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深圳> 梧桐山之“猿粪路大不同”

梧桐山之“猿粪路大不同”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梧桐山之“猿粪路大不同”

2022-09-23 22:09:34 5405

       梧桐山之“猿粪路大不同”

      库埃说:“每一天,我们都以某种方式,让自己过得越来越好。”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定是想通过各种努力,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的人。做自己喜欢和向往的事儿,远离迷茫和困惑,走出心灵的困境,走出一片清明辽远的天地。

      有人说最美的遇见都是在路上,可以让身心得到最好的安顿。做一个喜欢亲近自然的人,当身处连绵的群山之中,青山无处不道场。

      高远碧蓝的天空,缘聚缘散的云朵,早已穿透心灵的羁绊,相信所行的前方一定阴霾散尽,明媚灿烂。时时俯仰天地之间,远离人世间的纷扰,尽得大自然的妙趣真味。


      这个周末,是时候去山里了。

      离家不远的梧桐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梧桐山云霞缥缈、烟岚飘逸;山峰高迥、险峻巍峨;溪涧幽深、瀑布飞溅;古木遍山、苍藤悬挂;山花绚烂、野草满坡;小溪奔流,幽涧空寂、……梧桐山上云烟变幻莫测,雾岚缥缈不定、烟霞绚丽多彩……望之如同仙境一般。梧桐山的景致的审美特征可用“旷”、“幽”、“秀”、“奇”四个字概括。梧桐山大门有对联:“雾绕云缠风光独秀尘嚣外; 谷幽峰峻画意千重仙境中。”

       深圳梧桐山有大、中、小三座山峰,自西南向东北延伸,是深圳著名三座山峰,也是深圳著名景区,(全景318平方公里)。梧桐山景区的大梧桐山是全城第一高峰,高943.7米。梧桐山景区的第二座高峰,即中梧桐山,也叫“豆腐头”,高706米。梧桐山景区的小梧桐山高692米。三座山可以看成是“兄弟山”,也可以看成是“姊妹山”。 三座山构成梧桐山主风景区。深圳于1989年成立“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1993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深圳梧桐山“省风景名胜区”。2009年12月31日**公布深圳梧桐山为“国家级风景区”。也是广东省第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深圳梧桐山风景区横跨深圳罗湖区、龙岗区、盐田区三区。梧桐山风景区,东接广东惠州,西通广东珠江,北连广东东莞,南临深圳大鹏湾。深圳梧桐山与香港九龙山脉接壤,在山上可遥望大鹏湾、深圳湾、伶仃洋和香港959米高的大雾山。深圳梧桐山在明、清史书、方志中都有大量记载。梧桐山的“梧岭天池”在明代是“新安八景”之一(当时深圳属于新安县管辖)。2004年,梧桐山被选为深圳新八景之一:——“梧桐烟云”。

      深圳梧桐山赋有曰:凌空以起,拔地而生。天开神秀,地跃精灵。梧桐之山,多有神仙之顾;深圳之脊,常引凤凰之鸣。合乎天道,缘于诗经。梧桐菶菶,锦绣盈盈。明时名录通志,今朝气壮鹏城。若夫开步向前,凭峰瞻远。大海入怀,鹏城迎面。林海滔滔,浪来满山之幻。山海连天,奇秀成串。谷幽而红藏,野旷而绿漫。烟云过山,飘然如雁。古树争奇,飞花斗炫……

    梧桐山大约有30条上山顶的线路,其中包括徒步线路和溯溪线路。

     本次活动的初步路线为:梧桐山南站~猿粪路~小梧桐~犁头尖~仙湖植物园~莲塘。

     活动当天,我从大剧院乘坐8号地铁线到达梧桐山南站C1出口,与无悔、小刘、杜老师会合后,我们9:28出发了。

      杜老师对梧桐山很熟悉,在他的建议下,梧桐山南站C1出口~凌云亭这一段可以抄近路上去。于是,我们沿着东北方向进入了野路,所谓野路,就是行走的人多了,慢慢就有了路的痕迹,也就成了路。

      进入山林,一眼望去,树木就好像披上了一件厚实的绿长袍,连地上也盖上了绿色的被子。树叶郁郁葱葱的重叠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轻轻流入云际,树繁叶茂,挡住了天,抬头往上一望,只能看见绿色。有多少种绿的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的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这么多的绿色来呢!一阵阵风儿吹过,林中的树木像波浪一样涌动,发出了哗啦啦,哗啦啦的声响,就像在欢快地歌唱。我跟随这些哗啦啦的声音轻快地行走着,仿佛化身为林中小鸟,正在林中自由地飞翔。

     走过一段原始土路后,我们进入了铺砌小道上,只见两旁的树形态各异,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成长着。

      有的树向阳而生,慢慢地长成了弯曲的状态,瞧这一排树,纷纷的向我们弯腰,仿佛迎接我们的到来😄😄

      经过一段爬升,我们9:47到达了凌云亭,凌云亭是今天大**集合的地方。

    我们在这里等待其他队员的到来,裘羽队长给我们发了小礼品和水果,真是一位大方又热心的队长👍👍👍。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杜老师的好朋友老杨,他对梧桐山的各种线路了如指掌,杜老师给的评价是“梧桐居士”。

     大**到齐以后,我们沿着梧桐山南路往东行走。

     抬头仰望,只见一望无际的蔚蓝天空上漂浮着朵朵白云,阳光普照着大地,轻风吹来,令人神清气爽。万物自由地生长着,显得格外美丽。再看对面山峰上露出了电视塔尖,那里是梧桐山三座山峰之一的小梧桐。

    10:27,我们到达猿粪路登山口,并拍照留念。

     观察猿粪路登山口,它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左侧有溪流流下,可攀爬,但路滑;中部为小瀑布,高差较大,且外侧被栏杆拦住,不可攀爬;右侧是没有水流的巨石,但石缝中有树木生长,可攀爬且相对安全。

    于是,我们大部分伙伴选择从右路进入猿粪路溪谷,我也紧随其后,开启了溯溪之路。

     我们沿溪而上,溪流的两侧长满了茂密的树木、藤蔓和杂草,彩色的蝴蝶不时地在身边飞舞,仿佛惊奇我们的出现,人类成了这个自由国度里少见的生物。从树林的缝隙间投射下斑驳的阳光,地面出现了点点光影。我们手脚并用,或攀岩走壁或抓藤前进,最要小心那些平日里露在水面上长满了苔藓,这次涨水又被淹没的大石块。我以为有了之前大鹿湖溯溪的经验,这次溯溪会比较简单,但我还是大意了,踩在这样的石块上,右脚滑入水中,右鞋就这样“牺牲”了,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虽然鞋湿了,但不影响我欣赏美景的心情。每次我置身于群山绿水之间,我的心都会变得清澈而空灵。大自然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安抚我内心的浮躁和亢奋,洗净凡尘。只见溪水在阳光下闪动着细碎的鳞纹,铺抖绸缎一般,水窜岩石,摇铃击磐似的,声声作响,清音圆润,闻之神爽。

     

     抬头望去,溪水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谷流下来,时而急,时而缓,当溪水从高坡上流下来时,飞溅起团团水雾,溪水清澈透明,可以清楚地看见小溪底的沙石。溪边的岩石早已长满了青苔,像穿上了绿色的衣服,与绿色的水草,绿色的大树争奇斗艳。

      蹲下观察,只见小溪的流水洁如明镜,惹人心醉;小溪边的树木倒映在流水中,与小溪掩映生辉,构成为一幅幅流动的画。那逆流而上的小鱼、小虾,能清澈可见,它们倒不像是在流水中游戏,而好似在水天一色的蓝天与绿树间翱翔👍👍👍

    长满青苔的石头淹没在溪水中,田螺紧紧地吸附在石头上。田螺以水体中的微生物、腐殖质、浮游生物、青苔等为食,聪明的田螺吸附在石头上可以摄食附着在石头表面的青苔,且避免被水流冲走。

    巨岩石上长满了伏石蕨,它附生在海拔95-1500米的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实用价值:伏石蕨的全草入药。性味甘、微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润肺止咳之功能。

伏石蕨

      我们继续沿溪谷上行,小溪顺着山谷地势流着,流到陡峭的地方,溪水毫不犹豫地冲下去,流到了平缓的地方,躺下舒舒服服休息一会儿,又马上起程,唱着欢乐的歌儿向前方流去。

     我们行走在溪谷边,呼吸着清新自然的空气,四周传来鸟儿清脆的鸣叫,这里没有凡尘的得失失,利益博弈,只有洁净的风、清澈的水、黛绿的树和坚实的土地。我们跳跃在突兀的怪石间,就是山野的走兽;我们踏入溪水里,就是水中的游鱼,我们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生命与自然的咏叹,我们是回家。

      人类的生命起源于纯净的大自然,一个空气清新、水质清澈、山花烂漫、人兽共欢的理想国。原来,一直内存于心的“桃花源”,就是我们的诞生之地。

     10:59,我们开始休息,并等待后队的到来。我们吃到了一位同伴分享的红提,在山野中能吃到甜甜的水果,真是幸福极了😄😄😄

     在这里,杜老师跟我们商量,想叫老杨带我们走猿粪路左支,左支的难度大于右支,我经历了大鹿湖和桃花源百丈崖之后,对溯溪和攀爬类比较感兴趣,完全同意走左支。之前一起走过桃花源百丈崖的小刘则决定继续跟随大队伍走右支。于是,在取得队长裘羽的同意后,我、杜老师、无悔、老杨成立了一个临时的4人小分队,决定往左支进发!

     旁边岩石上的青苔吸引了我,青苔碎叶小如碎米粒,温润中饱含着翠绿,夹带着岁月的斑斑古拙感。它不争四季,不显花红,寸寸青苔,静谧深林如斯。

      休息了一会儿以后,我们继续出发。前方迎来了一个大斜坡,斜坡上有长满青苔的岩石、杂草、枯叶、藤蔓。杜老师和老杨在前面带路,我紧随其后,无悔在后面收尾。我小心翼翼地看着脚下,观察前方,一步一步手脚并用往上爬行。斜坡上的藤蔓在我们爬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用脚踩着藤可以支撑身体,以免滑倒,用手抓藤可以借力挪动我们的身体,就这样我顺利地到达了斜坡顶端。

      这里的山谷更加幽深,抬头观望,树⽊长得郁郁葱葱,散发着舒⼼的凉爽。阳光像⼀缕缕⾦⾊的细沙,穿过层层叠叠的枝叶,洒落在草地上。林中的鸟雀在欢快地飞翔着、鸣叫着,伴着潺潺的流⽔声在微风中久久地回荡着,这迷⼈的景⾊多么令⼈⼼醉啊!

     无悔很轻松地爬了上来。最巧的是在同一时空,我们跟活动群里的鹰歌相遇了。我的视频镜头里出现了一个全副武装的溯溪大侠,只见他头戴头盔,脚蹬毛毡底矶钓鞋,背上背着防水背包,我不禁感叹,这才是专业溯溪该有的样子👍👍👍。后来在活动群分享视频照片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互拍了😄😄😄,户外就是这么神奇!

      11:10,我们到达了猿粪路左支右支分叉口,我们4人走左支。

     翻过一段土坡,我们见到了猿粪路左支溪流。这里的路况更加原始,没有明显的道路痕迹,我们沿着溪流边向上行走。

    这里的溪水在山谷中潺潺而流,犹如一只小鸟的清脆鸣叫声,犹如一首宁静而清脆的曲子,动听极了。

       这里的水、石、树、根、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郁郁葱葱的山谷中蕴藏着水的各种姿态,清潭的静与飞瀑的动,带来无尽的清凉。溪水在脚边簌簌而过,清风拂面,树影斑驳,行走在其间感受到了无限的满足。

   前方迎来一块数十米高的石壁,这石壁是那么高,那么陡,好像是被人用巨斧劈峭过似的。溪水沿着石壁缝隙中、石壁边缘倾泻而下,形成了瀑布,我来到瀑布脚下,凉丝丝的水花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落到水面时还在蹦跳着,好像在欢呼自己的愉快。抬头望去,两匹长长的绸带正从悬壁上源源不断的扑了下来,像一头头小狮子,令人又惊又喜。

      直接攀岩石壁难度太大,而且危险,我们沿着石壁边缘爬行。这里的地面大概有80度,且无比湿滑,随机分布了藤蔓、树木,松软的落叶土。

     我们每一步都必须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这一步踩实了才敢走下一步,否则抓紧树了还好,只是会挂在树上,没抓树的话就等着摔下去吧!还要当心的是,抓住的树或藤是活的还是死的,否则一个用劲,咔嚓一声断了,身体就又没了借力。抓树也要小心,说不定下一秒就按上了一只毛毛虫,或者抓住了一群蚂蚁。不过攀爬这样的地形收获很大,四肢的协调配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一手扒石头一手抓粗藤,上肢一用力两腿就上去了,踩实了再找下一个抓手,真的是在“爬”山,四肢都可以灵活运用是多么幸福!

      这里的溪水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水底青褐色石头和金黄的落叶。小溪淙淙的流水声、风吹树叶的声音、小鸟的叫声,它们一起合奏出了一支美妙的音乐,岸边的小草仿佛被催眠不动了。

      我们沿着溪谷右边往上钻密林,这些茂密的树林里杂枝缠绕,更要加倍小心,这边低头看着脚踩实了往上一蹿,再抬头,眼前冷不丁就掠过一个树枝,差点戳眼里,户外处处有危险啊!手,脚,眼,都留着意,仍然不够,头上说不定还有虫子呢,脚上可能还有蛇呢,这种地方戴好帽子会安全一些。

    我们到了一处相对平坦开阔的台地上,这里杂草丛生,一道石壁伫立在眼前,只见石壁上挂满了野草、金黄色密集的长长根须,溪流顺流而下,并飞溅在脚下的碎石上,又汇集起来流入下一个台地,形成小水潭,小水潭的水继续往下流……

      这里山林青翠欲滴,我们享受着山中阴凉,听鸟与蝉和鸣,阵阵微风吹来,清凉舒适,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在石壁瀑布左上方有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这只大蜘蛛个头挺大,好象在睡觉,但仔细一看,它在一动一动的,并没有睡着。过了一会儿,它开始在自己的网上走来走去,好象在散步。可能在等待蚊虫、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出现,那它就有丰盛的美餐了。

       杜老师说蜘蛛织网太辛苦了,我们别破坏,于是我们小心翼翼从巨型蜘蛛网下方钻了过去,并从瀑布左边向上攀爬,借助树干和树根用力,顺利到达了另一个高点,我在这里见到了正在顺流而下形成瀑布的小溪。

    我们继续沿着溪流上行,溪流两旁是郁郁葱葱的原始丛林,藤蔓缠绕。

     11:45,我们到了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开始休息,吃水果喝杨梅汁补充体力。

     休息几分钟后,我们继续前进,这一段的藤蔓更加密集,我们要用手拨开藤蔓才能前进,地上的枯叶土特别松软,踩上去毫无附着力。

    11:52,到达钻洞的地方。这里的藤蔓长得密密实实,仅有一个地方可以爬行过去。

      杜老师行走速度飞快,眨眼就不见了身形,他最先钻了过去;紧接着是无悔,他刚开始试着背着包爬过去,无奈被藤给挡了,只好把包放下再钻,终于过去了;我把包包递给无悔,蹲着就过去了,小个子的优势终于展现出来了😁😁😁

     我过去以后一直在等待老杨过来,他似乎不着急,后来才知道老杨在躲避我无处不在的镜头😂😂😂。过了一会,老杨以为我走远了,他开始艰难爬行,抬头一看,我的镜头正对准了他,他绝望了,没办法,只能继续前进,他个子大,钻这样的洞很吃亏。

    回头再看看这处藤蔓洞穴,藤蔓密密麻麻的蜿蜒纠缠在一起,一些藤蔓从枯树延伸过来缠上了另外的藤,然后垂下织成帘子,绿叶错落有致的点缀在藤蔓之中,发出幽幽的绿光。

     出洞以后,前方迎来了今天落差最大的瀑布,瀑布约有20多米高,沿着峭立的岩壁飞泻而下,顿时抛洒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喷珠飞雪,壮如玉龙飞舞。此时,我的情绪高涨,因为我仿佛看到了李白的诗中所描绘的那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真景象。

     我们站在瀑布前欣赏了好一会儿,久久不愿意离去,时间有限,我们不得不跟瀑布说再见了。我们接着往上行走,不久就到了树藤屋,仔细观察,才发现一棵大树长在了石壁上,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和土壤营养,这棵树不断地往下倾斜生长。大树虽然倾斜生长,但它本意还是想努力往上生长的,成为参天大树,无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树干和树枝被密密麻麻的藤蔓覆盖并缠绕,大树被压的越来越低,成为这间树藤屋的天然脊梁,大树下方则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空间,我们在里面犹如在房间里一样。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造就如此神奇的怪诞空间!

    这些密密麻麻的藤蔓可能是禾雀花藤,杜老师捡到一个像豆角的豆荚,这个是禾雀花的种子,禾雀花的种子是有毒的,应避免接触、食用。

     禾雀花很漂亮,它的花朵形状独特,宛如欲振翅起飞的雀鸟而得名。它一般会在3月~4月开放。

禾雀花图片拍摄于3月中旬

      我们从树藤屋出去后,往上走几步就到了今天要攀爬的最高最陡的悬崖峭壁边。

       抬头观望,这道悬崖峭壁几乎是垂直的90度坡,大约有25米高,坡上有很多树根从上面垂下,一边扎根于悬崖石缝中,一边继续往下生长。它们像一只只大手,紧紧地抓住大地的身体,那么坚定,从不放松,它们把手伸向更深更暗的土层中去吸收营养,让上面的大树茁壮成长起来了!

      这些树根相互缠绕起来,有的树根粗壮,粗壮的树根继续分叉变成小树根,这些树根形似人参根须,可把这里称作“人参攀爬点”,如果没有户外基础的人来爬,他爬的时候真的会“怀疑人生”。

    杜老师攀爬经验丰富,他率先尝试,给我做示范。我在下面观摩学习,观察他是如何落脚、如何找抓点、如何抬腿往上运行的。不多一会儿,杜老师就爬到了悬崖顶部。

     接着是老杨爬了上去。

      我攀爬经验不足,观摩完杜老师和老杨示范之后,又让无悔继续指导,我才小心翼翼地开始攀爬,我尽量让身体紧贴岩壁,并一边用手抓住稳固的树根,一边找准落脚点。双手和一只脚固定后,再挪动另一只脚,如此反复。也许跟平常锻炼有关,我感觉难度不大,没多久我就顺利地爬到了上面的安全地段。


     这里总结一下攀爬的技巧:

1.攀爬的时候,一定要紧贴岩壁,这样既安全又省力。

2.大腿远比胳膊有力,所以多依靠大腿的力量。

3.每次提起一只脚,会省胳膊的力量。

4.看好攀爬路线,想好下一步将要往哪儿走,然后再将我们的手脚挪到对应的点。

5.攀爬过程中休息时,还是要贴紧岩壁。


     在我攀爬的过程中,距离我不远的左上方有块石头松动并掉了下来,还好没砸到我,户外随时都有风险,得处处小心才行。

     爬上来了以后,我终于看到了这些树根的本尊——榕树,我以为有如此发达根系的本尊树一定是一棵参天大树,没想到仅仅是一棵不起眼的榕树,胸径和树冠都不大,很普通。后来我想想,也许因为它生长在岩石上,缺乏营养造成的,它用尽了全力,把根系伸出了几十米深才接触到厚实的土壤,能生存下去实属不易,要想长得更好就很难了。

      至此,猿粪路左支溯溪路结束,这一段有如“树在石上生,石在水中长,瀑在岩上飞,泉在山间唱”。一路上真是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我们继续往上爬行,随后这一段又迎来了新的难点,我们可以称之为“滑草场”,因为落叶覆盖地面,实在是太滑太滑了,加上土壤蓬松,完全踩不住,基本靠两只手抓握植物根系或者树枝前进,大家瞬间退化成四脚兽,艰难前进。

      12:12,我们到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上,开始休息,他们开始海阔天空,谈天说地,好不热闹!

     时间充裕以后,我又开始观察植物。只见眼前树干上这种植物,它绝对是攀援植物的典型代表,攀爬本领极为高超,人称“上树龙”,有人会把它称作“缠绕”或者“纠缠”,因为它总是紧紧地拥抱着大树,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每向上一步,都会生出气根吸附在树皮上,以便继续攀援,尽管它喜欢攀附着其它植物而生,因此没给人们留下什么好的印象,但却是防治风湿病的良药。

    上树龙,别名有很多,又称拎壁龙、穿根藤、蜈蚣藤、风不动藤、崧筋藤等,其实它真正的身份证名字叫“蔓九节”,为茜草科九节属攀缘藤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常生长于丘陵山地、山谷河旁、岩石壁上或灌丛中。

    蔓九节是广西壮族民间常用草药,根据各家论述,其主要作用是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之功效。可用于风湿关节痛、手足麻木、腰肌劳脶、坐骨神经痛、多发性痈肿、骨结核、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等症。

       休息一会后我们继续爬行,这一段的地面坡陡路滑,只能慢慢前进。

     一棵树上8根杈,这棵树犹如莲花般开放,杜老师对它产生了兴趣。只见他双手扶住树干,抬腿轻轻往上蹬就到了大树上,脚上踩稳以后,继续用双手抓住树枝,然后向上挪动双脚,不一会儿,杜老师就这样轻松地走到了大树中间位置,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矫健敏捷的身姿👍👍👍,而我只能望树兴叹!

      玩了一会儿,我们继续上行,这一段地面的土壤更加松软,每走一步都要格外小心,一不留神就会反方向滑下去!有树有藤的地方会好走一些,有支撑点,有的地方什么也够不着,只能弯腰尽量把身体往前倾,双手着地爬行。

     杜老师观察细致入微,发现地上有一个编织精巧的迷你鸟窝,旁边还有一小块蛋皮。这个鸟窝可能是前几天刮风下雨掉下来的,在大自然面前,要想生存下去是多么的不易啊,尤其是这些小小动物。

     我们继续行走“滑草场”,越往上,地面的坡度越大,行走就越艰苦,也很费体力。歇息的时候只能在大树边,我们才能稳固身体,不至于一不留神滑下去!

     走在这样的斜坡林子里是没有明显痕迹道路的,我们只能按轨迹大致方向往上前进,在没有痕迹的地面行走,是很容易偏离轨迹的。这一段小山谷没有积水,但堆满了乱石、枯树枝、枯叶、腐叶,踩在上面极易下陷。

      杜老师和无悔边走边留意轨迹是否有偏移,再判断行走方向,而我在大佬们面前就不再操心这些,可以轻松化为摄影师,跟着他们就好。

     行走了一段小山谷,杜老师发现太往右偏移了,我们要切回左边去。于是,我们往左并向上前进。

    老杨也跟上来了,他对这段路更加熟悉,在他的判断下我们是走对了。

      面对前面更加陡峭的“滑草场”,我们只能更加努力地往上攀登,否则就会滑下去,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当我们气喘吁吁地往上爬“滑草场”时,一棵石缝里的小树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棵小树虽然没有大树的粗壮有力,没有盘虬卧龙的枝干,但它有属于自己的风采,在小树顶部的茂盛叶子让人感到生机勃勃,它的存在为光秃秃的石头崖壁增添了几分生机。

     我在思考,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这棵小树究竟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这真是一个顽强的生命啊!在这样的一个石缝中,没有肥沃的土壤,没有充足的水分和足够的营养,而它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汲取营养,靠着这石缝中的一点土壤,顽强的活了下来。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也不能退缩,要勇敢的面对困难!

     13:32,我们终于到达了十里杜鹃的铺砌小路,我们席地而坐,一方面在这里休息吃午餐,一方面等待后面的老杨。经历了猿粪路左支溯溪、攀爬悬崖、走“滑草场”,我们需要补充能量,再进行下一轮徒步。

     休息期间,杜老师决定带我们走大同顶线下山,这是一条有蓝天救援队标示牌并很有特色的一条土路。一会儿功夫,老杨上来了,他决定去跟裘队长的大**汇合,我们就此别过。于是,杜老师、我、无悔三人组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休息25分钟以后,我们继续前进。 走过一段路,到了视野开阔的地方。

     站在小路上朝南极目远眺,但见蔚蓝天空上漂浮着朵朵白云。白云下是朦胧的香港境内的远山,好像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远处群山和近处的沙头角、盐田港围合了沙头角海和大鹏湾。

      走在铺砌小路上很轻松很放松,迎面吹来了阵阵山风,似火一样热情,似水一样温柔,好似一个正在跳舞的女子,穿着轻纱,从我身边经过,吟唱着,喃喃细语着。

        这里阳光正好,微风拂面,走在林荫道上,只见树影斑驳,小鸟在透过叶子的绿光里穿梭。空气中弥漫着清香,小虫在草丛里轻吟浅唱。

     抬头观看,只见前方一条长长的陡峭阶梯映入眼帘,面对这样的爬升,我会看好眼前的路,一步步向前推进,保持好节奏,终会上到顶部。

     终于,我们上到了台阶顶部——豆腐头,这里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杜老师就是一个活地图,他在给我们介绍看到的景象。

    在豆腐头抬头仰望,只见天空高远、洁净,片片白云轻轻飘着,像大海里浮动的白帆。

      俯瞰沙头角,沙头角的可见范围呈现出三角形状。沙头角位于中国香港北区和深圳盐田区的边界上,横跨两地。以前是一个人烟兴盛的村庄,当1898年新界区正式由英国人占领时,英人以沙头角作分界,划分边境禁区,成为今日的中英街。 

     沙头角的名字是如何得来的呢?相传沙头角得名于一名清朝的大臣。当他巡视沙头角一带时,面对大鹏湾的优美风光,便题了两句诗:「日出沙头,月悬海角」。于是该区便有沙头角之称。

      前方山峰为梧桐山第一高峰——大梧桐,可隐约可见好汉坡、蝴蝶谷。靠近一点的亭子——观海亭为我们的下一个目标。

     14:25,我们到达十里杜鹃观海亭,这里视野更加开阔。能清晰地看清左侧对面的大梧桐,南面山脚下的正坑水库、沙头角,盐田港,沙头角海,大鹏湾,以及对面层层叠叠的香港境内山体。

      山脚下的正坑水库正好处在山谷的尽端,为储水创造了有利的地理条件。通过观察可得知,正坑水库为山谷水库,用拦河坝横断山谷,拦截山川径流,抬高水位形成。 

    14:40,我们穿过十里杜鹃观海亭下山,开始徒步大同顶线,这是一条极陡的下山土路。

     被野草覆盖的石子土路又陡又滑,我们不敢马虎。我半蹲着用手抓灌木小步子前进。

     路边发现了不少捻子,现在正是成熟的季节。

     捻子,学名桃金娘。捻子的果子长得像一个个倒扣的小酒杯,它在未成熟时是青黄色的,这时不能入口,一般要等到变成紫红色甚至黑色时才熟透,这时果子里面虽然有芯有籽,但水分要多一些,软软的,味道也更为甜美。

    就像桑葚一样,捻子的果汁也是紫黑色的,捻子除了生吃,也可把它摘回去泡酒喝,叫做稔子酒,它的作用可不止这些,还可止泻和缓解腹痛,可乌发,能补虚止血等,价值挺高。

     我们一路小心穿越野草丛、灌木丛、小树丛。

      14:54,我们到达废弃公路,横穿过去之后,我们继续徒步大同顶线。

    刚开始这一段路坡度较为平缓,小心地上的石子和带刺的植物就好。

     缓坡穿过一段小树林,再继续爬升一段路后,我们到达一块视野较为开阔的地段。

     这里见到的白云由中心向外发散,小山体的走向与白云的造型吻合,这一虚一实的景象着实美丽,杜老师和无悔行走在其中,犹如行走在天边尽头!

     我们到了大同顶线最陡的地段,这里大约是85度的土路,只有一尺多宽,沙土石子路非常滑,还好可以抓住小路两边的小树半蹲着前进。

     抬头远眺,沙头角离得越来越近了。我们下山的轨迹几乎垂直于山体,看沙头角的视线除了所占高度不一样,其他几乎一样。

陡坡

    15:32,到达蓝天救援队标识牌,这上面显示刚才走过的路段为极陡土坡,危险字样。

     过了极陡土坡以后,后面的路段为普通的山脊线路,也是为山上工作人员提供的巡逻道,这一段路走起来特别轻松。

    透过树林回望对面的山尖,那是刚才我们爬过的陡峭山体。

    15:45,到达高排山顶。

    在高排山顶可清晰地见到十里杜鹃观海亭,我们就是从那里穿越下山的,走过的山体很陡峭,这些小土路并不好走,我们很轻松的完成了,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前方也是缓坡路段,行走轻松。

     路边放着3个成品的消防水箱,消防水箱是储存扑救初期火灾消防用水的储水设备, 它提供扑救初期火灾的水量和保证扑救初期火灾时灭火设备必要的水压。

    16:03,到达大同顶山顶。山顶相对平缓,像一个台地,但面积不大。

   山顶附近有很多山胡椒树,还有一些山胡椒挂在树上,已经熟透了。

    我们继续下山,在路过溪流边灌木丛的时候,我的大腿可能被蜜蜂给扎了,当时奇痛无比,过了一会就没事了。无悔说他也被扎了,他竟然没吭声。

    16:30,我们到达了盐田盘山绿道公厕。在这里盥洗完毕,继续沿绿道前进,我们把沙头角地铁站设为终点。

    17:01,到达正坑水库。

     17:18,到达终点沙头角地铁站,结束了今天的行程。

    总结:本次徒步最终线路由猿粪路左支上,经过十里杜鹃路到达豆腐头、观海亭,再由此下山穿越了大同顶线,再到达盐田盘山绿道,最终到达沙头角地铁站。经历了溯溪、攀岩、走“滑草场”、下极陡土坡,一路上可谓是精彩纷呈,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注:本游记中部分图片和视频由一起活动的伙伴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158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2人已赞赏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会飞的鱼~~~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会飞的鱼~~~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