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撸西猫耳山 奉送红螺三险

——红螺三险-阿蒙小道-化木伦-猫耳山-石板山-20220417
一、小序
从3月初涉险后,经过一个半月的反思、试走,包括:(1)箭扣九眼楼经西大墙到北京结的两个断崖;(2)“五十里” 春风的下苇甸-禅房-孙家山-神泉峡-炭厂村(黑白子领队原设计是六十里,因炭厂村防控,又不肯/耻于走5公里公路,改成五十里);(3)豹子岭补课(六十里落下的课);直到今天黑白子猫耳山C线(宝金山-五指峰-化木伦-猫耳山-石板山)基础增加红螺三险环穿,相当于B线强度,安全、守时、顺利完成,四次活动在山石断崖、长城断崖、雪地、泥滑地(孙家山段阴面积雪和土路融雪)、土路陡降,均没有出现如滑倒等的危险情况,于是决定全面回归,特作此文作个纪念。
二、活动准备
1.报名活动
先是,关于房山,前些天看了谁的游记,说北京只有房山名字中有山,其他区县都未称山,好象一下给房山正了名,不明觉厉;二是上一年内已经先后三次来了房山,包括一次自驾探路;三是多次看到猫耳山的活动,想看个究竟,这次看到又是黑白子(靠谱同义词)发的活动,所以较早就报了名。
2.作功课
考虑到恢复试走阶段,并且一段时间以来,腿部有时感觉有点不舒服,遂确定的基本计划走D线,即(1)过自由碑之后直行去五指峰;(2)在火石咀后沿山腰下行之葫芦棚四岔。并且按周六先行人员提示,原D线到葫芦棚四岔后找路很费时间,所以修订成到葫芦棚四岔后直接左转下行,经葫芦棚村到药王谷岔口,最后返回长流水公交站的修正D线。自己在行走导航版轨迹上标明了各处主要岔路口的行进方向。
考虑可能增加的行程是到火石咀后转C线,可以到猫耳山三岔,并去西猫耳山拉个小抽屉看看猫耳朵,也算到过猫耳山了。看到转C线后也没有什么大的岔路口,行走导航轨迹也就简单标了一、两处。
3.去程
去房山最大的难处是交通,如按领队活动提出的8:30在黄元寺公交站集合,从东城区出发去程要约三个半小时,也就是最晚要凌晨5点钟出发。好在前一天活动群内朱先生提供搭车的发言,说明将开车6点从东城区出发,赶紧与朱先生联系约好搭车。
活动当天,顺利和D低调先后搭上了朱先生车。车上D低调说他会走阿蒙小道。按领队的线路,阿蒙小道是C线从自由碑到五指峰走的线路,要多下200米到冰壶沟底,再爬升400米回到山脊,与D线汇合;而D线线路是走一条没有名字的山脊,行程距离上,D线近1公里多。昨晚也正好看到活动群的群友说阿蒙小道很好走,心想或者我也考虑这么走。一路闲聊,7:15到出发点了!由三个半小时缩短到一小时十五分钟。“你幸福吗?”,反正我很幸福!
三、登山全程
1.出发
到起点下车,正好赶上黑白子领队、爱山琳和另外三车队友。为防备村民阻止上山,大家都好早啊!黑白子领队一声指令,收声出发!
2.从黄元寺到宝金山、自由碑
这段路我自己来探路时曾经走过,当仁不让,我一马当先、分秒不停地走在最前面。
小爬升一百米后到山脊,向行走相反的方向看一眼,这是泰坦尼克的船头吗?左右应该是没有上来的路,这算是“眼神儿”探路吧!

左边远处能望到的棺材山。

金刚大猩猩从垭口探出头来观察我们!

到了药王谷岔口,前面是一条石阶路,我上次探路是右转下药王谷,这次要左转上行。
途中遇到先行出发的赵先生,问他会怎么走,会走阿蒙小道吗?他说他会走红螺三险,后面有人会走阿蒙小道。好吧,没有听说谁会走D线,为了能结伴,我也确定选择走阿蒙小道吧!看到赵先生速度有点慢,打声招呼后,我继续按自己的速度一个人前进。
不一会来到宝金山瞭望亭。

再遇一岔路,偏右行。约3 公里处,到达自由碑。
自由碑(正上方山顶探出上半身的也是金刚?)

3.从自由碑到红螺三险与阿蒙小道的岔口
过了自由碑,要下冰壶沟走阿蒙小道了,必定那里是有个缸(水冲出来的断崖)要爬的,我开始手台呼叫走在小道内的前队,希望结伴同行。有人回复,说在前面不远,我正好继续原速前行。
下到冰壶沟,一会又见到了赵先生,奇怪他怎么走到前面了,手台回复我的也是他啊。他解释说看到路网有近路(前面我偏右行的岔口选择左行),就把自由碑切掉走了近路!
我说我没有阿蒙小道的导航轨迹,希望先跟着他走,他回答他也没有轨迹,是看着路网走。我头有点大/晕,这是有点探路的意思吗?
行进中,他介绍他计划走红螺三险后直接按路网去五指峰,而且可能不会走C或D全程,而在某地(五岭鞍前后,没记住名字)下撤。好在从自由碑去红螺三险和阿蒙小道开始的路是一样的(作功课时看过),先结着伴走吧。
这时手台中不停传来爱山琳等后面队友在自由碑发现了猴子,并陆续通过了自由碑的对话。
行走间,来到红螺三险与阿蒙小道的岔口——剑劈石。

看着这剑劈出来得直直细缝,感慨必定是一把好剑啊!

这是要选择路线的时候了,到底走阿蒙小道,还是与赵先生一起走红螺三险。赵先生补充说后边的诸多队友都会走红螺三险,并且爱山琳会环穿红螺三险,再走回阿蒙小道。
选择阿蒙小道的弊端是没能结伴,不确定那个传说中的大缸是怎么爬,独自爬缸的危险程度有多大。我停下来导入了爱山琳C+红螺三险的轨迹,观察了一下从红螺三险去五指峰的区域路网。好吧,结伴重要,结伴走三险吧,如此被“奉送了”红螺三险!
4.红螺三险环穿
继续前行,很快又来到一处岔路口,爱山琳的轨迹是左转上山;同时还有很宽的路网是走右侧继续沿沟前行。我直接选择了沿轨迹继续上山,赵先生却犹豫希望按宽路网走沟。讨论犹豫中,爱山琳和几个队友已经逐渐走近并且能听到声音了。手台和爱山琳确认要按轨迹环穿红螺三险后,鉴于今天状态还不错,装备整齐(刚配齐了耐磨上衣、袖套),我最终确定了走环穿红螺三险再回阿蒙小道的爱山琳C+线,必定爱山琳大神级徒友的轨迹是可以信赖的。并且我第二次房山的大小断崖、佛母洞、不掩门、杏黄、大洼尖、南梯徒步行程,也是跟着爱山琳大神走的!
环穿红螺三险加走阿蒙小道本来是我计划以后再来房山时要走的路线,就这两个景点和路线本身10公里行程已经接近一次徒步的主要行程了,今天竟然完整地加了进来,哈哈,干吧!
看了下走沟的赵先生已经不见了,我也开始边缓步前进边等爱山琳小队。没过几分钟,爱山琳在前,芭蕉树紧跟,风影(回程时才记准名字)一行三人已经快速来到身边。再次见到爱山琳,与她又确认了今天她带大家逆向环穿(爬下)红螺三险的线路。
爱山琳轻车熟路地在前领路,我们另三人则脚步轻快地随后鱼贯而行。
一过云会门(活动后领队告知叫云会门。活动后查阅,说是上面这块巨石象云一样靠近山体形成了门,不过当时没有注意找角度以拍出传说的效果)

利用板状岩石当房顶的石头房,这房顶也太坚固了!

倒塌石头墙壁围着的房间内的洞状居室,这洞状居室是天然与人工合作的产物吧!

木棍搭出的门窗

红螺三险之第一险(逆向环穿顺序,下同)

凹进的大山洞

孑孓孤立的神坛

到了环穿的山顶,开始下山。路程中先后遇到了正穿三险的独行队友赵先生和另外在一起的一男一女两名队友。
大神正在下红螺三险之第二险

红螺三险之第二险

傲立崖边的粉色小花

红螺三险之第三险

再过云会门

5.阿蒙小道
环穿后又下回到沟底的剑劈石,左后转走上阿蒙小道。说是小道,实际上是山沟,在山沟里的道路。山沟里被水冲刷后的大大小小石头非常多,小道或在小石头小行走,或在中石头上跳跃,或绕过大石头,从大石头与沟壁间穿过。
按群友说的,沟里的阿蒙小道比其他路线的“扎扎”路强。
终于来到了阿蒙小道的大缸,见到了真容!

大缸约4人高,缸壁竖直,平滑,没有着力点。要上大缸,首先是借助缸边岩石上前人留下的绳索攀爬。爱山琳上前尝试了一下,由于绳索的下边一段被换成了橡胶的,很滑,难以吃上力,确定有危险。我们只好从再右边的小崖爬到缸顶上,这里几乎没有危险。
从沟里爬到一道山脊,就接近了阿蒙小道的尽头。视野也逐渐开阔起来。
由于这次出发时间较早,大家选择12点前择地路餐。
饭后,队友风影选择了降低速度,并准备看情况提前下撤,剩下我们三人小队。从整个队伍来说,除了个别人因遇事落在后边,但他们会选择下撤外,我们还是在队尾,还需要加快速度。行进沟通中,发现芭蕉树也是跑越野的高手,风影退出后,爱山琳逐渐把速度带了起来,平路和下缓坡已经开始小跑起来。
继续爬升,一会就接近了山顶,可以眺望远山了。

山崖边的开着各种花,芭蕉树开始不时地停下来拍照。我也顺便拍了几张。
裂叶堇菜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槭叶铁线莲,据说只在房山这一带有。

奇特的独根草

6.五指峰和化木伦
五指峰和化木伦是这次线路的次高点,行进中发现从五指峰到化木伦前的路竟有三峰小道的意思,大部分路迹清楚,虽然路不宽,但没有左右伸出的遮挡,虽然山腰路面有点倾斜,可绝对不是青银沟、清风岭等原来想象中房山的陡峭加荆棘并且路迹不清的风格。这给了两位队友充足的表现机会:爱山琳在前带路一路紧跑,我居中跟随,芭蕉树则不时停下来拍照,可很快又跟了上来。
五指峰在向我们招手

经过岩石板搭的围院,很多石板石也是这次行程的特色。

来到五指峰脚下

转过五指峰,经过一处水源。看见水源,我眼有点发热,可还是快速通过。

到达化木伦,终于赶上了部分“后队”的队友。
化木伦山顶的铁三角架

拍张照片,到此一游,继续跑路。
7.五岭鞍、大歪尖、火石咀
从化木伦到五岭鞍,开始的一段出现了钻灌木林子的情况。
看到这么漂亮的杜鹃花,拍个中景,再拉个近景!


看到爱山琳带得太快,芭蕉树也加快速度跑起来。我落最后了。
又遇到几拨队友,路况不好,只能跟随。
前面二名队友逐渐拉开距离。开始还能看到她们,后来逐渐看不到了。向前的队友借道通过后,我又加速追赶。
小山包顶的黄绿两个世界

后面的路变回了清晰的小路。
又遇到鸟窝,也补拍二张。(前面五指峰时,因为赶路,我错过了路边一个窝里有橡子的鸟窝)

鸟去窝空,鸟儿去哪了?

继续加速小跑,过了大歪尖,前面视野又变得开阔起来。前面在沟壑之上有一突出的山头,平缓的山头竟有一个亭子,可能是“土地”看山的瞭望亭,亦或是神仙下棋的道场吧。

正神往的时候,看着前路似乎不对,没有队友身影啊,看下轨迹,原来是走错了。好在回到轨迹的方向有路网,顺路网不一会就切回了轨迹。
后而的路就是不断上上下下,路况变成了破旧的景区路,前面两位就更如如鱼得水地跑起来了吧,反正是看不到了。
回首刚走下来的残破的树桩台阶路

展望马上要攀登的石阶路

往下到了一处小广场的位置--火石咀了。喘口气,拍个广场标志碑:大房耸翠

8.从火石咀到猫耳山
下到这个小广场前,只要你向高处的猫耳山方向望去,就可以远远地望见西猫耳山了。
这时,也看到了远处岔道上两名队友,似乎是有走错路,在往回走并绕行上山。手台沟通后她们要继续前行去猫耳山。我回答她们,我正在考虑去猫耳山,就是剩的水有些不足,估计水袋和保温杯也就合计有500毫升(之所以前面见到水源眼睛会热),后续路程10公里左右,看她们能否分我点水(按了解到的徒步忌讳,此系极其不好的作法。若非要一路同行,断然不可开口)。我边说边尾随她们绕行上山。
昨天登山的队友已经发出带水警报,天太热,耗水大增。今天出门带了3.5升水,已经是带得最多的一次。今天天气稍凉快一些,可是由于前半程走的很快,出汗要补水,降温要补水,补充盐分和巧克力也要以水送服!
突然“天上彩云飘过”,人间好人出现,在广场的一男一女两位队友向我口头喊话,说他们有水可以分给我。怕没有听准,我应答并追问情况,他俩说准备下撤,带的水富余了!那位先生还要给我把水送过来,我赶紧说,你把水放台上(前面绕行就是在绕这个不到一人高的墙),我自己过来取。取到了两瓶1升的水,表示了感谢之后,我竟忘了问他俩姓名,就马上转身回来赶路。
一会儿爱山琳手台回复她俩可以均给我一瓶水。我把情况向她们说了,她们问我两人是谁,我这才回过神来通过手台询问——晓晓和小何(音)。
终于可以看清楚猫耳山了。
猫耳山

这个是西猫耳山,除非去东猫耳山拉2-3公里的大抽屉,能看到文武官石像和瞭望塔,今天预想的景是都看到了。甚至可以考虑下撤了,一边胡思乱想,一边向前爬升。
手台里,黑白子老大开始不时询问着各路队伍的行进情况。鉴于时间不早,老大手台广播指令,后队尽快按安排路线下撤,大家不要再去拉抽屉。
对我来说,后边是强弩之末的2公里距离400米的爬升,路是景区的石阶路,可越来越陡。开始还能看到她俩的背影,到最后150米爬升时,我速度明显下降,最后几十米要不时停下来喘口粗气,转过巨石山崖,已经看不到她们了。剩下这不高的爬升,也最终没有让我取出背着的登山杖来。
坚持着终于来到了猫耳山垭口。
猫耳山垭口的瞭望亭

来到垭口,没有看到两位队友,估计她们是“照例”拉抽屉去了,而我这时不方便联系他们,于是自己选择“过家门而不入”,忍痛前行了。如此只能算作“轻撸”西猫耳山了!
9.葫芦棚岔口、石板山到长流水
从猫耳山三岔开始进入下山为主的行程,鉴于时间不早,我继续按平路和下缓坡小跑的速度前进。山路还是一如既往地不宽,但清晰、通畅,不时有些上上下下。
过了葫芦棚三岔,我手台呼唤爱山琳,告知了我的行程。
继续前行,就可以看到石板山了,尤其是较近处石头山顶以由于开采形成的标准立体几何三棱体,不知是什么工具能加工出如此形状!
石板山三棱体

到石板山前,看到一个曾用石板垒砌,现在已经倒塌、方形水池状的搭建物。

到石板山脚下,是一堆加工剩下的废石板材、碎屑。

这时天空有点转暗,眼前时而出现纵横交错但不很清晰的小路,不确定它们的方向。手台里大家在联系回程的搭车车辆安排了,我也在联系自己的回程搭车方案。可能是联系搭车回程分心,走着走着走上了错路,拿出手机查看轨迹,退回改到正路,收起手机赶路,一会又走上错路,如是几次……行前没有细标的导航得到了惩罚!
最后来到需要爬升翻越约百米高的石板山垭口,这是土、岩石灰和散落石板岩石片形成略陡的坡,土、灰吃不上力,只能上身向前倾斜,几乎有点手脚并用地终于爬了上来。
翻越垭口时,回程搭车也在队友低调的帮助下确定好了。我剩下3公里近500米下降。后半程还有大部分水泥路,车将在长流水村(不让进村)等我。于是,调动最后的能量,在能跑的路段加速跑了起来,终于在长流水村口见到了等我的车。
又是晓晓和小何(音)开车来等,同时还有队友低调!
四、回程
回程一路畅通不表,需要再次感谢晓晓(回程中问清了晓晓的名字写法)和小何(音),感谢他们火线支持的水,并提供搭车回程!
同时他们告诉我,红螺三险时遇到过我们小队!
五、总结
1.感谢黑白子活动组织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有机会感知自己的全面恢复。
2.全面恢复与全面回归
今天安全顺利完成C+行程,差点完全跟上了大神的速度,这是以前体能高峰期时的表现。
体力:体力在二、三天后得到恢复,没有任何不适。
腿部不适:奇怪的是腿部不舒服的感觉运动完这几天竟没有出现,这是这一段时间都没有的好状态。
全面恢复终于使我有信心决定全面回归!
3.感想:登山速度、爬升极限是晋升中级的敲门砖
这次与大神爱山琳、越野跑高手芭蕉树同行,首先对徒步登山有了更深的感触:现在的徒步登山,应该叫跑步/越野登山,一路上你不能间隔着跑几个3~5公里,就将直接被队友淘汰!平时锻炼只跑5公里或者偶尔跑个10公里是完全不够的!
再一个是爬升极限,平时爬山的登高极限出现的太早,速度掉得太快,恢复速度太慢,是个巨大的瓶颈。单段连续500米以上的爬升,或多段累计2-3公里以上的爬升还要多练!
4.装备
这次全身耐磨衣服,轻型低帮运动鞋等等,使徒步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部精力投入行进中。
特别提一下,这一轻型低帮运动鞋就是我在门头沟走大桃心时走黑两脚大脚趾头、在小五台走出两脚泡的那双鞋,现在脚有了茧子,同时又穿上厚袜子、垫上厚鞋垫,如今成了利器了,这人/脚和经验当初还是太“奶娇”啊!
5.同行队友和导航轨迹哪个重要?
都重要,但对我个人的情况来说,同行队友更重要。这次是我自己准备不足。
6.以诗作证:
关于此次“轻撸西猫耳山 奉送红螺三险”的徒步经历,感慨万千,特作打油诗以作证明,正是:
一路开跑猫耳山
红螺三险只等闲
阿蒙小道爬缸趣
谁说房山路万难
幻想跟随大神飞
当真一步想登天
感谢欣赏!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郭泰山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