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9.30重装穿越贡嘎传统线

相关轨迹:2023.9.30重装穿越贡嘎传统线
2023年国庆,我们终于顺利地完成重装贡嘎传统线的穿越之旅。
这也是我自己一场迟来的高海拔重装穿越之旅,早在2014年户外的一些培训完成后,身边的同学或者户外朋友可谓打铁趁热,相继参加和完成了低海拔带队和高海拔的攀登、重装穿越活动。那时候因为有些家庭心理负担,不想被牵肠挂肚的,所以错过了很多长线活动。后来2016年毅然选择去了哈巴登雪山,那是第一次感受高海拔,因为有教练的指引,而且我们也是从专业培训过来的,所以心理建设还是不差的。当时有些队员因为高反而痛苦一顿最后放弃登顶。
本来高海拔长线活动是打算在2024年才组织的,考虑着2023年疫情刚开放、人可能也太多、自己还没太多心思去考虑计划,但年中的某一天突然觉得,以前就是太多的“借口和没想好”结果就错过了,户外同学走过太多长线了,鳌太、年保玉则、狼塔、墨脱、七藏沟、乌孙古道、贡嘎、雨崩、洛克亚丁等等,别说没组织起来,我连一个都没蹭上,对户外高海拔的过去,我对这些朋友多少有些遗憾,遗憾没有一起经历。是的,是我过去太多的顾虑了,明明自己是可以的为什么要找各种理由去推迟呢,不能再这样被动了,再不出发就只会更多的不舍和遗憾。虽然曾经的朋友,现在都几乎隐退江湖,但我还在这个“江湖”里,所以我选择在“江湖”挑选对的人,于是:决定开始计划。而这个计划,其实我从2022年就开始了,文章最后再说明吧。
做贡嘎计划首先就是去看别人的攻略,年中的时候忙里偷闲看了不少人家的攻略、视频、游记,去收集活动的线路特色、交通、风景、补给、营地、安全问题等情况,挺感谢这些作者对活动前后期付出的。于是我在8-9月的时候招人、编辑活动的行程时间、交通、装备、食物、预计费用、各种注意事项等,累但觉得有成就感。最终我们4人成行,3人飞机,1人高铁,分别是神历、ht、joe、lay。考虑到是高海拔长线活动,所以我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单兵作战,也就是各自带各自的厨具和食品,不设置公共煮食,毕竟高海拔每个人出现高反轻重的程度可能不一样。我也在我们的讨论群里发出了交通情况、装备携带、食品计划的列表和建议,具体看自己配搭和选择。因为队友都是存在一定的熟悉程度,而且4人里面有3人都是接受过专业户外知识培训的,另外一个队友对大家的玩法都是比较认同的,而且本身也强,所以大家的户外理念基本不会有冲突,更多的是默契与配合团队。走高海拔一定要找熟悉的朋友一起玩,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几率发生感情摩擦,更多的可能是互相帮忙,这也是我上面提到的这是从2022年开始的计划理念。
说时迟那时快,时间很快到了出发的日子。
我们最初的计划行程:
D1各地飞成都集合—格西草原
D2格西草原—上日乌且
D3上日乌且—莫溪沟营地
D4莫溪沟营地—冬季牧场
D5冬季牧场—中子梅村—冷嘎措(包车+徒步)
D6.1冷嘎措(包车)—中子梅村—巴王海停车场
D6.2巴王海停车场—成都
D7各自找节目。
后备线路(成都集合点往返交通不变):
线路一(不走冷嘎措):格西草原—中子梅村—巴王海
线路二(高反考虑):格西草原—上日乌且—格西草原
考虑到D5天气和实际情况,我们当天研究过包车去冷嘎措,但车可能无法到山顶,我们还要夜路重装徒步走最后一段路上去山顶扎营爬升少说也200-300,这种做法不安全也不太妥,于是取消冷嘎措的计划,最终选择只去子梅垭口碰碰运气,所以最终完成的线路是跟(后备线路一)差不多。
线路如下:
D1
9月30日上午11点左右我们集合在机场,包车出发直奔老榆林电站,费用1500元,还是五一国庆的价格,平时他收800-1000元。

包车司机应该是一个团队的,良好沟通,也很信誉,他们车队应该是在康定的,特意来成都接我们,到了康定因为车子爬坡有点问题,很客气的给我们在康定汽车站换一辆车继续出发,而且这司机很多资源,不是乱收费的、长期做的司机,不少网页上都能找到他的电话。
联系这个司机之前还联系到另外几个司机,一个是类似旅行社的,做景点包车游玩接送一天或者3-5天包车包司机吃住,不便宜,另一个是7座2600元,但这些都不算最贵最离谱的,有一个司机还是朋友推微信的,这个司机够狠,直接把你当砧板上的鱼肉,开价就是4200元,上面1500元的司机叫分享,下面图片这种司机只能叫曝光。

第二天我就把他删了,简直无良,都过去了,不能被这些小事影响我们的整个活动。
我们在康定途经318,318必然会有点塞车,然后开到了老榆林电站就不能再开进去了,会有村委会的人要求我们签字盖印,以表示免责的情况,能理解的。同时村委会的人也提供有偿包车去格西草原营地的服务,所以原来的包车司机是无法继续送我们进去的,就相当于司机河水不犯井水的意思吧,不过我们本来的计划就是从这里开始徒步进去格西草原的。
因为我们要提早适应高海拔重装徒步,所以从老榆林电站3200海拔开始重装徒步到格西草原营地3620海拔,这段路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有点头脑小小的绷紧,这也算是高反的轻微表现,而且我们也做过计划,这段时间预计就是2小时能达到营地,所以目标明确,心态上不会因为小高反而迷茫,由于joe和lay身体有点不适,所以两位走慢一点点,为了对讲机省电,我们商量好晚上7点再打开对讲通联并确认营地位置。
当天的时间,我们上午从成都天府机场包车出发,中途也塞车,下午5点半达到老榆林电站开始正式徒步,晚上7点半全员达到格西草原营地。晚上非常大雾,达到营地才发现,跟村委会的人说的几乎是一致的,接近一千人,大部分都是商业队的,他们包吃包住,但骑马、驮包另外收费。我们也是找了5分钟才找到合适的营地,当天晚餐是自理的,简单点,于是大家扎好营,我也吃了一个中秋月饼就睡觉了。
D2
早晨6点起床雾气依然环绕整个格西草原营地,睡了一晚,虽然说表面上没有高反,但动起来,还是不能像低海拔那么灵活,否则会有点脑子绷紧的感觉,也就是轻微高反情况。早晨洗漱后,煮了一点挂面吃,队友们有煮咖啡、煮麦片的,然后就开始慢慢收拾拔营。
营地上千人,商业领队吆喝着他们队伍吃早饭和讲一些注意事项,还是挺靠谱的样子。
原本计划8点出发的,被我一个因为收拾慢的原因,joe和lay两人8点半先出发了,我不敢动作太快的去打包,毕竟这个游戏才刚开始,不能太快严重高反,所以就慢慢来,好队友ht留下等我一起出发,终于在9点的时候出发,前后队通过对讲机报备情况。也因为延迟了出发,所以拍到了早晨阳光扫除了格西草原大半的雾气的景象,显得营地更有仙气环绕的氛围。











回望
经过一晚的休息,今天前半段的高反是很轻微的,一开始是缓慢上坡,我跟ht说,尽量别让脑子有绷紧炸裂的感觉,如果有感觉就停顿一下再走,路上还有不少马帮,我们一定要避让马帮,让他们优先通过,就当停下来休息,偶尔在小坡顶回望一下格西草原被雾气屏蔽的营地也是不错的风景。


对面的尖尖好像是小贡嘎

我也来一个


上坡不久就看到有好几个女生走得很慢很慢,估计也是高反了。天气确实不错的,此时感觉有点热,我干脆脱剩一件长袖继续行走,免得闷一身汗。我们也是一路攀升,没怎么停留,很快就赶上早上比我俩先走的两个队友,大家都按着自己的步伐行走。海拔高了,风也吹起来,这时候我就再次穿回冲锋衣防止感冒。

一路来到了下日乌且营地,这里有马帮、有小卖铺,可乐10块一瓶,我和ht都买了一瓶,喝一口瞬间觉得精神起来,少了一些高反的迷糊感。
上面视频这里应该就是下日乌且营地了,而画面所看到的人群其实已经是中后的队伍了,他们是8点出发来到这里的,更多的队伍已经在前面走着。
走到下日乌且这里,有不少人都很疲倦了,也包括我们,有人甚至累得卷缩起来,看来高反有点严重。
毕竟每个人的高反程度不一样,我们歇了一小会继续出发。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从格西草原营地到上日乌且营地,途中需要经过4个桥,最后一个桥很窄很考验我们重装包的平衡性,而且水流很急,掉下去的话,可能要劝退了。

过今天最后一个桥,得非常小心
到达今天最后一个桥已经是海拔4200了,离上日乌且营地还有120米的爬升,但是这120米的爬升真的耗尽我们当天的所有力气,看着很近,实则走到一个**台后还有另一个**台等着我们,高反一定是有的,走一小段歇5-8分钟,其中有一次休息久了都没力气站起来了,高反使人产生了惰性,我只能笑着让队友拉一把才缓缓站起来。
可能最后一段我休息得久,结果一口气率先走到了上日乌且营地,然后进行营地选择。有不少商业队早早抵达营地,因为他们都是轻装。而我选的位置是相对靠着D3出发的大方向,也可以说是上日乌且营地的正中央了。

上日乌且营地
到达营地就马上拿出折叠凳子坐着发呆当木头人,只能叫发呆,高反使你不能自已。几分钟后ht也找到了我的位置,就开始扎营了,joe和lay大概离我们10分钟的样子最终也达到,开始扎营,全员达到时间大约是下午6点。
今天算是活动的第二天,然而我扎好帐篷就钻进去躺下了,我觉得自己很累只想睡觉,精神力下降,虽然有点点饿,但当时觉得不重要了,睡觉第一。我知道这是高反的表现,但也知道通过睡觉可以恢复。队友们看到我饭也不煮不吃就睡,有点担心起来,还问我要不要帮我做饭,我说不用,只要烧点水就好,于是ht帮我烧了两瓶水(感谢好队友)。joe和lay俩个也不容易,都是互相帮忙然后休息睡觉。我也知道我当时的状态不开炉吃晚餐也没问题,再饿也可以吃干粮,只要通过睡觉和喝水可以恢复状态,结果睡到凌晨2点半自然醒,起床钻出帐篷,整个人精神回来了,也不饿。仰望天空满是星星,那个画面很好看,但因为没有好的拍摄道具,真的拍不出效果,很可惜。ht发现我起床,他也一直没睡好就也钻出帐篷想着拍个星空延时,因为实在风太大,大家的拍摄技术和道具有限,ht坚持了半小时也回去睡觉了,而我选择继续睡觉,通过睡觉才能更好的恢复体能状态来迎接白天的徒步穿越。

上日乌且营地,D3凌晨2点半起床拍照,太冷了。
D3
上日乌且的早上真是阳光明媚,可能因为海拔高和天气好的原因,一点雾气都没有,整个营地非常大,视野非常开阔,早上依然是6点多起床洗漱、开炉后再收拾。由于昨晚没有开炉做腊味饭,按食品计划是多出了一顿米饭,于是我就拿米饭来做早餐稀饭了,只需要加点盐和油就感觉很美味,也很饱。
今天我们9点正常出发。

上日乌且营地7点的朝阳


上日乌且营地9点的太阳

愉快出发~

刚出发没多久

美景越来越近

近了

回看上日乌且营地
上午几乎一路都是爬升,道路宽阔随便走,走到一个**台还能遥看勒多曼因山峰和海子,特别是在4600-4700海拔拍照特别好看。
我和ht偏离轨迹走了右边,左边走的话风景更好。
joe和lay已经是多次重装行走高海拔的老司机了,由于出发前就有些身体不适,所以今天两人决定把两个重装包的重量整理成一个交给马帮,自己背一个稍微轻点的继续行走,到了莫西沟再取回,所以对他们来说顺利完成活动就好,而我和ht没其他太大问题就继续重装。然后这里开始,joe和lay就先上去日乌且垭口,换成我和ht是后队。



4500-4700海拔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今天是从海拔4320起步,但对于高反的问题,白天不算很明显痛苦,只有些轻微的脑子绷紧,只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步伐,不要疾走就好。

登顶互拍环节
今天以为主打的难点就是冲日乌且垭口4900,但到了下午才发现,那是错误的理解,哈哈哈,抵达日乌且垭口之前原来都是诗和远方的美景,过了垭口后一直走到莫溪沟营地那才叫痛苦和嫌弃😅。
一直在走,看不到头地走,突然觉得景色为什么会变得无聊🤣,就连拍照的欲望都没,因为从垭口下来到莫溪沟营地的路实在太长太长了,高反什么的都好像不是重点。直到看到了莫溪沟海子才觉得美丽的风景有了些许的变化,远处还有一头牦牛在莫溪沟海子里洗澡,可惜太远拍不到,走到它洗澡的附近已经不见了。到了莫溪沟海子这里拍照还是不错的。


快到莫西沟海子

莫西沟海子正对着拍
特别是往东南方向拍去(即海子对面),拍完建议继续马不停蹄地走,因为营地去得晚可能会没(本次国庆期间有一千人的样子,平时不至于)。莫溪沟营地是一个队伍分界点,因为次日商业队会沿着北边的山腰走玉龙西村那边(山腰线路),而很多重装穿越的队伍一般都是走传统的C线(山谷线),所以莫溪沟这个营地在节假日是十分多人的,什么队伍都有,而且营地特别不友好,几乎都是斜着扎营。我们因为是重装穿越,到莫溪沟营地3940海拔的时候已经是晚上6点,天开始黑了。幸运的是,我们穿过莫溪沟斜坡的营地,继续往前1公里走到河床边上找到了一个3-5顶合理搭建帐篷的临时营地,水流是不会冲得到我们营地的,这个可以放心,而且营地平坦,达到时间是晚上7点。建议:如果确实有队伍走得慢,其实可以在莫溪沟海子前后找营地,在海子附近的路上是有适合扎营的地方,就是要找一个与水源靠近的就行,次日再追赶;如果重装队伍想在莫溪沟找到好的营地,那么建议从上日乌且早上出发就开始赶路,尽量下午6点前达到我们所在海拔3900的临时营地(我们当天是7点到达),然后果断换溯溪鞋过河再走1.5公里就能达到莫溪沟营地2,这里相对好很多,营地能容纳15-20个帐篷左右,旁边有溪水纵向流入河床,前提是这样的重装穿越队员自身能力要好点,行走节奏快一些的人。
注意:如果时间允许,当天脱鞋过了河,就可以在莫溪沟营地2(海拔3900)好好休息放松,次日的线路就有可能不需要脱鞋过河了,次日主要看过河踩石头过河的平衡力,另外不建议天黑过河,夜间视野不好,人和装备掉水里是比较麻烦的。
当天晚上我的队友跟往常一样扎营做饭睡觉,而我不太饿,就再次直接扎营睡觉了。白天我可以一直走在最前,但高海拔晚上,如果不是太饿,我会选择多睡觉恢复精神和体力,这可能就是做饭和睡觉的利弊取舍的抉择了,自己决定就好了。建议晚上至少要留有一瓶开水再睡觉,结果我是一觉睡到天亮。
D4
早上也是6点多睡醒慢慢起床,早餐跟昨天一样拿一包免蒸大米做了稀饭吃,吃得太饱动作有点慢,队友们都是冲麦片,简单快捷。

而我觉得麦片吃不饱,早餐我要吃饱的感觉,结果被我一个人拖了队伍的时间😅,队友都在9点20分左右拔营、换鞋完成过河,而我9点45分才出发过河。早上河水水位平均是在膝盖以下的位置,所以鞋子一定会湿,必须脱鞋过河或者骑马过河,水虽然冰冷,但也不是特别赤骨的那种,过完河之后腿马上就温热起来了,这种感受我们队伍里有3人表示一致的,可能乌孙那边频繁的过河会更难受,而贡嘎的过河只能算是体验一两把,所以走贡嘎传统线穿越还是一定推荐带一双洞洞鞋或者轻量化溯溪鞋的。
过河的视频好像没了,只有过完河的视频。
走高海拔就要学会做足准备,路上我看到2个单兵的兄弟,徒步鞋就一双,过河湿了就湿了,就这样坚持到巴王海停车场,挺厉害的,但也挺难受的。然而我们就在今天早上8点半,遇到一个新队友,自己一个人,他过河是花了150元骑马过去的(真有钱)。我们彼此就这样在河床两岸隔空聊天聊出了点感情,于是他也决定等我们过河一起走,也足足等了我们快一个小时,据了解这兄弟是内蒙的但在江苏生活,给这好兄弟点个赞😀👍🏻。
今天天气晴朗,大家都过完河没多久就进入暴晒模式了,走了1.5公里左右就能到昨天描述的那个莫溪沟营地2。其实前方还有一片平地可以作为营地(也就是网上有人说的花海区域,我们10月来的不是花季),但这个前方太远,按常规线路去计划一天行程是走不到,只能次日到达。

这里就是我所过河1.5公里的莫西沟营地2。
今天除了第一个脱鞋过河的地方,还有3个地方是有可能需要脱鞋过河的,就看水流深浅,我们国庆这次行走,选择在溪流的上游或者下游通过,找到石头的踩点,保持平衡是可以不脱鞋通过的。

找上游通过

找上下游都可以通过

找上游通过
今天主要景色是草地和树林,当天12公里的路程是很轻松的,在下午3点10分就到了冬季牧场了,虽然出发迟,但我们也是第一梯队到达冬季牧场扎营的,后面1-3小时内陆续有人达到并开始扎营。

中途在玛尼堆拍照

树林里的野草莓,还有野榛子和野栗子

经过一个荒废的石头房

下坡,快到营地了

各位砖家在研究树上的胡须🤣

冬季牧场旁边的石头建筑物(这里是轨迹的50公里处)
按我记录的轨迹,冬季牧场刚好是全程的50公里位置,往回走约47公里位置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临时营地,地方可容纳20个帐篷,旁边有水,我的轨迹图文有介绍。

47公里的临时营地,有水源。
今天我们算是可以好好吃一顿饭了,但冬季牧场的营地也是斜坡,晚上大家睡觉偶尔都要挪身子。

说明:由于我们次日行程是打算冬季牧场—贡嘎寺—中子梅村(预计达到时间最迟下午3点),然后在村里包车来回去子梅垭口看日照金山,因为不知道包车路况和时间需要多少,所以尽量预留时间在中子梅村下午4点出发去垭口。然后活动结束后回想再总结,如果从47公里的临时营地出发到中子梅村再包车去垭口,时间是没问题的,况且47公里的营地还平坦舒服,有想法穿越贡嘎的朋友可以考虑在47公里的营地扎营,次日再去中子梅村,这样D4就是非常休闲或者可调整前后距离的一天了。
D5
今天我们在冬季牧场依旧是6点多起床,9点15分出发,今天是冬季牧场—贡嘎寺—中子梅村—子梅垭口—中子梅村(选择在客栈吃喝睡)。沿途几乎都是树林里行走,而且路就一条,天气良好、阳光明媚、心情愉快,海拔在3600-3700左右攀升,个别队友好像还感觉有一点轻微高反状态,而我觉得自己已经在南方的低海拔山野里蹦迪,今天对讲机全天待机,不需要再奇数开机半小时了。
当天爬升140米、距离是15公里多点。我们大概走了3小时,终于达到铁皮房(贡嘎寺、子梅村的三岔口),这里只有移动运营商可以打电话、上网不行。在这里,lay选择原地休息不去贡嘎寺,帮我们看包,让我们轻装来回。路上还有一个驴友也是跟我们一样早上从冬季牧场出发过来的,而他的行程是打算去贡嘎寺登那玛峰,一路重装,而我也是选择重装去贡嘎寺。这个驴友问起我为什么重装去贡嘎寺,我说是因为情怀。是的,因为这次活动我就是打算全程重装走完的,要跟上我以前那些户外朋友的步伐,所以我是带着信念行走的,自己力所能及之下继续重装行走。而且都到了贡嘎寺这附近了,我的心情也是畅快的很。
从铁皮房到古贡嘎寺大概30分钟以内的路程,另外它还有一个新贡嘎寺,应该是在古贡嘎寺的前方,由于时间不够,我们就不去了,

通过网络图片可以看到新贡嘎寺更有寺庙的气氛、更宏伟。
今天天气晴朗,可以拍到贡嘎神山的一面,我们也在这里拍了一些照片。这里有小卖铺,可乐10块钱一瓶,而且贡嘎寺路口还有圣水,免费装的。

圣水是真的清甜可口,人人都叫好,哪怕我先喝了可乐再喝一口这个圣水,依然感觉得到它的清甜,不开玩笑!!
注意:小卖铺那个人他除了卖水,可能还会塞你一张20元贡嘎山的门票(要你给钱),他以为你要继续上山,所以估计需要门票什么的,如果你不是往上走,别接过他的门票。



在贡嘎寺看贡嘎神山




拍完照、喝过圣水,大家都装了一瓶圣水往回走,回到铁皮房大伙背上重装包继续往中子梅村方向去。

谁能翻译一下?

途中会经过石门、上中下子梅村的岔口,这段路是一直下陡坡,膝盖不好的朋友建议把护膝戴起来。


左去中、下子梅村,右去上子梅村




前方就是客栈
最终我们下午3点15分达到中子梅村的藏乡宛客栈(就村口左边第一家),老板一家四口:一个70多岁的妈妈、40多岁的老婆负责客栈忙活、还有22岁的孩子,他孩子在子梅垭口当管理员,而他自己负责日常运送物资,民风还是很淳朴的,特别是70多岁的老奶奶真的是和蔼可亲,与人相处都是面带笑容的。
经过了解,老板说一般子梅垭口是在晚上6点半到7点左右出现,结果我们在客栈呆到5点半才包车上去子梅垭口,车程大概40-60分钟。因为大雾,啥也看不到,有点可惜。子梅垭口三个运营商都有4G信号,但不稳定,唯一就是加了老板儿子微信让他发了几张贡嘎山的照片给我们。

然后还买了点纯正牦牛肉,晚上7点15分下山,刚好一小时回到客栈,然后我们当天就让老板给我们做了5菜1汤,开房睡觉不折腾帐篷了,因为D6需要一早就出发下山。

D6
今天我们也是6点多起床,洗漱完之后就等着老板娘给我们做鸡蛋面吃了,大概7点半就做好一切准备,等老板7点50分包车带我们离开,离开前,我们跟客栈老板一家来个合照,记录彼此、见证友好,寓意着我们曾相遇、不相忘。

我们包车到巴王海位置(具体看轨迹)的时间是上午8点20分。


然后逐渐会看到自带仙气的海子。








这段路我们都是一路走一路拍,奈何苹果12手机的镜头每次拿出来拍照时先给你来个曝光画面,而不会自动调焦,拍出来很多画面都是曝光的,或许是我没有把相机的设置设定好,总之每次拍照都得手动调焦挺麻烦的。我们离终点还有4公里的前后遇到了一些骑越野摩托的、带皮划艇的特地过来巴王海这边玩耍。

路过一个玛尼堆

走左边上坡下坡再过新木桥,绕过溪流可以不脱鞋



新木桥

收费说明



活动尾声遇到的美景
最终我们在上午10点半顺利结束整个贡嘎重装穿越活动,抵达巴王海停车场,这里好像有三个管理员,还有好几个包车司机,管理员对我们非常的热情又客气,让我们到有凳子的地方好好坐下休息,很真切的能感受到他们的友好,停车场有可乐卖(不贵,5块一瓶)。


合照4+1
抵达巴王海停车场,根据当地管理规定,每个人是要交10-20元道路桥梁维修垃圾处理费的(节假日收20元),然后领队是可以免费的,随后要登记领队的信息(队员可以不用)。经过D5的了解,从2022年开始草科就设置了限时通行关卡,每天只有3小时可以给外来车辆通过,而从巴王海停车场(烂碉房)到草科关卡位置刚好一小时的车程,分别是早上5-6点、中午12-13点、下午5-6点,对于急切想回到成都的队伍来说,想在中午时间通过关卡的是很重要的。反过来推算,也就是说大家最迟上午11点-12点一定要达到巴王海停车场,然后尽快坐上包车离开,在13点前通过,然后回到成都市区,节假日一般都塞车,我们在巴王海停车场上午11点前包车出发,晚上回到武侯区已经是7点半了。中子梅村包车到能看到巴王海的附近再开始徒步,这段路是9公里,包车是30-40分钟,徒步预计2小时多一点,然后就是从巴王海位置重装徒步到巴王海停车场时间也是2个小时多一点,我们属于重装徒步快节奏的人,如果是平时徒步比较慢的人,那今天的行程就更要预算多一些时间提早出发达到停车场了,否则晚上就只能在草科住一晚,次日再花大半天时间回到成都,听说草科有不错的鸡可以吃(只听说),我们路过看到的只是一条马路两边房子,沿途还很多大货车和修路,没有太多想停留的欲望,回成都。
整个活动的流水游记就到这里了,而我是组织者,所以也兼顾活动的前前后后的一些记录,包括行程计划安排、行程轨迹、行程拍摄、行程后的一些心得尽可能地分享给大家,会有很多东西需要思考和记录,不仅仅是单纯的徒步,别人已经在看参加下一个什么活动的时候,我还在回忆活动的细节敲键盘编辑游记,也不为别的,只希望以后再次看到自己的游记还能触景生情的思念。虽然这次国庆贡嘎穿越,没在子梅垭口看到贡嘎神山的落日真容,但我们运气算好的了。因为国庆后没几天就下雪了,难度会增加不少,所以我们算是很顺利的完成这次活动的了。
以下是一些活动的总结:
分享以前自己的一些不足,但不代表如今就很完美,毕竟学无止境。我是一个领队,有时候会听到、看到队伍一些不好的行为,会因为自身的领队职责、领队原则去过多的干预和喝止,其实过多干预也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反而会觉得太或以自我为中心,这样是不好的,自己也累。所以后来学会找适合的时机事后再指出队伍的一些问题,方便对方理解,使对方能提升理解。我更多的是包容先行,毕竟户外什么人都有,人家经历的也是有高有低。只有包容、体谅彼此,组织一个活动才有更多共同的合作空间,避免问题矛盾,调动彼此积极性,取长补短,大家才会有更多的参与感,前提是不违背安全原则的底线。但我也相信一个领队理应带点脾气和气量,因为软弱的领队是没人听你指挥的,也会犹豫不决。这东西(户外),跟做人道理一样,只要一天还在玩,我也需要不断地学习。
我们是在中子梅村就让老板帮我们联系巴王海停车场包车司机的,其实没必要,因为这样联系更贵,虽然我们已经预定了司机,但作为组织者的我,还是想知道更多的真相是否被骗,所以我特意在停车场随便问那些包车司机出去成都要多少钱,国庆期间也只是需要1500元。包括活动出发时,其实也可以不用提前预定包车司机,因为机场都有司机问你要不要包车,我也问了价格,所以机场到老榆林电站也是1500元,不过我们出发的司机也不差,也是诚信司机。整个贡嘎线路只要大家是正常到点的,都是可以随时联系到交通服务的,他们现场也不敢乱开高价。
关于高反,因为有过高海拔的经验,所以这次贡嘎压根没担心高反带来的不良情绪,而是接受这个事实,学会去适应和缓解它。我个人心得:不要轻信那些自驾或者在新疆西藏高海拔说自己不高反并且吃了高反药的人,只可借鉴,因为他们大多数是不怎么需要运动的,跟我们徒步的可能不一样。D5那天我们在中子梅村包车上去子梅垭口,坐车到了垭口我们也不高反,但只要稍微有点运动,脑子高反的感觉、缺氧的感觉就随之而来了,所以大家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对比,追求一个真实性,徒步高反我们以前教练都是建议我们多喝暖开水、并且
关于对讲机,品牌:宝峰老款UV-5R。大家会关心对讲机的电量,由于我们合理分配对讲机的使用,每天徒步过程中只在奇数时间打开对讲前半小时,例如9-930、11-1130等等,所以整个活动6天5夜,对讲机一块电池电量是没压力的,但这是活动顺利的情况下,如果活动出现一些意外,需要一直保持通联的话,保守点的还是建议带多一块备用电池(我是带了的)。
关于高反的一些心得,不一定对,只做分享和借鉴。我走过哈巴轻装登顶线路的高海拔,也走过这次重装穿越的高海拔,如果硬要在4500-4900海拔做高反对比,我觉得哈巴的高反更难受一些,虽然是轻装登顶线路,但毕竟有登顶窗口期这种说法,所以你不能像穿越线那样停下来休息太久,会有无形的东西驱使你继续往前赶路,所以感觉高反会越来越厉害,也可能是因为哈巴雪山达到4500-4700开始都是雪线,走路更费劲或者雪线环境下,人的机能和状态会降低一些。这个只是我个人对比后的说法,毕竟我走高海拔次数不多,其他高海拔老玩家会更有说服力。而这次重装穿越贡嘎6天5夜,我的高反是很平淡的,其他队友也差不多,有高反但是不太难受,仅仅是前3天到了营地开始扎营的期间,高反相对明显一些,因为扎营需要插地钉,四个角加四面帐篷绷紧共8个地钉,我得站起来蹲下去8次,这血液流动需要更多的氧气,而在这海拔操作下来还是有点累得,所以我有两个晚上扎营后晚饭都不吃直接选择睡觉,多休息,让身体恢复体能和适应当时的含氧量。另外还要多喝暖开水,适当可以补充点葡萄糖,做事慢下来并且减少多余的动作,然后次日的我又龙精虎猛了,这是真的,不吹牛逼,在高海拔多休息真的很重要,这次贡嘎活动白天里基本是很欢快的心情,可以从活动过程的视频中对比状态,没什么高反的焦虑,毕竟你焦不焦虑它都是存在的,保持好的心情反而会让你更从容的面对。还有,子梅垭口或者冷嘎措都是4500海拔左右,因为这些地方都是车可以到的,所以很多人自驾旅游过来看贡嘎神山的,他们大部分也不会怎么高反,因为不需要怎么跑动,吸氧量就很平稳,容易适应一定海拔的环境,有些高反药物只是抑制头痛,治标不治本,不是出现严重高反导致肺水肿,问题还好,但高海拔缺氧的问题是不变的,只能通过身体去适应带来不适的含氧量,高海拔还是要量力而行的,自身安全很重要。
关于早餐和路餐,高海拔活动,有不少人会选择冲麦片,队友也带了,一包不行就两包,这东西是挺方便的,但我怕饿,所以选择了带挂面。我南方人,挂面还算吃习惯了,只是煮起来会相对费点时间,没有麦片快捷,这个就看自己选择吧。至于路餐也就是午餐,其实在白天的路上,你只要想吃就拿出来吃,不需要等到中午再吃的,路餐我是带了非常充足的,而且还分了5天的份,每一份都有猪肉干、坚果、士力架、彩虹糖。在这次贡嘎的路餐里,我基本是只爱吃彩虹糖,一天一包彩虹糖就顶替一个午餐了,酸酸甜甜的反而还能激发人的一些能量,但是彩虹糖这东西色素太重了,吃的我一嘴巴颜色。高海拔真的没太多的胃口去嚼那些觉得难嚼的食物,特别是士力架,建议高海拔带纯巧克力,低海拔随便都行。剩下的那些猪肉干、坚果、士力架全都带回家去了。总的来说,南方这边的朋友,路餐可以选择一些容易入口的食物,彩虹糖确实不错的,队友也喜欢吃,坚果巧克力还是要带的,就看携带比例,猪肉干牛肉干说真的,在高海拔高反当中,人已经够累了,连吃口路餐也要费劲就太难了,所以我个人是以后不会选择带去的,这也算是一些从自身出发的心得吧。
关于天气,出发前也看过很多帖子和视频,别人也是经历了一些风雨和雪,所以我心态上是有准备的。而我们活动过后几天,听说贡嘎很多地方下雪了,我们这次6天5夜的活动运气挺好的,没有遇到烂天气,但我其实也挺希望遇到下雪的画面的,清晨打开帐篷一片都是雪白的画面、在雪地重装穿越甚至可能有点找不到北的感觉,这是我曾经期待的一个高海拔想法,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安的系数,但我觉得这些是我能接受的和可控的。
关于电量,这次我是带了2万+1万的充电宝,2万是给手机记录轨迹和拍视频用的(充电宝到了中子梅村剩下18%电量,然后客栈里充电续航最后一天),1万的是给手表记录轨迹的,也就是说这次活动是双重记录轨迹,防止其中一个记录失败。
关于我的背包携带装备,我自己是用老多特40+10重装包,50升单兵作战刚好塞得完,总重量42斤(后面3天轻了3-5斤),这包跟了我应该有9年了。


想要减少外挂就要合理装包,先分类。



除了彩虹糖,带了一些多余、又不适合高海拔的食物




我喜欢整洁的外观并且做好防水,不喜欢太多外挂
一些多余的东西:
冰袋:此次是多余的,不过我是长期放包里作为急救药包类别携带的,还能背得动就无所谓了
气罐:一罐230g的高山气是刚好够的,保守点建议两罐(我们人均两罐)。
食物:虾皮、紫菜带多了,其实只需要调味而已,但很轻基本可以忽略。
400g煎饼(多余了),猪肉干、士力架、坚果几乎原封不动的带回家,每天路餐就一包彩虹糖也不饿,彩虹糖这东西在高海拔很不错,但其他干粮还是要带一些的,只是这次确实多了。
我之前参加过正规的户外培训,学过不少户外知识,所以很多户外正确理念和操作我都是会的,我也不想像商业领队或者视频平台博主那样带带队伍打打卡,我也不靠这个糊口,所以自己主打就是一个业余爱好。我们以前户外教练让我们除了自身的户外硬技术(体能),还要学好软技术(对户外的判断、分析、理解、总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己户外的综合能力。我希望把我学到的正规户外知识分享给有缘人,同时希望能从如今的新手区中挑选到一些种子选手成为自己户外的队友,于是2022年就开始做这么一个“计划”,自发带队教学(不收费的),分享自己正规培训学到的户外知识,例如登山杖使用、徒步热身、徒步技巧、轻装重装徒步携带装备、户外安全原则、户外三层着装、扎营、重装打包、等高线指北针实操教学、团队管理、带队技巧、模拟意外情形处理、领队的抉择、领队心态、环保理念、组织队员积极参加大型活动增强心态等一系列使一些有缘人逐步进阶的活动,所以我也不是从2023年开始等待适合的队友出现参加这次贡嘎的,是从“计划”就开始了,为了找到适合的队友,我也是费了不少劲。毕竟一起高海拔的活动是存在更大的风险的,更多的是需要默契、在困难时互助、同理念的队友、而不是拼费用的陌生人。这是我的当初计划的最终目标,或许也是户外的一个新起点。
最后,谢谢大家耐心的看到结尾,也希望大家更多的是去关注户外本身的意义,户外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快乐,同时也要学会更多户外安全知识,只有安全的玩法才能使我们玩得更好、更久、更轻松并且看到更远的风景。
给神历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