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内江> 15人私闯贵州溶洞失联3日,被找到时正并排睡觉?

15人私闯贵州溶洞失联3日,被找到时正并排睡觉?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15人私闯贵州溶洞失联3日,被找到时正并排睡觉?

2020-12-09 15:38:55 8605

撬锁私闯贵州毕节黔西县尚未开发的水西洞,15名进入洞穴的人员失联,当地群众报警后,当地组织搜寻工作队展开全力搜寻。

12月8日凌晨5时许,搜救人员在三号洞和二号洞的交会处找到了这15名擅闯洞穴者。据了解,这15人被搜救人员发现时,正并排躺在洞内睡觉

-1-

15人私闯溶洞后失联

水西洞原名刺猪洞,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素朴镇塘山村。

7日,有消息称,12日5日傍晚7时许,有10余人自驾来到水西洞洞口周边村寨,随后徒步至水西洞门口,撬开门上的铁锁后闯入洞中

当晚,有当地群众发现后上报,当地政府部门之后组织搜救队伍展开搜救,但10余私闯洞穴的人一直处于失联状态。

刺猪洞入口

-2-

事件经过

据从当地村民了解到,5日傍晚,这10多人自驾的3辆车,有两辆为四川内江牌照,另一辆为四川资阳牌照。他们将车停放在村民林某家的院坝,还曾对村民韦婆婆称车辆预计停放3到4天。

当地政府接到上报后,派公安部分在洞口加强防护,之后还派了专业搜救人员进入洞内展开搜救。

据报道,黔西县应急救援支队、蓝天救援队、贵州阳光救援队等多支专业救援队伍进入洞内搜救。

  



9日上午,黔西县委宣传部发布通告称,昨日凌晨5时许,擅自进入黔西县素朴镇水西洞的15名户外活动爱好者已全部找到,人员身体状况正常。目前,有关后续工作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该通报还称,12月5日晚,有群众电话报警称,估计有10余人自行进入未开发的黔西县素朴镇水西洞,恐有危险发生。

接到报警后,素朴镇派出所立即派出民警于当晚20时赶到水西洞洞口,发现水西洞铁门锁已被撬开并从内部进行反锁,初步判断撬锁人员已进入洞内。经初步核查,该一行人系户外活动爱好者。

另据贵州洞穴协会消息,7日下午14时20分,贵州洞穴救援队共13名队员从贵阳,六盘水,铜仁,毕节等地出发,前往刺猪洞(即水西洞)参与搜救。

于下午6时全部到达黔西素朴镇塘山村,8时40分进洞搜索,经过9个小时的搜索,于8日凌晨5点30分,在三号洞与二号洞的交会处,发现了15个未经许可擅自入洞的人。

救援人员拍摄的视频显示,这15人被发现时正并排躺在洞内睡觉,他们身下垫着橡胶垫,身上盖着棉被。之后,他们在搜救人员的引导下,安全出洞,于上午10时许乘车离开。

参与搜救的贵州阳光救援队队长曾亮介绍,洞内湿滑,步行速度较慢,这15人被发现的位置步行到洞口需要1小时左右。

黔西当地一名蓝天救援队队员介绍,他是第一个进入洞内搜救的,忙了3天,看到失联人员安全出来,终于可以回家睡个觉了。

-3-

未开发景区频有人探险

据黔西县委宣传部消息,黔西县素朴镇水西洞系该镇辖区内一天然溶洞,长度超过10公里,洞厅宽敞,洞内无通讯信号。洞内景观独特,是黔西县境内的一处待开发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为避免人为破坏洞厅景观、防止人员擅自进洞发生安全事故,当地政府已在进洞口安装铁门上锁封闭,并在洞口立了警示牌,一直处于封闭保护状态。

不过,网络上检索美篇、抖音等社交平台发现,近年来频频有户外徒步群租住户外爱好者私闯水西洞探险。

一名网友2018年撰写的游记称,水西洞的洞口高和宽大概只有几十公分,只能容得一个人过,进入洞里面发现特别空旷,洞里还有一小部分石笋被人为破坏掉了,让人觉得很可惜。

他们一行37人徒步2个多小时,返回也花了2个多小时。当地村民告诉他们,才只到了洞内三分之一的地方。

  



而且,这些户外爱好者提到,进入洞内都是有当地向导带路。同时,在社交平台发现,在一篇阅读量7.2万的游记下面,有多位村民称自己就住在附近,如果有人要去可以联系他们。更有网友呼吁,对这一景点进行开发。

毕节市人民政府网站信息显示,该市投资促进局曾于2019年2月发布名为“黔西县素朴镇水西洞景区旅游开发项目”的招商项目,投资总额为12亿元,建设内容为建溶洞景观、悬崖酒店、传统的农耕文化体验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园等旅游功能区。

明明禁止探险,偏偏还要前往,前往就算了,还搞得外界以为“被困”,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搜救,实在是气不打一处来!

-4-

事件探讨

也有驴友对此事件做了探讨——

首先要区分行为本身是合理的探险还是任性的冒险。

水西洞被认定为“最具科研价值及旅游价值的溶洞”,为避免人为破坏,相关部门在洞口上锁并设立警示牌。

驴友撬锁进入并将其反锁,很明显属于违规私闯;

被找到时正在睡觉,自称想住一段时间,表示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

这分明是将珍贵溶洞资源当成自家后花园,早已逾越合理探险的边界,无疑会破坏溶洞生态,属于不折不扣的违规行为。

然而,要为这种违规行为买单的,不仅仅是驴友。

溶洞探险本就危险重重,没有光线、没有信号、缺少氧气,还可能导致摔伤、迷路。驴友任性冒险,不仅置自己的生命安全于不顾,也连带着使救援人员陷入了危险境地。

救援遇险驴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谁让驴友去探险?

那遇到危险就不该寻求救援,进而演化为对驴友主体和探险行为的双重否定。

这是“驴友活该论”的典型逻辑。

得承认,不少驴友确实属于违规探险,存在过错。

可是,一些网友因此一听到驴友遇险就咒骂驴友,似乎已经习惯于对驴友污名化,形成了对驴友探险的刻板印象。这种“驴友活该论”的网暴倾向值得警惕。

探险没有原罪,不能混淆了违规探险和理性探险。

徐霞客跋涉荒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南极科学考察等探索未知的行为,都具有正面意义,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虽然热衷探险的属于少数,部分人不理解探险的意义,但至少应该对这份爱好保持最起码的尊重。

而且,驴友和救援人员都平安归来,无论如何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即便此次探险未开发溶洞的15名驴友存在行为过错,也不该把问题扩大化。也就是说,值得探讨的不是“要不要耗费公共资源去救援”,而是“如何承担违规探险相适的责罚”。

政府应该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不以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为转移,这是生命至上的要求。社会不应苛责受助者都是“完美受害人”。

当然,这不是说任性驴友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可以考虑对违规探险者采取有偿搜救、行政罚款等惩罚措施。目前,已经有不少地方、景区出台了有偿搜救规定,加大“任性”成本,倒逼驴友理性探险。

所以,户外事故的发生,并不能只苛责一方,只有共同努力,在遵守户外准则的情况下,理性户外,才能做到真正的平衡。

关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留言探讨!

98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唐吉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唐吉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