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东莞> 看山不是山—桂东八面山

看山不是山—桂东八面山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看山不是山—桂东八面山

2022-08-24 15:53:47 7193

                                   序
        2003年,52岁的王石,决定攀登珠穆朗玛峰,爬到7000米的时候,别人喊他去拍照,他却直接拒绝,跑到帐篷里吸氧。
       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毕竟,来都来了,不拍照真的太遗憾了~
       王石却有不一样的理解。
       他在自传中说道:“我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目标是登顶,为了节省体力登顶,一路上不做任何多余的动作,不看日出,不看美景,而是躲在帐篷里吸氧,恢复体力。”
       最终,很多人因为体力不支放弃,王石却征服了8848米的珠峰。
       离第一次读到这段文字的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年,这是关于自律的理解最深刻的一次。
      上车已经10点多了,既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达,那就先睡觉吧,哪怕是闭目养神。闭上眼睛回想了一下,才发现忘了带U形枕,还忘记带宝矿力粉了。5点50多到达镇上的时候,天已经完全亮了,间断的鸡鸣狗叫声中,透露出乡村的宁静,习惯这种陌生的熟悉感,正如老家的山村。作为一个湖南人,19年去了永州的韭菜岭、20年去了狮子口,加上这次的八面山,第三次回湖南爬山了。除此之外,这几年应该没有回过湖南了。
        补充完公共物资,分摊、装包,继续出发。车子沿盘山公路翻山越岭,窗外的风景也移步换景,跟徒步一样,怎么爬上山的,要怎样开下山。下山的过程,师傅换了个2档一路慢摇到八面山驿站。

(镇上补充公共物资,分摊、装包)

(驿站休息,等早餐。自律的人太可怕)

(9块钱一碗的早餐)

(出发前的合影)
        洗漱、休整、等早餐,吃完拍集体照的时候已经9点半了。上次大布凌晨3点开拔,这次9点30开拔,真正的休闲之旅。永远不要去猜测下一次会怎样,但要相信,美好的事情永远在路上。
                                 上山
        狗尾嶂、龙斗峰、黄牛石、船底顶这些山的名字,简单粗暴地表达了古人看山是山的智慧。八面山,出发前和写作文的时候网上随意度了一下,都没发现什么由来,不知道是不是四通八面的意思。大家熟知的“离地三尺三”,等多算是文学作品中夸张一点的比喻,毕竟,在那个年代,水泥马路不可能修到山下我们出发的驿站,从别的地方过来爬山,先要走很远的路才到山脚下;第二,这个夸张的比喻可能也局限于作者当时的所见所闻,或许这是他爬过最高的山,可以理解成相对而言。写完这一段,作文的标题最终确定下来了。(路上、写作文的时候,一直在纠结作文的标题)

(趁大家扫码登记的时候让山里仁帮忙拍了一张)
        上山之前先来一张。左边一条台阶直接上去,右边一条台阶走缓坡,那个谁说了一句,成年人不做选择题,全部要;那个谁又补充了一句,直的肯定近。都很有道理的样子,可见,当你不知道怎么选择的时候,先撇开对错,直面自己的内心,答案自然有了。上了第一个坡,领队清点了一下人数,继续出发。几乎所有的山都一样,第一个坡很难爬。22人的队伍逐渐被拉开,追上前队的时候,他们几个碰到了一个护林员带着几个研究生和博士,正在闲聊。后来才知道是研究蜘蛛了。再后来,又听说了一些关于护林员的故事。

(上山途中)

(第二次休息,偶遇护林员)
        爬山的体验跟心境有关。起微山那次,体验了高山仰止,而这一次,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峰回路转。前面说的,第一个坡很难爬,自然,内心是很希望快点到达山脊的。一段又一段之后,总以为转个弯就到了,却在那峰回路转处,看到了下一段要走的路程,而山脊还是遥遥无期。如果人生是一段旅程,那这个旅程就是由无数个峰回路转拼凑而成的。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段旅程会遇见什么,会发生什么,在时间的推动下,或主动或被动地去书写着每一段的精彩。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创作者和导演。

(很喜欢的一张照片,此处可以看到瞭望塔)
        在轨迹提示的风景点上,碰到了早晨在驿站的一家三口,他们的速度也挺快的,就比我们先吃了一会早餐。再往上走一点,左边就能看到第一个标志点—瞭望塔了。11:30,到达的时候已经有几个游客和一个昨晚露营的人在上面了。

(瞭望塔)
                                  瞭望塔
        所谓的瞭望塔,塔不像塔,楼不像楼,在山巅之上多少显得有点突兀,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宝塔镇山妖。归到古建筑吧,毫无青砖瓦黛可言,飞檐的造型也过于简单;算到现代建筑类吧,又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雨沧桑,浑身上下透露着破败不堪。周一在活动群又聊到了这个瞭望塔,各路大神各抒已见,最终让聊天变成了聊斋。稍微等了一会,后队陆续上来,于是,放下包,沿着一条锈迹斑斑的楼梯上到二楼,狭小的空间里,摆着一个帐篷,旁边放着一些生活物资。沿着二楼,把栏杆拍遍,忽略了还可以上三楼,后来才发现。楼下的一位大叔指着西北方向告诉我,那个水源是东江水库。往那边走了一点,咔咔拍了几张。对面的山上,应该是今晚的营地,天气忽阴忽晴的变换着,山上的云气上下流动,天上的云朵随风变幻,呈现出倏忽而变的风景,看上半天光景,风景也绝不重样,可能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无穷的原因。

(远处的水源就是东江湖)

(临走前拍西柚帮的,朋友圈都没舍得发)
        从塔上下来,烧了一壶红茶,等风也等媚妹妹和她的爆珠椰果奶茶。媚妹的水果、粽子、酸萝卜、岭南的糕点和领队玉桥的煲仔饭,在海拔1800多的山顶,抚”胃”人心,别具风情,各有一番滋味。出发前,各自嫌弃自己的包太重难背,在山顶,这简直就是饕餮美食。难能可贵的队友不计较地付出,心怀感恩才能长久。逛吃逛吃、咪咪摸摸,不知不觉一点半,在群主的督促下,开始向营地出发。

(媚妹的奶茶:马蹄爆珠、全脂牛奶、椰果、红豆,没有吸管,喝到最后最后全是真材实料)

(媚妹的奶茶配岭南的糕点,10086个赞)

(媚妹的奶茶特写)

(媚妹独家秘制的酸萝卜,10087个赞)

(玉桥的腊肠脍鲜笋拌饭,10088个赞)
                               营地与晚餐
       营地看起来就在对面的山坡间的一块洼地,走起来又让我想起老吴的那句“望山跑死马”。目视的是直线距离,而走的是弯弯曲曲上上下下的路,先下山,山里有水源,再沿山脊边上到小山头,边上有点险峻。往大石头左下切再上行,到达瞭望塔看到的草坡上。两点钟的阳光洒在高山草甸上,草尖泛着金光,随着微风摇曳,画面感可自行脑补,照片仅供参考。当照片上的风景看着都觉得美的时候,目之所及的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才深刻,这大概是在路上的意义吧。斜切上大草坡后,发现中间是一个山谷,要走到尽头再拐个弯上山。此刻,已经能看到最前队的人了,等我们到达后来下山打水的地方,他们已经从营地用对讲机传来营地只有几潭死水的信息。

(瞭望塔下切V上去之后的悬崖)

(V上来之后的草坡)

(草坡上回往的风景,远处的瞭望塔)

(通向营地的最后一个坡,水源就在这个右手边)
        营地的位置很好,只可惜今年降水量少,已经断流,仅有的几潭水,青苔太多,水里有很多不认识的虫子。各自放包找到床位,趁这间隙,上到八面山打卡点拍了张照,顺便沿山头走了一圈,离日落尚早。等人到齐后,拿出公共物资,幸好有两位队友带了超级水袋,在领队的安排下,一边打水,一边起灶开伙、洗菜做饭。花开两朵,各司其职。
        22个人的晚餐,这个工作还是有点大,洗菜切菜、剥蒜拍姜,秀禾、青稞、扎扎撸起袖子轮番上阵, 媚妹掌管着两口大锅,五指毛桃鸡汤、香茹炒鸡、炒豆角、洋葱炒牛肉、红萝卜炖牛腩,陆续登场。说时快,那时慢,这餐饭从4点多开始,持续到将近8点才结束。等菜出锅的时间,大家围坐一起,喝茶磕瓜子吹牛,月饼、花生米、杨梅酒、5斤装的茅台酒全部贡献出来了。再美好的文字和照片,也难描述出五指毛桃煲鸡汤是多么地香、牛肉是多么地入心入胃。吃过的人都说好、出锅即光盘是对厨师最大的尊重和赞美了。对了,那只鸡是在镇上一户人家买的,8斤,两年的老阉鸡,也就是说风缘她们去年在那买鸡的时候,这只鸡已经一岁了。

(营地)

(香菇炒鸡好吃)

(炒鸡特写)

(牛腩炖萝卜和洋葱炒牛肉)

(洋葱炒牛肉特写)
                                  日出与日落
         一边海阔天空地吹牛,一边期待着傍晚的日落,运气好,老天爷啥都不会落下。5点40左右,离日落时间还有20分钟,谁吼了一句,看日落了。锅碗瓢盆筷子丢了一地,七凌八落地往山上跑,生怕错过了什么。是的,错过了,下次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到山脊后往下走了一点,找个背风的地方坐下来,静观日落。

(被队友偷拍,我就是躲在这里看的日落和拍照)

(宁静而湛蓝的天空,意境深远)

(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抓拍出来的。喜欢这种霞光漫天的调调)

(绚烂而震撼的日落)

(佛光)
        风有点大,吹得云气变幻,在落日余晖的加持下,真的是风起云涌、风云际会的即视感,引起一阵阵的欢呼声和尖叫,不知道谁往后看了一下:哇!佛光!之前在下面吃饭的时候,西柚在山上也拍到了佛光,这下好了,一群人又遇上了佛光,消失了又出现了,连续三、四次,非常配合地满足了拍照的、延期摄影的摄影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短暂20多分钟里,老天爷再次给大家送上了一道视觉大餐。作为一个现场目击者,拍照、录像什么的只能记录一刻或者一个片断,最好的做法是:别说话,在有限的时间里,静静地用心去感受周围的360度。
        太阳落山,整个世界一下子失去了光芒,雾气在风的肆虐下,趁虚乱窜,顿时冻得直打哆嗦,赶紧下到山谷营地,继续开吃。媚妹还在继续炒菜,出发之前说好的带两套裙子来拍照,一拿上锅铲就没停下来,为了20多个人吃上热菜饱饭,也是太不容易了,此处应有热烈的掌声和点赞。
        8点多,吃饱喝足,风夹杂着雾气,冷嗖嗖的。原计划看喝茶星空也没戏了,能见度越来越低。大伙简单收拾了一下,各自钻进帐篷,不多一会,下了阵雨。与其说是雨,我更觉得是云气的集结太重,凝结为水从天而降。两周前,在仙女湖吹牛到深夜,顺便把星空给看了,但那是在广东,而且海拔低,这次是湖南,营地海拔1900多了。不能一直活在过去,因为过去的经验不见得适用,比如我,就只穿了个寂寞的短袖,22个队友中的一股清流。如果不是第二天早晨,媚妹借给我一个毛毯裹着,估计在海拔2042.1米的地方冻成了可以让人参观的雕塑。11点多醒了,去帐篷外面看了下,有星空。不知道谁在说话,我来了句,出来看星空了,这下可好,一下子点燃了大家聊天的热情,原来,好几个人都醒了。哈哈,这就是早睡的好处。半夜隔空聊天,这大概是八面山露营首创了。其实,风声也很大,呼呼地,躺在帐篷里,明知道有种风在捣乱,想上房揭瓦的感觉,可你却拿它无可奈何。睡眠质量自然好不到哪里。调了个5点35的闹钟,半醒半睡。
        闹钟没响,领队玉桥来了句:起床看日出了。问了一句:几点了?5点半。难怪我的闹钟还没响。反正也睡不好,不如起床吧。简单、快速地收拾了一下,带上登山杖,往东边的山头开干,半路,暖阳问了一句,天气好不好?我回了一句:要下雨了,赶紧回家收衣服。吓得她差点就钻回帐篷了。其实,天色已经染成了粉红色,日出前的节奏。玉桥是第一个到达山顶了,哇!云海!如果说日落是绚烂的,那日出就是壮丽的。层层的云海之上,霞光万丈,云海在风的怂恿下,不停地翻滚着,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在风、云、气、光的倏忽变幻中,呈现出种种震撼人心的奇观。

(日出前的霞光1)

(日出前的霞光2)

(日出后的云海,同一个手机拍出来)
        我找了个避风的石头靠了下来,暖阳也上来了,这时,一阵风吹雾散,昨天的瞭望塔露了出来,暖阳说,快拍照,那个塔好有修仙的感觉。可是我当时用手机在拍延期,也就那么几秒钟的时间,又被云海遮住了。不知道为什么,暖阳一路都在提修仙这个词,难道是心中的仙女梦在做崇?不得而知。
        该来的还是要来,比如日出。在经过几番云气遮挡之后,太阳还是露出了真容,不过,云气也是够强悍的,任你光芒万丈,我自长袖善舞,遮天蔽日。日出也看完了,个人装13照也拍得差不多了,终究,还是老练的云气战胜了初升旭日,再次被一手遮天。八面山标志点拍合影。

(合照,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人穿短袖)
        为了避风,我蹲在了前排,媚妹披着她的毛毯站在我后面,用延迟拍照咔咔几张之后,准备鸟兽散,媚妹来了句,东莞哥,你衣服穿反了。很大声的那种,反正大家都听到了,我还没来得及瞅是不是反了,就听到大家哄笑了。媚妹啊!你为什么要说出来呢?为什么拍完照你才说出来呢?你开心、大家开心,我也跟着开心了。来得快,去得也快,像孩子一样简单才能快乐。生活本来已经很苦了,为什么不在姜水里加点红糖呢?从次,又多了一个老梗。

(老梗,大家开心才是真的好)
        陆续在打卡点拍单人照,下来,烧水、熬粥、煮面,收拾营地垃圾、打包,开拔,此处不在一一赘述。

(红糖煮姜水,很甜,很好喝)

(鱼胶瑶柱汤煮面)

(有图为证,我是真吃了鱼胶)

(热闹的早餐)

(这几张照片是暖阳拿我手机拍的)
                                 下山
        8点38从营地下山,想感受群主2个半小时下山那种魔鬼般的步伐,我走在了第一个,没两分钟,鞋子裤子全部被露水打湿了。上到西北边的山脊,一路往下,雾气仍然没散,可惜了。两边林立着嶙峋怪状的奇石被大雾笼罩着,如果天气晴朗,应该是另一番风景,权当给下次留点念想吧。

(孤舟蓑笠翁,不钓寒江雪)
        怎么上山的,怎么下山。13公里中最后8公里是机耕路。相比起小路,机耕路要好走得多,但走多了,也很烦,无休止似的。伴随着海拔一路下降,从高山草甸到灌木丛、再到针叶木、竹子,溪水的声音越来越大,终于看到了有人生活过的痕迹。11点34到达仓田学校,放包、洗刷刷,顺带在学校里面把帐篷拿出来晾晒干。

(宛如世外桃源)

(村口的那棵上了年纪的树)

(稻花香里说丰年)

(喜欢这种历经岁月沧桑,依然古朴的感觉)

(下山的时候,暖阳跑得比拖拉机还快,于是有的人干脆坐上了拖拉机。声明一下,应大部分队友的要求上这张照片。为了找这张照片,我爬了很久的楼才翻到)
        队友全部到齐之后,饭菜也陆续上桌,又是一顿胡吃海喝。上车、返程。

(不会炒菜的司机不是一个好厨师,王师傅,大布那次在饭店掌勺)

(10菜一汤,还未上齐)

    (返程路上,看到了彩虹,背后的山是狗尾嶂)
                                    花絮
          这次作文中配的照片比较多,我一直不太喜欢这样。我认为,靠照片堆砌出来的游记没有感同身受的体验感,照片=照骗,谁都喜欢把好的东西分享出来。但是别忘了,户外很苦、很累虽然也很快乐。
        活动结束后,活动群里总是会持续热闹几天,分享照片啊、讲讲一路上有趣的故事啊。截几个图,娱乐一下,做为结尾。

(聊天变成了聊斋,看不懂就对了。细思极恐)

(真是一款神奇的P图软件)

(这张照片引起下面的故事)

—————————全文完—————————

63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云在天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云在天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