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迪庆> 走进香巴拉,重装阿布吉

走进香巴拉,重装阿布吉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走进香巴拉,重装阿布吉

2023-10-29 11:00:24 5350

关于阿布吉

阿布吉,在香格里拉徒步圈广泛流传的一个名字,被称作秘境中的秘境。

其位于小中旬和平村的深山老林中,人迹罕至。

阿布吉四面环山,海拔约4200米,是一个深藏在高山中的绝美海子。

据本地人介绍,传说有两兄弟进山,

弟弟率先发现了此地,打算呼叫哥哥说这里有水,于是喊出了“阿布,吉”

当地语言“阿布”相当于“哥哥”的意思,“吉”相当于“水”的意思。

这个海子也因此而得名“阿布吉”

行程路线

此行徒步阿布吉,参考了网络上一条4天的路线,单人或组队,重装或轻装都有人走过,相对比较成熟。

D1:香格里拉 -> 洗脸盆垭口 -> 三牛场 -> 陨石天坑群 -> 错卡牧场营地

D2:错卡牧场 -> 果念牧场 -> 阿布吉措垭口 -> 阿布吉措 -> 金柱垭口 -> 金柱营地

D3:金柱营地 -> 天宝雪山垭口 -> 新山贡嘎 -> 崩火牧场 -> 九龙牧场营地

D4:九龙牧场 -> 长涧沟中桥 -> 香格里拉

视频预告

一、香格里拉

经过一天一夜的颠簸,早上7:00顺利抵达丽江。

虽然距离上次见面已经过去半年时间,但此刻回想起当初的片段,彷佛仍在昨天。

丽江这次只是作为中转,出车站后便马不停蹄赶往丽江客运站,搭乘前往香格里拉的大巴。

一路无惊无喜,2个半小时的车程在半睡半醒间悄然流逝。

“独克宗古城东门”是班车其中一个停车点,目的是方便住在古城的游客。

我也在这里下了车,从这里过去青旅,相对车站那边过去还是会近一点。

古城周边有不少租电动车的店,为了方便接下来的出行,我斥“巨资”租下一辆。

骑着小电驴,在古城七拐八绕,终于抵达今晚的落脚点 —— 在云端

走进庭院,草坪上除了搭建好的天幕,

最吸引我目光的就是这辆随意停靠在边上的摩托,(后面才知道这是我那贵州室友的坐骑,排量“高达”100CC)

周围环境干净整齐,给我的第一印象还不错。

办理好入住,迫不及待骑着我心爱的小电驴兜风去。

第一站:独克宗古城

作为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这座浴火重生的千年古城还是值得一逛的。

循着马蹄的印记,行走在清幽的石板路上,聆听古城厚重的历史回音。

门票:免费

第二站:噶丹•松赞林寺



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松赞林寺”是云南著名的寺庙之一。如果你想寻找一处圣地祈愿,松赞林寺一定不能错过。

门票:90元



第三站:纳帕海、依拉草原

半年草原半年海,形容的就是“纳帕海”

每年6月雨季开启,丰沛的雨水和河流灌入,纳帕海充盈成“海”。

等雨季过去,旱季降临,纳帕海水量骤减,部分“海底”的草原露出水面,这部分摇身一变,成为“ 依拉草原”。

纳帕海门票:免费

依拉草原门票:30元

第四站:和谐塔中塔


作为香格里拉的标志性景观,和谐塔中塔享有“香格里拉之窗”的美誉。

和谐塔中塔高108米,塔基约70米,是目前藏传佛教白塔中体量最大的一座。

门票:免费

转完塔中塔,天色渐晚,顺路回古城把小电驴还了。

晚上,月光广场热闹非凡,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在黑夜中闪着金光的“大佛寺转经筒”

古城里,游客和跳舞的阿妈在大合跳,把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我无心娴逛,早早回到青旅打算早点休息,

回到房间发现迎来了新室友,一位精致的广东小哥。

小哥洗漱护肤用品之多,是我这些年见过之最。



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回来了几个小伙伴,大厅开始热闹起来。

最后,7人+1猫 开启了今晚的围炉夜话。


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很少插话,默默的倾听着其它人诉说着他们的往事。说到兴奋处,身体不适的我只能举着酸奶和伙伴们对饮......

当晚聊的内容基本上都忘得七七八八,

依稀记得,那一夜,我们都很享受,

聊得很尽兴,喝得也很到位,

这,就足够了。

二、新线or旧线

按照计划,早早来到客运站搭乘中巴,前往次行徒步起点“洗脸盆垭口”。

前往白水台的中巴一天仅一班,每天早上9点准时发车,票价35元一人。

1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到达“洗脸盆垭口”观景台。



其实徒步阿布吉不止这一个起点,其中最受游客青睐的是以【小中甸团结村】为起点的上山路线,从团结村上山路程较短,一天就可以轻松往返,而各大徒步组织也是以此路线作为主打宣传。


目前从“洗脸盆垭口”上山的人相对较少,为了区分,这边上山的路线被成为“新线”,而从“团结村”上山的路线则被称为“旧线”。


对于体力好的小伙伴,走“新线”同样可以一天往返,但是性价比相对较低,毕竟走回头路相对来说会少了很多惊喜。

所以,现在很多人会选择“新穿旧”或“旧穿新”,即(新线/旧线)上山 穿越到(旧线/新线)下山,这样就不用走回头路了。


“新旧穿”路途相对较远,一天穿越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现在最合理安排是将其分为2天完成,这样安排相对轻松,还能体验一晚山野露营,是目前大部分游客的最佳选择。


下车后在观景台游览一番,稍作调整,

看了下时间10:30,出发。

今天走新线的人不少,刚出发就碰到一波大队伍,浩浩荡荡20几号人,

正好,跟着大队伍一起上山。

刚开始,我还能正常跟上大**的步伐,

随着不断爬升,慢慢被大**抛离,

我摇了摇头,我这重装的还是老老实实按照自己节奏走吧。

一路缓慢推进,路上碰到2个轻装上阵的兄弟,

闲聊了一阵,从他们的喘气声中明显能感觉到已经有种想下撤的冲动,但仍在苦苦坚持。

我鼓励了一下他们,便和他们结伴同行。



路上又碰到几个来自昆明的小伙伴,他们考虑的相对周到,特意请了一位向导(穿黄色衣服的老哥),计划2天完成“新穿旧”

相遇就是有缘,刚好他们走得比较休闲(毕竟狗都带上了),大家正好结伴前行。



路上,早已习惯了高原环境的向导一边看着我们一步一喘地走着上坡路,一边气定神闲地向我们解说着当地的风土人情。

进入森林路段,小路两旁的乔木挂满了随风起舞的松萝,给森林增添了一丝神秘的美感。



路上长满了野生的雪茶。
据说,用这个煮水喝,可以有效缓解高反的症状。

走出森林小路,一片“蓝玉簪龙胆花”盛开在润得养眼的草丛里,淡淡的花香随着爽净的微风流荡。

走到这里,终于遇到2个重装驴友了,

交谈中知道他们是本地人,打听到这个线路比较简单,就过来重装玩2天。

路上,他们对菌子很是执着,时不时往丛林里钻,

还和我解释道:“采摘菌子会特别解压,很舒服的,你也来试试......”。

被他们一番**,我也凑上去摘了一些,

所谓的解压我是没什么感觉,反倒是有一种收获山货后,淡淡的喜悦。

边摘菌子边前行,原本起伏的土路慢慢趋于平缓,映入眼前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原,

这里便是这条路线的第一个牧场 —— 三牛场

低矮的灌木随意分布在草原之上,不高的马牛悠闲地吃着牧草。

牧场中间有一个小水潭,灌木以水潭为中心对外生长,直至覆盖大半个牧场。

这里视野开阔,风景也不错,

在此短暂休息或者拍照玩耍都非常适合。

离开牛场,穿越一片森林后,进入第二个牧场。

简陋的牛棚同样无人留守,遍布牧场的“偏牛”(黄牛与牦牛杂交的后代)见到有人出现,纷纷停下嘴,好奇地观望。

我们没有打扰他们,在它们的注目下,拍了几张照片便悄悄离开。

后面的路段不时可以看到零零散散的小海子,

据向导介绍,这些海子的前身都是陨石天坑,后面积水后才形成大大小小的海子。

星星点点的天坑群尽头处是一片空旷的高原草甸,那里就是“错卡牧场”

按照计划,今晚就在此扎营休息。



不过营地那蒙古包和毡房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私人营地?

带着疑问,我慢慢走近营地。

到营地一问,果然,这个营地已经被私人老板承包了,在这里露营需要收费。



我看了看周围的环境,转了一圈,除了被圈起来的地方比较平坦宽阔,其它地方都不太好。


不过有一点比较巧的是,这营地老板我认识,

就是同行昆明小伙伴们请的向导,他们今晚就在营地小木屋住。


综合考虑下来,我还是决定在这里扎营,和大家一起热闹一点。

加上和老板算“熟人”了,费用可以砍砍价。

虽然只是收个营地费,但是老板很热情,

邀请我去小木屋烤火,吃喝什么的随意,管够。

👇营地提供的山地摩托车服务,走不动的可以坐车上到阿布吉措垭口,好像是160一个人

等我扎好营,此时的云层也正好散开,迎来了今天最好的天气时段。

到了饭点,老板热情邀请我一起吃饭,

我没有客气,爽快答应。

就这样,我的晚餐顺理成章升级了一波,

由**无奇的泡面升级为香菇鸡汤拌饭。

对着雪山喝鸡汤,这滋味...... 真好。

入夜,老板又给我们安排了宵夜,

挥了挥手话道:“想吃什么自己烤,管饱!”

对于这波操作,我和小伙伴都不约而同给出满分。

吃饱喝足,又进入到熟悉的环节 —— 围炉夜话

老板一开聊起来,那可真的没停过,牛皮一个接着一个使劲吹。

这边叫我们投资他,那边劝说我们来跟他放牛.....

我们也图一乐,静静听他装13。

夜深,炉熄人散,

我走出帐篷,抬头看了看深邃的星空,还是一如既往的璀璨。

今日徒步行程:

三、阿布吉措

早晨,帐篷外下着零星小雨,

目测这云层和风向,短时间内应该是不会散开了,

不过对于我们户外人来说,不下大雨就已经是好天气了,哪里还敢奢求阳光蓝天呢。

昨天一路同行的伙伴们早早跟随向导出发,我还在慢悠悠的等雨停,

接着煮早餐,收拾东西,直到9点半才拔营出发。

一路缓慢爬升,路上遇到一些开始往回走的队伍,

听他们说现在垭口大风大雾,附近的山体都被云雾覆盖,无法看清山脉全貌,

阿布吉措倒是勉强能看到,建议我沿着流石滩下行到湖边,这样看得比较清楚。

现在还早,等过去再说吧,说不定等会就云开雾散了。

渐渐深入,前方的云层低沉的压下来,

反观后方的云层,飘荡散开,还有几缕阳光透射下来。

1小时的持续爬升,终于来到“果念营地”,

昨天有不少人就是选择在这里扎营的。


看着通往山顶垭口的路上有一顶很显眼的帐篷,

我猜测,这可能就是和我摘菌子那2个重装山友的帐篷,因为当时聊到他们计划在这扎营。



短暂休息后,继续爬升,

这看似只有短短200米的爬升,我却走了差不多1小时才到顶。


艰难爬上垭口,这时候刚好遇到那2位同行过的重装山友返程。

他们轻装上来看阿布吉措(橙色帐篷确实是他们的),打算在附近玩一下就拔营下山。

互相道别,我来到垭口处最高点。

整片山脉大雾弥漫,大风吹得人都站不稳。

我放下背包来到垭口边缘,顺着玛尼堆和经幡往下看,被誉为阿佳冈神山的眼泪出现在眼前。


高山临湖、湖倒山影,湖面折射出的颜色像一块遗落人间的奇异宝石,镶嵌在山中。



幸好云雾没有将其遮挡,不至于看个寂寞。

毕竟作为这条路线的主角,如果不能见一面还是略感遗憾的。


我顶着大风在经幡前静静伫立,

等了一段时间,期待中的云开雾散没有出现,

眼前的流石滩依旧壮阔,远处的阿布吉措在偶尔穿透的一缕阳光下,幽幽地散发着独属它的魅力。


本来还打算下去湖边转一转的,但是在这种天气加持下,我这菜鸡本着“多一坡不如少一坡”的原则,就不下去凑热闹了。


有时候,想要到达的远方不一定能如我们所愿,

但是到达远方的过程,往往能收获出乎所料的美好,

背起背包,就此别过,期待接下来路上的所见所遇。


👇附上一张好天气下的阿布吉,来自青旅小伙伴

接下来沿着垭口往东南方向走,从这段路开始,很有可能就只有我自己一个人走了。

这边人迹罕至,路径都不太明显,需要时刻查看轨迹以免偏离方向,

走过一段山脊线后,看到了攻略上所说的标志性景致 —— 金柱

眼前的巨大石柱巍峨耸立,直指天空,确实有种支撑天地的感觉,怪不得被称为“金柱”

👇陡坡上的牧畜群

下坡到山谷底部,特意找了个平坦的地方休息午餐,

其间一时忘记查看轨迹,下坡下得有点多,路线偏移得有点离谱。

这致使我不得不花费大量体力和时间重新横切回到轨迹。

真的,在高原徒步,下坡一时爽,上坡火葬场。

眼看着轨迹路径就在上方不远处,却犹如天堑。

回到轨迹后,我瘫坐在石头上休息。

回望后方的金柱垭口,发现垭口出现了几道身影,

随后那几人开始下坡,看样子应该是往我这个方向走来。

这对我来说是个好消息啊,有人同行的话一来有个照应,二来有人说说话,路上没那么枯燥,

想到这里,我便在原地等待几人的到来。

等到他们走近,发现他们全都是轻装上阵的,看来九成是商业队的人,

简单交谈了一番,证实了我的猜想。

看着他们轻装翻垭口,我当时就留下了羡慕的泪水。

流完泪,喘完气,继续爬坡翻垭口。

垭口两侧遍布漂砾石,在冰川雪线的作用下,

山岩被塑造成如同刀削般的刀脊山峰,险峻而令人生畏。

山谷下方,植被开始覆盖,

高大的云杉、冷杉、落叶松已经显露一丝秋意。

山谷中间的这颗,明显就领先一步,已然入秋。

估计再过2个星期,树叶颜色会更加鲜艳。

就是不知道和哈巴雪山黑海湖边火红的野花楸树相比会如何?

一路下坡直达谷底,来到今晚落脚点“金柱营地”。

和昨天一样,前脚刚扎完营,后脚云层就散开,阳光开始露脸。

看来我这一路注定是跟好风景无缘了。

还好今天遇到商业队,可以蹭一波热闹,不至于一个人孤零零。

今日徒步行程:

四、雨雾天宝山

昨晚的风是真的大,地钉都被吹飞了两个。

转了一圈,顺着风向把地钉找回来,再冒着小雨匆忙把早餐做好。

雨一直下,断断续续直到9点半,

按照这种间停间下的规律,趁着暂时停雨的间隙,我赶紧把东西打包好,

果然,这刚收拾完没多久,又开始下了。

商业队有专人打包,不用自己操心。

我披上雨衣,打算跟着商业队出发,省得自己再去看轨迹路线。

开局就是上坡,山上云雾笼罩,能见度低,

稍微走得慢一点,就有可能跟不上队伍。

一路爬升,首先翻越“天宝山垭口”,

毫无意外,一片雾蒙蒙。


接着再翻第二个坡“新山贡嘎”

可惜,这里同样被云雾笼罩,无法看到远处那片壮观的景色。


既来之,则安之。

云雾缭绕的景致也别有一番意境。


到此,上坡路段基本结束,后面绝大部分都是下坡路。

首先在垭口处调转方向,开始急下坡。

由于路滑坡陡,加上负重前行,

在收获2次滑倒后,终于走完最难走的路段。

前方这片“绝望坡”就是最后的下坡路,后面进入森林就是一路坦途。

进入森林前,商队的领队建议把裤脚绷紧,以防蚂蝗。

茂密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路在林中蜿蜒,长满菌子的朽木随处可见,

斑驳陆离的参天大树比比皆是,松枝上垂挂的松萝梦幻般随风摇曳。

穿梭于丛林之间,没有所谓的林深处见鹿,却有林深处遇草原,

真没想到在森林深处会有这么一片“净土”。

据商队的领队介绍,这里是“崩火牧场”,一处绝佳的露营地。

看着远处牛棚升起的炊烟,我恍惚间感受到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然生活。

这里远离了尘世喧嚣,阳光草甸、雪溪树木,一切都保持着原始的模样。

本来商业队今晚的营地是定在这的,考虑到目前时间太早,临时改到下一站“九龙牧场”

正好,我计划中的营地也是“九龙牧场”

“九龙牧场”距离这里还有3公里左右的路程,途中需要继续穿越森林路段。

这里森林海拔较高,植物生长茂盛,有成片的白桦林,每逢深秋,一片金黄。

山中云杉、冷杉高大精壮,直指云霄,树冠浓密繁茂,可遮风避雨。

林中更是栖息着熊、藏鸡、狼等多种野禽。

走出森林,一路沿着峡谷下行,谷底这片空旷的草原便是“九龙牧场”

清冽的河水在牧场蜿蜒而过,画了一个S,最后汇入眼前的小海子。

这个牧场环境也是出乎意料的好,

森林,草原,木屋,海子,马牛...... 甚至还有搭建好的厕所,

妥妥的一处五星级营地。

到达营地后,我习惯性的先扎营,

这时候,天上的阴云渐渐散开了,蓝天上,飘浮着羽毛般的片片白云。

阳光柔和的轻笼住整片森林和牧场,成群牛羊恬然漫步,

我抬头眯了眯眼睛,还是前2天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到今天为止,我算是摸清楚这片山头的天气规律了,前半天多云大雾,后半天蓝天白云。

按照这种趋势,明早估计又是一个湿漉漉的清晨。

今天徒步行程:

五、平淡中落幕

早上醒来拉开帐篷,如我所料,帐篷湿漉漉的,布满水珠。

湿润的草地,还在滴水的木屋顶。



做好早餐,再把多余的东西和垃圾处理掉,明显感觉到重量减轻了不少。

对比商业队的早饭,再看了看我手上的牛奶麦片,瞬间感觉不香了。



今天的路程相对简单,穿越“九龙牧场”后会经过一条小河,从独木桥过去后,基本都是4-5米宽的机耕路,能容纳小汽车通过。

路上,除了跟着商业队抄一些近道,爬一些坡,基本上都非常好走。

后面的路程因为都是下山路,风景确实比较一般,大家都步伐都不自觉的加快,

另一方面,大家的心思估计都放在出山后的腐败上面,也就无心再关注最后的路程了。

👇路上,经过当地牧民家

穿过最后一片草原后,还有一段漫长的下坡路在等着我们。

不多时,已经能远远看到山下的“东环线公路”

我驻足眺望,隐约看到公路上除了一辆大巴,还有一辆白色小轿车

看来,这小轿车因该就是来接我的了。



因为出山路上很多地方有微弱的信号,我提前联系滴滴师傅到出山口等,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如果找不到包车师傅,可以在公路傍边等待从白水台回香格里拉的中巴。

据中巴师傅说,每天下午3点半左右会经过这里。


剩下最后短短的几百米,随着我的脚步重新踏上公路,次行阿布吉重装穿越顺利完成。

今日徒步行程:

六、写在最后

推荐一条丽江骑行路线,适合徒步前后有1天休闲游荡的朋友。

本来是打算租自行车的,但是放眼望去,满大街都是租电动车的店,

而且续航还特别顶,充满电能跑200km。

那还搞啥自行车?

果断选电动,省时省心省力。

因为我住古城附近,所为以古城为起点出发,最后回到古城,完成一条小环线,全程约55公里。

路上会经过多个景点,主打就是一个走马观花,雨露均沾。

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重新排列组合一下自己想去的地方,重新规划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线。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条路上的看点。

丽江博物院(推荐)

门票:免费

丽江市博物院是一个以展示地方历史和民族文化为主的地方性综合型博物馆,

共有4个展厅,展厅面积为1000平方米,

常设展览为《纳西东巴文化展》《传承文明·和谐共存—丽江三项世界遗产展》。

藏有文物120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423件(一级文物67件;二级文物23件;三级文物333件);

纳西族东巴文物藏品近3000件,是世界上收藏东巴文物类型最齐全最丰富的博物馆。

清溪水库公园(推荐)

门票:免费

清溪水库公园,顾名思义,既是水库,也是公园。

作为水库,它给丽江市城区的生产、生活、景观及周边农村提供宝贵用水。

作为公园,由于没有太多人为的规划和后期的建设,这种自然的环境,可以让大家“无限”接近自然。

东巴谷景区(没进去,不了解)

门票:40元

位于玉龙雪山脚下的一个自然生态大峡谷,为远古造山运动时期撕裂的一个断裂谷。


玉湖村(推荐)

门票:免费

洛克故居陈列馆门票:25元

玉柱擎天门票:25元

玉龙雪山脚下的世外桃源,被誉为“玉龙山下第一村”

东巴万神园(没进去,不了解)

门票:15元

玉水寨(没进去,不了解)

门票:35元

玉峰寺(没进去,不了解)

门票:25元

姐妹湖(没进去,不了解)

门票:20元

东巴王国(没进去,不了解)

门票:35元

北岳庙/三多阁(推荐)

门票:免费

北岳庙是丽江纳西族建造的第一座寺庙,也是玉龙县境内唯一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融合的庙宇。

其坐落在玉龙雪山下的白沙乡玉龙村,又名“玉龙祠”。

因为大殿正中供奉“三多”神像,当地群众又把北岳庙称为“三多阁”,意为三多神的家。

“三多”是丽江纳西族信奉的保护神名称。

北岳庙始建于779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丽江始建年代最早的寺庙。

北岳是玉龙雪山的封号,这座庙宇就是玉龙山神庙。

白沙古镇(推荐)

门票:免费

白沙壁画门票:20元

束河古镇(推荐)

门票:30元/免费

荒野之国(没进去,不了解)

门票:50元

其位于雪山艺术小镇中,是一位民谣歌手利用废旧轮胎、电扇叶子、铁皮桶等改造搭建而成,既有创意又非常环保。


-END-

31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尘粒Player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尘粒Player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