山,三、五、十数户崖壁人家,如此相似,难分晋豫。 十数里,河水浸蚀道路,停车扯缰圪道。


计划改变,步行奔兵部寨。往返增加的七公里艰难徒步里程,成就了驴友贴身体会周边美景和尽情解决路旁累果对口感冲击的良好感受。


一路感受一路行,七里许,崖壁弯转处,群峰环绕间,一座小村突现山角,十数座石墙砌就的房屋,依山背崖,分隔道路两边。青峰作伴,绝壁为邻,细窄梯田贯穿其间。晨光映射下,干净利索,古朴典雅,宛若巨幅画卷中的一叶孤村,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恬静感观,这就是兵部寨。


兵部寨,坐落峡谷南岸绝壁悬崖上,北跨峡谷与齐王寨相对,南隔蚂蚁山与罗姐寨相联,其下是淇河两大源头相汇而成的三交口水库。山上群峰萦绕,山下波光涟涟,配置以绝边直立的红岩峭壁,自然风貌独具。
除了自然风光,兵部寨颇感大气的村名也极具吸引力。其村名起源在其僻建崖边观音庙牌刻中有所体现。兵部寨原名“板步赸”(“赸”在陵川及其周边与“寨”诣音,取山间道路中间要冲之意),陵辉公路未修通前,是陵川通河南辉县下山道中间关键环节;解放后,随着陵辉路出省国道在山下峡谷间贯通,崖上小道渐趋落寞。近年,随着河南旅游开发及峡谷对面齐王寨景区逐步走红,“板步赸”之名随其谐音变更成“兵部寨”,成为齐王练兵并指挥战争的地方。


闲话少说,本次徒步本意是走网红路六道梯,兵部寨出处自然不在驴友们考虑范畴,尽快趋往目标才是正道。
不作多留,穿村而过,沿崖边土路弯曲前行。耸立的群山,弯转的峡谷,早己疲劳了人的视觉,只有间忽闪见的峡底碧波,以及崖边珠珠串串沉甸甸挂满枝头的海棠果,还能给怱怱行进的驴友带来些许兴奋。

沿崖边小道展转平行三里许,一道山梁屏封般横亘前方,红色的岩体,高低起落的石柱,纵横相间的裂纹,如身着红色铠甲的勇士并行而立。其延伸部分经过穿山过洞及人工修砌,己成为三交口上游水库的巨型坝体,将由陵川奔涌而下的河水拦截成一处宽阔的碧波,为雄劲山体平添诸多柔情。


穿山梁而过,视觉豁然。站在崖边平台上放眼四望,巍峨起伏的山峰,红色纵裂的岩层,模型般顺坡而上的山脊,五彩斑斓的植被,镜面般平静的河水,将峡谷山间汇织成一幅亮丽的立体缎面,引得驴友不由得驻足留恋。


过平台下行,即至“五连洞”。五段穿山遂道挖建于山体之内,型制类似南太行盛名的挂壁公路,在山缝与天窗珠联下,绝壁临崖,串转成链;穿行其内,时明时暗,斗转星移,配以洞外美景冲击,足够刺激。




穿洞而出,转下山涧。身处斑斓密林中,视觉感观局限崎岖山路上。沿沟而下三里许,渐趋峡谷底端,不越荒村,平切转入隔山峡谷中。穿密林,爬陡坡,沿驴友踏出的荒僻小道,一路上趋。三里许,绝壁迎面,孤峰如柱,己到六道梯。



“六道梯”,亦名一线天,也叫蛙跳峡,因驴友不同感受而命名。是驴友亦或是兵部寨村民根据旅游需要,在百十米高度的绝壁裂缝中,搭建出来的人工通道;也是最近成名的网红路线。六道不同型制的梯子,长短不一,搭放在不同艰险地段,故名“六道梯”。此道穿行于狭窄石缝中,宽则一米,窄处仅容一人挤身而上,从里及外,由下往上,天空仅露一条线性亮段,称“一线天”也有道理。有人称其蛙跳峡,只是在跃上峡顶一瞬间,才有所感悟。


攀岩而上。裸露的岩壁,数十米的高度,近乎负角度的绝壁悬崖,配置以七、八米的简制木梯,构成了第一道梯的全部,攀爬其上,给人一种提心掉胆、眼晕目炫的感觉。经过一道梯,其后的二道、三道、四道、五道梯,皆爬行在略微宽展的垂直石缝中,近乎九十度的坡道,在铝制、铁制等不同梯子过渡下,一路向上。众多的驴友,在百十米距离的狭窄石缝中,形成了前后相接,头腫相连的堵车场景。



随着山势缓慢上升,人群缓缓涌动,垂梯顺次相接,终于挤到最后一道梯_六道梯。像要给人留下一点记忆似的,狭窄陡立的石缝,在此剧然收缩成一条仅容单人挤身而上的狭长缝隙,经过身体剧烈磨蹭,配置以缺棱长梯的艰难配合,在不给人以任何留恋情况下,己置身峡谷顶端。回望六道梯,仅留下一条长约十米,宽不及一米的裂缝。蛙跳峡,诚如此。


古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爬行此道亦是如此。置身悬梯之外,望着众多驴友在陡峭山体上蚂蚁般爬行,胆怯心情不禁流于颜表;等到置身其中,亲身融入攀越山体上,剩下的只是攀爬带来的激动和刺激了。

爬上六道梯,时己过午。坐在崖顶高高的红岩平台上,享受着和暖阳光和峡谷轻风的爱抚,青峰环绕,峡谷缤纷,在如此绮丽的天然餐厅,饱食昨夜或是早上准备的简陋午餐,总觉得有点奢侈。


饭饱水足,踏上归程。宽敞道路仍然在崖壁二级平台上展转,香椿树凹,杨郊庄,孤独的山村,依然保留着原始风情。青山不改,风光依旧,无法锈蚀驴友对独特风景的追寻。六道梯旁裸露的孤峰,五连洞上自然天成的层层红岩,松坡上植树造林垒就的锥形石堆,都成为驴友眼中可餐的秀色。



依山环绕六里许,返至兵部寨。 此时的兵部寨,恬静气息不再,喧嚣纷围浓升,纷至沓来的各地游客,充彻了村中的各个角落。

走上村边宽展的观景平台,重新感受兵部寨角度壮阔的峡谷风貌。由棋子山和壶陵水发端的条条河水,奔波交流,在人工堤坝约束下形成的三交口水库,宽阔平静,汇集眼底。高耸环绕的青峰,碧波平荡的湖水、连绵盘转的绝壁,配置以身边深不见底的陡立红岩,将周边山川整合成一幅美丽画卷,把南太行山水风情发挥到了极至,令人久久不能释怀。


旅游就象一场战争,销烟散尽,无类过程如何辉煌,留下的往往是对归途的向往。怀着满满归意,踏上返家归途。虽然柏树尖红红的山楂晒场,凤凰古寨的片瓦石墙,阳光下散发着累累光泽的秋海棠,都在极力留下美好形象,但仍止不住驴友归心的忽忙。车辆依然在崖顶平台小路上环绕。回望渐渐远去的村庄,还在回味淡去的念想。



再见了,兵部寨,哪日还会回到你的身旁,是春天的含蕾初放和桃红翘黄;是夏日的绿意荫浓和瓜果飘香;也许还是在这五彩斑斓的秋季,来重温粉红的海棠;至于冬天,望着窗外绝壁临边的羊肠,如果勤劳的村民在大雪飘飞之后,能够清出一条畅通的地方,还是有此希望。
再见,兵部寨,再见,板步赸,你这个给人留下不尽暇思的小寨。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zs_3601490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