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驴友大厅> 欧洲最高峰登顶归来!一些真话……

欧洲最高峰登顶归来!一些真话……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欧洲最高峰登顶归来!一些真话……

2024-09-23 15:02:03 9670

是的,我,一个雪山渣渣,从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登顶回来了!

给大家看壮美的厄峰!

(登顶前一晚,风雪肆虐,茫茫一片)

👇

图/乌木

搞错了,重新来……

(登顶当天清晨)

👇

图/乌木

图/乌木

但登顶之后,我想说,“欧洲最高峰”的名头虽响,但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

选择好靠谱的装备@361大魔王冲锋衣 + 靠谱的团队@徒步中国厄尔布鲁士行程,只要你体能ok、天气还行,就完全不是问题!


【关于攀登行程】

→冲顶距离不长,往返 5km 左右,海拔从 5050 米爬升到 5642 米。这个海拔爬
升和距离还不及云南的哈巴雪山。


!!!但是,路上有一段极其陡峭的横切斜坡,很容易遭受大风和暴雪的攻击从而增加滑坠失温风险。

就在我们行前几日,就有印度人滑坠超百米后重伤,出动了直升机救援......我们冲顶前一天,大本营还是一夜大风大雪,凌晨 3 点出发时竟然及时雪停。

天气这种事儿,就很看人品。


【关于厄尔布鲁士】

隶属高加索山脉的厄尔布鲁士山共有东西二峰,主峰(西峰)海拔高度为5642米,辅峰(东峰)海拔高度为5621米,山形圆润,像两个小馒头凑在一起。

在营地就可以看到两个“小馒头”。图/小二

这“馒头”看似人畜无害,登顶路段也不长,却有一段极其陡峭的横切斜坡,且因纬度高、雪线低,极端天气变幻无常,很容易遭受大风和暴雪的攻击……

好在自1829年俄罗斯科学探险队首次成功登顶后,近200年的攀登历史,让厄峰逐渐成为国际登山界宠儿,当地不仅构建起独特的“俄式攀登风格”,也在配套设施上卷出了新高度

——比如,可以乘坐缆车从山脚直达海拔3900米处的冲顶营地;

——比如,全程不必露营,多人间“太空舱酒店”虽简陋,但有供暖;

——比如,可以乘坐被称作“雪猫”的交通工具直达海拔5050米处开爬……

观景缆车,其中一种式样

👇

图/乌木

我们住宿的营地“太空舱”,后面就是顶峰

👇

图/乌木

“雪猫”,前面挂包,后面坐人

👇

图/小二



【攀登全过程实录】

顶峰部分队友合影。图/小路子

不同于国内5千米级雪山那种到了目的地住一晚就直接往上冲的“步步高升”,厄峰的逐步适应式拉练节奏让人有种“登珠峰”的幻视感……不信?走!跟我一路去顶峰看一看!


不必担心语言问题,落地矿水城小机场,领队就已经在等候接机。

到海拔2000米左右处的山地酒店要3小时,车子驰骋在少有人行的山区道路上,让人恍然以为是川西或西藏。旷野总有相通之处,但俄式风格的建筑和高鼻蓝眼的当地人会提醒你已经身处异国他乡。不急,先好好歇一晚,倒一倒5个小时的时差。

1、适应性高山徒步拉练

次日早上集体出发拉练,8月下旬,野花已渐凋敝,山腰林子在阳光下开始透出金色的黄,但柳兰仍是一片盛夏光景的紫红绚烂;沿途高山林立,有点珠峰东坡的模样。

一路爬升600米,来到一处群山包裹的湖边午餐,湖水因为沙子颜色影响不甚美观,但水质很清,雪山下的位置也是恰到好处;而后继续缓上约1小时来到缆车处。最初的拉练不必太虐,6.5公里正好活动活动筋骨,之后200卢布(约16块人民币)缆车无痛下山,守卫膝盖。

缆车速度很慢,周边林木繁茂,人像在山谷里轻轻地飘……“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你或许并没有什么很激动的感觉,但心里一定也很轻,然后想到那句“少与人纠缠,多看大自然”

海拔2000+,直面雪山冰川,对高反体质实在是友好。

👇
图/乌木

天气多变,一路冲锋衣必备

@361大魔王冲锋衣

👇


2、碎石路面拉练

收拾登山行李上缆车,10多分钟后,你便来到海拔3000米处的4~6人间木屋,木屋就在缆车旁30米处。

放下行李出发拉练,依然是往高处走,终点是3公里外的一处冰瀑,海拔并不太高,但已经满眼碎石尘土一片苍茫,冰瀑旁则是绵延无尽的大片冰川。

如果你恰好跟我一样,被高大的向导拎小鸡似的牢牢拉住往冰面深处走,你会发现,融化的水流在薄薄的冰层下流淌,似乎一脚下去就会踩碎了掉进去;剥开表层的黑色,裂缝深处的冰蓝到心碎……你应该也会感受到一种突然真正爱上冰川雪山的灵魂震颤(禁止私自踏入冰面哦,会很危险)。

一路乱石尘土

👇
图/小路子

被向导拎进冰川里面

👇
图/向导

海拔3000+,冰川就在脚边

👇
图/乌木


3、冰雪路面拉练

徒步鞋暂歇,套上专业登山靴,出门缆车10分钟直上至海拔3900米处;脚下已经全是冰雪,浓云欲雨,一下缆车就得加衣。

在领队和向导指导下,上冰爪,练习冰雪路面行走;第一次尝试也不必害怕,专业装备和专业指导会给你满满的安全感。原定7km拉练、上升到海拔4500米以上,这日天气突变提前回屋。晚饭的当儿,木屋旁聚了好几只小狐狸,一只甚至蹿来叼走了向导投喂的零食……

每天拉练的距离强度都不大,但都会上升到海拔更高处,而后折返回出发点住宿,让身体在一步步试探中逐渐适应海拔变化,主打一个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学习穿冰爪、走冰雪路面

👇
图/小路子

晴天下的厄峰拉练

👇
图/小二


4、冰镐行走及滑坠制动学习+海拔适应性拉练

已经在3000米处适应了两晚,打包行李,继续缆车上到3900米处的“太空舱”,这里也是冲顶前的最后一处营地。

  • “太空舱”主体分明,2个12人间火车软卧似的住宿区,1个餐区,1个洗漱卫生区;不能洗澡,但有马桶有热水;住宿有枕头和薄款信封式睡袋,会开暖气,倒不会冷。

上冰爪,带上行走镐,再次拉练到海拔4500米左右,你将在斜坡处进行冰镐行走和滑坠制动学习;雪猫和雪地摩托会在这里频繁往返,注意避让。

主路旁黑色的乱石堆会有大石头滚下,令人观之胆寒,不过相距有距,放心;太阳下冰雪融水汇集,会在路上割出一道道胳膊宽的溪流,有时水流会突然变猛,裹挟着破碎的冰雪直冲而下……

往返拉人的雪地摩托

👇
图/小二

滑坠制动教学,每个人都要演练,在地上摩擦摩擦

对冲锋衣的耐摩耐造性很有要求哦,不然容易废

👇
图/小路子


5、机动冲顶或拉练

这天是机动日,天气好就冲顶,不好就拉练。但突如其来的风雪已经肆虐了一天一夜,分分钟穿越回东北腊月天。偶尔雪停,天雷滚滚,“太空舱”的小圆窗外,闪电清晰可见。

好在不用露营凄风苦雨的已经格外幸福,跟队友们一起休息侃大山。领队会来进行安全带使用讲解。

都说外国人是懂享受的,这么个资源有限的地方,不多整几个铺位,反而留出1/3的位置做了一处180°玻璃窗观景的“客厅”,大家都说这要是搁国内,好歹给你再整出个大通铺……

冲顶部分路段上安全带的使用

👇

图/小路子

6、冲顶!

凌晨3点,大雪掐点停,连困倦都因为这份幸运而少了三分。全副武装上雪猫,背包挂前面,后面三排每排坐六七人;半小时的高海拔风驰电掣,全靠装备保暖保命。

冲顶距离并不长,往返5公里左右,海拔从5050米爬升至5642米。

  • 起初一段陡上的斜坡,但路面比肩宽,借助登山杖行走即可;之后在一缓坡处休整,换行走镐,挂安全绳继续通过一段比较窄的陡坡路段,再最后通过一段安全的缓坡即可到顶。

天气良好时,难度更多在于海拔和困倦。但相信经过前面数天的往复拉练、适应、休息,它们已经在你的可控范围之内。日出会在你最困的时候,以绚丽的紫红和最后的蓝调令你惊艳和震撼,阳光把山体劈成明暗两半,厄峰的三角形倒影耸立于群山之上,让人叹为观止!

图/乌木

图/小二

你只需要挪动脚步、跟着前面的队友一次次向前。徒步中国领队和向导们会根据前几日拉练的体能观察,安排行走的大概站位、控制整体行进节奏

——是的,在这里,你不止是你,你是集体的一份子。大家一起,列队前行。


7位俄罗斯当地专业登山向导和刚从k2登顶回来的徒步中国领队小黑共同守护着十几位队员稳稳前行。不能超脱队伍之外,你自然也会因着队伍的节奏不断向前;谁最先登顶并无意义,和队友一起站在群山之巅,才是厄峰想要的答案。


晴天下的顶峰

👇
图/小路子

【跑这么远去登山?】

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独特的气质,而每种气质,都会吸引相契合的人。

看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大概知道什么样的人更适合来厄峰。


A、它不崇尚吃苦!

不用露营、不用携带帐篷睡袋防潮垫(有洁癖的话可以带个隔脏垫)、有现代马桶、有供暖、有缆车和雪猫、有专业的徒步中国领队和俄罗斯向导……你只需关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而不必忧心其他。

下缆车处,营地和顶峰

👇

图/乌木


B、它不崇尚个人英雄主义!

相比于速度,过程在这里更重要——你将在几天行程里和所有队友一起经历关于厄峰攀登的一切,也将在休息和等待中彼此深入了解。旅行,不再是一场萍水相逢。也因此很适合与家人朋友一起来。

向导会根据体能判断,尽可能带领所有人登顶;但若攀登中有因个人身体原因必须下撤,主向导会做好安排,放心,不会出现一人不行则全员无法登顶的状况。

“太空舱”营地里的“小客厅”

👇

图/小路子


C、它尊重科学和装备的力量!

相比于能力,它更看重决心——定制化攀登节奏,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让人逐步适应海拔和难度,为更多人增加登顶的筹码。

拉练时会经历各种路面及天气状况,风霜雨雪冰都是正常,天晴的时候则是一路尘土飞扬,建议选择更耐磨耐脏的衣服,不然回来洗的时候会很糟心。

这次选择带这件绿绒嵩色的 361°大磨王硬壳,就是因为它不仅颜色版型好看,两侧拉链口袋多,方便装路上随时可能用到的手套、太阳镜、零食、缆车卡等,更因为看重它超强耐磨的考杜拉面料,岩石冰雪刮蹭都不担心,回来还敢暴力刷洗,价格也不贵,是个不错的高性价比之选。

关键的冲锋衣之外,保暖的薄羽绒、厚羽绒、厚手套、厚袜子、抓绒帽也要带好,登顶那天我甚至在冲锋裤里面套上了黑冰羽绒裤......

至于冲顶要用到的安全带、冰稿,登山靴、专业冰爪等专业装备可以当地租赁,不过比较贵,也可以国内租好带过去(建议自己携带,租赁挺贵的)。

沿途可见“一支支队伍”

👇

图/乌木

靠谱的冲锋衣和羽绒服都是保命的存在

👇


顶峰不是唯一的目标,登山的过程也不止有山。

能否成功登顶,其实也与天气密切相关。

但不管结果如何,你都将在过程中充分感受高加索热烈的户外和生活氛围

——5到10月攀登季外,这里更是一处滑雪胜地;配套硬件的便捷,也让徒步观光成为热门,所以你能在这里看到的,不只有精壮的攀登者,还有孩子和老人;觉得乘坐缆车和雪猫太简单?也可以选择从两三千米的地方就开始徒步冲顶……

你总可以在厄峰,找到自己与自然相处的舒适方式,感受独属于俄罗斯的山野浪漫。

频繁的战争与冲突造就了高加索人刻在骨子里的坚韧和勇气。这种力量,与俄罗斯那片广阔无垠的土地、壮阔的山脉紧密相连,塑造了俄罗斯人独特的“天性”。他们不仅拥抱自然,更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自己强大的精神源泉,这种力量是西方规范化社会所难以比拟的。

著名的思想家别尔嘉耶夫曾说:“比起西方人,特别是已经定型的拉丁文化中的人来说,自然性、原始的力量,在俄罗斯人身上更为强大。

银发登山者

👇

图/小二

至此,你已经了解了厄峰攀登的全过程。但围观者只看得出形态,让经历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才能感受出活生生的血肉来。

正如那句“Travel changes people, then people change the world.”(翻译:旅行改变人,而后,人改变世界)

你,值得走向最高处。

43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叫我乌木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叫我乌木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