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六安> 挺进大别山【徐工六安】2023年12月

挺进大别山【徐工六安】2023年12月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挺进大别山【徐工六安】2023年12月

2023-12-11 22:39:03 4099

挺进大别山【徐工六安】2023年12月

大别山是海内名山,和黄山同在安徽,虽然没黄山那么大名头,但在草根驴友心中,是非常的接地气。当年李白登临此山感叹“此山大别于他山也”,而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更是拉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战争序幕。地理上讲,大别山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的界山,风景优美、动植物、水资源丰富,值得一去。

计划是先去大别山主峰,海拔最高的三尖(白马尖、多云尖、天河尖)成品字形排列,本来浙江户外高手大山-1965组队7月份去的时候想跟着去的,忙了请不出几天假没去成。现在天气又比较凉爽,就调休出行,爬三个尖时间够。

川岭•白马尖

上海过去交通不怎么方便,唯一的一趟夜行卧铺是23:30的,居然买到了票。2023年12月8日火车晚点二十多分钟到六安,下来找长途车站又费了点周折,其实就是车站出来右手沿着走就行。六安去霍山县是流水班车,人坐差不多就发车,16元。安徽的车领教过,沿途上下客、带货,都得耽误时间,像是个人承包性质,时间较随意,不像浙江县际大巴都是点到点一站式。到了霍山县城后,沿途下客,有的还要下去开行李箱拿行李,县城里那点路耽搁赶上县际行车时间了。到霍山汽车站后打听去堆谷山村的班车又要等时间很长,而且不确定到那边能不能打到车去上山口。之前的信息是堆谷山吃住方便,直接走龙井峡十里长岗去白马尖的线路有购票风险,且里程长路途不好走,有野猪夹等,下午肯定是来不及走的。幸好这次准备充分,提前把路餐都带了,避免吃饭耽误,顺利打车直达马家河十二组(即川岭自然村),走路线成熟的白马尖环线,相对走得人少的天河尖环线放第二天定定心心走。川岭桥头是进山的入口,有森林防火等指示牌,此时十二点三刻刚过,几乎没整理就急忙上路了。上山的路是条古道,很好走,路径清晰,沿途有木桥和建筑遗址。而且,这里的路况和浙江的区别很大,类似于北方那种,视野比较好,我喜欢,只是偶尔的一点箬叶还提醒你这是北方南方交界的区域。过一堆石头后感觉是山上大水时泥石流冲下来的,果然,后面一段有很大一处山体滑坡,如果再来几次大水古道有可能保不住。此时望南面的天河尖山脊,就像一道高高的屏障横亘,上面是连天的大风车。出发正好一个半小时到白云尖多云尖中间的垭口,左拐一点有一处建筑遗址,墙体石头很大。路好走,没用两小时就登顶白马尖主峰经典“1777”石头构筑物处了,东望多云尖山脊,山南郁郁葱葱,山北枯黄一片,此时体会当年李白所发之感叹了。

多云尖•多云寺

这里其实已经属于大别山主峰景区了,今天空无一人,以前有驴友记录遇到景区人员在此收费。其实大别山主峰景区是在山的北侧,规划批准的时候是否把山顶全部纳入景区也有疑问,况且南面就是自古以来百姓自由行走的地方。主峰附近修了观景游步道,古松苍翠,景色不错,看天河尖,肉眼确实分不出谁高谁低。据公开的报道,岳西县专门搞了测绘,数据说话,天河尖比白马尖还要高0.5米,看来是完全可能的,明天去实际走一下,只是我觉得天河尖有两处高点都差不多,白马尖最高海拔我随身带的三个设备分别记录1772米、1784米和1786米。这次还带了音箱本来是路上驱赶野猪的,在此听着音乐喝了小瓶可乐,玩了二十来分钟,景色确实是景区这一侧好,然后动身去多云尖。沿途路非常好走,黄山松都有年头了。多云尖在小路右手的一个小山包上,就直拔上去了,很近,山顶没有人文标记,都是松林,也没有视野,测得高程1766米,第三没有悬念。之后下切返回好路,朝多云寺进发,走了一会发现登山杖只有一根了,又返回去找到,原来是刚才多云尖下来腾出手来看手机高程记录和地图,注意力太集中忘了拿了,这种事已经发生过多次了,不过总比北京那个啥都会遗忘丢失的领队要强些,因为我都能及时发现少了点啥,那位往往到了山下,才发现:我把八百多元的手套忘了一只,估计在哪哪哪......之后经过两处南京某单位搞的观测点,就到了多云寺了,一处唐代古寺,毫无争议的千年古寺。

铜鼓地

多云寺曾经在文革中被破坏,现在遗址轮廓还保存较好。又去后山的最高点登临了一下,海拔仅1750米,明显不是多云尖主峰。去铜鼓地的下山路也是古道,因为以前寺庙都有交通,很好走,走一小时十分钟到陈家河村,通水泥路了,再往下一点就是铜鼓地村,汇入大路的路口有“白马尖农庄”,这一带比较有名气的一家。然后压马路走约20多分钟到起点处闭合轨迹,天刚要黑,时间掌控非常满意。

牛草山风电场

第二天(2023年12月9日)走天河尖环线,村里了解上山小路不好走,时间充裕,七点多天足够亮了才起步,起点和昨天一样,强驴可以在桥头起点一日8字环穿三尖。过桥后走一段水泥路,拐弯大的地方有近道可以切。走二十分钟到林场路口,也就是环穿汇合点,离开水泥路进入土路。左右两条路都差不多,一条上另一条下,今天走的右道上。开始路比较宽,也好走,渐渐地变窄了,树叶较多,也得时刻观察着树叶里不要藏着兽夹。沿途居然遇到零星的黑枣,也就不客气下肚了。小路基本在山中,不时过个小溪啥的,木桥则年代久远了。走到海拔1550米以上,开始穿大石头海,路径不清,难寻,尤其是第二处,海拔大致1650米了,看着坡度也不是很陡,树林视线开阔,干脆就直拔了,从桥头算起走了近两个半小时,终于翻上牛草山风电场的机耕道了,对比昨天两小时没到都已经登顶白马尖了,说明路况差。

天河尖·双高难辨

往右拐几十米就到风电场最西端的风电塔,背后有小路通往天河尖西部高点,按以前保护都枝杜鹃成功将风电塔建设止步于天河尖前的说法,西部这个是天河尖主峰,而按地图标注的,东面那个位于西侧第三个风电塔后面的是天河尖主峰,反正都去,就不存在漏掉的遗憾了。这段保护下来的山脊线确实很美,古老的松林和都枝杜鹃林,还有奇异的岩石,反想已经开辟成的风电场不知道毁坏了多少美景和杜鹃树,看到风电塔是“南京风电”,不免心里有点鄙视。走到头,有个小木梯,可以上一块大岩石观景平台。景色不错,看对面的白马尖,以及东面的天河尖,肉眼难分高低。

看了一会景便折返去地图天河尖,路上遇到第二第三个风电塔都在维修,看来南京这家风电设备毛病不少。地图天河尖西面直接不好上,就干脆绕行大路拉抽屉。登顶后观察白马尖、西侧天河尖,肉眼真是难分高低,想手机里原来有水平仪软件,又被我精简卸载了,只能靠忠实记录轨迹了。天河尖南面就是地理上的南方了,景色类似于黄山和牯牛降那种,郁郁葱葱,北坡则是一片萧条的北方山景。

环线闭合

景色多看也审美疲劳,下山了。顺电场路走到头大拐弯处就要往下切小路,结果小路走得快没注意看岔道,下到又快回电场大路了才发觉过了,只能返回再找。下山的路比上山路清晰些,但是落叶很厚,看着没啥人走,得时刻注意有没有野猪夹,因为昨天和村里人聊天时说会有人偷偷抓野猪,野猪祸害庄稼,还说野猪肉不好吃。沿途经过一处蘑菇石,古树,路线总体没啥难度,下到1250米以下更是林场好路。下山路边能找到黑枣,在树上晒成干了,顺便摘了不少,这东西其实是柿子一类的,以前在北京房山爬山时见过,浙江没见到过,这里有,说明植被是南北混合处。走了约五小时一刻钟回水泥路环线闭合,时间早就先去农家院吃饭,然后又四处闲逛,顺便落实明天的返程交通事。

根碓河·红军路

沿着马家河村所在峡谷这条河流叫根碓河,还是当年红二十八军战斗过的地方,军长是赫赫有名的山老虎徐海东,不过“红军翻越1774米白马山”这种说法有点艺术化了,实际应该是从太阳乡翻越大川岭垭口进入马家河地区的,因为真正的打仗交通不会像我们驴友这样特地去登个山峰,而是找最低的垭口翻越。

后记

山里人很热情,老板娘也帮着打听,顺利联系到一位回来送东西的工程车司机,约定第二天带去霍山县,不过人家赶早回霍山,得五点起床。天下起了雨,真是幸运,要是前两天下雨的话,路就不这么好走了。至于白马尖和天河尖到底哪个高,我的三个设备忠实记录到最高海拔数据如下:

白马尖 1772米、1784米、1786米

天河尖 1780米、1781米、1784米

从同一手机拍照的GPS信息看,确实天河尖要高一米。不过,地理数据应该有专业的测量公司来测量确定。无论如何,白马尖、天河尖、多云尖都是大别山海拔前三位,而从相对海拔和距离主峰来看独立性,多云尖也可看做白云尖次峰,因为有唐朝多云寺,赋予了人文气息,也可单列千米峰。至于白马尖,更是早已被大家认定为“大别山主峰”,更有李白登临白马尖山脊的说法,即便海拔低一点也不影响其地位。

水土徐徐 复写游记于2023年12月11日



30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水土徐徐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水土徐徐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