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广州> 又一“户外独行侠”出事!什么时候才能对自然,对生命有所敬畏?

又一“户外独行侠”出事!什么时候才能对自然,对生命有所敬畏?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又一“户外独行侠”出事!什么时候才能对自然,对生命有所敬畏?

2020-09-04 17:38:52 12155

前几日,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广东驴友单人爬山滑落山坡,昏迷不醒险坠崖,呼救被巡山人员发现》,详情如下——

据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获悉,9月1日早上6时30分,位于信宜市朱砂镇石根山旅游区,有一位驴友在登山滑落悬崖,情况危急,亟待救援。

接警后,信宜市银湖路消防救援站立即出动1辆消防车,6名指战员火速赶往现场进行营救。

但山中灌木茂盛,山石陡峭,救援队员经过1个多小时的攀爬终于抵达被困者受困区域。

经现场地形勘查发现,被困者瘫坐于一个极其细窄的土方平台之上,往下是几十米的陡峭悬崖,横向无道路可以接近,只能从其初始滑坠位置设立锚点,下降救援。

指挥员指派两名救援人员,携带山地多功能肢体固定担架、安全吊带等救援装备,沿铺设好的绳索下降抵达被困者位置。经现场检查,被困者脚部扭伤,头部破损,身上多处擦伤,无自主行动能力,但意识清醒、暂无生命危险。

救援人员综合评估风险后将其挪动固定至救援担架上,经由其他救援人员以及现场工作人员通力合作,最终将被困者营救至安全区域,整个救援过程持续将近6个小时。

据了解,坠崖驴友于8月31日独自从湛江到信宜爬山探险,大约晚上10时滑落山坡、昏迷不醒并险些坠崖,凌晨4时清醒后恰逢有人员巡山,便开始呼救。

获救后,他对救援人员表达了感激和敬佩之情,并表示将吸取本次教训,今后不再以身涉险。

不要独行!

不要独行!

不要独行!

最近频频出事的户外圈,都是因为“独行”,每个人说起事故都是痛心疾首,呼吁不要独自出行,却偏偏有人听不见!

设想一下,如果新闻里的驴友没有遇到巡山员,他该如何自救?能否自救?如果伤势严重,会不会错过最佳救援时间?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不可控的,我们真不该拿生命开玩笑。

死亡无处不在,有些人有幸能与它擦肩而过,有些人却难逃此劫,我们能活着就是一种幸运!

要知道,我们去户外面临的“死亡威胁”还真不少,独行?不如自己先掂量一下吧!


01

摔死

据《2017年户外死亡报告》显示,滑坠和坠崖是户外的第一杀手。在众多死因中,以37%的数据名列前茅。

黑夜中赶路不小心踩空、行走在陡峭冰雪路面、滑倒掉落悬崖或撞上石头····都是导致滑坠和坠崖的主要原因。据统计,2018年就发生了3起滑坠,8起坠崖事件。

所以,在户外忌独行,不走夜路,小心谨慎,做好安全措施。

02

失温

失温的症状与表现是感觉寒冷,四肢冰冷,持续发抖,脸色苍白,记忆减退,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应迟钝,性情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失去意识。

人体温度在37度为正常、35度有失温症兆,会发抖、33度为严重,意识模糊、30度便已无针刺感觉意识、28度即死亡。

预防失温需要我们勤快:热了就脱!冷了就加!湿了就换!

如果有失温前兆,需要停止活动后紧急扎营,保持体力,不断进食高热量食物,同时脱离低温恶劣环境,脱下寒湿衣物,更换保暖温暖衣物,防止继续失温,让队友协助重获体温,进食热糖水。

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

03

体力透支

体力透支可能会引发突发性休克、昏迷、无力等,导致滑倒、坠崖。

这要求我们在户外时,需合理分配自己的体能,安排休息时间,徒步尽量减小自己的步幅,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

不要等到饿了再吃,如果有“不饿”、“吃不下”的假象,也要及时的补充一些液体状的能量,比如能量胶或者葡萄糖等,休息恢复体能后,再补充一些碳水以及脂肪。

04

高反

高反是一种人进入高海拔环境后的自然反应,被称为急性高原反应(AMS),进入海拔2500米以上,这种反应便可能几小时内迅速发生。

轻则头晕,呕吐,重则引发高反山难。2016年一位山友因此殒命雀儿山,2017年,乌孙古道2名山友死亡,疑似高山病发作,2018年,贡嘎和洛克发生两起高反山难。

如去高海拔地区,做好提前准备:1、携带药品,缓解高原反应;2、保持良好的心态;3、注意保暖;4、忌极速行走;5、立即降低海拔。

05

迷路

迷路是引发户外灾难的重要因素。大多事故都发生在迷路途中,一旦迷路,即将面临的是食物、水源短缺的问题,滑坠、失温也会紧接而来。

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走出去,需记住25字黄金法则:

1、走大不走小;2、走低不走高;3、走明不走暗 ;4、走水不走旱 ;5、走平不走险

06

山洪

山洪,是指山区发生的暴涨洪水,一般是突然发生,流速极快,破坏力强,没有经验的人往往来不及反应。

从近些年的事故反映,山洪引发的山难多发生在南方夏季,喜欢溯溪的山友群体中。

所以,出行一定要了解当地的地势特点,以及天气情况。

如果遇到山洪,一定要沿着背离洪水的方向逃跑,同时,如果发现泄洪道,一定要走泄洪道两侧。千万不可停留在山脚下,否则将会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

07

电死

去年,一名驴友在徒步路上,被当地村民用来捕野猪的电网电死(高达几千伏),随后被扔进天坑。


在户外这也算比较另类的死法,但也从侧面说明了户外的危险性,即使在徒步家门口的矮山,也要特别注意安全,你不知道会不会有人铺设陷阱,电网、捕兽夹等,危险随时都可能会发生。

08

溺水

每年夏天是溺水的高发季节,因溺水身亡的人群往往都是会游泳的人,他们空有泳技,却一点安全意识也没有。

为了降低溺水事件,需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不野游,不独游,此外水上安全装备也是必须的,救生衣、救生浮球····

09

落石

2017年户外死亡中,落石占据了6%,驴友被山上滚落的石头砸中,不幸身亡。

所以,在选择路线上需谨慎,易塌方落石的地不去,如遇塌方落石,选择绕道而行,不要攀爬。

都说“独行”是种【原罪】,它已让太多人止步于户外,长眠于山野——

2016年12月25日,一位独自徒步贡嘎的47岁山友被《荒野游侠记》摄制组偶然发现,发现时人在帐篷内已经去世;

2017年12月,安徽芜湖的一位24岁山友在拉萨独自攀登启孜峰时失踪,几天后被搜救队员在海拔约6000处找到时,已无任何生命体征;

2018年刘银川在穿越羌塘途中失联...

户外已经有如此多的“死亡威胁”,“独行”只会加速死亡的到来,不是吗?

不得不承认,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太过弱小——有些时候,这种“弱小”无关年纪和经验。独行,无疑是把个体的弱小,赤裸裸暴露在自然的暴戾面前


最不愿见到的就是户外事故,我们在出行时一定要谨记——

一、制定方案,了解清楚活动的目的地,评估自己是否适合此次活动;

二、做好准备工作,活动需要的衣物、装备、常用药品提前装备好。查找好路线、预留充足的时间,并对当地的地形与交通有一个足够的了解;

三、查看当天的天气状况,遇到恶劣的天气应推迟。在活动中遭遇恶劣天气,及时寻找安全庇护点,以防失温等带来的危险;

四、与团队中的人保持步调一致,不要单独行动,以防走失迷路;

五、户外活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必要时一定要选择撤退,尤其是在高原地区,一旦出现高反,应立刻下撤。在户外,下撤并不丢脸,安全才是户外第一重点;

六、户外活动中不做危险的举动,不走涉险的道路,不过度自信。行走时留意观察,保持警惕,千万不可以身涉险。

愿每一次出发都平安归来。

97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骑士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骑士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