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境宝珠山
玉溪河也称芦山河、大川河,古称青衣水、蒙水,从大川下场口开始飞流湍急,流淌于邛崃南宝山大峡谷中,蜿蜒近30公里出龙门,趋于平缓。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的玉溪河水利工程为毛爷爷圈点,此河更声名远播,九十年代邛崃又在峡谷中修建了宝珠山水电站。

河流尽处小山就是宝珠山
宝珠山就位于玉溪河大峡谷中的大胡椒村,在净落差七八百米的深谷中,它高至多百尺,径不足百丈,从猴子冈看不过泥丸一个,很不起眼,但是,她在谷底深蹲静坐,与两岸山体并不相连,浑圆如珠。当地传说,老君炼丹,不慎失落,砸在谷底,阻断山川,水塞湖生,致两岸山体浸泡万年而垮塌。待老君点数不足,寻找至此,已无法撼动,见庄稼被淹,生民愁苦,便在宝珠旁手划一隙,河水方奔涌而出,人们才安居乐业。这里应该是成都市离天府广场最远的村庄,顺河长不过三里,上下游峡谷宽不足百米,唯此处开阔坡缓,从火井出发也要翻过1800米的九顶山才能下到村里。由于四面皆近2000米高山,路弯坡陡,临崖靠壁,穿云破雾,走一趟实在不易,虽然水泥公路修建多年,这里仍是世外桃源,山中秘境。或许正因为海拨落差大,植被丰富,空灵毓秀,山民淳朴,不时有户外人进山耍水徒步,享受自然。

山花初绽时节,武汉解禁,疫情缓解,庚子公历4月11日,一众徒友翻过九顶山猴子冈,下至林场工区,方从云中掉下凡间,谷底玉溪河隐隐可见,近看山岚缠腰,闻林深鸟鸣,真是空山四月,人间最美,大伙儿立马一阵赞叹,“哇塞诗”一首连一首,徒步的新鲜和快乐瞬时弥漫开来。

古人是红袖添香夜读书,徒友是蓝颜拄杖走天涯,岂此一个爽字了得。工区旁一条小路可以走到邛崃最高峰玉林山,一个徒友说她们走过一半多路程,来回也花了三个多小时。蜿蜒而下,不见了稼穑农事,不闻了彘奔犬突,只有遍山葱绿,山花点缀,路中有伐木装车,林下有低矮棚户,偶见半百留守随意走动,并无印象中的山村气息。向导说,退耕二三十年了,原来的小路都荒了,搬小区拆了老房子后,年轻人都在火井高家村小区住了,只有老年人些又搭了棚户在山里住,只有几户没搬。是啊,城镇化了,山村的寂寞和废弃是必然的。

车到谷底,近观了电站,便到了一座圆墩形的山脚下,笔陡的山体露出一绺坚硬的石灰岩,抬头一望,高不可攀,顶上林深木茂。向导说这就是宝珠山,上面原有庙子,要从侧面才能上去,路很陡,多年没人上去了。

近看宝珠山
说罢,一行人上悬索桥。有宝珠山和峡谷作背景,我站在桥下,透过索缆,闪了两张很有标志性的照片,一看,嗯,巴适。对岸是陡峭的山崖,发电的水就是从半山的洞里穿过河底以万钧之势直冲电机。顺着石级爬上隧道施工平台,汗都冒了,有好事者数了数,二百多级。在当年的施工洞前,大家直感叹不容易,因为那是我们还不是基建狂魔。

左为向导 13548064898



下得洞来,我们要从停车点步行爬上西岸半山台地上的小胡椒。沿碎石路溯流三里,两岸夹壁,千仞一线,拐弯处左面深谷,不可大意。但远处青山含玉(宝珠山就在群山怀里),云雾缭绕,河谷深幽,山居隐隐,自成天然画卷。到小胡椒必须要从木桩垴过河,所幸河水在大坝都基本截流到洞里,至多没膝。


当年施工的水泥桥去年水毁了,原始的弓弓桥因为走的人少了又没人搭,只好涉水了。 大山里的河水彻骨寒,下水两分钟,钻心的疼。有一个不想见水脱鞋,从石块上跳过去,不想成了“失足中年”。想想也是,那些美女些,光天化日之下,哪个想脱啊?所以就有7个打了退堂鼓,留在东岸溜达。


河底有一条两里陡峭的小路直上小胡椒,因为与甘山子的断头路没打通,所以这路一直有人走,一点也不荒。堆砌的石级和依势而凿的石窝连成的山路静默而古老。可以想象,在现代交通的触角并未伸进山里时,她一样连通了山外,一样通往各家,一样连起了儿女亲家,一样连起了爱恨情仇;空旷的山路上,创业的小哥哥一样怀揣梦想奔向未来,二八的阿妹一样想着心中的阿哥心儿怦怦乱跳。凹陷的石级是岁月的流痕,淡薄的藓绿是寂寥的色彩,许多的故事刻印在山间的小路上,诉说着几百年的薪火相传。个中情怀或许只有徒步人才能领略,不然,为什么他们总是偏爱用双脚去丈量数不清的小路,去山里看云卷云舒,去村头看曾经欢声萦绕的参天古树,去老屋前去打量门楼和土墙………并乐此不疲。路过电站隧道的一个施工平台上,当年糊满水泥浆的木料和混凝土建渣还保持着原样,仿佛去年才竣工一样。还是它们易保青春啊,要是九几年的美女现在啥模样,真是没法比。

小胡椒冷水鱼池
缓缓的在陡坡爬了一个多小时,见到了简易公路,地势也平缓起来,显然,小胡椒到了,电话联系幺伯儿,去他家休息吃路餐。他家也是搬了小区的,两个堂弟也落户山外,只有他和婶留住在重新搭的棚户里,也不种庄稼了,每年砍些竹木,起些药材,打点短工,再喂点猪鸡给两个儿送去。他们是山里留守老人的缩影。

幺伯儿家 13880593043
参观幺伯儿棚户坎上的四合院老屋基时,大家感叹可惜了,要是集镇小区有家,深山有房,进城挣钱,进山休闲,该是多么完美的生活啊。只是世事难两全,山里的政府要用宅基地去大都市换了票子才能补贴小区建设,就凭普通的山里人家哪能搬出大山安居啊?幺伯儿说,村后爬3个小时可以到猴山,我们来之前有十几个人上去了。看来寻找世外之所,锻炼身体不只我们一伙。我开玩笑说:“幺伯儿,你们这宝地今后来耍的人会越来越多啊,给他们整点农家午餐,还是能挣几个的嘛。”大伙顺着他指的方向爬了20多分钟,因时间关系往回撤了,虽然小路现成,山色葱茏,如缓步上爬,心如止水,必定惬意无比。暗想下回来个露营,爬上猴山耍猴戏。

猴山方向俯瞰小胡椒

小胡椒后山,可达猴山
切到小路,抬头看峡谷对面陡峭尖山,早已披上了厚厚的绿装,虽也人迹罕至,但生机勃勃,这清秀也是北方大山无法比拟的,尤其川西一带。旁一小弟,与老哥比肩站着,略矮三分,绿衣缝相连,只是那缝呼啦啦直落谷底,竟有猛斧劈薪之势,吾曰:斧劈岭。

回程开车从电站到半山腰,有一弥陀寺遗址,门前两颗银杏三人才能合抱,一棵红豆杉高不见梢,上满黝黑苔藓的石狮子静坐在树下,早已失去往日的威风,高低两台宽阔的庙基只剩石板和香炉台,静得连风也没有,旁边一户人家也只有一妇人留守,好像我们的到来给她这“沙门”也带来一丝生气,出来聊上了几句。



20多年前这里曾是村小,回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师生最初的讲台多在这样的庙中。尤其是这里的外地老师最苦,他们要从火井提油背米步行到这里度过6天,给火塘边黑脸的娃们拨开山里的云雾,敞开山外的天。虽然在他们心里这就是生计,或者不合校长上意,发配到这里,但是,那个年代,他们的在这里的存在就是一种价值,无愧山中绽芳华,度尔懵懂开云天。
爬上猴子冈,早已雾散,山路蜿蜒,谷底清波如带,庄户静卧,宝珠浑圆;远望青山合围,俯视若仙女降尘,凡心惹动。大胡宝珠,隔世秘境,我还要来投怀送抱。
2020.4.24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老盆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