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游记之:措高村印记
措高村印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从拉萨出发,沿着拉林高速公路驱车3小时,到达西藏唯一的自然类5A景区巴松措。整个巴松措湖像一条大鱼,鱼尾在结巴村,而鱼头在措高村,也是我此行的目的地。从结巴村进入措高村唯一的沿湖路正在扩建修整,而八月的林芝正值雨季,道路非常泥泞,车轮陷在泥巴里面,艰难前行。有时遇到修路的大卡车,无法通过,我们的车子只好后退很长一段的距离,在稍微空旷处才能互相借过。坑坑洼洼的路,让车子颠簸得非常厉害。路面的左手边就是碧绿色的深湖,坐在我旁边的小姑娘马吉吓得一声不吭。好在司机扎巴技术好,人也开朗热情幽默,不时说一些笑话,缓解我们紧张的情绪。而我的翻译,村子里的大学生巴丹则不时地指点江山,说这里是他小时候玩过的地方,那里是他曾经挖松茸的地方,满脸都写满了骄傲。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艰难跋涉,下午七点多的时候,在烟雨濛濛的天空下,终于看到了前方的村子,我用手一抹我的额头,居然渗出了一层细汗。这一细节被巴丹看在眼里,他用不无嘲笑的口吻说:“戴老师居然被吓出汗来!”
此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呆在村子里,一步都不曾离开。村子里神山、河流、寺庙、牦牛、牧场和善良的人们,这一切都让我相信陶渊明先生描绘的“世外桃源”不是一个梦,而是真真切切的存在,存在于这无垠的天地间,存在于永恒的年轮的轮回中,也存在于我此生最美的遇见。
一、老房子、古村落
第一天晚上我住在巴丹家,晚上有点冷,我和巴丹、串串睡在一个房间里,阿妈啦给我们铺好床,每人两张厚厚的被子。被子有一点硬,压在身上,有一种厚重的感觉。辗转反侧都可以感觉被子也在转动,但是非常暖和。在隔壁的佛堂里传来一声声的诵经声中,我沉沉睡去。半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变成了一头帅气的牦牛。

早上醒来走出巴丹的家,才发现这是一座工布地区传统的藏式大院,上下两层全部用石头砌成,气势恢宏,据说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在时间和风雨的洗礼之下,房子虽然略显老旧,但是不失威严。一头黑白相间的牦牛从房子前面走过,在静态之中带来了动态,也带来了时间的连锁,带来了鲜活的生命。
在房子的面前,就是大湖的尽头了,一片湿地在我的眼前铺展开来,马、牦牛和藏香猪在觅食;而前方的群山,则可以看见山顶上的皑皑白雪,以及空中变换着不同形态的白云。群山、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犹如天空之境,如梦如幻。这时,群山的半山腰横贯一条绵长的白云,像是敬献给神灵的哈达,抚慰着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心。顷刻间,我感觉天地为之一新。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间仙境也就是这般模样吧?
在巴丹的房子前后,依次散落着50多户人家,户户相通。户与户之间用石头或者是用堆积整齐的木材形成过道,过道两旁长满青翠的植物,枝叶茂密,生机勃勃;过道依然是泥巴路,牦牛有时悠闲的站在路中间,咀嚼着路边的青草;刚下过雨,路面的泥巴和牦牛的粪浑搅在一起,一股泥土和牛粪的青草味,嗯,就是这青草味,直冲鼻孔,这气味让我确信我和脚下的土地紧紧地相连在一起。站在大地之上,闻着这土地的味道,让我感觉自由舒展!



从远处望去,这些房子高低错落有致,显得灵动有生气。有些房子全部都是用木头做成,几十年的风雨侵袭就显得有些破败了。但是进入到房子里面,可以看到被烟火熏黑的梁柱,用了很长时间已经发光发亮的铜家具,一排排挂在墙上,昭示着善良的人们对家园的坚守与热爱;屋子的火塘则常年生火,火塘上放着烤熟的土豆等食物;从远方归来的家人,只要看见家中火塘发出的温暖的火光,心里的孤寂之感即刻融化;有些家庭悬挂着好几把藏刀,藏刀装饰精美,刃薄脊厚,藏刀不单单用来放牧、采挖松茸虫草时防野兽侵袭,还彰显出藏族男人的勇武、血性与刚强;在罗丹兄弟的家里面,我还看到了好几个木碗,不由得想起那热情的藏族民歌:“我心中的姑娘啊,你像一个木头碗多好!”藏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碗,把姑娘比喻为木头碗,可以天天抱在怀里,喻感情专一,形象生动。
每一座房子的屋顶都立有经幡柱。经幡随风猎猎飘扬,传送的是天国佛的旨意,带来的是对众生的祝福。站在不远处河边的经幡阵下,感觉更为强烈,一切俗世的烦恼,来自外界的一切干扰和欲望,所有无谓的执着,此刻都烟消云散,我所有的伤痛也终于可以渐渐抚平,唯有内心散发着诗意的和平。人生总有一些时刻,我们应该敞开灵魂从容面对。
村子的后面,立有一根高达46米的经幡柱,传说是为了纪念活佛拉玛娘。相传一千多年前,错高村多钦寺喇嘛拉玛娘四处传经受佛,用佛经及智慧言语来开导教化人们,教导人们一生向善。他的博爱精神感化了人们,受到当世人民的普遍敬仰和尊重。但后来拉玛娘喇嘛被歹人所害。当时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他圆寂的地方立起经布帆。后来这个习俗就一直保留下来,每年藏历新年十五定期立柱经布帆,进行纪念活动。后来这种纪念活动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使当地农牧民群众传承美德,代代信仰。
原来的多钦寺已经坍塌,现在山脚下的多钦寺经过重修,焕然一新。站在多钦寺面前,可以俯瞰整个山谷村落,但是毫无压迫之意。凝望着远方瓷蓝色的天空,一种深邃的安宁涌遍全身,眼里和心中都充盈着壮丽的景象。
村子的西边牧场有一条大河流过,河水最后注入巴松措。河上横跨一座铁桥,方便牧民通过。在桥头有一堆的玛尼石,石上刻满了红色的六字真言,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唤起我们内心对神灵的敬畏。

玛尼堆石刻在藏民眼中不仅仅是石头土块,而是人与天对话的桥梁,是自然、神灵与人类交汇的支点,是藏民心中的的精神图腾。在寥无人迹的高原,四周都是高山草甸悬崖河谷,时而还会遇到猛禽野兽,见到玛尼堆,就可以抚慰内心的恐惧,还可以指示归乡的方向。沉静的石堆就是神对子民的眷顾。牧民会在冬季农闲之时专心致志地雕刻玛尼石,每雕刻一笔,就代表洗净身上的一处污浊。而雕刻完一块玛尼石,就算是完成了一份功德。有人说藏地的任何一块玛尼石刻,丝毫不比博物馆的藏品逊色。这不仅仅是因为石刻精美,更重要的是这些石刻融入了生命和信仰,已经具有了长长久久的生命力。
在村子的入口处,也有六字真言石刻,每次看到这真言,就知道我们已经回家了。

二、神山
村子的后面,就是威严的杰青那拉嘎布神山。第一天刚进村的时候还下着小雨,整座神山笼罩在云雾之中。但是没关系,我总相信我能得到神灵的眷顾,就像2016年11月一样,我第一次登上色季拉山垭口,中国最美的山峰——**王“直刺蓝天的战矛”南迦巴瓦峰就在我面前露出了真容,我激动得跪拜在神山面前。有的人苦苦等待一个多月都无法一睹神山的真面目,而我一次就够!心诚则灵,结果进村的第二天就天晴了,虽然天空还漂浮着白云,但是神山偶尔也会露出她的真容,让我们感到莫名的兴奋。到了第三天,就是真正的万里无云了,视野极为开阔,整座神山一展无遗,整座山仿佛雕刻出来,优美的山体斜线徐缓地伸向遥远的天麓。山顶覆盖着积雪,纯洁而隐约泛着寒光,庄严而疏远,有一种不可名状的高贵气度。神山旁边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轮廓突兀峻峭,覆盖着皑皑白雪。
每次看见神山,就觉得心有所依,心有所归,给我们的生活一种踏实的感觉。

三、美丽仲措
神山雪水融化,汇聚在山脚下就形成了一个漂亮的湖——仲措。
那天我们一行11人从村子出发,徒步去仲措。穿过村子旁边的青稞地和山脚的草地,进入到那布满茂密林莽的群山,群山山顶积雪沿山体倾泻而下,形成长长的冰舌,煞是壮观。而太阳从山峦的另一侧照射进来,照耀得树林里五颜六色。一条大河从山谷咆哮着奔腾而下,直冲大湖,咆哮声久久在山谷回荡。树林里长着很多不知名的野花,鲜艳夺目;我随手采下两朵蒲公英,用力一吹,借着山谷的风,蒲公英就飘向了远方;芮茸则找到很多野草莓,酸甜可口,童年的味道瞬间在舌尖上回味了过来;一只小蝴蝶不小心落到了溪水里,拼命挣扎,巴丹伸手就把她捞了出来,蝴蝶翩翩飞舞而去,这是对生命的礼赞……


这里的美使我陶醉了,工作十多年来,我从来没有感到过这样的快意,这样超然物外的欢乐。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我感到一种超越人性的知识掌握着我,使得一切过去认为混乱的变得澄清了,一切使我迷惑不解的都有了解释。
徒步5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仲措,仲措美得让人窒息:四周雪山环绕,杰青那拉嘎布神山矗立在湖边,**的威严令人心生敬意,靠近她仿佛都是一种亵渎;抬头仰望,神山山顶云蒸雾绕,直插天庭,给人神秘庄严之感;湖中则静卧着几棵大枯树,我坐在粗大的树干上,听风声掠过山谷,看头顶雪山闪烁着熠熠光芒,呼吸着这如梦如幻的空气,感受我的心跳;远观仲措,整个湖平缓而清澈,在无情的烈日下闪烁着金属的光芒,但是在出口处湖水则奔腾而下,流速极快,一泄如注,气势骇人,仿佛大地也倾斜了似的。

西藏牦牛博物馆的馆长亚格博在《藏北十二年》中写道:“我第一次看到当惹雍错,被她的美丽惊呆了。我个人认为这是西藏最美丽的湖泊。那天,我生病、高烧。我心里想,如果我死在这里,真是福气啊!”仲措的美比不上当惹雍措,也没法和天湖纳木措相比,神山的名气也无法和冈仁波齐、念青唐古拉山相比。但我就是尘世中人,也是一俗人,凡事不求最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所以我想,如果以后我能死在这里,也是一种福气啊!
四、措高星空
措高的星空也是极美极美的。
这几天天气真好,晚上9点多的时候太阳才下山,但是阳光依然从山后直射天空,山顶的白云把天空衬托得透明而蔚蓝,这预示着又是一个无风而安宁的夜晚。
晚上11点工作结束后走出办公室,我无意间抬头仰望,突然之间我感觉我的胸被狠狠地撞了一下,我不由自主地一声长啸——因为我念念不忘的西藏星空,真切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触手可及。不仅可以一个个看清银河中的点点繁星,而且可以分辨一粒粒无所不在的天光云影间的银沙。我回首朝屋子喊了一声:“关灯!看星空啦——”大家听到我的叫声,关掉屋子的灯,迅速地来到屋子前,大家一起静静地仰望着这浩瀚的星空。此时宝石般纯净的天宇,横贯着一条璀璨的星河,数不清的金屑,东一堆、西一堆,密密匝匝,铺成了绚丽的缎带,其气势一直铺陈到无垠的天边。欢欢伸出双手,不断地向上跳,似乎要把星星摘下来,又似乎要融入这星空之中;串串则教大家如何去认识星系和星座;我则清晰地看到了北斗七星悬挂天际,为我指明方向。
屋子前的视野有限,我于是跑到西边的牧场,空旷无边,寂静无声,唯有长风掠过。我抬头仰望这恢宏灿烂的银河,像要拥抱大地似的垂下,要把夜晚的大地用裸肤卷裹起来。第一次使我眼花缭乱的无垠的宇宙美丽境界,静静地把她拥入怀中,就此铭记于心,永志不忘!
仰望星空是哲学的开始。小时候奶奶带我在老家的院子里乘凉,银河横贯屋角,带给我第一幅美丽的星空图。后来我长大去了城里读书,在城里工作,混得灰头土脸;再后来奶奶去世,老家的祖屋也坍塌了;故乡虽然离城市不远,但是我觉得我再也回不去了。看着星空,我总是会想起《狮子王》里面木法沙和辛巴的对话。木法沙:“你看那些星星,过去那些伟大的君王从那些星星上看着我们呢!”辛巴:“真的?”木法沙:“是呀!所以每当你寂寞的时候,要记得那些君王永远在那里指引着你。我也是。”不知那些逝去的亲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会不会成为天上的某一颗星星,在我困顿不堪的时候也给我指引?
星空也带给我完全自由的感觉。我崇尚自由,自由主义的鼻祖约翰·密尔说:“今天这个时代,自主思考、独立行动就是造福你的种族。”如果把我目前的人生比作一条滞重、沉黒而漫长的河流,而我还没有屈服于这河流的话,那么星空象征着的自由就是其中唯一的秘密。如果说我那不值一提的人生,与别人的人生有什么细微不同的话,区别就在于我始终握有这个秘密。有多少次,我都想在太阳下山以后,看看星星,摸摸沙子,在水中嬉戏,忘却这工业社会中我们自身被细致分割的困窘,感受完全的自由。唯有自由,我才能步上漫长的旅程,奔向不确定的未来而无所畏惧。
电影《七十七天》的女主角说,阿里冈仁波齐的星空是最美的星空。我也想去阿里看一看。措高村上空散落的群星,点缀夜空指示着命运,我想不远的将来我会实现去冈仁波齐转山和看星空的愿望。
2016年12月我在拉萨的玛吉阿米留言本上留言:“感谢佛祖保佑,人生中很多不曾想、不敢想的事情,走着走着突然就实现了,比如来西藏,来玛吉阿米,比如人生中其他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
让美无处不在,生活才会丰富多彩,人活着才会有意义。生活就应该这样自由、纯净、快乐而不失内在的光芒。
中国最美的古村落措高村如此美,有人说去十次都觉得不够。对我来说,既然十次都觉得不够,那就许诺它一辈子。希望我走着走着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就实现了这一愿望。到了那一天,我行走在措高村的土地里,遥望着杰青那拉嘎布神山,我不再是过客,而是从远方回归故乡的游子,被故乡接纳,重回故乡的怀抱!
(2024.08.28修改于广州南湖)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ཏེའི་ཅྀས་འཕྱིང།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