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广州> 城市考古:广州古城的十八座城门(上)

城市考古:广州古城的十八座城门(上)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城市考古:广州古城的十八座城门(上) 2022-06-15 23:53:53

“龙舟水”下起来没完没了,周六(6月11日)的爬山计划又泡汤了。得,还是乖乖的按B计划在城里“考古”吧,反正躺平是不可能躺平的。

上回说过广州古城当然是有城墙城门的,这是标配。据明黄佐《广东通志》记载,当时广州城“周长三千七百九十六丈,高二丈八尺”,按现代的计量单位换算,广州城墙长9700余米,宽约6米,高约7.6米。也就是说经过漫长的建设,在明朝中期(1565年)已经具备了今越秀区的规模,北倚越秀,南俯珠江,六脉渠穿城而过。

清代初期(1650年左右),只是将明代修筑的新城东侧、西侧城墙分别向南延伸了二十多丈,紧邻河边,加建了东、西“鸡翼城”,各60多米。这是广州城建史上的最后一次城池建设,此后都是修修补补的小工程。

以越秀山镇海楼-中山纪念堂-市府-人民公园-海珠广场为中轴线,广州古城分内城(旧城)、外城(新城)、雁翅城(鸡翼城),内城是政治、文化中心,外城及城外的西关是商贸中心,雁翅城当然就是港口码头航运中心了。

☝清光绪五年绘制的广州府图(1879年)
内城的城门共八座,从越秀山开始顺时针依次为,:正北门、小北门;:正东门;:定海门、文明门、正南门、归德门;西:正西门。除文明门外,其余7座皆含有瓮城。

外城的城门共八座,:永安门;:永兴门、永清门、五仙门、靖海门、油栏门、竹栏门;西:太平门。

雁翅城有两座城门,东便门、西便门。

☝笔者标注的18座城门名称
我国自古疆域宏大,为加强管理,元朝创设了行省制,此后明清两朝沿袭,最终形成了“省-府(州)-县”的三级行政区划。“市”这一行政区划的出现是非常晚的。直到1921年,随着广州市政厅的成立,中国才有了第一个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建制市”。广州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华第一市”

以往的广州不仅是广东省城,还是广州府的府治所在,但是广州府对广州城并没有直接的管辖权,广州城以城区中心为分界线,被广州府下辖的番禺和南海两县分治。也就是说广州是番禺县、南海县共用的县城,共了1300年。

☝1685-1723年的广州府與图,存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中线为界,左侧(西)归南海县,右侧(东)归番禺县
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暂行条例》正式实施,随后的两个月里,广州市政厅挂牌成立,孙科(孙中山之子)成为第一任广州市长,广州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建制市”。划定了广州城墙内和城外西关约24平方公里的地区作为广州城区,模仿日本对城市政区的命名方式称其为“市”。

市区单独由市政厅治理,不再分属番禺和南海两县,结束了上千年的两县分治广州的局面。规定广州市与各县平级,隶属于省府直辖。番禺县府搬新造,南海县府搬佛山。

广州设市后,孙科对广州城进行了整体规划,继续拆除城墙城门,模糊古城边界,除留下大、小北门及相连的长约1100余米的城墙以保护都督官署外,其余城墙及16城门连同相邻 5000多间房屋均被拆毁,改建为宽敞的新式马路。

其实,拆除城墙、城门的工作自1918年10月份就已经开始了,苦于经费问题、拆迁问题、保守派阻扰闹事等问题,拆城工程进展缓慢艰难,直到1920年后才渐渐进入拆城的高潮。

☝1919年9月刊登于《国华报》的有关广州市政公所关于大西门内铺户不准拖延拆迁的报道
广州古城的主干道以城墙拆除后的城基、堤岸马路、原衙署官道为主,形成了近代城市的公路骨构,统一规划引进骑楼的修造,建立城市给排水系统,陆续修建市民公园,使得民国时期的广州成为一座十分洋气的公园城市,彻底打破了旧有的封闭城市形态。

☝1929年的长堤大马路

☝长堤大马路(东亚大酒店)

☝1926年7月建成的海珠公园

☝海珠公园鸟瞰,民国时期的“海心沙”

☝1922建成的南方大厦,广州第一高楼,记录保持至1937年爱群大厦建成,100年前的广州城建也是牛哄哄的

☝1920年绘制的广州市第一期新辟马路图,图中的大北门、小北门、越秀山明城墙还在。图片来源:省立中山图书馆
广州是国内最早拆毁城墙、城门的大城市,也是拆的最彻底的城市,连当初承诺不拆的大北门、小北门最后也一不小心给拆了,统统都化为了“历史的记忆”,唯一遗憾的是近一半的城门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

上次经状元坊-太平桥去十三行,就已经萌发了探访广州古城十八座城门的念头,经过一个多月的资料查询,自认为可以出发了,只等老天下雨。

乘地铁6号线,打开两步路翻看着手绘的轨迹,盘算着从哪里起步最优,既能一次性打卡18座城门,又可以少走回头路。最后确定与上次探访“新豆栏医局”一样,经状元坊至“太平门”。从太平门开始今天的探访古城门之旅。

线路规划1太平门(人民南路)-2大西门(人民中路)-人民北路-盘福路-3大北门(解放北路交界)-明城墙-镇海楼-明城墙(镇海路)-4小北门-越秀北路-5大东门-越秀中路-文明路-6小南门-7文明门-8大南门-大南路-9归德门-大德路-人民南路-太平门-10西便门-十三行(折返)-一德路-11竹栏门-12油栏门-13靖海门-14五仙门-海珠广场-泰康路-15永清门-万福路-16永兴门(德政中路)-万福路-17小东门-越秀南路往北-中山图书馆(文明路,折返)-越秀南路往南-18东便门(越秀骨伤科医院)-团一大广场。
全程约15km,今天实际行程17km。

☝手绘的今日徒步规划线路

                               01  太平门

太平门位于状元坊与人民南路交汇处,状元坊正对太平门,西出太平门即太平桥,桥下是南流的西濠涌。浆栏路、十三行近在咫尺。

太平门是新城通往城外西关的一条热闹通道,这里自古商贸繁荣,今日仍旧热闹非凡,人来人往,今天的商户以服装批发为主。

太平桥依然在的,只是周围的环境太杂乱,桥的两侧都搭建了民房,经营着小餐饮。夹缝中有台阶下西濠涌,西濠涌加盖成暗渠已经很多年了,站在密集的水泥盖板上,河岸的左右两侧是密密麻麻的民居,河面肯定比明朝时期狭窄了很多,无法想象这里当年能泛舟南下直抵珠江。

☝太平门位置示意图

☝太平门在上图的左侧,太平桥也有标注

☝出状元坊西牌坊,就是古城的西城墙(人民南路),太平门就是斑马线的位置

☝出太平门就是跨西濠涌(护城河)的太平桥,马路对面的太平桥两边都盖满了房子

☝太平桥的对岸回看

☝从太平桥下西濠涌

☝加盖的西濠涌成了暗渠,1920年代就开始加盖了,当年拆除西城墙产生了许多的渣土无处安放,也为了节省经费,相当多的建筑垃圾就近填埋了西濠涌,致西濠涌较之前狭窄了很多,否则如何加盖?

☝眺望马路对面的状元坊

☝这是目前为止,唯一有关太平门的图片资料,1885年出版的《基督教与中国:广东基督教传教》书中的插图。

离开太平桥,从人民南路往北,穿行在骑楼中,望着眼前的人民路,望着高高在上的人民南高架,感觉自己确确实实是行走在城墙根下,这高架桥分明就是昔日的城墙。

☝人民南路高架桥

☝民国时期引进的骑楼,市政厅颁布骑楼建筑条例
1920年太平门及古城西城墙被拆除,北至上九路,南经西鸡翼城至沿江西路,新修的这条马路取名太平路,分太平北路、太平南路,曾经是广州最繁华的地段,从1930年代至1990年代一直都是广州的第一商圈。

太平路相当于上海的南京路,南端的珠江边就是广州的“外滩”—西堤、长堤大马路,这里有广州的地标南方大厦、爱群大厦,还有粤海关、沙面租界…1966年太平路改叫人民南路。

☝西城墙拆除后,在城基上新修的马路由北往南依次取名为长庚路、丰宁路、太平路,直至1966年合称人民路。这是1920年绘制的广州新辟马路图(第一批)。

☝民国时期的太平南路(今人民南路),骑楼很美
1980年代广州闹市区的南北交通干道只有两条,即解放路、人民路,西关的康王路规划了60年直至2002年才建成通车。人民路北穿中山路、东风路,直通广州火车站、省长途汽车站、原广交会场馆、原白云机场,南达最热闹的南方大厦商圈,不到南方大厦是不算来过广州的。人民路与东西走向的15个街口相交,车流滚滚,人头汹汹,想不堵都难。

与当初拆城墙的理由一样,交通不畅。人民路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道路需求的日益增长,于是1987年9月国内第一条城市高架路“人民南高架桥”横空出世,全长7608米,从开工到建成通车仅耗时10个月,符合当年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通车前两天,开放给市民街坊上桥参观,15万人上桥,秒杀今天的网红打卡,是当年的热点话题。

☝80年代的人民南路,右为新亚大酒店,机位应该是过街天桥

☝笔者今天拍的人民南路同一街景,机位在天桥下

☝人民南路,同一个机位,相隔了80年

☝1987年9月20日人民南高架即将通车,市民上桥参观,摄影:羊城晚报记者 朱穗风,图片名称“人”

                              02  正西门

一路任由思绪遐想,很快就到了人民中路(上九路--中山路),这一段以前称丰宁路,人民中路与中山路的交汇点就是正西门的位置,城门以西是今日的中山七路,以东是中山六路,北侧是宝生大押(当铺),中山六路在以前称惠爱西路

在这里,有广州现存最完整的唯一城门遗址—西城门瓮城遗址,目前发掘的只是瓮城的南墙一角,少部分的墙基而已。瓮城的大部都埋在中山七路地下,西城门主楼应该是在街口东侧的中山六路末端。

正西门、太平门是西关街坊从城西进入广州城的仅有的两个入口,古时是非常繁忙的,因为西关是广州的商业重地,比城内富庶多了。西城门早已不知去向,留有“西门口”成千古绝唱。

☝正西门(大西门)在今日地图上的位置示意图

☝人民中路与中山七路交汇处

☝西人绘制的古城地图,正西门内为惠爱大街,今中山路

☝大西门

☝民国时期的大西门

☝拆除中的大西门

☝城墙拆除后新修的丰宁路(今人民中路)

☝人民中路(丰宁路)

☝西门瓮城遗址,发掘的为红色部分

☝瓮城遗址对面中山七路上的宝生大押(当铺)

                                 03  大北门

继续往北,人民路自中山路至市一医院西门的这一段今天称人民北路,以前称长庚路,因路旁有个地方叫“长庚里”而得名。

由于人民路是在西城墙的墙基上修筑的,城外是西濠涌,所以走在人民路上能明显的感觉到比西侧的街道地平面高出一大截,部分地方还能察看到明城墙的墙基。

☝人民中路西侧的小区及街道,地势比人民路低了一大截

☝人民北路以前叫长庚路,得名于长庚里

☝这张地图清晰的标注了长庚路、盘福路(今市一大道)、盘福北路(今盘福路),还标注了“方便医院”
明城墙在市一医院的西门成直角拐了个弯,进了医院大门。疫情期间,不让借道通行。原定走“市一大道”的计划泡汤。

1920年城墙被拆除,衔接长庚路(人民北路)的呈90度右拐往东的这一段路叫盘福路(现在的市一大道),在百灵路口折向北的这一段叫盘福北路(现在的盘福路)。查看1920年成图的广州新辟马路地图可知。

市一医院是一座骑跨在古城墙上的三甲医院,医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899年的城西方便所,1901年更名城西方便医院。彼时,广州地区连年暴发鼠疫,疫情随河涌粪便四处传播,百姓病死无数。一些商人善士共同出资,在城西设立“方便所”一间,负责收殓路边的尸体,并免费收治病倒街头的百姓。是当年广州城最大的慈善机构,九大善堂之一。医院位于北城外的西侧,南边界、东边界临近从越秀山蜿蜒而下的古城墙,北至今东风西路(旧称德宣西路),西至西壕涌。

☝方便医院
1953年城西方便医院与市立医院合并,成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大领导在地图上一划,医院西界缩到长庚路,把当初的“盘福路”划归了市一医院并改名“市一大道”,在市一大道的东头、西头各设了门岗,医院的南线移到了与光孝寺一墙之隔的彭家巷。至此,市一医院独占了一段广州城墙。

站在医院西门,往里望了一眼“市一大道”,想象着这段300米的城墙,绕道进了旁边的彭家巷。彭家巷的尽头是北向拐弯的,出口就是市一大道的东端。

☝市一医院西门(人民北路)

☝市一大道

☝市一医院2014年准备翻新盘松楼,结果挖出了古城墙,基建被文物局紧急叫停,挖土回填,维持原状

☝市一大道

☝光孝寺后门的彭家巷,与市一医院一墙之隔

☝虚线标示的为北城墙走向

☝市一医院东门(市一大道东端),门口即盘福直街

☝城墙是沿着盘福路走的,或者说盘福路是建在城墙上的
回到盘福路继续徒步在城墙的边边上,北穿东风西路,约1km后抵盘福路终点象岗山大北门。大北门位于盘福路与解放北路相交的位置,是明代合筑三城时,把象岗山凿开缺口建成的,地势在所有城门中最高,是广州城与北郊之间的重要通道。

☝盘福路

☝北城墙拆除后,新修的盘福路,左上角可见六榕寺花塔

☝大北门位置示意图

☝大北门的位置就在十字路口

☝大北门

☝1870年,从城外瓮城西侧拍摄的正北门

☝从木壳岗(五羊雕塑)俯拍的大北门,能看到北城墙、瓮城
1923年市政厅以年久失修恐伤人命为由呈省长察核,准予拆除,古城的最后一座城门就此告别人间。今天的“大北立交”、“大北市场”算是对它的念想吧。轰轰烈烈的拆城墙工程历经5年,终于结束。

在盘福路与解放北路交汇处的南弯角有一个小小的城墙纪念公园,红砂岩砌成,这个位置应该是城墙的一角。有几块石刻分别记述了广州古城墙的历史、正北门简介、盘福路名称的两种来由。我在这里一一打卡。

☝回拍马路对面的盘福路城墙纪念公园

☝广州古城墙历史

☝正北门简介


                                04  小北门

大北门与小北门之间的明城墙是依山势修筑在越秀山上的,完全不阻碍城市交通,没有丝毫拆除的理由,故得以保存至今。

这段长约1100米的广州仅存的明城墙已基本修复,古城墙分西、中、东三部分:从大北门到镇海楼为西段,环镇海楼所在的小盘龙岗山头为中段,从广州博物馆仲元楼展区(广州美术馆旧址)到小北门为东段。

喜欢怀古的不妨前来触摸触摸红砂岩上的苔痕,踩踩印满故事的青砖,然后登上五层楼念天地之悠悠。

从越秀公园的西南门进了公园,沿山谷的镇海路爬坡,爬到垭口,左侧的小山岗就是木壳岗,顶部就是大名鼎鼎的广州五羊雕塑,右侧的山脊即明城墙,欲想登上高大的城墙,得先在城根脚下往回走,往刚才上来的大北门方向走,原大北门与城墙连接的部分因修解放北路(旧称中华北路)早就挖断了,现在登城必须依靠公园修建的有扶栏的栈道。

☝左侧木壳岗的五羊雕塑

☝右转爬古城墙

☝货真价实的明代城墙

☝登城栈道,西段古城墙

☝登顶

☝西段古城墙探访结束
顺着城墙一路往东,过越秀山水塔至镇海楼下方的越秀山体育场顶部,俯瞰广州古城,西段城墙探访完毕。五层楼今天不上去了吧,以前来过多次,从海员亭绕上去到中段城墙打了一个卡就匆匆沿镇海路下山。

☝越秀山体育场

☝镇海楼(五层楼)

☝五层楼的背面

☝中山纪念碑(原观音阁位置)

☝现存的城墙中段

☝中段城墙

☝中段城墙

☝从观音阁拍五层楼

☝从五层楼拍观音阁(图片左上角),现中山纪念碑的位置

☝从五层楼俯瞰广州古城
城墙是依山势而建的,东段城墙从镇海楼出发经广州博物馆仲元楼展区沿山脊而下直奔小北门。我也一样,在镇海楼周围打卡完毕,沿镇海路下山前往小北门。

☝广州博物馆仲元楼展区(广州美术馆旧址)

☝东段城墙

☝东段城墙,有一幢骑跨在城墙上的民国建筑,都是保护文物,拆与不拆,保墙还是保楼?打了许多年的口水仗

☝广州育才中学的前身育才学校,1951年在这栋楼诞生,招收革命烈士子女入读


东段城墙的末端就是小北门。小北门位于小北路与越秀北路交接的地方,也就是越秀公园东门与越秀宾馆对开的位置,当初城门拆除后建有驰名的“小北花圈”,是一个很大的交通环岛,是地标。现在的“花圈”忒寒碜了点。

☝小北门位置示意图

☝小北门,摄于1858年,广州刚刚被英法联军占领,满地瓦砾是攻城时炮火轰炸的

☝小北门,该图见于2008年出版的《1860-1930:英国藏中国历史照片》

☝右侧为小北门

☝越秀宾馆与小北花圈,小北门城楼的大概位置

☝2010年仿小北门建造的越秀公园东门

☝背面


2010年广州主办亚运会,作为市政配套工程,重建了小北门,但迫于交通阻塞的压力,原址重建是不可能了,挪到了越秀公园的东门,形制规模还是很气派的,当然没有瓮城,朝向也不同,但总比没有强太多,把它想象成小北门即可。

小北门是名气很大的,是街坊出城踏春、白云山拜山的必经之路,小北路一度被称“登峰路”,登的就是白云山。“小北地铁站”对“小北门”致以崇高的敬意,地名文化是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是积淀是传承是历史。

小结

今天就到这里吧,篇幅不宜太长,写着累,看着也累,千年的广州古城隽刻着太多的精彩故事。有太多的话想说,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不过想想还是憋住吧,年龄摆在这里。人到中年,憋不住尿,憋住话还是可以的。

广州的精彩全隐于市井的繁华,非有心人不能寻获也。短裤T恤人字拖是低调中的随性,也是务实中的自信,古城的历史又何尝不是如此?

【待续…】

             (本人非专业人士,如有谬误,敬请指正)

30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南国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南国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商业活动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21:00)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