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九关十二峰(二)
人生已过一甲子,弹指间
六十年恰是一个轮回
而今迈步从头越
人生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
收拾心情背上行囊
挑战众行武夷的“荒野计划”
越岭千重穿关隘
探索串联九关十二峰原创新线路
无论脚下的路有多难
坚守着一步一步的前行
为了心中的那片诗和远方
虽然很遥远,但一定会坚持

转眼间,2022年五一假期也如约而至
这一年,虽然疫情反复
记不清有多少次出行计划泡了汤
但没什么可以阻挡我们
对春天的喜欢,对户外的热情
并且因为疫情似乎才真正明白
何谓“自由”

春天,武夷山脉是个多雨季节,原定4月30日四天三夜重装探线活动,继续探索串联武夷山九大关穿越,因队友们报名参加了2022#迎五一•漫游武夷活动,所以闯关露营、观云海日出、对酒当歌的美梦,也被4月30日天气预报中到大雨的残忍,给撕个粉碎。所幸天气预报5月1日是阴天,思前想后,干脆推迟一天。

5月1日
线路:寮竹关-关头岗-花桥顶-牛屎坪-红**地-五府岗-大王凹营地,最高海拔1910m,营地有水源。
徒步路况:徒步16km,累计爬升1150m,下降800m。
清晨, 原本五一早上六点半出发,因个人原因昨晚迟睡,兴奋睡过头,导致推迟半小时,七点开车一路奔袭→寮竹关,途中经过老区坑口村,这里着重介绍下坑口村。

(革命历史陈列馆)
坑口村简介
坑口村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境内群山环抱,峰谷连绵,地势险要,紧临五府岗,雄伟的温岭关和寮竹关横贯其间,北出寮竹关与江西上饶广信区交界,西北过温岭关与江西铅山县毗邻,南经洋庄乡五渡桥距县城32公里,进出此地仅有一条道,故名坑口。这里是天然形成的兵家必争要塞,是近代史上农民举旗聚义、揭竿闹革命、建立红色根据地的地方。
村里至今还保存着1931年红十军入闽时刷写的“中国红军万岁”的标语。1938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在这里成立,这里曾被誉为“闽北红色首府”。

(村中墙上还存留方志敏写下的“中国红军万岁”红色标语,一同见证红色革命的兴起。)
寮竹关简介
寮竹关,又名毛竹关,在武夷山市区北45公里,坑口村北10多公里处出关,7公里为江西省上饶广信区禹溪村。该关四周高山重叠,峰峦起伏,境内仅有条小道,是近代农民举义旗常聚之处。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从上饶铁山乡经寮竹关进入福建境内。5月9日,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县城获和平解放。这是福建省第一个被解放的县城,其意义十分重大。

车子一路颠簸来到徒步起点机耕山路尽头,大家整理好装备沿着机耕路前行,由于雨季小溪河水大不想脱鞋,向左边毛竹林直走,竹林里铺满着厚厚的竹枝,笋钻出地面几米高,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快到关口有段古道,隘口古道,千年悠悠。跨过隘口,即进入江西地界。

关口已破损,往昔雄风不再。春风穿关而过,历史烟云杳无踪影,眼前的残垣断壁,诉说着寮竹关沧桑和曾经的辉煌。

从寮竹关左边小路开始拔高,沿着山脊小径往上,穿过山林便上到光头岗海拨1400米,一路向花桥顶进发,山脊两边矮小的灌木杜鹃,紫的紫,红的红,让人忍不住贪婪的触鼻。到花桥顶海拨1650米,视野立刻变得开阔,映山红分布在山谷里、山腰间、岩石中、山脊上,到处都有形态各异的杜鹃,有的是点缀在树丛中的一抹红,有的是恣意绽放。杜鹃花和草甸连绵不绝。站在布满杜鹃的山坡上,不禁让你联想到五府岗上杜鹃与草甸的壮丽。


原本当天预报天气是阴天,但山里实际却是风潇潇、雨淅沥,迷雾重重,能见度极低,似乎天气也在有意配合,大风偶尔吹走雾气,露出云海。
远眺,山边含云卷雾、山色空蒙
近观,映山红花似火,叶如翠
一片连一片,在青山绿树间云蒸霞蔚
让整座山峰显得空灵含蓄又热情似火
春风吹过,漫山杜鹃随风摇曳
徒步山脊上,看一路芬芳
杜鹃花海,随手就收获一整个春天的浪漫


临近山顶风雨袭来,手脚冰冷,停下来就觉得全身寒冷。赶紧穿上雨披抵挡风寒,穿行中,雨披衣袖不知啥时被灌木割开数道裂口。荒野的武夷山脉总是喜欢虐待驴友。


沿着曲折蜿蜒的山径,在这雨雾的天气行走,没有GPS轨迹,是非常危险和容易迷失方向的。此刻,我们的战靴变成水靴,走起来嘎吱响,一走一滑,辛苦异常。裤脚都湿透了,加上肚子饥饿寒气逼人,冷的直发抖,只有加快步伐抵抗寒冷,找个遮风挡雨补给,沿途没有找到,只能站在风雨中匆匆补给完毕,继续赶路于迷雾中,沿着密集小竹子林、矮林、草甸中似有似无的兽路,向着牛屎坪前进。


山脊平缓而高低起伏着朝向海拔高处延伸,随着海拔的升高,草甸渐渐平整,灌木变得矮小。只剩矮脚松和高山杜鹃点缀其间。经过一处避风的海拔1500m左右的山坳,眼前数株艳丽典雅的花仙子--云锦杜鹃,灿烂撩人,美得让我们惊呼起来。花的绰约、山的恢弘、云海的气势在此交融,妙不可言。

继续向前爬了一段距离,山中的景色也逐渐凸显。春天植被返绿,远山如黛,在雨雾中更显清新、缥缈。花在云中开,雾在花间飘,站在高处俯瞰云雾与花海交映成趣,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令人如痴如醉。

穿梭其间,娇嫩的花瓣挨脸微风吹过,浅淡花香拂面而来,高大的树梢上一朵朵、一簇簇,一树千花层层叠叠,绽放在山野之中,伴着和煦的春风轻轻摇曳,飘落一地花瓣。


观赏完杜鹃花,一路艰难爬过牛屎坪,就有明显路迹,继续往前,沿着山脊向五府岗挺进。


于傍晚4点10分到达五府岗红**地,原计划在此地露营,第二天观云海日出,计划赶不上变化,因天气原因加上战靴已湿透,决定下撒大王凹人家营地,拍了几张照片就继续赶路。五府岗属于武夷山脉,是整条原创线路上的第三高峰,在连接九关十二峰占有重要地理位置。以下重点介绍五府岗。先晒几张上次来五府岗照片。

(五星营地)
五府岗,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与福建省武夷山市交界处,是江西第六高峰,是上饶县最高峰,距上饶市区90余公里,离武夷山市40余公里,该山因其在月明风清之夜,临岗远眺,旧制的江西"广信府"、"饶州府"、浙江"衢州府"、福建"建阳府"、"南平府"等"五府万家灯火尽收眼底",因此得名。


五府岗北望三清,南依武夷,雄卧于武夷山脉北麓,主峰1891.6米,其中最高的为铜锣形,海拔1910米,由8座海拔1800米以上高峰相依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为华东第一屏障。

五府岗高、旷、神,有五府日出日落、云海、五府佛光、高山草甸、灵鼠斗龟蛙、一百和尚石、五指峰、五府松涛等雄峻景观,身临其境有胜泰山之感。五府迎客松与黄山迎客松相媲美。3万平方米高山草甸区,形成天然的南方小牧场。

这里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粟裕、刘英等曾率部在此休整,游击队曾在此安营扎寨,为战时由赣入闽的战略要道之一,在这里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多姿多彩的森林生态景观、绮丽迷人的水文景观及变化万千的天象景观,源于自然,又融于,可谓生态与自然和谐统一。


在近二小时下撒中,时不时下着小雨,在林中穿梭,往往是天上小雨,林中大雨,碰一下树木就哗啦一片,傍晚6点10分来到大王凹人家。鞋袜早已湿透,脚丫浸泡了一天应该有点马尔福林标本的感觉了吧。山里人厚道纯朴,热情好客,在院子门口把我们迎接到农家,叫我们赶紧换干衣服,并升起了火盆给我们取暖烘鞋子。农家主人家里刚好来了山东客人,煮了一桌子农家菜,并热情招呼我们一起上桌,虽然食材并不稀奇,但却是最原生态无污染的,虽然菜品都是些家常土菜,但却是在都市里难以品尝到的原始的味道,喝农家自泡鸡爪梨酒,一顿家常便饭,是我人生难已忘怀的。


大王凹,海拔1150米,位于江西省与福建省交界处,地处武夷山脉——五府岗南麓,毗邻闽赣万里茶道温岭关3km,离武夷山市30余公里。

此处,有万亩原始森林,与世隔绝,方圆十里了无人烟。大王凹山川秀美,幽静而神秘,是物种天堂,为天然氧吧,令人神往。大王凹可作线路途中驿站,露营补给站。

5月2日
线路:大王凹-温林关-中坑中岗-谷口关-观音关
最高海拔1400m,营地随机要找水源。
徒步路况:徒步10km,累计爬升700m,下降800m。

竖日一早,雨刚停不久,站在农家院门口看过去,天空中浓淡相间的乌云,好似要放晴的亮光,有一小片撕开乌云钻出的蓝天,或是真的告诉我,人生路上,有风雨,有艰辛,但风雨之后一定见彩虹,我们重拾信心,烘干了鞋子,整装待发,在农家院子里和女主人合了影,心怀感激谢别了农家主人,重新踏上出征的路,出了农家往温岭关方向走50米,迎面可见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树龄已经有800年以上了,从这棵树开始,走过不长的一条机耕路约1.5公里就到古道,然后,沿古道走1.5公里就到温岭关。


路过“蜂想家”养蜂基地↗

顺着古道一路向温林关而去,途经三岔路口,见古道边上杂草丛中埋一石碑,扒开草丛只见碑上刻有江西福建线路,左手大木凹坑口,右手温岭峻,以及江西桃树坪字样。

穿过一片沼泽地,温林关出现在眼前,发现古关隘上,那昔日的雄风早已逝去,关口倒塌下来的条石,胡乱地堆放着。此情此景,虽有些许失望,我们跋山涉水几十公里,一路“闯关”而来,与想像中的雄关相距太远。当然,温林关虽破败,但关隘全用巨形花岗岩块石砌成的石墙还保留着,关门虽也坍塌,但刻着门槽的门梁还清晰可见,两根门柱还散落在隘口上,所幸没有破损。雄风虽然不在,但历史不会因此而退色,它让我们找到了可触摸的记忆,一幕幕的脚步声、扁担声、吆喝声、喘气声,商旅往来通关、羁旅还乡、金戈铁马的人间杂剧在这条古道关隘上演绎了千百年之久,有辉煌,也有破落;有热闹,也有失落;……。眼前的古道关隘“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没有人再在这条古道关隘上“寻寻觅觅”。只有三傻冒,远看像逃难,近看要饭滴,仔细一看,原来是吃饱撑得没事干滴。


温林关简介
温林关,又称温岭关,座落武夷山市区西**36公里处,海拔1050米,东西两侧山峰分别高1371米、1395米,属中坑总岗山峰和五府山峰。关南属福建武夷山市,关北属铅山县。因南邻福建温林村而得名。是古代兵家的必争的要塞之一。该关下的道路较为宽阔,至今仍为两省边界村民交易与往来的通道。


温林关也是古代兵家必争的重要关塞。目前还可见一道既长且高的石砌墙垣,面向北方横亘在温林裂谷的垭口上,并向两边的山脊延伸,有如一条铁链将峡谷横锁。如今的温林关已少有行人,伫立关墙西望,仍可感受到关山似铁,残阳如血的悲壮。


我们顺着关墙底下走,关墙长约80m,尾部弯曲沿伸到山梁。没路,拿出砍刀一路披荆斩棘开路,爬到中坑总岗半腰垭口往右,穿过一小片茶山,沿着山脊继续劈路前行,到山顶往右边行,还巧遇小黄麂。这里一定要往右边山脊、往右行,不能往左行,我们当时走错了一小段,也好,错路遇见水源,补给后绕回往右边山脊走。

顺着山脊很好走,山脊路劈的很宽,一路都是村民私架电网捕猎野猪废弃的铁丝与木桩,吓死宝宝了!还好,我们在不对的时间遇见。翻过几座山头就到谷口关。

(捕猎野猪电网)↑
谷口关简介
谷口关,位于武夷山市洋庄乡西际村双溪口西侧,与江西铅山县鹅眉畈村仅一山之隔,距武夷山市西北30多公里,海拔1165米。在两山之间垭口处,没有关墙遗迹,只有一条通往两省简易山路,山路荒废于莽莽丛林之中。关口两边山高险要,常年云遮雾锁,人迹难至。这一带山深林密,生长着原始、珍贵的阔叶林。从地形位置看,关口处于两山之间的一个山垭口,是古代供两地人们交往的通道,同时也是商贸的流通渠道。是个通商的小关,历史少有记载。
《纪要》福建卷详细记载了原福建崇安县与江西的关隘沿革及现状:自桐木而东北,为蕉岭关,山蹊窄狭,登陟甚艰。其界分水、岑阳之中者,曰寮竹关,路径宽平,往来差易。其观音、谷口二关,久经堵塞,故迹渐堙。大约分水、温林、岑阳三关,商旅出入,恒为孔道。桐木、蕉岭、谷口、寮竹、观音五关,虽接连江右,而羊肠鸟道,人迹罕至,惟桐木关尚通行旅。”

(谷口关通往福建方向土路)↑

(站在谷关口山脊上可看五府岗山峰一角)↑

来到谷口关已4点半了,在高处,回望远处来时的一座座山峰的快意,让我忘记了年龄。

站在只有窄窄的山脊上,望着远处峰峦,叠嶂的群山,俯瞰着浩瀚山林,此时阳光正好,穿过树枝,暖暖地照耀着山间,照在我身上,给了我完成探路穿越的信心。问同伴要不要在这此找个平整的地方露营,大家干劲十足,说继续前进…


又经过一段密林穿越,此刻,天空渐渐变暗了,晚霞踏着落日而来。通往山顶密林途中,兵分两路,告诉同伴我先去找水,叫他们加快步伐,沿着山脊往上爬找露营地。天已暗戴上头灯,我也找到水,同伴钦高从山脊下来接我,说大江已找到营地,我们一同来到高低不平的营地,已晚上七点了,抓紧劈开周边小權木平整营地,树林下铺满了湿漉漉落叶,在树丛之间勉强撑起三顶帐篷。开始升火煮面,拉起小灯儿,拿出小菜和小酒儿,围着炉头,小酌了几杯,我们聊着今天各自的感受,大山是我们眼中的风景,我们也成了这大山中的风景!忙完,已是晚上九点了,大家用卫星电话,各自给家里报平安。一天的艰苦穿越很累,同伴们已钻入帐篷,一会儿,却在迷迷糊糊的疲倦之中已经鼾声大作。


5月3日
线路:露营地-观音关-地源
最高海拔1380m,途中有水源。
徒步路况:徒步13km,累计爬升200m,下降1000m。
早上,天刚蒙蒙亮。山里的清晨总是小鸟的舞台,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清脆响亮的叫声穿越微凉的空气、透过帐篷,汇成自然纯粹的轻音乐。看下手表五点不到,天空亮得真早,山间已呈现一派天明了的景象。睁开眼已无睡意,经过一晚休息,疲惫感也一扫而空,索性起床准备早餐,昨晚水用了着不多,只够煮一锅咖啡,一杯暖暖的咖啡下肚,给足马力,打包好装备,开始启动四驱模式,换挡给油,信心十足出发……,拿出手机看下已七点,打开两步路看手绘轨迹到观音关还有2Km。


不一会,就来到山脊岩石上,视野变得开阔,四面群山环绕,旁边层峰耸翠,对面扬排山巍然屹立,险峻陡峭,风景这边独好,拍照留影后,继续往山顶前进。为了下一站的风景和关隘,我们继续前行,点点山头还剩三个小山头,其实在山里感觉不到有多高,全程没有路,上上下下密林穿越爬升,还要负重劈路,这是考验我们的耐力和毅力,汗水直淌,手掌劈的都起水泡了,轮流劈一段,向前推进。


经过长时间负重开山劈路,穿越了几座山之后,体内的那股洪荒之力渐渐的变成了残枝落叶,实在是太累了,我已精疲力尽。休整片刻,大江拿出瓶可口可乐给大家空中加油,补充下能量。最后路段基本上是同伴在前面开路,@北山狼象喝了牛血一样,举刀飞舞,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有所收获,捡到个山鸡蛋。


快到下面鞍部,全都是一人高密集竹林,无迹可寻,行进极其费力,以背后包包朝前强行开路在竹林中穿行。到了鞍部,连兽道都没有,密集的恐惧,再次钻竹林子,二个多小时行走距离不足一公里。接近中午12点,还在山脊密集的矮林劈路,好在不久后钻出密林,看到远处垭口处杂草丛生废弃关墙。


历经5个半小时,行程2km,一路劈砍,硬是在密林开出一条路,艰难到达观音关,已是中午12点半。早上原本满怀信心,行走时攒着心劲的勇气和力量瞬间散了架。与预先计划到分水关行程时间有差距,只好做出从观音关下撤。下撤到地源自然村大约11多公里。


观音关简介
观音关。位于武夷山市洋庄乡西际村双溪口西侧,距武夷山市西北30多公里,关口海拔1150米,垣高6米,垣长30米,垣宽1.2米。东侧山尖海拔1291m,西侧海拔1249.4m。关南属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西际村地源自然村,关北属铅山县武夷山镇岑源村。所在山峰——黄敖峰。有古道到观音关,关前山峰如观音,观音关名由此而来。古关不存,只剩被荒草覆盖的墙垣,一条东西走向呈梯形状的石砌关垣横卧在黄敖峰之间,堵住哑口。关垣东南向福建武夷山山势陡峭,林密涧涌;西北向江西铅山绝壁高耸,危临深渊,形成易守难攻的隘口。


站在杂草丛生的关垣下,看着被我们甩在身后的高耸的大山,我不禁感慨万分:这次户外挑战,探索开辟串联九关十二峰新线路,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可算是完成一次自我挑战穿越,再难走,只要信念坚定,总会有走完的时候,验证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真正含义。


沿着古道下撒,早上的咖啡能量早已消耗完了,肚皮贴背饿的不行,来到溪流源头,开始洗洗涮涮升火煮面,联系了群主@勇哥派车来接我们。补给完毕。还好,下撤的线路比较明显,只需顺着山谷古道走到尽头处,就是机耕路,机耕路沿着溪边一直延伸至村庄。大部分路面被水流冲毁得非常破损,即便是四驱越野车也通行不了。所以我只好老老实实徒步下山。

走到山谷底部的溪流,发现这段机耕路被大水冲毁严重,我们在裸露的乱石滩上面闪转腾挪,手脚并用,小心翼翼通过。现在,必须跨过这条溪流,走到对岸才能重新找到机耕路。涉水过河后,路慢慢变的好走了,心情大好,不仅回想起这些天走过的点点滴滴,意犹未尽。这次穿越也将成为我户外生涯里的一段难忘的、美妙的回忆!它让我记住了“有一种户外叫探线穿越”。穿的是山林,越的是心灵。

一路顺机耕路到达地源自然村,群里的@无心特意随车带路前来接我们,早已等候多时。谢谢@无心,你真有心!

之所以连续写两期探线游记,其原因是为了能让更多驴友知道此条路线并前往。另外目前才探半程线路约53公里,也希望有更多爱好探线的驴友参与下半程线路:观音关-分水关-黄岗山-桐木关。
朋友,期待下次探线山野见!

感谢参加探线活动的队员!在探索串联武夷山九大关穿越过程,团结互助,齐心协力,表现出了很好的安全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环保意识和驴友奉献精神,活动因你而精彩!风景因你而美丽!
感谢@勇哥@大江对探线穿越活动所做出的贡献!
感谢大王凹好人家吴忠华提供的帮助!
感谢众行武夷团队及队友的关心和大力支持!

结语:一路走来有泥泞,有坦途,有鲜花,有荆棘,无论路途多么荒凉,都需要耐心走,走着走着,说不定就会走出一片繁华的风景。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无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人生亦是如此,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充满曲折与挑战。人生如路,一段坎坷而不平坦的路,只有踏实的向前走,才能留下自己的脚印。

———安全 健康 环保 互助———
众行武夷 快乐户外
相关帖子:穿越九关十二峰(一)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百山千峰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