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广州> 伶俜徒步水石间——2019年6月念青东看海线Solo行记(上)

伶俜徒步水石间——2019年6月念青东看海线Solo行记(上)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伶俜徒步水石间——2019年6月念青东看海线Solo行记(上) 2019-08-30 18:54:23

2016年的春天,去林芝看桃花,在航班上看到成片的雪山和冰斗湖时,想着如果要近距离看到这些高山海子,恐怕会很难。2017年的冬季,从日喀则去纳木错圣象天门,在304省道上沿着念青唐古山脉前行,途中看到过形似冈仁波齐的琼穆岗日峰及其冰川,在纳木错南端的扎西半岛及北岸的恰多朗卡岛上看到过念青唐古拉山主峰,那时我不会想到,当我再次接触这片山脉,会是以重装徒步的方式,而且零距离地接触到了这片区域的高山海子。

(上图来自网络,图中景观非常符合本次活动中所见,因此放在这里。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告知,马上删除)

目录

一、线路及行程

二、装备列表

三、财务报告

四、攻略要点

4.1 线路概况

4.2 时间和行程

4.3 当地交通

五、游记

Day 0:过林卡去喽

Day 1:茅屋三两间,草草避风雨

Day 2:欢迎来到塔黄的世界

Day 3:这片牧场被我承包了

Day 4:一场雨,把我困在这里

Day 5:闭门但见炊烟起

Day 6:不期而遇的惊艳

归去

这次走念青东看海线算是临时起意,本来是计划秋季走的。6月份走郭喀拉时因为下雅布垭口在杜鹃林+崖壁上一次拉风的人包分过,导致在山里耽搁了4~5天(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成了二百五),以至于连走条相对简单的南北线的时间都不够,不得不从泉白桑牧场走吞布绒村出山。于是比计划提前2天出山,想了下就这么回去感觉太对不起假期和路费,于是马上协调假期和查询改签回程机票的费用,结果是成本上能接受,所以把回程机票往后推迟了5天,去走了念青东看海线。

之前做郭喀拉穿越计划时把念青东看海线及曲通/曲乌线作为了备用线路,对这几条线已经有一定了解。从郭喀拉出山后之所以没有选择走曲通/曲乌线,一是因为时间有限,二是因为走郭喀拉时发觉今年的化雪时间比去年晚了大约10~15天,曲通/曲乌线上有数个5000+米的垭口可能还有积雪,怕是惹不起,而看海B线的垭口只有4700米左右,相对更容易。

对于有一定强度和难度的山野穿越活动,本人并不推荐独行。选择Solo,实为无奈,因为临时起意,一时之间难以找到合适的队友,而我的时间又卡得紧:从郭喀拉出山后傍晚回到林芝市区,第二天下午就得到达鲁朗,进山抵达徒步起点。

西部山野穿越线路,Solo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高反;(2)滑坠;(3)崴脚和膝盖韧带拉伤等伤病;(4)野兽袭击。好在上述问题对于本人走念青东看海B线基本上没啥压力。(1)高反:本人此前有过在海拔5000+米及多次4500+米的宿营经历,睡眠质量良好,且去过多次高原徒步均无高反症状,在5000+米时还能慢跑及踢小场地足球;从个人体质上看,本人心率合理偏低,心肺功能比较强,体型小耗氧量小,免疫力和体能较好使得适应速度很快。(2)滑坠:看海B线整条线路比较成熟,垭口不是太难走,本人走线还算保守和谨慎,基本上不存在滑坠的风险。(3)崴脚和膝盖韧带拉伤等伤病:平常有做跑步锻炼加周末时不时去爬山,腿部肌肉比较强健,通常在快滑倒或扭到时反应速度比较快,不大可能出现很严重的伤痛情况(事实上,在出山那天翻冷布雅拉垭口前滑倒了一次,导致左脚脚踝扭伤,还好当时在趔趄了几下后稳住了,的确不是太严重,不过还是肿了2~3天。应该与穿低帮鞋不能保护脚踝有一定关系,并非故意穿低帮鞋,只是多年老鞋在郭喀拉给废掉了,临时在林芝买了双劳保徒步鞋)。野兽袭击:那片区域有狼或熊的几率肯定存在,但在6~10月份,有部分牧民在山里进行放牧等活动,整条线路基本上都处于牧民的活动范围内,所以近距离碰到大型野兽的几率极低。虽然如此,但我认为大家尽可能还是组队结伴走线更好。

一、线路及行程

上图中绿色线即为本次穿越线路,即念青东看海B线:鲁朗小学->水泥路尽头正式徒步起点->娘约措(芽依湖)->洞措拉岗措->洞措拉岗垭口->姊妹措->达才措->朗莫措->则久措->黑力垭口->黑力措->达日措(母那措)->冷布雅拉垭口->雍措(翡翠湖)->桑通牧场。

总计里程为91.4公里,累计爬升3840米,累计下降3410米,总耗时52小时15分(每天拔营到扎营之间耗时的加总,包括徒步过程中的休息时间,不包括早上和晚上做饭吃饭、晚间休息及睡眠时间)。如果扣除掉前面那段水泥路(通常会包车到水泥路尽头后开始徒步),则总里程为84.9公里,累计爬升3495米,累计下降3385米,总耗时50小时45分。注意:因手机GPS及app记录精度问题,里程及爬高等数据会存在一定误差,不过我这手机此前记录过多次穿越活动数据并作过对比,误差一般在5%或10%以内。

实际行程与计划行程完全一致,少数路段走法稍有变化。当时未去江达措和新措(兴措),途中若往返江达措则是约5公里,桑通牧场往返新措约7公里。不过,当时去江达措看看的时间是足够的,但心里没底,又不想早起赶路,加上天气不太给力,所以没去;而新措,则是远望之下感觉风景一般,而且天气很差,更重要的是还担心去一趟新措后就来不及搭正停在那里的顺风车了。

详细行程如下:

Day 0(6月22日):林芝市区-鲁朗,汽车;鲁朗小学(海拔3400米)-正式徒步起点附近树林营地(海拔3720米),徒步里程6.5公里(不算避雨之前那约300米),上升345米,下降25米,耗时1小时30分。当日天气:多云,下午有数次阵雨。

Day 1(6月23日):正式徒步起点附近树林营地(海拔3720米)-娘约措(芽依湖;湖面海拔约4148米)-娘约措北岸牛棚营地(海拔4170米),徒步里程约13.6公里,爬升约680米,下降约230米,耗时8小时10分。当日天气:多云/阴天/小雨随机切换,主要是多云和阴天。

Day 2(6月24日):娘约措北岸牛棚营地(海拔4170米)-洞措拉岗措(湖面海拔约4360米)-无名措(湖面海拔约4675米)-洞措拉岗垭口(海拔4720米)-垭口下无顶牛棚营地(海拔4324米)-牛棚营地(海拔4302米),徒步里程11.8公里,爬升864米,下降732米,耗时9小时53分(除去中间吃晚饭顺便避雨的的1小时17分;其中到无顶牛棚是9.4公里,爬升704米,下降550米,耗时8小时48分,后面一段则是2.4公里,爬升160米,下降182米,耗时1小时5分)。当日天气:多云/阴天/小雨随机切换,主要是多云和阴天。

Day 3(6月25日):牛棚营地(海拔4302米)-姊妹措(湖面海拔4275米)-达才措西南岸(湖面海拔4160米)-朗莫措东岸(湖面海拔4270米)-朗莫措西岸牧场小木屋营地(海拔4298米),徒步里程11.5公里,爬升430米,下降434米,耗时6小时56分。当日天气:晴天/多云/阴天随机切换,主要是晴天和多云。

Day 4(6月26日):朗莫措西岸牧场小木屋营地(海拔4298米)-则久措(湖面海拔4420米)-黑力垭口(海拔4714米)-黑力措(湖面海拔4355米)-无顶牛棚营地(海拔4205米)-牛棚营地(海拔4148米),徒步里程14.9公里,爬升579米,下降729米,耗时10小时2分(包括在则久措附近牛棚避雨的1小时18分)。当日天气:小雨/阴天随机切换,一整天隔一阵就下雨。

Day 5(6月27日):牛棚营地(海拔4148米)-江达措南边三岔口某牧场小木屋聚集区(海拔4047米)-达日措(母那措)东面牛棚营地(海拔4290米),徒步里程18.6公里,爬升439米,下降297米,耗时9小时39分。当日天气:小雨/阴天随机切换,一整天隔一阵就下雨。

Day 6(6月28日):达日措(母那措)东面牛棚营地(海拔4290米)-达日措(母那措)东北岸(湖面海拔4280米)-冷布雅拉垭口(海拔4595米)-翡翠湖(雍措;湖面海拔4295米)-桑通牧场(海拔3830米),徒步里程14.5公里,爬升503米,下降963米,耗时6小时5分。桑通牧场-巴松措景区-错高乡-巴河镇-林芝市区,汽车。当日天气:当日天气:小雨转阴天,以下雨为主。

二、装备列表

总计约16公斤;如果不算食品和水,总重量在11~12公斤之间。此外,有伞帽、雪套、潜水袜合计约0.5公斤物品在之前的郭喀拉活动中丢失或严重损坏了,所以未带上,否则总重应该是约16.5公斤。上述背负重量对我来说算是比较舒适,考虑到之前走郭喀拉前几天走得有点累,所以这次减了些物件:比如把登山包的顶包去掉了,少带了些换洗衣服。

挑几样重要的装备复盘一下。

帐篷:本线路基本上都是在山沟里面行走,除非万不得已则不会在垭口附近露营,所以在常规营地不会有太大的风,对帐篷抗风要求不高。高原的初夏时节处于雨季早期,夜间多雨,不过一般山野户外帐篷的防雨性能都能胜任。此外,本线路上的牛棚小木屋很多,如果不是在端午节和国庆节之类的长假期间出行,而且自身团队人数不太多,那都可以住小木屋(豪华版可以住4~6人,简陋版可以住1~2人)。事实上,本人全程只在到达鲁朗那天在正式徒步起点附近扎了营,此后直到出山每天都住小木屋。

睡袋:6月份时天气相对较暖,舒适温标在-5度就行。本人使用黑冰G700,感觉恰到好处。使用舒适温标在0度的睡袋,加上抓绒或羽绒衣裤也可以。

雨具:高原的初夏时节处于雨季早期,下午经常有阵雨,后面3天更是隔一阵就下一会雨,雨具是必备。最好是穿可罩住大背包的户外雨衣,使用冲锋衣+雨裙+雪套的简省方案也行,因为很少碰到中雨以上一直不停下的情形,如果真碰上了那也可以在走一段时间后找到避雨的牛棚或者就地扎帐进行休整。我走线的那几天,天气比较好时的情况是这样:一般每天11~12点有大片乌云,貌似要下雨,但只是飘下来几滴,属于恐吓性或假摔式下雨。到了下午3点左右,又是一大片乌云,或许还会打雷,这次会下点小雨,但持续时间不超过15分钟。再到下午5点左右,一直到6点甚至7点,这次是来真的,雨下得比较急,还有点大,持续时间比较长,会超过半小时。天气比较差时情况是这样:全天就是下雨和阴天不停的切换,每次下雨5~30分钟,甚至持续1~2个小时,中间间隔的阴天也是每次5~30分钟。起初雨下的时间长了,我还穿雨衣,但雨衣穿着有点闷,下雨和阴天不断快速切换时,穿脱雨衣太麻烦,后面我就不穿了。大多数时候是下5~30分钟雨,冲锋衣能扛住,快要顶不住时雨就停了,接下来一阵冲锋衣又阴干了,可以继续淋一阵雨。

食物:全部采用脱水食品,省重量,省气,省时间。一罐G5只用了约40%的量,我只在早上和晚上烧开水,每天1.5~2L,路途中补水是直饮溪水。可能与使用的炉头也有一定关系,估计MSR反应堆相对省气一些。下次带点面片来增加晚餐的多样性。

三、财务报告

从林芝到鲁朗及从巴松措回到林芝的交通,我坐了顺风车,所以在当地没花交通费用,如果算上当地交通费用则再加150~200元。本次活动主要花费就在食品方面(装备损耗不做计算),详情见下表。

四、攻略要点

4.1 线路概况

所谓念青东是指念青唐古拉山脉东部,得益于雅鲁藏布江形成的印度洋水汽通道,这里气候相对湿润,植被茂密,景观多样。最近几年,在多只队伍的探路之下,逐渐形成了数条徒步主线路及其变化线路,其中相对容易的即是念青东看海线。

具体到看海B线,本人此次走得比较轻松,但看海线的区域(鲁朗-巴松措对角形成的大致矩形区域)存在多种走法,部分垭口可能比较难走,以下评价仅针对看海B线(参考轨迹:http://www.2bulu.com/track/t-5Uwj9qLukH0%25253D.htm)。

该线路无技术难点,3个垭口其中2个在4700米出头,1个在4600米左右,在西藏知名徒步线路的垭口中算海拔相对较低的。整体路况上,以碎石小路为主,在藏东南的多条知名线路中算是比较好走的,但要比乌孙古道、贡嘎等更加成熟的路线难走一些。综合难度和强度来看,看海B线大致与乌孙古道相当,强于贡嘎和洛克等线路,弱于狼塔和念青东曲通C线等线路。但如果徒步时间段不合适,碰到垭口有较厚的积雪,难度和强度都会大幅增加。

藏东南徒步线路中常见的几种相对难走的路况,在看海B线几乎都存在,但都比较容易。过河:基本上都有桥,但不排除有桥被冲毁的情况,本人此次就碰到过一次,最后一根独木没了,必须趟水过河,或者自己找树木来搭桥。沼泽湿地:基本上都可以走稍高处的坡地,有明显的路迹,爬升稍多一些。踩草垛过沼泽湿地也行,相对累一些,很可能湿鞋。石头路:巨石阵是没有,碎石路比较多,路迹明显,无压力。杜鹃林等树林:洞措拉岗垭口附近两侧都有,下黑力垭口和冷布雅拉垭口时有一些,不过路迹比较明显,坡度不大,还算好走。基本上只有上下洞措拉岗垭口需要穿树林。

该线路在达才措和江达措有很成熟的下撤路线可以抵达巴嘎村,进而往东到达318国道;在南边也有数条变线撤往318国道,但不一定好走。下撤及变通线路如下图中黄线所示。其它的变通走法还有不少,能力强的队伍可以自行规划线路,这就不在看海B线的范畴了。

4.2 时间和行程

时间:建议在6月中旬到10月下旬之间。如果是夏季观花,有的年份可能化雪较晚,因此保守起见最早是6月下旬。但进入6月下旬,雨季就要开始了,所以自己看着办。如果是秋季看彩,则是9月下旬到10月中旬为好。秋季可能会遇到1~2天下大雪,但整体天气情况肯定好于夏季,通常等到天晴后初雪就融化了。不过最近2年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容易出现反常甚至极端天气。总体而言,建议提前准备好下撤方案和路线,最好留1~2天机动时间。

行程:大致上按照前人或本人的行程就行,通常是6~7天,快的话4~5天就能搞定。沿途小木屋及合适的营地很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临场决策,没有必要当日非得赶到计划营地。

4.3 当地交通

林芝-鲁朗:全线都是318国道。可以到林芝客运中心坐去波密或鲁朗的班车,里程约70公里,车程1.5~2小时,途中会经过色季拉山口、鲁朗林海观景台、鲁朗景区。需要从318国道鲁朗游客服务中心那个路口下车,然后拐进去,具体定位可在地图上搜鲁朗游客服务中心或鲁朗小学。从林芝包车过去当然也行,搭车也比较方便。

鲁朗-徒步起点:正式徒步起点在拐进去之后的水泥路尽头,水泥路有约6.5公里。可以在鲁朗当地包车到徒步起点,轿车可以开到水泥路尽头(海拔约3680米)。如果是五菱宏光之类的面包车神车,可以继续在机耕路上开,开到海拔3900米左右,甚至开到娘约措东南岸牧场,越野车更好,猛一点可以开到娘约措北岸,不过湖边的机耕路很烂。

桑通牧场-结巴村(景区内游客服务中心):里程约30公里,车程1.5小时。目前是有炮弹坑的土路,要越野车或五菱宏光等神车比较好。当时我没看到停有牧民的汽车,但摩托车是有的。如果队伍人少,可以搭游客的顺风车或者让藏民开摩托车送到结巴村。如果人多,最好还是约车去接。目前从巴河镇到错高乡的504省道已经规划延伸到桑通牧场,里程碑已经立在牧场,后续应该会修成水泥路或柏油路。此外,桑通牧场在建度假村,以后可能会和新措一起成为巴松措大景区的附属景区。目前在景区里面及出景区大门都不查门票,如果时间足够可以顺便游览巴松措景区。

结巴村(景区内游客服务中心)-错高乡-木巴村(景区大门)-巴河镇:里程约40公里,全程铺装路面(印象中结巴村到错高乡是水泥路,之后都是柏油路),车程约40分钟。其中结巴村(景区内游客服务中心)-错高乡-木巴村(景区大门)有景区区间车。巴松措景区游客众多,旅行社和商业户外俱乐部安排林芝旅游行程时通常会把巴松措排进去,所以到了结巴村之后搭车比较方便。

巴河镇-林芝:走林拉高速,里程约80公里,车程1小时。巴河镇在318国道及林拉高速和504省道的交汇口,所以坐班车或搭车都比较方便。

五、游记

Day 0(6月22日):过林卡去喽

当日行程:林芝市区-鲁朗,汽车;鲁朗小学(海拔3400米)-正式徒步起点附近树林营地(海拔3720米),徒步里程6.5公里(不算避雨之前那约300米),上升345米,下降25米,耗时1小时30分。

当日天气:多云,下午有数次阵雨。

昨日下午4点半左右从郭喀拉出山,抵达吞布绒村,傍晚时到达林芝市区。计划是今日午饭后赶去鲁朗,今天就要进山抵达徒步起点。

郭喀拉出山后,身上多了几处小伤痛,但影响不大。左手手肘有点皮外伤,是在雅布垭口杜鹃林寻包时,因为食物欠缺能量补给不够导致有一次爬坡滑了下,用胳膊支撑紧急制动造成,此时已经结痂,但手臂挥动登山杖时还有痛感,预计再过1~2天就好了。左右脚前脚掌各有1个大水泡,应该是因为下撤那两天穿雨靴打脚及不透气造成的,昨晚在客栈洗澡后已经用指甲剪剪破挤出水来,走路还有痛感,预计再走2天就可以踩成茧了。右脚食指指甲变黑,应该是因为雨靴右鞋偏小半码挤脚而形成了淤血(我脚的食指长于拇指,所以食指被挤到而拇指没事),完全不痛,可忽略(不过直到50天后的今天,该脚趾换指甲才换了一半)。

食物方面,不用补充。之前走郭喀拉带了约11.5天食物,实际在山里呆了10天,正常需要消耗9.5天食物,但饿了4天(吃了2顿干粮,牧民及偶遇队员的食物),有1天是吃牧民家里的食物及偶遇队伍的食物,所以实际消耗了4.5天的食物,还剩7天的食物,正好走念青东看海线。气罐还剩1个G5,只是之前在米林县城买的打火机感觉不大靠谱,在山里得打好几次火才能成功一次。根据之前走高原线路的经验,我对在海拔3500米以下的地区购买的打火机都不是太放心,上了4500米之后都可能靠不住,但这次走线经过的米林县城和林芝市区海拔都偏低,没办法。

装备丢失或损坏严重有几样:伞帽、雪套、潜水鞋、登山鞋。前面3样都是非核心装备,影响不大,但登山鞋前半部分鞋底脱胶,必须修复或更换。这次我算是把又一双几年前的登山鞋给穿坏了,正好买新的,如果不穿坏就换掉,那是严重不符合劳动人民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早上去门口小超市买了打火机和502胶水。店里的打火机分两种:塑料外壳的,1块钱,与之前在米林县城买的完全一样;金属外壳的,3块钱。问了店老板这两种有啥差别,他也说不上来。我是觉得金属外壳的看起来高级一点,但不知道内在是不是确实更给力,买一个备着吧。后来使用时对比了几次,海拔上了4000米后,塑料外壳的打5次才能点着1次,金属外壳的打2次就能点着1次,后者确实更给力。买502胶水是打算把鞋子粘起来,凑合着穿一周,等出山后就扔掉。但鞋底脱胶太严重,试了下之后决定放弃,还是去买双新鞋咯。

林芝市区有户外店,之前研究气罐方案时就咨询过,名字叫探路者户外,不过他家气罐价格比较贵,后来我们是在网上购买直接寄到米林县城让某餐馆老板代收了。我没打算在当地的户外店买登山鞋,这种突发状况带来的操作使得选择面比较窄,性价比太低。

出门前先用手机搜了林芝客运中心附近的劳保用品店,找到一家店,名叫君发劳保,我打算去那里买双劳保鞋。先去客运中心问了去鲁朗的班车的情况,答复是白天随时都有车,没有固定发车时间,坐满就走。西藏的班车就是这样,这让我想起上一次在林芝(2017年1月)坐班车回拉萨的经历,也是下午出发,因为是旅游淡季,乘客很少,司机非要等快装满时才发车,最终实际发车时间比车票上的时间晚了近3个小时。此外,林芝客运中心的车辆营运看起来比我上次来时更规范,那次有不少班车就停在进站口的停车场,而这次则全部停在候车厅后面大院的停车场。之前那种情况可以不过安检直接乘车,现在就很难,要带气罐上车就稍微麻烦一些。考虑到等车时间可能过长及气罐携带问题,我决定不坐班车而是直接去318国道上拦顺风车去鲁朗。

咨询了班车的事情后,就去君发劳保店买了鞋。店子不大,但在售的劳保用品种类挺多,鞋子也有好些不同款式。之前出山后在米林县城路过一家劳保用品店时就简单看了下,没有符合我心意的款,而且价格偏贵。山里牧民挖虫草穿的那种解放鞋,鞋底比较薄,还没有鞋垫,我觉得不妥。有两款我觉得不错,样式上借鉴了徒步鞋和登山鞋,算是加强版的解放鞋,鞋底和鞋垫都挺给力。有点缺憾的是,这两款都是低帮鞋,中高帮的只有那种帆布鞋面的解放鞋,我以前买过一双,虽然实际使用效果还行,但不想再买双同样的。最后买了相对便宜的那款,80块钱,凑合着用。这家店我觉得还行,如果你碰到类似我这样的情况需要临时补充装备,可以考虑去那里看看。当然,价格没法跟淘宝上比,后来我搜了下,我买的那双鞋,价格大概比淘宝网店贵30~50%. 不过走下来感觉鞋子质量还可以,相比淘宝上的差价幅度也能接受,毕竟是西藏嘛。当时店里还有几双雪套在售,店家说是之前卖户外用品剩下的,但我觉得样式有点丑,价格也不便宜,所以没买。

回客栈的路上,吃了早餐,还买了点香蕉,后来没吃完就带进山了。话说西藏的水果是真贵,就没怎么看到每斤价格在一位数的。这次来林芝,还有个感觉,越发觉得像内地城市,不像拉萨或日喀则还保留有一定的民族特色。生活是很现代化了,街上随时可看到美团外卖的电动车,偶尔还能看到一两辆共享单车。

回客栈后,把昨晚洗好晾晒在院子里的衣服收好,整理好各样装备,出门吃午餐。然后回客栈,退房及寄存部分行李。

出门后步行10来分钟,大概下午2点左右到达比日神山景区门口的双拥东路路口(318国道)。拉林高速通车后,从拉萨往波密方向,经过林芝市区时不用走318国道,得去郊外才好拦车。路口离林拉高速与318国道汇合处还有10来公里,所以我是边走边拦车,预期是到城郊后碰运气有从林芝市区去波密或鲁朗的顺风车。这时候天气晴朗,阳光猛烈,我是走走停停。大约1小时后开始下雨,继续往前走了几分钟到白玛岗路交界处,那里有家汽车销售店,进店避雨。这场雨逐渐变大,半个多小时后雨停了,回到路口继续拦车,大约5分钟后就搭上了顺风车,上车时刚好4点整。车上4人都是年轻人,他们是从拉萨去鲁朗过林卡,昨天晚上到的八一(林芝市区)。藏语的林卡就是庄园的意思,比如罗布林卡就是Dalai喇嘛的夏宫,过林卡就是郊游,类似川西说的耍坝子。今天刚好是周六,他们一车人就是周末去鲁朗休闲避暑,类似于长三角周末去莫干山,珠三角周末去清远漂流这样子。

这几个年轻人的汉语普通话说得很好,所了解的事情与内地城市的年轻人差别不大,汽车音响里面放的还有英文歌和粤语歌。这就是新时代城市里的藏族人,我跟他们聊起来没啥障碍。

车子往色季拉山口开去,途中下了一场雨。车上放藏歌时其中有一首是我之前听过的工布民歌,我也跟哼唱起来,气氛很是和谐及欢乐。大概在过了林芝镇之后超了一辆美团外卖的电动车,全车人看到那辆车时都大笑起来,没想到在郊区还有美团外卖,这也太牛逼了,不过我猜那应该是外卖骑手自己出城办事吧。之后在路边某处山沟停下来晃了下,拍了拍照。下午5点左右抵达色季拉山口停车场,大家下车解手并观景。这里比我上一次(2016年3月)来时设置更完备,最起码新修了个很干净的公共厕所。可惜天气不佳,北边的云层太厚,南迦巴瓦没有露面。我用手机测了下停车场海拔4560米,而观景台是在更高处。

我们在山口停留了约10分钟。继续前行几分钟后到达鲁朗林海景区观景台。没有人想下去看,所以我们直接就过了。5点半左右到达鲁朗景区。地图上有鲁朗林海景区、鲁朗景区、鲁朗花海牧场景区,傻傻分不清楚。大家下车,在景区外面瞅了几眼拍了拍照就撤了。

他们4人今天要去扎西岗村住宿,正好能把我带到看海线进山的路口。几分钟后就到了那个路口,西北角是鲁朗游客服务中心。道谢下车后开始徒步,时间是17:42,海拔3390米。刚走进进山的水泥路就开始下雨,赶紧从包里拿出冲锋衣穿上,几分钟后雨开始变大,赶紧走到边上某单位的屋檐下(位于鲁朗小学下方)避雨,这时从路口走了还不到300米。大约5分钟后,雨停了,于是继续前行,时间是17:57,海拔3400米。

18:09到达鲁朗镇自来水厂(海拔3435米),此后一直沿着河边的水泥路往上游走。途中有经过几个小木屋,未作停留。

沿途的树上挂了些丝带和广告牌,仔细看了下,是某越野赛的路标,看起来也不是啥环保材料,赛事结束后都没回收。看到这些路标后,倒是可以确认这一段肯定比较好走,因为越野赛事的赛道通常不会包含太难太险的路况。

进出这条沟的车辆很少,我只在抄一小段土路近道时看到前方水泥路上有几辆汽车和摩托车往沟外驶去,本来我还想看能不能搭个便车去徒步起点的。19:15到达水泥路尽头,海拔3680米,距离318国道路口约6.1公里。之后边走边寻找合适的营地,直到19:27抵达一片比较平坦且相对开阔的树林空地,简单查看后确定这就是今天的营地了。此地海拔约3720米,已过水泥路尽头约700米,距离本人所下载的轨迹上显示的徒步起点还差约700米。

这个营地条件很好:遮风避雨,地面松软,取水方便。今天的徒步路段,通常组队都会包车前往,而且营地离轨迹显示的徒步起点还差约700米,所以本日标记为Day 0.

Day 1(6月23日):茅屋三两间,草草避风雨

当日行程:正式徒步起点附近树林营地(海拔3720米)-娘约措(芽依湖;湖面海拔约4148米)-娘约措北岸牛棚营地(海拔4170米),徒步里程约13.6公里,爬升约680米,下降约230米,耗时8小时10分。

当日天气:多云/阴天/小雨随机切换,主要是多云和阴天。

今天需要抵达娘约措(芽依湖)北岸的牛棚营地,轨迹上标明那里有牛棚小木屋。娘约措是本次行程中看到的第一个海子。在到达娘约措之前,可以经过麦炯阿拉措,但我当时走了另一条路,没有路过这个措。

早上7:30起床,这是我走线时比较习惯的起床时间,而计划出发时间通常是9点整。8:10左右,我正吃早餐呢,路边有一辆摩托车往沟里驶去。8:40左右,有一辆大卡车往沟里驶去,司机按了喇叭,大概是在跟我打招呼表明可以提供搭车吧。不过那时我刚开始整理物品,帐篷还没收,就没到路边去回应卡车司机。

9:09出发,沿着河右侧的机耕路前行。此时身上几处小伤痛基本上没感觉了,所以心情很愉快。道路两侧主要是树林,低矮处有不少蓝色的绿绒蒿。偶尔有草地出现,开满了黄色的小花。

出发时天气很好,天空大部分是蓝色,点缀有朵朵白云。大约10点钟时,云层占优,盖住了大部分天空,前方云雾弥漫。

10:22到达一小型牧场,海拔3883米,有多个小木屋。快到这里时遇到两个当地妇女骑着摩托车往沟里开,在小木屋处下车,背着包往前走了,之后就没见到人影,应该是进山挖虫草的牧民。我个人建议包车进山,到这里后开始下车徒步,之前的景色比较一般,机耕路路况还不错。

继续往前,有一小段下雨形成的烂泥巴路。沿途开始出现高山杜鹃,这个时节已经凋谢了大半。

11:23到达又一小型牧场,海拔4012米,有多个小木屋。牧场处都是绝佳的营地,风景好,取水方便,无论是在草地上扎营还是住在小木屋里面都很不错。不远处有几匹马分散在草场上悠闲地吃着草。我感觉住在这里就像归隐田园,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感。

此时天色阴沉,偶尔飘点雨滴,仿佛马上要下大雨。于是停下来吃路餐,预备下雨就随时到小木屋避雨。但吃完路餐,晃悠着拍了几张风景照后,这雨扭扭捏捏地没下起来。

11:46继续前行,12:18到达小木桥处,海拔4045米。此处再往前走30~40米就是河的东岸(右侧)机耕路的尽头,左拐过桥后则还有机耕路往前蜿蜒延伸,而汽车是在东岸机耕路尽头涉浅水过河。

我在这里观察了一下,决定过桥。过桥后走了约100米,查看轨迹,发现与轨迹偏离较大,于是折返过桥回到河的东岸,走到机耕路尽头后循着轨迹穿林子上山,当时还想着,走机耕路的好时光结束啦,后面可能费力了。走出30~50米后找到明显路迹,感觉路况还凑合,不算太差。

其实这里过桥和不过桥都可以走,在大约1公里后汇合。过桥后应该是全程机耕路,因为可以走汽车。不过桥的路短一些,需要穿树林、走草坡,偶有积水的沼泽地,还有部分路段的路迹不明显,难走一些,估计比走过桥后的机耕路要多花约半小时。

我手机app上加载的那条轨迹是走的不过桥的近路,而我当时过桥后看着机耕路的方向有点偏左,不能确定这条路是不是通往娘约措,保险起见我就折返回到轨迹上。怪我功课做得不够细,实际上我下载了两条轨迹存在手机里,但出发前在家里用电脑上GE查看轨迹时只是粗略看了看(只是把此线路作为郭喀拉念野环线的备用线路之一,而且这条线相对简单,所以没仔细研究),当时感觉两条轨迹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只加载了一条轨迹到app上。这天晚上到达营地后,我闲来无事仔细查看了两条轨迹才发现另一条轨迹在此处就是过了桥走的机耕路。

沿途时不时能看到前人丢弃的零食的塑料包装袋,可以确认这条路的确是通的。12:50时在树林中相对宽敞的某个位置(海拔4070米)停下来吃午餐。在树林中左穿右突有点累,部分路段没有明显的路迹,需要休整下。此时变成多云天气,太阳出来了,顺便晒帐篷(昨晚林中扎营,露水较多)。

13:38继续前行,经历乱石坡、草坡、碎石路、沼泽湿地等各种路况后,于14:15走到机耕路上,就是过桥后机耕路与不过桥走树林路的汇合点。这一段路况很是多样,但不算难走。路上可以看到左侧山坡上有牧屋,过桥后的机耕路可能从牧屋处经过了。

沿途少不了“拈花惹草”。

回到机耕路约5分钟后,碰到一辆大卡车从对面往沟外开去,应该就是我早上在营地看到的那辆卡车。14:33抵达娘约措南岸牧场,海拔4154米。看天色似乎要下雨,天上有大片的乌云,远处还有雷声传来,于是寻思着可能要在这里避一阵雨。

14:38雨开始下大,于是到其中一个小木屋的棚子里避雨,顺便吃点干粮。15:13雨停,出去拍照。这片牧场可谓是鲜花满地,主体是黄色的毛茛,但更夺人眼球的是那些紫色的报春花。回来后查了点资料做了图片对比,这里的毛茛似乎是驴蹄草,报春花则是暗紫脆蒴报春。

雨停之后,前方已现出蓝天白云,回望鲁朗方向依然是乌云密布。

15:18继续前行,15:25到达娘约措湖边机耕路,海拔4163米。此后一直沿着湖右侧的机耕路行走。

娘约措算是这一带比较大的湖了,南北向有点长,得走上好一阵才能从南侧走到北岸。刚走到湖边时,凹进湖面的一片湿地使湖岸呈现出别致的曲线,身段颇为妖娆。娘约错这个名字大抵是音译来的,且不管它,在汉语里面这算是挺婉约了,我就觉得如果湖泊也有性别的话,娘约措一定是女的。

湖边的机耕路上有明显的车辙印,但对于汽车来说,这算是很烂的路了。好在咱是徒步,那就算很好的路了,唯一不好的就是泥巴坑有点多。

这段机耕路有点起伏,有时候从较高处的平路到要走下去时,看着前方就像是一个渡口。望向更远处的湖对岸,已经能看到有木屋,那里就是今天的目的地。

湖西岸(左侧)的山坡上生长着很多树,偶有几处光秃秃的,像是山坡的伤疤,看着很突兀。

17:06抵达娘约措北岸,还有一小段爬坡才能到达山坡上的牛棚营地。17:15开始下雨,但我毫不在意,因为马上就要到小木屋处了。17:19抵达娘约措北岸牛棚营地,海拔4170米。这里有两个小木屋。牧场上的小木屋通常比较简陋,木板之间的拼合处留有较大的缝隙,人在屋外透过缝隙可以看到屋内的陈设。

先到的那个小木屋条件一般,第二个小木屋堪称豪华,可以通过下面两张照片对比着感受一下。我当然选择了后面那个,这也是轨迹中标注的营地。两个小木屋的中间位置有条小溪,可取水。其实远处更高处的山坡平地上还有个小木屋,不过鉴于第二个小木屋的条件甚好,而且当时又在下雨,所以我就不赶到前面去了。

这个小木屋是一室一厅结构,所谓厅就是柴房啦,事实上这片区域的小木屋很多都是这样的结构。建筑材料则是石头和木板,有些是石头用得多,有些是木板用得多。柴房的门一般是用多条横向平行的木头卡在门柱里,要用手才能抽开,或者直接翻进去。这种设置是为了防止放养的牦牛闯进去,所以虽然大家经常把这种小木屋叫做牛棚,但实际上它并不是给牛住的。有些柴房没有门,只在房间设一道门。房间的门就相对多样,有的是竖向的门板卡在门槛和门廊里,有的是更常见的竖向旋转式的用钩子或绳子拴住,还有些是设置了更巧妙的开关。这种简陋的小木屋通常都不上锁,主人家在山里建这房子不光是方便自己住宿,也方便乡邻在山野应急借宿。有锁的木屋一般比较豪华,可能是主人家每年会有较长的时间居住在此,或是放置了较多有一定价值的生活物品。

这场雨是动真格的,下了近一个小时。下面两张图拍摄于雨停后几分钟,间隔时间不超过1分钟。对比之下,还是有阳光和蓝天看着舒服。

透过柴房回望娘约措方向,依然是云山雾罩,但因为雨过天晴,此时的光线比之前好了很多。

出来透透气,活动活动筋骨。下图中的小木屋就是今天的营地。

这个小木屋房间里面有五六个铺位,每个铺位都有被子,不过被子有点脏(这种地方在所难免了)。其中有一个主人床比较宽,还有个木板靠壁,简直不要太爽,可惜那里有点漏雨,所以我只能选择靠墙的普通铺位。

墙边木板上放了个没用完的气罐,我就先用着了,尽管我知道自己那罐G5肯定够用。到营地时间太早,还不用扎帐篷,山沟里又不具备拍夕照的条件,所以我在8点钟之前就吃完饭并收拾妥当了。后来就干脆靠在床边看电影了,看完了才睡觉。话说之所以带着太阳能电板,就是为了相机拍延时摄影及手机的影音娱乐,不然那时真不敢放肆的使用。虽然因为天气不佳,全程都没有条件和心情拍延时摄影,但好歹这天看了场电影,也算没白带太阳能板。

Day 2(6月24日):欢迎来到塔黄的世界

当日行程:娘约措北岸牛棚营地(海拔4170米)-洞措拉岗措(湖面海拔约4360米)-无名措(湖面海拔约4675米)-洞措拉岗垭口(海拔4720米)-垭口下无顶牛棚营地(海拔4324米)-牛棚营地(海拔4302米),徒步里程11.8公里,爬升864米,下降732米,耗时9小时53分(除去中间吃晚饭顺便避雨的的1小时17分;其中到无顶牛棚是9.4公里,爬升704米,下降550米,耗时8小时48分,后面一段则是2.4公里,爬升160米,下降182米,耗时1小时5分)。

当日天气:多云/阴天/小雨随机切换,主要是多云和阴天。

今天要翻垭口,而且是全程最高的垭口,所以计划早起。闹钟定在7点钟,计划8点半出发。

实际是7:10起床,7:35吃早餐,8:36出发。出门时是阴天,不过这时候天气咋样,并不代表全天就会咋样。最近一阵在林芝山区呆的这些天,即便是晴天,早上大多数时间也是云山雾罩,得到10点左右看太阳是否给力(北京时间10点对于当地时间才8点,在此之前太阳升的不够高,还不够猛烈)。

途经一个洼地形成的大水坑,远山如黛,在水面上投出迷人的倒影。

这里溪水略大,过小木桥。

草地上有不少小黄花及淡紫色的菊花,牛粪当然也是少不了的。当时就想到了正处于旋涡中的中华有为的菊厂,哈哈,菊厂加油。回来后查了资料,这种是藏紫菀,学名叫缘毛紫菀,属于菊科植物。

少部分路段积水较多。

9:08到达上方小木屋处,海拔4227米,距离昨晚住宿的小木屋1.15公里。透过木板缝往里瞅了几眼,这个小木屋的条件介于昨晚住宿地那两个小木屋之间,大体上还算不错。

回望娘约措和下方的两个小木屋。

小屋周边长了不少像大白菜一样的低矮植物,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话说一路上经常看到很多这类“白菜”叶和小黄花,其实它也是报春花,没想到吧。它是钟花报春的一种,这个名字很容易理解:它的花朵是朝着地面开的,形似吊钟。

经过小木屋后,很快就要往左拐,从下图左上方凹陷处的山沟往上爬。然而此处继续往前的路迹更明显,我往前稍微走过头了一点,发现轨迹偏离较大,于是转左后方切回轨迹处。

几分钟后就到了一处过河点。河水比较浅,河中垫有石块,形成一条过河的通道。只要平衡性不是太差,就可以不用沾水地轻松过河。

过河之后是在低矮的树林中的石头路上穿行,刚开始比较平缓,很快就要开始爬升。

沿途拍下花花草草。下面是几种灌木上开出的花,属于娇小可爱型。

紫色小杜鹃,不像它那些身材高大的亲戚们开出的花朵那样奔放,却有一种独特的贵气。

草灵芝,学名岩须,也属于杜鹃花科。

下面这个似乎是南庭芥的一种?我还不能确认。

站在山腰处回望来时的路,下图左侧可以看到小木屋及踏石而过的那条小河。

继续前行。进入树林路段后,一路上见得最多的花就是高山杜鹃。这一带的杜鹃花是白色或粉红色,前一天在芽依沟和娘约措沿岸见到的则是黄色的杜鹃花,后者相对来说更适应在海拔3500~4000米之间。

9:50时透过杜鹃树的缝隙里看到前方不远处有几株塔黄,于是快步向前,1分钟后到达一片开阔的平缓地带,海拔4305米。其实之前在郭喀拉翻垭口时见到过塔黄,但那次见到的那株塔黄还没有长成塔状,又因为是第一次亲眼见到,所以当时我甚至不能确定那个是塔黄或是其它高原特有的植物。

这次见到的塔黄是成塔状的,所以略有一点兴奋。于是围着它们转悠着好一顿观察和拍照。自拍照中嘴唇比较干枯,应该是之前郭喀拉有几天缺乏食物缺少维生素摄取造成,之后在念青东每天吃不少脱水蔬菜,到出山时就快好全了。

塔黄是本线路中的明星植物,这里就从网上抄来一段文字介绍:塔黄生于海拔4000-4800米高山石滩及湿草地。塔黄和竹子一样,是单次结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即经过5-7年的营养生长后才开花结果,之后便死去,一生只开一次花。开花以前的塔黄并不起眼,乍一看去,很像一棵大白菜。但是到了开花这一年,它会长出高达1.5-2米的花序,由下向上逐渐变细;花序外面一层一层包裹着大型半透明的奶黄色苞片,其实这是变态的叶。这时候,它成了喜马拉雅高山地区“身材”最高的草本植物,远远望去,好似一座金碧辉煌的宝塔,格外醒目,“塔黄”一名便由此而来。

边上还有没长成形的塔黄。

顺便停下来吃了点干粮,10:08继续前行。这一小段路比较平缓,沿途随处可见塔黄,以及绿绒蒿,恰好都是黄色的。这种相对空旷的环境中,一株株塔黄立在地面,一柱擎天,看着太威武了。

假如我们把已经长成塔状的看作是已成年,那么下图中间那株成年塔黄右侧有个在读幼儿园的小弟。

而这一株算是处于少年阶段。底下那堆已经枯萎的黑褐色叶子算是已经故去的上一代人。

这株塔黄旁边前有几朵黄色的绿绒蒿,色调统一,看起来蛮和谐。

之后要往左拐,开始一段比较明显的爬升,到达一个小垭口,就能看到洞措拉岗措。

爬这一段坡时,天气有变好的迹象,天空中有一小片片的蓝色。

10:56到达小垭口顶,下方的湖就是洞措拉岗措。这里需要往湖的左侧(南面)绕大半圈,才能抵达对面的垭口。湖的右侧(北面)山坡的坡度相对较大,应该是没有路迹,也不好走。不过湖的右侧有一片相对平缓的草地,目测是有明显路迹可以到达。到达小垭口时,应该随时准备左拐,但继续往前通向湖边的路迹更明显,所以我在这里走过头了一点,几分钟后发现,再往左边切回轨迹上。看着没多远,但我估计还得2小时才能走到那个垭口或鞍部,还不能确定现在见到的那个低洼处就是垭口,或许真正的垭口还在更高处,目前看不到的地方。

这一段路的总体路迹明显,大方向也清晰,但有几处需要仔细查看路迹,有几处则是有岔路,需要核对轨迹。路况方面是杜鹃林或灌木丛中的石头小路,间或有雪水流淌形成的湿地路面。有时候走错一小段后就可能钻进杜鹃林,需要横冲直撞左突右窜才能闯出来。网上前人分享出来的轨迹非常靠谱,在有岔路或无明显路迹,尤其是碰到需要钻林子时请仔细核对轨迹。

沿途的花草主要还是那几个品种:高山杜鹃、塔黄、绿绒蒿,这里就不再放图。偶然看到一小片银莲花,有点面熟但又想不起来之前是在哪儿见过。回来后才想起来这就是银莲花,几年前的夏天曾经在乌鲁木齐南山的小渠子景区看到过大片大片的银莲花,没想到在藏东南也有,虽然只是那么一小簇。

12:09到达一处开阔地,海拔4450米,在此休整及吃午餐,趁着还有点蓝天拿出太阳能板充电。12:38继续前行,海拔爬升明显,但整体坡度不大。13:30左右开始飘雨滴,还有点风,于是放下包,拿出抓绒衣和冲锋衣穿上,收起太阳能电板,套上背包罩。走了几分钟后,阴沉沉的天空又破开一小片片的蓝天,再走一阵又有点热,不想频繁地穿脱保暖衣服,把外衣拉链拉到胸部以下透透气,就这么着了。

天气欠佳情况下的海子是墨绿色的,有时候看起来甚至是灰黑色的,即便是有杜鹃花的映衬,景色也比较平淡。

来一张全景。从下图中可以看到路线是从湖的南边(左侧)绕到对岸的山脊凹陷处。

慢慢地走到洞措拉岗措的西侧。

14:18到达洞措拉岗措尽头的上方,海拔约4575米。此时已经离之前看到的那个山脊线凹陷处很近了。继续往上走几分钟后,前方出现了一个小水坑。我起初还想着,这不会就是轨迹中标记的那个无名措吧?难道现在干涸成这样了?这不科学啊,这个季度才这么点水,到秋季岂不是就干枯啦,这怎么能叫措?看了轨迹数据,离垭口还有约150米爬升,距离则是1~1.5公里,那肯定不是那个无名措喽,而且前方那个凹陷处肯定不是垭口所在,之后还得继续爬升。

继续前行,坡度变大。中午时我预计下午3点可以到达垭口,现在估计得3点半才能到。但是心里并不着急,因为轨迹上的计划营地位于垭口下方约2公里处,下山应该1小时左右就能到,即便路有点难走那2个小时总是可以的,最迟下午6点钟到达垭口都算很安全了。加上这一段上行坡度比之前要陡一些,所以不紧不慢地走着,时不时停下来拍照。

这一段又开始密集地出现塔黄。

下图中间那个V底就是之前在湖边看到的凹陷山口,总算走到这里了。

成年塔黄将近2米高。

看到几株紫色的报春花,颇为娇艳。与之前在娘约措南岸牧场看到的紫色报春花品种不同。

天空中画出了一幅中国地图,鸡脖子伸到了西伯利亚东部沿海,鸡腿踩到了中南半岛。

途经几个水坑,位于西面的石头山坡边缘,路的左侧,但依然不是无名措。随着海拔的升高,路上开始出现较大面积的积雪,好在此时并不需要走积雪路面。

15:26到达无名措东岸山坡,海拔4680米。无名措里还有少量浮冰未化。垭口在无名措的西边,从左右两边都可以到湖对岸,然后翻垭口。左边虽然近一些,但路是石头阵,坡度有点大。显然是右边更好走,只是稍微绕一点。

右侧的湖边是湖水退去后的沼泽地,需要在稍高处行走。15:54到达无名措西岸,垭口下,海拔4680米。

之后一段就是直接爬升啦,需要上升40米,坡度虽然不小,但依然是成熟路迹,之字形上升,无压力。

上方石壁处长有一株塔黄,它还真会挑地方。这情景似乎是要让我秒变山中采药人的节奏。

山腰处俯瞰无名措。如果天气晴好,这个海子应该会呈现出漂亮的色彩。

继续爬坡,向垭口冲击。16:09到达洞措拉岗垭口顶,海拔4720米。垭口附近尚有大面积的积雪。

在此垭口处仅呆了约1分钟,拍了几张照后,就开始下山。从雪坡边缘走过,再往下就没这么多积雪了。大方向是往西边下到山沟里,然后往北走,这样看起来有点绕,如果下山坡直接走西偏北一点,也就是往右边偏一些,是更直接些。但实际上,如果一开始就往右边偏,会时不时碰到坡度较大的断崖而无法继续下行,最终还是得横切甚至回撤转向左边。这一段路,最好是老老实实按照轨迹走,在海拔约为4540米的山腰某处再往右切。

在山腰处,已经可以看到右前方山沟里的小木屋,那就是轨迹上的今日营地。

右拐之后走一段草坡碎石路,然后是钻杜鹃林。整体路迹明显,个别位置需要仔细核对轨迹及辨别路迹,少数位置有积水。

杜鹃林里也有塔黄。实际上,垭口这一侧的山坡上也长了好多塔黄。

17:18开始下雨,这时还在杜鹃林里穿行。几分钟后走出杜鹃林,雨下得有点大。17:25抵达牛棚小木屋,海拔4324米。

先进去避下雨。这个牛棚的房顶和正面墙壁已经塌了大半,得踩着石头和木板上才能进屋。这个牛棚跟昨天那个相比实在太寒酸,心理落差有点大,我是不大看得上这个营地。恰好此时经过了大雨测试,里面可以睡一个人,那部分空间并不漏雨,不用扎帐篷,只是里面着实有点脏。最后我决定先吃晚饭,吃完饭如果雨停了就继续往前找合适的营地,这沟里面应该不缺好营地,比如这个牛棚外面的草场就不错。只不过这里牦牛很多,如果睡在外面,晚上有可能被牦牛骚扰,影响睡眠质量。

17:35冒雨出去打水,做饭,18:05吃晚饭,18:30吃完饭,18:35收拾妥当。雨在我吃饭的时候停了,我吃完饭后看天色感觉还行,于是决定继续往前走,争取能找到好一点的牛棚,如果没碰到那就择机寻地扎营。

18:42继续前行。刚出现在草坡上,牛群就奔着我走来,好似看稀奇。离得近了,我就驱赶一下,然后继续行走。走出这片牧场后,牛群就懒得理我了,不知道是因为好奇呢,还是要防范我占领它们的地盘。

这段路是一直沿着山沟往下走,稍微有点起伏,主要是最底部的区域通常都有积水,所以要在稍高处的坡地上走。

19:12时在一片坡地上,看到左前方的山坡下方有两个小木屋,右前方的山坡上似乎也有个小木屋但看不清楚,不能确定,后来发觉并不是。

前往小木屋的路上。草地上有积水的地方居然还铺有垫脚的石块,应该是牧民放置的。

总算到了那两个小木屋的跟前。

17:45到达牛棚小木屋营地,海拔4300米。先进近处的小木屋去看了下,里面环境还凑合,清理出一个人睡的地方不成问题。于是把包放下来,又去查看稍远处那个小木屋。

远处这个小木屋里面的条件更好,还有个挺厚的床垫,这住宿规格立马就提升了个档次。唯一不爽的是那个门被封死了,我得从石头墙壁与屋檐之间的空档里翻进翻出。不管了,果断回去把包给背过来,搬家咯。

Day 3(6月25日):这片牧场被我承包了

当日行程:牛棚营地(海拔4302米)-姊妹措(湖面海拔4275米)-达才措西南岸(湖面海拔4160米)-朗莫措东岸(湖面海拔4270米)-朗莫措西岸牧场小木屋营地(海拔4298米),徒步里程11.5公里,爬升430米,下降434米,耗时6小时56分。

当日天气:晴天/多云/阴天随机切换,主要是晴天和多云。

昨天多走了点路,今天又不用翻垭口,所以今天不着急。早上7:55起床,8:25吃早饭,9:22出发。

难得有一天大清早就是晴天,可能是昨晚上老天爷把攒集的雨水都泼完了吧。出发前给营地拍个照。

前行方向有点侧逆光,天空的颜色有点泛白,不如回头看的色彩好。所以这一段路我时不时就回过头来拍照。

这条沟里牦牛不少,隔一段就有一片较大的草场,有一群牦牛聚集在此,也有碰到少数几只牦牛分散开来的情形。有些牦牛可能是好奇心重,或是出于防范心理,会跟上来。然后我也出于防范心理,它或它们跟得近了,就回头驱赶一下,比如挥一挥手中的登山杖,或是捡块小石头扔过去。然后跟随者就会跑开一点再停下来瞅着我,等我继续往前走时又尾随而来。直到走出好几百米后,牦牛才停止跟随。

有的地方积水较多,需要小心行走,或者找稍高处穿树林而过。

天气晴好,心情愉快。山谷中间是片湿地,到中游后就成了小河,再往下就汇集成湖泊。

在山谷湿地稍高处的坡地上行走,路迹明显。有时需要穿过小树林或灌木丛。

偶尔会有一小片光秃秃的砂土地。这一段是从东南往西北方向走。9:46到达姊妹措东南岸。姊妹措是两个狭长型的湿地型湖泊,中间有河道相连。

一直在草坡或树林中穿行,走到一片砂土地时,看着就像来到了战场,了无生机。

石头边上长了些蘑菇。

穿过低矮的树林,路迹明显。

这一带是湿地,这种环境是水鸟的天堂。

长焦相机派上了用场。这个是赤麻鸭,在青藏高原挺常见,我曾经在布达拉宫后面的龙王潭见过不少。

10:10到达姊妹措两措中间的岸边。这两个湖之间有狭窄的河道相连,中间有独木桥连接两岸,但这里不用过桥。对岸有个小木屋。

继续在左岸(西岸)行走,此时前方的蓝天只剩下分散的多个小块。

走到一处相对开阔的地方,对岸有一株塔黄,湖中有倒影。有头牦牛从两湖连接处跟着我走到了这里,为了防止它趁我拍照时在我身后搞事情,扔了小石头将它赶开。

继续前行。10:50走到了湖的尽头,此后是相对狭窄的河道。道路在远离河道的坡地上。

沿途照旧少不了拍些花儿。这一段路主要是在坡地上的树丛中穿行,主角是绿绒蒿,绝大部分都是蓝色或黄色的,偶尔有一两株淡紫色的品种。

11:18到达过河点,这里算是一个小型牧场,海拔4255米。两岸都有小木屋,但西岸(左边)的小木屋已经损毁。

两岸都聚集着一些牦牛。我到达这里,往河边的小木桥处行走时,牛群跟过来,朝向我摆出了扇形阵,似乎是要围攻我的节奏。但不用担心,它们毕竟是食草动物,而且是家牦牛,对人类还是比较畏惧。只要不主动去招惹独行或护犊的牦牛,一般都没啥问题,它们的围观应该是出于好奇或是防御。

过河有小木桥,但靠近东岸的一小段木头被冲走了,走在第三段木头上时才发现。我懒得回头搬木头架桥了,观察了下河水的深浅,就直接下水趟过去了。最后这段靠近岸边,河水不是太深,大概到膝盖处,水温比较低。

过河之后走了几分钟,在一处空地晾晒鞋袜,顺便吃点干粮。20分钟后继续前行。

沿途有紫色的小杜鹃。

绿绒蒿也少不了,但一株开出近10朵花的挺少见。

东岸(右边)有些石滩路。

偶尔需要过小木桥。山坡上的积雪融水流淌下来,形成小溪,汇聚到沟里的主河道。

趟河时鞋子灌满了水,上岸后拧干并晾晒了一阵,但当时是阴天,阳光不给力,继续往前走了半个多小时后,有牦牛从河边过来围观,驱赶牦牛之际,再次停下来休整,吃干粮,顺便晾晒鞋袜。

下图中是一段水比较大的石滩。没有找到小木桥,只得踩着石头过去,石头被溪水冲得有点滑,需要小心点。有的位置石头之间间隔较远,还得踩到水里,不过最多只是湿鞋,没有危险。

13:03走到一片开阔的草地。这里的河面比较宽,水流平缓,成为了水鸟栖息之所。

这些小精灵比较警觉,当我走到约20米内范围时,它们就会飞走。我只能拿长焦相机远摄。

赤麻鸭再次出场,它们在河里及岸边嬉戏。

在草地上觅食和玩耍的是雪鸽。

草地前方不远处有2个小木屋。有小木屋的地方都是相对平缓而开阔的草地,所以也少不了这片土地上最常见的动物:牦牛。

13:15走到小木屋跟前,此处海拔4220米。隔着门板瞅了下,里面条件还可以。

这时阳光从云层之间穿透过来,于是我到小木屋下方的草地上继续晾晒鞋袜,顺便休整下。这地方前面几百米处还有个小木屋,但外面看着不如这两个小木屋条件好。

13:25继续前行。几分钟后发现了车辙印,应该是牧民的皮卡或是拖拉机开过的印记。后面都是机耕路,类似娘约措附近的路况,对于开车是烂路,但对于徒步则是高速公路。

沿途还有小木屋,或许称之为茅屋更合适。

偶遇菌类植物。

13:47到达一木桥处,海拔4190米。此处不用过桥,继续在河的右岸行走。过桥后可能也有路可以走,但就我现场目测来看,还是右岸好走,有车辙印咯。

继续行走在机耕路上。

又碰到一处小木屋,边上挂有经幡。这时候我已经懒得凑过去看小木屋里面的环境了。

14:00又到达一小木桥处,这里海拔4170米,离下方的湖岸约500米,离拐弯路口约1000米。当时我的手机GPS轨迹漂移了约5米,显示是不应该过河,后来回家后在GE上查看该轨迹其实在这里是过了河的。

于是我继续在河右岸往前走。约50米后,看到前方河道(约500米远处)变得非常宽,已经成为湖泊(实际就是达才措),前面似乎不大可能还有桥到左岸,而看轨迹该小木桥处前方约1000米需要往左(西面)拐进另一条沟。

左岸(西岸)约1000米处有个建筑,远看着像个白塔,但颜色偏黄。拿出长焦相机看了下是辆挖土机,应该是在修路,于是我判断西岸会有机耕路。再结合轨迹和湖面的情况,认定这里必须过桥。不过后来发现前面的湖口位置还有个简易小木桥。如果一直不过桥,继续在湖的东岸走,那还需要走4~5公里到湖的北岸才能兜到西岸去,得多走8~9公里。

14:04开始折返,14:05过桥。14:11到达湖口(西南岸),这里有个简易的小木桥,对岸有个小木屋。

湖口位置往前一点就变成了机耕路,有车辙印。这个湖就是达才措。

经过一座小木桥,底下的水流很急。

过桥后没走多远就碰到了一辆挖土机向着我开来,这时是下午2点半。进山以来,总算又碰到人了。

14:35到达拐弯处附近,此处海拔4170米。这里有几辆工程车在作业,其中一辆就是之前在对岸看到的那个塔状的物体,那个角度看着车的吊臂像塔一样。如果在这里不拐弯,而是沿着湖边继续往下走,则可以到达巴嘎村,进而去到318国道。既然工程车可以开到这里来,那说明从这里往巴嘎村全程都有机耕路了。

这地方是比较狭窄的山坡,不是那种开阔牧场,沟口位置不明显。通过仔细核对轨迹,几分钟后确认好上坡点,继续前行。上坡的地方就在左边这个草坡处,没有痕迹,可能是因为修路把最下面一小段路迹给毁了。

上坡之前回望来时的方向。

上到草坡后,沿着手机上GPS轨迹走了1~2分钟就看到有明显路迹。

之后是碎石小道,路迹更加明显。

在土石小路中前行时,有几处位置在左后方有岔路,可能是在我走的这个拐弯处之前还有其它路口可以左拐上山,但我之前没有留意到,可见那里也没有明显的痕迹。

在山腰处俯拍达才措。

14:54走到了机耕路上,海拔4257米。那说明,如果之前在湖的西岸继续往北走的不远处还有个机耕路的拐弯路口。

之后就一直在机耕路上走,这一段机耕路与轨迹重合。不过在机耕路的右侧,有的地方还有条小路,应该也是通往朗莫措,小路比机耕路可能稍微短一些,坡度稍大点。

走到机耕路的尽头就到了片草地,这里是朗莫措东岸,海拔4280米。本人于14:58抵达这里,在这里休息了20多分钟,顺便吃点干粮,晒晒太阳。湖岸正东面有个小木屋,但已经损毁。

朗莫措的西北面有几座山一字排开,像四姑娘山那样的阵型。明天将从这几座山的右侧垭口翻过去。

湖的西岸有个物体好像是小木屋,用长焦相机看了下,果然是,那就确认今天又不用扎营了。长焦机器除了用来拍动物之外,另外一大用处就是像这种时候,用来当望远镜咯。

15:21继续前行,刚开始是草坡上,然后是小树林里的碎石路。

走了一段后变成了机耕路,路上有车辙印。那表明之前那段小路的右侧草地上也可以通往机耕路。

朗莫措湖边这一段机耕路跟之前娘约措湖边的路很相似,经过的时间段也差不多,仿佛回到了2天前。不过湖对岸的山体差异很大,还不至于让人产生错觉。

看到一处玛尼堆,造型有点奇特。

朗莫措长约1.5公里,边走边拍大概需要半小时。我于15:56到达朗莫措尽头(西岸的北侧)。

16:04到达小木屋处,就是之前在东岸看到的那个小木屋。

走过去探查一番。环境还凑合,比娘约措北岸那个有多个床铺的小木屋差不少,但比洞措拉岗措垭口下那个无顶牛棚的条件好一些。事实上,这条线上经过的小木屋,大部分条件都跟这个差不多。

不过轨迹上的营地并不是这里,而是前方不远处,那里还有几个小木屋。于是继续前行。

朗莫措的西岸是一片宽广的牧场,草地上开满了黄色的毛茛。

还有紫菀。这些花儿都少不了牛粪的滋养。

10分钟后到达牧场的小木屋聚集区,海拔4298米,这时是16:18,今日徒步结束。轨迹上的营地就是在这里。我先把包放下,接下来的10分钟,我去查看了聚集区3个小木屋的环境。

感觉这几个小木屋的条件都差不多,屋子里面堆了不少物资或生活用品,空地不错,而柴房处还有一块空地。这时时间还很早,但我不确定继续往前走,在则久措附近是否有小木屋(事实上的确有,但那个小木屋条件比较差,还漏雨);此外,根据数日来的经验,5点钟左右很可能会下雨,继续走有可能需要冒雨走一阵。所以,干脆就在这里住了。根据我走下来的情况,如果需要赶时间,今天早起,多赶赶路,可以翻过黑力垭口到黑力措边扎营。

最终选定了聚集区最下方的那个小木屋作为今日营地,这个小木屋的柴房处有一处门廊,是水泥地面,相对干净一些,空间正好够摆一个床位,还不影响出入。不过,第二天醒来时,我才感觉到睡在水泥地面上比睡在木板上要凉一些。其实呢,我是想进房间里面去睡的,但是观察了那个门,没找到开门的机关,而门廊处看起来挺不错,又不漏雨,所以就睡在那里了。

这里停了一辆大卡车,起初我还以为是坏的呢。

我走到木屋跟前,翻栏杆进柴房时,牛群就围拢过来。后来我才知道它们是凑过来等着喂食。

回看朗莫措。这个景致跟之前在娘约措北岸营地回望娘约措有点像。

下雨时就变成了这样。

17:00时打水做晚餐,17:30吃晚饭,18:00时已经收拾妥当。老天爷很配合,大概在我做饭时开始下雨,表明我没有继续往前赶路是明智的。我吃完饭时就停雨了。

18:18时从朗莫措方向来了个牧民,我在门边跟他打招呼,申请在这里住一晚。他说上面那间小木屋是他家,这间的主人在后面,马上就到。18:20这间木屋的女主人回来了,她同意我在此住宿。我看着她在门边捣鼓了两下,很容易就把门打开了,但没有看清楚究竟是咋弄开的。

女主人回来后把屋子清扫了下,从包里拿出几把虫草来,放置好。她问我要不要买点虫草,我回绝了,我是不相信这东西的神奇药效,所以不感兴趣。之后她生火煮茶,我坐在边上无事可做。茶水烧开后,她开始做饭:高压锅煮饭,加青椒土豆丝,还放了些竹笋。我看她在切土豆,问她是否需要帮忙,她说不用。做饭时男主人回来了,是个英俊小伙。他拿出饲料桶来,走到柴房的门边去喂牦牛,我这才知道为啥我一到屋门口,牦牛就围过来了,原来是等着喂食呢,难道这牧场的草还不够它们吃吗?

男人喂了牦牛之后,就出去了。我待在屋子里没啥事,出去转了下。看到有三四个男人在外面忙碌着,原来是在修路:草坡上的简易机耕道上有块大石头挡了路,他们把大石头撬起,把绳子绑在石头上用车先拉开,然后捡些稍小点的石块把坑填起来,这样卡车才方便过去。卡车车厢装了建筑材料,要把卡车开到屋子跟前,卸下建筑材料用于建房子。

于是我也捡石头帮忙填坑,没多久就搞定了,然后卡车顺利地开过去了,大家都很开心。之后我和借宿木屋的男主人就回屋了。

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MzMzgyMDkzNg==.html?spm=a2hzp.8244740.0.0

本来我已经吃过晚饭,但在木屋主人的盛情邀请之下,我又吃了大半碗饭(高海拔重装体能消耗大,胃口好)。其实当时我还能再吃大半碗饭,但想到之前跟他们说过我已经吃过晚饭,实在不好意思再吃了。不得不说,高压锅现煮的饭加上新鲜食材做的菜,吃起来口感比脱水食物好多了。但为了省重量,我还是会选择带脱水食物。

(游记部分照片和文字都很多,分成上下两篇,后文见下篇)

143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郭大路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郭大路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商业活动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21:00)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