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桂林> 【漓江胜境,大美兴坪】探秘兴坪原始溶洞奇观罗田大岩!

【漓江胜境,大美兴坪】探秘兴坪原始溶洞奇观罗田大岩!

人生,便是一场修行,人生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有人说是淡然,有人说是精致,其实,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顺其自然的沉淀与感悟。人生,无论经过多少繁华,到最后,只想守着似水的流年,将日子过成白开水的味道,平平淡淡才是真!生命,不需要活得有多精彩,只需将人间冷暖,安于辗转,让一颗平常心,穿过岁月的平仄于懂得处,意会生活的沉浮。人生山高水远,从最初的鲜衣怒马,到落款银盘里盛雪的闲章,要领略过多少风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而会心的也只是一刹那,万千繁华,终不抵内心的轻松自在和那份情愫。
直到有一天,不得不到达人生终点的时候,无论是此生无憾还是遗憾未了,那个时候都不是你的意志所想。故而,在人生的起点——终点之间,好好把握这人生舞台,全神贯注的演绎好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在没有预设的舞台上,拼命的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其间伴随着欢声笑语、扬名立万、功成名就、幸福美满……,亦伴随着撕心裂肺、欲哭无泪、痛不欲生、身败名裂……,无论是何种境遇,人生都会继续向前,不断的前行,因为人生终归有一个目的地——终点在等候!
人生年华似水,我们得把人生变成旅行,沿途领略不同的风景,欣赏大自然给我们馈赠:高山流水、起起落落、一马平川、平原荒漠……,在这条感悟之路领略人生的真谛,也许才会此生无憾,也不再后悔,心之所至,便是人生!


也许此生早已注定“碌碌无为”,便总想“奋起直追”,在兼顾生活与工作的夹缝中畅享人生。周末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被烟雨天气蹂躏得不成样子,而在户外人眼里依然是风雨无阻!本周是烟雨季,户外情缘的飞燕姐和关大哥便开启探洞加徒步的半休闲活动,由于刚过完新年,也是闷得慌,周末中雨天气,活动名额尽然爆满,虽然出行前有极个别群友被中雨吓退,但是很快又补满人数,实在让人有些诧异。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阳朔兴坪镇罗田大岩探洞,大致路线:兴坪书家堡村→三千漓→蒋山底村→罗田村→罗田大岩洞→大龙嵅村→新大龙嵅村→菜花嵅→古昔弯→韭菜山村→画山村→厄根底码头。


其实,说起阳朔兴坪相信没有多少人会陌生的。兴坪镇素以山水秀丽、景甲天下而著称,是中国旅游名县阳朔县的旅游重镇。位于阳朔县城东北部,距阳朔县城25公里。世界著名的漓江蜿蜒流于该镇西南部,境内江段长达20多公里,两岸群峰连绵,如剑芒排扦,奇特怪异,万态千姿,绿水滢回,青山环列,倒影幢幢,翠竹成林,垂柳如茵,泛舟江心帆星点点,相映成趣。兴坪,桂林山水之精华,这里有著名的九马画山、僧伲斗嘴、朝板山、榕潭揽胜、雾绕青螺、天水寨、灵宝阁、兴坪古街、老寨山友好亭、罗田大岩、西塘天湖、崧坪龙、腾蛟庵、大源林场等多个风景点,这里还有两个**游过的神秘、古朴的村落——渔村,这里有堪称世界岩溶奇观的——莲花岩,这里也有被印制在1999年版贰拾元人民币背景图案上的兴坪大河背秀丽风景。古往今来,兴坪秀丽的山山水水,引得无数骚人墨客为之陶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元帅曾在1963年畅游兴坪时写下了不朽诗篇:
春风漓水客舟轻,
夹岸奇峰列送迎,
马跃华山人睇镜,
果然佳胜在兴坪。


兴坪镇地属丘陵,地势东高西低,镇西为岩溶地貌,群峰如剑芒排插,分列于漓江两岸,东半部属蒿坪龙山脉,山高坡陡,海拔多在400米以上,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数以百计,最高峰是蒿坪龙,海拔1701米,是阳朔县最高点,境内有漓江、大源河、湖家源流经境内。
它正好位于漓江上游两岸,漓江在此绕了一个大弯,形成了一条美丽的碧波玉带。而兴坪古镇依山傍水,风景荟萃,粉墙乌瓦石板小巷,是漓江沿岸最美丽的古镇,就像漓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很多人来到阳朔,往往会选择乘坐竹筏漂流体验,但却把兴坪作为一个中途休息的驿站,来去匆匆。但事实上,兴坪是一个拥有一千多年历史古镇,古镇中的古桥、古渡、古亭、古戏台、古庙、古寨、古树和古村落建筑群,完好地保持着岁月的风貌,老街长长,古巷深深。优美的漓江从古镇中蜿蜒流过,也把最精华的段落留在了这里。



而今天我们探洞的目的地:罗田大岩就是兴坪镇的一大岩溶特色,目前该岩洞还处于未开发状态,是一处没有任何雕琢的原始溶洞,有着最原始、最质朴的天然溶洞地貌,是个探险的好去处。
据《阳朔县志》记载:该岩洞位于兴坪镇西**5公里的罗田村旁,洞长1150米,宽50米左右,最宽处达90米,高40米左右,最高处达51米,洞底面积5万多平方米。比桂林芦笛岩大3.8倍。洞内钟乳石形态壮观,直径在10米以上,高逾40米的巨大石柱有10余根。洞中北壁一石瀑布,悬自洞顶,高32米,宽13米,远望如银河飞泄,洞内宏大的空间,怪石林立,令人叹为观止,与堪称世界顶级溶洞奇观的莲花岩同属兴平镇的特色溶洞风景。


周日,早上8点10分,群友们如约而至,从集合点上海路枫丹丽苑(桂林三花酒厂对面)准时出发,往大圩、草坪方向一路行进,小巴车大约1个多小时的行程,到达兴坪三千漓度假村附近的兴坪书家堡村路口下车,大伙整装待发。此时还淅淅沥沥下着小雨,群友们飞快躲到附近的民房避雨,不过大家兴致盎然,丝毫不受小雨影响。
大约15分钟,大伙顺着关大哥的轨迹开始徒步前进。这一段要经过一片乡村菜地和果园,果园里满是野葱,也有开得正艳的油菜花,一些喜欢野葱的小姐姐爱不释手的采摘起来,而一些喜欢拍照的群友也不时与油菜花“合影”,尽管泥泞的路面满是积水和泥巴,却没能影响到大伙行进的脚步。说实话,这样的荒野,空气好是自然的,关键远离城市的喧嚣,真的是周末放松的好去处。








我们经过一片落光叶子的板栗树林,远处的山峰早已烟雨缭绕,映衬着淋漓的细雨,一派十足的田园风光尽显眼前,让人心旷神怡。不经意间,看到草丛里还立着一块刻着“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的界碑,一条小江从旁边流经,与远处的群峰相映成趣,活脱脱一幅桂林山水水墨画卷。关大哥似乎也注意到这一点,建议大伙在这里拍集体照。瞧瞧一个个全副武装的模样,哪像是出来徒步的,倒像是一群出来闲逛的“闲人”,一个个表情丰富,溢于言表。




拍完集体照,大概又行进30分钟,经过一片柚子林,隐约可见远处的山峰有一个很明显的岩洞,莫非这就是此行的罗田岩洞,已近在眼前?大伙一顿猜测。
看了轨迹,才知道此地是罗田村,村子不大,几座久远破旧的土屋,从土屋的规模和数量来看,以及村口200多年历史的枫香树,可以看出村子有一定的历史和人文沉淀,只是这一趟不是考察乡土文化,所以并没有专心去了解该村的历史和人文了。
也许是近几年乡村果林等农作物的种植和开发,村里有不少人已建起洋气的小楼房,给村子带来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有一种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景象。







罗田村的村道实在是太多,我和关大哥勘正了一下轨迹,才找到前往岩洞的入口,与大伙一起从村后的山路开始登山。说实话,这一段山路真的是非常艰难,一些巨石横卧在路边,山道满是湿滑的石板,一块块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稍有不慎就会滑倒和摔跤,满山荆棘木,不经意间就会刺伤皮肤,划烂衣服。倒是山道两边野花开的非常鲜艳,一些腐朽的木头上长满苔藓和信鸡尾,给山道增色不少。





大概又走20几分钟,山路更加湿滑,有些地方全是黄泥巴,几乎难以下脚,这就要考验大伙的决心和毅力了。越往上爬,山路越迷蒙,轨迹也有些飘移,时不时需要多走几步来勘正轨迹。其实,有时候,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越是艰难,越要坚持,奇迹就在不远处等着你。果不然,前面先到的群友开始惊呼,说已经看到洞口的石寨门,大伙爬山的兴致一下子热情高涨起来。




没几分钟,我也爬到寨门处,原来洞的入口处的石墙是由许多岩石垒砌而成,从石墙的工艺和规模来看,也许在某个年代一定有它发挥的历史作用和必要性吧。我们小心翼翼一步一步走向洞口,这里有一段较陡的黄泥巴与碎石混杂的下坡路,路面早已被雨水淋湿,非常湿滑,稍有大意就会滑到滚下去。后来了解到,这个洞口便是大岩的一号洞口,也是最壮观的入口。




就这样,我们一个个小心翼翼的往洞底靠近,越接近洞底,就越凉快,似乎也隐藏着一丝丝诡异,让人有些不禁颤栗。看了看手机,此时已是中午12点多钟,于是大伙商量就地解决午餐。
趁午餐时间,终于可以好好的歇一下了,一个个拿出自带的食物,相互分享,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早把一路的疲惫忘得一干二净。瞧瞧,关大哥和飞燕姐姐的午餐最是丰富,还带了小酒,一顿畅快享受,早把饥肠辘辘赶得无影无踪。我也是快速开启自带的桂林米粉(切粉),浇上热的汤汁,一顿午餐就这么“诞生”了,闻着酸笋、榨菜和其他调料的混合香味,早已饥不择食的狼吞虎饮起来,其他的群友们也在快速的畅享着。此时,洞内只有一阵阵热火朝天的欢笑声,……。
大约50分钟的午餐时间,大伙早已整理好行装,又准备开始赶路、探洞。我走在队伍后面,爬到岩石上,找寻早已到达洞底深处的群友,群友们的身影就如蚂蚁般大小,才知道岩洞的宽大和井深。我加快脚步随意抓拍一张,继续追赶他们。






顺着大伙的亮光,我跟关大哥先去探一个悬崖洞,洞口在光影下像是一张鬼脸,十分诡异。从洞口进入,通过光线,才真真的看清楚,原来悬崖底下是差不多一百多米的峭壁,让人感到不寒而栗。但是站在悬崖边则可以远远的看到对面的擎天柱,原来那是另一个洞口。后来查资料得知,大岩尽然有四个洞口,真的是四通八达啊。




打完卡,我们原路折回,继续朝洞底进发,原以为洞底会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或许有压抑感,但是多虑了,只是洞内的气温有些低而已,行走其中,倒是有些打颤。快到最底部的时候,只见入口是一堵人为垒起来的岩石墙,莫非这荒郊野外还有人来居住,脑袋里打起一个个问号。跨过石墙,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悬崖洞看到的一切尽然出现在眼前,看来我们又下降了一百多米的高度。
此时的景象让人非常震撼,随着群友们的头灯或手电把洞内照得通亮,才知道原来这里竟然是一个足以容纳上万人的岩洞大厅,之前的擎天柱也赫然入目,就像是一根通天大柱以神力支撑着洞顶,非常壮观,真的让人感叹不已!






不知是巧合,还是群友们下意识的创意,一束强光照射在岩壁上,几个小姐姐站在中间,一个个活鲜鲜的剪影投射在岩壁上,仿佛是巨人一般,婀娜多姿,随着变换不同的姿势,剪影也变幻滑稽,妙趣横生,活灵活现,一个个玩的忘乎所以。有时候在想,人生的乐趣似乎没有那么复杂,简单就是快乐,开心就是人生!
我拍完剪影,看到一个群友打着手电,低着头蹲在地上端详着什么,我也蹲下来,细细一看,原来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岩石,有的一大堆圆圆的,大小不一的跟黄豆颗粒一样的钟乳石颗粒,我们猜测应该是一种特殊情况下形成的颗粒状的钟乳石粒吧。








此时已是下午2点钟,群友们还在如痴如醉的拍照剪影,我则继续跟着关大哥前行探路。越往里面走,洞内的景观越是让人着迷,仿佛这就是一座神奇的宫殿,有时候,真的很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瞧瞧,一整个岩壁的钟乳石,就像是岩溶瀑布一般,悬挂在崖壁,亮光照上去还会闪闪发光,映构成一副绝美的画卷。有些岩石就像是雨后春笋,从洞顶往下延伸,就像是海底的珊瑚触须一般。几个爱美的小姐姐更是不想错过这次机会,早已摆好姿势,我也帮着抓拍起来。






越往纵深,越发现洞内的美妙绝伦。一根根钟乳石支撑着洞顶,顶部、底部都是形状各异的钟乳石,横七竖八,稍有不慎就会刺伤脚踝或摔跤。而这些却成为群友们拍照打卡的“”“依靠”,一个个美滋滋的,各种姿势层出不穷,别提多兴奋了。瞧瞧,这姿势抱着的、蹲着的、绕着的一应俱全,真的忙坏我这业余“拍手”了。





随着大伙久久不愿离开的脚步,似乎时间也在加快流逝,关大哥也督促大伙加快脚步,因为下山的路不好走,而且湿滑。我们还得继续朝另一个出口靠近,一旁的钟乳石也变化多端,造型各异,飞燕姐姐说有点像是一个母亲抱着一个小宝宝怀里,着实让人感到神奇。
就这样走走停停,我们已然到达出口,只见几个先行的群友早已站在不远处拍照,远远望去,就像是几只小蚂蚁在上蹿下跳,场景让人惊呼唯美。此时又一根擎天大柱依撑在洞顶,几个小姐姐站在石柱底部,就像是一只只蚂蚁,而衬托出的空间感,足以预测出岩洞的庞大和雄伟。也许是玩累了,一个个群友跑到土堆上休息,我则借着岩洞出口的余光拍起剪影来。







休息几分钟,我们还得继续赶路,准备从洞口爬升出去,这一段也是湿滑无比,巨石不时挡在前面,只好在石缝间穿行爬升。一些弱一点的小姐姐,在大伙的帮衬下总算爬出洞口。而一场大雨却把黄泥地浇得更加泥泞、湿滑,幸好有山路两边的荆棘木可以抓着慢慢下滑,才算迈过这一难关。




大约走了近30分钟,我们终于到达大龙嵅村,村子很小,零星的几座年代较久远的古屋,大门紧闭,只有一副像是刚贴上去不久的对联,鲜红的颜色非常显目。此时,我们走的已是好走的水泥路村道,小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衣服鞋子早已湿透,却没有多少感觉,也许是一路的疲劳忘记了这一切。








走到一个岔路口,看到一块简易的木牌写着大龙嵅与新龙嵅的方向,我参考了关大哥发的轨迹,继续往菜花嵅村顺着盘山的水泥路开始登山,据说翻过山头就是九马画山景区的漓江大湾。这里一路都是柚子果园,水泥路在果园处走到尽头,只剩下不太清晰的古道隐藏在草丛里,我们顺着轨迹开始走古道下山。
在这里已然可以看到漓江的大湾,快速拍了几张,便匆匆赶路。此时的山林全是荆棘木,一些枯黄的野草低垂在周边,一根树枝上还缠绕着红色布条,也许一些越野队做的标记吧,无从得知。





这一段也是湿滑无比,几乎清一色的下山石板路,原以为这是一趟休闲路线,被一场烟雨季,活生生走成强穿路线。不过还好,大伙的脚力还行,没人摔跤,也就这么硬生生的从菜花嵅走到古昔湾。








此时已是下午5点钟,我们还得从古昔湾到画山村,再到兴坪古镇,据说这一段已经开发成景区,只允许景区内的交通工具可以进入,所以我们又得多走几公里才到停车的地方。尽管是水泥路,但是大伙的体力已然消耗大半,瞧瞧一个个蹒跚的背影,与岩洞里的欢快,形成鲜明的对比。
刚走出画山村,准备往兴坪古镇方向靠近时,关大哥接到小巴车周司机的电话,说车子可以开进来。我的天,终于可以少走几公里,也总算可以完美结束行程。说实话,这一程泥水交加,倒确实蛮锻炼人的!大伙上车换好衣服,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地,这才圆满返程!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行为天下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