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北京> 坐着过山车穿越他念他翁(盐登+看海线)

坐着过山车穿越他念他翁(盐登+看海线)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坐着过山车穿越他念他翁(盐登+看海线)

2024-10-15 11:10:20 11380

他念他翁山位于藏东南,以靓丽脱俗的海子群闪耀徒步圈,是我这两年最想走的线路,前年国庆节因疫情没去成,去年国庆节去了EBC,今年8月初幸运地在大炜领队发出他念他翁(盐登+看海线)活动第一时间抢到名额,旋即凭机票进入活动群,大炜做事干净利落。

名额只有4人,是领队认为最高效的人数,其中大炜和松塔是我熟悉的,我轻装方面略有优势,但重装方面的体能、经验和装备稍逊一筹。大炜做事严谨大胆且高海拔表现优异,冬鳌后半程是solo完成的,自称在希夏邦马对海拔无感;松塔此前重装从来没被队友拉下过,走鳌太时还返回九重石海帮女队友背包;季子年仅24岁,才爬山一年多,据说在今年端午节两天半的扎尕那行程中背着无人机和高压锅秒了大炜和松塔。整体来讲,团队成员的实力比较均衡,正常情况下都是4日大鳌太的水平。

从左至右:季子、大炜(领队)、松塔和爱山琳(本人)。

但不正常情况又出现了,出发前我已经知道他念他翁将是继前年鳌太之后的第二个滑铁卢,只是不确定从哪天开始滑,做好了在看海线雇马和下撤的心理准备。只是没想到,刚到飞来寺就开始滑了......

他念他翁(盐登+看海线)的强度超过了预期,后半程的雨雪天气也增加了难度和不确定性,从进山被司机无奈放在拉岗村机耕路开始,到下山被队友裹挟坐摩托车受惊吓结束,这趟行程就像坐着一辆过山车,忽而正转忽而反转,期间被石海、身体、天气折磨,被海子、雪山、林野惊艳,9天的行程虽算不上尽如人意,里程119.87公里、爬升6446米(海拔未纠偏)的数据也并不亮眼,但在4人小队的共同努力下,按期完成了线路,全须全尾地顺利出山,也是值得称道、值得回味的经历。

(文中过山车翻转次数居然数出30次,如有小题大做之嫌,可视作每日行程概要。)

D1 (9月27日),香格里拉-盐井-错来营地(海拔4262米,我的轨迹数据,下同),徒步里程8.65公里,爬升995米(爬升均未纠偏,下同)。

过山车第一次翻转:北京,旋转角度:-360度(出发前一天传来不让进山的消息,县里开会后确认可以进山)。

过山车第二次翻转:飞来寺,旋转角度:-360度(生理期早于预期来了,惊吓后随即冷静)。

过山车第三次翻转:拉岗村机耕路,旋转角度:-90度(路差车怂步行好几公里,以为会颠簸没想到腿着)。

过山车在出发前一天就翻转了360度。据前方驴友反馈,当地政府因为一场未着起来的山火禁止外来人员进山,拉岗村机耕路24小时有防火员封堵劝返。

这可咋整?机票买了,年假请了,东西收拾了,他念他翁要黄?领队已经做了很多功课,况且我们对他念他翁情有独钟。大炜很快发来一条拉岗村野路进山的轨迹,打算夜袭,1230米爬升啊,一时间觉得已经高反了。

好在出发前一天下午芒康县里开会的结果是允许进山,一时间松了一口气。且走且珍惜吧,想去的地方赶紧去,一把火、一个人可能就封掉一条线。

我们9月26日晚上飞抵香格里拉迪庆机场,9月27日早上6:00从香格里拉所住宾馆包车出发,9:30到达飞来寺吃早饭,12:40到达盐井一口面吃午饭,这样赶路是想当天进山,以降低第一天徒步强度并适应海拔。这一天其实我们是当作D0天考虑的,因为很可能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只能在拉岗村住一晚。

但盐井到拉岗进山点用了两个多小时,城市两驱SUV不能适应那段10公里左右的之字形机耕路,一半儿里程是我们走着上去的。一辆五菱宏光拉着6名驴友从容稳健地超过我们,把他们放到上山口又返回了。而我们开始重装徒步时已近16:00,看来天黑前也就能到错来计划营地了,多走一公里到一字泵营地雇马的备选方案破灭。

为什么想在一字泵雇马呢?因为在飞来寺时发现滑铁卢杀手生理期早于预期来了,虽然第一天对体力是几乎没有影响的,但第二天体力会掉2档(商队轻装水平),第三天掉1.5档,第四和第五天掉1档(勉强能重装慢摇的程度),第二到第五天都会与队友差距较大,而且大概率因气血消耗过多已经劈了,后面4天计划强度大幅增加时也跟不上队友,雇马走完看海线后下撤才是明智的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重装徒步起点从距离拉岗村一公里左右的机耕路开始,包车司机帮我们照完合影后出发,先是横切碎石路和灌木丛接上从拉岗村上山的机耕路。

然后经过水站逆流而上,湍流翠柏相伴身侧,丁差错温和宁静。

继而出现石海路段,虽路迹清晰但起不来速度,我和大炜赶到错来营地时天已擦黑。后面几百米的松塔临近营地时怀疑自己遇到了熊,在手台里呼喊大炜去接他,把神秘动物吓跑了。季子83升的重装包背了太多东西,大约走了半小时夜路。

第一天轨迹(从包车司机彻底丢下我们开始记录)。

D2 (9月28日),错来营地-但丁拉玛错营地(海拔4170米),徒步里程10.07公里,爬升711米。

过山车第四次翻转:龚拉垭口,旋转角度:+180度(滑铁卢不但没发生,还第一个上到垭口)。

过山车第五次翻转:但丁拉玛错营地,旋转角度:-90度(扎营太早,从来没跟不上队友的队友跟不上队友了)。

早上8:30拔营,沿着秋意渐浓的河谷下行到一字泵营地。一字泵营地果然有牧民和马匹,不过我感觉今天状态还不错,便没有雇马。牧民听看海线行程相同的五菱宏光队说我们都扎营在了错来营地,追着要收费,我们4人小队闯过去了没给,做什么了就收费呀。

群山露出了峥嵘的面貌,杜鹃树连片生长,碧蓝的小海子点缀山间,我想,环勃朗峰的景色也不过如此吧。横断山脉,一定要留一些线路在花季走!何其有幸,我们的大好河山拥有足够丰盈超凡的户外资源。

海拔4902米的龚拉垭口横亘在前方,真是望山跑死马啊,虽路迹明显就是走不到头,临近垭口时我们都开启了走几十米歇几十秒模式。看到大炜走得也比较艰难,我便先行登上龚拉垭口。

下行到切坛营地比较好走,我春风得意马蹄疾,像开启了轻装越野跑,我需要抢出15分钟左右处理个人问题。

滑铁卢时秒杀了队友?这两年此消彼长之下,我已经这么有优势了吗?过了今天我就更可以笑傲队友了。他念他翁,拿捏!哈哈哈。

13:20到达切坛营地,晒帐篷、午餐、清洁、补水,近1小时后,大炜和松塔到了,收拾好东西同行。15:30,才下行两公里就到了但丁拉玛错计划营地,此时路况友好、时间尚早,我提议再走几公里天黑前扎营,进度往前赶一赶才能从容应对后程因天气、路况、体能等原因出现的不确定性,我不想占用10月6日备用时间。松塔说晚上没睡好走不动了,说季子还在后面也走不动了,于是大炜决定扎营。

D3 (9月29日),但丁拉玛错营地-乌格曲隆营地(海拔4590米),徒步里程14.72公里,爬升885米。

过山车第六次翻转:但丁拉玛错营地,旋转角度:+90度(季子开挂了)。

过山车第七次翻转:大米勇垭口,旋转角度:+90度(松塔开挂了)。

今天的路比较好走,但丁拉玛错后面是平缓的河谷,然后是怡人的原始森林,我和大炜、松塔缓行赏景,季子开挂了,绝尘而去。

下行到三岔(海拔4011米)后右转,然后沿机耕路上行。天空放晴,他念他翁俊秀的山峰逐一显现。

经过了南加曲隆营地(海拔4345米)。

很快又经过大米勇营地,虽然营地的水源不太好,我还是用净水器补了水。

休整嘚瑟一番后,我们开始攀爬海拔4897米的大米勇垭口。

大约在海拔4700米的地方,经过两个无名海子,颜色还挺漂亮。

大米勇垭口也不是白给的,爬上去累够呛。

下行就容易多了,乌格曲隆错营地就在视线之内,下坡王松塔风驰电掣地冲了下去。我和大炜说:完了,松塔开挂了,那我明天就没时间轻装去真拉垭口拉抽屉了。明天计划里程9.92公里、爬升621米的强度看似不大,加上真拉垭口北侧轻装拉抽屉往返2公里多和真拉垭口南侧轻装拉抽屉往返4公里多的总强度也是貌似可以接受的,想拉抽屉的路段都是商队骑马就可以走的,轻装只需两个小时,天黑前半小时到达计划营地就行,明天看情况吧。

据说乌格曲隆错是收费营地,但连牧民都没看到,我们原本打算把三天来的垃圾留在这里的,还得继续背着。

D4 (9月30日),乌格曲隆营地-木瓜多金营地(海拔4467米),徒步里程11.12公里,爬升475米。

过山车第八次翻转:错呷婆垭口前海子,旋转角度:+180度(大米勇从云遮雾罩到赤诚相见,也许松塔的叩拜感动了山神)。

过山车第九次翻转:错呷婆垭口(海拔4959米),旋转角度:-180度(滑铁卢还是发生了,全天大部分路段独行)。

过山车第十次翻转:达松错石海,旋转角度:-120度(达松错石海爬废了,没啥颜值的海子凭啥这么作呀)。

每天夜里都下雨,高海拔原本就睡不好,加之血亏,早上一起步就感觉状态不太好。大炜担心错呷婆垭口不好过,征求大家意见是走真拉垭口还是错呷婆垭口。我望向真拉垭口,别说我现在没有超出队友的实力去拉抽屉,有实力都不想去了,那路况也太成熟了,大炜说正有摩托骑上去呢,我都没有兴趣看过去。

一开始去往错呷婆垭口的路也比较好走,很快到达垭口下无名海子。

海子雾气浓重,身后的大米勇更是影儿都看不到。可是松塔说等一会儿雾气可能会散,大炜就决定等一会儿,我心想,这得是多乐观的人才能等到大米勇露出来啊。可是,言谈之间,雾气果然逐渐在散开。

大米勇雪山也快速显露出来,貌似真与松塔虔诚地叩拜有关系。

三名男队友疯狂拍照半个多小时,各种对焦走位,都很专业的样子。我也简单照了几张,大部分时间老实歇着。

翻越错呷婆垭口有两种走法,一种是经过海子后直接翻越石海,另一种是从海子前面向右前方绕行翻越。我们所处的位置直接翻越垭口是最近的,但毫无路迹、蔓延曲折的大石海肉眼可见的不好惹,实走之人肯定是个生猛大神儿。比我们实力弱一些的五菱宏光队6人正在右侧绕行,我告诉大炜,鑫仔队悦野哥走的也是右边,他标注了有一处能看到6个海子,他带的两个女队友我也认识,实力不超过我,但大炜不为所动,义无反顾地直奔垭口,虽然我也知道回退绕行本就不是他的风格。

我不擅长走石海,在这又长又陡的大块石海面前行动迟缓,而且肌肉力量明显不足,走走歇歇的,转过两道弯后看到了垭口却看不见了队友,这时计划轨迹和悦野哥的轨迹几乎汇到了一起,之间的四五十米几乎没有石头且似有路迹,我便切到了悦野哥的轨迹,那边可能是有成熟路的,可能从海子右侧绕行的线路一直都是有成熟路的,五菱宏光队估计早就翻过垭口了。谁知悦野哥他们横切的石海不但没有路迹还比较危险,大炜手台里告诉我,他上到垭口的时候看到五菱宏光队远着呢,他上垭口的轨迹好走......。

垭口回看,五菱宏光队是石海中的6粒石子。

往前看,错呷婆海子群展露诱人的风姿。

只是得经过艰难跋涉才能近抚她的容颜。

我爬到错呷婆湖边大石头上,把帐篷铺展开晾晒,自己一屁股坐上去,免得它被吹跑,打算吃饱喝足休息好了再走,后面看起来一马平川了,到真拉垭口拉抽屉的小火苗又悄悄燃起......

大炜三人加量了错呷婆上方被他们称作他念他翁牛奶海的美丽小海子后,回到我正在午餐的大石头,但我不打算和他们一起走,今天的体力实在跟不上,况且我还想在天黑前哼哼唧唧地把到真拉垭口拉抽屉的4公里多成熟路走了。

错呷婆海子群其它的海子其貌不扬,河滩上虽有一些小石头,但整体路况较好也没什么爬升,走得比较轻松惬意,顺着河谷就能走到商队成熟路了吧。

直到我看到队友在左侧乱石坡上挣扎......,轨迹显示到达松错有大约100米爬升,我不断地回头张望,那么宽阔易行的河谷是通到哪里呀?看方向是朝着计划营地木瓜多金去的,难道过不去吗?到了木瓜多金沿着商队线路往北拉抽屉,路很好走该看的海子也都能看到的,很想往前走个千八百米去探个究竟。但河谷方向与计划轨迹方向不一致,还是按计划轨迹走吧。

艰难地爬上石海陡坡,上到横切路段,前面是这样的:

后面是这样的:

前不见队友,后不见友队,望石海之营营,独慎然而踽行。平时徒步我愿意屁颠屁颠地跟住熟悉的强驴,队中无老虎时,也会一个人在前面称霸王,但跑在前面的时候都是成熟安全的线路。唉,我也有今天!不过也正常,谁还没有被强驴拉劈的时候呢。手台里告诉队友不去真拉垭口拉抽屉了,人怂自然就不能贪心了。

看到达松错第一眼,我立马开始下切,生气了!长成这副颜值,谁给了她作妖的勇气啊!

虽然不是按计划轨迹切下来的,也还是得下到湖边,然后切到距离不远的成熟路上。

商队路线非常好走,真拉垭口下行路段像滑雪道一样平顺(干脆修条滑雪道得了,这样冬天也能吸引到游客,有滑雪道就要配套缆车,商队就不止可以骑马、坐摩托,还能坐缆车,真是爽歪歪)。

经过双湖营地后,走到了机耕路上。

以为沿着这幸福大道直接就能到季子当前所在的吉错,大炜和松塔去波浪错拉抽屉后马上也回到这里,结果吉错并不紧贴着机耕路,一不小心就走过了,切了一小段路才看到。

然后沿山路下行去往木瓜多金计划营地,扎营的位置并不是很平整,但距离水源比较近。

扎好营后和松塔去打水,松塔蹲在一块晃动的石头上往水袋里盛水,盛满3个5升水袋在那儿摇晃了好几分钟,我说那么多块石头,你干嘛非选一块晃动的?松塔不为所动,一定是今天的石海没走够。

拎水回来那几米爬升我几乎抬不动腿,马上进帐篷躺平休息。晚饭仍是不动火,躺着吃月饼、肉脯和蔬菜水果干。今天真是走劈了,明天揉错之后是决定下撤还是继续盐登线的时候,目前的情况看起来不妙。看来行程前两天不是近两年的体能此消彼长,只是我对海拔的适应性更好而已,滑铁卢该滑还是会滑的。松塔和季子适应海拔并放弃一些食物后体能明显好转,而大炜全程都很从容稳健,看不出一个月前疑似崴脚的任何蛛丝马迹

今天的爬升数据只有475米,感觉被打了对折,海拔纠偏后的773米爬升倒是差不多,还是统一都不纠偏了吧,不然线路总爬升会从6446米蹦到10536米,后半程河谷横切的时候海拔纠偏后的爬升有些失真。

D5(10月1日),木瓜多金营地-班章烘曲上方临时营地(海拔3777米),徒步里程17.66公里,爬升738米。

过山车第十一次翻转:揉错垭口,旋转角度:+180度(休息并减重后能跟上队伍了)。

过山车第十二次翻转:龙戛称明营地,旋转角度:-180度(营地没有水源走到临近天黑,休闲线路最后一天变成拉练线路第一天)。

虽然营地不太平整,昨天累劈以后睡得非常好,夜里好像没怎么下雨,早上不见雾气蒙蒙,天气似晴还阴,阳光时隐时现,云雾变换不定,我......心神不宁。

把大约1斤月饼留在石头上(带了近4斤南、北稻香村各种口味月饼),分给队友6个咸鸭蛋(带了18个),把4天来攒的一袋垃圾交给大炜烧掉(有的东西估计不好烧,没好意思去看),把两条裤子留在没顶的牧民房里(松塔说衣服不能烧......,留在牧民房里是可以的,他们老家身体不好的人会特意要身体好的人的旧衣服穿),给了五菱宏光队一个2万毫安充电宝(有3格电,还有一个2万毫安充电宝没使用呢),走了没多远减掉半斤小包装香菇酱时被松塔收走了(他后来念叨好几次真好吃,说得我都想抢回来一些)。

去往揉错里程有4公里多,一开始是平缓易行的碎石横切路,后来是垭口前陡升石头路,上到垭口(海拔4949米)也挺较劲的,我们走得不快也不轻松,但还是超过了视线内所有轻装拉抽屉驴友,有十多个人吧。

(注意对比大炜和季子的背包)

上到垭口时揉错露出了蓝色衣角。到观景台还有一点儿下行和横切,观景台上只有一个轻装驴友

天气有些阴沉,光线并不好,但揉错的湛蓝仍旧完美,主要是因为揉错观景台与揉错湖面高差近300米,湖水反射了天空的蓝色,呈现出蓝宝石般醉人的色彩。

揉错观景台信号很好,我们给家人报平安,各种拍照,翻看朋友圈,流连超过一个小时才离开。

观景台有一块巴藏村放的牌子,表达的意思不太清晰,大概是说:沙多村进山的人已经交过100块过路费,你们还是原路出去吧,要是非来巴藏村呢,我们也可以车接车送,过路费意思20块就行。不过我们进出山不经过沙多村和巴藏村,扎营的地方也都没交过营地费。

上山容易下山难啊,一开始石壁上有一小截绳索,然后就是很长的碎石陡坡,好在下降不怎么费体力,小心谨慎些问题不大。

下到湖边,揉错失去了湛蓝的色彩和脱俗的气质,泯然众湖矣。

然后就看到了从巴藏村修过来的机耕路,坐车过来的话,就看不到蓝月光了,只有饭粘子。

沿机耕路走了2公里,在牧民房放下重装包,去寻找另一个蓝月光—勒松阿措。

勒松阿措是天蓝色的,不像揉错观景台看到的揉错那么湛蓝,但比揉错湖边看到的揉错好看很多,所以实际上勒松阿措的颜值更高。我一再打量周围的山峰能不能开发出可以徒步的垭口,但看起来都太耸立了,恐怕不可行,往返两公里、爬升100米就可以到达这里,路也不难走,没必要把强度拉满,置人于危险境地。就满足于这样一个平视的视角吧,这是个有实力底蕴又从容平和的海子,能到达这里的也是有实力和慧眼之人。

三个男队友又是各种对焦走位拍个够,我的设备和水平都不行,但视角刁啊。

返回牧民房,沿机耕路下行3公里便到了巴藏村和盐登线分叉口,山路被机耕路挖断了,但上方10米左右的横切路路迹明显。大炜回退后上去了,我们也跟了过去。

3公里易行横切路后到达龙戛称明营地(海拔4128米),这里规模不小,有十多间木屋,但都破败废弃了。为什么废弃了呢?因为没有水源!时间已至18:00,这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轨迹上标注的下个营地还有3公里多,怕是要走夜路了,于是急匆匆赶往下一个营地。

大约500米后看到了一处临时水源,大家都用水杯补了一些水,包里有水心中不慌啊。本来我的净水器一直放在腰包里的,去勒松阿措拉抽屉时拿出来了,得卸包才能补水,一着急还弄洒了,做事笨手笨脚的。

下行有成熟路,便没有按轨迹走,在坡底与轨迹汇合了,然后过了一条河

很快到达勉强可以扎营的班章烘曲上方临时营地(海拔3777米),时间已至19:13,天色已经暗下来,为了避免走夜路,我们决定扎营。

草地上散布着一些石头,也很不平整,很难找到能扎两顶帐篷的地方,而我必须守着一个人才不害怕,于是也扎在了松塔所在的大树下,帐篷下面有一根弧形的树根,我居然睡得很好,哈哈,越来越皮实了。

大树营地(次日拍摄)

今日计划里程原本不到10公里,是看海线休闲部分的最后一天,结果走成了盐登线拉练部分的第一天,这进度可喜可贺啊。

D6(10月2日),班章烘曲上方临时营地-木多改营地(海拔4550米),徒步里程12.20公里,爬升809米。

过山车第十三次翻转:玉曲河谷,旋转角度:+180度(河谷强度小、景色美,拉练线路原来很休闲)。

过山车第十四次翻转:木多改营地,旋转角度:-90度(扎营太早,上午扬言多走的队友下午耍赖不走了)。

过山车第十五次翻转:木多改营地,旋转角度:+180度(正在扎营突然下起了大雨,松塔一定是老天爷派来的信使)。

早上仍是八点半出发,下行一公里后过桥,桥下水流激越,是怒江一级支流玉曲河的支流。

河对岸是有几间废弃牧民房的班章烘曲营地,房前草地开阔平整,似是人工种植的一种绿叶植物长势喜人,引发了大炜的食欲。回来后查了一下,叫钝叶酸模,是可以吃的,根、叶还具有清热、利尿、消肿、解毒的药用价值,可能因为口味微酸,附近2匹下凡的白马对之不感兴趣。

我们虽也怕酸,喧闹盈枝的沙棘还是要品尝一下的。

再过一座桥,爬上一个小陡坡,来到桑木咔牧场,一大群牦牛从山坡上争先恐后地冲下来,想从我们身上舔食一些盐,大炜和松塔与牦牛热情互动,我虽觉得小型牦牛尤其是小牛犊挺可爱的,但不敢距离它们太近,毕竟走贡嘎时差点儿被牦牛挑了心有余悸。

过了一会儿过来一辆摩托车,上面居然下来3个人,他们是这群牦牛的主人,乘坐的女子和老者被放到了两个放牧点,开摩托的小伙子说牦牛得有人看着,不然会打架。

继续前行,秋意渐浓,山高林密,沟深水急。横断山脉的苍茫大气确实不是平时爬的小山岭所能比的。

穿行在松林里,菟丝垂天,苍苔遍地,倒木横陈。

盐登线这么景色优美吗?这么休闲惬意吗?后四天的计划里程都超过15公里(最后一天近25公里),以为要闷头开干呢。在欣赏过看海线5天旷世美景之后,不但没有视觉疲劳,还能陶醉其中,行程完美啊。

忽闻前方鼓乐喧天,原来是当地骑摩托的牧民经过,这骑行水平可以啊,路上有的地方是有点儿难度的。

经过几座小桥和司塘牧场。

13:10左右到达河景营地,这原本是今天的计划营地,昨天进度超前,自然不会在这里扎营了,松塔今天状态不错,张罗多往前赶赶。

午餐后开始左转爬坡,从海拔4183米的河景营地爬升到海拔4550米的木多改营地,松塔突然说走不动了要扎营,这时还不到15:00,只比计划营地多走1. 5公里,昨天的路差不多白赶了。

刚开始扎营,突然天降大雨,我插上帐篷四角的地钉就第一个逃进帐篷里,比每天收帐篷利落十倍。哎呀,松塔简直就是老天爷的信使啊,膜拜云开,躺平雨来,比天气预报都灵。

大炜拿过我们三人的水袋冒着大雨去打水,我说着什么急啊,雨停了再去呗,他说鸟的冲锋衣不怕,专卖店工作人员说了,8000块的冲锋衣不防水还行?!好吧,还是800块2件的特价凯乐石冲锋衣适合我,外加80块的蓝色领域雨衣。

帐篷门那里没插地钉,也怕四角的地钉不牢靠,我用脚推着帐篷门不敢脱鞋。呆着也是呆着,吃点儿零食吧,但一点半才吃完午餐并不饿,就挑18种蔬果脆里面的蔬菜吃,居然把秋葵、豆角、胡萝卜、香菇、南瓜等吃完了,份量远没有各种薯类和红枣多,奸商!不过这些薯类和红枣由零食成为晚餐主力,我爬山停下来以后血液循环速度明显下降,总是觉得很累,懒得动火做饭,就躺着吃东西......

雨一直不停,我拿出打印的《道德经》,正文排版后只有正反2张纸,怕对部分字句有误解,也打印了全文翻译正反6张纸,可算是自制的便携书。白岩松对《道德经》评价颇高,似乎5000字说尽了人间智慧。

我读了81章中的前26章,此文水准远低于我的预期,唯心的成分过多,翻译得更不咋地。其实,所谓的人类文明基本上都是违反天性的,生存和繁衍才是包含人类的生物界的根本,优胜劣汰才是硬道理,这个法、那个经、这个那个标语说那么多大道理,最后都被现实打脸。

雨下了两个多小时后短暂停歇了一会儿,我出帐篷把地钉都打结实了,外面冷得冻手,晚上怕是要结冰了吧。望向来路,远山覆雪,窥视去程,视线尽头的5000+垭口吐着雪舌,看样子明天化不了,这行程还能继续吗?我们初步商定:如果明早起来帐篷外结冰就下撤,不走后面的4个5000+垭口了。

我不是轻易主张下撤的人,但此时此地,下撤的愿望与继续行程几乎旗鼓相当了,一是看海线和玉曲河谷的景色已经让我心满意足,二是经过4个5000+覆雪垭口确有风险而且线路很难按期完成,三是家里小博士国庆节从学校回京了,陪他三天而不是计划中的一天岂不是更好。

领队设计了多条下撤路线但木多改营地是没有下撤路线的,我研究了一下,河景营地向北海拔都是升高的,只能向南原路下撤,但原路返回并下撤到巴藏村有26公里,距离较远且重复路段较多,最优路线是从班章烘曲营地直接下行到巴藏村,那里已经看到了沿河谷下行的成熟路,这样全程都是下行,路也好走,一天时间到达巴藏村没有问题。

D7(10月3日),木多改营地-错两腊灯错营地(海拔4766米),徒步里程13.73公里,爬升944米。

过山车第十六次翻转:木多改营地,旋转角度:+180度(帐篷外没结冰,继续行程)。

过山车第十七次翻转:木多改垭口,旋转角度:+180度(垭口竟然没有雪,怎么会没有雪)。

过山车第十八次翻转:错两腊灯错营地,旋转角度:-180度(湖景营地前赠送了礁石海岸线)。

雨下了一夜,一大早,隔着帐篷,我们互相喊话。松塔张罗下撤,大炜说原路回去太远,我提示可以从昨天出发刚过河时看到的牧民房那里(班章烘曲营地)直接去巴藏村。松塔想下撤却说不到点儿上,我们决定出帐篷看看情况再说。帐篷外居然一点儿冰雪都没有,气温不算低,虽然云雾升腾,也没有马上下雨的意思,于是继续行程。

路迹还算成熟,爬升500米后11:00左右到达挡牛墙,木多改垭口(海拔5062米)近在咫尺了,垭口没有雪,居然没有雪!还是低纬度线路好啊,国庆节期间的山体是可以自加热的。

下行开始的路段不难走。

海拔4600米左右开始,山路在陡峭的巨石间兜来绕去,小有难度但基本能看到路迹,应是一条古道,走得还挺有意思的。

回看巨石古道。

13:30过桥到达果荣村(海拔4350米),这里有不少牧民房,但没有牧民,沿途也未见牦牛。

沿河谷上行,路况不好不差,天气不好不坏,稍嫌枯燥。

刚过16:00,错两腊灯错计划营地进入视线,沿河谷直接走过去,便可以到达湖边。但大炜要沿轨迹从右侧绕行,说不止一个人是这样走的。他功课做得细致,其他人都对盐登线后半程了解很少。

绕湖路线可是赚大发了,正好今年2月份的舟山最美山海线朱家尖月岙没走过瘾,这次聊以弥补。

近17:00到达错两腊灯错营地,腿都有点儿软了,背包一扔,气得不知道跟谁发火,这个湖挺有个性啊,也太坑人了。

D8(10月4日),错两腊灯错营地-纳布公扔营地(海拔4706米),徒步里程8.34公里,爬升380米。

过山车第十九次翻转:错两腊灯错营地,旋转角度:-60度(未能提前半小时出发,错两腊灯女巫呼风唤雨挽留我们)。

过山车第二十次翻转:错两腊灯垭口,旋转角度:-120度(雪中翻越错两腊灯垭口,女巫扬石撒雪阻止我们)。

过山车第二十一次翻转:纳布公扔营地,旋转角度:-60度(季子决定下撤)。

过山车第二十二次翻转:纳布公扔营地上方,旋转角度:-120度(松塔决定下撤)。

过山车第二十三次翻转:纳布公扔营地上方,旋转角度:-180度(大炜决定全体回撤扎营)。

今天的计划里程18公里多,要翻越3个5000+垭口,看前两天的情形,天黑前完成比较困难,大炜根据我的提议决定8:00出发。然而,小雨比较敬业,不同意早下班,我们9:00才出发。

没走多远,后面昂首追来一个大神,那速度轻装选手也望尘莫及。我问他是自己走吗?他说后面还有一个人,我便猜到是拿破仑的队友赵哥。
我说:你不要把拿破仑丢在山里。
他说:食物只剩一天的今天必须得出去,要走36公里(早上7:00从果荣村出发),后面可以坐摩托(实际走了49公里,没坐摩托),拿破仑闹肚子了,可能要扎营一晚。
我说:走那么多啊。
他说:他念他翁挺好走的,每天两三点就到营地了......
我好像听到一只大鸟正从头顶飞过,呱呱叫了两声......。
好吧,说的也是事实,大神儿的境界咱不懂。看着他远去的身影,我喊了一句:“你慢点儿走,不然看不到脚印了”,空气里回荡起大神儿笑傲江湖的笑声......

此时已经下起雪来,越往上越难走。

错两腊灯垭口是全程最难翻越的垭口,主要是连绵的大石头很不规则,下着雪也比较湿滑。一开始我走在最后,快上到垭口时超过了季子。

艰难前行的季子

下行到海子边时,我与等候的大炜和松塔汇合了,我大发脾气,说“季子不能再快了,但你们可以慢一点儿,这样走季子很危险......”。话说得倒也没错,但大炜和松塔已经在等我们了,我说话的口气太冲了,换成大炜来说不会这么没水平。

等了十多分钟,季子到了,我注意到他没戴手套,松塔给了季子一双备用手套,于是继续前行。

走得并不快,大家有意放慢了速度,但季子还是越落越远,看来上下错两腊灯垭口他已经累劈了。松塔建议季子下撤,手台里能听出季子是不想下撤的,但体力上确实差距有点儿大了,就答应下撤。我们都觉得可惜,还有一天多就要出山了,我们3个70后都很喜欢这个阳光随和的大男孩儿。

了一会儿,大炜建议季子扔掉一些吃的,他可以匀出一顿,我也说可以给他一两顿。大炜说我们也可以提前扎营,鼓励他完成线路。这时季子爬上小坡后看到了我们,距离并不远,有信心追上了。可是他随后在石海上摔了一跤,据说额头、胳膊和腿都有擦伤,再次决定下撤了。

我们三个继续上行,路不太好走,还下着小雨,身后的松塔突然说要和季子一起下撤。

大炜问我“你是怎么打算的”?我说“和你继续走”。大炜掂量了一下,决定退回纳布公扔营地扎营,正好季子也在附近。这是比较明智的决定,虽然保持运动可以降低失温风险,扎营装备和保暖衣物可以保障过夜安全,但谁也说不好前方5000+垭口的气候会不会变得非常恶劣,高海拔线路还是谨慎为好,队伍也可以保持完整。

13点刚过就扎营了,过了一会儿,拿破仑经过这里,说打算从这里下撤到扎玉镇。我劝他和我们一起扎营,明天至少有我陪他一起出山,几点出发都可以,但拿破仑还是决定下撤去和赵哥汇合了。连续三个国庆假期,他和赵哥同行北太行、狼塔、他念他翁,每次都在崩溃边缘行走,但追求卓越之心毫不动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他即将成为另一个赵哥。

D9(10月5日),纳布公扔营地-胸龙达村(海拔4262米)-登巴村,徒步里程23.35公里,爬升509米。

过山车第二十四次翻转:古次纳卡垭口(海拔5023米),旋转角度:+180度(古次纳卡垭口非常友善)。

过山车第二十五次翻转:胸龙达垭口(海拔5097米),旋转角度:-180度(胸龙达垭口非常阴险)。

过山车第二十六次翻转:胸龙达河谷,旋转角度:+90度(后腿王季子开挂了)。

过山车第二十七次翻转:胸龙达河谷,旋转角度:-90度(下坡王松塔累劈了)。

过山车第二十八次翻转:胸龙达河谷,旋转角度:+180度(我一骑绝尘了)。

过山车第二十九次翻转:胸龙达河谷,旋转角度:-180度(领队带头坐摩托车了)。

过山车第三十次翻转:胸龙达村,旋转角度:-180度(我也坐摩托车了)。

早上天气不错,出山里程还剩36公里,以下坡为主,据说最后16公里机耕路可以坐摩托车,那天气好是完全可以出山的,即使遇不到摩托车,我们也都有能力拉点儿晚走出去。

最后一天了,唯一的230气罐里至少还有三分之一液化气,早上烧了700ml开水,200ml用于冲泡速食米,150ml开水加上200ml常温水用于清洁,350ml开水加上350ml常温净化水用于路上饮用,我平时是不需要喝热水的,吃得也简单,每天只需要烧350ml(一小瓶)开水。

我昨天穿的两条单裤都湿了,冲锋裤拉锁出了问题已经留在木瓜多金营地,幸亏松塔带了备用冲锋裤,不然就得穿着羽绒裤上场了。

起点海拔已是4706米,到古次纳卡垭口(海拔5023米)很好走,轻松得有些意外就通过了这个5000+垭口,我们说这是一个仁慈的垭口。

古次纳卡垭口

垭口下行也非常好走,只是经过的海子颜色都比较暗淡。

两个5000+垭口相距只有一公里,前一天看轨迹已经觉得最后这个垭口情况复杂,实际情况比预期更加复杂,转了几次方向才能看到真正的垭口。

胸龙达垭口(海拔5097米)

下行也不好走,在碎石陡坡上边走边滑。

然后走了一段石海。

徒步13公里后,14:50到达窝托龙巴牧场(海拔4493米),这前后的路已经很好走了,摩托车辙清晰可见。然后季子开挂了,大炜紧随其后,他俩大步流星走在前面,我和松塔在后面晃悠。

下午四点以后,我越走越轻松,发挥出越野跑鞋的优势(此线路不建议穿越野跑鞋),配速一小时达到五公里多,照这速度,天黑前后就可以走36公里出山了,大炜手台里和我交代了包车和晚餐事宜。

经过一座小桥到达胸龙达村,晾晒的牧草看起来像动物雕塑似的。

再往前走看到了两个骑摩托车的牧民,讲好一个人200块钱,手台里问谁坐摩托车,松塔和大炜报名。可能牧民知道了后面有3个人,就又通知了一个牧民,结果他们3人都坐摩托车了。大炜似乎不好意思,提前确认了确实是我不想坐摩托车。

不过我猜走着出去的想法大概率不能得逞,他们下山以后会希望牧民回来接我,为了不耽误大家时间,我也会坐摩托车的。所以当路边院子里有牧民问我坐不坐摩托时,我也同意坐了。

一开始觉得就剩13公里机耕路了,他们200元、我里程少一些150元的价格不算便宜,坐上摩托才觉得挺值啊,比坐过山车还刺激呢。哪儿来的16公里机耕路啊,机耕路和公路只有最后一点点,四辆摩托车像在山路上进行特技表演,车下安装的好像不是轱辘而是滑轮,放着动感十足的音乐,翻山越岭,过桥颠石,旁边就是激流深壑,摔下去不知道在国内还是国外能被捞上来。

我紧紧抱着藏族帅哥的腰,但身体还是往一侧坠,只有一只脚能在踏板上支撑身体,正担心脚踝可能受伤,帅哥停下车让我调整一下。后来发现车架子后面可以抓,但很快手臂就累了而且往后仰的姿势并不安全,就一手搂腰一手撑车架子,累了换手。

帅哥忽然问:“你不害怕吗?”
我说:“怕呀。”
他说:“你还行。”
我明白了,问他:“是不是有人会尖叫?”
他说:“是,吓得不行......”
他问:“你们来做什么?”
我说:“看风景。”
过了一会儿,他有机会看着我的眼睛时又问:“你们来做什么?”
我......
我说来爬垭口?来过石海?他肯定理解不了,我就说“你就理解为吃饱了没事儿干,撑的吧”,我俩都笑了。

胸龙达村下行这13公里景色相当不错,大河滔滔,峰回路转,觉得比EBC超级大环下山的河谷景色还集中,有时间、有体力的驴友建议走着出山。坐摩托车出山也是难得的惊险体验,如果路上没看到摩托车,在胸龙达村敲牧民门问题应该不大。另外提醒:千万不能惹藏民,即使看起来不算强壮,打起架来真干不过。

大炜所坐摩托车的牧民已经联系好了去左贡县的车辆(我所坐摩托车的牧民也可以联系,所以大概率牧民都可以联系),去左贡县的司机又联系了第二天去昌都邦达机场的车辆。晚上在左贡县吃了丰盛的牦牛火锅,次日一大早打道回京。

感谢大炜领队组织他念他翁活动,有幸和优秀的三位队友同行,他念他翁便成为我们共同带进回忆的旅程。

21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爱山琳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爱山琳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