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成都> 三口锅的执念——二锅登顶

三口锅的执念——二锅登顶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三口锅的执念——二锅登顶

2022-07-10 17:48:12 5379

相关轨迹:2021-05-01 牛坪

相关轨迹:2021-05-09 大锅

相关轨迹:2022-05-29 大锅

简介

         在成都平原西北方向的龙门山脉中,分布着多座名不见经传却各具特色的山峰,如铁瓦殿、光光山、油罐顶、太子城……在这些山峰中,三口锅因其难以接近性而被川地的户外人所敬仰。作为赵九铁(赵公山,九峰山,铁瓦殿)之后的升级版虐线,三口锅拥有足够的强度、难度和险度,令多数初涉户外者望而却步。当然,如果不以登顶为目的,只做为休闲徒步的去处,其线路并不乏美景:溪流、峭壁、飞瀑、杜鹃林、鹿耳韭……
         三口锅位于彭州北龙门山白水河自然保护区内,由三座相邻排布的山峰组成,最高峰三锅海拔约4100米。登山入口距离成都市区约90公里车程,应该算是距离成都最近的4k级山峰,据说也是彭州最虐的山。
         第一次听说三口锅是去年年初,当时已经多次登顶赵九铁,正想找一条稍微虐一点的一日往返路线。在两步路上查看了前人的轨迹,经过评估,感觉登大锅强度和难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便计划在合适的时间去走一下。

初探牛坪

         2021年五一假期第一天,驾车带着儿子第一次来到了山脚下,开始尝试这条不太为人所知的路线。
         停车后,走过一个养鱼塘,不久便开始了山路攀登,刚开始这一段叫做“洗澡坡”,不到400米的距离,爬升达到200米。爬上这一段之后的路略微平缓,主要在树丛间穿插,不下雨的话路还比较好走。

洗澡坡

洗澡坡

洗澡坡

洗澡坡

         海拔2000米左右出现溪流,此后一直到2900米,都有水源分布。2500米以上看到了盛开的杜鹃。

杜鹃

杜鹃

杜鹃

杜鹃

沿途有很多种野菜,最多的是雪芽菜和鹿耳韭。

鹿耳韭
         第一次只是探路,而且带着小孩,不适合大强度,因此只到牛坪便返回了。这次沿路标出了各个水源点。



       

初登大锅

         一周之后,5月9日,在一个户外群里相约,三十多个人一起参加了牛坪采鹿耳韭的活动,其中有几个人计划登大锅,包括我。
         由于我出发比较晚,一路一直往前赶,我一直以为前面有人,想赶上他们,一起登顶。沿路都没有顾上拍照,经过牛坪垭口一直到大锅,都没有发现一个人。我以为前面的几个人已经上了二锅,看了一下从大锅到二锅的路,需要先沿着陡峭的落石坡和崖壁下到沟槽里,再走到二锅脚下,才能开始攀登。我反复看了别人的轨迹和实地情况,感觉难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主要是怕发生滑坠,下去就是深渊,完全没有生还希望。当时时间已经不早了,想着还要采鹿耳韭,就下撤了。

当天天气很好,走在从牛坪垭口到大锅之间的棋盘梁子上,可以欣赏周边错落的山峰和壮观的云海。

这块岩石矗立在上大锅的路上,走到这里,大锅就不远了。

大锅顶上是一片狭长的乱石,两侧是悬崖。

         下撤途中没有遇到人上来,到牛坪垭口,发现地上有一堆西瓜皮,我知道有个队友背了西瓜,看来他们已经吃完下撤了。
         一路慢跑下去,沿途采了一些鹿耳韭,到山下遇到下撤的队友,才知道当天只有我一个人登顶大锅,其他人都只到牛坪附近便下山了。

初探二锅

         登顶大锅后,几个一起采鹿耳韭的队友提出想探一下二锅,最后确定为5个人,刚好开一辆车。约在5月22日。
         21日晚上下了雨,早上起来还下了一会儿小雨。我想,山路应该会有不少泥巴,今天的攀登可能不太顺利。
         早上六点从成都出发,大约八点左右到达山下,车停在东林颐养山庄,简单准备后,拍照出发。

这时候,每个人都精神满满。
         虽然昨晚下了雨,洗澡坡的路还不太湿,只是灌木丛中多了一些露水,打湿了裤子和鞋子,上半身也被汗水浸湿了,名副其实的洗澡坡。

         第一个明显的水源地位于大约2000米海拔处,在这里休息补给,背包虽然不大,但食物很丰足。
         在接近牛坪垭口的最后一个水源地,再次休息并补足饮水后,向着顶峰进发。

在杜鹃林中穿行,脚下踩着千百年来层层堆积的杜鹃叶,像踩在高品质的床垫上。头顶上的杜鹃树枝,遒劲而蜿蜒,如苍龙起舞。布满苔藓的岩石,如卧牛伏地。

在攀登中体验亲近自然的时空感。

         杜鹃林之后,再往上便是漫山的灌木丛,缠绕着双腿,增加了上行的阻力,加上3500米以上海拔的低氧含量,大大降低了爬升的速度。

         表面生长着赤红色微生物的岩石,与绿色的植被形成鲜明的对比。

山顶附近雾很浓,看不见远处的风景。

         这次目的是探索去二锅的路,根据两步路上前人走过的轨迹,有两种方法可以到二锅脚下:一是先上大锅,再从大锅另一端的崖壁下去,走到二锅脚下;另一种方案是不上大锅,从大锅左侧的灌木丛和落石间横切过去,一直切到到达二锅脚下。
         鉴于上次在大锅顶上观察到的情况,感觉第一种方案危险性较大,因此大家都一致选择了第二种方案——横切。
         对照着两步路上的轨迹,踩着没有路的灌木丛,虽然减少了爬升,但横切同样辛苦,灌木丛的阻力很大,又布满荆棘,走起来并不容易。穿过灌木丛后的是一大片倾斜的落石坡,这是由于地震从大锅滑落下来的石块。落石坡上横切需要操心脚下滑坠,又要防备高处落石,还要不停地拿出手机看轨迹是否偏离,行进速度很慢。
         在接近二锅脚下的一片斜度很大的落石坡跟前,一位队友表示不想再继续上了,经过商量后,我留下来跟她一起先下撤到正路上,其他三人继续上,用对讲机保持通话。
         下撤到横切之前的路上时,雾气更浓了,继而下起了小雨,穿上冲锋衣继续下撤。对讲机中得知他们三人登顶后也开始下撤。
         雨虽然不大,但淋湿了灌木丛和竹林,人走过去,裤子和鞋全都打湿了,身上开始感觉发冷,鞋子里进了水,踩起来很不舒服。沿途匆匆采了一些鹿耳韭,踩着湿滑的小径,慢慢走向山下。
         下到2000米左右时,登顶的三人追上了我们。此时雨基本停了,但因为之前我们在上面时,底下下了更大的雨,所以路面被浇得遍布泥泞,非常湿滑,极大地减缓了下山的速度,尤其是快到洗澡坡那一段路,因为比较平缓而排水不畅,稀泥巴的厚度超过了鞋面。
         在经历数小时泥巴路面的跋涉下撤后,终于在晚上21点下到山脚下,每个人都带着一身的汗雨和两脚的泥巴。

头灯的光芒映照着每个人脸上的疲惫。
         驾车返回成都已是半夜12点。后来根据轨迹判断,他们三人当时并没有登顶二锅,只是上到了二锅脚下一个略高一点的岩石顶,由于当时雾大,并没有看清楚周围的高差而误以为到了峰顶。

二上大锅

        从去年六月到今年四月期间,总共走过四次这条路线,但都没有登顶。有一次是到牛坪上方的杜鹃林采鹿耳韭,另一次是半路被积雪挡住了路,还有两次是带孩子来休闲游。

攀爬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冬春季节,积雪很厚,加上灌木丛林的阻碍,上牛坪都很难。

期间顺路去探了去玉石沟的路。

冰坨坨,像大山流出来的鼻涕。
         4月份,随着天气变暖,山路上的积雪应该融化得差不多了。4月23日,趁着春光明媚的日子,再次出发前往三口锅。

         简单的补给。
         今天的天气不错,没有泥泞的山路走起来很舒适。从山下出发,三小时后进入三千多米高的杜鹃林,大约一小时穿出杜鹃林,三口锅的侧面便映入眼帘。

         蓝天下的三口锅。从右往左,依次是大锅、二锅和三锅。大锅顶部比较平坦,侧下方有一大片落石坡;二锅从这个方向看,顶上有两个凸起,比较陡峭;三锅距离较远,所以显得矮小,其实是最高点。

         穿出杜鹃林之后登顶大锅的路,布满红石,为苍翠的山野增添了一抹艳丽。

         标示性的神龟望天。

         经过四个多小时,终于再一次登顶大锅,遇到几个出发早提前上来的山友。

大锅顶部全是乱石,但相对比较平坦,可以容纳不少人,两侧是悬崖。

         大锅属于入门级的攀登路线,只要有充沛的体力且不恐高,一天往返不算太难。

         当然,夜间走这样的路线会比较危险。

三上大锅

         五月份是三口锅的攀登旺季,积雪已完全融化,雨季尚未来临,植被还不足以蔓延阻挡山径,最重要的是,五月份是采摘野菜的好时候,雪芽菜、鹿耳韭、刺龙包……吸引众多驴友和当地村民。
         5月29日,一行9人再次聚于洗澡坡下。

正是杜鹃盛开时

杜鹃林里的鹿耳韭

雾大,又下起了雨,今天的攀登有点不应天时。

四人登顶,山顶大风卷着雪花,温度匀速下降,没敢久留,匀速下撤。

         这次下山因下雨而遭遇泥巴路,下山跟上山消耗的时间差不多。

初登二锅

         近期连日高温35度以上,成都往年很少有这样的天气。前几天有伙伴相约周末去登太子城,需要两天时间,我因为要加一天班所以没去。考虑到近期未下雨,山路应该比较好走,而从下周开始会有连续的降雨,便决定周六去尝试一下二锅。
         7月9日早上6:30从成都出发,为了下撤时的安全起见,带了一根10米的辅绳。

         一路车辆很多,大都是去彭州白水河一带避暑玩水的人,车到山下已过9点了。背上越野包,带了简单的食物和两升水,9:25开始徒步。

         今天出发晚,时间比较紧,沿途很少停顿,一直到最后一个水源地才停下休息,吃了东西,补了水之后继续爬升。

         下午两点多登上了大锅,雾很大,二锅时隐时现。原计划两点半之前下撤,现在已经快到了,所以犹豫要不要再上,最后决定先从大锅翻下去看看路况,然后再返回。

         需要先从这里下去,到大锅与二锅之间一个峡谷形的垭口。

要从这些斜坡上散落的石块走下去,或者梭下去。

         我一边观察一边谨慎地往下溜,还要当心上面滑落的石块,当最后跳下一面一人高的岩壁落入峡谷垭口处,立时感觉到自己好像被大锅和二锅两个陡峭的山峰夹在了中间,左右两侧悬崖,前后两座高峰,像是骑在一个巨大而陡峭的马鞍上。

         面前就是二锅,看不到一点人走过的路径痕迹,只能自己观察寻找合适的点往上攀。

         在一块岩石处,看见了去年5.22三个伙伴留下来的小旗子。

         脑子里大概规划了一下路线,不过很快就忘记了。

         这样的情况下,只能试探着、摸索着向上,有时遇到难以越过的地方只能返回再重新找路。

         当看到这个座山雕形状的岩石时,表示已经登顶了。

         山顶雾很重,完全看不到周围,想看看三锅的模样,也不得而见。

最高点,海拔大约4000米。

         从山下开始,总共用了五个多小时登顶,好在今天没下雨,不过在山顶呆久了还是挺冷,下午14:45开始下撤

         顺着原路返回,先下二锅到垭口,再攀上大锅。下的时候选择路线很重要,有几次走错了,要从悬崖边横切,只能依靠双手的力量抓住岩石缝,脚处于暂时悬空状态。
         从大锅下来过程中,下了一阵雨,不过时间不长,全程浓雾。

         山下没怎么下雨,所以路面没有泥巴,很多地方可以小跑,下山只用了三个多小时,18:23到达山下鱼塘处。

         上山的路水平行程大约10km,爬升约2800m,两端稍陡,中段较缓。此次行程连休息时间总共约9小时。

         这次登顶体验了二锅不一般的山体特征,贴着岩石的攀登感受到与山野亲近的交融,是一般徒步意会不到的。唯一遗憾的是天气不太好,没有看到更好的风景以及三锅的形貌,只能留作下次的期望,也许要等到明年。

——全文完

18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瀚空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瀚空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