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厦门> 山会越登越高么?2024第一座山从慕峰开始

山会越登越高么?2024第一座山从慕峰开始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山会越登越高么?2024第一座山从慕峰开始

2024-12-27 10:38:38 20480

多年前,朋友开车送我去徒步起点。他说,你们玩这个的太可怕了,比DB和**还吓人,走着走着早晚走山顶上去。


慕士塔格,属昆仑山脉,西昆仑第三高峰,海拔7546米,有着“冰川之父”之称。慕士塔格属高山冰川地貌类型,山体宽大,浑圆,形状似馒头,也算是7000米级别山峰最好登的一座吧。


刚接触登山的那年,曾视慕峰为自己登山的终极目标,玩儿了两年后对这座山已不再有什么欲望。机缘巧合,受自由之巅团队邀请参与今年慕峰的全程记录拍摄任务,也成就了我这次的慕峰之旅。人生往往就是这样,当你放下时机会却悄然而来。下山后,陆续接触了两位登过8000米的登山者,从未敢想的8000米似乎开始蠢蠢欲动,山真的会越爬越高么?

关于慕峰的攀登感觉没什么太多可说的,多上点图记录下流水给大家看看吧。

抵达喀什,这是一群没苦找苦吃的出城打工仔

D0:喀什葛尔

喀什,这是第四次来了。很喜欢这个地方,第一次来是独库公路骑行结束乘火车而来。如今的喀什古城似乎已不再是从前,激增的游客和全国各地一样的店铺林立,已经失去了很多味道。那,喀什就说说吃吧。

● 早餐我吃的比较重口,最喜欢的是羊头汤泡馍。从20元一份的吃到10元一份的,其实感觉量的多少不看钱,全看老板心情,一顿早饭下去基本就要晚饭才饿了。

● 午餐我比较喜欢烤包子、拌面或者抓饭,抓饭我偏素抓多一点,再配两个薄皮包子。吃抓饭要趁早,大锅抓饭油比较大,泡了大半天的抓饭油就太多了。

● 晚饭那就只能是烤肉了,3元一串,5串已是极限,再多我是吃不完的。

D1:喀什(1300)——204登山小镇(3650)

我们这次使用的是凯途的营地,凯途的大本营今年就设在了国道旁的204小镇,乘大巴200公里,约6小时。途径白沙湖,原来开放的湖岸也已经围起来收费了,这一年的白沙湖也不如原来的美了。

白沙湖一撇

路上的公格尔九别峰

第一次接触7000米+的营地多少还是有点意外,和平时经常混迹的各种营地还是不太一样。两人间的方形帐,自助餐、会议室、休闲空间整齐排列再映衬着远处慕峰巨大的山体多少还是有点震撼,2025也许再来住的就不是帐篷了。

雪山下的204登山小镇

D2:大本营徒步拉练适应

休整日,除了吃休息就是徒步拉练适应,目标就是国道对面的小山坡,海拔4100左右,没什么可说的,大家边走边聊,互相进一步认识,强度不大,休闲一日。

李老师带领的愉快徒步拉练日

D3:大本营(3650)——ABC前进营地(5050)-

第一次拉练,早饭毕,领路餐出发。(不得不说,路餐都给安排的妥妥的,摆满一地,自助,想要啥拿啥,拿多少都得自己背)先乘车至传统大本营再徒步至ABC营地,此行主要任务一是适应,二是运输装备。适应一是海拔适应二是装备适应,运输主要是把雪线之上要用的物资先行运输上来。整体强度依旧不大,路途不长,相当于去爬了个大峰甚至还简单点。

冰川之上

身后的老大本营

ABC营地

D4::大本营修整

大本营修整最多的就是吃,不知不觉就开饭了,又开饭了,山还没上感觉都要吃胖了。


饭菜没拍,就看看山吧

D5:大本营(3650)-C1营地(5600)

二拉的第一天,到ABC换高山靴穿踏雪板,前段和一拉没有区别。沿途的冰塔林还是很壮观的。抵达C1前的大雪坡还是有点漫长的,整体坡度不大,雪况也还算不错,穿着踏雪板基本不会陷,算是登山中的高速公路了。C1营地已经搭建好,高山帐,两人一顶,并留有一顶为大家存放提前运送上来的冲顶物资。这个海拔平时上的比较多,并无任何不适,感觉溜溜达达就到了,大家也基本都状态良好,信心满满。

ABC营地换装出发

上了雪线

遥望C1

D6:C1营地(5600)——C2营地(6200)

今天的路程主要是穿越裂缝区到C2营地,住宿一晚适应海拔。整体线路没什么风险,难度也不大,路程比前日更长一点,对高海拔适应要求更高一点。

出发前往C2

只看了冰塔林那会,还没有那么真切感受到冰川之父的魅力,这一段路程是个人最喜欢的一段,巨大的冰川,流淌的冰河让冰川之父实至名归。

巨大的冰川

流淌的冰河

穿越冰裂缝的队伍

穿越冰裂缝的队伍

穿越冰裂缝的队伍

雪坡上的队伍

即将到达C2营地

C2营地的高山帐也是两人一顶,今天行进路上飞了两次无人机,导致到了C2眼睛疼的要命,见不得一点光,躺在帐篷里闭着眼睛也是眼泪止不住的流,雪盲这个事看来是一点大意不得。C2这一晚睡的并不好,断断续续,时睡时醒,这也是第一次在这个海拔扎营,上山之前还是有点忐忑的。第二天早上询问大家,普遍睡得一般,慕峰资深向导王红说:6200营地是最难睡的,大部分都睡不好,也是正常。

D7:C2营地(6200)——C1营地(5600)——204大本营(3650)

下山回营地,很多伙伴都想说,可不可以直接冲顶,不想再走一遍这来时的路。答案是否定的,科学登山尤为重要,下山观景。到了营地哈密瓜、西瓜、可乐早就摆好了,这算是下山的最大幸福吧,二拉结束,相当爬了个玉珠峰吧。

二拉结束,下山修整。

D8/9:休整日

连续两日的休整日,大家都选择了去塔县休闲。之前塔县去过了一次,看过了如今的喀什景象,已经不想再去塔县遭受打击了。选择了独自留守营地。前面的日子,虽然工作不多,但也是忙前忙活,就这样过两天清闲的日子。其实还想走去冰塔林末端近距离飞飞无人机,再拍摄点素材,三年前第一来请了当地人的车到过一次冰塔林中,如今还是想再去的,结果连续两日的坏天气,冰塔林也没成行。发呆看风景是惬意的,过了两天吃了睡,睡了吃养膘的日子。

日出的光

云层之上的慕峰

自驾露营也是不错

慕峰金山

厚厚的冰层

公格尔九别

中巴友谊公路

D10:大本营(3650)-C1营地(5600)

真正的慕峰攀登今天就算正式开始了,前面的路段再次重复,还是第一次这样登山,重复往返对心理上还是有一点考验的。抵达ABC营地换装时天气大变,扬风夹雪,慕峰第一次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C1营地也是大风不止,白毛风覆盖了整个营地。


时间关系,攀登正式开始

过了ABC遭遇大风天气

恶劣的白毛风

D11: C1营地(5600)——C2营地(6200)

一夜大风后天气尚可,这条路已经走过一遍,慢摇即可。这次学乖了,无论使用相机还是无人机都不敢再摘下眼镜了。晚饭后,C2营地的日落真是太美了,就是那句:“我在你的日照金山里”。经过二拉的适应,6200C2营地的这一晚睡得格外好,可见海拔适应效果不错。

走过一次的C2路,适应海拔都还挺轻松


C2营地的日落,我在你的金山里

D12: C2营地(6200)——C3营地(6900)

今日出发即晴朗,好天气整日伴随,炙热的阳光照耀的羽绒服都有点穿不住,这也是此次攀登以来最好的天气。今天的路程就是一坡之后又一坡,超高的海拔和连绵不断地坡。宁静的山河流动的云可以更好的感受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爬完最后的绝望坡也就是C3营地了,C3营地的规模比C2C1就小的多了。但也可以满足两人一顶高山帐,原本以为这一晚可能会睡不好,反正凌晨就要出发,结果一觉睡到了听到外面的嘈杂声。


C2出发


雪坡上的身影


一个人的雪山

绝望坡主打的就是绝望

C3之前的绝望坡


抵达C3的队员

C3营地的规模要小的多

D13: C3营地(6900)——顶峰(7546)——C2营地(6200)

2点起床,3点出发,今日天气已大不如前,风声呼呼,雪花飘飘。直到下了山才知道,我们的冲顶日是近十来年天气最差的一次。摸黑沿着前面队伍头灯散发出的亮光一路前行,风雪越来越大,温度也是丝毫没有升高。


天快亮的时候风雪加大,吹起的风雪让能见度已不足10米,原本可见的路旗已不见踪影,难以辨别方向。糟糕的天气难以用语言形容,看照片吧!这里我们似乎迷路了,找不到前进的方向,经过轨迹确认,我们离线路并不远。正在纠结继续前进还是下撤的时候,一阵风雪吹过似乎看到一面小红旗和两个人影,赶紧跟上去,一面面小红旗逐步显现,感觉就像慕峰这是给我们开了登顶的窗口。以前对路旗这个东西并未有太多体会,这是才明白登大山路旗的重要性。慕峰的山顶真是太平太大了,听人说过,但没想过到底有多大。恶劣的天气,能见度极差,所以我们找顶峰的标志玛尼堆风马旗足足耗掉了半个多小时,在看到山顶的那一刻,我只想说,给跪了。


风还是那个风,雪还是那个雪,没有能见度,山顶四周以外没有看到一点,辛苦背上来的无人机起飞的机会都没有,拍照下撤、下撤、下撤,一分钟也不想多呆。

做为队伍收尾,我们没有预期下到C1营地,最终留宿C2,这一夜天气又变好了,心情也轻松了,睡得更好了,就是有点饿。

D14: C2营地(6200)——C1营地(5600)——204大本营(3650)——喀什(1300)

一路回到大本营,羽绒服都懒得拖,热就忍着吧,就想赶紧下去了,想着山下的可乐、哈密瓜、西瓜,一路无话,顺利下山回喀什。

慕峰的攀登、说难个人感觉不算难,说不累那是不可能得,14天的山里生活、身体、心理都还是很疲惫的。

几点个人感受:

1、平日有锻炼,耐力好一些,客服高反登顶不是大问题。

2、即使是阴天也一定注意好眼睛的保护。

3、防晒的使用,个人感觉眼部之上额头部分不要抹,戴好头巾物理遮挡,要不汗水混着防晒流到眼睛里沙的十分痛。

4、氧气的使用挺难抉择的,我们来工作自然不能使用氧气。来登山的,付出这么多时间和金钱,使用氧气登顶几率会大大提高,不用你还会再来一次么。

5、恶劣天气下,一定注意保暖,山上的极寒效应很可怕,可能瞬间几秒就会冻伤你的手指,切不可轻易摘下手套等装备,以免遭受冻伤。

拍摄设备:

1、 佳能R62 RF24-105

2、 大疆御3pro无人机

3、 大疆AC4运动相机

作者介绍:

摄影记者

户外重度爱好者

什么都爱玩什么都不精的选手

登山、攀岩、徒步、骑行、摩旅、自驾

川登协持证高山协作

兼职带队随队摄影5-6千米雪山攀登

如有线路或装备问题都可以加我交流

小红书:嘿军哥或HJG2222

抖音:嘿军哥或HJG_2222

微信:HJG_22222

最后厚脸皮上两张自己的工作照

谢谢观看。

45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嘿军哥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嘿军哥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