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延边> 阆中古城(1~8)

阆中古城(1~8)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阆中古城(1~8)

2025-07-22 14:05:54 3440

阆中古城1:眉山东站-阆中站-汉桓侯祠历史文化街区-文庙
上午在眉山东站乘动车40分钟到达成都东站中转,再乘动车两个多小时到达阆中站,坐5路公交到IU酒店。休息一会,就坐2路公交来到古城景区,穿过威德牌坊、阆中名特小吃街,进入汉桓侯祠历史文化街区。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有2300多年建城史,是我国四大古城之一(其余为安徽徽州古城、山西**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战国时曾为古巴国国都,历代均为郡、州、府、道治所,明末清初曾为四川省会20年。这里是三国文化、春节文化、科举文化等的重要发源地,拥有国、省文物保护单位31处,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典范。
古城现存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城**2**方公里,有90余条历史街巷,100多个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院落,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金沙湖绕城三面,与滕王阁、**山、白塔山等景区连为一体,山、水、城相依相融,展现出“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汉桓侯祠是纪念张飞的庙宇,建筑精美,可感受三国文化;川北道贡院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科举考场之一,能体验古代科考场景;华光楼是“阆苑第一楼”,可俯瞰嘉陵江与古城风光;中天楼是古城中心制高点,能环视四方古街古巷;文庙可感受千年儒学文化熏陶。 
阆中三绝张飞牛肉、保宁醋、白糖蒸馍不可错过,还有牛肉面、方酥锅盔、川北凉粉等特色小吃。
【阆中市汉桓侯祠历史文化街区】东至盐市口街,南至西街、米粮市街、净圣庵街,西至阆中中学,北起火药局街、古莲池街,面积19.30公顷。含北街、火药局街、田家巷、西街、武庙街、状元街和学道街等传统风貌的商业街和居住街巷,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张飞庙)和清代贡院等文物建筑,为唐代以来的官署和宗祠之地,亦即历史政治、文化的中地带。
【阆中县文庙】文庙即孔庙,是供奉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地方文庙又是地方官学教授儒学的学府,也称学宫。阆中原有保宁府文庙和阆中县文庙。县文庙旧地址位于城北郊,明**">**年间迁东门外(今县学坝),清咸丰元年(1851)迁此,后屡有损毁,但基址、照壁和大成殿幸存。2013年全面修复竣工,占地面积**7000**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方米。建筑体现文庙定型规制模式,并具阆中地域特色,是崇仰和传承儒家文化的圣殿。
【礼门义路】“礼门义路”出自《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只有“君子”才能由“礼门、义路”入文庙,出入“圣域”“贤关”。这充分显示了神圣的礼制,为读书人昭示了道德规范,蕴涵着治国安邦的道理。
【泮池】泮(pàn)池又称半月池、泮水,上有拱桥称“泮桥”,古有学府前建水池振兴学业之说,天子之学称“辟雍”,周围水池环绕,诸侯之学称“泮宫”,池水只能半之,故称为“泮池”,是古代官学的标志。科举时代,新入学的秀才要在当地官员带领下,过泮桥从棂星门进孔庙,入大成殿礼拜先师孔子,然后到儒学署拜见教官,这个入学仪式称为“入泮”。

阆中古城2:杏坛-棂星门-大成门-孔子周游列国图-学宫-张飞画像
【杏坛】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去为坛,环植以杏,名为“杏坛”。
【棂星门】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天镇星、文曲星、魁星。以棂星命名孔庙大门,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有“尊圣如尊天”之意;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的门下。
【大成门】为文庙的仪门。古代帝王外宿“插戟为门”,后各地文庙效之,故又有“戟门”之称。
【前言】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竭忠尽孝,倡仁重礼,彰德行义,向往大同。
孔子首创私学,授徒三千,课以“六艺”,倡导有教无类,学思结合,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寻求施展抱负的机会,客观上使其思想学说得以传播天下,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晚年潜心于研究整理古代文献,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奠定了儒家文化的深厚根基。
自西汉以来,孔子的思想学说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也深刻地影响着东方和世界,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生于没落贵族之家,父亲叔梁纥是鲁国著名的武士,母亲颜征在是一位知书达理、善良贤淑的女子。孔子幼年丧父,贫而好学,中年执教,首创私学。五十岁前后出仕鲁国,因政见不合毅然挂冠而去。从此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返回故国,整理古籍文献,最后赍(jī)志而殁。
【学宫前言】中国古代的官学由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组成。明清时代的府学、州学、县学都属于地方官学,通称为“儒学”,由各级“儒学署”官员管理。地方官学设于文庙,又称“学宫”,是弘扬儒学、培养科举人才的重地。
读书人不分出身、年龄,经三年一次的童试(含县试、府试、院试)录取为“生员”(俗称秀才),谓之“进学”或“入学”“入泮”。进入学宫读书,以备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生员按资历和成绩,分为廪(lǐn)生、增生、附生三类,各有定额。清中期后,生员不需住校,**时自修,每月到学宫参加“考课”,成绩好可以升增、廪,享受一定数量的津贴。到晚清,不参加月考也不过问,但必须参加省学政主持的“院试”(岁试、科试),科试名列前茅者才能参加在省城贡院举行的“乡试”。
阆中为保宁府城,有两级学宫,在府文庙设有保宁府学,在县文庙设有阆中县学。
【张飞】字翼德,涿郡人,汉车骑将军。从昭烈帝定益州,领巴西太守。曹操令张郃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tàn)渠,与张飞相拒。张飞从间道袭击邻军,大破之,巴土获安。

阆中古城3:文庙-北街-中天楼
【中天楼】传始建唐宋,不能远纪,明清复建。有清代阆中诗人金玉麟“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围中”的盛景描述。民国初年,因街口狭隘,一念拆毁,至2006年修复。中天楼二楼有伏羲圣象,楼居古城中轴线,应“天心十道”,为典型的风水标志建筑。
相传唐代已有中天楼。清道光《保守府志》云:“在郡治正中,久废。嘉庆十三年(1808年)川北道黎学锦,川北鎮務朝青,知府佛喜保率属重修”。民国年间拆毀。2006年阆中市人民政府复建,为三层明清风格木楼,底层四通,通高二十四米,巍峨壮观,是古城中心登高揽胜最佳处。
【伏羲】乃三皇之首,百帝之先。华胥在阆中渝水之滨孕育了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而伏羲创制先天八卦。

阆中古城4:中天楼
【中天楼简介】中天楼,又名四牌楼、凤凰楼,为阆苑十二楼之一,因是东、南、西、北四方相通的过街楼,故俗称“四牌楼”。该楼建造在阆中古城纵横两个中轴线上,故名为“中天楼”。中天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古城街道就是以它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古人在修建中天楼选址时,是通过测量计算出阆中古城四周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山脉的最高点,在天空交汇处映射到地面的位置修建了中天楼,故有“阆中风水第一楼”之美誉!
中天楼始建于唐,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重建,民国年间又遭拆毁,后于2006年原址重建,2008年国庆前夕正式对外开放。纵横**行的**百条街巷,围绕中天楼层层展开,布若棋局。按建筑学理论,中天楼的位置是古城最佳点位,寓意“如日中天”“一步登天”。其前有案山,后有镇山,左有地户,右有天门,展现出城依山、山连水、水偎城之景象,形成山水环抱,给人天地合一的观感体验。登上中天楼,可以将嘉陵江的山水之美、古城之韵尽收眼底。
【伏羲文化】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福佑社稷之正神,同时也是我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创世神。
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是阆中人,在阆中古南池因为好奇踩了一个巨大的脚印而孕育了伏羲,后因部落迁移来到甘肃天水一带。长大后伏羲十份聪慧,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等,所以部落族人推举伏羲为首领。
在伏羲一生中,曾先后三次来到阆中,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在云台山创立了先天八卦,成为后世风水学的理论根基,先天八卦也称为伏羲八卦。
《周易》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先天八卦由来的过程。太极就是一阳,是道,是天地未分时物质性的浑沌元气。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是生两仪,一阴一阳就是两仪。一阴一阳这两仪又各生一阴一阳之象,也就是一分为二,生出四象,四象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是谓“两仪生四象”。四象再各自生阴生阳(一分为二),生出八卦,即四象生八卦。这八卦即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个自然现象。后来周文王将伏羲的先天八卦演变成64卦,著就了《易经》,成就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据。

阆中古城5:中天楼-伍明万雕塑馆
【伍明万雕塑馆】伍明万,四川阆中人,是我国享有盛誉的雕塑家。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雕塑创作,在国内和东南亚多有他的城雕。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张力、富有民族传统神韵和时代情感。伍明万教授情衷乡土,将创作的26件雕塑作品捐赠家乡,家乡于2009年建馆展览。
【当代著名雕塑家伍明万教授】伍明万,又名刘焕多,原籍四川阆中市,1932年出生于重庆。1950年参军,1954年由部队文工团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班,受到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的直接指导,1963年毕业后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1979年赴意大利学习。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1965年参加泥塑《收租院》创作,雕塑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展出、发表。曾为新加坡、重庆、福州等国内外城市创作城雕。花岗石雕《节日》获第六届国美展优秀奖。代表作《耕》《饲养员》《生命》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前两件被编入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集《百年美术》,他是四川四位入编者中唯一的雕塑家。有《伍明万雕塑集》出版。
【伍明万雕塑馆·第一展厅】植根传统,情衷乡土
传统文化的熏陶,地域文化的滋养,是二十世纪四川美术的一大特点。伍明万教授的作品更是其中的一抹亮色。他无比热爱老家阆中,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刻骨铭心的乡情,成为他创作的源泉和刻苦勤奋的原动力。
【伍明万雕塑馆·第二展厅】拥抱生活,讴歌时代
伍明万教授热爱生活,更善于对生活的元素加以精当的概括和提炼,善于给现实主义手法增添浪漫主义的色彩,从而创造出高于生活,讴歌时代的艺术品。《耕》《女饲养员》等一大批杰作因此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之作。
【伍明万雕塑馆·第三展厅】超越时空,表现哲思
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评价说:伍明万通过在意大利的考察学习和深入探究,“回国后在风格上有较大的改变,如《生命》《生命在于运动》……等作品,在形式上追求抽象的表现……表现出哲学情思和深邃的内涵。”

阆中古城6:上新街-**门-晨钟-南门楼
【**门】阆中从秦朝置郡县始筑城,明洪武四年(1371年)千户滕贵拓筑后城,按方位辟四门,南曰“**”。明成化年间筑四门城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7年)重修,改四门名,南曰“延禧”。2010年,阆中市人民政府于原址修复一段城墙和**门。
【晨钟】
正规简介:阆中古城之南,为整个古城风貌的精华之处。杜甫有诗云:“阆中城南天下稀”。每当太阳升起之时,敲钟九声(每年正月初一敲二十四声),让古城的每一天在钟声中从南门苏醒。
不正规简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一定是贬义吗?不,当一天和尚就该撞一天钟。所以我们在这里挂了一座钟,每天敲打,提醒我们每天都要淡定,关爱自己,爱自己所爱,不追不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过好自己的一生。
【南门楼记】阆中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战国时为巴都。秦置郡县,阆中先为巴郡治所,应已筑城。方志载,汉刘璋筑土城,张桓侯增修。元末明玉珍重筑土城。明洪武四年(1371年),千户滕贵拓筑石城,城墙内外俱砌石条,周长九里三分,按方位开四门,南曰“**”。
明成化年间,指挥田仪筑四门城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7年),知府宋思仁重修,改四门名,南曰“延禧”。
城墙、城门楼及城濠在上个世纪陆续毁坏,多段城墙基石及局部墙体尚存。二零一零年,市人民政府组织稽考勘察论证,在原基址修复一段南城墙,并重建城楼,曰“南门楼”。公元二零一一年九月

阆中古城7:南门楼-南城新巷-城墙遗址-火巷子-华光楼历史文化街区
【阆中市华光楼历史文化街区】东至大东街、何家巷,南至阆水中路、下沙河街,西至丝厂西墙,北起西街、米粮市街、三陈街,面积43.02公顷。街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华光楼、清真寺以及众多独具特色的民居大院,大东街、上华街、下华街、南街、上新街、下新街等为传统风貌的商业街和居住街巷。以华光楼为中心,是古城唐宋以来商贸最为繁盛的区域。
【华光楼】华光楼又名南楼、镇江楼,始建于唐,屡遭火焚,历代复修,现存为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楼基高5米,通高25.5米(一说36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顶,唐风清韵,特色独具,有“阆苑第一楼”之誉,登楼远眺,丹青城郭,嘉陵山水尽收眼底。

阆中古城8:阆中风水博物馆-王皮影博物馆-土生金客栈-学道街-张飞牛肉面
【阆中风水博物馆】位于古城大东街56号。自2004年筹建,2007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历经二十载春秋,已接待超过500万次游客,是全国最早以传统建筑文化为主线,融合易经、道家、儒家以及中医文化的人文景点。博物馆占地面积超过2000**方米,分为多个功能区,包括博物馆区、祭祀区、易经智慧互动体验区、吉祥物区、住宿区、文化分享空间等。
◇博物馆区:设有城市风水、易学探源、家居环境、医易同源等四个展厅。
◇祭祀区:供奉着与阆中地域易经风水相关的先贤们,如伏羲老祖、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和道教始祖张道陵等。
◇易经智慧互动体验区:在专业易经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64卦的神奇魅力。
◇吉祥物区:提供易经相关书籍和好运礼品,可自愿选购留念。◇住宿区:风水主题民宿,在这里和风水古城更好的链接。
◇文化分享空间:传统文化学习和交流**台,不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和雅集活动,以及易经文化和大医传承培训。
◇风水定制旅行服务:国内唯一的风水旅行社,量身定制文化旅行线路。
◇风水文创区:致力于东方文化当代表达,不断开发以风水文化为灵感、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创意产品。
◇文化咨询服务:线上**台启动中(公众号-古城风水馆、小程序。
【土生金客栈】即原保宁旅行社,是建于清代典型的徽派建筑。前院有茶馆,后院有钱庄和客房。2009年增修临街建筑,为南来北往商家和游客会聚下榻之所。
【张飞牛肉面】是阆中的特色美食,其臊子颜色黑里透红,酷似张飞脸谱,故而得名。也有说法称,因张飞在阆中驻守时喜爱食用当地腌制的牛肉,后人便将相关牛肉美食以“张飞”命名,其中包括张飞牛肉面。(2025-4-14)

7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延边太极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延边太极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