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浙天路、家荆古道赏秋大环线徒步
相关活动:皖浙天路、家荆古道大环线轻装赏秋徒步
江苏 七星楼主
距离南京市正南方向大约260公里的地方,有一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有“邑小士多”的美誉。这就是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
其实,绩溪县的自然风景也美不胜收,即使没有大家闺秀之美,也有小家碧玉之美。徽杭古道自不待言,就算皖浙天路和家荆古道也各有其美。
虽然自驾去过皖浙天路,也徒步走过家荆古道半程,但是依然觉得意犹未尽。有鉴于此,我决定徒步皖浙天路和走个完整版的家荆古道。
立冬已过,小雪将至,三秋将尽,眼下正是季秋的尾声。在这“三秋”所剩无几的最后几天里,我们一行三人南下踏上了徒步皖浙天路和家荆古道的征程。
人生苦短,压力山大;千金易得,快乐难求!让我们暂时逃离樊篱,在气爽天高、云淡风轻中寄情山水一次吧。





壹
2024年11月16日,星期六。
今天的计划是徒步皖浙天路。
去年11月份,我曾经组织自驾去过皖浙天路,沿线的景点基本上一网打尽。
如果说那次行动有何美中不足之处,那就是时间还是有些仓促,美景胜迹来不及细细品赏。我当时就突发奇想:将来的某一天要是能够徒步皖浙天路就好了。
深秋的皖浙天路让人悠然神往,那层林尽染的一片金黄色错落有致,沿着天路从这一头延伸到那一头。
这次,我们兵分两路,一路去休闲游玩龙川景区,一路去徒步皖浙天路,并约定下午15时左右在荆州乡政府门口集合。
早晨7:10左右,我们这路人马从家朋乡家朋村停车场附近的“家朋”公交站开始今日徒步皖浙天路之旅。
时不我待,我们计划在下午15时左右完成行程,曾经的怦然心动化成前行的力量,源源不断。
据考证,家朋乡家朋村原名“坎头乡”“坎头村”。后来可能因为人们觉得“坎头”一词与“砍头”谐音,太不吉利,又将“坎头乡”“坎头村”分别更名为“磡头乡”“磡头村”。
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许家朋烈士就是磡头乡磡头村人。为了纪念家朋烈士,人们旋即又于1957年将“磡头乡”“磡头村”分别更名为“家朋乡”“家朋村”。





右前方步行约百余米后,正式进入皖浙天路。大约3公里之后,转过几道弯,我们到达梅干岭。
这里是皖浙天路第一站。左手边的峡谷里就是方圆近千亩的梅干岭梯田,这里是三四月份观赏油菜花的绝佳场所;右手边高出路面不足百米的小山就是梅干岭。
这里设施齐全,有停车场、观景台和公共厕所。这里还有四通八达的公路:向左的公路叫作幸福路,通向家朋乡下属的一个行政村——幸福村;向右的公路叫作346省道,通向家朋乡下属的一个自然村——霞水村和华东地区最美的古道——徽杭古道。
这里有一块牌子详细介绍了皖浙天路。我认为这个介绍应该是最权威的,也是信得过的。
这块牌子是如此介绍皖浙天路的:“皖浙天路,亦称山云岭公路,是安徽省最美的乡村公路,连接绩溪县家朋乡与荆州乡,全长31公里。是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天路,以其高、险、奇、美被誉为‘皖浙边界上的唐古拉’,2017年入选安徽省‘小川藏线’。皖浙天路呈S型盘山而建,共有弯道351处,回曲21起,最小半径15米,最高处位于山云岭隘口,海拔1158米。高耸巍峨的笔架峰、形似碗盖的饭甑尖、直冲云霄的五指峰,皆为天然魅景。俯瞰梅干岭梯田、穿越山核桃密林以及天路随时可见的云海,又如人间仙境。”
随着我们的徒步,海拔越来越高,雾气越来越浓,能见度极低,除了漫山遍野的大雾之外,几乎什么也看不清。
别无选择,我们继续前行。虽然一直在拔高,但是我们行走在坡度很缓的盘山公路上,所以没有像预料的那样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山中天气变化无常,让人捉摸不定。当我暗自庆幸今天没有像天气预报的那样下起小雨时,小雨竟然不期而至。这种小雨是由浓雾化成的。看来,日出自然雾散,雾散自然雨停。我们盼望着尽快日出,驱散这恼人的浓雾。
虽有小雨,但无和风。鉴于小雨尚可忍受而取穿雨衣又甚为繁琐,我们决定暂时不穿雨衣。
大约6公里后,我们到达尚村入口。尚村在皖浙天路的右侧大约五六公里远的地方,以老作坊和九姓宗祠而闻名,很有特色。去年11月我自驾来此时,曾经在次游览了大约1.5小时。
经过笔架峰时,雨势渐渐变大。适才我们一忍再忍,现在终于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了。我们找了个避雨的地方,三下五除二取出雨衣并穿在身上。
雨雾交织在一起,刚才还能模模糊糊看个影子的那些山峰现在连个影子也看不见了。无景可赏,我们只能继续寡走。
大约10.5公里后,我们经过情人瀑。情人瀑是由山间的溪水经过一落差地段形成的。去年11月自驾来此时,我曾经去过情人瀑,所以这次懒得再去了。
情人瀑旁边有条路,通往“家朋四尖”之中的鹰嘴尖、猴子尖、饭甑尖。虽然翻越这三尖只有区区四五公里,但是山高路险,寸步难行,存在着被摔成四分五裂、支离破碎的危险,不是有腿就行。










经过情人瀑大约2.5公里后,前方就是久负盛名的“家朋四尖”中的豺狼狗尖。豺狼狗尖与鹰嘴尖、猴子尖、饭甑尖分布在皖浙天路的两侧,遥遥相望。
我之前来过豺狼狗尖两次:第一次是在多年前跟着一户外组织在一本地向导的带领下,从后山翻山越岭上去并从此常规野道下来;第二次是去年11月份自驾来此时,我和同行的老哥从此常规野道上去并下来。
豺狼狗尖危险更甚于另外三尖,以至于多年前有人不慎摔成了肉饼,一命呜呼。
可惜,高耸入云的豺狼狗尖躲在浓雾之后不肯见人,我们立足在天路之上无法一睹芳容,只好作罢。
令人倍感欣慰的是,10时左右,日出了,雾散了,雨停了。那些山峰,那条公路,甚至那些远方的村落,都一下子变得清晰可见了。
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当我回望来时路时,蓦然发现大片的云气在山间蒸腾而起,形成壮观的云海奇观,天路的部分路段也淹没在云海之中。
这可是今日意外的收获!我们忙不迭得“咔嚓”“咔嚓”“咔嚓”取景拍照。
11:30左右,我们到达云山岭。云山岭据称是皖浙天路的最高点,海拔1158米,比家朋村的皖浙天路起点高出八九百米。皖浙天路在云山岭中间硬生生开辟出一条道路,远远望去很像一道石门。
这时我们已经徒步了大约18公里了,而且是一路拔高。饥肠辘辘的我们决定在此路餐。
云山岭的右侧不远处就是“家朋四尖”中的饭甑尖。去年11月自驾皖浙天路时,我曾经造访过饭甑尖,往返耗时约1.5小时。
上次游览尚村时,我曾经向尚村的村民打听前往饭甑尖的道路。当地的一位村民说,尚村后面确实有野道直达饭甑尖,但是路很不好走,里程也有八九公里长。
12时左右,我们风卷残云般地解决了午餐。剩余的里程还有大约12公里,都是一路下坡,就算是跑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好景不长。正在此时,天空又开始下雨,且有越下越大之势,我们只得再次穿上雨衣。
剩余行程的大致走势是先向南再向东。14:10左右,我们达到荆州乡政府,皖浙天路徒步活动正式结束。
这里是荆州乡政府所在地——上胡家村,距离绩溪县城大约50公里。这里有条公路通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岛石镇岛石村的倒龙山,称为倒上线。
15:30左右,另一路休闲游的人马也乘坐绩溪县客运枢纽站到荆州乡的503路公交到达荆州乡政府。两路人马合并一处,寻求食宿。
贰
2024年11月17日,星期日。
今天的计划是徒步完整版的家荆古道。我之前是不知道家荆古道的,是从一个户外朋友那里听说家荆古道的。
家朋乡的家朋村和荆州乡的上胡家村之间虽然隔着数重崇山峻岭,但是至少有两条道路可通:一条是皖浙天路,一条是家荆古道。
顾名思义,家荆古道就是连接家朋乡和荆州乡的远古道路。由于家朋乡之前称为坎头乡、磡头乡,所以家荆古道也称荆坎古道、荆磡古道。
在皖浙天路通车之前的成百上千年里,家荆古道是人们往来家朋乡和荆州乡的必经之路,祖祖辈辈,生生不息。
如果单论景色和知名度,相比于徽杭古道,家荆古道自然难以望其项背,也没有异军突起。然而,于我而言,家荆古道还是值得再次一走的。
该走了,不等了!浮生若梦,物换星移,盼望已久的这一天终于临了。
一大早起来,就觉得冷气扑面而来,让人不寒而栗,温度比昨天降低了不少,而且天空又飘起了蒙蒙细雨。为免淋雨着凉,我们再次穿上雨衣。






7:30左右,我们开始根据轨迹徒步家荆古道。既有轨迹,又有路标,所以路很好识别。
我们顺着溪流穿过上胡家村,大约2公里之后,告别人烟稠密的村落,水泥路结束,石阶路开始。
沿途竟然有浅黄色的丝带,那是很久之前的户外活动留下的痕迹。有了这些丝带,几乎用不着看轨迹了,可以一门心思徒步了。
这时天上刮起了西北风。看来,今天我们要在凄风冷雨中行进了。
通往家朋村的古道就是一条路,也几乎没有分岔,顺着路走就是了,甚至无需找路。
这里人迹罕至,应该好久无人问津了,古道两旁的草木虽然枯黄,也丝毫不改其疯长的态势。
我们走走停停,大约5公里后,到达古道最高点一一海拔1100米的荆磡岭。它与遥遥相望的云山岭共同构成了这一带峰峦的分水岭,也是家朋乡和荆州乡的分界线。
这时裤脚湿了,鞋子湿了,袜子也湿了。可是,我们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冲天勇气和万丈豪情,依旧士气高昂,风雨无阻。
今天天气不好,山间雾气蒸腾,遮挡了视线,相距不远的佳景“九龙戏珠”是无法一饱眼福了。
去年11月份组织自驾去皖浙天路时我也顺便走过家荆古道。殊为可惜的是,鉴于当时天色已晚,我们徒步了一半就返回了。
那次乘兴而去,却半途而废,我一直耿耿于怀,心有不甘。后来的日子里,我数次对自己说:下次一定要走个完整版的家荆古道。
这次终于得偿所愿,一抒块垒!
过了荆磡岭,里程也完成了一半,而且剩余的行程都是下坡路了。







我们原本认为今天就算不比昨天快,也不会慢多少。可是,下坡的道路非常湿滑,我们根本不敢走快。
虽然我走得非常小心翼翼,也使用了登山杖,速度也慢得让人震惊,我还是不可避免地跌跤三次,人仰马翻,灰头土脸,四脚朝天。除了石阶上溜滑异常之外,还因为我的鞋子也很不防滑,穿在身上的雨衣也老是阻挡并不开阔的视线。
幸好我反应敏捷,别无大碍,除了疼上加疼之外,不影响正常行走。
同行的两位队友也无一幸免:其中一人跌跤一次,另一人跌跤二次。
经过观音堂旧址,我们终于走完了让人望而生畏的石阶路,进入水泥路。远眺门前岩,途径幸福村,我们进入家朋村。
又经过许家朋烈士陵园,右前方海拔不足百米的山丘就是平顶山。那次我上次徒步半程家荆古道返回时曾经上去的地方。
这时是上午11:30左右,我们找了个饭店午餐:每人一碗面条。午餐后,在手机导航的帮助下,我们经过磡头水街,12时左右,我们一行三人回到家朋村停车场附近的“家朋”公交站,家荆古道徒步活动正式结束。
我的那位户外朋友一直想组织人马徒步家荆古道,我也想着参加他的队伍一起去徒步家荆古道。可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这位朋友组织徒步家荆古道的计划一直胎死腹中,愿望也一直束之高阁。这次,我们的小分队身体力行,亲自出马,圆满地实施了计划,成功地实现了愿望。
古道沿途有不少供路人避雨的石屋,古道右侧是一条流水潺潺的溪流。溪水来自荆磡岭之巅,一分为二,一条向东南流向上胡家村,一条向西北流向家朋村。
水是生命之源。这两条溪水在历经千年的时间长河里,默默无闻地哺育着两岸的人民。
先民们逐水开路,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智慧。
叁
此次皖浙天路、家荆古道赏秋大环线徒步是南京七星楼户外群今年组织的压轴活动。我原本计划自驾前往,但是带车人临时有事退出,后来才不得不改为公共交通前往。
2024年11月15晚19:19,我们在南京南京站乘坐C3695次城铁,当晚21:11到达绩溪北站,晚上住宿于绩溪北站附近。第二天早晨步行至“阳光一号”公交站,于6时左右乘坐绩溪客运枢纽站到和阳村的505路,于7:10左右到达“家朋”公交站。
绩溪客运枢纽站到家朋的公交车除了505路之外,还有绩溪客运枢纽站到坎头的502路、绩溪客运枢纽站到荆州的503路和绩溪客运枢纽站到霞水的506路。这些公交车从绩溪客运枢纽站到家朋的路线完全是一样的,大约需要七八十分钟,发车时间不尽相同。
2024年11月17下午13:30,我们在“家朋”公交站乘坐霞水到绩溪客运枢纽站的506路公交车,于14:50左右到达绩溪客运枢纽站,再向南步行几百米到达近在咫尺的绩溪北站,下午17:17,乘坐D5506动车,当晚19:09到达南京南站。
总的来说,绩溪北站到家朋的交通还算便利,除了班次有些不充足之外;南京到绩溪的交通非常便利,这得益于在不久之前开通运营的绩宣高铁。




在连绵不绝的山岭之间修建皖浙天路,其难度和危险性可想而知。1988年,人们在云山岭之南大约2公里的地段热火朝天地施工修路时,一场山洪突如其来,让猝不及防的人们瞬间遭受灭顶之灾。无情的洪水裹挟着大量泥石形成排山倒海般的泥石流,顺势而下,残忍地吞噬了三十多位鲜活的生命。
16日下午,我们沿着皖浙天路从云山岭下来时,在一个转弯处曾经路过一个公墓,这个公墓的纪念碑上铭刻着三十多个名字。正是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造就了脚下这条“华东地区最美丽的天路”,正应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我们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毕恭毕敬地向长眠于此的三十多位英魂祭拜三次。
有着“皖南青藏线”之誉的皖浙天路近几年声名鹊起,几乎与有着“皖南川藏线”之称的江南天路并驾齐驱。有一项民调显示,选择皖浙天路的比例高于选择江南天路的比例很多。
也许出于技术、成本、难度等因素,皖浙天路只有双向二车道。除此之外,皖浙天路几近完美,值得称赞:有用于停车驻足的观景台,有绝不雷同又颇有创意的宣传词,甚至有专供露营的场地……
“两步路”轨迹记载软件显示:此次皖浙天路徒步全程大约30公里,运动耗时大约6小时6分钟,休息耗时大约1小时5分钟,累计耗时大约7小时11分钟,运动均速大约5.0公里/小时,全程均速大约4.3公里/小时,最高海拔大约1167米,累计上升大约1449米,累计下降大约1045米。
“两步路”轨迹记载软件显示:此次家荆古道徒步全程大约11公里,运动耗时大约3小时42分钟,休息耗时大约1小时8分钟,累计耗时大约4小时50分钟,运动均速大约2.8公里/小时,全程均速大约2.2公里/小时,最高海拔大约1112米,累计上升大约451米,累计下降大约855米。
这次皖浙天路、家荆古道赏秋大环线徒步累计徒步大约41公里,累计拔高大约2000米。两天下来,虽然腰不酸、背不疼、腿也不抽筋,但是肩膀痛、小腿酸。
如果轻装上阵,这次皖浙天路、家荆古道赏秋大环线徒步一天之内也可以完成;如果胆大心细,这次皖浙天路、家荆古道赏秋大环线徒步一人独自也可以完成。
皖浙天路徒步虽然强度很大,但是难度不大,需要很强的体力,不是只要有腿就能走的;家荆古道徒步虽然强度不大,但是难度很大,需要完善的装备。如果不是赶上第二天下雨客观上增加了难度,家荆古道徒步应该速度会更快一些,结束得也会更早一些。
也许我们来得有些迟了,预想中秋叶满枝头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了,树枝上光秃秃的,几乎没有了树叶。如果能够早来哪怕十天半月,兴许还能抓住秋天的尾巴,赏秋也不至于成为梦幻泡影。
虽然有些许遗憾,但是我们有幸见到了云蒸霞蔚般的云海,也圆满完成了预期的任务,还遇到不少素昧平生的人们。
在情人瀑附近的皖浙天路上,遇到一队由摩托车发烧友组成的人们。他们浩浩荡荡,前赴后继,与我们擦肩而过,摩托车马达发出的巨大轰鸣声震耳欲聋。他们装备齐全而先进,在天路上纵情驰骋,威风凛凛,让人羡慕不已。
在豺狼狗尖下的皖浙天路上,我看到一个人带领着一群人,就像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那样。这个人一手举着小旗子,一手打着花格子伞,腰挂小蜜蜂,一边沿着天路迎面向我们走来,一边喋喋不休地解说着。不消说,这厮一看就是导游。
导游的后面稀稀拉拉地跟着一群散兵游勇,人数有一二十人左右,多是二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不知来自何方,看模样像是乘着大巴到此游览的游客。
这些游客见我们背着沉甸甸的背包还能健步如飞,赞不绝口。他们之中更有一人小声地说,我们的双腿比汽车轮子还跑得快!这话固然是假话,但是我们都很爱听。
在快到云山岭时,我们又遇到一个自驾车队。车队的小车子鱼贯而过,车里的驾驶员争先恐后地从向车外的我们竖起大拇指。看着他们扬长而去的身影,我们投桃报李,大声回应他们“谢谢”。
摩托车队和自驾车队的方向和我们一样,他们应该都是前往荆州乡的。
最让人觉得意外的是,我们在家荆古道徒步了大约6公里后的后半程下山途中,竟然与一群驴友不期而遇。这群人大约有十余人左右,老少皆有。
与这群素不相识的人交流后得知,他们是宣城本地的户外群,从梅干岭上下来,准备沿着古道前往荆州乡,与我们的方向刚好相反。
这次的天路之行有这么多同行者,让人感觉不到一丝寂寞。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荆州乡人民政府的亲民政策。那天下午14时左右,我们徒步完成皖浙天路后,进入荆州乡人民政府大院汇合,发现大院竟然没有设立门卫,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不用登记、搜身或盘查。
乡政府的大院虽然场地不宽,却允许停泊外面的社会车辆,只要有序停放就行。我们在这里确实发现两辆苏州牌照的私家车,他们是自驾游览皖浙天路的。
经过与一年轻工作人员交流得知,乡政府大楼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距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之所以看上去比较新,是因为外墙不久之前粉刷过。
乡政府还允许在此扎营,但是要带走“自造”的垃圾,允许生火做饭,甚至邀请在此用水、洗澡和洗漱。
那天下午15时左右,那两辆苏州牌照的自驾车里的一男二女三人就在此“埋锅造饭”,嗨得不亦乐乎。
这样的亲民政策才真正无愧于“人民政府”的称谓!

孟浩然曾说:“人世有代谢,往来穿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汉诗《生年不满百》也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古语有云:美景养眼,美女伤身。在这激情燃气的岁月里,我们这次南征收获满满,不虚此行。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有着“皖南川藏线”之称的江南天路东起宁国市的青龙乡,西至泾县的蔡村镇,其精华路段大约120公里。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值得期待!
(郑重声明:本文图片均来自本人和队友亲摄,且用于非商业目的;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七星楼主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