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深圳> 怎么买户外保险?这里有一份硬核避坑指南!

怎么买户外保险?这里有一份硬核避坑指南!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怎么买户外保险?这里有一份硬核避坑指南!

2023-02-20 16:25:05 4309

户外出行,最怕意外。

不管是商业团队,还是纯AA;哪怕出行路线很安全,准备很充分,也抵不过大自然的魔力变幻,以及不期而遇的灾祸……

据登协登山户外运动事故研讨小组不完全统计:

  • 2019年共发生事故238起:受伤73起、死亡38起、失踪6起、无人员伤亡121起;

  • 2018年共发生事故348起:受伤115起、死亡40起、失踪4起、无人员伤亡189起;

  • 2017年共发生事故289起:受伤107起、死亡35起、失踪7起,无人员伤亡141起。

水面之下的实际伤亡人数自然大得多……

一、户外保险必须买?

万一出现意外,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之外,搞不好还可能对簿公堂,同行好友反目成仇。户外保险,不仅是为买一份安心,更是给不可预知的户外未来一份保障。

毕竟,即便事故并非发生在自己身上,组织者和队友也可能被判连带赔偿责任。尤其对于活动组织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09)》,第三十七条,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但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顾名思义,户外保险即专门针对爱好户外运动的人士的保险,为一种专项意外伤害保险。和普通意外伤害保险相比,在保险责任等方面大有不同。

保险公司根据不同出行场景设计保险产品,不同产品涵盖的户外项目也不相同。

主要针对滑雪、滑水、潜水等水上娱乐运动,以及骑马、急流划艇、登山(3500米以上)、高山探险、极地探险,还包括洞穴探险、蹦极、长途无人区、漂流、野外生存、山地越野轮滑、山地自行车越野、溯溪、自然场地攀岩与下降等特定运动提供保障。

我们需要根据路线及活动项目特点,进行针对性购买。

在一些活动中,主办方或运动场所可能已经为顾客购买了相应保险,但保障额度各有不同,保障范围可能也并不完善,终究需要我们自己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二、究竟应该怎么选择?

几块或者几十块的金额并不大,很难引起重视。然而,一旦发生万一,可能却是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财产纠葛。

有人可能对此信心满满:

“没事儿,我买了20万的保险”

“我更不怕,买了50万的”

……

真的是“越贵越好”“越贵越保险”吗?不如来看个实例:

【某国内自助游“20万”档保险,保费5元/天】

结合保障范围可以看出,20万只是意外身故或残疾所能获得的最高保障金额。

  • 若因意外伤害受伤住院,即便花费十几万,最高也只能赔付1万;

  • 若因高风险运动造成的死亡/受伤住院等,则没有任何赔偿;

  • “附加保障”相关栏可知,如未勾选,则无法获得相应因为急性病身故的赔偿,以及因交通工具造成的意外身故的叠加赔付。

对于示例中这款产品而言,5元款只是最基础的,我们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更高的保险金额,也可以针对“不投保”栏追加投保,一天也贵不了几块钱。

但若不明白其中区别,简单以为买了“20万”就高枕无忧,受伤住院都可以报销……这种情况下,不靠谱的并不是保险,而是我们自己了。

避坑指南·这些地方要注意!

买保险,跟找对象一个道理,重要的是合适。

A、保障范围匹配度

一般保险公司会注明穿越、登山、探险、滑雪、潜水、攀岩等户外运动属于高风险运动,不在普通旅行保险的一般保障范围之内。

不少公司都推出了针对性产品,但相比一般旅行,条款可能会更严苛,更需要格外注意。(以下为某保险网站给出的风险等级参考及保险类型选择)

第一类风险:指海拔3500米以下的普通运动,投保普通意外和意外医疗保险即可。

第二类风险:指海拔3500米以下的激烈运动,需要投保加强型户外意外和意外医疗保险。所投保险可以涵盖:远足徒步、健身登山、山地越野自行车旅行、骑马、划船、轮滑、绳降、场地滑雪、潜水、拓展运动、攀岩、野外生存、漂流等。

第三类风险:指海拔3500米以上的登山户外运动(3500-6000米)、高山探险(6000米以上)、冬季户外运动(2500米以上)、攀冰(包括低海拔地区)、沙漠穿越、登山滑雪、极地探险、洞穴探险等项目。这些项目风险极高,投保都需要单独购买。

——来源:慧择网

不同运动的关注重点各有差异,结合自己的活动线路和项目,了解“保险责任”范围,确保所买保险产品或产品组合一定要在保障范围内。如:

  • 去高海拔徒步或登山,则要注意海拔限制(如a图);

  • 去滑雪/滑翔伞……也不能无视某些免责项目(如b图)。

【如、某产品细则中对海拔的限制】

【如、某产品细则中对项目的限制】

至于保障额度,则看个人选择,不过建议要能覆盖行程中的意外风险成本。

Tips:境内vs境外

两者大多是分开的,包括年险。

  • 可根据出行国家的消费水平选择保障额度;

  • 涉及潜水、热气球等高风险运动,需重点核实保障范围;

  • 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要求存在略微差异(如出行欧洲办理签证时,上海意大利使馆要求结尾延长5天,广州使馆要求头尾各加2天……)。

B、保障期限匹配度

保险期限应与出游时间相匹配,不少于出游时间。此外,还应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 大多产品次日生效——至少提前一天购买!

  • 一旦行程变更,及时调整保险保障期限,或迅速加购。

  • 如出现旅程延误/取消等特殊情况,应向机场或航空等部门索取航班更改的书面证明留做备份。

Tips:单次vs年险

对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朋友而言,年险省心而划算。但年险大多有“每次活动时间长度”的规定(如图c)。一旦超过规定期限,就不在本单保障范围之内了,需要及时另行购买。

【如、某年险对单次活动时间的限制】

长途出行尤其应注意时限。

C、保险公司选择

品牌保险公司

  • 服务及理赔流程完善、周期较短;但价格可能相对稍高。

小型保险公司

  • 价格较低、性价比高,但可能在服务及理赔流程上稍逊,条款相对苛刻。

以上只是一般性概括,关键还是要看产品本身,尤其条款细节。

此外,专业的保险经纪公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保险公司更多是具体承保;

保险经纪公司则还可帮助系统筛选及定制产品,并协助伤者理赔,解决赔付中耗时费力烦心的问题——万一出险,如何报案?如何留存凭证?如何提交理赔材料?……这些繁琐的问题难免让人发懵,稍不注意,可能就不满足赔付条件或是需要反复补充材料。

这也是徒步中国保险商城选择与专业保险经纪公司保游网合作的重要原因:

  • 通过立足户外行业,联手定制高性价比户外保险产品;

  • 完善的客服体系、理赔指引服务,以及及时的赔付到帐速度等,都让购买的保险能切实能起到转移风险的作用。

细看条款·跟理赔息息相关!

纠纷,往往藏在条款细节里——保障范围及投保须知,尤其免责条款(即一旦出现某种意外,得不到保险公司赔付的条款规定)。

但要看出门道儿来,则要特别注意以下一些典型区别及容易被忽视的要点。

易混概念1、徒步vs登山

按照《国内登山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海拔5000米以上,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拔3500米以上,属于登山活动;同理,西藏自治区海拔5000米以下,内地地区海拔3500米以下,属于徒步活动。

按此规定来看,经典线路如珠峰东坡、洛克、贡嘎、乌孙等中一部分,已属“登山” 。

因此务必注意行程海拔等情况,以免买了无效保险,在恶劣环境中“裸奔”。

易混概念2、猝死 vs 意外事故身亡

一般保险产品保障的,都是由于意外导致的系列伤害,不包括猝死。

猝死,即外表看似健康的人因潜在疾病或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突然死亡,且医疗机构出具的被保险人死亡诊断为猝死。

  • 一般为非暴力、非外伤性死亡,如之前在奔跑类节目中发生意外的高以翔事件。

意外事故的定义,则和我们日常生活里理解的“意外”有所不同,它强调直接且单独的原因致使身体受到的伤害,突出以下4点:

  • 外来的:遭受外来伤害(如坠崖、溺水等),而不是内部器官病变,疾病伤害;

  • 突发的:伤害是瞬间造成,而非长期影响如“职业病”等;

  • 非本意:主观无法预见,主观即使可预见但由于疏忽和技术上无法采取避免措施造成的伤害,自杀等不在保障之列。

  • 非疾病:与猝死本质的区别。

(注:违法犯罪行为如打架斗殴等产生的伤害不算意外伤害,但被保险人被打以及见义勇为等行为造成的伤害则在意外伤害范畴。)

二者差异明显,猝死不属于意外事故;不少意外保险条款中,甚至会明确将猝死列入免赔责任。

此外,一些保险产品还会备注说明,对故意做出的危险性行为而导致的意外伤害事故不承担保险责任,包括但不限于:

  • 不听从导游、领队、教练或现场安全人员的要求及劝阻;

  • 违反景区或当地的警示/禁令标示;

  • 违规进入国家或当地政府明令禁止的线路或地区等。

网络案例一、某人在户外活动中摔倒,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亡,若只购买意外险,保险公司一般会拒赔;因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心脏病,而非摔倒。

网络案例二、某驴友2015年鳌太登山时突然死亡,虽然所购保险有意外身故赔偿,但因保险公司要求做尸检,确定死亡原因,家人不同意,导致拒赔。对保险公司而言,如果死亡原因不明,无法确定是否属于意外范畴,还是因为自身原因猝死。

至于猝死相关保险,如果需要,则可以考虑寿险及某些重疾险,但也要注意免赔条款等。目前,也有一些户外保险推出包含猝死的产品,如某专业赛事保障产品,特地将猝死列入:

猝死案例在马拉松赛事中尤为多见。图源网络。

易混概念3、意外医疗 vs 急性病医疗

受伤诊疗相关条款,也是选择产品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但务必注意高原病、急性肠胃炎、中暑等,大多不在“意外事故中涉及的医疗”的保障范围内。这里涉及另一类型——急性病保障:

  • 意外医疗:多指身体外部因素带来的伤害,比如扭伤、摔跤骨折、被落石砸伤被马蜂蛰伤等等;

  • 急性病:多指因身体内部,发病急剧、病情变化很快的疾病(如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气胸、急性阑尾炎、乙脑、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急性食物中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胆管炎、急性脑膜炎、霍乱、鼠疫、流脑、埃波拉病毒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等)。

对于户外保险而言,意外医疗险无疑是关注重点;此外,可根据出行地情况,针对性考虑要不要附加选择急性病医疗及身故等保障。例如:

  • 若出行地涉及高原——明确是否承保高原反应身故和医疗;

  • 出行地卫生条件差——明确是否承保急性食物中毒等易发急性病。

对这两类医疗保障,基本也都是有限额的。

例如关于承保医疗费用的天数,某保险规定门诊医疗费只赔付从保险结束之日往后15天,另一款保险则是往后180天。

保障项目越多、时间越长,保费也会相应有所增加。具体产品各有不一,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即可。

那么,为了“保险起见”,多买几份,岂不是买的越多,赔付越多?

等等!先看某保险条款中一项规定:

在同一保险期间,每位被保险人投保本公司同类产品(包括同一产品的同一计划或不同计划)限投保一份,本公司仅按其中保险金额最高者做出赔偿。

所以,看清规定细则,才不至于多花钱还吃了哑巴亏!


此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条款,我们做了重点归纳:

a、海拔之外,有些保险产品对路线也有要求,比如不承保高风险/探险类/命令禁止的线路等;

b、有些出行类保险会规定离开“日常居住地”后,发生的意外才纳入理赔范围,需具体咨询。

c、承保高风险运动的保险产品,很多也会强调三个特性:非职业性、非比赛性、非商业性。若参加户外相关赛事,建议购买专门的赛事险。

……

只要条款未注明不赔付的,保险公司一般没有理由拒赔;但对于白纸黑色的某些细节,如果因为我们自己未注意,最终导致理赔纠纷,就得不偿失了。

关于理赔·要注意什么?

如果不幸发生意外伤害,需到当地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就诊(一般保险公司条款中,均规定须是公立二级或者二级以上的医院才可报销)。

如果情况特殊需要急诊,或当地卫生条件简陋,只有小诊所或卫生院,可电话保险公司特殊报备申请,优先救命,并尽量在二十四小时内转移到符合要求的医院。

期限:在产品规定期限内向保险公司报案;治疗结束后,及时将住院医疗收据等材料送到保险公司办理索赔。

  • 超出规定期限,可能需承担延迟导致的保险公司勘查、检验等费用。

材料:重点注意以下(包括但不限于)

病例+诊断说明——无论就医医院规模,都必须去找医生要病例及出院小结等。

  • 若全程使用医保卡,可找医生打印病例;

  • 诊所等没有正规病例的,可让医生手写诊断说明等。

  • 如果需要转院就医,切记请初始医院出具书面转院证明。

用药明细——保险公司可能据此核实哪些在赔付范围内,若只有发票,保险公司无法单纯根据价格进行甄别,可能出现拒赔。

维权:对于资料齐全的合理赔付要求,保险公司故意拖延,不按期支付;或者存在争议,则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由法院判决。


玩得开心,更要玩得安心。

希望这篇小文能对你了解户外保险略有帮助,避开一些埋在条款中“坑”;也希望我们一起徒步世界,无畏前行。

90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叫我乌木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叫我乌木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