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迪庆> 偶有辛苦,总是值得——2023年五一梅里东南坡

偶有辛苦,总是值得——2023年五一梅里东南坡
2022年的五一,我是在小区的封控中度过的。一周多的时间,我最大的活动范围就是绕小区一周,看看西头的月季是不是还在开着,看看小广场上邻居都在做些什么。那段时间虽然天气不错,但对于人来说可以称之为“至暗时刻”。
今年五一,终于能不再关心家里的粮食和蔬菜,而是像以前一样,早早地去问鑫仔“五一什么打算?”鉴于我的高反历史,鑫仔对路线调整再三之后才确定我能走。
这次的计划行程是梅里东南坡,从德钦的永久村进山,到雨崩之后走虫草线,最后从西当出山,中间要经过几个4500m以上的垭口,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好在云南的山植被比较丰富,而这次的行程安排也相对比较宽松,我斟酌再三,还是鼓起勇气报了名。
这次有莯叶同行,所以一些东西能够有人分担,比如厨具、帐篷等等。莯叶带了太极2,唯一能塞得下两个TAR加宽气垫的帐篷;出于安全起见,我也背了一个单人塔。
定行程、买机票、请假、拉装备清单、打包……四月末就这样马不停蹄地催人向前。终于到了上班的最后一天,我的心早就飞得看不见了。雪山等我哟!
D0:丽江-永久村(乘车)
4月27日小伙伴们陆陆续续到达丽江集合。由于担心临近节日路上堵车,所以大家28日早上六点半就集合出发了。一路上翻山越岭,玉龙雪山、白马雪山顺次出现在视野里,一车人激动坏了,听取“哇”声一片。

中途下车放风
快到目的地时,路过一座大桥,窗户边的拿破仑缓缓念出桥上的几个字:“大—贡—德—。”鑫仔向窗外看了一眼:“什么大贡德,那是德贡大桥!桥字掉了。”哈哈哈这位队友真的是高海拔脑缺氧了。

拿破仑,不太聪明的亚子

其实很聪明
鲁茸是永久村的藏民,鑫仔提前联系了晚上住在他家。在澜沧江边鲁茸接到我们,换上小面,沿着窄窄的山路向他家开过去。下午四点来钟,我们顺利到达了鲁茸家。永久村海拔2500m,是个安静的小村子,田间种了许多葡萄。离吃饭还早,大家三三两两的在村子里溜达,除了远处的雪山,还看到了好几棵百岁的核桃树、一整个的腌猪、正在做猪食的老奶奶、村子里迎风处的白色佛塔……忽然有种在这里买块地的冲动。

葡萄

百年核桃树

猪!


永久村俯瞰澜沧江

在大风口
晚饭之后是行前会议,跟鑫仔出来走长线,很少有机会能一群人在出发前这么闲适的坐在一起聊天。大家喝着酥油茶,磕着瓜子,展望着即将到来的旅程。这次我们一行17人,在高海拔长线重装队伍里绝对是大队伍。鑫仔承担了巨大的责任。从前期与当地政府村民沟通,到定行程,再到做备用方案,事无巨细,都要他费心。悦野哥再三叮嘱我:不要追前面的人,按自己的节奏慢慢走,尽量不要出汗。我点头如捣蒜。
应当地防火要求,我们每个人还登记了身份证和联络信息,签了免责声明。当地政府还算讲道理,在我们做完必要登记之后让我们进山。

我们帅领队

又是我们帅领队(我问他要张帅照,他给了我至少10张)

免责声明

神农大军
D1:永久村-徒步起点(乘车)-崩灌牧场-念措前垭口扎营(4200m)
早上计划七点前出发,结果不想村里非要给我们配两个向导上山,说是要保证我们的安全。商议之后,决定让两位向导跟我们两天,之后没有问题就请他们返回,我们自己往前走。两个向导也是把我们送上山的司机,一阵颠簸之后终于到达了3400m的徒步起点。

坐车坐一半,屁股疼歇歇

徒步起点
大合照之后大家纷纷启程,我调整好节奏,缓缓地跟在后面,和莯叶基本上一直保持着后三名的状态。天气很好,森林安静又生机勃勃。空气凉凉的,林间有长满气根的大树,也有绿茸茸的青苔。前行不多久,就来到了崩灌牧场,远处的雪山拉开了大幕,心情也跟着舒朗起来。一直到4000m的海拔之前,走得都很舒服。

源源与杜鹃花,大佬胃不好,背了好多中药

高山杜鹃盛开的季节

高耸的树木与雪山

远眺雪山

崩灌牧场

悦野哥

崩灌牧场
刚过了4000m,就上到了山脊路,天阴风起,单件衣服有些穿不住了,我赶紧套上了棉服。海拔上升到4100m,积雪开始出现,山腰横切路上也堆积了厚厚的雪。老丑吃了蓝色小药丸,全程都在前面打鸡血开路;还有大米哥,生怕人追上似的,也一直走在前面。越往上走,积雪越多,前进也越困难,我们的两个“向导”由于没有穿放水的鞋靴,一直走在后队。老丑、大米哥、shaofeng一直在前面,但由于需要在雪坡上开路,所以前进速度明显慢下来许多;在一个小垭口,大家被冷风吹得直打哆嗦,纷纷套上冲锋衣和冲锋裤。藿香姐这个久经沙场的人也说从来没觉得这么冷过。

丑爷,非常骚包

萌萌哒shaofeng


懒猫和鑫仔。鑫仔这次带了单反

上到4100m

帅领队

过雪墙

终于来到了海拔4300m的垭口,还要再下一个小坡再上去才是计划的念措营地,大概有两公里路。此时已经是五点钟,天色将晚,温度越来越低,眼前已是一片白茫茫,积雪完全覆盖了前进的路,只能看见起伏的山坡。两位向导看到眼前的路,拒绝再跟我们往前走了,说前面的雪只可能更大,他们不敢走。于是我们在这里跟他们结账,他们就此打道回府。后来听说,向导说自己当了17年向导,我们是他们见过走得最快的重装队伍。

扎马步三剑客—悦野哥

扎马步三剑客—鑫仔

扎马步三剑客—豆子
一边跟向导结账,一边日月大哥说不太舒服,想在垭口扎一宿之后第二天原路返回。此时大**已经趟雪开路,往下走去,计划在前方不远较为平坦的地方扎营。鑫仔不放心日月大哥,一直强调今晚大家不要分开,明日再做打算。源源好一通劝说之后,日月大哥终于跟着大**一起往前走。积雪非常深,一路上大家都走得东倒西歪;一会儿是悦野哥摔了个倒栽葱,需要人拔出来,一会儿是懒猫一直脚陷在了雪里,三四个人折腾了好一会儿才拽出来。

摄影师咸鱼

摄影师背了单反,还有五六斤的牧高笛…真大佬

天阴雪大
最终在海拔4200m左右的山坳里,大家安顿下来。雪非常厚,根本探不到底,地丁似乎也打不牢固。莯叶掰了几株高山杜鹃的枝桠,当做地丁埋在雪里,还又往上堆了堆雪,踩了几脚压实,终于才放心。

第一晚营地

野哥和大米哥的HMG

闲不住老头儿组合

扎好帐篷之后,莯叶烧水我做饭。青椒炒腊肠:腊肠成炭青椒没熟;酸菜面:水放少了全成了糊糊。太惨了。莯叶没吃两口,头痛吃了泰勒宁就睡了。唉,真对不起他。
D2:念措前垭口营地-念措营地(4400m)
早起天气尚可,只是远眺要走的路全是白雪覆盖,令人有些不安。
拔营的时候,才知道昨晚用杜鹃枝桠当地丁的行为太错误了:经过一夜的低温,本来稍稍融化的雪被冻成了冰,硬邦邦的,枝桠埋得很深,完全凿不出来。我用登山杖一通乱戳,没有什么效果。莯叶拿宝贵的热水浇到雪上,多少有点用,可是耗水量太大了。最终,我们选择挖到帐篷的挂点,把绳子割断之后再重新绑上。抬头看看周围的小伙伴,都在埋头苦干,看来大家都被这雪地伤得不浅。

早起的营地,我们从左侧垭口下来

出发啦

休息一下
出发时已经十点半过。日月大哥选择原路返回:他联系了我们的向导,今天和他们一起下山。有点遗憾,不过来日方长,山就在那里。
今日初步计划是到念措营地扎营,因为前方目之所及全是雪,路况很不好,所以大家也不敢想得太远,走一步看一步吧。出发之后,几乎每走两百米都要停下来休息一番。在一处垭口向回眺望,看到还有一只队伍在我们后方大概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昨天听向导说还有一支17人的队伍也是和我们一样的路线,大概就是他们了。想到他们踩着我们的脚印往前走,不需要再去开路,真是说不出的羡慕。不过我们继续往前走,也再没见他们跟上来,后来听说他们是被当地政府劝退下撤了,心又暗自庆幸我们这支队伍坚持了下来。

刚起步,豆子就陷雪里了,老丑往外薅

开路的莯叶

山很大,人很小

开路先锋
在这种山间行走,会一直产生“山真大啊”这样的感慨。这个冬天,冬小五去的次数不少,雪也总能看见,但是这种被山包裹住的感觉还是很少能体会到。
白天气温基本在0度以上,雪很厚也很蓬松,开路的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跋涉,不知道下一步会踩多深,非常消耗体力。莯叶、三莫、鑫仔在前面轮番趟路,每个人都是走不久就要停下来呼哧呼哧喘气。我也尝试趟了几步,马上就撑在登山杖上走不动了。有一段山腰横切路,坡度非常大,雪又特别深,一直是三莫在前面趟路;斜坡很陡,后面的伙伴也没办法倒腾到前面去。三莫一个人在前面走了有两百来米,才终于踩在裸露的岩石上。


其实我们也不知道有没有走到路上

及膝的雪

开路先锋三莫

下午两点来钟,我们终于来到了念措营地,短短两公里路走了差不多四个小时。短暂评估之后鑫仔决定就此扎营——今天这个路况实在是在意料之外,到下一个营地不知道要何时。

大米哥就扎在念措上,看不出来是个措

念措营地
于是大家忽然悠闲起来,慢慢悠悠地扎帐篷,慢慢悠悠地换衣服,慢悠悠地打个盹。昨天化雪烧水实在是气罐杀手,烧掉了半个450g的气罐;我和莯叶就去到被雪覆盖的念措边,看看能不能打水出来。果然湖面虽然上冻,但是冰不厚也不硬,随便凿了几下就出水啦!感谢山神。
在帐篷里懒散了一会儿,就钻出来拍照晃悠。藿香姐和豆子都换上了裙子,咸鱼和老丑两个摄影师对着她们一通狂拍;冰天雪地里的大裙摆真的好有风度,就是差了点温度。豆子还好,穿着登山鞋,藿香姐则是彻底打赤脚在雪地里行走。我看得目瞪狗呆,又羡慕不已。



很冷很美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远处的云层很厚,是深深浅浅的灰蓝色,风很大,吹着云快速从雪山间穿行。大家都钻出帐篷拍照。我想起之前看到有几位瑜伽大佬在雪山草甸之间起高阶体式的照片,就也跃跃欲试。奈何地面岩石坑坑洼洼,只能勉强起了鹤禅,支撑了三秒钟。不过也算是小小的心愿达成啦。

吹风的大家

夕阳的余晖

鹤禅
晚上莯叶烧饭,蒜苗腊肉炒速食米饭,颜色很棒,味道也不错。

速食米炒饭
下午的时候风就逐渐大起来了,但是彼时大家都忙着拍照,也没当回事。天色渐晚,风力不降反升,把我们的帐篷使劲摁在地上摩擦;坐在帐篷里,帐篷都被吹到脸上了,瞬时风力肯定有八级了。正在帐篷里忙活做饭,听见山民大哥一声惊呼:“这是谁的帐篷塌了?是源源的吗?”出来一看果然是源源的帐篷被吹塌了,帐杆也断了。Big Sky,好心疼。悦野哥的四人HMG没有贴着地皮风从缝隙倒灌进帐篷里,呼啦啦响个不停。后来听悦野哥说帐篷地丁一宿被吹起来三次,新帐篷被扎了仨窟窿……当晚,三莫收留了源源,大米哥收编了悦野哥。这天晚上我几乎没有睡着,每当昏昏欲睡的时候,帐篷就呼啦一下被风吹到脸上,一个激灵就清醒了。后来发现风一直是在头上吹,凌晨的时候掉了个个,终于合上眼睡了两个小时。

难以入眠的一宿
D3:念措营地-曲孜通牧场(4100m)
早上起来风大雾浓。这一宿的风,我们的帐篷杆被吹弯了,可见持续风力有多大。不过该说不说,太极2这帐篷真的经历住了考验,除了帐篷杆弯了,其他都完好无损,可以说是国货之光了。拔营出发又是10:30。(其实每天晚上睡前问鑫仔他都说九点半拔营,但是实际出发实际都是10:30。)

早晨的营地

山民大哥和拿破仑都用登山杖当地丁了,结果每人都折了一根。剩下的路只能单杖行走了。
依旧是踏雪前行,天地只有黑白两色,山间云雾浓重,仿佛水墨画一般。

黑白两色

翻过垭口之后就是一路顺着山谷下降了。下降伊始遇到了雪墙,坡度很大,大家都不敢往前走。鑫仔在前面喊:“断崖断崖。山民大哥快来开路!”只见山民大哥三步并作**到最前方,也不再往前趟路,而是哧溜一下顺着陡坡滑了下去。见此情况,大家玩心大起,一个个全都效仿山民大哥开始坐滑梯。

滑雪开始!shaofeng

山民大哥把包放前面
之后的一段路一下就变得欢快起来,雪坡上大家各显神通。有的地方坡度很缓,就滴滴答答轻快的顺着坡溜下去,或者把登山杖挂到背包腰带上拖着跑;有的地方坡度很陡,大家就一个接一个坐滑梯下去,有两条腿乱踢的,有横着打滚的,有一降到底直呼过瘾的;还有的不知道跟自己的包有什么仇,就丢到地上,一脚一脚往下踹,偶尔没踹好,还要自己摔个屁股蹲。虽然天阴飘雪,但是山谷里飘满了欢乐的空气。后遗症就是屁股全湿透,衣服里也钻了不少的雪,后背凉飕飕的。

拽的

踢的

滑的

硌屁股

真美呀

留下买路财

往前去赶小伙伴!
下到谷底已经是一点多钟,大家在一处盆景园一样的仙境稍事休息,把玩飞了的心捡了回来。又走了不到半小时,便来到了河谷里的曲孜通牧场。牧场就在河边,西北方向有个瀑布哗啦啦地,猜测雨季的水量更是可观。
一天在雪地里疯玩,衣服裤子鞋子湿了个一塌糊涂。莯叶和山民大哥都在无人的牧屋里生火,大家在火边做饭烤衣服。我把鞋垫、鞋、袜子、手套都摆在火边烤着。由于之前有鞋底被烤掉的经验,所以非常小心我的鞋,结果一个不留神,鞋垫烤变形了;两个不留神,手套掉火里了……火相星座是专门吸引火的吗!




曲孜通牧场营地


吃完晚餐之后,拿破仑和懒猫也带着装备来烤火。拿破仑一共带了七双袜子,全湿了,一手抓一把,像烤羊肉串在火边来回翻腾。懒猫这次穿了以前总是磨脚的赞贝拉1025,沉是沉了点,但是今天的路完全没湿,我羡慕不已,立刻种草。

这次我们一共六个女孩子,全都棒棒哒!感谢悦野哥发糖
D4:曲孜通牧场-擦缅垭口(4650m)-美根通垭口(4550m)-曲农牧场(3550m)
早起就是雪天。天空阴云密布,看起来短时间内是不会放晴了,大家都穿戴好雨衣,顶着细密的雪出发。今天要翻两个垭口,下降1000m+,是个大工程,再加上天气不好,势必是一场鏖战。


果不其然,出发时在山谷里,有雪无风;随着海拔攀升,逐渐暴露在山脊上,风力渐大,能见度降低,风寒效应逐渐明显。气温越来越低,之前打在雨衣上的雪化成了水,又冻成了冰。还差一个坡到擦缅垭口的时候,懒猫说自己的眼睛痛的不行:她这次没有戴墨镜,今天的路上白茫茫一片,有点雪盲的症状了。悦野哥本来已经开始爬坡了,听到懒猫在手台里求救就又下来,把自己的墨镜给了懒猫,后来一路上懒猫几次想把墨镜还回去,悦野哥都拒绝了。后来听懒猫说,在悦野哥给她墨镜之前,一直是大派带着她一步一步往前走,鑫仔开玩笑说大派是“导盲犬”。我们的队友实在太可爱了。

“导盲犬”大派

擦缅垭口风很大,垭口依旧是茫茫一片白雪,地上绑着一条破旧的经幡,大家没有停留就立刻开始下降。我这次带了一支leki一支鲁滨逊登山杖,在上擦缅垭口之前,鲁滨逊忽然掉链子——断了。我当时一阵绝望,但也毫无办法,把登山杖留在了擦缅垭口的经幡处,准备献祭山神。莯叶走在我后面,帮我把杖又简单修修好,给我接着用。



由于路完全被雪覆盖,只能靠轨迹寻找大致的方向。海拔4600m左右的时候,大家图一时爽快又滑了个雪坡。懒猫进步最大,之前的雪坡她能走就走,今天一路尖叫着滑下来了。大家在坡下抄着手,看得非常欢乐。鑫仔说,滑雪坡有窍门的:并腿是加速,张开腿是减速,屈着腿是清除路障。听起来活像超级玛丽。
滑雪一时爽,结果发现走岔了。轨迹是要顺着山脊一直在4600m的海拔上走,而我们一口气下到了差不多4520m。再回头已经不可能了,只好沿着山腰开始横切,尽量不掉海拔,往计划轨迹上靠。今天的雪坡跋涉感觉比前两天更困难:雪又深又松,有的地方踩下去能到大腿,非常消耗体力。鑫仔和莯叶轮番在前面开路,我们在后面跟着脚印走都还时不时会陷到雪里,可想而知开路的有多辛苦。
一番跋涉后,终于上到了美通根垭口,依旧是风大雪大,所以大家没有做停留就继续前行。之后的路程全是下降,然而路迹依然不太清晰。大家在满是积雪的山坡上左突右进,滑过了一个在松林间、又陡又长的雪坡,终于来到了沟里的路迹上。虽说有路,但是路况非常不好,路旁边就是水流,而且杜鹃林茂密;路面状况也不好,要么是结冰,要么是泥水混合物。海拔降低,雪变成了细雨。

美通根垭口

下山咯
终于连滚带爬地走完了这条沟,路况渐渐变好,前方的路是林间的牧道。快到谷底曲农牧场营地的时候,对面的山上发生了大面积的雪崩。雪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声音响彻山谷,非常壮观。后来出山时看新闻发现,保山地区发生了地震,这或许就是这场雪崩的诱因。

路况渐好

雪崩
曲农牧场可以算是五星级营地了,地面平整干净,水源就在几十米开外,还没有风。莯叶至少选了十分钟营地,又花了五分钟考虑帐篷朝向。看来选择太多也是烦恼。这天扎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八点了,天色已经暗下来。好在伙伴们都先后陆陆续续抵达了营地,没有一个人拉下。
吃完饭去找大家聊天,鑫仔打算次日不再翻原计划的“智障垭口”,而是顺着这条沟走果念村出山。瞬间心情轻松了很多。大家聊天一直到午夜,才各自散去。

曲农牧场营地
D5:曲农牧场-八里达村-德钦县城(乘车)
早起又是微雨。虽说下得不大,但是打在帐篷上,啪嗒啪嗒格外地响。在阴沉沉的天气里,大家磨磨唧唧地起床,懒懒散散地做饭,悠悠闲闲地收拾装备。

早起阴天
正在收帐篷时,有一队轻装队伍从上面的山路上下来,大家走在山里几天了,这是头次看见其他人,于是都围成一团上去看看情况。这是上海的一队轻装队,有马帮,今天计划是翻美通根垭口。我们告知了路况,提醒他们雪坡不太好走,不建议去。他们反问,你们重装可以,为什么我们轻装不行?哎,大家都是这样,不见棺材不掉泪呀。后来听说他们队有五个人成功翻过了垭口。(该说不说,上海队是真的有钱呀!人人都是一身鸟,零星能看见几个象和大螺母。)

上海队
出发时已经是十一点了,天气晴好,斑驳的树影撒在林间,和昨日的风雪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森林里参天大树比比皆是,随便哪棵放在北京植物园都是要被挂绿色小牌牌的。路边遍地都是恐龙的小零食——蕨菜。蜷曲的茎向上生长,再慢慢打开,好像绿色的羽毛。海拔下降到2800m左右,还看见了黄色的牡丹(山民大哥说是牡丹),凑上去一闻,非常香。路过松林,树下散落着比手掌还要大的松塔,好几位伙伴都拿了几个回去,算是旅游纪念品啦。

出沟的路

蕨菜


好像是个蜂窝

黄牡丹

参天大树
两点来钟,在海拔2500m的地方,我们下到河谷一处山体滑坡的地方,被拦住了脚步。鑫仔给司机打电话约接我们的时间,司机一听说我们要从果念村出,语气大变,再三跟我们说果念村出山的路都塌了,走不了,上个月还有人因为走不通原路返回从八里达村出去。
我们多少有点受挫,但还是不死心:从果念村出山大概只剩下三公里的路;而从八里达出去则要再翻到2900米的山脊,之后要走很长的公路。大家多少还是想试着从果念村出山最好。
于是派出两路探子:山民大哥从河的右侧探路,莯叶和拿破仑在河的左侧探路。在我们可见范围的塌方有两处,近的一处在河流左侧,远的一处在河流右侧。手台里不断传来探路小队的消息,滑坡区域很大,但是也是可以通过的。莯叶最先回来,说在对岸看着山民大哥在山体滑坡区域极限操作,手都抖了。我们看来他拍下的视频,只见山民大哥背着重装包,在土质松软的斜坡上小心翼翼地行走,踩落的石块带起了尘土哗啦啦从二三十米高的滑坡上滚下去,山民大哥宛如岩羊,以一种反直觉的形态立在坡上,换个人估计就要吓得魂飞魄散。经过两队人马差不多一小时的探路,这两处是可以顺利通过的,只是前方情况未知。斟酌再三,还是一句:往前干!

等待前方的消息

帅领队听取前方探子来报

轻松一下

第一处塌方通过的很顺利,在两处塌方之间要过河。莯叶从石堆里拖出来几条干枯的树干,架成了窄窄的独木桥。鑫仔、莯叶、拿破仑几个人在桥的两端做保护,帮助大家一个个安全通过。像大米哥、shaofeng这种人高腿长的,胜似闲庭信步,轻松跨过;我、懒猫这种小个子就得让人拽一把;轮到老丑的时候,大家纷纷开玩笑说让他最后再过,免得桥塌了。河谷里大石块横七竖八地躺着,看来这个区域山体滑坡是经常的事,今天能走的路,第二天就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了——我不禁有些担心前方路况到底如何。

过河



山体滑坡区,非常大

河谷里全是乱石
顺利过桥,小心从第二个滑坡区上方绕行通过,就上了成熟的山路。山路上甚至有新鲜的骡子粪——不管怎样,沿着这条路出山还是问题不大的。在山腰路上走了不久,在海拔2400m左右,遇到了一处岔路,手台里问到山民大哥走左边下行,正在河谷里探路;莯叶放下重装包,走右边上行去探路。等了大概十几二十分钟,山民大哥那边的情况依旧不好:山体滑坡区很大,是刚刚的两三倍,他正在尝试绕行。这边厢莯叶说他爬到了海拔将近2600m的地方,这条路绝对可以走通,但是大概率会走到八里达村,而且从上往下看,河谷的路并不好走。此时已经是下午五点钟了,悦野大哥提议跟着莯叶往上走,选择比较安全的路线。鑫仔同意,于是除了山民大哥还是计划走果念村出以外,大家都纷纷向上爬去。
莯叶回来取了重装包,不多时就追上了我。奈何一到下午我就拉胯,吭吭唧唧地一直磨啊磨。天色渐晚,开始起风,然而爬坡又一直出汗,我的衣服脱了穿、穿了脱,折腾了好几回。好巧不巧,鲁滨逊登山杖又双叒叕断了,莯叶抡起石头,又一阵敲敲打打,给它续了命。这牌子的登山杖我真的是彻底拉黑了。
爬坡过了2800m的一个小垭口,就一路在山腰路上横切。山腰路起起伏伏,很窄,稍一偏头就看见谷底浑浊的澜沧江,一阵眩晕。一路上风力不小,能把帽檐吹起来,时不时还要通过小小的滑坡区,我一路走得神经紧绷,心惊胆战。路上鑫仔和莯叶一直在抄山民大哥,他也一直在山谷里跋涉,路况一直不太好,但是好在听声音他的状态还不错。感觉像是走了一辈子,终于看到了前方的小小白色房屋。

横切路上远眺

前方鑫仔早已到达终点,手台里说接我们的小面已经来了。我的后槽牙又咬碎了几颗,终于在七点来钟的时候到达了终点。八里达村是个安静的小村子,依山而建,各家门前都是干干净净的。村民还给我们拿了可乐、椰奶、油饼来招待我们,鑫仔要给他们钱,他们怎么都不肯收。我一口可乐,一口油饼,真的无比香甜。
下个任务是去接山民大哥,彼时他还在山谷里跋涉。天迅速黑了下来,手台里山民大哥出现了明显的体力下降,希望我们能有人去接他。大家一路忧心忡忡,到了计划轨迹终点的果念村。
我们的几位司机师傅都是当地人,据他们说,这条路塌了三年了,没人走通过。之前有个人走到半夜,根本出不去,在山上扎了一宿,第二天原路返回从八里达出的山。天已经黑透了,我们的车停在澜沧江的一边向对岸打着车灯,希望能让山民大哥看见。司机师傅们从车里拿出了绳子,男队员们带着手台和头灯纷纷下车,出发去找人。风很大,我没穿羽绒服不一会儿就被吹透了,就又回到车上焦急地等待。期间,我为了给自己找点事做转移注意力,就把第一天的向导费发了个群收款,结果几分钟之后,发现山民大哥居然把A费付了。我们真的是哭笑不得:人还在山里出不来呢,怎么还操心付钱?这心是有多大?

山民大哥
又是一阵不安的等待。九点多钟,外面传来声音,我们下车一看,是山民大哥回来了!除了浑身湿透,其他都没有受伤,真是太幸运了!山民大哥自己说,一路上都不好走,山体滑坡多,轨迹的路完全塌掉了;最后的断崖实在是下不去,他就一狠心,把包先扔到了水里,结果水太大,把包冲跑了,他又趟河往前追了几十米,最后终于捞到了包。好在已经到了出山口,与接他的队友顺利相遇。

接到山民大哥
想起早上起来拍打帐篷上的水珠的时候,万万没想到会经历如此波折的一天啊。
临近午夜到达德钦县城,梅里东南坡的行程就这样有惊无险地结束了。在行走的时候,会有疲劳、有恐惧,但从来没有后悔过:我爱高耸的雪山,爱晨起和黄昏的云,爱广袤无垠的天地,更爱和我同行的队友们,所以每一秒钟我都是在无比珍惜中度过的。就像之前的每次旅程一样,在过程中有千万种情绪,无数道波折,当它结束时一定会化为恋恋不舍。山野的自由来之不易,所以偶有辛苦,但总是值得的。
愿与山、与你们再度重相逢。

(文中部分照片来源于队友,感谢~)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翟小晨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