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北京> 踏访边关重镇古北口,探寻错综复杂长城--两日穿越古北口长城之卧虎山

踏访边关重镇古北口,探寻错综复杂长城--两日穿越古北口长城之卧虎山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踏访边关重镇古北口,探寻错综复杂长城--两日穿越古北口长城之卧虎山

2019-08-21 04:16:09 18976

(一)第一天

1、近期探访古北口长城的历程

4月13日,与老夏走古北口镇长城-蟠龙山长城,发现卧虎山长城,为此后探访古北口其他段长城留下

5月11日,与老夏、风风筝探访卧虎山长城,准备走西段,发现圆形敌楼,于是直接上卧虎西山长城(卧虎山西沟)。

8月17日,一众驴友共计12人,再走卧虎山长城。

8月18日,头天卧虎山长城户外活动的4名成员继续行走古北口长城-蟠龙山长城,尝试穿越金山岭长城未果。

2、关于古北口长城

搜360百度,古北口长城(广义的)由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和司马台长城(又分为司马台景区与单边墙两部分)组成。这么说,也应该包括蟠龙山与司马台之间的金山岭长城。

而实际探访的结果,远不是那么简单,而是数道长城纵横交错,密如织网,甚至还有部分线路没有探明。有图如下:

如图所示,古北口长城从总体布局上说,是双线长城,但在双线长城之外,还有一些支线长城。其中:

北线长城由卧虎山西沟(或者被驴友叫做卧虎西山)长城-卧虎山长城(根据驴友游记,往往又以两只老虎之间的断崖为分界,分成东线、西线两部分)构成,这段长城修建于明朝中后期,主要由戚继光主持修建,修建得较为坚固。

南线长城西自潮关城堡,向东延伸到古北口城北关门,再向东延伸至蟠龙山长城,这段当地人叫做徐达长城,又有说法叫北齐长城,实则在北齐长城基础之上加固整修的明长城,但相对外线长城,要简易一些。

支线长城:

卧虎山长城向西,跃过西沟,有三道并列的城墙:

(图片拍摄时间:2019年5月11日,为更清晰地显示三墙并列,8月17日的图片,因林木茂盛,中间一列较短的城墙不易分辨)

其中左边一道,明显由明长城的主线卧虎山长城向西延伸,城墙坚固,以规整的条石与青砖垒砌;看起来这该是明长城的主线。这段长城在高峻的山岭断崖之下终止,上方是何走向,不得而知。断崖之上,还有连续的城墙吗?或者是不连续的孤楼?

(下图来自新浪博客-李辛海的博客)

另两段城墙,是北齐长城吗?

卧虎山西沟长城的南侧,还有一段八大楼子长城。本来以为,是三岔结点向南的那段长城,八座敌楼,是指包括潮河南岸的古北口长城的敌楼。

可是这一次却发现,其实不是。八大楼子长城,是另一段与三段并列的长城基本平行的长城。

这样,这一地段,就有四道基本平行的城墙存在了,只是八大楼子与另三道城墙稍微拉开了距离。

在姊妹楼与蟠龙山长城之间,还有一段连结墙,一段支线长城。

姊妹楼向北,还有一段支线长城,这段城墙墙体并不太长,之后,在北边高耸的山峦前的低山岭上,还能看到有数座孤楼分布;这次除上次所见到的孤楼外,又在蟠龙山长城外侧的东北方向,新发现两座敌楼,敌楼间不排除有城墙相连。那就是说,双城墙在姊妹楼北方向和东北方向,仍然在继续分布,只是不知道延伸到什么地方,是否与金山岭长城或司马台长城会合。

这是一段未探明的长城,在网络上搜索,没有见到蛛丝马迹。

古北口长城,可以说是纵横交错,密如织网,错综复杂,留下多少历史的密码,等待能够有人破解。而我们所能探访的,只能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表象,那些湮没在历史烟尘之中的过往,我们只能够尽力想像,可能已经永远无法确知。

3、再探古北口长城的户外活动

从周初开始,几个人就在商量周末去哪儿。最终的意见,是8月17日周六继续探寻卧虎山长城,那段因为偶遇卧虎山西沟长城(或者叫黄峪沟长城?)而未完成的线路。

根据驴友游记,卧虎山长城两个山头之间有断崖需要绕行,这段长城距离密云又有一定距离,因时间关系,多分两次完成,因此我们初步的方案是走东段,这一段有姊妹楼,三层楼,还应当有铁门关遗址。

参加者最终为12人,信君,骆驼,老夏,我爱我的小红马,我,风风筝,Amy(小何),沁儿(可是来自宝岛台湾的朋友),瀚鱼,小徐,peng,北方暖冬。

出行方式及时间安排:

1)北京出发拼车:7:50在望京西地铁站或与@我爱我的小红马联系商定--有信君、北方暖冬、小徐、peng、瀚鱼出发时搭乘小红马的车,返程时有北方暖冬、Amy、小徐、peng拼车;

2)火车出行:7:25在黄土店站或7:55在昌平北站乘S505次车,至古北口站(终点)下车,前往密25路河西一站公交站与其他人员会合--出发时老夏、风风筝、沁儿、Amy从北京乘火车,我从雁栖湖站乘火车;返程时老夏、风风筝、瀚鱼、

提示:无须提前购票,刷公交卡即可

3)公交出行:8:40在密云西单电器城等齐,乘密25路出行至古北口河西一站公交车站下车,与其他人员会合开始登山--只有骆驼选择公交出行

4)大约10:00在古北口镇河西一站会合

5)下午17:16乘S506返回或拼车、公交返回

出行过程中,与骆驼有过交流,卧虎山分为东西两段,还有卧虎山西沟长城,以及附近的蟠龙山长城、蟠龙山与姊妹楼之间的支线长城后,因此拟住上一晚,一次把附近的长城走完--现在看来,一次走完这个期望值有点太高了--于是这次活动有点个加项,我陪骆驼住上一晚,尽可能把这附近的长城都走一下。

最终,这个加项不止我与骆驼参加,后面再说。

4、如画旅途

是改乘经过范各庄的公交,然后步行约2公里前往车站。途经燕城,京密引水渠,水渠的后面,就是雁栖会展中心,这些都是我来过或骑行经常经过的地方。

雁栖湖站空荡荡地,如同豪华包厢一样(第二天返程时更是只有我一个人在此下车)。

刷公交卡乘车,不用对号入座,很巧,上车即是老夏、风风筝、Amy、瀚鱼他们所在的车厢。

火车沿着大山之下,沿着长城,顺着山势蜿蜒前行,穿越密云水库,窗外不时有长城敌楼闪过,一路有青山相伴,绿水相随,如在画境中穿行。

车至古北口站,快速聚拢一起,赶往集合点河西一站公交站,去与拼车、公交过来的人员会合。

Amy,之前共同参加过两次活动。

台湾女孩沁儿(中间那位)

风风筝与沁儿

打着洋伞的老夏与同伴们

路上拣到了骆驼,刚刚从公交车上下来;到桥头,遇见刚刚到达不久的我爱我的小红马一行,于是全部人马集合完毕,朝着潮河岸边的姊妹楼方向进发。潮河岸边的矮墙,应当也是按当初的长城修复的结果,只不过完全是现代建筑,失去了长城的味道。

风风筝、Amy、沁儿、北方暖冬

信君、我爱我的小红马、瀚鱼、风风筝、Amy

5、古北口瓮城与姊妹楼

潮河岸边,竖立着高大的戚继光石像。

沿城墙走不远,即是进京检查站;进京检查站外,即是河北界。界牌之下,即是古北口瓮城。

古北口瓮城,又称铁门关瓮城。

瓮城东侧,高大夯土堆至今仍高高屹立,可见当年夯土之坚固;高度突出者,是以前的大五眼楼的内部填土。

有关这段长城,包括铁门关、瓮城及后面所所看到的姊妹楼、三层楼、潮河水关等位置关系、形制、历史,11路军在新浪博客的《行走长城:古北口铁门关-三层楼-姊妹楼-卧虎山长城(2015.7.4)》中有详细介绍,并收录了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史料作对比,尽可作为参考。

铁门关瓮城的长城保护碑,北京立了三块,时间是2013年;河北省立了三块,分别是1956年和2001年。

根据11路军的介绍,这段墙为与铁门关瓮城相连的支线长城的残墙。

继续沿潮河前行,过一座桥,前往对岸的姊妹楼。潮河水水质清冽,有蓝天白云倒映。根据长城专家董耀会的系列节目《走进古北口》的介绍,潮河以前是一条很大的河流,直通运河,长城沿线所需粮草军需均通过运河-潮白河-潮河运至边关。

姊妹楼形成独特,据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设计人员得到本地村子里两位姐妹村姑的指点相助,才顺利完成长城线路布局的设计,为表示感谢,这两座敌楼设计成一高一矮姊妹一般的形象。根据董耀会的介绍,这样的姊妹楼在长城全线也仅此一份。

眼前的姊妹楼,已经是重建,原楼早已经拆毁,但还是留下了未拆除前的照片,参见11路军的文章。

修复后的敌楼顶部及腰部各有一道棱角檐拔檐砖。根据长城保护碑的口气,似乎是原状恢复;但对比11路军提供的历史图片,认为腰线是画蛇添足。

对比:修复前的姊妹楼老照片,除了没有腰线,还有就是潮河水量丰沛,河道直抵姊妹楼下。

姊妹楼处,是潮河水关遗址,水关今已经痕迹全无。

妹楼内部结构

姊楼内部结构

姊楼顶上合影

6、未能登临三层楼的遗憾

背后的两座敌楼,即是向北的支线长城。根据11路军提供的老照片,此段原应有敌楼三座,最靠近姊妹楼的那座敌楼已经不见踪影了。其中远处的那座敌楼为三层楼,根据11路军的叙述,三层楼在北京没有其他发现,这个需要纠正一下:不远处的蟠龙山长城之上,著名的24眼楼,即是三层楼,而且比眼前的这座三层楼宏伟得多。此处的三层楼,颇显寒酸。又:曾读其他驴友游记,记载此处为北齐所造三层敌楼,显然有误。空心敌楼自戚继光创设,北齐长城一般为实心墩台,不会为砖结构的空心敌楼。

北段那两座敌楼构成的支线长城,与姊妹楼所在的主线长城之间,地名为西水门村,原应有水门一座,如今也了无痕迹;不仅如此,那段支线长城与主线长城也没有保留相连的痕迹,应该都是近现代人为造成的破坏。

潮河水如同一条玉带,一路相伴。

这儿曾是景区,卧虎山景区,景区关闭后,铁梯留了下来。

风风筝、老夏和我各带了一个西瓜。为了减负,刚刚上了这座敌楼,我就提议把风风筝的西瓜给吃了。其实也不全是减负,刚走没几步,我就口渴难耐,好像状态不佳。吃口瓜,也是补充水分。

往上走,这段长城还是相当残破。除了自然的风化,估计有人为的破坏。贫穷的年代,城砖不失为一种优质而基本无成本的建材,对于收入低下的乡下人,无疑有着诱惑。

今天队伍的成员之间体能经验有较大差距。我自己背着西瓜饮水相机饮食,还是有点偏重,也打算尽量节省体力,于是陪同体能弱一点的队员从墙下走。



回望走过的路,三层楼,可惜,我们没有往那边绕一下,近距离地观察这座三层楼的不同之处。

7、蓝天.白云.清风

蓝天之上,白云闲荡。风渐渐吹起来,愈来愈大,凉爽宜人;衣服与头发逐渐地飘飞起来,飘逸潇洒。人在晴空之下,长城之上,如同要融入这片晴空,融入这片蓝天。

回望身后,远处是龙腾蛇舞一般的蟠龙山长城。蟠龙山长城的更远处,是笼罩在幽蓝的天幕之中的司马台长城;司马台长城的更远方,是耸入云天的雾灵山主峰。

对面的山凹里,是重建的古北口古城北门门楼,两侧连结着古北口长城(徐达长城)。

风越来越大,几乎要吹飞帽子。

为防止部分地段长城顶部墙体倾毁道路狭窄,风大人站立不稳,户外新驴体力或经验不足可能会发生危险,我提醒体能差点的队员从墙下行走。不过,墙下立即显出烈日暴晒的肆虐,热量散发不出去,体力快速下降,很快就感觉到口渴。如果偶有一段能再走在城墙之上,立即就会带来一阵凉爽舒适,体力也会迅速恢复。

 

8、体能与状态出现分化

不同队员的速度出现分化,原来走在墙下的瀚鱼改从城墙顶部走,那里虽然有风舒适,但路段也险一些,对于没有户外经验的新驴来说,无疑会耗费一定的体力。在这个敌楼上,眼看着下面的队员走得非常慢,担心是不是受了伤,骆驼要下去探望,顺便带上常备的药品。还好,远远地吼了两嗓子,说是没事,不一会人也慢慢赶了上来,才放了心。

人等齐了,顺便在此楼休息、午餐,顺便把老夏的西瓜给解决了。



回望吃饭的敌楼。(距离7.31KM,海拔578M)

休息之后,继续上行。长城的损毁程度似乎有所减轻,至少人为的破坏少了,更多的是自然的风化。

 

9、北齐长城遗存

这座残坏的敌楼墙角下,还有一处更早期的烽火台遗址。很有可能是北齐长城的遗存。

这段城墙,修筑在绝壁之上的山脊上,脚下就是万丈深渊。台阶上有柱管铁链防护。

10、两只老虎

在断崖之上,可以看得见相对而卧的两只老虎,据董耀会系列片所说,很早以后,两只考虑的高度是一样的,解放前山洪暴发时,将西侧山头冲垮,山体滑坡淹没了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从此以后,两只老虎就一高一低了。

回望经过的数座敌楼。山下的潮河河谷,对面的蟠龙山长城,以及远处的雾灵山,尽在视野之内。

西南方向,是烟波茫茫的密云水库,湖水湛蓝,水天一色。

11、无限风光,绝壁之上

在上方残破的敌楼里,把最后一个西瓜吃完,彻底轻装上阵。老夏要与乘火车的队员一同返回,两个体能稍差的队员,也由我爱我的小红马带着,与老夏一同先行出发,我与骆驼、信君在后面跟上。

此时计划的方案开始出现偏差,原计划是走卧虎山东段,结果走完东段以后,时间尚早,下撤点就在吃饭的敌楼附近。于是走其中半段的计划,变成了走全程,这也导致了后来没有能够及时返回。

从这座残楼到达这座山的最高点,需要在山坡上向下绕行一段路,而后再绕上有铁塔的山巅。

在这座山巅之上,可以看得到西侧的次高峰与这边陋着一道断崖,需要向下绕行较长的距离。山巅之上,以天险为屏障,城墙不再连续,直至对面的山崖的另一侧,才看得见下一座敌楼。

信君放飞不无人机的时候,老夏、我的小红马已经在带着需要先行下撤的队员沿着山脊往下绕行。

山顶风力太大,一直担心无人机的安危。拍摄出的断崖,也未能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这段绝壁之侧的长城的全貌。

12、下撤不顺,累哭了一个

下撤之路,分布在山脊之上。瀚鱼体力明显下降,人在山脊的巨石上腿开始打颤,沁儿虽然体力没有问题,但面对陡峭的山崖,下行速度也是相当慢;peng也是走得很辛苦。

下了断崖,又是穿越一段树丛,体力不支的人,对下降也难以适应,呼吸心跳都加剧,反胃,大口的喘息更加剧了心慌与不安,最终瀚鱼累哭在树丛中的斜坡上。信君与老夏承担起照顾休弱队员的责任,尤其信君此时给予了最大的关照,耐心地陪伴,等待,又喝了藿香正气水,我也跟着安慰,帮助稳定情绪,在大家的鼓励下,慢慢向前移动。

过了上下起伏有一定坡度的树丛,有一段两座断崖之间的平坦地带,由一段简陋的城墙连结。

回望断崖

前方也是断崖

信君开始手拉手地带着瀚鱼下山,瀚鱼的心态开始平静。但体力已经透支。

往下又是一段穿越树丛的下降。考虑骆驼要今天走完卧虎山西沟长城,大家建议我俩先行往前赶,由信君、老夏、我爱我的小红马照顾今天要返回的队员下山。

12、特别表彰,最美行为奖

下山途中,我突然注意到北方暖冬手里提了一个中等垃圾袋,里面装了大半袋子塑料瓶之类的垃圾。在下山不顺的途中,还能做到随遇而安,不急不躁,做一些公益的事,值得点赞!

13、蚂蜂之吻

在丛林中穿行了一会,超越了其他队友,我与骆驼走在了前面。在东侧山头上所见的西侧断崖下的敌楼已经出现在眼前。

沿轨迹上了敌楼,再从敌楼左侧下山,山林中一直有清晰有小路,几乎可以不用导航。

下山走不远,脚下仍然是城墙的一部分,只是绝壁上方的城墙,垒砌得相对简陋。

行走间,突然耳边一阵轰鸣,然后脖子上像针扎了一样剧痛。我立即意识到遇见马蜂了。感觉用手在脖子上抹了一把,把马蜂拍掉;几乎就在同时,右胳膊上隔着速干衣也感觉到了刺痛。

于是赶紧蹲下来,让骆驼帮我喷了云南白药,基本没事了。

骆驼还在怀疑并非马蜂,不过,到晚上的时候,分享到了消息,中彩的不止我一个,我爱我的小红马也被马蜂蛰了,并且他们还看到了马蜂窝。

第二天晚上回到家的时候,发现两处被马蜂蛰过的地方,形成了两个小洞,大小相当于绿豆粒的凹坑,已经有些出脓,不会有大碍了。

14、西沟长城

我们继续下行。(距离9.17KM,海拔498M)

刚到山下的第一个残楼前,老夏打来电话,后队人马下山时路线拿不准了。等通完话,时间已经快下午五点了。此时我也有些疲惫,双腿有些酸疼了,要在剩下的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走完西沟长城,对我来说已经有难度--还要给下山留够时间。于是我告诉骆驼,你自己走那一段吧,我在三岔敌楼处等你一起下山。

趁此机会,向上观察了一下后队队员的下山情况,看到他们陆续下了半山腰的城墙,应该就没有问题了,我才不急不躁地向西沟长城方向行走。

途经这座敌楼,需要在峭壁边绕行,还是需要小心为上。(距离9.95KM,海拔420M)

圆形敌楼。有关圆形敌楼,我所遇到的,有卧虎西山圆楼,云蒙山圆楼,“秦皇旧址”圆楼,没有去过但已经知道的,有平谷圆楼,长峪城圆楼。这些并不一定是完整的统计,但比起网上驴友的说法,已经更为全面(还有两处等等证实的疑似圆楼:云蒙山长城往对家河延伸的云蒙峡谷附近的一座;十八蹬附近一座)。

而此处的圆形敌楼,已经堪称完美。

从圆形敌楼附近,可以看到前面说起过的三段并列的城墙。

主线长城终止于一段绝壁之下。(距离10.49KM,海拔493M)

中间那段城墙最短,与其对面的东侧的山谷下,还有一小断城墙或残存的烽火台痕迹。

北侧的那段城墙长度更大。

两段城墙都有一定高度,不似一般所见,北齐长城坍墁成堆,应当是年代并不太久远。因此,怀疑其是在北齐长城基础上加以利用的明长城。

回望卧虎山长城及圆形敌楼

三岔结点

骆驼在高处俯拍的三岔结点

天色渐暗,我等待骆驼已经有一段时间,有些焦急了。打他电话不通,后来才知道他手机没电了。

这时,往西南方向眺望,突然发现有一道城墙与敌楼的排列横陈在眼前。数了一数,至少有五座敌楼。难度--这才是八大楼子长城?

这肯定是八大楼子长城了。那么,这就是这个地段并行的第四段长城。这是在地势较低的更接近平原地带建设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有点弄明白了,北边的三道城墙,最外侧的两道都废弃了;与卧虎山长城相连的那道“主线”长城,其防御功能尤其重要,但其也只是修到断崖为止,其上以绝壁天险做屏障,所以城墙修得质量上乘,坚固整齐;但其却不是长城的主线,而仍然是支线长城。

终于等到骆驼下山,于是,我们从三岔结点向南沿这段长城前行下山,寻找住宿的农家院。

(俯视山下的潮河湾,潮河在此处拐了个180多度的弯。距离11.57KM,海拔481M)

路边的下山的路径,都不在路网上,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在树木中穿行,能见度低,并不容易行走,骆驼意见,我们还是找路网下山,于是,就顺着城墙一直走了下去。

前方有一座敌楼。(距离11.57KM,海拔481M)

 

过了这座敌楼,山路向南偏东方向折转。此时向西侧望去,八大楼子中的一座,在暝色里,疑似圆形敌楼。看来,还是有必要再走一次,探明这段长城的走势,以及那座敌楼是否圆形。--不过,根据驴友游记,这段长城要一直在山林荆棘中穿行,探段长城的路并不会容易。(距离11.99KM,海拔426M)。

之前这座敌楼,就是这段长城上另一处三岔结点了。

行走间,才注意到脚下的路,仍然是长城。还以为向南偏东折转时,是沿山路下行。这才意识到,脚下的长城,古北口长城,卧虎山长城,其实更为错综复杂,长城的线路密如织网,长城的防御体系,更为严密。(距离12.07KM,海拔400M)

再次俯瞰潮河河谷,如同太极图案一般完美。(距离12.07KM,海拔400M)

下山过程中,又与老夏联系了一次,他们也还没有走掉,除了我爱我的小红马开车能带走一部分人以外,还有一部分队友要夜宿古北口了。

回去路上,骆驼因为功能饮料一次喝太多,导致反胃。
我爱我的小红马带走了小徐、peng、Amy、北方暖冬。留下我与信君、老夏、骆驼、风风筝、瀚鱼、沁儿等7人。

与信君、老夏他们会合,住古北口站附近的农家院。全天行走17..26公里。骆驼估计要行走20公里。

2019-8-17,20日补记

20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客舟听雨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客舟听雨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