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本溪满族自治县> 燃情踏雪,饱览山河:本溪观音阁水库日出日落履冰穿越纪程 2024-02-01
燃情踏雪,饱览山河:本溪观音阁水库日出日落履冰穿越纪程 2024-02-01


把业余生活调到自己喜欢的频道,每一段户外时光都藏着不可复制的美好。背上行囊,遍历山河。出发!

2024-02-01 04:54:23 距离卧龙起点0.00km 当前海拔154m

途中专程前往北甸方向签到阳砬岭下的花砬洞,去年同期那些令人惊艳的冰柱奇观一根都没有,天地孤影非常失望。

南甸沟口花砬洞,冰柱错落足称奇。

高低错落,遍地生长。晶莹剔透,令人惊艳。

奈何孤影水平有限,无论怎样拍摄,都无法完美呈现冰柱的全貌。

只可惜当初是从清河城一路至此,天色已晚,虽戴头灯,还是光影黯淡。曾经的神奇经历,今已成为无法复制的美好回忆。

砬嘴子花砬洞离马城子洞穴不算太远,而且距离太子河支流很近,或许就是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也未可知。后据卧龙先生考证,此乃新石器时代的三角洞洞穴遗址。现已设置围栏,实施保护了。

宁可远些,但要好些。此行非往北甸,上车返回沟口,经滴塔村前往南甸子镇二道河子(据悉,滴塔后沟北大砬子上有洞待察)。6点半左右到二道(河子)下车,正式开启履冰穿越观音阁水库之旅。

如果不进观音阁水库,过了二道河子前行刚下一道小岭,有个Y型岔路口,是本溪与新宾两县交界处——当地人叫“下滴头”,那里也是原明边墙经过的地方,不远处有一处“李王沟烽炏台”,对面下夹河方向也有一处“松树口烽炏台”这两个处烽炏台都归“一堵墙堡”管辖。

2024-02-01 06:34:52 距离卧龙乘车77.89km 距离徒步起点0.01km 当前海拔284m

2024-02-01 06:35:33 距离徒步起点0.06km 当前海拔281m By 米粒 拍摄
珍藏每个动人的瞬间,化作将来美好的回忆。By 米粒 拍摄
在野外,有时单靠个人力量是很渺小的,所以户外活动最应体现的就是团结友爱的精神。一群同行的人,在前行中互相鼓励帮助,能产生巨大的群体力量,击破迎面而来的困难。
观音阁水库沿湖景色风光旖旎,都是未经雕琢的原生态的美,游目骋怀,心旷神怡。

2024-02-01 06:39:21 距离徒步起点0.34km 当前海拔272m
2024-02-01 06:44:33
珍藏每个动人的瞬间,化作将来美好的回忆。By 我爱我家 拍摄

2024-02-01 06:49:56 距离起点0.95km 当前海拔269m By 小力姐 拍摄

2024-02-01 06:50:04 距离起点0.96km 当前海拔269m By 小力姐 拍摄

2024-02-01 06:50:07 距离起点0.96km 当前海拔269m By 小力姐 拍摄

2024-02-01 06:52:41 距离起点0.99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06:55:25 近边寺后(朝阳)洞——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2024-02-01 06:58:38

2024-02-01 07:00:50 距离起点1.18km 当前海拔291m 队友冻手冻脚,至此来去匆匆。此洞口虽大而不深,洞外上方不远另有小洞(很深),留待日后孤影独往。


2024-02-01 07:02:44 距离起点1.26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07:03:23 二道河子村南侧山沟里,有骆驼鞍子、粑粑裆沟和大石湖三处悬崖瀑布。今天来走观音阁水库冰面,计划穿越到泉水东山,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匆匆离开近边寺后峒,前往东崴子老砬背洞穴考古。

2024-02-01 07:06:54 距离起点1.53km 当前海拔270m

2024-02-01 07:07:43 距离起点1.56km 当前海拔270m By 米粒 拍摄

2024-02-01 07:08:41 距离起点1.60km 当前海拔271m

2024-02-01 07:10:21 距离起点1.68km 当前海拔272m

2024-02-01 07:11:25 距离起点1.70km 当前海拔265m
2024-02-01 07:12:15 当地人叫这里“布鸽洞”,书上写这里为“鸽子洞”。考古学家称之东崴子后砬背洞穴-马家城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现在的马城子村所在地,原来叫东崴子大队,后来马城子因为建设观音阁水库动迁到这里,这里就改叫马城子了。

2024-02-01 07:13:28 距离起点1.74km 当前海拔267m

2024-02-01 07:13:30 距离起点1.74km 当前海拔267m

2024-02-01 07:13:43 距离起点1.74km 当前海拔267m

2024-02-01 07:13:44 距离起点1.74km 当前海拔267m By 米粒 拍摄

2024-02-01 07:13:51 距离起点1.74km 当前海拔267m By 米粒 拍摄
2024-02-01 07:16:36

2024-02-01 07:16:33 距离起点1.80km 当前海拔269m By 米粒 拍摄

2024-02-01 07:16:54 距离起点1.74km 当前海拔267m

2024-02-01 07:17:12 距离起点1.80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07:17:33 距离起点1.80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07:17:53 距离起点1.80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07:18:05 距离起点1.80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07:18:35 距离起点1.80km 当前海拔269m By 米粒 拍摄

2024-02-01 07:18:45 距离起点1.80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07:18:51 距离起点1.80km 当前海拔269m By 米粒 拍摄

2024-02-01 07:19:06 距离起点1.80km 当前海拔269m 洞里地表积土很深,凹凸不平,一望而知是当年考古挖掘时留下的遗迹。By 米粒 拍摄

2024-02-01 07:19:27 距离起点1.80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07:19:31 距离起点1.80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07:19:38 距离起点1.80km 当前海拔269m By 米粒 拍摄

2024-02-01 07:20:07 距离起点1.80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07:20:25 距离起点1.80km 当前海拔269m By 米粒 拍摄

2024-02-01 07:20:47 距离起点1.80km 当前海拔269m By 米粒 拍摄

2024-02-01 07:22:11 距离起点1.86km 当前海拔264m

2024-02-01 07:22:43 距离起点1.87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07:23:00 距离起点1.89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07:23:15 距离起点1.91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07:23:50 距离起点1.94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07:23:56 距离起点1.94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07:24:06 距离起点1.94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07:25:31

珍藏每个动人的瞬间,化作将来美好的回忆。By 小力姐 拍摄

珍藏每个动人的瞬间,化作将来美好的回忆。By 小力姐 拍摄

珍藏每个动人的瞬间,化作将来美好的回忆。By 小力姐 拍摄

珍藏每个动人的瞬间,化作将来美好的回忆。By 小力姐 拍摄

珍藏每个动人的瞬间,化作将来美好的回忆。By 小力姐 拍摄

2024-02-01 07:26:00 距离起点1.96km 当前海拔267m 二道隧道(一),长约78m。如果穿越到另一端洞口,可见前方不远处的二道隧道(二),长约35m。
2024-02-01 07:28:11

珍藏每个动人的瞬间,化作将来美好的回忆。By 小力姐 拍摄
珍藏每个动人的瞬间,化作将来美好的回忆。By 米粒 拍摄

珍藏每个动人的瞬间,化作将来美好的回忆。By 小力姐 拍摄

2024-02-01 07:28:04 距离起点1.99km 当前海拔269m By 米粒 拍摄

2019-02-09 14:27:29

2019-02-09 14:29:42

2019-05-26 12:11:42

2019-05-26 12:23:45

2019-05-26 12:30:36

2018-08-20 12:25:51

2018-08-20 12:20:36

马城子村二道至新宾苇子峪现在是一条平坦公路,原是日夲侵畧者修的由北甸开始,通往桓仁的铁路。路基很平,隧道已打通,桥墩已筑好,就差没上桥梁,许多地方铺路的石子也已经砸好,就剩铺铁轨了,结果日夲投绛,这个工程就荒废了。图中可见原来的路基(平时会因库区水位高而湮没),一直通到上游太子河北支的新宾苇子峪。有人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沿着路基走到苇子峪的经历,感慨着那时还没有观音阁水库,现在已经是柏油路了。

当年日夲在溪碱铁路(溪田线)修建完成后,又打算以北甸为起点修建一条通往桓仁乃至通化的铁路,整个工程已经完成了70%,但因多种原因最终并没有完工。1959年开始咱们又重修,1960年8月1日开始铺铁轨,第二天就下大雨,接着到了8月4日就涨大水,冲毁了所有桥梁,于是这条铁路后来就再也没修。天地孤影曾经这里履冰前往东崴子后砬背洞穴,因为库区水位较高,并未发现这两处湮没于水面以下的隧道洞口。



这张照片很直观地看到二道隧道是连续两个,这个角度先看到的是二道隧道〈二〉,前方不远还有二道隧道〈一〉。




后砬背洞口下面就是原来的田通铁路路基,右侧为二道隧道(一)。

自日夲欲修建一条通往桓仁之铁路起,历史上曾有多次修建“本溪-桓仁”铁路的计划,但最终均已失败告终,直到2018年12月田桓铁路(溪博线)全线通车,才结束了“本溪-桓仁”铁路长达105年的修建历史。这张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地图清楚地标明了这里的地理概况,其中就有这条“未成铁路”。
抚顺有一老者对这张老地图上的杨岭子提出了质疑。“比如二道河子正北方那个没人的大沟里那个村不叫杨岭子,而是叫两岭子,有老地图一直都是这么写的,后来就给叫白了还是……因为我小的时候在那个村子里住了6年多,我现在就住在二道河子,在这租个房子养老呢。这地方景色宜人,空气好。










从二道河子村沿公路靠近水库边的崖壁向东崴子洞穴划船可以经过这两座隧道,出来后就是位于水库边的东崴子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学界称之马城子洞穴遗址。
马城子村位于本溪县南甸镇太子河南、北两源相汇处。在马城子村东一里许的东崴子西侧的老砬背山崖处,并排有3个规模较大的天然洞穴,1983年开始对马城子3个洞穴进行发掘,分别编号为A、B、C洞。经过对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发现了一种辽东地区早期青铜时代文化,考古学界将其命名为马城子文化。
马城子文化遗址多位于背风向阳的山坡上,墓葬分为洞穴墓地和石棺墓两种。目前发现马城子文化遗址30余处,洞穴墓地50余处。已经发掘的遗址有庙后山西山坡遗址、观音阁后山遗址、赵甸遗址、石桥子柜子山遗址、桥头望海楼遗址等,已经发掘的洞穴墓地有马城子A、B、C洞,近边寺A洞,庙后山B洞,本溪水洞,张家堡A洞等。这一文化在辽东山地延续了上千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与夏家店下层文化隔辽河并行发展,在我国北方多民族地区早期青铜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https://m.toutiao.com/is/iNRAAacM/ - 探秘马城子老砬背鸽子洞 - 今日头条

2024-02-01 07:31:18 距离起点2.04km 当前海拔266m

2024-02-01 07:32:30 距离起点2.11km 当前海拔268m

2024-02-01 07:34:59 距离起点2.19km 当前海拔266m




太子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
新石器时代太子河上游地区的人们,仍有许多居住在洞穴里,这类洞穴遗址,考古学称之为“太子河上游洞穴下层文化”。出土遗物有骨鱼镖、陶网坠、骨镞、核桃皮、榛子壳、石铲等,他们从事渔猎和采集,同时也从事农耕生产。洞里发现的刻划纹直筒罐,影响远及黄海和渤海沿岸的同期文化。

考古人员在马城子文化遗址中不仅发掘出青铜时代文物,在遗址的下层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遗迹遗物。而且,这两个时期的文化具有连续性。更重要的是,考古人员在新石器时代遗迹中意外地发现了一把石剑,有力地证明马城子文化的石剑是原住民制造的,不是中原地区武嚣的仿制品。《貊人先祖创造独特的文化体系》https://news.lnd.com.cn/system/2021/11/06/030268649.shtml

2019-10-20 15:43:59 马城子洞穴分A、B、C三个,呈三角形相毗邻,A、B两洞位置较低,相距约5米。C洞居上,高于B洞100米。

2019-10-20 15:44:19 马城子A洞,位于本溪县南甸子乡马城子村东,太子河右岸断崖上。洞内平面呈三角形,南北长约17米 、东西宽5.5~10.7米,面积约150平方米。马城子B洞与A洞相距约5米,洞内平面呈马蹄形,面积约为75平方米。马城子C洞,位于马城子村东1千米的老砬背山顶断崖处。洞口呈近半圆形,宽6.5米、高1~3.4米,朝向北方。洞内平面呈马蹄形,南北长约9米、宽约7米,面积为50平方米左右。(图为马城子C洞)
珍藏每个动人的瞬间,化作将来美好的回忆。By 米粒 拍摄

2024-02-01 07:37:10 距离起点2.39km 当前海拔267m


2024-02-01 07:41:31 距离起点2.48km 当前海拔268m
2024-02-01 07:43:21 此时此地,气温-28℃,手机冻到屏幕乱抖,无法正常拍摄视频。

从马城子村环顾观音阁水库,山清水秀,风光旖旎。By 鸿雁 拍摄

2024-02-01 07:45:48 距离起点2.61km 当前海拔228m 对岸为原近边寺村落遗址,现为本溪龙宝集团承包,远处阳光普照苍龙山(村民称大泊pái子)。

2023-10-06 17:11:03 当前海拔296m 卧龙先生尝游马城子村,驻足远观苍龙山顶,宛如仰天长啸的龙头,蓄势待发。

有高度,才有视野;有视野,才有格局。九顶之巅,风光无限。

马城子在太子河南北两支交汇处,条件适宜则生云海,气象万千,乃天地造化之大观也。
2024-02-01 07:47:07
2024-02-01 07:49:26

2024-02-01 07:50:48 距离起点2.87km 当前海拔269m By 米粒 拍摄

2024-02-01 07:50:53 距离起点2.88km 当前海拔268m By 米粒 拍摄

2024-02-01 07:54:15 距离起点2.98km 当前海拔261m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也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每一次户外活动都有新意,都流逝着无法重来的美好时光。By 米粒 拍摄
2024-02-01 07:55:45
本溪县的深山丛林具有极好的水源涵养能力,泉水溪流汇成大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境内水系主要分为黄海水系和渤海水系。境内有长度在5公里以下的小河1297条,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8条。这些河流夏季水量充沛,冬季水量减少,约有5个月的结冰期。

太子河有南北二源,北支称北太子河,发源于新宾县红石砬子山,由本溪县东北部南甸子二道河子村入境;南支称南太子河,发源于本溪县东草帽顶子山,流经东营坊、蓝河峪、南甸子等地;南北二支在南甸子马家城子村汇合为太子河干流。太子河自东向西南流经本溪县泉水、小市、偏岭等地和明山区牛心台后进入本溪市区。

此时此刻,天地孤影不禁回想起昔时独往新宾溯源太子河北支的非凡经历。


2024-02-01 08:00:53 距离起点3.13km 当前海拔221m
2024-02-01 08:02:05 爬冰卧雪,得意忘形。
珍藏每个动人的瞬间,化作将来美好的回忆。By 米粒 拍摄
珍藏每个动人的瞬间,化作将来美好的回忆。By 米粒 拍摄
珍藏每个动人的瞬间,化作将来美好的回忆。By 米粒 拍摄

2024-02-01 08:21:19 距离起点4.03km 当前海拔265m 眺望北甸子,荡胸生豪情。

马城子村旧貌,一列火车刚出洞口马上进入北甸站。


天地孤影想寻找传说中的马城子隧道,以前途经此地无缘得见,所以今天特意绕行至此,可最终还是大失所望。

2024-02-01 08:36:05 距离起点4.81km 当前海拔263m 远看似洞,近之则非。
2024-02-01 08:37:34 户外穿越就要戰天斗地,我们不拼年龄,不拼背景,不拼颜值,不拼职业,拼的就是那份勇气和执着。保持热爱,奔赴山河。

2024-02-01 08:44:08 距离起点5.17km 当前海拔237m

2024-02-01 08:44:50 距离起点5.17km 当前海拔268m

2024-02-01 08:51:52 距离起点5.38km 当前海拔266m

位于韭菜园子的北甸老孔家旧宅,观音阁水库动迁以后建的,在房子旁边有棵圆枣树,屋后有条老路通往北甸及才窑。

2024-02-01 08:52:13 距离起点5.39km 当前海拔267m

2024-02-01 08:52:45 距离起点5.39km 当前海拔268m 韭菜园子的碉樓遗迹,日益湮没无闻。

2024-02-01 08:52:55 距离起点5.40km 当前海拔268m


孔家旧宅对岸明砬子上有天然洞穴,村民普遍称之大耳狼洞,孔家主人称之蟒三太爷洞,另有村民称之水老鹳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人生南北多歧路,君向潇湘我向秦。By 我爱我家 拍摄
此后人间多宽敞,南来北往不遇卿。By 我爱我家 拍摄

2024-02-01 09:15:41 距离起点6.53km 当前海拔267m 六七隧道(三),这个隧道只剩顶部的挡土墙了,其它都被淹没在湖水中了。

2024-02-01 09:17:49 距离起点6.63km 当前海拔264m 隔岸眺望北岸贴近湖面的山洞

另外两名队友刚才已从北岸那个小山洞走了回来,反馈说没啥奇异景观值得探索。若非冬季结冰,一般人可能很难走到那里。天地孤影想起当地人说有一个山洞叫姑子庵,很早以前是个尼姑庙,有可能就是这里,可惜已经湮没水下。

2024-02-01 09:21:17 距离起点6.83km 当前海拔264m 六七隧道(二)

2024-02-01 09:22:55 距离起点6.85km 当前海拔244m

2024-02-01 09:23:34 距离起点6.85km 当前海拔244m 心里装着美好,才能看见美好。

2024-02-01 09:24:11 距离起点6.85km 当前海拔244m 眼里有风景,心中无是非。

2024-02-01 09:24:58 距离起点6.85km 当前海拔268m 米粒还在忘情拍摄着雾凇,却不曾想雾凇已悄然染上她的鬓角发梢。

2024-02-01 09:32:15 距离起点7.02km 当前海拔268m

2024-02-01 09:37:57 距离起点7.05km 当前海拔262m 六七隧道(一)
2024-02-01 09:38:54

2024-02-01 09:40:18 距离起点7.07km 当前海拔264m

2024-02-01 09:40:44 距离起点7.07km 当前海拔264m

2024-02-01 09:41:09 距离起点7.07km 当前海拔264m

2024-02-01 09:41:24 距离起点7.07km 当前海拔264m
此行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By 米粒 拍摄
2024-02-01 09:43:44
2024-02-01 09:45:17

2024-02-01 09:46:05 距离起点7.19km 当前海拔272m 六七隧道(一)
2024-02-01 10:01:08
所谓蛤蟆岭,就是山形很像伏着的蛤蟆得名的,岗脊连绵,起伏跌宕,看起来像是峰峦叠嶂的万里长城。

2024-02-01 10:02:40 距离起点8.05km 当前海拔274m

如果继续穿行蛤蟆岭隧道,最终将从另一个出口就近抵达观音阁水库冰面。

2024-02-01 10:04:00 距离起点8.05km 当前海拔274m 人取我弃,退出蛤蟆岭隧道。人弃我取,绕行河心下崴子。

2024-02-01 10:15:40 距离起点8.50km 当前海拔272m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苍龙山,走着瞧。


2024-02-01 10:19:45 距离起点8.63km 当前海拔231m


2024-02-01 10:20:27 距离起点8.64km 当前海拔270m
2024-02-01 10:21:33 所谓月亮湾子,确实非常漂酿。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适才退出蛤蟆岭隧道简直太对了。把黑咕隆咚的蛤蟆岭隧道,换成风光旖旎的月亮湾,然后再穿越到太阳岛,而非泉水的腰堡,不仅风景指数更高,而且连名字也充满诗情画意。观音阁水库原泉水老龙头北面对岸有一半岛,叫太阳岛,在它的背后有一条小半截沟,那里的湖面形成了一个水湾,天地孤影曾经前往大西沟时俯瞰太阳岛,那里恍若世外桃源,令人向往。

2024-02-01 11:09:03 距离起点10.90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11:09:34 距离起点10.91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11:10:07 距离起点10.92km 当前海拔270m 河心村民居遗迹

2024-02-01 11:12:04 距离起点11.01km 当前海拔270m 富家楼水洞留守民居

2024-02-01 11:12:39 距离起点11.01km 当前海拔270m

2024-02-01 11:15:42 距离起点11.15km 当前海拔268m 水库湮没区(原富家楼子水洞)形成一个孤岛

2024-02-01 11:16:20 距离起点11.15km 当前海拔268m


据《铁刹山志》记载:山之北坡有来龙宫(俗称龙王庙,因此“上坎”又称“庙坎”,山被称作“庙后山”,则与山城子娘娘庙后的庙后山同名异谓),为铁刹山下院,开山道士孙永贵所创修。中有水洞,曰卧龙潭。夫山曰苍龙,宫曰来龙,潭曰卧龙,盖皆因长白龙脉得名,可谓天开胜境矣。相传有水眼金睛大仙自东海来至本山,从长眉李大仙修道,驻卧龙潭。潭水喷流极旺,下流入太子河,居民引用水力,上下设香磨六盘。水又分二派,北派经兴京孔家岭;南派由平顶山、二道黄岭子,下回转至本山北马家城子而西,苍龙山南坡有进边寺,后山有通仙洞,云是水眼金睛仙之别居。康熙卅二年,铁刹山道士任清慧在此创修朝阳观。

在苍龙山绵延数公里至韭菜园子河东的龙脊处,有一方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平原,周围山坡环绕,如一把巨型太师椅坐落其间。在此南望,太子河南北两源汇入一股,有滔滔入怀之势,是藏风蓄水的风水宝地,传说此地乃是“长白龙脉”,村里人称之为“龙湾”。不知何时被何人施法术破了脉象,致使“龙湾”现出3个大坑,漏了风水,所以此地后被称作“三漏岭”。三个至今还在的“漏坑”无声地传唱着水洞村的美丽与神奇。

1960年8月4日,本溪县遭遇特大洪水。富楼乡也是“水漫金山”,汪漾一片。全县在太子河上修建的众多小水电站除了水洞电站外,其余小水电站全部被洪水冲毁。当时有句顺口溜说:“一龙(指河)十八站(电站),一场洪水都不见。”水洞电站虽被洪水围困,但没被冲毁。
时代的一粒粉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1994年观音阁水库动迁,165户712名富楼乡水洞村人顾大局舍小家,挽妻携子,告别了他们祖祖辈辈依恋、繁衍、生息的风水宝地,以不足以弥补动迁经济损失(砖瓦结构房屋补偿165元/米²,草房补偿135元/米²)的代价踏上他乡外域。

在“万山重叠,路径纷歧”的本溪县东北部,有一个东临抚顺新宾县的双台子、阳岭子,南与南甸镇的二道河子、近边寺、下崴子比邻,西南与韭菜园子接壤,西与蛤蟆岭、富楼乡的刘家哨(古称流响哨)搭界,北与河心(古称小高丽营子)隔河相望;东北与赵家甸子相接,形同如意的明珠小山村,百十户人家如珍珠般地撒落在从大沟(十字街)至小沟、下堡、上坎(庙坎)近2公里的公路两旁,这就是被观音阁水库湮没的原富楼(公社)水洞(大队)。

富家楼子公杜湾柳河大队,英守、三家子、马家沟、富楼、团山子、赵甸子、髙丽营子、刘家哨。
富家楼子乡有10个村子:水洞、河心、赵甸、团山子、刘家哨、马家沟、英守、三家子、万利、富家楼。修观音阁水库后基本全淹没了,就剩马家沟和万利部分了。
昔时,从刘家哨下火车路过赵甸才能到富楼,现如今修水库都搬走了,各奔东西。团山子、三家子、英守、万利有后靠的,早己不复原来的旧模样。

2017-08-19 12:54:01 By 鸿雁 拍摄

从铁刹山上看观音阁水库上游这里,这里是原太子河南北两大支流会合地,在这里曾有一座明代古城——一堵墙堡,后毁于戰火,在原城址上新来的驻民以马姓居多,后来被称为马家城子,简称马城子。由于观音阁水库的建立,原马城子已经淹没于水中。

富家楼水洞是在本溪地区最早出名的洞穴,在明代就有记载,称为佛僧洞,在“铁刹山志”中被称为“卧龙潭”。特点是涌水量很大,可用来发电,目前已被淹入观音阁水库中。

当地老人对富家楼水洞很有感情,当观音阁水库蓄水将要淹没水洞前,当地老人拿着贡品到水洞门前进行祭拜,水洞门口有一个大树,水要淹没时,大树倒下了,树冠正好盖住了洞口。当地老人看到洞口被淹没,许多人都哭了!从当地老人对富家楼水洞祭拜和伤感哭泣这两件事说明当地老百姓对水洞感情深厚。往远点想,村民自古就在水洞内供奉佛龛祭拜等活动是极有可能的。即使现在,也有很多善男信女在大型洞穴供奉佛龛等祭拜。另据网友反馈,前些年有人花钱在原水洞的上方裸露的岩石上刻下了‘水洞’二字”,也佐证了当地百姓对水洞故土难离,顶礼膜拜之情。

富家楼水洞与本溪水洞相比成名时间要早,早期的贡献更大。明代《辽东志·地理》“辽阳” 条目中有着明确的记载:“佛僧洞,城东二百五十里,内有石佛、石罗汉,洞中有水伏流,西北出洞,又伏流五十里,至暗吉里。”

明《全辽志·邊防》在清河堡“边台”条目内记有16座烽炏臺,其中一座名叫“佛僧岭台”,当与佛僧洞有关。佛僧岭应与佛僧洞同源。据本溪县谢前辈讲:他有一个表亲在下夹河居住,在没修建观音阁水库之前,这个表亲经常从富家楼水洞处的山岭上翻过,去刘家哨串亲,而且每次都要从富家楼水洞旁边经过,经过时能听到水洞的流水声,当地居民把这个岭称作水洞岭。水洞岭对面的山岭为蛤蟆岭,两处隔河相望,地形相似。水洞岭处于辽東邊墙沿线上,沿线修建有许多烽炏臺,因此在水洞岭上找到烽炏臺应该不难。

孟庆昊1965年在水洞村出生,1991年水库蓄水后搬到本溪,自小在水洞村生活了30来年。这是孟先生提供的一张他在富家楼水洞留念的远景照片,显示是水洞刚出水的位置,就是从洞口出水的位置是第一个水塘子;水洞外共有四五个鱼塘,水洞上方(洞盖子)显示是一条道路。太子河涨多大的水,水洞里的水都不会涨一点的;水洞口后山叫大会山,他父亲对他讲水洞里有水洞和旱洞,旱洞很大,旱洞是早年修公路时被砌的偏墙堵上了,看不见了,外地人都不知道,修公路大约也有一百年左右了;有个年小四五岁的村民进水洞抓过鱼,只敢在洞口抓鱼,不敢向里面走,水洞里面也很大。

据《本溪县志》记载,清朝末期形成的碱厂至本溪湖的自然道路,途经马家城子、水洞、望城岗子、双岭至本溪湖;1922年9月至1924年的民囯时期,此条道路整修为马车道;1934年日僞时期,经清河城的本溪湖至碱厂路段,被整修改造为国道,四季通行汽车;建囯后,2009年版《本溪县志》记载,1971-1975年,对本水公路小甸子至碱厂段进行加宽改造。由此可以推断,旱洞因修路被砌的偏墙堵上最有可能是1934年那次修路。照片中间的大石头就是洞口上面掉落的那块大石头,在洞口儿中间那位置。这张照片中的俩小孩是孟庆昊的弟弟,大约拍摄于1990年左右。

《铁刹山志》称此水洞为卧龙潭,名称或来源于水洞整体,或许仅是因为水洞口的一汪潭水。据孟庆昊讲,在洞口的大石头里侧,流出的水形成一汪深潭,潭内的小鱼儿游来游去,清晰可见。有人想探查水有深,就用最原始的办法,在卧龙潭里扎猛子,但是一个猛子扎下去,够不到底儿,怎么努力,也不知道这水到底有多深。

据孟庆昊的爷爷讲,在他们小时候(也可能更早),水洞口的水位低,水面和洞顶有一定距离,驾着小船能进去,那会儿有年轻且胆大的,就划着船、拴着绳子、带着蜡烛,想要看看这洞到底有多深。
探洞时,船头和船尾拴着特别长的绳子,将绳子一头拴在那个洞口的石头上,然后划船进去,由于是逆流进洞,所以往里划船特别费劲,洞里又特别黑,越走越深。虽然洞口儿不大,但是往里走是越走越宽,洞内比洞口更加宽敞。也不知道进洞多远,突然发现那水流就不往外流了,开始往里流了,就特别害怕,于是赶紧拽着绳子就往外跑,总算心惊胆颤地逃出来了。这个探洞的故事在水洞村当地口口相传,最终谁也不知道水洞里边到底是啥情况。(这张照片出处不详)

大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的一个夏天,年轻气盛、胆大心细的本家(本溪县许志满自称)哥哥许志本只身深入卧龙潭(村里人称水洞河)洞内探险。他用蜡烛照明(用大口玻璃瓶罩住点燃的蜡烛并固定在船头,共携带12包蜡烛),用木杆撑一条小木船逆水而行。但见“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翆微”。洞内“神斧天工筑溶洞,钟乳倒立练神功。石笋石柱齐捧场,千滴万滴送清凉。”顶悬玉灯,钟乳林立,千姿百态,晶莹剔透。“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溶洞之美,恍若瑶池。最让他惊异的是:洞壁上一条“金龙”在烛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刚开始是逆水行舟,撑船比较吃力。随着行程的延长,发现洞里的水面越来越宽,空间越来越大,行船越来越稳。到最后小木船竟然自动前行,形成船被往里“倒吸”之势。许志本怕出危险,急忙结束探险,原路返回。“卧龙潭”洞里乾坤从此不得而知。许志本卧龙潭探险之事在我(许志满)的上辈尽人皆知。

水洞之美,天造地设。由本村发源的水洞河(卧龙潭)和小河沿地处水洞村的腹地,河水清澈,水草丰盈,鱼翔浅底,微波荡漾,“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飞禽栖憩流连,岸边杨柳成行。春夏秋三季,柳丝摇曳,水鸟鸣翆,是一幅浓缩版的江南水乡胜景。而到了冬天,卧龙潭则显示出“你从画中来”的美——“雾凇鸳鸯图”。由于水洞的冷泉是恒温,“严寒十里不冻冰”,所以严冬的水洞河雾气氤氲,烟云朦胧,绵延十里,呈现出一条流动漂浮的“蒸汽带”。在冷空气的助推下,将沿河两岸的物体幻化成冰肌玉尘的银色世界。而立于岸边的草木则被雕刻得晶莹剔透,琼树银花,固化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胜景。

古代迷信比较多,关于水洞的传说也很多。据孟庆昊讲,在水洞内还有比较邪门儿事,他的爷爷还小的时候,很多小伙伴都到水洞口去叉鱼,洞口内外收获天壤之别。洞口外边儿的鱼随便儿插,一插一个准,但是只要到到洞口的大石头里侧叉鱼,看着准成儿的,就是叉不中。后来有个人到水洞口去炸鱼,在罐头瓶儿里边儿放炏葯,也是一样,在洞外边儿怎么炸都有鱼,但是到大石头里边儿就怎么都炸不到了,有些神奇。
据说叉鱼的那个人根本不信邪,有一次又到洞口里边儿叉鱼,碰到一条大鱼,结果鱼没叉到,却把自己眼睛给捅了一下,然后肿得跟桃儿似的。这个人以为触犯了神灵,就到那石头上跪着谢罪、祈祷。后来没过几天,那个眼肿也消了。

在1913年版奉天省全图上标注的水洞村
卧龙潭有个奇特的现象:日常的洞外电站蓄水区里没有大鱼出没,只有成群结队的“柳根子”肆意穿梭。可是每年都有一次鱼“刷洞子”的奇观——先是卧龙潭水突然浑浊,然后是洞内的鱼类大量涌出洞外,待水清后又返回洞内。村里人称此现象为“鱼刷洞子”。本溪县许志满先生“也曾亲眼目睹过一次。那是1964年夏天一个星期三中午,我从赵甸念书(当时我们村学校只有1-4年级,5-6年级需要到赵甸学校读书)放学回家,走到“洞盖子”(卧龙潭洞口上方的公路)路旁坐在大树下休息,俯瞰卧龙潭的美妙景致。突然,发现洞里的流水陡然浑浊起来,然后是一群群一尺多长的黑鱼(不知道是啥鱼)从洞里鱼贯而出,大约持续半个小时左右,景象煞是壮观。当我回家对父亲讲起这件奇闻时,他竟平静地说:‘那是鱼在刷洞子,就类似你们学校打扫卫生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刷一次。’——观音阁水库落成蓄水后,人们多次在库区发现巨大的黑鱼,或许就是卧龙潭的产物吧!”

民國地图上,牛心台老官显示为老瓜砬子,极有可能是老鸹砬子的土语音讹。沈阳有老瓜堡地名。然而,现有证据尚不足以推翻另一种老官地名源于老鹳砬子的说法,因为本溪县另有老鹳岭、喜鹊岭,临近的新宾及辽阳老地图里也有冠以老鹳的地名。新宾苇子峪另有鸦鹘关,本溪县清河城则有鸦鹘山,考“鸦鹘”即指秃老鸹、乌鸦,可见以老鸹嵌入地名自古有之。老鸹喜食腐肉,生性凶悍,富于侵畧习性,故令人厌弃。满清不以老鸹为不详,恰恰相反,因为传说老鸹(即乌鸦)救过努尓哈赤的命,老鸹也因此被罕王推崇备至。

据《满洲实录》和《东三省古迹遗闻》记载,明朝末年的时候,努尔哈□被官乒追捕,当他走投无路的时候,遇见了一群乌鸦将他的身影掩盖,追乓看到了一群乌鸦,以为没人,因此努尔□赤逃过了一劫。
后来努□哈赤当上了□帝,不忘乌鸦当年的救命之恩,特命满族人家中皆立“索罗杆”,又称“神杆、得胜杆、祖宗杆、妈妈杆”等。满族人家家立杆,在杆顶放肉和粮食酬谢乌鸦。这也是无论在前期的沈阳故官,还是后期的北□紫□城,都会出现许多乌鸦的原因。在灯塔西马峰乡,罕王就封太子河边昔时遇难成祥的地方叫“野老鸹滩”。
孤影自小就居住在上牛心台,老鸹群飞密集的情景历历在目。适才途经北甸韭菜园子孔家旧宅,对岸有小老鹳砬子,村民说是源于水老鹳。无论是老鹳还是老鸹,反正牛心台老官地名里的“官”与高官和达官寨地名里的“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了。高官由佟姓武举人而得名,老官未闻出过达官显贵,只能是老鸹或老鹳而得名,应该是老鸹的音讹,或者由水老鹳得名。

以前曾有科考队想去考查富家楼水洞,终因洞里吸力过大而放弃。由于富家楼水洞神秘莫测,每年春节和正月十五,水洞村的乡亲都会有人到那儿上供,送猪头、上供品、点蜡烛,并且每年大年三十都会有人去洞口两边贴春联,每年正月十五都会到水洞口放花灯。
水洞流出的水冬暖夏凉,冬天里,附近的村民到那里洗衣服、洗被子什么的,从洞口出来的水都是温的,一点儿都不拔手(东北话,形容水凉),但是夏天,即使到离洞口很远的养鱼池内,光腿儿下去,也能拔抽筋,水特别特别地凉。当地老人还说水洞河水质特别好,僞满时期,日夲人想在这里建啤酒厂。据当地知情人讲,水库建成水位上涨,那里出来了一百多条黑鱼,大的三百多斤。

网友孟宪玉留言:通过查看家谱,在水库动迁前,老坟的碑文里有“大清灮绪十年五月兴京正白旗水洞处”语句,证明灮绪十年(1884年)前,“水洞”“水洞村”的名称就已正式存在了。
本溪富家楼水洞传说多,成名早,洞口外面有鱼塘,50年代建过电站,发电供富家楼乡附近地区使用,开发利用早于现在的本溪水洞,因此,可以说富家楼水洞是本溪第一水洞。
而距此50里外的本溪水洞,远离谢家崴子村,处于偏辟的山崖下。在未开发之前应该说不见经传,开发很晚,原来只是借附近村庄-谢家崴子-为名,称为谢家崴子水洞,并没有单独的名称。

富家楼水洞虽然也是以当地的乡为名,但是在《铁刹山志》中称原名为卧龙潭。富家楼乡成立较晚,水洞离富家楼子村又远,所以富家楼水洞这个名,当在本溪设县设乡之后。在观音阁水库修建前,富家楼水洞靠近清河东岸的公路沿线,且附近的村庄以水洞为名,称为水洞村(或水洞大队,70年代的地图标识为水洞大队),据此可以推断,此处的水洞出名较早,附近的村庄是以水洞命名,不同于本溪水洞以附近村庄命名,至于是何年月有水洞村一名,暂时还无从考证。

富家楼水洞,原名卧龙潭(《铁刹山志》),源出水洞大队北大会山下公路西石崖之下的天然洞。水自洞口滚滚涌出,其水逢大雨不涨,久旱不断流,严寒时节不结冰,伏天凉气袭人。1942年日夲人安部曾探洞取水化验。认为水中含十四种物质成份,宜于养鱼和酿造用。现已建成电站,并获发电、灌溉、养鱼之利。水洞口宽脖窄,其洞里更阔。但由于水深和洞外向洞里吹风较大,船泊不稳,故不易勘测。——据1983版《本溪县志》摘录

1959年,在富家楼水洞村建成水洞电站,引用山泉水流量1.6-3.6立方米/秒,设计水头5.5米,装机160千瓦,1台机组,年发电量为65万千瓦时。供清河城、富家楼、南甸子、偏岭等地照明和各种加工用电。该电站在观音阁水库建成落闸蓄水前拆除。——据2009年版《本溪县志》

据《本溪县志》记载,清朝末期,由于采矿业的兴起,关内移民到县内,人口大增,商贸活动比较活跃。境内东部碱厂,因其扼据太子河上游,水路交通便利,成为辽东农产品集散地和商业中心,加之民囯时期完成对道路的修整,形成了以东以碱厂、西以本溪湖为中心的交通道路网。1922年(民囯11年)9月至1924年对原有道路进行了整修,以便马车通行,又称县道,《奉天通志》记录了本溪湖至碱厂的马车道,“自本溪湖始,途经赫地沟、威宁营、偏岭、西麻户、清河城、富家楼子、赵家甸子、水洞、南甸子、碱厂,全程94公里。”1934年,日夲侵畧者强迫当地老百姓整修了此道,成为国道,都途经“水洞”,而且“水洞”也作为一个独立地名使用。从道路交通使用的延续性方面考虑,水洞村在清朝末期都处于一个交通便利的位置,水洞的名字也更有历史的延续性,从便于记录、叙述和简化等角度考虑,水洞的名字有可能就是从《辽东志》里所谓佛僧洞简化而来。

日僞时期,日夲乒驻守碱厂留有一份乓力部署图,从此图上分析,由清河经双岭至本溪湖应该是当时的主要交通路线,而不是经小市、谢家崴子回本溪湖,侧面说明了当时本溪水洞地区的道路还很难行。
2009年版《本溪县志》481页记载:“本桓公路1937年(民囯26年)建成从本溪湖至田师傅到碱厂的路线,但因岭大坡陡,有河无桥,行车时速不超过15公里。”觧放戰爭时期即破损不勘,车辆通行困难。又记述“三架岭岭长12公里,民囯以前仅有驮运小道”,1974年11月才开通三架岭隧道。由此可以判断,明代无论是女真乒抢掠还是明軍出乓攻打女真乒,都不太可能走卧龙、三架岭、谢家崴子、小市这条路线,女真乒抢掠的物资、明軍后勤给养很难经三架岭以驮运的方式运输。

100多年前清末民初的本溪地区,还没有一条正式公路,由本溪通往太子河上游的碱厂地区,只能靠太子河的水路运输,早就有话说“先有碱厂,后有本溪湖”,这是大宗的运输。而更早于这条水路的,还有一条沿着太子河谷地两岸穿行的人行小路,在没有正式公路和交通工具的那个年代,普通人的外出,也只能靠步行,于是在本溪之上的各个村落沟谷之间被人们踏出了条条小路,然后再由人们串通成为一整条的小路,绵延于太子河沿岸沟壑河谷之间。这条路的具体走向是,由本溪湖-牛心台-红脸沟-中寨子羊角沟-后崴子-温泉寺-青石岭-下山城寨-上山城寨-赛梨寨-锅撑石-流响哨-蛤蟆岭-北甸-南甸-碱厂,这一路距离约200里,是一条距离最近的小路。在观音阁水库建成之前,从碱厂或兰河峪起步,沿溪碱古道从碱厂至溪湖,借助太子河上舟楫之利,徒步毅行,一日可达。
本溪县鸿雁先生回忆说,“这条路在我年轻时就听我爷爷没少说过,我爷爷享年97岁,还有同村一位于四爷享年94岁,他们年轻时就没少走,200里路,一天就能走到本溪湖。1939年日夲人才修通本溪至田师傅的铁路,在那之前,人们的出行都是靠步行来走这条路。”
过去的人走山路一点也不“打怵”,说后崴子一个叫“李德春”的人,扛着120斤的豆子,上午8点从后崴子出发,走羊角沟,过牛心台,在下午1点的时候赶到了本溪湖的张碗铺。真有狠人,60多里路,现在的人你让他空手走也未必能按时到达。

此时此地,正北方不远(图片右下角)就是赵家甸子了,可惜此行为西南方向,不能分身签到了。富家楼子么社赵甸子大队,以孟、刘、孙为三大主要姓氏,其他姓氏都是后期迁入,而且不叫赵家甸子,是传说中的照灯甸子。因为修建观音阁水库,许多极有价值的历史遗址永久湮没于库区水位以下,再无重见天日之可能,这是兴修水库所带来的综合效益无法抵消的巨大缺憾。
【青铜文化第一村】
卧龙先生不禁想起了本溪博物馆原副馆長梁志龙先生抢救性的考古发掘,想起了本溪青铜文化第一村--赵家甸子。此时的赵甸,是水下的世界,彼时的赵甸,是青铜文化的灿灿亮斑。只是在更多的时候它的光亮都被马城子的洞穴吞噬,后来又被时间的尘埃覆盖。
赵甸村诞生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确切时间是夏朝或商朝。赵家甸子北边是富楼,南边是水洞,西边是刘家哨,太子河在它的东边,太子河南北两源汇合的马城子与赵甸相距不远不近,因清浅得名的清河与之擦身流入太子河。
与夏朝或商朝比肩的赵甸,在历史文明中,本溪第一村非它莫属。
【三千年前的房屋】
1988年的一天,赵甸村后边的团山之上,来了几个陌生人,在村子后边山的平缓处,四处勘察。他们是李恭笃、高美璇、梁志龙和乔程。看这名字,熟悉的人都知道,他们都是考古行家,来赵甸自然是为了考古。
1983年以来,本溪地区以马城子洞穴文化发掘为由,掀起了一股青铜文化的考古热潮。此时的赵甸,不断地有人捡到陶片、石斧等遗物。这些信息引来了专家的光临,1988年专家们在此进行了发掘,1989年7月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两次发掘,一个3000年前的古村落得以重见天日。古村落,面积广达十五万平方米。拥有村落废墟,拥有墓葬遗址,拥有祭祀遗迹。一处比较完整的房址,无声地将3000年前先民住过的房屋是什么模样还原在世人面前。
这处房址平面呈长方形。长7米,宽3-4米。房子是怎么建盖的呢?前面砌一道矮墙,后墙则是借助山坡的自然陡坎。两侧用枝条编织成栅墙,然后抹上厚厚的伴有碎草的泥浆,屋上横木为棚。横木自然是为防止塌腰,自然就需要立柱。也许,在横木下,是几根长达7米的直木,经由立柱支好后,再搭横木,横木上再苫厚厚的矛草。盖这样的房子,伐木是个艰难活。众多的男人,纷纷拿着石斧上山,寻找不大不小的树木砍伐。磨制石斧,这时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阶段,但中原大地上,已是青铜鼎盛的时代了。再怎么锋利的石斧也还是无柄的,面对要砍伐的树木,依然考验着先民的技艺和智慧。
树木从高处拖到屋基,还有穿孔打榫的工序,磨制石凿又派上用场。从洞穴走出,平地建房居住的历史走过数百年,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序。赵甸的先民们按部就班,建好了房子,可工序没完。又有人拾来干柴草,铺在地面上烘烤。将地面烘烤得很硬。
干了一辈子考古的梁志龙说,这是他见过的最古老的房子。烘烤地面的方法,仿佛是土法制作的三合土,很聪明。

【富裕的生活】
想象中,3000年前的先民们,生活十分艰难。发掘出现的场景,与人们的想象反差甚大。
房屋的中央是一个圆形灶址。房屋的其他地方放置着13件大型的陶壶、陶罐和火盆(1989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辽宁本溪县赵甸子遗址一处房址内,发现两个形状不一的火盆,一个较浅,盆底已缺,一个较深,为小平底。这两个青铜火盆应该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火盆,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了)。有如此多的大型陶器,这是本溪的发掘中仅有的一处。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陶壶都是半埋在地下的。陶壶半埋在地下做什么用呢?
陶壶半埋在地下,起的是固定作用。固定陶壶为的是什么呢?专家们分析,为的是储存粮食。这个分析得到了其他出土遗物的佐证。
废墟上先后出土了大量的双孔石刀、石磨盘,还有甑、罐、钵、碗。双孔石刀是收割粮食的工具,石磨盘是为粮食脱壳的工具,甑、罐是炊具,钵和碗是食具。
人们春天播种,秋天就用双孔石刀收割,经过石磨盘脱壳,粮食就要储存起来。放哪储存,当然就是半埋地下的陶壶了。粮食收获多,才有了很多半埋地下的陶壶。
他们种植的粮食是什么呢?村落的废墟上没有发现。乔程想到东葳子山洞的考古,在那次考古中,发现过3000多年前的黍类种子。赵甸的先民们种植的也必然是黍,但赵甸种植的黍比别的地方丰收。为什么有这一说呢?
赵甸一直是个富裕的地方,附近的水洞、刘家哨都很羡慕赵甸。赵甸的土壤肥沃,出种,一亩地收获的粮食要高出别的地方一大截。别的地方赶上饥荒年没粮吃时,赵甸人依然过得很滋润。“义革”时期,本溪县提了一个口号,“远学大寨,近学碱厂堡”。赵甸人揶揄说,碱厂堡的一棒苞米还赶不上赵甸的一个苞米芽。肥沃的土壤长出的庄稼比别的地方都要壮硕。
3000年的赵甸人,比别的地方的部落聪明,他们选择的这地方很出种,每年都有丰厚的收获,这才需要众多的陶壶盛装。用不完的粮食还酿制成酒,供人饮用,出土的酒杯庶几可做证明。
粮食充裕,穿的怎样呢?
村落废墟上出土了较多的捻线的纺轮,织布已成为妇女的日常活计。有了布,还需缝纫呢?现场发现缝纫衣服的两枚骨针,光滑,锋锐,针鼻细如发丝。形状和现在使用的钢针无甚差异。穿过这样针眼的线,无疑是很细的了。
赵甸人的穿着不仅不会像我们想象的粗劣,反而应是很精美了。有了充足富裕的生活,才有了对美的追求。赵甸出土的陶饰和滑石雕刻品,印证了这个美学观点。

【独特的陶器】
赵甸的陶器器形很大,在本溪青铜文化中显得很特别,尤为特别的是三足鼎的出现。
三足鼎是中国陶器中的一个大类,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中已屡见不鲜。深受龙山文化影响的辽海区域,三足鼎也是常见器物。但在本溪,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地下文物鲜见三足鼎的踪影。当三足鼎出现在赵甸废墟时,确实让专家们大跌眼镜了。
这尊陶鼎,高14.6厘米、口径15.5厘米、腹径16.5厘米,材质为夹砂红褐陶,圆唇而侈口,腹部略为隆起,对称安置有两个圆形钮状耳,平底,三足,足与腹部相接。该鼎可能是陪葬所用的一种礼器,但就形制和材质而言,其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换言之,当时人们使用的鼎就是这样的。实用器具随葬现象在本溪青铜时代遗址中并不少见,如有的墓葬出土成套的石斧、石凿、石锛等木作工具,其上有明显的使用痕迹,很有可能就是墓主人生前所用的器物。
此鼎保留着鼎最原初的特色——三足两耳。三足鼎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上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现在提及鼎,人们总是会想到青铜鼎,如著名的商代后母戊大方鼎,是商主室祭祀所用的青铜方鼎,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但是,最初的鼎却不是四足方鼎,而是三足圆鼎,且材质也不是青铜,而是陶。
鼎,本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器,甲骨文的“鼎”有很多种写法,但是大都能看出三只足、两个耳的形象,正如《说文解字》所言: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段玉裁注:三足两耳谓器形,非谓字形也。可见,鼎这个字本身就是按器形而造的象形字。使用鼎烹煮时,腹内放上食物,腹下三足之间放置和燃烧木柴。这说明先民们掌握了用火和制陶工艺,懂得烹煮食物。这些加在一起,则是当时当地农业发生、发展的最好证明。
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就会使用火,且经验非常丰富。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又慢慢发现粘土经火烤会变硬,而掺水后捏成各种形状再用火烤就能定型,可作多种用途,于是陶器诞生了。青铜时代,经过一代代的人们不断研究、实验,陶器也逐渐由粗糙简陋变得精致实用。古老的陶制器具中,就包括鼎。鼎三足两耳的特征形成则应当经过一个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先是人们将锅状陶器盛上食物放在石块支起的灶台上,下面烧火烹煮,后来在制作陶器时,便于腹下做出支脚,形成锅灶一体的烹饪器,从而省去了搭灶台的麻烦,同时也方便移动。可是鼎足多了放柴禾空间自会减少,足少了(比如两足)又立不稳,唯有三足既省空间又稳定。食物烹熟,可以就鼎而食,有时却需要将鼎端起,为众人分食。鼎经火烤,温度很高,必然烫手。于是,先民在制鼎时,又在鼎上加两个耳,以便双手持握。所以,鼎三足两耳是先民的智慧结晶。
随着历史发展,鼎逐渐成为礼器,也开始采用青铜铸造,如上文提到的后母戊大方鼎,其烹饪器的功能在逐步消退。鼎的形制发生了改变,首先是变大而重,腹部由圆变方,且多为四足,鼎上饰有多种纹饰,如云雷纹、饕餮纹、鱼纹,等等。此时的鼎已经被赋予诸多社会属性,具有政冶上的作用,成为君權、神權的一种象征。传说,夏禹曾经收九州之金铸成九鼎,遂为传國重器,商、周先后获得和保存,因而“鼎”又被用来比喻主位和地业,“鼎命”即帝主之位,“鼎祚”即国祚,“鼎运”即国运。春秋时,楚庄主曾向主室官員王孙满“问鼎之大小轻重”,显示其国力强大可代周为天下共主的意思,这就是“问鼎”一词的由来。
从未出现过三足鼎的本溪,突然在赵甸村落废墟中冒了出来,专家们难免惊讶,然后分析来自于何方?没等分析结束,地下的三足鼎残件纷纷出现。这下,人们不分析了,这就是赵甸先民自己生产的。
在没有生产三足鼎的周围环境中,赵甸先民自己生产出了三足鼎,只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才是赵甸先民独创三足鼎的借鉴之路。考古至此,问题来了:善于与先进文化交流的赵甸人又是与哪个先进的文化群落有过来往,有过交流呢?是与辽东半岛的先民还是与辽河平原上顺山屯的先民呢?这又是一个难解的谜。
一个3000多年前的青铜文化村落,惊鸿一现,给人留下了无数的惊喜和难解之谜后,随着观音阁水库落闸蓄水,又悄然隐没水中,从此再也不见。
以上内容参见《陶鼎小记》
https://mp.weixin.qq.com/s/CHNqdiGOQWsECPIQiyCr8g
【赵甸出土文物及赵甸先民族属考】
赵甸遗址位于本溪县原富家楼子乡赵甸村,前面是太子河,沿河往上走百米开外,是太子河两源的汇合处。这里距马城子遗址二十多公里,为太子河水系的下游,是人类良好居住地。赵甸遗址面积达15万平方米,是一处较大的古村落废墟,随处都可拾到破碎的陶器残片,以及石斧、网坠、纺轮等。上个世纪的1988年至1989年间,省、市、县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进行了两次发掘,发现其葬法、墓式结构、随葬品有别于周边的墓葬,多为火葬积石墓,墓地现场有多座火葬的方坛大石盖积石墓。这样的火葬积石墓,已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为青铜时代的产物。
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石器、陶器、骨器和装饰器物。陶器有陶罐、陶壶、陶鼎、陶纺轮。陶器中大型的陶罐比较多,是本溪地区出土的较大陶罐比较多的一次。这些陶罐多出在房址的灶旁,应是储水存储粮食所用。
赵甸遗址出土的大量众多文物中,有一陶鼎,个体不大,高14.6厘米、口径15.5厘米、腹径16.5厘米,材质为夹砂红褐陶,圆唇而侈口,腹部略为隆起,且对称置两个圆形钮状耳,平底,三足,足与腹部相接。就本溪地区而言,此鼎时代较早,保存完整,出土较少,在本溪地区可谓一个新发现,所以弥足珍贵。
在文化区分上,赵甸子文化与马城子文化属于同一文化范畴。族属仍为貘族。但赵甸先民表现出来的生活智慧和生存智慧明显高于马城子洞穴时期的貘民族。

(本溪博物馆梁志龙先生与国内考古专家共同发掘赵甸遗址)
本溪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厚重,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尤其是旧石器时代的庙后山文化,青铜时代的马城子文化,汉唐时期的高句丽文化和建州女真的清前史文化,在史学界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983年6月,29岁的梁志龙与省考古研究所的李恭笃、高美璇研究员,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观音阁水库建设,在88平方公里的淹没区进行考古调查时,接到马城子村修路的村民报告,在山洞中发现了大量人骨和陶器,从此,开始了长达10年的考古发掘工作。与省、市、县同行一起完成了7个洞穴,145座墓葬的发掘工作,出土文物1523件。其中玉斧、直腹罐等被评为囯家一级文物。
同时还参与出版了100万字的《马城子——太子河上游青铜墓葬遗存》学术专著,其“南有悬棺,北有穴葬”的观点得到了史学界的广泛认同,被称之为马城子文化。正是他们的艰苦工作,不仅抢救出大量文物,保护了本溪的历史文化遗产,并确保了观音阁水库建设如期竣工并提前蓄水。
國家清史工程委員会专家李治亭先生称:“本溪是女真族主要的活动源地,是大清朝崛起的源头。本溪前有庙后山的发现,后有清朝的兴起,历史是完整的;前有髙句丽,后有满族,历史没有断条,可以找到它的发展脉络,找到一个完整的系列历史发展,这是本溪地区最大的历史财富。”

2024-02-01 11:24:11 距离起点11.49km 当前海拔267m

2024-02-01 11:24:59 距离起点11.49km 当前海拔237m 看~姐姐全情投入的样子,绝不逊于考古砖家。

2024-02-01 11:25:22 距离起点11.49km 当前海拔237m
2024-02-01 11:26:10

2024-02-01 11:26:44 距离起点11.49km 当前海拔270m

2024-02-01 11:36:37 距离起点11.86km 当前海拔228m

2024-02-01 11:37:13 距离起点11.86km 当前海拔228m

2024-02-01 11:37:34 距离起点11.87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11:40:05 距离起点12.01km 当前海拔228m

2024-02-01 11:40:13 距离起点12.02km 当前海拔268m

2024-02-01 11:40:19 距离起点12.01km 当前海拔228m

2024-02-01 11:40:40 距离起点12.02km 当前海拔267m
2024-02-01 11:43:30

2024-02-01 11:44:06 距离起点12.19km 当前海拔267m

2024-02-01 11:55:37 距离起点12.27km 当前海拔268m

2024-02-01 11:58:14 距离起点12.40km 当前海拔231m

2024-02-01 11:58:40 距离起点12.41km 当前海拔268m

对岸为鸦鹘山,从赵甸方向看向这山是二层砬子,因为不往赵家甸子去,所以提前加载相关图片加以说明,下层砬子原有老虎洞,惜已湮没于水面以下。

2024-02-01 12:02:51 距离起点12.56km 当前海拔269m 鸦鹘山。鸦鹘,鸟名,性凶猛,古代常用以助猎。

2024-02-01 12:03:25 距离起点12.57km 当前海拔268m 满语“鸦鹘”(Yargu),汉译为“秃老鸹”,俗称山老鸹、乌鸦。形容关隘险要,如同猛禽山老鸹俯视。

沿观音阁水库太子河北支上溯,新宾苇子峪三道关村小呼伦屯境内有个鸦鹘关。

鸦鹘关又称“石柱子”,此石柱高约30余米,鸦鹘关是明长城辽东镇重要关隘。

鸦鹘关岭上漫山遍野生长着映山红,每年五一前后,正是鸦鹘关映山红盛开的最好时节。

再过三天就立春了,冰天雪地盼春归。

岭上开遍映山红,孤影漫步鸦鹘关。山川异域,值得期待。
2024-02-01 12:06:22
2024-02-01 12:15:58


2024-02-01 12:23:52 距离起点13.64km 当前海拔264m 刘家哨

2024-02-01 12:26:10 距离起点13.66km 当前海拔266m 刘家哨村居遗迹

2024-02-01 12:27:12 距离起点13.67km 当前海拔266m
2024-02-01 12:46:43 绕远穿行河心村,刚过蛤蟆岭隧道。

2024-02-01 13:01:18 距离起点15.69km 当前海拔264m 刘家哨隧道,远距离放大拍摄。

2024-02-01 13:37:10 距离起点18.06km 当前海拔264m

2024-02-01 13:37:15 距离起点18.06km 当前海拔264m


2024-02-01 13:37:35 距离起点18.06km 当前海拔264m

2024-02-01 13:58:19 距离起点19.15km 当前海拔264m

2024-02-01 14:05:48 距离起点19.60km 当前海拔264m

2024-02-01 14:06:22 距离起点19.60km 当前海拔264m

2024-02-01 14:08:57 距离起点19.62km 当前海拔264m
2024-02-01 14:09:18

2024-02-01 14:09:43 距离起点19.61km 当前海拔264m

2024-02-01 14:09:48 距离起点19.61km 当前海拔264m

2024-02-01 14:09:52 距离起点19.62km 当前海拔264m

2024-02-01 14:11:38 距离起点19.62km 当前海拔264m

2024-02-01 14:13:58 距离起点19.63km 当前海拔260m

2024-02-01 14:14:25 距离起点19.64km 当前海拔266m

2024-02-01 14:51:49 距离起点21.98km 当前海拔258m

2024-02-01 14:54:11 距离起点22.04km 当前海拔252m

2024-02-01 14:54:15 距离起点22.04km 当前海拔252m

2024-02-01 14:54:18 距离起点22.04km 当前海拔252m

2024-02-01 14:54:29 距离起点22.04km 当前海拔256m

2024-02-01 14:54:30 距离起点22.04km 当前海拔256m
2024-02-01 14:59:28


2024-02-01 15:00:35 距离起点22.09km 当前海拔264m

2024-02-01 15:02:00 距离起点22.11km 当前海拔268m

2024-02-01 15:05:02 距离起点22.15km 当前海拔263m
2024-02-01 15:06:38
2024-02-01 15:09:34
2024-02-01 15:13:55

2024-02-01 15:12:56 距离起点22.23km 当前海拔264m

2024-02-01 15:13:02 距离起点22.23km 当前海拔264m
2024-02-01 15:16:18
2024-02-01 15:19:10


2024-02-01 15:20:59 距离起点22.32km 当前海拔268m

2024-02-01 15:26:11 距离起点22.33km 当前海拔269m

2024-02-01 15:27:18 距离起点22.33km 当前海拔252m

2024-02-01 15:28:15 距离起点22.34km 当前海拔268m

2024-02-01 15:28:58 距离起点22.34km 当前海拔272m

2024-02-01 15:29:19 距离起点22.35km 当前海拔271m

2024-02-01 15:29:43 距离起点22.35km 当前海拔270m
2024-02-01 15:32:36 水警住在团山子,所以一去而不返。
2024-02-01 15:37:04


2024-02-01 15:42:00 距离起点22.71km 当前海拔257m

2024-02-01 15:42:35 距离起点22.73km 当前海拔257m

2024-02-01 15:42:46 距离起点22.73km 当前海拔257m

2024-02-01 15:44:43 距离起点22.85km 当前海拔260m

2024-02-01 15:44:56 距离起点22.86km 当前海拔260m

2024-02-01 15:45:04 距离起点22.86km 当前海拔260m

2024-02-01 15:46:28 距离起点22.90km 当前海拔260m

2024-02-01 15:52:02 距离起点23.12km 当前海拔261m 回眸凝望顺道子

2024-02-01 15:57:12 距离起点23.52km 当前海拔257m 富城峪
2024-02-01 16:06:26

2024-02-01 16:09:53 距离起点24.31km 当前海拔258m 回眸顺道子,登岸东山村。

2024-02-01 16:40:00 距离起点26.61km 行至泉水龙头,未及驻足拍摄,顺利搭车返程。

本溪县小市镇泉水乡腰堡村观音阁水库主库区与泉水河旁支库区的交汇处,有个东山最美的景点——泉水的张河西大山。这段山体在水中形成了一个半岛,似如一条蛟龙卧于水中,因此网友们都称之为“老龙头”“龙头山”,又称“鼻梁子”“鼻梁湾”。

本溪观音阁水库中游左岸的泉水河,是库区南岸最大的支流,由发源地蜂蜜砬子流经三官阁,腰堡,至原泉水乡位置入太子河,现在这里是水库湮没区的一部分了,也是库区左岸最大的分支。图为泉水河汇入太子河处,左侧是泉水河,右侧是太子河,右侧湖水深处是原泉水镇所在地。

本溪县原泉水公杜腰堡村有个“7019钢管厂”,这里对外称钢管厂,实质上是一个戰备的□工企业,工厂全称是:中囗人□解□□沈阳□區第七零一九工厂。最早是沈阳□區后□部第7001工厂,生产化肥(原来准备生产诈葯,后和苏□关系缓和,改生产化肥),后改为7019工厂,生产钢管、盘圆等。

这个厂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转移到这里的,一直到1986年最后一批□人才脱下了□装。该厂已搬迁到葫芦岛兴城曹庄,腰堡至今保留着原7019钢管厂的遗址。

2024-02-01 16:46:44 距离起点30.00km 当前海拔380m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024-02-01 16:47:05 距离起点30.18km 当前海拔374m 徒步伊始,日升月落,徒步结束,日落晚霞。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方才日薄西山,乘车返程。转眼夕阳西下,归心似箭。
从马城子到腰堡,从近边寺至泉水,今天行程已近乎完美。纵然被模仿,终难再超越。

若非自驾而来,返程需要毅行。若能一骑绝尘,则又另当别论。行至东山后,若继续在水库主库区穿越至马平沟或对面北岸的太阳岛,都将黑天,故而搭车,结束行程。

途经腰堡,忽然想起去年还有个计划没有完成——寻找大叶山荷。留个念想,来日方长。

观音阁水库走向自北而南,顶部两歧,主体广阔,再下先分两翼,再分四支,与沿崖山岭呼应,崎岖弯转。水库最宽处在富楼以南,有4公里,水道窄处不及500米,而后又有三个“半岛”突入库区,孤山子则成为水库最大岛屿。观音阁水库之妙就在于有宽有窄,宽宽窄窄,既有汪漾一片,又有碧水一畦;两崖青山秀美,风景秀丽,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山遮水绕看不透,水影山色相成趣,是乘船观览的绝佳之处。

观音阁水库是太子河干流上一座大型水库,蓄水量21.68亿立方米。主体工程于1990年5月正式开工,1995年9月主体工程建成开始蓄水。原计划五年水库蓄满库容,1995年本溪地区突发大水,大水的规模大大超过1981年本溪的大水。1981年本溪发的大水,给本溪市区和下游的辽阳、营口都造成了重大损失。神奇的是,1995年的本溪汹涌澎湃的特大洪水,被观音阁水库大坝拦截了,不仅当年就蓄满了库容,而且保障了本溪市区和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神奇,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

2024-02-01 17:18:46 距离本溪县客运站0.00km 当前海拔224m

2024-02-01 17:54:13 距离本溪县客运站27.65km 当前海拔150m

每次户外爬山玩得尽兴的时候,最悲催的就是兴尽悲来,又要回去面对枯燥乏味的工作和生活。晚安,我不得不爱的人间烟火!
自从太子河北支溯源完成之后,履冰穿越观音阁水库就被提上了日程。此前走过南甸客运站-北甸-韭菜园子-六七隧道-蛤蟆岭隧道-刘家哨隧道-腰堡-本溪县客运站,行程51km,今日另辟蹊径,增加了风景指数,行程26km,却更加完美。尽管徒步结束,依然遐思无限,谨借网络视频,启航回忆之旅。
观音阁水库主库区 燃情踏雪徒步穿越:二道河子→近边寺→东崴子→马城子→下崴子→韭菜园子→河心→下崴子→刘家哨→河南→顺道子→东山→泉水。有人说,冰雕是一种关于消失的艺术,我们的行程具有特定的时限,同样也是消失的绝版线路。

本溪县鸿雁前辈说:观音阁水库的修建,虽然使我们得到了许多,但是我们也失去了许多,而且这些失去是不可逆的,让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珍惜现在的环境,不要再破坏它,留给子孙们一片净土。最后,天地孤影再附上一张谷歌地图,换种方式直观解读此行从东到西穿越观音阁水库的完美设计。

相关帖子:孤影环穿本溪县泉水镇腰堡东山 2019-08-16 08:12
相关帖子:本溪县腰堡(观音阁水库)休闲野钓录
相关帖子:野钓野穿:腰堡村东山→才窑村围子→太平村下沟 2020-07-05
相关帖子:涉险履冰近边寺,实地踏查古洞穴:南甸镇沟口→马城子后洞→新宾下夹河→碱厂化皮峪 2021-03-18
相关帖子:孤影漫步溪堿铁路(臥龍→小寺) 2023-01-31
相关帖子:清河城→金斗峪→阳岭子→二道河子→北甸子→南甸子 2023-02-08
相关帖子:南甸沟口→下茅庵→北甸→六七隧道→哈叭岭隧道→东山→腰堡→三官阁→八日地→马家庄→小市站 2023-02-12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 ҉ ﹏ོ孤帆⛵ོོ远影﹏ ོོ﹏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