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门天下壮(8~20)
剑门天下壮8:南门-姜维点将台-黄连木-平襄侯姜维祠
今天走这条线路:南门-剑阁牌坊-姜维点将台-黄连木-平襄侯姜维祠(姜公庙-授略堂-姜维墓)-红星广场(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纪念碑-将军雕像-纪念馆)-鲍**墓-红星廊-营盘嘴观景台-红军血战剑门关战壕遗址-姜维城凉亭-天梯峡栈道-高空滑索站-清风桥-凉廊-天梯峡栈道-仙云桥-柿树坪-绝壁廊-一线天-小石笋-石笋峰-石笋峰观光车站(乘观光车站去鸟道入口)-石笋峰-梁山亭-鳄鱼石-绝壁夕照-小穿洞-听涛亭-仙女桥(鸟道出口)-听涛亭-小穿洞-大穿洞-望云观涛-望云亭-马尾松-妈妈崖-2号索道站上站-悬空玻璃观景平台-雷霆峡-望云坪-柏木-梁山寺(大雄宝殿-三宝)-步行近2千米至东门公交车站-乘车行近7千米至红星广场-步行至南门。
【姜维点将台】三国蜀汉景耀六年(263年),姜维镇守剑门关,三万大军驻扎在关口、营盘嘴、小剑山等广大地带,姜维在此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率领将士坚守3月有余,使魏国钟会13万大军久攻不克,因后主刘禅投降,才离关诈降钟会,以图兴复汉室。
【黄连木】中文别名:楷木、惜木、孔木等;科属分类:漆树科,黄连木属。落叶乔木,高达20余米;木本油料及用材树种,冬芽红色;树冠开阔,叶繁茂而秀丽,入秋变鲜红或橙红色;黄连木原产中国,分布很广。
【平襄侯祠】剑门关平襄侯祠自古有之,曾名伯约庙、姜公祠,现祠复建于公元2009年,包括姜维殿、孔明授书殿和姜维墓。
【姜维赋】姜维赋蜀国之地,英魂内耀,姜维之名,如星璀璨。姜维,以其非凡之姿,于蜀国历史长河中,镌刻下深刻印记。
在蜀国,姜维地位尊崇,备受敬仰。他武艺高强,战场上纵横捭阖,如勇猛之狮,冲锋陷阵,保家卫国,以神武之躯,为蜀国筑起坚固防线,护佑百姓平安。其智慧超群,谋略深远,毎遇战事,总能冷静分析,巧妙布局,决胜千里之外,尽显睿智风采。
而姜维的忠义,更是令人动容。他一心向国,矢志不渝,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坚守初心,从未有过丝毫动揺。
今时今日,我们心怀敬仰,礼拜姜维。燃上第一柱香,祈愿以他的神武,庇佑家人平安健康,远离疾病与灾祸;点燃第二柱香,望借他的睿智聪明,为家人加福添财,生活富足美满;呈上第三柱香,凭借他的勇气和忠义,让我们所祈之愿,皆能心想事成。
姜维之精神,如明灯照亮前路,激励吾辈奋勇前行。愿这份敬意,传承不息,让姜维的传奇永远闪耀。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蜀汉大将军,著名**家。归附蜀汉后曾多次随诸葛亮北伐,立下许多战功。诸葛亮去逝后,他从容镇定地整顿军马安全撤退。费祎死后,他总揽军权,决心完成前人未竟事业。直到后主刘禅投降,他还想利用钟会复兴蜀汉。曾与廖化、张翼、董厥等坚守剑门。诸葛亮评价他:“忠勤时事,思虑精密”“甚敏于**”“心存汉室”。
【归附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兵祁山。适逢天水太守马遵率姜维等下巡属县,闻蜀军到来,“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连夜逃到上邽(guī)据城自保。姜维追至,闭城不纳,只好返回冀县,冀县也不让进,姜维等人于是投奔了诸葛亮,诸葛亮征召他做仓曹椽,加官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孔明授书】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病困五丈原,对姜维说:“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吾通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又说:“吾有连弩之法……,皆画图本,汝可依法造用。”姜维哭拜而受,立志继承诸葛亮遗志。
【表奏固关】景耀六年(263年),姜维上表后主刘禅:“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从而也有利加固剑门关之防守。
【倚险坚守】景耀六年(263年),魏军兵分三路伐蜀,钟会主力13万直趋成都。姜维与廖化、张翼、董厥一起退守剑阁,凭借剑门天堑,以3万之师与钟会大军形成对垒,姜维坚守剑门3月有余。期间,钟会写信劝降:“公侯……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姜维没有回应,钟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
剑门天下壮9:平襄侯姜维祠(姜公庙-授略堂-姜维墓)
【离关勤主】景耀六年(263年)冬,魏将邓艾从阴平进军,由景谷道傍攻入,在绵竹大败诸葛瞻,后主刘禅向邓艾请降,艾进兵占据了成都。姜维等人听到的消息,有说后主想坚守成都的,有说想向东逃入吴国的,也有说想向南逃入建宁的,于是姜维急忙离开剑门关探寻虚实,以勤后主。
【诈降钟会】景耀六年(263年),后主刘禅派使臣命令姜维等将领向魏将钟会投降。姜维领兵放下武器,解除甲胄,走到钟会在涪县的**里投降,蜀国将士都大为愤怒,拔出大刀猛砍石头发泄怨气。姜维诈降钟会,以图兴复汉室。
【完节尽忠】钟会带着姜维等人到了都,叛魏自称益州牧。钟会想授予姜维兵将5万人,让他充任先锋北上。魏国将士愤怒,杀了钟会和姜维,姜维的妻子儿女同时被害。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匡扶汉室而不遗余力,死而后已。
【姜维墓】剑阁人民纪念蜀汉末年姜维大将军镇守剑门关而修建的衣冠冢,原墓址位于关内金牛古道旁(今剑门关镇医院门口南侧)。1936年修川陕公路时,墓冢迁至大剑溪对岸今停车场处,2010年又迁至此。姜维墓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剑门天下壮10:红星广场(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纪念碑-将军雕像-纪念馆)
【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红星广场)】1935年4月2日,红四方面军经过激战一举攻克剑门关,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是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09年12月22日,落成了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纪念馆和将帅雕塑。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主碑高19.35米、宽4.2米,寓意1935年4月2日红军攻克剑门关。1980年徐向前**题词“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镌刻在主碑正前面。
题词下方有一组形象逼真、士气高昂的红军战士主雕铜像。碑座四周嵌有红军强渡嘉陵江、浴血火烧寺、剑门女红军、血战剑门关、军民鱼水情、剑门关大捷、剑阁会议、苏维埃政权等八面汉白玉浮雕。在八面浮雕下,刻有为创建剑阁苏区、牺牲疆场的红军英烈1200多人的名字。
纪念碑右侧伫立着当年部署和指挥剑门关战斗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的铜像。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位于纪念碑左侧,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陈列参战红军将士当年留下的文物,其中《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为国家一级文物;第二单元为多媒体模拟红军攻克剑门关的战斗立体场景。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位于剑门关景区内,2008年7月启动建设,2009年12月22日红星广场落成,包括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纪念馆、将帅雕塑和石刻标语。2025年1月完成展陈改造提升工程,对展陈布局优化升级,深度融合AR、VR技术等,让历史“活”起来。
1935年,红四方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强渡嘉陵江,剑门关是西进北上的必经之路。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率部于4月2日对剑门关守敌实施包围,经冒雨血战,歼灭敌军3个团,攻克剑门关。
展览内容有序厅:为整个展览拉开序幕,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奉命策应**:展示红四方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同心协力歼顽敌:介绍红军在剑门关战役中与敌军作战的过程;智勇坚定夺雄关:突出红军战士在战斗中表现出的英勇无畏和聪明才智;红色丰碑代代传:讲述红军精神在当地的传承与发展;结语:对整个展览进行总结,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前言】1935年3月,为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的率领下,强渡嘉陵江挥师西进,攻克了敌军重兵布防的“剑门天险”,谱写了红军长征史上“进攻战”的辉煌篇章。
【奉命策应** 战斗背景篇】
1935年1月22日,**">**、中革军委致电红四方面军:要求红四方面军乘敌军未实施“川陕会剿”之前,以苍溪、阆中、南部三线为主要方向,集中主力向嘉陵江以西进攻,策应中央红军入川作战行动。3月28日晚,红四方面军发动强渡嘉陵江战役。
【强渡嘉陵江战役战斗国民党军序列表(1935年3月28日-1935年4月21日)】
总**:四川“剿匪”总**刘湘;
第二十八军军长邓锡侯,下辖第一师师长陈鼎勋、第二师师长黄隐、第三师师长马航智、第四师师长杨秀春、第五师师长陈离。共21个团,防守广元的朝天驿至射箭河以北的沿江地段,其中以15个团部署在一线,以6个团分置于广元西北车家坝和昭化西南的剑门关;
第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下辖第一师师长董宗珩、第二师师长曾宪栋、第三师师长罗乃琼、第四师师长王铭章、第五师师长刘汉雄、第一路**李炜如、第二路**何德隅、第三路**王志远、独立旅、警备第一旅、警备第二旅。共32个团,防守射箭河以南至南部的新政坝,其中以25个团部署在一线,以7个团配置在阆中以西的思衣场地区。
第一军第一师师长胡宗南,下辖独立旅长丁德隆。进击广元、昭化地区。
【强渡嘉陵江战役战斗红四方面军序列表(1935年3月28日-1935年4月21日)】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
第四军军长许世友,政治委员王建安,下辖第十师辖第二十八团、第三十团、第三十四团、第三十六团;第十一师辖第三十一团、第三十二团、第三十三团。
第九军军长何畏,政治委员陈海松,下辖第二十五师辖第七十三团、第七十四团、第七十五团、第七十六团;第二十七师辖第七十九团、第八十团、第八十一团。
第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下辖第八十八师辖第二六三团、第二六五团、第二六八团;第八十九师辖第二六二团、第二**团、第二六六团;第九十师辖第二六七团、第二六九团、第二七零团。
第三十一军军长孙玉清,政治委员詹才芳,下辖第九十一师辖第二七二团、第二七三团、第二七五团;第九十三师辖第二七一团、第二七四团、第二七九团。
第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张广才,下辖第九十八师辖第二九四团、第二九五团;第九十九师辖第二九六团、第二九七团。
红四方面军下辖补充师、红军大学、妇女独立师、**团、特务团。
【强渡嘉陵江战役经过示意图(1935年3月28日-4月21日)】
渡江作战部署:
三十军为渡江主力,于苍溪以南的塔子山附近实施重点突破,消灭守敌后向剑阁、剑门关方向进攻,协同三十一军消灭剑门关之敌。
三十一军居右,从苍溪以北之鸳溪口渡江,尔后消灭剑门关守敌,并迅速向昭化、广元发展,打击邓锡侯部和阻击位于甘南的胡宗南部南下,保障我右翼侧的安全。
九军居左,从阆中以北渡江,尔后以一部协同三十军向北进攻,以另一部消灭阆中、南部的守敌,保障我左侧的安全。
四军为方面军第二梯队,待第一梯队渡江成功后于苍溪渡江,以一部向南迂回,协同九军消灭南部守敌,主力则向梓潼方向发展。
方面军总部炮**配置于塔子山上,掩护三十军强渡。
【歼敌火烧寺】火烧寺位于今剑阁县鹤龄镇,是嘉陵江西岸制高点,地势险要,是红军西进迎接中央红军的必经要道。火烧寺战斗是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后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此战歼敌200余人,俘敌4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火烧寺红军战斗序列:
1935年3月29日凌晨,西渡嘉陵江的红三十军主力和红三十一军一部,兵分三路,向敌火烧寺发起进攻。
第一路红三十一军:经府君庙、石垭口直抢长岭山制高点,攻打火烧寺东部。
第二路红三十军一部:从石城庙出发,经张家坡、月儿山,直上马鞍山制高点,强攻火烧寺以南天然门户瓦璇垭。
第三路红三十军另一部:绕岱岭山迂回埋伏在范家沟峰儿包攻打火烧寺北部。
【战斗决胜篇】1935年3月31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分析了剑门关的地形和历代兵家夺取剑门关的战例,定下避开正面、打敌侧后与奇兵突袭、深入穿插相结合的作战方针。
运筹帷幄:剑门山势北陡南缓,七十二峰东西横亘140里,北面悬崖绝壁、齿仞参差,倚天如剑,飞鸟难渡,猿猴愁攀。剑门关是大剑山的一个隘口,紧扼川陕大道,自古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重地,也是敌军在嘉陵江防线的重要据点。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把攻克剑门关这一艰巨任务交给了王树声,在王树声的指挥下,红军与敌针锋相对地摆开了东、西、南三面进攻的阵势。
剑门关中间仅有一条并行两人的狭窄古道,关口修建了坚固的城楼。关口一带南面是斜坡,成阶梯型延伸至北面绝壁。南通北往,必走剑门关口,而关口峭壁绝崖,一线悬天,极其雄险。邓锡侯令刁文俊亲率4个团在此严密布防,与镇守广元的陕军王志远部遥相呼应,互为犄角。川军狂妄地认为,红军即便过了嘉陵江,也一定过不了剑门关。
【红军攻克剑门关作战计划】
右路: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一部和九十一师一部快速截断关口东面的广元、昭化等地援敌,经关口东南黑山观、风垭子强夺李家嘴,形成扇形佯攻阵势,以牵制敌人火力。
左路:红三十军八十八师由南面直插剑门关口西峰守敌,协同三十一军攻关。
中路: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主力部队以骑兵配合,从五里坡直冲关槽,攻击关口东面主峰。
【红色丰碑代代传 战斗传承篇】
红军攻克剑门关战斗是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战斗,是土地革命时期精彩的一瞬,在剑阁人民心中立下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永志记念:多年来,红军在长征中浴血重生的光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历届剑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挖掘红色文化,加强对红军攻克剑门关战斗遗址的全面保护。
红军故事:
巨石“天葬”的女红军烈士墓
从红军楼遗址后面爬过一段陡坡,在一片茂林绿地的山这边,我们看到了当年被还乡团杀害的红军女战士田姑娘墓。土冢石砌坟头的上方,镌刻着“红军烈士之墓”6个大字,碑文多已风化,字迹模糊不清。一块约9米长、6米宽的巨石斜卧墓后,令人称奇。环顾四周,高大挺拔的松柏,犹如身披甲胄、手执长矛的卫士,守护着田姑娘的英灵。山风阵阵,芳草萋萋,我们心怀敬意,默默地祭奠、缅怀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一个鲜活的身影,一个把青春和生命献给大路河、献给新中国的女英雄。
百岁老人和他的红军箱儿
在剑阁县城有一位耳聪目明的百岁老人,在老人的家里珍藏着一口红色小皮箱。这口皮箱长不到3尺,高仅7寸,看上去极普通,老人却多次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保护这口箱子。66年风风雨雨,无论时事怎样变化,老人始终视箱子为生命,使这口箱子至今仍完好无损。老人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来保护这口箱子呢?原来这口箱子是红军留下来的纪念物。
【结语】剑门关战斗是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五大著名战斗之一。夺取剑门关,拔掉了敌人沿江防线的最后一个要点。至此,川军沿江防线全部被摧毁,红军控制了北起广元、南至南部400余里的嘉陵江西岸地区,渡江战役第一阶段以红军的完全胜利而告结束,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长征精神!如今,我们要缅怀和铭记先辈们的光辉事迹,积极传承长征精神,在新征程上书写新的壮丽篇章。
剑门天下壮11:红星广场-鲍**墓-红星廊-营盘嘴观景台-红军血战剑门关战壕遗址-姜维城凉亭-天梯峡栈道-高空滑索站
【鲍**墓】鲍**时任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四团二营**,1935年4月2日在血战剑门关战斗中与通讯员一同壮烈牺牲,鲍**时年18岁,原墓为土冢,2010年9月被砌石修整。
【天梯峡】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诗中云:“天梯石栈相钩连”,北宋**">**王安石在《寄张剑州并示女弟》诗中叹:“剑阁天梯万里寒”。天梯峡内建有栈道、凉廊、索桥和高空滑索。
【天梯峡栈道】位于剑门关景区内南侧,几乎横贯景区中部,又称“后关门”“银牛峡”。它依山傍势、凌空架木,整体呈之字走向,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人行道、栏杆及立柱是木质结构,宽1.8米,全长1000多米。
剑门关因李白《蜀道难》中“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闻名,天梯峡也在诗中“天梯石栈相钩连”有所体现,北宋王安石在《寄张剑州并示女弟》诗中也曾感叹“剑阁天梯万里寒”。
漫步其间,脚下是深邃的峡谷,身旁是陡峭的山壁,抬头可见奇峰怪石,沿途还能欣赏到剑溪、石笋峰、一线天等自然景观,宛如一场足尖上的探险之旅。
峡内建有凉廊、索桥和高空滑索等设施,可以顺着栈道从姜维城到梁山,也可以坐滑索飞越天梯峡,体验百米凌空疾驰,感受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
【剑门关高空滑索】高空滑索是一种运载工具,也是新兴的娱乐项目,极限运动中的一种。剑门关高空滑索位于天梯峡峡谷两端,全长约180米,高约170米,运行速度最快8米/秒,单向运输量每小时100人,天梯峡栈道全长1500米,乘坐只秒!乘坐空紧张刺激、有惊无险,体会凌空飞渡、穿越空中剑门关。
剑门天下壮12:天梯峡栈道-清风桥
【天梯峡】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诗中云:“天梯石栈相钩连”,北宋**">**王安石在《寄张剑州并示女弟》诗中叹:“剑阁天梯万里寒”。天梯峡内建有栈道、凉廊、索桥和高空滑索。
【天梯峡栈道】位于剑门关景区内南侧,几乎横贯景区中部,又称“后关门”“银牛峡”。它依山傍势、凌空架木,整体呈之字走向,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人行道、栏杆及立柱是木质结构,宽1.8米,全长1000多米。
剑门关因李白《蜀道难》中“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闻名,天梯峡也在诗中“天梯石栈相钩连”有所体现,北宋王安石在《寄张剑州并示女弟》诗中也曾感叹“剑阁天梯万里寒”。
漫步其间,脚下是深邃的峡谷,身旁是陡峭的山壁,抬头可见奇峰怪石,沿途还能欣赏到剑溪、石笋峰、一线天等自然景观,宛如一场足尖上的探险之旅。
峡内建有凉廊、索桥和高空滑索等设施,可以顺着栈道从姜维城到梁山,也可以坐滑索飞越天梯峡,体验百米凌空疾驰,感受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
剑门天下壮13:凉廊-天梯峡栈道-仙云桥-柿树坪-绝壁廊
【天梯峡】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诗中云:“天梯石栈相钩连”,北宋**">**王安石在《寄张剑州并示女弟》诗中叹:“剑阁天梯万里寒”。天梯峡内建有栈道、凉廊、索桥和高空滑索。
【天梯峡栈道】位于剑门关景区内南侧,几乎横贯景区中部,又称“后关门”“银牛峡”。它依山傍势、凌空架木,整体呈之字走向,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人行道、栏杆及立柱是木质结构,宽1.8米,全长1000多米。
剑门关因李白《蜀道难》中“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闻名,天梯峡也在诗中“天梯石栈相钩连”有所体现,北宋王安石在《寄张剑州并示女弟》诗中也曾感叹“剑阁天梯万里寒”。
漫步其间,脚下是深邃的峡谷,身旁是陡峭的山壁,抬头可见奇峰怪石,沿途还能欣赏到剑溪、石笋峰、一线天等自然景观,宛如一场足尖上的探险之旅。
峡内建有凉廊、索桥和高空滑索等设施,可以顺着栈道从姜维城到梁山,也可以坐滑索飞越天梯峡,体验百米凌空疾驰,感受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
【柿树坪】位于剑门关景区中部,周边景点众多,与石笋峰、一线天、绝壁廊等景点相邻,与仙云客栈、雷鸣桥等也相距不远。这里有大片绿油油的草坪,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棵柿子树。秋季柿子成熟时,宛如一盏盏小灯笼挂满枝头,与周围的青山、峭壁相互映衬,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草坪上设有长椅等设施,在此处放松身心,享受宁静的氛围,还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的柿子及其他小吃。
柿树坪还是从景区北门或南门进入后,前往其他景点的必经之路或重要中转点,多条游览路线在此交汇,可在此选择不同路线继续游览。
剑门天下壮14:一线天
【一线天】绝壁前缘的岩石受重力崩塌残留下来的柱状砾岩与绝壁之间形成的缝隙,缝隙间距1米左右。人行其中,仅见天开一线。
剑门天下壮15:一线天-小石笋-石笋峰
【一线天】绝壁前缘的岩石受重力崩塌残留下来的柱状砾岩与绝壁之间形成的缝隙,缝隙间距1米左右。人行其中,仅见天开一线。
【小石笋】小“石笋”峰高约40多米,由于距剑门关隘口还有一段路程,可以说仍是“长在深闺人未识”。横身有绿树、荆棘、藤蔓、山花、野草缠绕,因而常年都穿着翠绿的彩服,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好似“窈窕淑女”在等待游人前来观赏一年四季不同的美景。
【石笋峰】高79米,形似竹笋天柱,拔地冲天而起,据说其顶原本虬(qiú)枝缠绕,突然起了不明大火,层层上奏朝廷,皇帝闻言“十省”起火大惊,一老臣细看奏折方知究竟,但不好直言,便称天火自灭,随后皇帝也知自己闹了笑话。至今,当年“天火未烧死”的那棵“九把斧树”还挺立在石笋峰上。
剑门天下壮16:石笋峰观光车站(乘观光车站去鸟道入口)-石笋峰
在石笋峰观光车站,妻乘车前往鸟道入口,她攀完鸟道后从仙女桥鸟道出口等我。因年龄超限,我被禁止报名走鸟道,故独自走石笋峰-梁山亭-小穿洞-仙女桥线路,与妻会合后,再走小穿洞至东门线路。
【鸟道】位于剑门关景区仙女桥下的悬崖上,垂直高差达110余米,全长约900米,其中步游道400米,宽度大多在30厘米左右,最窄处仅15厘米。
名字由来:一是取自李白《蜀道难》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的诗意,形容此地道路险峻,唯有飞鸟可渡;二是借取佛教“真如虚空”的观点,表明这条道上人烟稀少;三是指其为不随大流、能获得独特感受的蹊径。
鸟道过去是仅有几位采药人才能凭借高超技艺缒绳通行的险道,后经加宽加固,被开辟成集探险、攀援、观光为一体的徒步游道。鸟道傍绝壁蜿蜒而上,部分坡度接近90°,全程仅用木桩铁链作为护栏,道路崎岖狭窄,只能容一人通过,遇到特别陡的路需要手脚并用匍匐前进。沿途可欣赏到剑门绝壁如削、峰峦叠嶂的自然奇观,林木葱郁间云雾缭绕,宛如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还可俯瞰剑门关峡谷的壮阔景致。
通行限制:65岁以上,5岁以下人群不能参与体验;5岁至12岁(身高1米以上)需监护人陪同才能进入。
【石笋峰】高79米,形似竹笋天柱,拔地冲天而起,据说其顶原本虬(qiú)枝缠绕,突然起了不明大火,层层上奏朝廷,皇帝闻言“十省”起火大惊,一老臣细看奏折方知究竟,但不好直言,便称天火自灭,随后皇帝也知自己闹了笑话。至今,当年“天火未烧死”的那棵“九把斧树”还挺立在石笋峰上。
剑门天下壮17:梁山亭-鳄鱼石-绝壁夕照-听涛亭-小穿洞
【鳄鱼石】是景区内的一处景点,因其外形似鳄鱼而得名,而“地维绝脉摧鳌足,天垒横霄壮井舆”是宋代张方平《剑门关》中的诗句,主要是描绘剑门关地势雄伟险峻,展现其壮观景象。
【当道双峰辟,凌空万仞酋】这句诗是宋代岑象求《剑门关》中的“当道双峰辟,凌空万仞酋”。这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描绘出剑门关的雄伟险要 。
“当道双峰辟”:生动地展现了剑门关的地理形势。“当道”直接点明剑门关扼守要道的关键位置,是交通往来的必经之地;“双峰辟”则描绘出剑门关两侧双峰对峙,犹如被巨力劈开一般,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凸显出其地势的独特与险要,也暗示了剑门关在**和交通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凌空万仞酋”:“凌空”描绘出剑门关高耸入云的姿态,仿佛直插云霄,尽显其雄伟巍峨;“万仞”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峻,强调剑门关的险峻程度;“酋”在这里有首领、突出之意,进一步强调了剑门关在群山之中的突出地位,是难以逾越的天险 。
寥寥数语,便将剑门关的雄伟险峻、战略要冲等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出自唐代杜甫的《剑门》。杜甫创作此诗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蜀地又面临着一些**威胁,他路过剑门关,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开篇描绘剑门的地理形势,众多山峦环绕着西南方向,而那突兀的山石尖角,仿佛都朝向北方。表面写景,实则暗中影射蜀地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虽地处西南,但有觊觎北方长安政权之意,为后文的议论做了铺垫。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蜀地局势的担忧,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小穿洞】由砾岩岩石颗粒之间胶结的砂泥质、铁质、钙质等不断被溶蚀所形成的洞穴景观。此洞位于剑门绝壁顶端,下距崖底170多米,上距山顶30余米。洞内高约0.6至2米、宽约5米、洞深10米。
剑门天下壮18:小穿洞-听涛亭-仙女桥(鸟道出口)-听涛亭-小穿洞-大穿洞-望云观涛-望云亭-马尾松-妈妈崖-2号索道站上站-悬空玻璃观景平台-剑门七十二峰-望云坪
【小穿洞】由砾岩岩石颗粒之间胶结的砂泥质、铁质、钙质等不断被溶蚀所形成的洞穴景观。此洞位于剑门绝壁顶端,下距崖底170多米,上距山顶30余米。洞内高约0.6至2米、宽约5米、洞深10米。
【大穿洞】位于海拔1020米的大剑山穿洞梁,是由砾岩岩石颗粒之间胶结的砂泥质、铁质、钙质等不断被溶蚀所形成的洞穴景观。洞长18米,宽6米,高4米,洞顶似卷石长桥。
【妈妈崖】位于大剑山崖壁之上,海拔1166米。该景点是由距今1.36-0.96亿年下白垩纪剑门关组砾岩形成的垂直陡崖,因悬崖特别险峻、陡峭,人们到此处都会自然或不自然的发出“妈呀”的惊吓声,妈妈崖因此而得名。
【剑门七十二峰】位于剑阁县剑门关镇108国道附近剑门关景区内,属于龙门山支脉。大小剑山山脉连绵,群峰众多,古人以“七十二峰”来形容其数量之多,并非确切的七十二座山峰。
在漫长地质运动中,形成了北坡陡峭、南坡渐缓的单斜构造。剑门洪积堆形成的巨厚砾岩出露地表,经亿万年侵蚀风化,形成了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地貌,峰丛形态各异,绝壁高耸,峡谷幽深。
大小剑山峭壁连绵,横亘似城,两崖对峙,其势如门。七十二峰形态各异,有的像利剑直插云霄,有的像巨人守卫着关口,高低错落,前后交错,层峦相叠。
因其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诸葛亮相蜀,曾设关戍守,姜维在此屯兵抗钟会。“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等言论体现其重要战略地位。
众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诗篇,晋人张载《剑阁铭》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杜甫《剑门》诗中“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李白的“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都描绘了剑门七十二峰的雄伟险峻。
作为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剑门七十二峰、剑门关楼、猿猱道、亚洲第一悬空玻璃观景台等众多景点,游客可登山揽胜,体验惊险刺激的步道,欣赏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质奇观。
【望云坪】又名望云台。紧靠雷霆峡,到此观云赏雾,似云从脚下起,雾从身边来,恍入仙境。云飞雾散后,巍巍石壁,座座奇峰,峥嵘毕露。俯瞰大地,美景如画,村庄田野,尽收眼底。
剑门天下壮19:悬空玻璃观景平台-雷霆峡-柏木-梁山寺(大雄宝殿-镇寺三宝)
【雷庭峡】又名雷神峡,为崖壁断裂形成的狭缝,下视窅(yao)然,阴不见底。峡长150米,宽不足1米,深100余米。峡外空旷,每当山雨来时,风入峡中,发声似雷,因名。
【诸葛神岛飞剑门】首创景区——虚幻引擎VR体验项目。据载,蜀山崎岖难攀,诸葛亮曾设计木鸟子规,勘察剑门关山势地形。后,能飞三日不息。诸葛亮曾将木鸟子规的设计方案传于弟子姜维,姜维北伐中原,在剑门关与钟会对垒,也曾用此鸟查看魏军分布。后来,刘禅投降,姜维不得已暂时投降钟会,设计于成都复国,功败垂成。据传,此子规木鸟的设计方案被姜维藏于大剑山中,姜维之后,世所不传。后人,用现代科技手段,真实还原乘木鸟子规遨游视察天下雄关剑门关的体验,以此纪念千古名相诸葛亮。
【梁山寺】梁武帝修真之所。位于大剑山极顶之梁山古寺。
梁山寺相传为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修行之所。经千余载风雨和历代修葺(qì),剑门雄关万亩林海之巅的云中刹,仍不失释门禅宗之风采。梁山寺初成规模之期是唐代。清雍正十年,临济宗三十五世法嗣尊云禅师扩建为三重殿堂,讫今庄严如昔,古寺周围古柏环绕,浓郁蔽日。寺外有升仙台、舍身崖、望云坪、仙女桥诸多胜景。寺内有千年紫薇,虬(qiú)枝盘节,古意森森,八月花发,灿若云霞。树下水池古生黑背金腹之“蝾螈”俗称“乌龙”,故名“乌龙池”。池中有一石名“乌龙石”宽五寸,长可一尺,通体泛青,质地泽润,隐约有花鸟鱼虫纹理,相传如果久旱不雨,见石下生露成珠,次日必降大雨。乌龙石、乌龙池、千年紫薇合称“镇寺三宝”。
【千年紫薇】大剑山极顶梁山寺大雄宝殿前有巨树高过殿脊,树长十米有奇,胸径近一米上下,俗称“痒痒树”,又名紫荆花树,世称“千年紫薇”。系唐时建寺之初寺僧手植,虬枝环迴,状若游龙,穹顶如盖,遮阴中庭。八月花发,红艳如锦,清芬弥散,沁人心脾,推论树龄已逾千年,迄今“千年紫薇”仍然郁郁葱茏,生机勃勃,是为梁山寺镇寺三宝之首。
【乌龙池】相传梁武帝萧衍一生崇佛,礼拜志公禅师后至剑溪与志公同修,师曰:“君臣不可同棲(栖)一寺,请至大剑山绝顶修真”。帝辞山高无水可供饮馔(zhuàn),师曰无碍,请在寺内空地凿池当自有水。池凿成以后,志公禅师施法力遣剑溪水入注,蓄水半池,冬不涸,夏不溢,四时皆可取用。
因池内自然生长黑背金腹之“蝾螈”,时人称谓“乌龙”,故名池为“乌龙池”,至今水质晶莹,水中游鱼可数。
【乌龙石】古昔凿“乌龙池”,之初得一异石,阔六寸,长尺余,通体泛青蓝之色,质地泽润,光洁湿滑,比重倍于常石。石表隐约花、鸟、鱼纹理。传说倘若久旱不雨,如逢石底生露成珠,可望大雨沛然。鉴于如此灵异,遂成镇寺之宝名为“乌龙石”。
剑门天下壮20:梁山寺-东门公交车站-红星广场-南门
从梁山寺行近2千米至东门公交车站,也可在梁山寺观光车站点乘车至东门公交站,乘车近7千米至红星广场下车,步行回到剑门关南门。
李白《蜀道难》全文如下: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白话文:
哎呀呀,这可真高真险啊!蜀道难走,比上青天还难!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事迹多么渺茫不清啊!从那时以来,已经过了四万八千年,蜀地和秦地之间从不通人烟。西面对着太白山,只有飞鸟能过的小道,才能横越峨眉山的顶峰。山崩地裂,五位壮士被压死,之后才有了天梯似的石栈相互连接。上面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高峰,下面有冲激着波浪、曲折回旋的河川。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也发愁难以攀爬。青泥岭的山路多么曲折盘旋,走一百步就有九道弯,缠绕着山岩。抬头仿佛能摸到天上的星宿,紧张得屏住呼吸,用手抚着胸口坐着长叹。问你向西远行什么时候回来?这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实在难以攀登。只见悲鸣的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雄鸟飞雌鸟跟随着在林间绕飞。又听见杜鹃鸟在月夜啼叫,哀愁充满了空寂的山谷。蜀道难走啊,比上青天还难,让人听了都吓得脸色变苍白!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倒挂在陡峭的绝壁上。飞泻的急流和瀑布争相轰鸣,撞击山崖,滚动石头的声音像万壑中传来雷鸣。这里是如此危险,唉,远方的人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剑门关山势高峻又雄伟,一人把守关口,万人也攻不进来。如果把守的人不是亲信,就会变成豺狼一样的恶人。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防备长蛇;它们磨利牙齿吸人鲜血,杀人多得像乱麻。锦城虽说很快乐,还是不如早点回家。蜀道难走啊,比上青天还难,侧身向西远望,只能长长地叹息!(2025-4-17)
给延边太极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