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驴友大厅> 婺源的古村古道与春花:二、不期而遇的陡坡

婺源的古村古道与春花:二、不期而遇的陡坡
相关活动:婺源古村古道2023踏春游
相关轨迹:婺源古村古道踏春精华游20230318
相关轨迹:婺源古村古道踏春精华线【实走2023】
相关轨迹:婺源山区道路合集•第三版202304
婺源的古村古道与春花
二、不期而遇的陡坡
我们是在旅游出行平台按最优价格找的农家院,出乎意料的是此农家院位置极佳,可以俯瞰整个里岭,且只要推开窗户就行。农家院由老两口经营,人很实在,做的饭菜清香可口,昨夜吃饭时还抓了很多红薯干给我们吃。农家特有的烤火装置也帮了我们大忙,洗完的衣服袜子一晚上全干了。早餐的量也给的足,我们吃饱喝足之后还在他们家屋顶拍了全景合影,大叔的拍照技能虽然生疏,但可以看得出他是很用心地帮我们拍。这一切都停当了,我们才开始新一天的行程。




江岭村
第一站是在村子里转转,里岭与外岭共同构成了江岭村,这是个宋姓村落,村中绝大多数都是宋氏后裔,唐朝的宋璟是祖上名臣。宋璟为唐玄宗时期的名相,宋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唐代**时说:“姚崇、宋璟相继为相,姚崇善于应变成务,宋璟善于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而协力辅佐,使赋役宽平,刑法清省,百姓富庶。唐代贤相,前称房玄龄、杜如晦,后称姚崇、宋璟,其他人,莫得比焉。”唐代末期,朱温谋叛,决意篡夺李氏江山,疯狂残害宋璟的后代,于是这些宋璟的后人跋涉千里,在安徽省休宁县璜茅村隐居下来,数百年后又有一支于元代末年从璜茅迁居江岭。由此推算,江岭宋氏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六百多年。

里岭


俯瞰江岭村
里岭有宋氏的宗祠,叫“仁本堂”,堂前门楼原本有非常精致的砖雕,雕着花卉鱼虫、飞禽走兽、梅兰竹菊和福禄寿禧,可惜都在文革时破坏得差不多了,现在只能看到一些隐隐约约的形迹。外岭则有一座宋璟公祠,是江岭宋姓遥祭远祖宋璟公的公共祠堂,祠堂格局也同样分前堂、后堂和寝堂三部分,但比里岭的仁本堂要巍峨气派得多,砖雕、石雕、木雕都相当精美,也比仁本堂保存得要好一些。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这次没有到宋璟公祠打卡,而是走马观花地穿过村子,顺着公路到北边的制高点观景,从整体上看,江岭山坡上以梯田为主,受地势限制,其油菜花规模相对小一些,主要是展现立体感,最为壮观的是远处山谷中的那片金色花毯,即西岸村和龙尾村周边的领地,不过江岭具有宽阔的视野,找到合适的角度就可以将远近的油菜花海尽收眼底。



油菜花海
领略了十万亩油菜花的壮阔,我们继续北上,全天36公里累计近2000米爬升的行程还是有些挑战的。行至江岭北边公路的农家院附近,我们从一客栈屋后折向西上山,按计划路线,这一段的爬升有260米左右。从公路往西不到300米的地方是江岭头,此处尚有几户人家居住,山路的路口在最东边那户人家门前,穿过去之后就有明显的林间小道。顺着小道上山,几百米后到了一三岔路口,我们纠结了一下,还是按第一印象选择相对明显的山脊小道向左上行,走了一会儿我核对轨迹,发现与计划路线偏离了,只是我们走的路依然非常成熟,或许是探得了一条新路,从方向判断应该可以比计划路线少绕一个弯,因此大家也就没在意,还不停的通过海拔相互鼓励即将到顶。然而,当我们走到与计划轨迹最高点相当的海拔时,发现爬升还没有结束,虽然都有些困惑,但这路除了坡度略大外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也就硬着头皮继续上。


江岭头
又到了一岔路口,一条是往左侧山腰,一条还是刚才的山脊路,我是打算走山腰,这样或许能少一点爬升,有队友虽然觉得还是一如既往地走山脊好,可也依然跟着我转向了山腰。沿山腰走了一两百米,道路上的枝条越来越密,大家都不想钻,于是又退回到山脊路口。历尽艰辛来到山顶,实测海拔为853米,比原计划多了近170米爬升,不过看到山顶上有气象监测站,我们也安心了许多,按常理来讲,山的另一边也会有路。
在山顶休息了几分钟,大家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商讨从哪条路下去,有认真提建议的,也有纯打岔起哄的,场景顿时切换到了菜市场,这样可讨论不出什么来……我背起了包便直接往南边的山脊探去,起初的路迹很明显,300多米之后就逐渐被灌木所掩盖,倒也还勉强能走,只是方向南辕北辙,更让人困惑的是这期间没有发现往西边去的下山路。我只好原路返回,并在刚才登顶的路口遇到了从另一边探路无功而返的队友,他们说北边也没路,我看了一下确实林子比较密。因山顶距西边的路仅有四五百米左右,我决定直接往下切,有3个队友跟了上来,另外一个队友则退回到上山时的岔路口处按计划路线走。



西边的山脊虽然没有路,但由于都是乔木,走起来倒不扎,只是坡面有点陡,好几处的坡估计有60度,且覆在表面上的土是松的。我在前面开路,大家稳步跟进,遇到比较陡的地方绕行,抓树的时候找那些稳固的活树干。眼看就要到之前有人实走的轨迹附近,我的第一想法是接上成熟路就好了,因参考轨迹是在山沟里,于是我离开了山脊往沟里探。下沟的地方约有70度,土也是松的,且没有合适的树可以抓,我先清掉了坡上腐烂的树木以防后面的人误抓,然后压低重心一只脚一只脚地慢慢探下去。这些动作我本以为离我仅数米的队友都看到了,怎料我到了沟里刚转过身,跟在后面的一个队友便按正常步伐往我下坡时右手边有棵小树的地方走下来。那儿比我下沟的地方更陡,队友控制不住速度,荒乱中抓那棵小树,不巧的是树已腐烂……这一切都发生的太快,所幸的是没有伤到要害。我们到庆源古村卫生室给队友处理伤口,队友却担心影响我们的行程而决定下撤(半个月后我与队友沟通,得知伤口已基本痊愈)。



庆源古村
少了一个步调一致的队友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当天下午我们也无心再爬山,只是以最便捷的路径前往官坑古村住宿休整。
回顾这一天的历程是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户外徒步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事前预防好过事后补救,哪怕繁琐一些也是必要的,有时候一点点的疏忽都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在陌生的山野探路更是要慎之又慎,没有到达目的地之前都不能大意,且要控制好节奏,尽量为后面的行程留出足够的时间。队伍越大,需要关注的点也越多,领队的责任也就越大,而这也是我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地方。另外,为了不误导大家,我上传的轨迹并不含探路的这一段,而是采用另一个队友所走的常规山路的轨迹。



官坑古村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火勺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