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北京> 【纵横百公里,深度游婺源】之三:青石古道草色新,五岭杜鹃遥相迎

【纵横百公里,深度游婺源】之三:青石古道草色新,五岭杜鹃遥相迎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纵横百公里,深度游婺源】之三:青石古道草色新,五岭杜鹃遥相迎

2021-04-21 11:06:08 6030

青石古道草色新,五岭杜鹃遥相迎

经过一晚的休整,双脚被挤破的水泡已有所愈合,早上收拾好行囊,在客栈吃了老板做的炒饭,便又开启了一天的征程。今天(4月5日)是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需要穿越“五岭”古道到达江湾,把昨天的课补上,石耳山和篁岭这次是无缘了。

“五岭”即芙蓉岭(或谭公岭)、对镜岭、羊斗岭、塔岭(因休婺界塔而名)及新岭,其中,从龙池汰村向东下到237国道时正对着的那座山即是新岭。“五岭”古道南起婺源县江湾镇,跨越五座山岭,至休宁县山斗乡,全程约三十公里,是目前徽州境内保存最完好、距离最长的青石古道。古道于宋代由婺源大畈村人汪绍捐资开凿,元代汪同复拓宽平夷。明万历年间,婺源县令谭昌言捐俸筹资,另辟与芙蓉岭平行的古道,即“谭公岭”。现芙蓉岭、谭公岭、对镜岭、塔岭古道保存完好,新岭几近荒废,羊斗岭及缘溪而行的古道路段基本被公路掩埋。

初入五岭

鉴于新岭段古道现已鲜有人问津,且由国道进入璜茅后也毋需再途径新岭,因此我今天只需要翻越四岭。穿过璜茅官铺街,便渐入佳境,先是青翠欲滴油菜田映入眼帘,接着是潺潺溪水伴于脚下,随后是饱经风霜的青石板桥导引方向。往纵深转入山路,青石古道用它沧桑的历史向我讲述其曾经的繁荣,清泉飞瀑则与山间岩石为我奏响动人的乐章,而各色杜鹃则以其绚丽的绽放迎我前行。

左右逢花

瀑布

残破的凉亭

塔岭这边的古道很有特色,石砌台阶掩映在草色中,石板基本都是整块的,路边则以低矮的灌木为主,站在低处从下往上看,古道似无止境地向山顶和天空延伸。然而,古道虽美,却存在一个问题,与前两天走过的古道台阶一样,其台面是向下倾斜的,且本就不深的纹路被足迹磨平,若再被雨雾打湿,则势必会比较滑,不知古人穿的是什么鞋,防滑效果如何?

落花有意

古道草色

登上塔岭,可一览岭南边的山势,一条山谷由东西两面的山岭交汇而成,犹如一个细长的山坑。循着古道往下走,来到的第一个村子是里塔坑,村子不大,由于地形的限制,房屋之间连接紧密,我路过时正好看见此时特有的一景——晒春,即将山上采来的竹笋剥皮、切片、浸洗干净后放到竹制的圆形筛子里晾干,虽然没有秋天收获的作物那般色彩丰富,但这洁白也是村民们当前最美好的收获。

晒春

回望里塔坑



自本世纪初以来,国家大力推行村村通工程,效果显著,那怕是在崇山峻岭怀抱的婺源也不例外,曾经只能靠古道或土路出行的村子,如今都铺上了水泥路。里塔坑是江西东北部比较边缘的村子(塔岭东部即是安徽地界),现在也有了宽阔的公路,此路经羊斗岭与官亭相连,最终通向溪头乡。怎奈此地地势狭窄,修公路时只好把里塔坑至外官亭的古道(即羊斗岭段古道)覆盖,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祖辈们修古道也是因地制宜、颇具智慧的,不然也不会被公路看中。

羊斗岭竹笋

草色芬芳

俯瞰官亭

公路修好了,生活条件也改善了,然而,与中国很多农村一样,还是存在留不住人的问题,我在里塔坑和官亭遇到的基本都是年过半百之人,由于这里并非是核心旅游区,且人一旦上了年纪之后就不愿再操持自己不太熟悉的事,所以此地虽然有村子,却没有农家院。之前路过的珊厚、自由村、西安村、裔村、河村、西垣村、裔村源头、晓庄源头、坦里、阆山村、碎石坞、青石村、斗太村、山背村、龙池汰村等村庄大抵如此,相较之下,河南新乡南太行则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只要有村子的地方几乎都有农家院。其实婺源的旅游资源并不差,交通也还算便利,若是能将视野拓宽到油菜花和晒秋等收门票的景区之外,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到时又何愁留不住人呢!

外官亭

回望官亭

对镜岭是五岭古道的第二岭,也是我今天所走的第三岭,看到这名字,就让人不由想起“对镜贴花黄,当窗理云鬓”的闲适与雅致,然而此地所谓的对镜岭并没有诗中的那般浪漫,而是站在岭头看芙蓉岭,仿若照镜子一般。可能是我才疏学浅、想象力匮乏,我在山岭上张望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照镜子的感觉……

对镜岭古道

从对镜岭南下,有一村子叫茗坦,查阅资料得知,“茗坦”古名“米坦”,后雅化而成,这是个因古道而兴的“岭脚村”,和绩溪杨桃岭下的旺川村一样,曾是一个大米交易市场。走进村中,青石路面已被水泥公路覆盖,但路边一些老房子还保持着当年商铺的原貌——低矮的门槛、开阔的门阙、简易的门楼、宽大的窗子、超长的挑檐及晒台,和徽派建筑的“小门小窗富门楼”有着明显的差别。据传以前这条路上,一天到晚人来人往,路边房子全是店面,吃饭住夜的,打马掌添草料的,卖扁担打草鞋的,什么样的店都有,但最多的还是米店。

茗坦

沿着茗坦村南的公路左拐向东上行,在三岔路口处我有些迟疑,一条是计划路线芙蓉岭,另一条是直通江湾景区的路,简单从路口处的情况来看,往芙蓉岭去的好像还要走一段公路,而往江湾去的则直接上古道,由于这两天走的公路比较多,内心的排斥使我最后还是选择了眼前可见的古道。这一段古道是我走过最长最完整的,它与芙蓉岭平行相近,我起初以为它是芙蓉岭古道的一个分支,到了江湾才知道这是谭公岭古道,为纪念主持修路的婺源县令谭公而得名。

谭公岭古道

谭公岭上有一片油茶,其果实是茶油的原料,记得小时候在上学时经常就地取材折下芦苇的主干做吸管,从茶花中吸取带有露水的花蜜,而现在茶花已凋谢,纵然油茶遍野也品尝不到花蜜的甘甜。除了茶花和茶果,油茶树上还有一个个白色的泡状物,体积大的如拳头一般,在老家我们称其为茶包,它实际上外鼓内空,可以直接食用,若光照和水分恰当,则口感清脆微甜,清明假期第一天我们在井坞至珊厚路上摘的茶包由于水分过多而略难下口,今天在谭公岭上摘的口感倒是不错。

油茶

登上谭公岭,远处有密密麻麻徽派建筑的地方就是江湾,下山的路自然也少不了古道和杜鹃花的陪伴,不过这已经习以为常了,让我感到无比惊诧的是山下那些用青石板铺就的农田间的主干道,其中临近江湾的那一段更是奢华,道路有两三米宽,应该够一辆小汽车勉强通过,路中凉亭的气派更是自不必说了。

映山红

俯瞰观莲坑

中午12点多我到了江湾,与队友们联系,他们也已经顺利到达篁岭,并开始了景区的溜达模式,婺源3天的深度游圆满提前结束,除了我这3天走的不到100公里外,其余4人皆走了120公里以上,我此行虽有遗憾,不过我还会再来的!再见,婺源!

江湾

53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火勺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火勺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