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进击大五台,两日顺穿同朝拜
相关轨迹:2019-08-25 21:27:04
上周末六日两天,我跟随黑白大佬一行共32人队伍,前往佛教胜地五台山,在清凉圣境,用双脚的10万+扎实完成了两日顺穿朝台。
报名本次活动,也是命运的安排。无意中刷到黑白大佬发起的扎尕那活动,帖子评论里备注"报名扎尕那的同学,参加8月24-25日的大五两日顺穿2019版,进行拉练。"为了评估和加强自己的体能,查到北京到太原卧铺余票后,我在两步路上果断报名了大五顺穿活动。
果断之后,是内心几天的纠结和挣扎。一是去年5月首次大五逆穿,"幸运"的在北台见识到了风雨交加的小气候,被冻到快失温的阴影至今还在。
二是之前每次两日以上的徒步活动,都是和老公于永超结伴,虽然五台山离北京只有350公里,但也算是独自出门,此刻心里只剩惴惴不安。于永超同学周末安排了值班,且去年已经完成了自己大五连续顺穿打卡,我也干脆放弃软磨硬泡说服他陪我一起。该过的坎,兜兜转转,还是得过。毕竟体能这个事,只能靠自己练习和积累。

考虑到自己严重的咖啡依赖,还有每天规律的生物钟。出发前做好了在大巴车上狂灌速溶咖啡的准备,把缺乏睡眠的困意,和被打乱的大小便节奏,先稳稳的解决掉,再清清爽爽上山。
去年逆穿五台和尼泊尔徒步的轻微高反体验,这回也备足了士力架、水果糖、饼干这些高碳水甚至游离糖(精制碳水能最大程度简化消化分解的过程,被迅速吸收的同时,也减少了消化过程中的氧气消耗,同时大脑能被快速供应能量,缓解高反症状)。
除了吃喝,保暖和防水装备,也尽可能带全。有备无患的同时,也给本来就吃力的体能增加了负担,同队越野跑队友们一个个轻装上阵,体能和装备负重怎么平衡,足够应对在山上遇到的各种风险,同时保证运动表现?是需要以后继续探索,才能解答的疑惑了。


周六清晨5点20左右,动作如特种兵的队友们依次跳下大巴车,三三两两的消失在轨迹路线上。我做好了在后队的准备,和微信群里说好一起殿后的"大觉寺的春天"确认身份,跟着老大往东台走去。
开始爬升后,"喘"变成了上半场的主题。同行的春天虽然速度不快,但一脸平静,看不出有多费力;老大和碧烛歌也是匀速走着,一路聊天。
从东台到华坪垭口的一段大坡,老大实在看不过去我气喘吁吁着走走歇歇,教我一定要深呼吸,多置换氧气,提高呼吸的效率,才能减轻疲惫感,头脑也更清晰。除了呼吸配合,脚下也尽量匀速往前走,断续的走走停停,身体不断在启动和暂停中重复,只会消耗更多。目光不要看得太远,关注自己眼前的路,心理压力不会太大,身体也不会太累。


图片来源:黑白子

下常处到宽滩村坐车的16公里,和中午农家院简单补给之后,体能总算恢复了大半。我心里琢磨着,下午到南台的大坡,一定要把老大传授的"眼-鼻-脚三要点"实践起来。
我一人先提前出发,小步小步向上,突然领悟到,平时徒步时,意识很少集中在自己的呼吸和姿势、步频上,老公教了我很多次,重心前倾,尽量小步频上山,用身体的惯性和最小的消耗走尽可能多的路……我也都没好好实践和体会。只有在今天这种极端的环境下,才有可能快速领悟,纠正之前看起来无关紧要的错误技巧,并且马上把正确的方法用起来。


南台队友支援的西瓜,登顶后最解渴的补给

就这样我在2小时后爬完南台大坡,快到山顶时,看到身边慢悠悠,光脚走在石块路上的朝拜者,头发花白,身体瘦瘦小小,穿一身单薄的衣裳,她的脚不疼吗?
也许这就是佛教禅修所谓的"正念",有目的、有意识的关注和察觉当下,把意念集中在踩着碎石路光着的脚上,集中在自己原本杂乱的呼吸上,集中在自己眼前的山路上,抛开周围的影响和杂念,脚反而不那么疼了,呼吸反而深长而均匀了,漫漫上山路也好像没有那么艰难了……


从南台到金阁寺下山一段,头顶朵朵奇云,是好天气和平缓下山路带来的短暂放松。我追上前面的碧烛歌和春天,三人边走边聊,对景起心,由衷赞叹。
快到金阁寺农家院,他俩加快速度,我的右腿膝盖外侧却是隐隐作痛,慢慢跟不上了。那时还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想,难道是心理作用?也许晚上睡一觉,休息几小时,再戴上包里备着的护膝,就能扛过第二天的行程。实际上,明天的情况更糟糕。
到家后才明白,膝盖外侧的疼痛,是因为长时间足内翻,导致右腿外侧髂胫束一直被磨损,发炎了。


三人小分队
就这样,我启动了低耗能模式,和春天、书山有路三人结伴,向老大要了更轻松的路线,取道狮子窝和吉祥寺,上升到西台下牌坊,沿着山脊一路慢慢向中台和北台靠近。一路一直用老大和于永超同学教我的技巧,到北台山顶后,体力上还支撑的住,看到灵应寺前去年被风雨吹得叮叮当当的佛钟,心里暂时松了一口气。

准备下山时,我还没预料到最后10+公里的极速下降,是最艰难的一段。高山草甸中如绿浪翻滚的石海,是第四纪遗迹——冰缘地貌,塑造的形态各异的石块,也是我越来越疼的右腿最大的阻碍。
告别了春天和书山有路,我慢慢往山下挪,尽量把力量分散到左腿和两支登山杖上,一路摸索出一个不让右腿打弯的姿势,减轻疼痛。收队的三哥看我走得慢,问了我情况之后,建议我从北台下撤到鸿门岩。当时的我还是低估了最后一段下山路(也高估了自己的腿),觉得自己能(相对轻松的)坚持住最后一段山路,于是他收着我往山下走(以后真的得多学看轨迹图)。

照片来源:勇敢者III
对于路况、我的速度和能到达终点的时间,三哥心里显然是有数的。他带着我绕过了太黄尖上升的陡坡和之后的下降,从山坡直接把这段折磨人的山包切掉,换成了相对平缓的山间小道,方便我的"瘸腿"在不那么疼的时候,提速赶时间。我屏住呼吸,盯着前面几十米带路的三哥,一秒钟也不敢停。
有几次,他走到山头的另外一边,目之所及的地方只有我一人,周围无边的深浅层次的绿包围过来,真希望能多停留一会儿,好好享受身边浸在夕阳落日里的浓浓绿意。"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金代的元好问,可能看到了我眼前一样的风景,写出了这样贴切的《台山杂咏》吧。

照片来源:勇敢者III
"夕阳和晚霞之后,天就要黑了。"三哥让我戴好头灯,俩人换好位置,他跟在我后面,开始钻林子,加快速度往山下走。不仅站在我后面给我指路(这个年纪了,我也还相信俩人走夜路,后面的人会被鬼抓走),还打开手机,公放音乐给我听,《长征组曲》倒是最符合当时的状况,李宗盛也帮我壮了胆,即使拖着一条瘸腿赶时间,心里也安稳不慌,不至于崴脚或者更多意外发生。
身旁已经被暗夜包围,只有头灯打出来的光,照出小路两边柏树的侧影,速度很快的走过,好像黑夜坐在火车上朝窗外看。
晚上8点50分左右,我的双腿快麻木时,终于见到了公路,和4名队友汇合。大家在车上总结下山这段路的各种状况,当时的我还很奇怪,即使里程长、爬升大、海拔高、身体状况不断,这次却没哭鼻子。

大五台上有信仰者三步一拜大朝台,怀着对无上智慧的向往,身体力行,祈求增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和慧力。台上的徒步者们,用双脚增加自己生命的韧性和适应能力,虽是不同方式的修行,却殊途同归。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李梦婕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