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北京> PAMIR高路瓦罕走廊,评361°大磨王冲锋衣。
PAMIR高路瓦罕走廊,评361°大磨王冲锋衣。
帕米尔高路瓦罕走廊,是我到目前为止,走过最夸张的、最壮观的。可以说路,也可以说没有路的路。我怎么来形容这里的景观呢?就是造物主精心设计了西藏和新疆,但是到了这个地方,造物主疯了,失去了理智了,或者是喝多了。就是把他设计和制造这个星球的最后的所有废料,全都从天上倒下来,无一处不是飞沙走石,禽兽禁绝。神完全失去理性,成就这宇宙中唯一失控的作品。
矗立在欧亚大陆中心偏南的帕米尔高原,世界屋脊上的“天堂”,孕育了人类几大文明的河流的发源地。
帕米尔是中国辽阔国境最西部的一个高原,她很早就进入了中国的版图,古时称为葱岭、舂山、极疑山、波谜罗、帕密尔、白弥尔、巴马等等,是我们最熟悉的西域地名之一。现在帕米尔大部分位于国境外,分属于几个不同的国家,成为了我们了解最少的一个地区。
在古代,自张骞凿空西域以来,因北方有强大的匈奴部落威胁,东西方文明的交流须靠翻越帕米尔高原才能实现,而瓦罕走廊地势较其他平坦,因此成为了连接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如今,瓦罕走廊在中国境内长度约100公里。这里土地贫瘠,多暴风雪灾,千年来荒芜人迹,至今是地球上最难生存、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
公元399年,东晋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正是从瓦罕走廊进入印度的。法显在《佛国记》一书中描述这一段路程时写道:“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足见当时穿行瓦罕走廊之艰难。
公元641年,唐朝和尚玄奘骑着古印度王赠送的大象,通过瓦罕走廊,翻越明铁盖达坂,踏上了返回唐朝之路。
公元642-679年,这里是最后的萨珊波斯皇族,抵抗大食(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的专称和对伊朗语民族穆斯林的泛称)侵略军的地方。
公元658年,击溃西突厥汗国的唐高宗接受了中亚,661年设立鸟飞州都督府,管辖瓦罕走廊,治所在萨尔哈德城,属于大安西都护府治下。
公元747年,唐将高仙芝从吐蕃手里收回小勃律,高仙芝的**不畏艰险,三天三夜翻越垂直的冰川,神奇地出现在小勃律。唐军大胜,重新获得唐朝通向中亚的丝路孔道。
13世纪,富有传奇色彩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过瓦罕走廊。那时候蒙古帝国称霸欧亚大陆,丝绸之路也进入黄金时代。马可·波罗曾提到这里的宝石珍贵、骏马威武、弓箭手技艺高超。他尤其提到,山上的空气非常纯净,据说能治愈一切疾病。
背景介绍完毕,现在来自说自话。这些历史名人为这条瓦罕走廊和帕米尔高原的公路增添了神秘辉煌的色彩,我早已向往,在八月份结束了高加索三国徒步之后,又踏上了这条从今年年初就买好了机票,预谋已久的路线。我知道这条路线去的人少,想的人多,其中又有政治,**和经济的各种困难,没想到,这里的艰难完全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在我看来,这里的山川地理完全不是人类应该涉足,或者说是生存的地方。
正如法显和玄奘在其作品中叙述的那样,我一开始开篇发出的感叹完全实事求是,就是飞沙走石,鸟兽尽绝。这条路,走得我甚至怀疑,放弃了这块土地,是有道理的。因为除了看看风景,其他资源和能源等于零,拿来何用?曾经到过这块土地的帝国们多了,但是帝国坟场这个概念可不是白给的,没有一个帝国留下来了。
亚历山大帝、伊斯梅尔索摩尼、帖木尔大帝、成吉思汗、唐高宗等等各种狠人,都派兵来过,来了都待不住,可想自然环境何其恶劣。
我想起在穆尔加布的最后一天寄宿在当地人家里,没有自来水,我们说要喝水,人家从壁柜里面拎出一桶珍藏的,不知道从哪里打来的地下水,就这么难。晚上上厕所要跑到200米以外的地方去上,对尿频的朋友简直就是一种可怕的折磨。以至于我从阿拉苏口岸回到喀什,遇到的第一个出租车司机,维族的朋友,我说不比不知道,你们太幸福了。
我要对两步路和361度公司表示感谢,他们提供了一件可靠的冲锋衣给我进行评测。现在我对这件大磨王冲锋衣做一个综评。
在怕米尔高原上的寒冷的夜晚,我靠着这件冲锋衣保暖防风。
风沙之中,冲锋衣严丝合缝。
360度大磨王冲锋衣性能评测结果,满分5心:
耐磨性:❤️❤️❤️❤️❤️
保暖性:❤️❤️❤️❤️❤️
防水性:❤️❤️❤️❤️
防风性:❤️❤️❤️❤️❤️
舒适度:❤️❤️❤️❤️
功能性:❤️❤️❤️❤️❤️
与韩国人74岁安先生一路同行合照。大磨王冲锋衣朴素大方好看。
先谈第一个维度,就是耐用性。大磨王,顾名思义,耐磨性无可挑剔。
考杜拉材料的面料,只要听到考杜拉三个字,大家都知道这是世界上顶级的耐磨耐撕裂,耐用性最好的面料。
在这一次穿越的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发生了一起意外的事故。就是在瓦罕走廊LANGAR这个地方,我徒步上山往鹰峰这条徒步路线。在下山的途中,我从大岩石上滑坠,这造成了我缩短了旅程,这是后话。滑坠的结果,腰肌受损。但是当时我穿着的大魔王冲锋衣在岩石上挫动,没有任何破损。衣服没有破损,也从外境对身体进行了保护,所以其耐磨性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所以我毫不犹豫,在耐用性上给出五分满分。
但是有一利也必有一弊。好的保护,使得产品在重量上稍重,但我认为这种保护使得这点儿重量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可以忽略。
就是在这个山路上滑坠了,什么山路啊,没有路,全是碎石头,最容易滑坠的地理路况。
防风性五星,是因为整个帕米尔高原风沙不止,尘土无处不在。想象一下,80年代我们进藏那时候的川藏线和219国道,连镜头放在相机包的里面,严丝合缝,镜头里面都会有土。就是这样一种路况,防风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件大磨王冲锋衣防风极佳,可以说严丝合缝。
这件儿硬壳,就是我的堡垒,让我从身体上,心理上都能和风沙隔绝开来。穿上之后,安全感油然而生。
风帽绳与众不同,在帽子的后部收紧。后部一拽,就可以把脸部这一圈儿收的很完美。最重要是以前使用的冲锋衣是两边儿收紧,两边儿拉弹力绳的时候,如果手轻轻一松,或不小心松掉了。直接打到脸上会非常疼,我想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款就不会,从后部收,一拉就到位,不会弹,即使是发生意外弹动,他也是打在帽子上,不会打在脸上,我没有发生这种情况,我对这个设计非常满意。
袖口有魔术贴收紧,我在使用过程当中魔术贴一直是在腕部收紧。既防风沙又防风雨,同时不让热量散失。
冲锋衣的下摆比较长,覆盖身体的更多部分,当需要防风防沙保暖的时候,可以用下摆的收紧绳收紧。
这是在帕米尔高路的重型大卡车的司机卧铺上,由于腰部受伤,我就裹着冲锋衣睡觉。夜晚外面的温度已接近零度,我仅穿冲锋衣在车内非常暖和。但是在高海拔的夜晚,出去一定要有中间层,我的中间层是一件薄的排骨羽绒。
作为硬壳冲锋衣的保暖没有问题,所以给出五星。
其实耐用性,防风性和保暖性这三个指标是相互依存的。如果一件衣服不能做到耐用,破损了,或者防风性不好,那保暖性自然也就谈不上了。
一件好的冲锋衣,它的防水性能和透气性能一定要好,这款大魔王冲锋衣使用了361°自己的自主研发的技术flytex防水透气膜。
在去往YANCHUN温泉的路上,山上突然下起大雪,雪量之大瞬间倾盖山峦。在风雪中行走两个钟,没有渗漏。在温泉里。衣服挂起来,迅速融化上面的雪,等我泡完温泉出来也没有发生渗漏。下山时变成雨夹雪。一路淋了一个小时。身体干爽,毫无不适,防水性过关。之所以给出四心❤️,是因为没有机会在大雨当中进行测试,留待下一次。
对于防水面料,我们在这里就不讨论它的透气性,因为我本人认为,谈论透气性是没有意义的。使用过多款goretex的产品,透气性也就那样。我个人经验,透气主要靠拉链儿。这件衣服的腋下两侧有非常大的两条拉链缝隙,可以透气,基本上我是使用这两个非常好的功能性的拉链,再加上前部的拉链来调节散热透气。
对于硬壳来说,舒适性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功能性是第一位的。这些硬壳在穿的时候需要注意。就是领子,领子较高,所以当打开的时候,需要折一下,以免戳在脸部。袖子的设计比较长,完全覆盖了手部,这一点跟迪卡侬的mh 500是一致的。可以将袖口的魔术贴,稍微紧点儿,这样在腕部会比较方便。
之所以功能性给出了五颗星,是因为这件衣服在功能的设计上实在是太好了。
除了刚才提到的独具匠心的风帽,这件大磨王冲锋衣还拥有大量完美的收纳袋。携带的容量大,方便性就不用再说了,我将其用于在国外旅行别的用途上。每次在国外旅行,乘坐当地的廉价航空公司的时候,对行李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穿这件冲锋衣进入机场之后,我可以将大量的物品放入他的口袋。从而减少行李的重量和容量。这样子过航空公司这一关的时候,无话可说,肯定顺利通关。我以前的冲锋衣和外套,没有这件这么大这么方便的收纳空间。以后一定会长期使用。否则被廉价航空公司下了个套儿,以便宜的机票,换去巨额的行李超重罚款,损失是很大的。现在“斗智斗勇”有了新的利器。
总而言之,这一次帕米尔高原瓦罕走廊一路走来颇为艰辛。这件361大魔王冲锋衣确实带给了我安全保护,在我心里上筑起了一道防火墙安全墙。
后面我陆陆续续会将旅途上拍摄的照片美图一一奉献给大家。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combo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