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北京> 2024他念他翁盐登+看海线:他念之后,再无他念

2024他念他翁盐登+看海线:他念之后,再无他念
相关活动:2024十一重装-他念他翁盐登线+看海线
前言:
他念他翁,是一个光听名字就让我心驰神往的地方,具体背景网上有很多介绍,我就不再赘述了。作为一个徒步爱好者,它早已在我的愿望清单上。此次终于在2024年的十一假期得以成行。
他念他翁徒步有多种线路走法,我选择了相对最为完整的一条,将“大米勇看海子环线”与“盐登线”结合,形成了所谓的C+盐登线。这条路线不仅涵盖了所有美景,还能完成经典的徒步挑战。沿途可以欣赏到三四十个海子、花海、大米勇及其周边的雪山、毕然峰等壮丽景色。
全程约140公里,需要翻越八个海拔5000级别的垭口。无论是线路长度、海拔高度、风险还是负重,这都是一条极具挑战的徒步路线。以下是本次徒步的实际轨迹(由每日轨迹拼接而成,爬升经过海拔纠偏):

组队:
提前一个月,我开始发帖组队。在我看来,四人小队是最理想的组合:既方便包车拼房,又能在徒步过程中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彼此间也能更好地照应。因此,我的目标是组建一个默契十足的四人团队。
很快,几位曾经与我一同走过长线的老驴友便积极响应了号召。他们不仅体能出众,而且对高海拔也有着良好的适应能力——这些都是在过往的旅程中亲眼见证过的。随着他们的加入,我们的四人小队迅速集结完毕。每一位队员都是我熟悉且信赖的朋友,我们曾一起面对过各种挑战,共同分享过旅途中的欢笑与泪水。我对这支队伍充满信心。
行程规划:
出发前,我制定了详细的行程计划。尽管在实际徒步过程中根据路况、营地条件以及天气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但整体天数和关键时间节点都严格按照原计划执行,若非每个人都能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并默契配合,完全按计划按时完成这样一条极具挑战性的路线几乎是不可能的。

Day0. 9月27日. 拉岗村-错来营地 :16:00从拉岗村出发,19:30扎营, 徒步距离5km,爬升770米,多云转晴
从迪庆包车出发,我们于早上6点启程,大约9点抵达飞来寺。在飞来寺享用了早餐后,我们在观景台打卡留念,远眺梅里雪山的壮丽景色。随后,我们继续前往盐井,沿途欣赏着美丽的山川风光,为即将开始的徒步之旅充满期待。

出发前,我在网上购买了气罐并直接寄给了包车司机小沈,由他带给我们。与小沈约定的包车费用是从迪庆到盐井1200元,至于从盐井到拉岗村那段路,由于他没走过,我们当时说好到时候再根据实际情况商定(后来实际加了200元,总共1400元送到拉岗村)。小沈非常实在可靠,他的电话是186-0887 8575,常驻香格里拉市,如果要去雨崩、亚丁、梅里等地,都可以联系他包车。
中午13点左右,我们抵达了盐井。按照惯例,我们先去品尝了正宗的盐井一口面。在面馆门口,我们小队合影留念,从左到右依次是爱山琳、我(大炜)、季子和大松塔。

从面馆的后窗望去,可以看到蜿蜒曲折的山路直到山顶,这正是从盐井通往拉岗村的路线。眼前的景象让司机小沈有些头疼,毕竟这段路他之前并没有走过,而且看起来路况颇为复杂。

在盐井的面馆里,我们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加加面。这里的加加面按人头收费,每人30元,而额外的炒菜则需要单独付费,不过价格也都相当实惠。大家吃得非常尽兴,每当吃完一碗,店家就会迅速添上新的一碗,直到我们将筷子交叉放在碗上,表示不再吃了为止。

吃完加加面,我们心满意足地离开了面馆,继续我们的旅程。出发不久后,我们路过了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景点——盐井的千年古盐田。千百年来,当地人依靠这些盐田提取食盐,维持生计,并传承着独特的制盐工艺:

最后这10公里的山路比我们预期的要艰难得多,总共花费了两个多小时。司机小沈今天没有开自己的车(我嫌他的车小),而是借了他姐夫的新车来送我们。这段崎岖不平的山路让小沈心疼不已,那辆城市SUV显然不太适合这样的路况。一路上,为了减轻车辆的负担和确保安全,我们多次下车步行。
尽管路途艰辛,但大家的心情依然高涨。最终,在接近徒步起点的地方,我们决定让小沈返回。临别前,我们请小沈帮我们拍了一张出发合影:从左到右依次是季子、大炜(也就是我)、大松塔和爱山琳。随着小沈驾车离去,我们背起行囊,正式开始了我们的徒步之旅。

出发的时候已经接近下午16点了,好在路况非常不错,这让我们的心情轻松了许多。沿着山路前行不久,我们路过一个清澈见底的小水潭,地图上标注的名字是丁差错。这算是此行的第一个海子,它的出现仿佛是大自然对我们的一种欢迎:

丁差错的水面如镜,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蓝天白云,美得让人心旷神怡。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环境,让人感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平和。尽管时间已晚,但我们依然充满信心。这个小海子不仅是一个美丽的起点,也预示着接下来的旅程中会有更多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等待着我们。

直到晚上19:30左右,我们才终于赶到了错来营地。以下是当天的详细轨迹记录,从盐井到拉岗村这段路程中,大部分是乘车,但也有几段路我们选择了下车徒步,这些都一并记录了下来:

这一天,由于山路的复杂和难行,车子上山耽误了比预计多一倍的时间,所以我们到达错来营地时天色已经擦黑。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顺利抵达了目的地。
就在我们刚刚安顿下来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大松塔通过手台紧急呼叫我,让我赶紧去接他一下。其实他离我也就大约四百米左右的距离。在我翻找头灯准备出发时,他已经赶了过来。大松塔说他在路边的林子里听到了野兽粗重的喘息声,感觉像是熊,吓得够呛,所以赶紧呼叫支援。好在有惊无险,动物听到他的呼叫后就离开了。
Day1. 9月28日. 错来营地-但丁拉玛措:08:30拔营,15:30扎营, 距离9.5km,爬升680米,晴转多云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错来营地简单吃了早餐后,便开始了新一天的行程。刚一出发,我们就进入了爬升模式:

在路过一字泵营地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营地的当地人看到我们过来,要求收取营地费。我解释说我们并没有在这里扎营,不应该收费,但对方坚持在别的地方扎营他也要收费。我没有理会他,带着队伍继续前行。
随后,这位当地人拦住另一支队伍收费,估计那支队伍比较配合,交了费用。之后,他又追上我们,再次拦住我们的去路,坚称我们必须交营地费。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惯着他,一把把他推到一边就继续走了。
继续往前翻越龚拉垭口时,路上我们看到了两三个美丽的海子,据说这些就是加米错。这些高山湖泊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澈碧蓝,四周被大山和草甸环绕,景色壮丽。

在能看到加米错的位置稍作休息并拍照留念后,我们开始了正式翻越龚拉垭口的征程。这是此行的第一个五千级别的垭口,标志着我们正式进入了高海拔区域:

龚拉垭口的路况确实相对较好,虽然爬升过程中有些累,但整体上没有遇到特别危险的路段。翻越龚拉垭口之后不久,我们就能看到山谷中的切坛营地,以及远处美丽的但丁拉玛措。大多队伍都是在切坛营地扎营,而我们今天时间尚早,目标是走过切坛营地两三公里后,在但丁拉玛措湖边扎营,我觉得湖边的景色应该更好。

到达但丁拉玛措湖边营地时才15:30,队伍中出现了分歧:有些队友想趁时间还早继续往前走走再扎营,而另一些队友则希望就此扎营。考虑到昨晚扎营较晚,部分队友没有休息好,而且这里的营地条件非常好。综合考虑后,我决定不再往前走了,直接在这里扎营。这样可以让刚上高海拔的大家好好休整一下,为接下来的行程储备更多的体力和精力。
湖边扎营期间,遇到一队马帮路过,居然也要跟我们收营地费环保费之类的,我直接拒绝了。另外一队在附近扎营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交了费,第二天拔营的时候,堂而皇之的把一袋垃圾放在营地就走了。

今日实走轨迹记录如下:

Day2. 9月29日. 但丁拉玛措-乌格曲隆措:08:30拔营,17:30扎营, 距离14km,爬升900米,天气多云
今日一早,从但丁拉玛措出发:

沿着湖边前行:

一路下行,抵达三岔附近,这是一片原始森林:

林间小路:

从三岔转而向北,我们很快走上了一条机耕大路。

在路上,我们意外地发现了一辆满载着饮料的摩托车:

再往前走是一片火烧林:

这里的树木明显被火烧过,光秃秃的:

过了火烧林后,我们继续缓慢爬升。途中经过了南加区隆营地和大米勇营地,其中南加区隆营地有很多房子,应该可以补给,但我们路过的时候没有人,就直接通过了。在大米勇营地附近,大松塔找到一个很好的拍摄机位,流连忘返:

再往前没多久,抵达了“大米勇观景营地”。这个营地虽然离水源较近,但地面条件较差,不太平整。对面可以看到大米勇雪山,但由于今天的天气不太好,大米勇雪山一直没有露出来,这让我们有些遗憾:

继续前进,一路上会路过好几个海子:

蓝色海子:

一路上的海子不断:

每个海子都如镜般清澈,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蓝天。我们在每个海子旁都会稍作停留,拍照留念,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尽管路程较长,但这些美丽的海子让我们的行程充满了惊喜和愉悦。

随着缓慢爬升,我们终于开始攀爬大米勇垭口,这是行程中第二个五千级别的垭口:

这里是今日的一个主要难点,站在垭口上,可以远眺四周的壮丽景色,尽管云雾缭绕,未能看到远处的大米勇雪山,但这一刻的成就感依然让人振奋:

翻过大米勇垭口后,我们开始一路下降。经过一段蜿蜒曲折的小径,我们终于抵达了今日计划的营地——乌格曲隆错湖畔。

出发前,我们已经得知乌格曲隆错湖边可能会有人收取营地费,并且大家商量好,如果真的有人来收费就给。然而,直到天色渐暗,也没有任何人前来收费。这让我们感到有些意外,但也增添了一份安心和放松。

乌格曲隆错湖水清澈见底,湖面如镜,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蓝天。湖畔的草地柔软而平坦,是理想的扎营地点。尽管天气依然有些阴沉,但湖边的宁静与美丽让人心旷神怡。大家迅速搭建帐篷,准备晚餐。太阳一落山马上就能感觉到很冷,虽然就扎在湖边,却也都懒得出来逛了:

季子用无人机拍下了营地的照片:

无人机视角:

当日17:20扎营,轨迹如下:

Day3. 9月30日. 乌格曲隆措-木瓜多金营地:08:30拔营,18:20扎营, 距离12.4km,爬升500米,阴转晴
昨天虽然很早就抵达了乌格曲隆错湖畔,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家都没有在湖边拍照留念。今天早上,在收拾好帐篷准备出发之前,我们决定弥补这个遗憾。大家站在湖边,面对着清澈的湖水和远处的山峦,我为三名队友拍下了一张合影。

出发不久后,我们沿着一条明显的路迹前行。这条路迹非常清晰和平整,显然是通往真拉垭口的主要路线。我们甚至看到了远处有摩托车在这条路上行驶,这表明通过这条路翻越真拉垭口应该是非常好走的,商业队伍也都是选择这条路线。
然而,我们的计划是走错呷婆垭口。尽管这条路迹不如真拉垭口那么明显和容易,但它能让我们更好地观赏到错呷婆海子群的美景。为了更丰富的体验和更美的风景,我们决定离开成熟路径按原定计划去往错呷婆垭口。

离开成熟路迹不久,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海子。此时雾气弥漫,海子后面的巨大山体若隐若现,更显震撼。雾气为这片景色增添了一层神秘感,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我们在海子边稍作停留,拍下了几张照片,记录下这一刻的美丽与宁静。

此时的大米勇雪山也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壮丽。

看到大米勇雪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的美景后,我们一致决定在海子边多等一会儿。大家都希望雾气能够尽快散去,以便更好地欣赏到这片壮丽的景色。尽管行程紧迫,但我们都不想错过这难得一见的美景:

没过多久雾气果然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逐渐消散,昨天一整天都没有露过脸的大米勇雪山终于显出了它的真容。雪山在阳光下闪耀着银白色的光芒,显得格外壮观和神圣,大松塔不禁对着神山膜拜许愿,但愿神山能够保佑我们这次行程顺利:

当雾气完全散去,大米勇雪山终于毫无遮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时,那种巨大的压迫感和震撼难以用言语来形容。雪山巍峨耸立,仿佛一座巨大的白色堡垒,令人感到无比渺小。阳光照耀下,雪山的轮廓更加清晰,每一处细节都显得格外壮丽。

在海子边,我们停留了大约一个小时。这段时间里,我们尽情欣赏着大米勇雪山的壮丽景色和蓝色海子的宁静之美。阳光照耀下的雪山和波光粼粼的湖面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让人流连忘返。

告别了大米勇雪山和蓝色的海子后,我们开始了翻越错呷婆垭口:

错呷婆垭口是我规划中最担心的一个垭口,因为相对成熟的真拉垭口,它没有路迹,可以想到肯定是很不好走的。实际上也是如此,我们一直在乱石中艰难前进。

垭口还有些陡峭,艰难攀爬:

终于登上了错呷婆垭口:

翻越了基本没有路迹的错呷婆垭口,下坡同样很有挑战,全是乱石:

全是乱石的错呷婆垭口:

乱石坡下到后来就可以看到错呷婆湖群了:

在错呷婆湖群中有一个浅蓝色的海子,非常独特,颜色很像亚丁的牛奶海(下图右侧) :

季子没去过亚丁,正好昨天才问过我和大松塔, 亚丁的“牛奶海”到底是个什么颜色,我跟季子说是蓝色的,大松塔跟季子说是白色的,搞得季子有点迷茫,这个海子直接给出了“牛奶海”的范例,完美诠释了它的颜色,原来“牛奶海”并不是单纯的蓝色或白色,而是两者兼有。这种独特的色彩组合让湖水显得格外迷人,也解答了季子心中的疑惑。

为了更好地欣赏和记录这个美丽的海子,即使不顺路,我们也特意来到了这个错呷婆版本的“牛奶海”旁边。
湖水呈现出独特的蓝白色调,完美诠释了“牛奶海”的颜色,既蓝又白,美不胜收。

“牛奶海”留影:

相对来说,错呷婆海子群里面那些大面积的主体海子近看反而不那么出彩了,起码颜色是中规中矩:

告别错呷婆海子群后,我们继续前行。经过一段爬升和一大段乱石路,我们专程去看了一下地图上的达松错。这个海子的颜色较深,呈现出深邃的蓝绿色,湖水清澈,周围的山峦倒映在湖面上,景色宁静而美丽。
从这里,我们不仅能看到远处真拉垭口下来的明显路迹,还能看到背面的大米勇雪山在阳光下闪耀着银白色的光芒。我们在达松错边稍作停留,拍照留念并休息了一会儿,接下来可以并入真拉垭口下来的常规路线了,我们终于松了口气。

达松错前面还有个小海子叫章拉错,颜值较低,没拍照,直接前行抵达吉措,这个小海子平静如镜,值得一看。

从地图上看,离吉措不远还有一个更大的海子叫波浪措,但前往那里需要一些爬升且不顺路。为了确定是否值得一看,我们让季子用无人机进行了勘察。从无人机拍摄的视频来看,波浪措非常漂亮。
于是我和大松塔决定专程前去看波浪措,而季子则选择留在吉措边上等待我们和后面的爱山琳。
经过一段艰难的爬升,我们终于到达了波浪措,湖水清澈见底,周围被群山环绕,景色如画,尽管光线原因使得湖水显得不是特别蓝。
我们在湖边拍照留念后返回吉措与季子会合,尽管增加了行程难度,但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一切都变得非常值得。

波浪错的色彩还是挺漂亮的,下面是波浪措一角:

告别波浪错和吉措后,我们继续前行不久便抵达了木瓜多金营地。这里有一些残破的牧民房,附近也有水源,但地面上石头较多,平整度不太理想。
再往下百米左右的地方,地面相对平整,但已经有两顶帐篷驻扎,占据了最平整的地方,而且那边离水源相对较远,明天出发还要在爬升回这里继续前行,此时已经18点左右,而且这是我们计划中的营地,所以我们决定在此扎营。

Day3轨迹记录如下:

Day4. 10月1日. 木瓜多金营地-班藏洪曲:08:30拔营,19:10扎营, 距离16.7km,爬升636米,多云
今天的行程是我们最为期待的,因为将经过此行的核心景观柔错和勒松阿错。本来是想少走点路多玩会儿,原计划10公里左右就行了,结果意外的一不小心多走了6公里。
一大早,我们在木瓜多金营地收拾好帐篷,准时拔营出发。从营地往下可以看到繁华的地泵营地,那里据说有房子可以住宿和补给,但我们不需要,也就没有下去:

从木瓜多金出发就开始爬升,但爬上山梁没多久就比较平缓了:

前面山谷下面有一个无名小海子:

从上面看下去,真像是镶嵌在山间一颗璀璨的蓝宝石:

今天雾气较重,一路上的山体掩映在雾气中,仿佛置身于《魔戒》中的奇幻世界。这种朦胧而神秘的景象为我们所期待的揉错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

远远看到揉错垭口,起码路迹还是挺清晰的,没多久我们也开始爬柔错垭口:

揉错垭口也有很多乱石,但路迹明显,所以我感觉难度并不大,比错呷婆垭口好爬:

终于抵达柔错观景台,位置有限,大家逐个开始打卡拍照。作为四人小队,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尽情拍照,直到满意为止,而不像大队伍那样会因为轮流拍照而耽误很多时间。
此外,从这里开始发现有中国电信的手机信号,大家纷纷给亲友报平安,甚至可以直接进行视频通话,非常方便。

观景台旁边有块牌子,看着牌子上的意思从当地村子进是要收费的,跟我们穿越过来的没啥关系:

在观景台拍完照,前面的路需要下揉错,又是一路碎石坡下降:

擅长下坡的大松塔一路领先:

从揉错垭口下来,来到湖边,近看揉错感觉反而不如在上面远看:

离开揉错就走上了新修的机耕路,这段路不是沿着我们的计划轨迹走的,但大方向一致,沿着这段机耕路很快就到了勒松阿错路口。我们把背包放在路口附近牧屋旁,轻装往上爬升大约一百多米就抵达了勒松阿错:

相对揉错,勒松阿错又是另外一种美:

在水边看,各种深浅不一的蓝色,感觉勒松阿错比揉错还美:

从勒松阿错下来我们回到机耕道继续前进,由于路太好走,一不小心走得有点过头,错过了当天的计划营地。
由于时间还早,大家对于走过头都一致认为无所谓,那就去下一个营地好了。看地图,下一个营地在后面3公里左右的位置。
但我们发现这条路机耕路一直都在往下走,应该是去往班藏村方向的,然而对比下一个营地的海拔,不能再往下了。
队友想从当前位置直接切到轨迹上,我看了一下路况感觉有点困难,看了下地图,沿着机耕路往回走个一百多米就能切到计划轨迹上。于是往回走,很快顺利找到了明显路迹,由此离开机耕道沿小路继续前进:

往前走了三公里多,抵达下一个营地,然而让我们比较意外的是这个营地虽然有十来个荒废的牧屋,但却没有水源。最近的水源也在山下几百米处,这也许就是它们荒废的原因吧:

看了下地图,再下一个营地叫班藏洪曲,离这里又是大约3㎞,而现在已经下午六点了,再走三公里可能要天黑。但这个营地没有水源,只能继续赶路。
这一路的景色与之前的路段都有所不同,以高山草甸为主,一路可俯瞰峡谷,视野非常开阔,走着也很舒服。但我们时间有限,决定加快速度,尽量在天黑前抵达班藏洪曲。
好在接下来的路基本都是下行,而且比较好走,只是随着海拔下降,草甸逐渐变成森林地带,而且偶尔需要过河:

在天黑前我们终于抵达了班藏洪曲营地,这里地面略有倾斜,但我们四个人基本够用:

这是当天的轨迹,一不小心就多走出来6公里:

Day5. 10月2日. 班藏洪曲-木多改营地:08:30拔营,15:00扎营, 距离12km,爬升856米,多云转雨
今天出发后一路上基本都在峡谷中前进,偶尔可以看到一些废弃牧屋:

还有一些牧场,这里的牦牛都非常矮小,我们一停下,它们就都凑了过来:

路边的沙棘树结满了果实,同伴纷纷补充维C:

今天有很大一段原始森林路段,走起来非常舒服:


期间路过一些五星级营地,但时间尚早,只能短暂休整:

一路上都有河流相伴:

中午抵达原计划中的木多改下方河景营地,那绝对是一个五星营地,有很多废弃木屋和大片的平整草地,而且水源丰富,但当时才中午12点多,扎营尚早,我们在此午餐后,忍痛放弃这个营地继续前进:


过了河之后,再往前的路段就开始爬升了:

在爬升300多米后,天气开始变糟。我查看了地图,发现当前海拔为4580米,前方垭口海拔为5100米。
当前位置是我记录的垭口前最后一个适合扎营的地方,而下一个营地则在翻越垭口后还需再走2公里左右才能到达。
大松塔提出就地扎营,大家商量后,我也认为继续翻越垭口有些冒险,决定保守一些,提前扎营。
于是,我们在不到下午3点的时候就在这里扎营了。刚扎好帐篷,雨就开始哗哗地下了起来,一直持续到夜里都没有停。我们非常庆幸及时做出了这个决定,避免了在恶劣天气中翻越垭口的风险。

当日轨迹,没有比计划中的河景营地多走多少:

Day6. 10月3日. 木多改-错两腊灯错:08:50拔营,17:00扎营, 距离13.2km,爬升942米,阴转小雨
持续了一夜的雨到早上仍未完全停止,因此今天的出发时间比原计划晚了一些。早上出发后,我们继续昨天未完成的爬升。

爬升过程中,大松塔喊着说背后的景色很好看,回头看去果然震撼,大家停下互相拍照:

在接近五千米垭口的地方,有一道拦牦牛的石墙,我们从豁口处走过:

越接近垭口,风也越大越冷,终于抵达垭口顶端,这是此行路上第一个真正超越5000米的垭口:

垭口往下看,我们需要一直下降到下面的峡谷中顺着蜿蜒的河流继续前进,又是在乱石中的下降:

终于下降到谷底:

沿着谷底一直前进,遇到一个小村庄,但家家都是关门闭户,没有看到一个人,村中有一条明显的大路,看地图应该是通往毕坝村的,我们的目标是往毕坝村相反的方向继续前进:

沿着山谷逐渐开始爬升:

终于抵达错两腊灯错湖畔,我们在湖的尽头找到一块平地,当天就按计划在这里开始扎营:

扎营的时候,小雨已经开始下起来了,夜里也一直都有雨:

当日轨迹如下:

Day7. 10月4日. 错两腊灯错-纳布公扔:09:00拔营,13:40扎营, 距离8km,爬升322米,雨夹雪
昨晚爱山琳建议今天早点起多赶些路,结果老天爷好像故意跟我们作对,早早起来,外面却一直是雨雪交加,我们不想冒雨拔营,待到天气稍好,已经比以往拔营时间更晚了,真所谓欲速则不达,周边白茫茫一片,已经开始下雪:

今天的天气是最糟的一天,雨、雪、雾交替不断。虽然路过了好几个海子,但大家已经无心拍照,只是匆忙赶路。

当日的计划是翻越此行最后的两个五千米级垭口。我们原本打算一鼓作气翻过去,但实际情况比预期要困难得多。大石头路段很多,加上下雪使得石头变得非常光滑难走。
季子今天状态不佳,逐渐落后,并且在途中不慎摔了一跤,身上多处擦伤。他在手台中告诉我们,他考虑从扎玉镇下撤。
大家从手台中听到季子想下撤的消息后,气氛一度变得很沉闷,毕竟大家都是一起进山的,都希望还能一起出去。我则一直在手台中给季子鼓劲儿,毕竟只剩最后两个垭口,这时候下撤实在太可惜了。我告诉他,我们还有很多选择:他可以放弃一些负重,我们共享剩余的食物;或者我们可以等他一起走,哪怕今天在翻垭口前扎营,留待明天再翻也行。
在到达去往扎玉镇的路口时,季子用手台通知我们他决定下撤,他应该是不想拖累到我们。虽然下撤的路线非常好走,但我还是有些担心,不希望他独自下撤。
此时天气恶劣,雨一直不停,大松塔也担心翻越垭口有失温的风险,产生了和季子一起下撤的念头。考虑到安全和团队的整体状况,我决定当天不翻垭口,就地扎营,尽管当时才下午一点多。

最近的营地是我之前就标注好的纳布公扔湖边营地,这个营地位于湖群中间。之前我还遗憾没能在这里扎营,没想到意外让我在这里扎营的愿望实现了。
而此时扎营意味着剩余的路程还有36公里和600多米的爬升,需要翻越两个5000米级的垭口,这可能导致我们明天无法按计划出山。
现在还不到下午两点,这是我们扎营最早的一天。尽管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行程安排,但我依然认为这是当时最正确的选择。根据以往看到的游记中的信息,大不了明天出山的时候可以坐一段摩托车。
做出扎营决定后,大家马上回返到纳布公扔营地,迅速搭建好帐篷,收拾各种被淋湿的装备和衣物。

当日轨迹:

Day8. 10月5日. 纳布公扔-登巴村,08:30拔营,18:30抵达终点, 距离36km,爬升614米,小雨转阴
有了昨天的教训,今天早上我们没有再刻意早起,而是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起床。这样可以确保大家有充足的休息,保持良好的体力和精神状态迎接最后的挑战。幸运的是,雨在早上正好停了。
经过一夜的休整,大家的心态也非常积极,尤其是季子,又恢复了生龙活虎的状态,今天一度都是走在最前面开路。

出发没多久就开始爬升,天气并不太好:

翻过第一道山梁,又见到几个海子:


避不开的碎石路段:

过了海子,抵达第一个五千级垭口,这个垭口是非常友好的砂石路,大家很轻松的就完成了翻越:

但接下来的第二个垭口貌似就不那么容易了,全都是石海,在山下无法直接看到我们要翻越的垭口,必须一直往上走:

乱石中不断爬升:

终于在风雪中抵达第二个5000垭口:

垭口下面的路段,依然还是乱石坡:

过了乱石部分,再往下逐渐可以看到草场了:

走上了平路,路迹开始非常明显:

路况越来越好了:

路上开始出现一些牧场、牧屋:

尽管这段路非常好走,但由于距离长,即使全速前进也要走到天黑才能出山。当行进到距离终点约12公里的地方时,幸运地遇到了几位骑摩托车的牧民。为了早点出山并避免赶夜路,大家一致同意每人支付200元车费乘坐摩托车。随后,我们纷纷坐上摩托车,顺利缩短了行程时间,安全出山。

随着引擎声响起,摩托车载着我们穿梭在这片熟悉的风景之中,沿途的景色在风中快速掠过。虽然以这种方式结束了本次徒步,但它无疑为我们的旅途增添了一份别样的冒险色彩,同时也让疲惫的身体得到了及时的休息。有些路段非常陡峭,摩托车上去都很费劲儿,需要我们临时下车甚至推一把:

最终,在夕阳西下之际,我们顺利抵达了登巴村。这是最后一天的轨迹,含最后那段摩托车路线:

摩托车上,骑手告诉我们他有个哥哥在登巴村,可以开车送我们到左贡县。经过协商,我们谈妥了500元的费用,由他的哥哥直接从登巴村接我们送到左贡。虽然之前打听的价格是450元,但那辆车需要从左贡开过来接我们,贵50元的好处在于可以无缝衔接,直接从这里到左贡。
大约18:30,我们抵达登巴村。等了约20多分钟后,包车司机接上我们,将我们送往左贡。一路上,司机还帮我们联系好了第二天一早去邦达机场的出租车,左贡到邦达机场的费用是350元。
登巴村到左贡一路都在修路,路况非常差,我终于理解为什么登巴村到左贡的距离比左贡到邦达机场近,但价格却要贵的原因了。
当晚我们入住左贡县,并享用了一顿美味的牦牛肉火锅。10月6日一早,我们从左贡包车前往邦达机场,当天从邦达飞回了北京。
10月7日清晨,我在家中温暖的床上缓缓睁开双眼,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在这8、9天的时间里,我亲历了雪山垭口的凛冽、海子的宁静之美、广袤草原上的自由奔放、戈壁滩的苍凉壮阔、森林深处的幽静神秘以及沼泽地带的独特生态。这一路所见所闻,其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与行程安排均符合预期,堪称完美。此行之后,心中再无遗憾,可谓他念之后,再无他念。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大炜!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