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特辑:再穿京西五尖
再穿京西五尖/文 辰辰
京西五尖简介:京西五尖属于太行山脉,分别为清水尖、髽鬏山尖、桃树崖尖、窝头尖和灰树塔尖,继续向西,经过西大尖、老龙窝、金鸡台、百花山,直到白草畔,这条北京最长、平均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脊线,称为“京西龙脊”。其中清水尖,海拔1528m,清水河和清水涧的分水岭,有倒塌三角架。髽鬏山尖,海拔1524米,南口战役纪念碑立于山顶,有三脚架。桃树崖尖,海拔1226米,有三角架。窝头尖,海拔1225米,有三脚架。灰树塔尖,海拔1315米,有高铁塔和三角塔。

正文:
纠结去六峰或五尖,一直未做决定。查看五一天气,前三天都是晴天,5月4日是多云,适合爬山。其实最适合上山的天气是多云,小雨,雪天,去偶遇云海。
第一次走六峰是和上官姐。群里最先和上官姐沟通,六峰或五尖都行,但前提是一定不要太快,要边拍照边赏景,慢慢走。正和我意。
某日,芮突然问我五一去哪里,单丹也有时间,可以四号五号都行。我和芮一起走过六峰。芮没去过五尖。单丹问我6个小时能不能干完。俩破四大神要快点走。正和我意。
我不敢跟上官姐说。

确定了时间和行程,我在两步路上和大王叫我来巡山群里发布了活动贴。这巡山群说出来是事故,总挖大坑,无人填埋。
两步路上金阳和秦天报了名。金阳,一起跑过二环,实力强劲,还三峰破四,又一个三峰破四的大神。秦天,看是来自广州,应该刚来北京工作,装备都没带过来,简单沟通后,也没问题。
群里两天都没动静,以为也就我们六个。
某日,铁块突然在群里说了句京西五尖不错,我和铁块走过很多次,但是说这句话不知道他是啥意思,去呢,还是不去。我也没问。后来才知道是嫌早。真懒。
某日,杨老师突然问我京西五尖好走不,景咋样,是去植物园赏花呢,还是去五尖呢。我发挥了户外大忽悠的本事,说好走着呢,景色当然绝美。说完我自己就要笑了,一半真,一半假,怎么说的这么不脸红。杨老师又问,修文能不能走下来。我们仨走过香山走过三峰吃过带鱼卷烧饼。我说,能。其实,能。


五尖时间人员至此确定。总共9人,6男3女。
5月3日下午我还特意跑到苹果园地铁站询问头班车时间。经反复沟通,最终定在5月4日早8点灰地公交站出发点集合。
公交出行的,早晨5点50赶头班车929,第二班车是6点20,回城末班车是17点50分。开车出行的,直接灰地公交站见。
期待的京西五尖终于来了。任何时候都要必须敬畏大自然。我虽然走过前四尖,但又反复研究轨迹,提醒头灯,雨衣,充电宝等必带物品。别看小物件,关键时刻真救命。

5月4日早晨4点35分。早早起床,洗漱,挎包出门。挤出时间吃了早点,豆腐脑,油条,鸡蛋。这是今天吃的最香的一顿饭。
我在5点40到了929公交站,此时芮已经到了。5点47分,秦天也到了。上官姐在第三站上,已经到站牌等待了。金阳起了大早,赶了晚集,没赶上头班车,让我们先走,他坐第二班车。
单丹和铁块开一辆车,杨老师和修文开一辆车。车辆必须预备着。万一赶不上末班车回城,就麻烦了。

首班车7点半到达灰地,开车出行的7点45到,第二班车7点55到。
我在公交车上睡了一觉,上官姐和芮也在闭目养神。只有秦天精神抖擞,一会儿玩手机,一会儿玩电脑,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天啊,这小子竟然带了平板。
其实公交出行是最安全的。尤其大强度活动。

金阳让我们先出发,这怎么会呢,这旷旷山野,如何能让他一人前行。我们都决定等他一起出发。
我下车就觉得路好陌生,跟洪水之前大不一样,我去找入山口和上次停车的地方,发现冲没了。厕所也冲没了。

公交站前面向右拐上山道路两侧可以停车。原始厕所再往上点,也在这里。
7点57分,人员到齐,出发了。


出发前单丹确认行程,是不是24.5公里,爬升2200米,我肯定的说是。
出发前我确认,都带没带头灯,结果只有我和上官姐带了。心里顿时凉半截。

第一个尖为清水尖。顺着公路往前大约200,找到入山口,再行200米,熟悉的地方,熟悉的护林员,以为又要拦。
开始就有爬升,但不大,路况也好,大家一路欢歌笑语,人人像飞出笼的鸟儿,欢喜雀跃,又像逃出五指山的齐天大神,蹦蹦跳跳。此时有多欢喜,后面就有多绝望。


爬过一个山尖又一个山尖,杨老师禁不住问,铁块也跟我说路况比三峰强度还小,这怎么还不到顶,铁块说,快了快了。我只能笑而不语。
单丹和金阳最快,芮紧随其后,秦天时而在前时而在后,我和上官姐,铁块,杨老师,修文一直都在后。
一路景色美,一路野花开,白色红色粉色样样俱全。远处大山巍峨,一动不动,偶尔有白云落肩,凉风掠过。近处的我们,两两做伴,三五成群,聊东聊西聊家常人生。

刚开始体力都好,一路6.7公里,爬升1280米,稍等等,都能跟得上。这段路就是爬升大,难度不大。
我们在清水尖顶倒塌三角架旁歇息补给。
风还是那股风,带着阵阵凉意,尾随而来,云还是那多云,我们走她也走,我们停她也停。我们是如此默契,相互欣赏。互不打扰。



稍作补给,继续前行。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杨老师又问,髽鬏尖快到了没。铁块说快了快了。杨老师都不信了。一路不信,一路问。我笑而不语。
我们一路给髽鬏尖取了三个名字,铁块喊了一路压帽尖,我纠正是抓帽尖,到今天写文字前,我才意识到竟然蒙对了拼音“抓”,没文化,真可怕,竟然没有一个人认识这两个字读什么,后来又叫繁体字尖。直到遇见一个独行的大哥,才知道了那两个字读“zhua jiu”。



我们没带仗的6个人都人手捡了一个棍子,可以称之为“棍子大军”了。
我想用捡到的龙头拐杖,拍一张富有武侠意义的网红打卡势,结果是后胳膊不能在往上翘了,再往上翘抽筋了,翻回来看照片,真是姿势僵硬,任凭上官姐怎么纠正,姿势也只能那样了。
小心,每一处的后面都是悬崖。
杨老师姿势优美,犹如跳舞般挥仗飞跃在群山之间。这只是瞬间的抓拍,便达到人仗山合一的境界。
爬到现在,修文已经无可恋,不拍照,只低头赶路,生怕一不小心被落下。铁块也不拍。
上官姐此处捡到了一个长长的羽毛,实在太可遇不可求了。这可把杨老师羡慕一路。
上官姐羽毛搭配着一身装扮,无衣无缝。

髽鬏山尖9.8公里,爬升1720米。
2023年3月11日行到此处,忽然想上这大石头一看,就发现了有缘人放上去的这个水晶球,球中间嵌有图案,大石头两侧是悬崖,秃秃的挂在外面,恰巧最高处有一个天然行成的三角坑,水晶球正好可以安放,此处极不容易被人发现,我觉得好玩,就带下山来,一晃过去一年多,突然想放回去,从上山开始就一路找,一路惦记,终于在某某公里处找到,物归原主:我不是有意拿回,如今放回原处,还望多多包涵。




南口战役纪念碑需要拉抽屉,小日本鬼子。
髽鬏山与清水尖、百花山同在一道大梁上,因主峰两个状似古代少女髽鬏发型的山峰而得名。逶迤群山之间,髽鬏山俯视群峰,一面是断崖峭壁,一面单行道坡陡,地势极其险要,属于要冲之地。
髽鬏山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南口战役的一部分。七七事变爆发后,侵华日军攻击南口,欲打通沿平绥铁路西进山西之路。1937年8月7日,南口战役打响,国军汤恩伯第13集团军在居庸关、南口一线抗击日军,卫立煌奉命率第14集团军增援南口。卫部得知南口主力第13军已开始突围,于是命陈铁85师投入一线,完全接防桃玉山、髽鬏山、庄户、千军台等地,拒止日军继续驰援南口围歼汤部,确保第13集团军安全撤离。髽鬏山战役,日军及伪军死伤4000余人。85师以牺牲近2000人的代价,固守了阵地。南口战役期间,中共宛平临时县委发动群众给予国军抗战有力的后勤支援。
勿忘国耻。应该让更多的人熟悉这场战争。


桃树崖尖,14.08公里,爬升1970米。
前面这一路,除了爬升大,路况都还好,只是偶尔山脊间有树木茂密之处,难分辨小路之时,但均不影响行程。


秦天在我们前面,走的快,走一程歇一会儿,后来一骑绝尘而去。
我担心秦天,一是其他七个人我都一起走过,而且还挺熟,只有秦天没一起走过,二是秦天穿着旅游鞋,还背着一个平板,偶尔走的时候还双手插兜,哎呀,这就是传说中想到年双手插兜的少年吗。
秦天看来真是不知道五尖的强度。不过,我确实低估了他的实力。他追上了前队单丹金阳和芮。



过了桃树崖尖,有一处小断崖,是前半程最危险之处。
天涯海角拐角处,即是无限风景。


修文更无可恋。为了节省力气,一路话语越来越少。此时此行只有我,上官姐,铁块,杨老师和修文。
但修文所在处,皆是大片。好像某一处景,就是专门为他来而存在。
记住这坐姿,真美,休闲惬意。


下到大寒岭公路,公路到此是尽头了,遇见护林员,不知道是不是去年拦我们的那两个。给我们指出了通往窝头尖的登山口,需要翻到公路护堤上面才能找到。
窝头尖少人行。小路上依然是堆积的树叶,不过依迹可寻。
杨老师再不问到没到。修文的话更少,只埋头赶路,不管不顾不问,前面走他就走,前面停他就停。
只有我和铁快走过,但我们也是感觉爬过一个山头,一抬头,怎么又一个山头,爬不完的山头,山头。


窝头尖,京西五尖第四尖,19.1公里,爬升2436米。
这里爬升的时候,上官姐看见了蛇,这么高的海拔,还有蛇。打草惊蛇后,我也看到了。
下山后跟前队确认,原来他们在这里也看到了。
原来这蛇一直都没走,等着我们到达后,碰了一个面,打了声招呼,互相说了句你好,灰溜溜下山去了。
蛇到没吓到我,到是上官姐惊呼之声,吓到我七魂幽幽,六魄颤颤。
需要用美景压压惊。美如画。大自然。


窝头尖最难的不是上,而是下,近乎七八十度的大坡,一直下到底。修文无可恋。刚才有多美,现在就有多惨。不能这样,太不文明了。

感觉我们今天算快的,但已经17点15分了。
我带了三瓶半水,把备用的一瓶水,也给修文了,据说已经喝了八瓶了。
此时修文一点也不想爬了。去过的人告诉我说,最后一个尖可以跑起来,没爬升。我就说给他听。
我们说什么他也都不信了。杨老师也不信了。
说的我自己也快不信了。
杨老师说铁块是个大骗子,告诉我说没三峰强度大,都是缓坡,结果这都两个三峰了,大部分坡都七八十度。
巡山群里都是大骗子,说的话千万不能信。杨老师竟天真的信以为真。这就是无可奈何,又欲哭无泪吧。
看看前面笑的有多欢。合不拢嘴。

杨老师冲锋裤被无情的涂上了大自然的颜色。要不是上官姐提醒,我们真以为就是这个配色。
已经爬的傻到这个程度了。满脑子里只有坡,坡,坡。


此时就有多绝望和失望。发个下山的背影读者自己想象。

末班车肯定是赶不上了。以后有驴友来的话,如若公交出行,走完三尖就下撤最合适。快的话,走完四尖可能也来得及。
还是决定继续前行。殊不知将迎来最难走的一段路。

钻树林,找路,树枝扎的浑身生疼,单丹说的真没错,脸是哪疼往哪打,腿是哪疼往哪扎。也不换个地方。


灰树塔尖,22.9公里,爬升2741米。天色越来越晚,植被越来越茂密,路一点也找不到,我们五人一起前行,都觉得心慌,不由自主的都担心起来,在我们前面的芮和秦天。默默祈祷他俩一定要在一起走。





上次和上官姐去六峰,也是拍不完的照片,美景,这次也是。所有图片均为上官姐提供,妥妥的拍照艺术大师。
通往灰树塔尖,更是少人行。估计很多驴友,走不到此处就下撤了。
机缘巧合,我们在这里遇见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铁线莲。就一两束。在深山处,那么与众不同。只一眼,就被铁块认出来了。真不知道铁块还有辨别植物之功能。



树林继续钻。扎的继续疼。天色继续晚。发现修文看轨迹的能力,像个老驴。带队,找路。学习能力太强了。
一是上官大姐会拍照,二是修文总在合适的景色时出现在合适的镜头里。
个人觉得这张照片是最有意境最美的一张。有红霞,有落影,有向往,有徒步之人的不甘和呐喊。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走错一段路,又返了回来,山坳处,偶遇晚霞,才有了这张照片。
好不容易走到轨迹上,又开始钻林子。这段路钻林子扎到什么程度,直接上腿。顺带看看聊天记录,说话气人不。


好不容易钻出林子到公路,还要往山里走一公里到灰树塔尖。
灰树塔尖下撤才是最难走的一段路,大水冲的没有路了,需要找路,需要在碎石头上走,需要下到煤厂。
单丹说,那一公里走了一个小时,压根就没有路。

煤厂这里特意提醒,之前挖煤把山都挖空了,从上而下,目光所及之处,是安全的,殊不知煤层有空,有煤崖,容易踩踏,下来时特别要注意,一般完整的五尖走不到这里就已天黑,建议到灰树塔尖后,走公路而下。

上官姐特意戴的红色多用巾,天热没戴放包里,把捡的煤块包回来了。这个红布衬底一下子有了传家大宝的感觉。
每次和上官姐出行,都收获满满,意义非凡。就像今天,我们在登顶第一个尖清水尖时候,看到一堆煤块,上官姐就精挑细选了一块要带回家去,说从此家里也是有煤矿的了。
我也顿时感觉成了暴发户,家里也是有矿的了。

最后一尖都没走过,行程在钻林子钻到绝望之时,忽然看到了公路,那种喜悦之情,简直无以言表。

此时,天色已晚。铁块提议顺公路下撤,不进山了,修文终于听到了期待已久的声音,杨老师是敢想不敢说,早有此意,我想头灯只有我和上官姐带着,而且后面的路没走过,联系前队也暂时联系不上。
安全第一,下撤是最正确的选择。
本来信心满满的五尖之行,还想着必须走完。殊不知计划赶不上变化,走了个四尖半,远远遥望了一下灰树塔尖。就此告别。

此时最担心的依然是芮和秦天。单丹和金阳能一个速度,俩人肯定在一起,而且在最前面,天黑之前能下山。就是不知道芮和秦天怎么样。祈求一定要结伴而行。
一边顺公路往下走,一边焦急的联系他俩,终于收到了秦天的回复,说和芮在一起,马上下到公路了。
悬着的心才安静下来。

芮和秦天拦住一个工程车,带上单丹和金阳去灰地开车,回来接我们。
贴心的秦天早已经给每个人准备了一瓶可乐和一个火腿,我们如看到了救命稻草,往马路上一坐,便狼吞虎咽起来。
边吃边分享着如何钻林子,如何找路,如何没路,如何遇到蛇等等喜悦,惊喜,劳累,绝望。
旷大的山野,到处弥漫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单丹按照轨迹走完是31公里,2800多爬升。比轨迹多了5公里,爬升多了600米。轨迹好坑人啊,加餐这么多里程和爬升。
无论怎样,最终都天黑之前安全下山,结束了此次京西五尖之行。

拍照笑的最欢穿短裤的单丹同学,边走边掉眼泪,脸是哪疼往哪打,腿是哪疼往哪扎,下山后大腿如千刀万剐的萝卜丝那样美丽动人,着实难忘,惊心动魄,其实都一样。


最后山依然回归山,人依然回归人,用同行朋友之留言做个总结:今天这条路是我走过的最团结、最欢乐、最波折、最披荆斩棘以及最深的套路——大家的套路的一段路,虽是短暂的一天,却无比的漫长、劳累、绝望、惊喜。
于2024年5月6日00点50分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辰辰.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