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北京> 如果我能够 | 记2023元旦冬扎初体验之西南灵重装

如果我能够 | 记2023元旦冬扎初体验之西南灵重装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如果我能够 | 记2023元旦冬扎初体验之西南灵重装

2023-01-15 20:29:10 11951

写在前面


我试图回顾今天或此刻有何特殊性触发我记录此篇作业,思索一圈,也仍是一个average day,如同《万历十五年》书名英文原文 《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2023年元旦西南灵重装徒步虽则出自偶然,但并非那么不值一提,我至少有段时间会以它作为我的户外最高水平代表“履历”。因这次出行和队友互动较少,全程未拍照,故不做队员介绍,参照丛林的建议,仅做文字记录,作为个人总结。

行前准备


出发前一周为了检测体能恢复状况,在老家试跑了10km,又刷了一圈27km的小山包,神识俱在,神清气爽,是一具可以搞大事的身体,于是毫不犹豫报名了鑫仔组织的元旦西南灵重装休闲线。不曾想,临近活动日期身体反而不好了,出现了上腹部胀气、胸口憋闷、气短等症状,不宜跑步,这种情形维持了两天,直到周三在同学的建议下吃了两天某泰国神药,周五下午才总算缓解过来不再发作,真是谢天谢地。晚上拖着刚恢复的身体,开始了颇有仪式感的行李打包,拿着新鲜到货的冰焰小被子和羽绒裤,看着地上摆摊的一排,觉得还没出发就已经有凯旋之势,这种预支的成就感大概和买了新书摆在书架上欣赏的洋洋自得可以一比。

物资清单

打包完毕现场


本次西南灵重装属特殊时期体能恢复测试路线,强度较低,两日路线,全程15km,爬升1200m,最高海拔2394m,预计气温-3℃—-15℃,夜间体感温度可达-20℃,山上多为冻土,背阴处或有积雪,晴天,风力较低,是蛮不错的好天气,主要风险来自夜间保暖和营地妖风,其次是背阴处积雪和山脊风。实际情况和天气预报差不太多,山脊风略大了一些,有几处高点有些站不住,夜间气温低达-18℃,背阴处积雪比想象中要深且多,好几处到小腿肚了,幸好有队友开路,我跟着脚印傻走即可。除此之外,天气晴好,空气质量卓越,雪地里随处可见小动物的脚印,很适合出门遛弯儿。


和夏季露营比起来,冬扎的行李重量没什么分别,但体积和种类多出不少,相较于夏季露营,冬季耗水量低,但保暖设施占体积,为了保持重量和体积的平衡做了以下调整,其中队友talk大哥的建议起到了较大作用。


1. 冬季比夏季少带了2升水,考虑无水源补给,这次去掉1升纯水和1.5升电解质,换了两瓶最近解锁的小果粒橙,用水的重量置换了保暖装备的重量。实际用量:爬山过程没喝水,煮泡面用掉500ml,解冻八宝粥用掉200ml,其余纯水分掉,小果粒橙和小可乐原路背下山。教训总结:冬天不适合背果粒橙可乐等冻成冰坨子的甜水。


2. 冬季扎营保暖设施很重要,夏季外挂的蛋巢换成必须装包的气垫防潮垫,额外增加了冰焰小被子和冰焰羽绒裤,在登山包不可更换的情况下,利用帐篷底部外挂省出一半防潮垫的体积,再把睡袋和小被子极限压缩,食物精简后进一步省出体积,调整之后体积基本和夏季持平。教训总结:北面38升收纳扩展性相当可观,可以装下冬季扎营诸多保暖设施,但帐篷外挂实在有碍观瞻,有逃荒即视感,抓紧蹲大包。


3. 考虑到第一次冬扎,目标是独立完成线路积累经验,安全作业第一,因此食物精简,没有带任何腐败游食物,而是带了面包泡面八宝粥榨菜等传统路餐。实际用量:爬山过程没吃东西,D1晚餐和D2早餐共消耗2包泡面及1盒八宝粥,其余路餐补给原路背下山。教训总结:冬天不适合背八宝粥这种需要解冻的食物,面包泡面即可。

Day1 山岗的风


爬山的过程有些乏善可陈,队友们大多为北京户外圈大佬,互相熟识,我基本都不认识。第一天出发不久拍了一张大合影,之后便分散成诸多小队各自行进,我跟着一路傻走,最后发现一对情侣和我速度差不多,分别叫猫猫和歪歪,于是我们仨就一直黏着,后来下山我们也仍在在一起。途中多次遇到户外知名前辈悦野哥,背着60斤稳步爬着,还遇到穿着好看的绿色冲锋衣的领队鑫仔和同样背着神农包的小姐姐,有幸和小姐姐换包试背了1公里,头包怼脑袋有点儿厉害,我几乎抬不起头来,腰带有点儿松,以至于30斤的包在我身上有点儿晃,后在鑫仔户外包不离身的提醒下换回了自己的小迷你包。中间休息的间隙鑫仔向我科普神农包是他们的队包,让我抓紧去换包,神农65升S码可以考虑,嗯还有鞋子也得换,得穿高帮鞋,换赞贝拉或者scarpa都可以等等……乱入了两张合影,虚心地吸收了诸多建议,继续独自在雪地里手脚腾挪着,一路无话。

队伍合影

蹭合影1

蹭合影2

扎营晚餐


下午两点多下完一个小雪坡之后就到了目标营地,位于一处小山坳,平整宽敞,四面均有树林挡风,营地环境相当理想,不一会儿便敲定在此处扎营不再考虑备用营地。停下来就迅速感觉到寒冷,于是四散开来各自扎营。我率先掏出羽绒裤裹在腿上保暖,脚上也逐渐传来冰冷的感觉,席地而坐脱掉鞋子一看,碎雪钻进鞋子不少,袜子和鞋子里面都有些湿润,鑫仔又在旁边补刀道:“你和三莫一模一样,虎得很,到了营地先脱鞋子坐在地上,寒气会立马传到身体里……”于是灰溜溜地穿上鞋子抓紧扎营。冬天日短,天色将暗,也开始起风了,扬起的外帐被刮得迎风招展呼呼作响,沉默中各自加快了手里的节奏,冷得很,只想尽快钻进帐篷里,此时才知道砸地钉的重要工具都在后面的队友包里,使了吃奶的力气也只是浅浅地把地钉歃进冻土表层,等锤子到了之后大家击鼓传花各自抡锤哐哐哐。不出意外我又把云尚外帐套反了,在神农小姐姐的建议下我重新拔起地钉扎外帐,又是一番折磨。talk大哥和鑫仔看到我的云尚很是担忧,队友们再一次聊起鱼脊帐脆弱的抗风性,想起上一次秋小五,南山背的挪客云际,比云尚更加迷你可爱也是“易推倒”,又看到眼前营地四面八方吹来的冷风,担心晚上起大风吹塌帐篷,talk大哥进一步建议直接去大帐睡其他队友的帐篷,我还是蛮想自力,又想起丛林驮着它扎了不少刮大风的雪山,有一丝倔强和一丝侥幸,没多犹豫便决定自行扎营了,担心帐篷被吹塌,便拿水泥钉在六个角使劲砸到最深,再从猫猫那里化缘了两根备用钛钉在帐篷两侧进一步加固,希望能挡住夜晚的妖风。

一朵好看的云


扎营完毕便迅速钻进帐篷,开火架炉子烧水煮面吃,一碗热热的辣白菜面吃下去,瞬间感觉活过来了,神农小姐姐进帐加袄子的期间还借了我充气泵给防潮垫打气,同时支援了我一张暖宝宝。晚饭完毕简单收拾了一番便钻进睡袋开始躺着,唔,才五点不到,天还是亮的,还有一二队友在雪坡上面向营地奔袭着,脱掉冲锋衣和登山裤,计划穿着羽绒服和羽绒裤睡觉,把冰焰小被子塞进睡袋里面,调整方向,再按照大家的建议把脱下来的衣服和鞋子塞到睡袋和被子夹层,把充电宝、手机、饮用水都放在睡袋口旁边夹层……然后钻进小被子里面,啊好舒坦啊……随着热量缓缓回到身体,外面慢慢传来大家聊天的声音,借锤子的,合作拉风绳的,骂骂咧咧砍柴的,架炉子的……然后我听着音乐睡着了。

队友的球帐

Day2 高山滑雪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检查衣服鞋子袜子都是干的,万幸听了队友们的建议。在帐门口轻车熟路做早饭,水还是有些结冰,借来菜刀把冰块砸破割开塑料瓶身,烧水煮面,一模一样的满足感,然后又用冰块加热了一罐八宝粥,强行赠送给鑫仔吃了,答谢他愿意带我上山及对我的帮助和包容。只是丛林推荐的钛杯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在我左手撕包装袋右手拿刀砍冰块的间隙,哐哐炉子竟然倒了,食物差点全洒,还把我的羽绒裤和内帐底部燎了个洞,真是心塞不已,还是要学习,要稳定输出才行。行李物资收纳卷包完毕后钻出帐篷呼吸新鲜空气,神清气爽,远处还能看见那座山。大家这会儿正在做早饭,便拎着剩下的纯净水去串门,才知道头一天晚上大家阵仗很大,柴火炉子、大球帐、大塔帐、一堆叫不出名字的肉类硬菜,连带着第二天早餐也很是丰盛,有肉有汤有面条还煮了茶,显得我的餐食和我的帐篷一样透着“寒酸”。浅浅地蹭了一些茶水和一些鸡汤面条和小炒肉吃一吃,这时的我已经见过一些世面了,已经对腐败游已经见怪不怪了。

远处眺望营地

遥望那座山


大家吃饭收拾得差不多了,于是开始拔营。我的其他行李都收好了,只需要收一下帐篷即可,一边感恩队友的钛钉,一边感谢昨晚没有刮大风,慢悠悠地卷帐篷,起地钉的时候又从talk大哥那里学到一个经验:地钉在冻土里很难硬拔,而冰表面摩擦力很小,拿着锤子沿着地钉的方向向下锤几下,就能借助另一根地钉成90度角轻松拔出来了。我用talk大哥的塔帐尝试了两枚钉子,果然得到了验证。这时候已经十点多了,大家开始陆续下山。


下山开始便是一路趟雪,一直在背阴处,全都是没过脚踝的雪,一些无人之地雪有30cm深,再次感谢好心人在前面开路。没多久前面传来怪叫,正疑惑前面是有什么奇景还是烂路,才知山腰平路将尽,到了一处背阴山林要向下横切了,坡度太大,雪覆盖了路面痕迹,走下去跌跤风险较大,大家便开始一路滑滑梯下山,体验了一把高山滑雪,好开心啊~~~而雪坡较长,需不断地站起来又蹲下去,还得双手撑地抓住两旁参照物控速并保持平衡,避免屁股落地变屁降,一时之间山林里到处是儿童般的嬉笑声,很少的狼狈和许多的快乐。下完雪坡之后便到了夏季常见的山野小径和机耕路,沿路还可以看到山溪结冰成瀑布状向下蜿蜒,不管是这深厚的积雪还是这想上去滑滑梯的冰瀑,都是在南方的山野里无法见到的风景,为着有幸目睹这北方专属的自然景观,心里颇有些开心。和昨天一样,今天下山也是一路和歪歪猫猫两人一起,为着相近的行进节奏和扎营的邻里缘分,我们从机耕路那里一路聊天,知道他们俩是一起入坑的,还得知猫猫之前也骑车加跑马,难怪路上看着比她男朋友平衡感更好一些。后来在车上加了好友,才得知猫猫在2017年和找拨片的小灰灰还有彦臣一起骑行过青海湖,不禁感叹,世界真是小得妙不可言,正像我有幸能结识鑫仔也是因为武汉的AI队友三莫和上次秋小五的缘分,户外圈或许比我想象中还要小得多。下午蛮早就到山脚,等队友的间隙中,大家四散在马路牙子上晒晒太阳晒晒袜子,分食剩余的零食,颇有冬日闲致。在一家鱼馆聚了餐,便驱车回城。对我而言,这当然是个完满的元旦。

高山滑雪

结束语


上次和三莫聊天,笑称武汉户外群赚了,失去了垃圾选手会哥哥,收获了北方大佬三莫。北方爬山和南方风格差异较大,或许北京作为首都,城市生活卷王第一的地位不能动摇,必须文体全面开花,卷气蔓延到了户外,能背的“挑山工”们动不动五六十斤的物资背上山,既有体能又有丰富的经验还有钱败顶级装备,南方小菜鸡自愧不如,难望其项背,至今还沿袭着丛林指导的“极简”风户外,拖着诸多丐版装备,凭借菜鸡实力,绝不肯多背物资,户外重装建议的1/4-1/3体重的物资区间,我严格控制在最低线25斤,迪卡侬能搞定的绝不上贵牌,一方面没钱另一方面没与之匹配的实力……全是槽点。不知如今被迫在南方小山包盘桓的三莫作何感想。


这次出行,我的装备和物资自定义堪堪踩在了及格线上,有所不足(手台未破解、雨衣未带、救生毯未带、雪套未带、登山杖行前未检查打开失败、打火石和小刀未带、有战损),刚够轻量化非腐败游2日小线,但凡有超过2天的无水源补给路线,又或者天气恶劣一些,我的物资清单都可能无法支撑了。除此之外,经验和单兵能力还有较大盲区,仍处于跟着傻走的程度,堪堪保住自己,对队伍几乎没有贡献,且有重要细微处需仰仗队友(充气泵、暖宝宝、钛钉、认路)。经此一役,还需慢慢积累慢慢学习,了解自己的体能极限,谨慎评估自己的户外能力,充分确保自补给,有余力的情况下尽所能为团队做贡献。


总体来说,作为刚从轻装转重装的萌新,我觉得很知足,结合行前准备、体能水平和自力能力,我还是会给自己打70分。新的装备正在添置中,经验也会在一次次的涉足荒野中积累起来,承认人的局限性,尊重自然的不可控性,继续做一个谦逊的户外人。惯例以诗歌收尾:


I'd rather be a sparrow than a snail

Yes I would, if I could, I surely would, hm-m

I'd rather be a hammer than a nail

Yes I would, if I could, I surely would, hm-m

Away, I'd rather sail away

Like a swan that's here and gone

A man gets tied up to the ground

He gives the world its saddest sound

Its saddest sound

I'd rather be a forest than a street

Yes I would, if I could, I surely would

I'd rather feel the earth beneath my feet

Yes I would, if I only could, I surely would

《El Cóndor Pasa (If I could) 》

——Daniel Alomía Robles


By little hui in beijing

2023-01-15 19:37


附个人装备清单如下:

(2023年1月23日调整)


关于帐篷内烧火的安全作业建议:

1. 如无必要应避免在单人密闭小帐篷内烧火做饭,考虑公共大帐烧火;

2. 如天气恶劣必须帐内作业,则考虑借助地布固定外帐(或者可单独搭建的外帐),选取帐内地面开阔平整处,先点火再慢慢开气,避免火焰燎到帐篷顶部或者锅具翻倒等引起火灾,同时需确保上下通风窗口打开避免燃烧不完全空气不流通导致的中毒;

3. 如天气恶劣无法在外帐保护的地面上作业,或者第二天早餐开火时,考虑在帐篷玄关处点火做饭,同第二点一样,选取空间高阔地面平整的位置,气罐开到最小再点火,确保空气流通;

4. 其他辅助建议:购买气罐支架辅助平衡;扁锅和一体炉容易不稳需额外留意炊具放置平衡问题;炉头每使用完一次应及时关火,避免空烧侧翻引起火灾;携带帐篷修补贴。

28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little hui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little hui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