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珠海> 又是黄杨山!珠海一晚连发两宗驴友迷路被困,澳门驴友被落石砸伤
又是黄杨山!珠海一晚连发两宗驴友迷路被困,澳门驴友被落石砸伤
有着“珠江门户第一峰”之称的珠海斗门黄杨山,对登山爱好者颇具吸引,但驴友被困现象时有发生。10月19日晚,在珠海斗门黄杨山和龙井水库,连发两起登山者迷路事件,其中有3名被困的是珠海在校大学生,另有5名澳门籍男青年。记者从当地公安部门获悉,经民警、当地林业部门以及登山协会联合搜救,目前,所有8名被困驴友都已成功获救,身体状况均无大碍。
一晚连发两宗,驴友被困黄杨山
19日20时许,珠海斗门派出所接到报警:有三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在攀登黄杨山时迷路,急需救援。接报后斗门公安分局快速反应,立即调集警力携带无人机等设备与斗门派出所民警赶往现场救援。斗门登山协会应急救援队获悉情况后,也迅速赶往现场。

到达现场后,民警操控无人机升空,约20分钟后,通过热成像以及探照灯等先进装备大致确定了被困人员的所在区域,随后由斗门登山协会应急救援队队员循线赶往救援,根据无人机提供的位置,寻找被困的人员。
而就在大家紧急搜救时,当日20时30分许,警方再次接到报警称,龙井水库附近有五人迷路,其中一人头部受伤,急需救助。接报后斗门警方迅速出动另一无人机组及井岸派出所民警到达龙井水库北面。
与此同时,斗门登山协会应急救援队刚刚到达金台寺山脚。按照新近发生的警情,斗门登山协会应急救援队经过重新制定救援方案,决定兵分两路,分别前往黄杨山和龙井水库实施救援。第一组救援队由3名队员携带饮用水和食物等上黄杨山救援,同时电话安抚被困的人员在原地等候。

警方无人机立功,山顶3名被困学生获救
根据公安无人机提供的位置,斗门登山协会应急救援队的队员循线赶往救援,三小时后,黄杨山上的3名被困男子获救。
据了解,3名被困男子是珠海某高校的在读大学生,于当天上午11点在西湾上山后,15点开始下山,发现迷路后约18点报警求助。

而此前在一个半小时的紧张登山后,第一组救援队于21:33分在次峰山顶找到了3名被困学生,发现其中一名学生不慎扭伤了脚,下山路上沙多又陡峭路滑,救援队员只能掺扶着其缓慢行走下山,在23:30分全部安全到达山脚。
救援队用刀开山路,成功救出5名被困澳门青年
在龙井水库北面的救援现场,民警操控无人机两次升空,通过机身所携带的红外热感应摄像头以及迷路者及时的电话反馈,民警很快确定了被困群众的位置。
而迅速赶到龙井水库附近的斗门登山协会第二组救援队由6名队员联合斗门林业局共同实施救援,同时联系斗门区无线电运动学会使用斗门1号应急中继投入救援保障通信。

“在上山的过程中是没有路的,当时队员们就用刀和工具来开路”第二组救援队队长海林告诉记者,队员们根据地面留下的脚印,以及杂草的摆向,通过微信定位,以及多年的经验,沿着痕迹进行寻找。当晚22:00分左右,在通往西坑的山崖密林里,救援队员终于找到了5名被困群众。
原来,这5名被困群众是澳门籍男青年,他们的徒步攻略来源于一篇2013年的登山游记。由于游记误导,他们原本应该经过叠石,通过一线天再去看阳元石。但他们过了一线天后没有左转,结果误入了一片密林,其中一名青年还被落石砸伤了头部。

当天晚上,经过救援队员的协助,5名澳门青年安全回到山脚。目前,受困群众身体状况均无大碍。
延伸阅读
每一个户外迷路的经历,都让人心有余悸,户外有风险。出发前要准备要充分。尽可能找到别人的攻略、地图、以及当地的气象资料、动植物资料、地质地貌水文岩石等地理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当然,用户外助手APP下载离线地图和轨迹也是非常好的办法。途中也可以记录轨迹,即使迷路也可以按照轨迹原路返回。

在户外还流传着以下6条应对户外迷路的黄金法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走大不走小
走大不走小,是指在山区的各条道路中择主要干道而行。所谓大路,不一定就是指公路或者机耕道,也有可能是山间小道或是田埂。
比如,一座山上有很多条小道,如果其中一条是青石板铺就,其他小道仅仅是踩出来的泥巴路,那青石板路就属于大路,因为只有大路才值得当地人用石板垒铺就。

如果所有的道路都差不多,我们就需要判别哪条路是经常有人行走的。例如一条道上有人畜行走的脚印痕迹,或者有塑料食品类包装袋或烟头什么的,而其他道路上找不到人畜行走踪迹,那么有脚印的泥路多半是大路。
又比如,如果各条道中其中一条道两边的植物没有长到一块,而其他小道两边的野草都快长拢了,那么那条植被没那么密集的道路肯定是大路。沿着大路走,就能遇到人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2、走低不走高
除了因无法辨别方向位置,需登高望远(但也必须以确保安全为前提),以便更快寻找出路之外,一般来讲,山地里的人家大多都住在山腰或者山脚下,极少有住在山顶的。要想在迷路后找到人家获得救助,往山下走、往地势低的地方走,无疑是明智的。
3、走明不走暗
明,指的是白天,暗,指的是夜晚。户外迷路了,宁愿白天多赶路,也尽量不要走夜路。
一方面是因为不熟悉路况,走夜路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夜晚的时候走路,因为看不清周围的参照物,往往会让自己迷失得更彻底。所以迷路后发现天快要黑了,建议就近扎营,以确保安全。

4、走水不走旱
如果在迷路后,完全没有道路可循,那么小溪或者河流就是最好的向导。一方面,只要有水就可以有效延续生命,另一方面,因为山民往往逐水而居,住的周围不远都会有水源。
必须说明的是,所谓的走水不走旱,并不是要在水里涉水前行,而只是沿着溪流或河流流向的大方向行走。
要是涉水而行,风险极大。因为山区溪流往往岸边非常陡峻,并且很容易在天气恶劣环境下发生诸如山洪等灾害。

5、走平不走险
很多人在迷路之后会显得比较着急,迫切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捷径快速摆脱危险,所以往往会做出一些冒险行为,导致发生事故。
所以,遇上危险地形,尽量不要去做冒险攀爬或跳跃等举动,除非是迫不得已没有其他选择。宁可多走一些冤枉路,多耗费一些体力,也不要将自己置身险地。

6、走熟不走生
还有就是,在不熟悉、不可掌控的环境下,一定要按原轨迹和常规路径走,宁可按轨迹多绕道走弯路,也不要因贪图方便或是追求挑战,就抄近路走“捷径”。90%以上的户外迷路往往就是心存侥幸,高估了自己的方向感和运气。
走大不走小,走低不走高,走明不走暗,走水不走旱,走平不走险,走熟不走生。记住这6条黄金法则,户外迷路时,关键时刻或许能救命!
给丛林拾趣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