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重庆> 中梁山——北碚鸡公山至云顶寺纵横线路寻踪(纵向:2019-8-29,9-11,9-25,横向:9-29,10-3,10-6)

中梁山——北碚鸡公山至云顶寺纵横线路寻踪(纵向:2019-8-29,9-11,9-25,横向:9-29,10-3,10-6)
相关轨迹:2019-09-25 歌乐山——到双碑
时至重庆八月闷热天,自己又一次把脚步,踏上了属于华蓥山系的分支中梁山山脉中,从南端的朝阳桥至南延的歌乐山,中途止步于童家溪下。又从童家溪而上去“装逼石”,再从烈士墓环歌乐山完成了纵向79.01公里的纵向行程。
接着横向从双碑而上,饱览了她崎岖山路到达西侧山下的回龙坝镇;又选择童兴北路(老三溪口)而行,一路探寻密林,领略了她山路荆棘到达了歇马镇;密踪掠影石井坡,沿渣滓洞溪流寻小歌乐山,冷水垭到了西永寨山坪。完成了横向三次徒步72.01公里。总计纵横六次行程151.3公里的中梁山山脉中的一部份线路寻踪。
一路独寻在一个人的路上。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风景。虽孤身寂零于天黑归程而疲惫,任林涧沟壑徒步攀爬,在穿行草丛里匍匐。偶满遇孤坟,木棺异影,一份恐袭心头。为了一份于自然,茗一份独自的空寂,寻一份安慰,遇冷水热饭,也会狼狼吞下不急不慢。没有风雨、哪有岁月缤纷;没有独行,哪有自己的风景。
在流淌的时光里:你回头,时间会告诉你——其实我们那里也没有去,就在自己的梦里。户外登山徒步,一解尘世乐趣,二解心境释怀,不想把自己弄得无趣。以一种恬静的心地,乐天旷达的信念,在大自然的胸怀里独来独去。凭借自己的脚步,能够到达的地方而知足。住自己房间,看一看窗外的风景;走在没有走过路上,获得一个快乐的自己,那才是自己想要天天开始。
历时一个月的寻踪和探寻,自己把纵横走过的路,呈现给热爱户外的你。如有时间和爱好,寻我走过的轨迹,去亲身感受那留给你的一丝美好,也是我这次寻踪经历后的荣幸。
说起中梁山山脉,也许有些圈子外不甚熟悉。只会联想到某一座山,或某一个地名而已。其实,重庆有四大山脉: 从西到东分别是缙云山山脉、中梁山山脉、铜锣山山脉、明月山山脉。这次选择徒步北碚朝阳桥到沙坪坝歌乐山,仅仅属于中梁山山脉中的一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北碚的“鸡公山”、沙坪坝的“歌乐山”。南山、铁山坪、玉峰山属于铜锣山山脉。这些是后话,有时间我会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给你,毕竟,你有耐心看我这段“口水话”,说明你已经户外“中毒”不浅,没有中毒,也说明你对户外人有一份好奇,驱使你看看这帮人到底为啥那么“劳命伤财”在外面撒野,不喜欢过清清静静的生活。一早一晚就为了走山,个个还病得不轻。
中梁山山脉,在重庆市内6个区、县长约130公里,海拔在600一700米之间,最高点在江北北缘祝圣。这次到达的主峰云顶寺海拔693米,为重庆市沙坪坝及邻区最高点。在云顶寺山顶上建有重庆的坐标原点。素有“渝西第一峰,山城绿宝石”之美誉,是重庆的四大“肺叶”之一。
中梁山山脉,属于大巴山系、华蓥山系的分支山脉。西南延入重庆北碚区(北碚区内称鸡公山)为嘉陵江横切,形成观音峡。再南延入沙坪坝区,称歌乐山(有一份也称鸡公山)。沿山脊纵深的北碚朝阳桥观音峡,到沙坪坝云顶寺,依山脉直线相距28.81公里。而自己,在她起伏不平,蜿蜒曲折中行走,和山峦上下间临步,分三次走了七十多公里。
不能不说:直线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曲线的起伏,是“鸡公山”到“歌乐山”最美的路程。所以,世间一切的“美”,均由曲线组成。没有曲线就没有空间三维、没有空间三维,我们只能像蚂蚁一样看待和认识世界,永远爬行不得站立。女孩的“三围”是“围”字。那是人体美学的范畴,与户外无关。可有她们参加,户外自然生机勃勃。说没有关,估计有人会说我不懂风花雪月胡说。不是走山走疯了,就是走山走出了神经质。
在这纵向28.81公里的直线距离上,有久负盛名的歌乐山森林公园,烈士陵园,重庆林圆,海石公园,大垭寺,荷花山庄等休闲娱乐场所。大大小小,玲琅满目的去处等待你的到来。歌乐山距重庆市中心距离16公里。交通便利,是值得四季常去的地方。
它还有清水溪、凤凰溪、詹家溪、跳蹬溪流均发源于此。山地地形属“一山三岭二槽的特点”。你就有机会去纵览群山丘陵,看莲花山普光寺隐秘在她的密林,歌乐山“上、下”大天池,犹如晶莹的明珠,和四处清澈碧绿的水库洒落在你的身边。“慢城”内也分布有众多你只有想不到,他们能够做得到。你尽管把余兴留下,乖乖回家睡大觉。最后,给人家留下一把钞票即可。
这次徒步中梁山山脉中的一段距离,不是因为她再南延入沙坪坝区,人称歌乐山去看一看她那绿树绿荫,爬坡上坎没有看过的景色,和她风吹谷应,由远及近听听那美妙的“灵音”;也不是去任由那风小风大,松间音鸣涛声依旧,或若雨水拍打又如水石相击;或风静树欲而止微微难觅之异景。我只想在它林里,寻找那曾逝去繁华过的阶梯;在乱石沟里,看一看枯枝黄叶里的苔藓;走一走,那不见古人背影成荒冢的栈道,去寻觅传说中可走的“伊甸园”而已。
歌乐山,古代传说是大禹治水,召众宾歌于此而得名。在清代,歌乐山那奇妙的“灵音”被称为巴渝十二景之一。闲来无事去听一听,寻一寻古人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陶冶性情,走出喧嚣的最佳之地。只可惜,时代变迁,人聚难散,早晚也变得人声鼎沸。那美妙的灵音,仿佛已远去我们的耳畔,不作自省和内视、估计你我很难再听到。
在我们常人常识里,灵音是什么?灵音,凡人已有几种解释无需赘述。也许,灵音就是我们无法语意所表达,只有用心才能聆听得到的一种,由自然之物所产生,于平常我们无法演绎的音律;或许,是我们自己的耳膜听不到,只有用心扉之门打开,在冥冥中的细悟自己的心音。
据说歌乐山的灵音,是实实在在的就在她的密林风声鹤起间。只有“舍我”的时候,那灵音才能与你幸会,把你带入到她的身边。所以,要去听听歌乐山的灵音,寻古人留下的脚步,不去走一走,寻一寻,“舍我”一番是不行。
说了歌乐山的灵音。不能不说这次徒步的起点。如若没有开始,定不会有结果。中梁山山脉,南延至重庆北碚区,在北碚区内这部份山脉被称作“鸡公山”。因山脉被横切后形成嘉陵江小三峡,名观音峡,又名文笔峡。因峡口岸边有巨石屹立,形如石笏,俗称文笔石,旁边悬崖高处曾有一古刹,名观音阁(今不复存),峡也因此以阁而得名。自己这次就是从观音(阁)峡口走过朝阳彩虹复线桥,开始了本次纵横之行。
北碚区距离主城四十二公里。北碚人把伸入这段的中梁山山脉称为“鸡公山”。是相传因古代此山中,常有雄鸡夜鸣而得名。根据自己实际徒步所得,实则山顶因一块原石恰是鸡冠而得名。 我们一些撩人的地名,冠以美好的传说而彰显出了那里的人们,热爱自己故土的深情,也表达了哪里的人们,对美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人类这个怪异的动物喜欢编故事,其实他们人群自身本不缺故事,缺一把神仙、皇帝。有时把逝去的仙人或土皇帝拉进来细言一番也可以。拉上不搭的往事后,一切皆由你信不信。而“鸡公山”山上那恰如鸡冠石的石头却不是传说,也不是故事。不信,你可以按我徒步的轨迹去佐证。那块石头一直鸡冠于峡江边附近处。据我所看所走自信确定:再也没有哪一个更真实的鸡冠,和传说的原石鸡冠,比鸡公山的鸡冠“大”。说如我叙述真否,发誓、保证你才信,那一定是骗你不商量。
鸡公山与缙云山相望。观音峡与温塘峡,沥鼻峡组成了北碚著名的景点。有时间,还可以看一下我写的《缙云山东西冀线路探寻》。让你了解一下北碚自然景观不无益处。
在峡中不到相距八百八十米之间建成的朝阳桥、朝阳彩虹复线桥、碚东大桥、襄渝铁路嘉陵江大桥等6座大型桥梁,为国内桥梁密度之最。站在鸡公山或它对面遥相呼应的“飞鹅山”,看观音峡“六桥相会”,犹如天上人间彩虹交织。仿若如董永、七仙女相聚那么的硬核。只会给你带来EQ值更高。
借此,自己把纵横各三次寻踪中梁山山脉,徒步的线路和拍摄的图片整理出来,附上文字供喜欢户外的你品阅(本游记不附带横向文字及片片,需要请查看轨迹)

这是渝西第一柱“西岗门”。座落在中梁山山脉南延的歌乐山云顶寺中。绿树映衬着它的挺拔,数称渝西第一峰。那一步一步的阶梯,是通向云顶寺之路。也是重庆坐标原点的标志性建筑物。你可以在哪里,尽情你的遐想,并环顾四周。平静一下你登山后的气息,把自己折叠成一只蝴蝶飞翔。静静地听听那逝去的巴渝十二景之一的“灵音”,是否来到了你身边,屌丝略带伤感的小曲,猛吸一口口新鲜空气维生素。

这就是从华蓥山分支中,中梁山山脉南延入北碚区内的部分山体被称为鸡公山的“鸡冠石”。
它美丽的传说和真实,源于这块“鸡冠石”。也许,我的拍摄角度牵强附会令你失望。但这并不影响你去亲自走一走、看一看。若你能借此去核实和佐证,将会相信这传说比我叙述更“真实”。无论怎样,我感觉这原石,比现代其它地方堆砌几块石头,再写几个大的字矗立在所谓的景区门口,花掉你几百大洋实惠。何况它没有“假”的理由,本就那么不受待见孤零,只有一道道,被岁月风化侵蚀的石隙缝纹,深陷在那里期待与你的邂逅和相约。
它诞生于千百万年前,突兀于山顶林之中,一直那样默默地蹬守在哪里。即使它不像真正的“鸡冠”,我也会肃然起敬造物主的伟大。硕大的原石在山顶横卧,已是人力不可企及。把它送给这方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热土的人们,足以说明造物主的厚爱和神奇。
正是这块似像非象的“鸡冠石”,开始了我对中梁山山脉,那被遗弃残存的一条条路道,和隐秘在它怀抱里的寺庙,及无人问津的荒坡野岭去寻踪。也是这块“鸡冠石”,让我从这里开始,完成了久已的夙愿到达了云顶寺后,为你娓娓道来期待你去走过后揭开它更多的秘密。

这是纵横线路六次徒步寻踪示意图及文字说明。
2019年8月29日,跨过北碚区彩虹复线朝阳桥,经槽上道路寻找小径,经鸡公山到达前槽。再沿后槽顺中梁山山脉山脊到达了童家溪。顺利完成了初次寻踪计划29.19公里。
接着于2019年9月11日,一早坐车到达童家溪,沿第一次下山之路而上,经青草坡下至“装逼石”沿山脊到达烈士墓地铁。完成徒步27.32公里。
第三次纵向寻踪在2019年9月25日,起早到达童家桥而上,环云顶寺四周山腰及山脊之路爬升1360米,顺第二次下山反方向攀爬“装逼石”到达双碑远祖桥。徒步完成了22.5公里的鸡公山到云顶寺主要山脊和道路的寻踪。
在经过了纵向所掌握山脊路口,和横向下山获得的相关轨迹。确定了横向徒步三次,来完成纵横中梁山山脉和它相对应的山上、山下。于是,2019年9月从双碑远祖桥出发,经莲花山普光寺到达中梁镇镇街,经石堰沟下山,到了中梁山山脉西侧下的回龙坝镇。完成了横向寻踪25.28公里。
第二次从童兴北路(当地人喜欢称作老三溪口)出发寻密小径而上,在磨刀坎下山到达歇马,顺便看了龙凤溪美丽的溪水景色。完成了24.43公里。
第三次从双碑石井坡出发,经渣滓洞到达小歌乐山,经冷水沟去了西永寨山坪森林公园到陈家桥地铁,徒步完成了22.58公里(游记以纵向贯通徒步叙述为主,横向以轨迹附带图片自行查阅)。
中梁山山脉鸡公山至云顶寺第一次纵向线路寻踪
一早,沿江岸而行。透过漆黑的夜空,带足了一天水和干粮。准备好了一切户外自己认为需要和应急的东西。踏上了寻踪中梁山山脉北碚区内所属的鸡公山山段去双碑。打算通过两次完成这次纵向的寻踪。
跨过嘉陵江小三峡的观音峡复线彩虹朝阳桥,直达通往自己这次计划上山之路。
密林里,路迹清晰可见。主要平坦之处,搭有当地人“走山”简易的,用树棍、竹条,编织之物和废弃了的块状物体作为棚顶和屋檐。有桌子、有板凳,还有沙发。一幅茅屋秋风萧瑟中给人自娱自乐的画面。不远处,两树之间、横了一根铁棍物体,捆绑于树身半腰,牢牢实实。路过,试了一下单杠体得手。你就可想,当地爱山的人们,不但清晨登山健体,还在此地会久久休息“龙门阵”半截。借季节的变化,踏青聚友、消暑纳凉,登高品茗,寒风一番一个鱼跃在单杠上,来个飞身凌空和鲤鱼跳龙门,再来一个罗汉倒挂金钟,又来一个雀跃双手离杠。不但把自己融入到这方土地,也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这山山水水。也才有了我寻踪路上,看见了他们在这里“开疆拓土”。怀天下之情怀,悟四方之真谛,把自己彻彻底给予自然,也是我一生徒步修行的基础。
随山路蜿蜒爬升,汗水不停地冒出。额头的汗珠带着咸咸的盐渍,几次让我睁不开眼睛。汗擦了又擦,眼珠被盐渍侵蚀得紧闭双眼,也挡不住不停的步伐。路越来越窄,路迹也渐渐不清晰明了。凌乱的杂草,开始在脚下蓬松露出一副狞笑。让你渐渐看不出有谁走过的痕迹。山路崎岖弥漫着萧萧之寂静。此时,落下的树叶堆满了不清晰的路面。自己警觉地拿出了导航频繁地核对。深一脚、浅一脚依杖而行。在昨夜雨后湿透的林间,一步一步地寻找路迹迂回朝前
半晌,沿山路斜穿走出了山脊后,来到了去后槽的必经的乡道上。路坐脱下被打湿的登山鞋倒出了水,又取下脚袜挤干水份。顺势拿起挂在肩臂上的毛巾,满擦一脸的汗。毛巾湿漉漉皱巴巴粘手如羹泥,只好起身寻路旁人家洗涤槽用水搓洗一下。可管内无水,自己一副无奈模样。左盼右盼却四处无人,只有狗狗见我生人一个,仿佛侵在了它的地盘,在道路上朝我直奔狂吠。一副试探我手拿拐杖的样子步步逼近于我。就在这时,地里耕作的一位长者在土里弯着半个身子问我干啥。我不好意思大声应对说明了来意。她告诉自己,今天一早水管检修没有水供,要下午才来水。想想自己才走三个时辰左右,这一路盐渍味擦脸擦脖子肯定难受。正在犹豫踌躇时,约倆十岁孩子活泼乱窜到了我身边。自己三言两语说明了意思,其中一孩子,立马朝家里直奔勺了许大一瓢水给予我洗涤和冷身。匆匆道别互加了QQ,给他们拍了几张近照即时发给了他倆。事后,一路无论遇到什么,自己再忙也得把所拍到满意的片片发给他倆。也告诉他们自己一路的所遇情况和感激于对自己的帮助。
一次旅途,就是一次自我的修行。认识是缘,相识是真。珍惜所见所遇是自己要求自己的习惯。正因为有了一次次邂逅,才使自己户外一路那么顺利。才发现彼此接触、交流,信任和尊重,使我们不再陌生和猜疑。一份偶遇的淡淡情谊,如一杯茶那样,用心细细品茗,会开怀我们一生,启迪我们人生。
离开倆小朋友,再询问了去后槽途径的路。自己继续沿着轨迹走过了菜地。爬坡上坎,见屋角处人多高的仙人掌,生长在这海拔五六百米的地方不免意外。也许阳光充足,槽地的干涸汇聚了少有的水到它的根部,使它繁茂皮厚水灵,一股仙气十足。比我高,比它依托的农家屋檐高。
拾梯而上,一夜的雨水落在苔藓上、干垒的荒石梯坎上面和石夹缝里,匍匐着一张张拇指大小的地木耳。弯腰捡了一片,细看泥沙多多,觉得捡来淘洗困难,炒鸡蛋与地木耳或回锅肉、吃起会满嘴沙沙响就放弃了採的念头。
道旁,土边土内满满的马齿苋。比山下梗肥叶薄浅紫淡绿洁净,没有一点灰尘污迹在叶片。顺势边走边採,没几步路时间,就足足搞定了大半包装在户外包。马齿苋,又名长寿菜。一年生草本植物。匍匐地面。茎叶肥厚多汁,可食。有杀菌消炎、降血压、延缓衰老和抗皮肤过敏作用。是夏季很好的食材。尤其凉拌最佳。放上红油辣椒,加上花椒粉,蒜泥,姜末、酱油、白糖、醋和耗油作调料,是很好的开胃菜。喜欢酸甜味的可再把白糖、醋放足,比地道的“老干妈”下饭不辣而酸甜。一到采摘季节,自己会借此解馋採点回家家。何况野生,长在这山间地头无人施肥下农药。不采折一点,是对不起大自然的回馈和与它亲密的偶遇。
越往上走,地也越荒芜。只见四处长满了藤蔓青绿之物,细细瞧瞧脚底的路迹,早已无法可辨可循。只好拿出手机按轨迹方向,一步一步,用拐杖试探深浅慢慢挪移身子,以入石缝坑窝凭杖探行。在不足三百米直线上“野走“。足足用了近一小时才完成了齐人高的藤蔓、杂草丛生,果灌木混生之地。手臂划出血痕,脖子,脸划出伤口,留下受虐的模样于一身。回头望望眼前一幅走过的景象,不免唏嘘吸足了一口长气:总算穿越回到了正确的轨迹和路上。
按轨迹计划爬坡上坎走到村村通大道,再沿小路去接另外一处大道后去塔陵圆。可寻荒径到了路边,一道围栏把小路与大道阻隔。自己一阵吆喝之后,许久才见“看护”应答。自己满是热情,加满满的解释,期待给予放行。可看护人坚持原则,以老板不在作塘塞。说了半天,再好的脾气遇到油盐不进也会悻悻而去。自己只在心里嘀咕,没有过多的去温言看护。出门在外,和言和语才是出门人应有本份。与其遇到这样,不如修行平和自己。
户外,无论独行只身一人或一群人,最怕那些坐地户又有权有势的“土豪”。他们一个围栏,一把铁锁,或一个篱笆,就可以把邻里乡间的路阻断为己有,让你进出不得。离开不愉快的地方,以为围栏总有不围的地方尚可出入。这里不准,总有拦不到的卡卡角角,可在乱弃堆里的石头长满草里,自己东一脚,西一脚踩在凌乱的石头上不停地失去重心。又担心万一摔在不见石逢尖上发生意外,只好放弃又原路返回。结果白走了这一段以为走得通的路。重新寻路确认后,顺半荒之地又继续走过荒地。一番周折和爬坡下坎,走过荒芜上了岭上小路,才看见了坡下的池塘。在塘边稍事休息,简简单单拿出自带路餐食后,接着向塔陵园方向寻走。
一路奔袭来到了塔陵园。按计划应该是在道路树林旁有一条去山脊的路,可在塔陵园硬化的公路边上,自己努力查看也没有见到踪迹。加上道路修建中,削山劈石,道路修好后又修建了滑墙护坡于直立的半坡上。自己又只好不舍地放弃计划中的线路,沿道路边走边看一路奔波。尽量走没有硬化的道路,寻山边小路小道摸索前进。才顺山腰步入防火道,进入了一段硬化的公路前行。
借路头一块招牌直接走入了“希豪苑”内,沿山脊修建的观光漫步道路寻到了“猪头寨”。在那里,匆匆呆了几分钟见天色渐晚。本想插一条山路探寻走林中小路,可路迹不甚清晰,只有原步道返回顺路而行。看看时间所剩无几,步入双碑下山几乎不可能。在一路寻找中失去轨迹的小路上,最后在一个岔路口,按可查轨迹看见了荒废的石梯石路,一路奔跑赶往了童家溪。结束了自己第一次沿鸡公山去云顶寺线路的寻踪。
这次由于走过一段荒芜种植之地浪费了一点时间。也是计划时没有预见到。区区几百米,足足用了近一个小时,还差点走不出自己找不到北。加上按轨迹能够通过的路又被人为阻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耽误了行程无法按预计的轨迹完成。
两步路户外的一些可分享的轨迹,与亲自去走一走是两回事。这也为自己以后的寻踪区分和实际运用,可以说是积累了一点经验。最后不得已舍弃了一些原计划的山路寻找。转而以安全、稳妥作为了第一次徒步的策略。在不影响沿山脊徒步下,最后为什么选择童家溪下山,就是基于以上原因。这也为第二次从童家溪而上,继续沿没有走过的路去寻踪,边走边修正计划的原因。
(阅读第二次探寻过程请看图片后继续)
如下为第一次寻踪所拍图片

天不亮、隔岸而行。静谧流淌的江水,倒影浩渺于星空。此时我正行色匆匆。不拍下这一刻,你怎知北碚依然长夜漫漫江堤是那样的美(北碚老城)

寻得轨迹踏上正道,落叶纷纷一地。沙沙吱吱有节凑的声响,把我不停的脚步带向它的深处和远方。

带足轻松愉悦的心情,虽然汗水淌满了脊背和脖子,自己还是不敢懈怠,时时从腰包里拿出手机核对轨迹。有时,我们看到好的景致,难免兴奋忘却;有时,我们以为一路顺风,任由感觉狂奔。殊不知不经意间,有时就脱离了轨迹走错了方向和路口。
在户外密林,遇到好的道路和路口,一定要聚精会神。交叉路口上,路越好走更特别要细心。“轻敌”只会自损八百。除了你熟悉和走过,谨记不要忘记我给你的提醒。

独行走在这样的路上悄无声息。倒是两旁植被茂密青绿。它不因我们的忘记而生机,也不因我们淡忘而勃勃。它依然在哪里,默默地期待,在对的时间等待对的你去发现。
如果生命可广义:我愿说:这世间万物才最有生命。它们的构成,给予了我们,在这个星球存在的意义。不学会善待自然,犹如我们不善待自己相识的人一样,只会自讨无趣。

翻过坎走过坡,终于知道了什么叫“蔓草荒烟”。只见四处藤蔓植被,象厚厚的棉袄覆盖在了这块土地上。脚底的路迹,早已无法可辨可循。只好拿出手机按轨迹,一步一步用拐杖挪移。

几百米铆足了一波力气,走过后拍下的片片。在这草笼里足足探路走了一个小时左右。置身穿了踝高的鞋袜,半露小腿,T恤在身一路露手露臂。更莫说:万一脚底下有蛇出没,咬了还真不知该怎么办。
当初,为了走出这块荒坡不顾一切。现在想来不免阵阵忐忑。户外,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何况自己只身一人。一旦发生不测,谁也救不了自己。所幸无大碍,只是留下了一些皮伤而已。如果你们要沿此去,记得保护自己。

绕行到达了这里。只见无人管理的果木枝叶荒长。荒芜的杂草枯黄一地可供人席地而坐、卧、睡均可。反正它不会说你踩了土,碾了草要你道歉。如此干蓬松软,谁见了也想躺一躺。

“野穿”走到这里,茅草依然比人高。总算抽身看到天地,整理衣冠稍事歇息。

在荒野,见到“路”就是见到“救星”。徒步、登山,是一项体能和智能结合的运动。尤其是户外,一个人独行于山野,走没有走过的路更是如此。不具备一定的基础,切忌莫要独行。与人结伴才是正确的选择。

按轨迹计划爬坡上坎走到村村通大道,再沿小路去接另外一处大道后去塔陵圆。可一道围栏把小路与大道阻隔。自己一阵吆喝之后,许久才见应答。自己满是热情,再加满满的解释,期待给予放行。可看护人坚持自己的原则,以老板不在作塘塞。说了半天,自己也只好悻悻而去。从这里另辟路径走向了垭口岭地。

一番周折来到了这里。在这池塘边,简简单单拿出自带的路餐补给。并与原住民拉了一段家常,问清了道路又出发。

寻山脊无果于峻岭之后,拍下了途径走过的道路。那蜿蜒的道路,如若白白的丝绸飘落在了群山深壑之中。路边陡峭之间留下攀爬的脚印,是我寻找山脊的佐证。如果你机会见到那爬过的痕迹,一定是我执着后的委婉的叹息。

一眼望去,云在远处积聚涌动。不亲自来到这里,是看不到山有山的情怀,路有路的崎岖。还有谁,知道我此时孤零驻足在想什么?

一路的疲惫,独自走过了山岗、丘陵;走过了农家院坝、田坎,小径;也走过了从未走过的荒芜和垦地。最后,看看时间所剩无多。放弃了再寻小路去挑战自己。理智地选择了顺山脊步道来到到了这廊亭。回头看看前前后后和四周,唯有自己在这里,大汗淋漓三步并作两步继续。

疾步寻得一景点,又名“猪头寨”。由于天气渐晚很难看清山下,只好忙乱里拍了这张片片给你。如果你有机会得好好爬上寨头,说不定还能幸会到“寨夫人”,在悬崖峭壁之上等你这个英雄。再去聆听,山涧留下的一个美好传说——“大怪物“遇到“小怪物”,冥冥之中发生了一段至今还流传他倆相爱感人的故事。

看看这石阶,已被岁月冲刷露出了梯基。曾经的人来人去,一路的寒暄,早已随时光流逝。变得如此空寂问答无声。稍不留神,就会摔倒在它的边边角角,滚爬下去不用再起,保证你直接飞下节省力气,

山下,一片依稀可见。此时,一抹阳光从云里深处钻出,照在自己将去的路上。一脸的疲惫和一身汗水,早已把我双腿僵住。自己暗暗庆幸:最后选择沿山脊徒步栈道走来,放弃了去双碑下山返回的正确决定。沿这里,自己又经过了蜿蜒的荒坡和小路的寻找。顺路打听到,返程可在附近有一招呼站可上车。此时,已是旁晚六点零三分。
清晨五点五十七分出发,到这里结束刚好下午六点零三分。历经了整整十二个小时的一路奔波,总算在童家溪结束了第一次的寻踪,
中梁山山脉鸡公山至云顶寺第二次纵向线路寻踪
时隔几天后,九月十一日着装完备开始了出发。也许细心的你,会发现我的出发时间,选择在了这个地球上人人都知道的时间窗口———“911”。
”911”给了这个地球上“恐怖”一词太多关联和沉重的记忆。惊吓了“米国”,也觉醒了地球上所有的人。在这个本来不够和睦相处,崇尚丛林法则的少数人带给地球纷争不断时,又突然冒出几个拿平民开刀而令人难以置信。那一刻无辜了几千人,实在是整过地球都懵了。
拿平民开刀,任何托词都是在认可犯罪。这与宗教,信仰无关。事关手无寸铁,老幼妇女儿童。仗极端暴力思想“恐怖”,不但是软弱,也是他们自己与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为敌。谁也不会敢苟同。
说了“911”,是发生在“米国”的事件。看到飞机碰撞那一瞬间,又穿出高楼浓烟滚滚升腾的画面,经不住窒息,夺窗而跳的身影时,我至今心理阴影难以抹去,免不了时不时会在脑海里浮现。每当看到楼房、窗外,或无意涉足到悬坡崖边,就会心悸。突然会被潜意识唤醒而急促。在没有去寻踪鸡公山至云顶寺的歌乐山作寻踪计划之前,早已听说那里刚好有许多攀岩危险、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人,是一个善于联想夸大其词的动物。不管事大事小、真相如何,只要于己有利,不是放大就是忽略。具体世间事怎样,我不去“人云亦云”。加上每年会发生大小不一的攀爬坠落事件。单是由官方出面救援就会发生几起。更莫说,没有公开的一些经常性,或碍于各种原因无法统计的求助。
由此,自己小心翼翼地从心理和实际上准备了一番。这不碍于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毕竟,自己得要亲自去尝试。做好缜密的计划和心理准备,对户外的我们,无论是领队或象我这样经常一个人独行都仅仅是第一步。这一步没有做好,请烦你一定要对自己和家人负责,别去所谓的诗和远方。毕竟这个不是小孩子过家家玩耍。你可以不活,可为你活的人一辈子都痛苦。
毕竟,按自己事先获得的轨迹寻踪,到底是否会徒步到传说中经常出事的“911”、“913”、“914”或“210”不得而知。仅凭几张图片看了一下,自己又没亲自走过,是难以勾画出那里真实的危险程度。不管怎样,做好准备比不做好。出门在外,安全第一。何况真的“911”出现在自己寻踪的路山,自己也得去攀爬从未走过的地方。是你,也会犹豫三下把手脚攥紧好好去面对。
“911”当天,一早坐车七点十五分就到达了顺鸡公山至童家溪而下的地方。以完成剩下的路程,到达云顶寺———重庆坐标原点———歌乐山附近的最高峰。去听听哪美妙的“灵音”、看一看“渝西第一峰”啥模样。
轻车熟路,顺十天前走过的路而上。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没有把自己虐得很惨。户外本意是放松心情接触自然的次次“闲走”。走走没有去过的路,看看不一样的林,翻翻不一样的山,下下不一样的坡,呼吸一下山里新鲜空气就是对自己安好。
我历来不赞成户外运动,搞得把人走的脑残,以一天徒步四、五十公里才是户外人似的。毕竟,我们生活有许多需要我们去努力的地方。户外,仅仅是我们大多数人完善自己生活的一个环节,建健身,轻轻松松即可。
来到岔路口朝左则而行。回想哪天左一下右一下的情景,一路上自己一点不敢耽误,又开始了大步而行。走过密林不久,偶遇上附近几个登山爱好者正在林里早早活动。他们得知我远道而来,还这么大早就到达了这里,又知悉我去的方向。不约而同羡慕了我一番。在得到他们友情指点和了解了路上大概情况后,自己道别了他们。
一早就赚了一身汗水,顺石板路盘窜至山顶垭口。按轨迹徒步于山中。只要你细心辨别路口和结合实际情况,朝自己要去的方向走一般不会错。有时走错,都是我们途中自信造成或疏忽大意。
一路按轨迹寻寻觅觅,经过几次边走边问,结合所观察的地势地貌,在到达“装逼石”时已是下午五时,自己只好又一次放弃原计划到达歌乐山的最高峰———云顶寺。顺路而下到达了沙坪坝烈士墓地铁返回。为最后纵向计划发起第三次“远征”。
如下为第二次寻踪所拍图片

一早到达自己第一次下山乘车处童家溪。天蒙蒙,黑黢黢的路呈现在我的眼前。事隔几天为自己的希望所来,免不了兴奋和一路的紧张。毕竟,这又是一个寻踪过程,需要自己的毅力,智慧去战胜困难和去面对的时刻。
右则是上一次自己由于时间不够而放弃后寻得的下山之路,左则就是今天要踏上的未知之路。好在前次下山之前自己略微探秘了一下,你就知道这条沿山脊去“歌乐山”是可行。

时间在岁月里流逝,密林深处的石梯,掩映在沧桑中露出仅有的石阶。不知是来去的脚步,磨掉了它菱角的分明,还是它自己甘愿不再显山露面,隐身江湖只露“尖尖角”。告别了简单硬化的路面,走在这样的石板路上,涛声依旧,让我静静地感受了山路是多么的好,即可饱眼福又可不伤脚。户外徒步图的就是松软舒适,一步一步不让你担心脚底下死板一块。一地蓬松的松针撒落在这里,你不来看,你不来走真的可惜。

黑色的小路,是浅部岩层被人工挖掘风化后裸露在地表的煤矸石而成。这足以说明这里曾经产过“乌金”。只是从地表及附近堆砌上判断,年代已相当久远,只是极小的规模和储存在浅表层离地表不深的一点可开“乌金”。
在哪洪荒里山里拾到柴火就不错了。有这样一点点可开采的“乌金”,按现代语:可以招商引资了。地区“GDP”可以上去“提升”一批官员,为地区做更大“贡献”😄😄。

如果你有趣走一走这样的石阶,即可感受修建中已逝去的他们辛勤的付出,也可以享受一下步履的轻松,一份敬意在自己心头。

登至山垭口,岭上风景杳然眼前。

远处,就是其中的“中梁”景色的一部分。透过云层,蓝色天空正向我露出微笑。庆幸选择今天而格外欣喜。

继续顺山脊半坡小径而行。一脸的汗水早已湿透背脊。看看这样的路迎接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前行。

到达这里九点,觅得取水处长饮了几口以解渴入心。

翻过垭口径直而此,遇见了岭上的原住民在这里吸纳清新空气。自己边寻边问,得到他们指点又奔行。

按事先计划寻走,渐渐地越走越荒蛮。穿行在这样已长满杂草丛生的地方,感觉不知已经好久没有人再走过。自己奋力朝前,大约走了一段后自己感觉不行。若一路都这样,自己肯定不能按计划完成。折腾了半小时后,自己只好另寻路。

凭直觉东串西串来到了这里。有时,岭上的山脊恰恰是原住民途径拾柴的好地方。行走在山脊,可以柴火道路两侧皆得。倒是半山才是杂木荆棘狂长之处不好行走。加上城市化,有为者都已离山入城居住了。老一点的山民已经退缩到了主要的路上纳凉清闲。种点点自留地就够自己仅有的两个留守老人丰衣足食。也就很少半山种粮开地拾柴。自然山路走的人稀少也荒耕了。

原片呈现给你才是原汁原味没有弱你的智商。我不想做帅哥也不想去想美女。边走边看边拍点片片把最原始的给你。户外就是要选择好的天气才能有美景美片。只是这样的徒步会多喝几瓶水,多流几身汗。人人都想“两全其美”不吃苦咋办。还是我来吃苦受累方便点。

橙子不多只有几个没熟。一看就是无人问津。它们也在这里“留守”苦苦挣扎,学会坚持等待生命开花结果,完成自然的宿命历程。我,也许就像这颗橙子树一样,孤孤零零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安然无恙。无牵无挂心无羁绊对所思所爱所想的人无悔即可。毕竟,人与树无啥区别,是人自以为是。

山路无法行走,只有走坡荒边缘的季节性的半荒半垦之地。

天变得伸手可触摸。云可带回家作“云衣”,山更可入我画。徒步在这样的路上,还有什么不可继续远方。

夏日的光线不是那么温柔可爱。穿越到这里有一种被太阳欺负的感觉,自己只好在树下纳凉就餐补给。毕竟,自己带的水逐渐被自己消耗了许多。

岭上没有雾霾只有清新的空气。淡蓝淡蓝的天空,让我思绪一路飞扬你想看的地方。

喝过凉水的口,心总是凉爽。在这烈日高悬之时,途径山中的荒路,又走过荆棘之草蛮,还走过农家的菜耕地才到达了这里———在庇荫处休息一下,喝了口能量补给水润润喉。毕竟自己得节约水。

你问我何苦一个人沿这样的路走。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自己心痒脚痒,总想凭自己的双脚走一走自己没有走过的路,看一看自己没有看过的地方。啥也不为,想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束缚而走向陌生,入人不懂啥最好。

寻得山路走不通时,自己就辗转走这样的田埂小路。只是太阳大了一点,满身衣服湿透。

途中的垭口。感觉云儿飘,景色不错,多拍点给你没有“整容”过的原片。

林中枯黄的落叶堆满地。吱吱作响的声音很好听。何况这声音只为我一个人伴奏。自己也感觉得到了“王子”和“公主”一样的待遇。

冒烈日从图片右则走来。这里绿绿的一片开阔地。也是踏上去歌乐山途径最大的一块绿荫地。走近细看,令我不得不惋惜。这曾是一个较大的水库。如今干涸剩下低洼积水而成。不得不说撕开了我的头皮刺心疼。

寻得山路而下。

满坡的藤蔓植物凭着拐杖探路慢慢而行。

失落的半山民居———当没有人后,人类才会发现,原来我们称谓的“杂草”才是真正的“原住民”,而我们仅仅是“过客”后,就消声匿迹留下半瓦残垣断壁。不是人战胜了自然,而是自然本不属于我们过多非要侵占。

山下星罗棋布,鳞次栉比的整片整片的钢筋水泥楼宇。这幅颇具震撼的布局和画面,使我找不到再好的词语浅释。城市化虽然有益于改善“人”,而过度的城市化只会带来长远发展的瓶颈和不利于自然的格局。毕竟人是动物,群居适度为好。

回望给自己鼓鼓劲———总算到了!就这么简单几个字表述我的心境。犹如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就在哪里。简简单单的直诉,胜过所有矫情折磨。

站在传说的制高点。一幅巍峨壮观、峰峦叠嶂的画面,给了期盼的到来。对面山峰,估计就是歌乐山的“云顶寺”。

绝壁之处

事后才知,这里也叫“鸡公山”。这张片片你可去“百度娘娘”哪里搜一下。他们比我拍的好。估计有的人就是在那石尖上做“高难动作”失手摔伤跌落悬崖碎骨的。
我独自一人徒步来到这里,只有匆匆看看,怀着忐忑心情迅速朝下探路而去。走完这个背脊下到路边看看时间已经近五点。如果继续走剩下的六七公里去计划中的“云顶寺”,自己肯定不能返回。慎重思考后又再一次放弃“闲走”。

顺山顶而下,其实是沿山脊走。从图片上看挺好走。觉得自己有点“大惊小怪”事前吓自己。然而,我走的时候是连滚带爬,七上八下攀爬了下来的。

来到“红岩魂广场”已是傍晚六点多。自己边走边看,沿小路及街行寻地铁而行。酝酿着继续完成去云顶寺的路程。
中梁山山脉鸡公山至云顶寺第三次纵向线路寻踪
时隔半月后,于九月二十五日又开始了最后一次的纵向徒步。这次,不仅仅是完成原计划所剩下的六七公里去云顶寺。而是想围绕歌乐山环山“闲走”。借此再去自己第二次尚未走完的轨迹。往上体验不一样的滋味。也算是给自己心理一个完美实施计划的交代——如果我没有尽力去做完,总会时不时心理上会有“阴影”。一旦想起此事就会难受和自责。所以,完美不了现实,我可以尽力去完美过程,治愈追我的“疾病”
四点多起来转车、转车又转车。转了三次没有转晕,只花去两个多小时才到达起点。凭着不熟悉的路按轨迹严格寻踪。走进了一所学校门口。当时记得担心不准入,打住看了一会鱼贯而入的人们,也就精神起做做样子给门卫看,以免说我不像“中原人”。
路旁林荫、操场等处还有人在跑步,打网球,也有拿着书在背诵单词和整段语句的。步入这样的环境,让我心宁静了起来、很愉悦。想起了读书时光和那“死记硬背”的日子。自己也曾有过把整篇文章从头到末反反复复不差一个字背诵的记忆。偶尔也为背诵整篇就差那么一个字,卡壳挤不出来狠狠抓自己头发。说这些,只有有过“死记硬背”的人才理解我说的是真话。这世上,没有付出哪有结果谁都知道,能够真正做到的人是少数。
遇到自媒体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没有门槛高低,满足一下码字的乐趣自己很是珍惜。艺术需要功底才气,好的作品只给懂你的人。我这不好的流水游记叙述只给自己看。放在两步路平台其实真的是请他们帮我保存方便自娱。以便自己哪天电脑硬盘坏了白写。记得那时投稿杳无音讯,有几个字登了半夜都睡不着反复看。依母亲的情怀:孩子总是自己的好。现在自己写给自己看,亲自独自一个人去钻草茏茏,不写出来真的对不住在路上艰辛。哪怕累点也要写出犯心悸的样子———闲走闲写都要认真。
从未绕着歌乐山走过,也不知道具体歌乐山路怎样。只知道山不高只有600~700米海拔。绝对高差也三五百米吧。徒步这样的路对于我不是太难,难的就是山不高悬崖峭壁路窄就犯愁。何况前次才从山脊走过。就怕计划的轨迹又陡又窄。
沿石梯路婉转步入小道,总体觉得歌乐山的路基本人为修缮过。自然不是自己想象的山路那么舒适。但一路庭廊,路亭,小桥还不错。走完了这些人工合成道路。也就步入了歌乐山灌木林里,沿着别人走过的路迹一路步行。
作为一般休闲之人,是很少有人去走我现在走的路。毕竟山不高给人陡峭。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规划它的景点和道路时,估计是修建困难才没有翻修和扩建。留下了一些原有久远的路道。即使决策者不怕银子再多、也得看实际地形。
现在想来,正是由于歌乐山独特的山势,留存了它许多本来的小路和自古的模样。毕竟“人定胜天”是极少数人干的事。只有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才是“正常人”。喊口号和要“胜天”的人,毕竟是要付出代价。穿行于她原生态自然留下走过的路,再在她那素有渝西第一峰很是笑纳。
环绕她上下起伏的山势和低矮的灌木林及树林,自己边走边看到达歌乐山中心广场已经是十一点,匆匆拍了几张片片朝云顶寺而去,在那里环重庆标志性“坐标原点”认人真真看了一下。作为一个重庆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原点”滋味和“中心”的伟大和自豪。这个世界无论国家、民族、个人都想以自己为中心。这本无可厚非,只是“中心”需要自己努力踏踏实实地去做,去实现“认同”而非自诩。自高自大,以自己为中心不是一件好事。只会给自己拉来满满的嫉妒和仇恨。与其如此,不如默默干自己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活给自己看。这样的理念对于个人而言极为重要。我还是看重活起不给自己找烦恼,不给别人添麻烦为好。相互融入比竞争嫉妒好。
爬上的感觉是比下山行走好多了———自少心理上很踏实。当然,上山爬的好处是一个“爬”字,可以不压低身段方便手脚并行。下山遇到陡峭险峻之处,弓背驼腰出手肯定不适合直立行走的人。所以,遇到绝壁和悬崖,“爬”最安全。
走过“装逼石”,自己选择了不一样的轨迹继续寻走。我喜欢每次都挑战一下新的路迹。在决定时,难免有一种莫名愁怀和伤感在大脑里“哭泣”。那种哭泣仿佛自己别无选择身不由己在“硬撑”。而躯体总是想求平稳。在现实面前我们都想不力多获。可我每次徒步总想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才舒服。
一路走完自己没有走过的路。爬坡上坎到达双碑远祖桥车站已七点多了。想到满足了自己的心理,却苦了自己的肉身一副疲惫的模样时,心理总是乐滋滋。在等车中,又想到自己得转几道车才能最后回到自己出发的地方。只想早一点回家吃点东西,填饱饥饿的肚子。
如下为第三次寻踪所拍图片

去过歌乐山的人,一定看过走过这座“小桥流水”。只是我一滴水花花也没有看到,更莫说潺潺流水。好在打造得小巧别爱,给游览休闲的人们一番情怀。没有去过的地方偶遇这样的修建也无碍自己的寻踪。跨“桥”走一走心意顿足。

石阶上枝叶点点,与我刚才徒步相似的石梯洁净而不同。说明来此处的人少。这也离主要景点渐渐远去。毕竟凭计划的轨迹走了约半个时辰来到这里。

踏上这样的石阶,一看就知道年代久远。周围植物茂盛,湿漉漉的叶片上挂满炎炎夏日地表蒸发出的水珠,给这稀少于人的地方带来了蓬勃盎然的生机。

行至此处已不是路,只是这山裸露的“背脊”。落叶已成褐色,能够来这里清闲纳凉徒步的:要么是属于我这样悄无声息喜欢独自的人,要么是风情“尤物”于二人之中。不管属于哪类,能够徒步到此处,说明歌乐山至今保有了一部分相当不错的林木给予了这次没有不虚行。

石头上开花我见过——匍匐在石头上苔藓植物开花😄。裸露于石头上长树从未见过。有,也是石缝里发芽,树儿嫩根在缝隙里,艰难地挤压石头茁壮。歌乐山山地不宽阔较狭小。走不上二三十分钟随处可见路。只是自己东串西串选择性地朝没有多少人走的地方徒步。

山有山的个性,植物有植物的选择,才使它有了自己的特色。徒步到这里,可以感觉树和植物多么顽强。彰显了自然的法则———适者生,不适者亡。

走了约两个时辰来到这里,拍张景观片片给你。以此唤醒你比我先“到此一游”的记忆,佐证我的确来过。看看这石头字体,你就知道是歌乐山哪里。我们偌大土地上的景区景点,其实都是“刻板印刷”物“。“四大发明”的印刷术,就这样发扬光大在大江东西南北中。只要你不去闭目可知。

林里落叶纷纷铺满地。环绕云顶寺走一圈见这种路还是少。

这就是屹立在歌乐山云顶寺上重庆坐标原点的标志性建筑物。绕了它大半个山间沟壑、小路,和保存完好的原始生态路况及自然冲刷痕迹来到了此处。亲身感受了一下这块拥有8·240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400万人居住于它怀抱眼里的“中心”。
她周围建有象征人文历史的雕塑和小小景观。适合大众休闲自娱自乐。夏日避暑纳凉看夜景。据说夏日夜爬歌乐山的人特多。无论你身处何方,偶尔翻看到这篇游记,或无论是否于重庆地域的人。你只要来到重庆,不妨来歌乐山云顶寺看一看、听一听。毕竟歌乐山的“灵音”是巴渝十二景之一,聆听到是你一生的福气。

之前没有去过歌乐山。据说上云顶寺的路闭着眼睛都可以走。来了是如此。借便道自己走了这样的路———边走边举杖分开茎蔓植物。若无事,你也可以凭我的轨迹体验一下无妨。

相同片片在同一游记里我是很少这样选择。只是前面一张是9月11日顺山而下,这张是今天离开云顶寺又依山而行朝上爬。来来去去各一次,就是想体验一下这“装逼石”的险峻和它给我心跳加速的感觉。细心的你会发现其实片片景点天气不同。

估计这些路以前很好走。现在变荒了。

走到这里迷了路,来来回回寻了几次才,判断出朝上去才是青草坡的山路。只是朝上走的路一点看不出痕迹。朝下或平走清晰可见。后来纵向探寻再次去小歌乐山到西永寨山坪才知道,下去就是双碑石井坡和渣滓洞附近。平走过去就是墓地。

可以用一个词形容;荒凉。人们经常路迢迢累死累活去拍美景。其实“寻找荒凉”、“学会寂寞”才是最好的自然美景和人生的追求。前者无人问津是没有谁拍摄,你发现就是唯一;后者是人生的领悟,你领悟到了就少了许多不明白的道理。

走过青草坡步入山路。隐隐卓现的石块铺入的“大道”已太久远、久远。有些地方已塌陷在它自己的岁月里,留存的是往日时光仅剩的残余。落叶覆盖着它,仿佛我看到了它在呼吸,在等待我的到来。来到此处已是夏日六点,抬手看了腕表依然选择了挑战自己,继续探路去双碑走完最后的轨迹。

几经林里尽力寻赶,下坡来到了这个周边青草碧绿的堰塘———储水的“水库”。给人幽幽静静安谧旖旎。

淹没在杂草里的石梯,自己只得谨慎行走。毕竟摔出去不知覆盖下面是颇还是坎。

跨过沟壑走过荒草地,看到了走近千家万户村民的细石硬化的便道。你也就别担心只有你一个人在附近“战斗”。

来到双碑远祖桥车站,已是街灯片片。拍下这辆驶过的“双碑站296中粮镇”小型巴士公交车,作为这次户外“环歌乐山”到这里和纵向从中粮山———“鸡公山”到歌乐山“云顶寺”三次寻踪的结束。也给自己一路坚持按计划完成寻踪划上了句号。
(附记:完成纵向徒步后,接着又横向从双碑~回龙坝镇;童兴北路(老三溪口)~歇马镇;石井坡~西永寨山坪。纵横穿越了中粮山的主要部分。本游记初稿于2019年12中旬,由于忙于其它的原因,今整理完成供喜欢的你阅读。若文中地名叙述有误之处,敬请留言指正以便误正)
给边走边看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