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26米技术型雪山登顶!
相关轨迹:上城子村--上木居--里索海
你为什么攀登?
是为了体验还是山的高度?
是因为好奇还是自我实现?
走过,
就是答案。
世界是旷野,
亦或高远,
亦或宽阔。
路是梦想,
心是方向,
总有一种声音在召唤,
总有一份力量在牵引。
让脚步追随,
做寻光的旅人。
登一座山,
感受顶峰相见的滋味。
抓住每一个契机,
遵循每一次心灵悸动。
邂逅乌库楚,
超越极限,
站上浪漫的雪山之巅……









驴行时间:04.29--05.04
驴行目的地及景点: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乌库楚、里索海
驴友:
幽兰、流星雨、周大妹、秦多多、色影驴途
商业登山队及高山向导:
小牦牛户外探险|小牦牛181+6137+1596 |VX号:Tianlu0616Wyp)
驴行方式:
自驾+重装徒步+乌库楚登顶
驴行线路:
乐山--康定--贡嘎山镇上城子村--乌库楚5526m--贡嘎山镇上木居村--里索海4550m--上木居--康定--乐山
本次乌库楚雪山攀登详细行程:
① 乐山--(自驾/450公里/13小时)--贡嘎山镇上城子村 宿上城子村乌库楚拉木民宿,海拨3700m
② 上城子村--(自驾/土公路/19.8公里/7小时)--BC大本营 宿BC大本营,海拨4300m
③ BC大本营--(徒步/4km/5.5小时)--C1营地 宿C1营地,海拨5000m
④ C1营地--(登顶/2.25km/5小时)--乌库楚5526m--(下撤/2.25km/2小时)--C1营地--(徒步/4km/3小时)--BC大本营--(自驾/土公路/19.8公里/1.5小时)--上城子村 宿上城子村乌库楚拉木民宿,海拨3700m
⑤ 上城子村--(自驾/15km/0.5小时)--上木居村--(徒步/9.3km/4.5小时)--里索海 露营里索海,海拨4550m
⑥ 里索海--(徒步/9.3km/3小时)--上木居村--(自驾)--康定--(自驾)--乐山
费用:8800元
① 乌库楚雪山商业登山费用7800元/人
② 自驾费用700元/人,其中:油费110元/人、过路费30元/人、出车补贴100元/人、里索海摩托车搭包往返100元/人、拼饭费等等360元/人
③ 乌库楚BC大本营至C1营地协作帮背包(登山装备及睡袋等,限30斤,队友可拼包)费用300元/包
驴行常规装备:
① 穿戴:冲锋衣裤、抓绒衣裤、速干衣裤、羽绒衣裤、高邦徒步鞋、徒步袜、魔术头巾、手套、雪套、雪镜、头灯、帽子、登山包、冲顶包、保温杯、溯溪鞋、护膝、防晒霜、唇膏、登山杖、换洗衣服、一次性内内、雨披、雨裤、冰爪、防水袜、防水驮包
② 餐食:餐具、炉头、气罐、套锅、高原打火机、反应堆、方便面、肉松饼、吐司面包、溜溜梅、坚果、水果、冲泡米、紫菜汤、压缩海带、酥肉、脱水蔬菜、真空鸭、真空豆腐干
③ 露营:蛋槽垫、帐篷、铝箔垫、羽绒睡袋
④ 药品:感冒药、头痛粉、止泻药、消炎药、邦迪、葡萄糖、方块姜糖、退烧药、西洋参含片
⑤ 其他:干湿纸巾、暖宝宝、垃圾袋、防水袋、口罩、身份证、备用现金、太阳能板、充电宝、充电线、手机、相机、八爪鱼
技术性登山必备装备:冰镐、高山靴、冰爪、头盔、上升器、主锁.散锁、8字环.下降器、安全带.牛尾
沿途食宿及驴行信息:
① 小牦牛户外探险181+6137+1596
② 上城子村乌库楚拉木民宿扎西降泽182+2758+9222 188+2885+1889
③ 贡嘎山镇上木居村上木居旅游之家
倡议:
在路上不乱扔垃圾的同时,随手拾捡沿途垃圾,尽力而为,能捡多少是多少,尽可能让原本清洁的户外少一份污染

四月的时候还不知道乌库楚,甚至从来没听过这三个字。一个偶然,从决定去攀登它的乐山驴友幽兰口中得知。幽兰的攀登期恰逢五一小长假,我一边从文字上粗粗地了解乌库楚,一边综合评估自己的能力,一边用心查阅商业登山队‘小牦牛户外探险’,很快,做出了同行去攀登的决定。
乌库楚,官方海拔5526米,是一座初级技术性雪山,全程攀登强度、难度适中。
该山位于甘孜州康定市贡嘎山镇上城子村,贡嘎山之南,属于大雪山山脉南延段。在山脊上回望北方,可远眺贡嘎群山。那玛峰,朗格曼因,贡嘎主峰,金银山等众山峰尽收眼底。脚下则是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攀登路上景色尚佳。
每一座雪山都有一个传说或者神话,乌库楚也不例外。该雪山有两个顶,分别是乌库和楚。从大本营看上去,左峰是丈夫乌库,右峰是妻子楚,背后是一段爱情故事。 乌库楚雪山离成都510公里,乘车7.5小时到上城子村。山峰接近性很好,可直接坐车到达海拨4300米的BC大本营。
乌库楚极其适合开展登山培训、技能掌握和普及型攀登活动,也是一座尝试和体验阿尔卑斯方式攀登的技术型山峰。
乌库楚雪山冰川丰富、风景优美,是一座独立型雪山。

小牦牛户外探险创始人小牦牛(王永鹏),KAILAS凯乐石赞助运动员,18年带队经验,长期带队慕士塔格峰、宁金抗沙峰、雀儿山(是带客最多的山,登顶100多次)、勒多曼因、金银山、玉珠峰、雪宝顶、雪隆包、都日峰、四根香峰、雅姆峰(东顶线路开辟者)、半脊峰、大玛雅、小玛雅、日果冷觉、四姑娘山大二三峰、玄武峰等。亦可私人定制山峰、未登峰、1:1阿式攀登。 小牦牛在带商业队的同时,也是一名自由攀登者。
2020年金犀牛最佳攀登成就获得者(国内攀登届最权威的奖项) 2019年10月开辟阿妣峰中央直上新线路,命名为“突破”2020年9月成功登顶婆缪峰,自由扶梯线路 2021年11月登顶四姑娘山幺妹峰,南壁中央直上线路 2022年接受国内权威户外杂志《户外探险》专访: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UwNDI1Mw==&mid=2649600942&idx=1&sn=c1dcc2ad7dfe6fad2bb7a09bd32a0909&chksm=8800f33cbf777a2a66fa9fc2f53b7fded66afaffbd7595218158ea1270b7927ce6605beb7701&mpshare=1&scene=1&srcid=0424UW5V6GRWpp1ksNRFieQy&sharer_sharetime=1682648764404&sharer_shareid=f018eaf01feb611b900e3a7244c12c12#rd
长期带领北大山鹰社、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农业大学等登山队。已攀登多座无名未登峰、多次参与高海拔救援、获得多次四姑娘山攀冰比赛男子组速攀第一名。

乌库楚攀登的乐山姐妹团:
在乐山户外活跃了10多年,认识幽兰、周大妹和流星雨的时间不足两年,以至于错过了很多可以一起走线的机会。这次乌库楚攀登能够组成乐山姐妹团,缘于我们默契的亚莫措根之行与无数次峨眉山野路拉练。
内心坚定,志趣相投,团结协作,才能相遇在路上,相见于峰顶!

我们的乌库楚攀登今天要启程了。
从乐山到上城子村450公里路程,导航显示需要7小时。
早上五点,起床喝了一碗杂粮糊,提上单反相机出了门。将车子开出车库,停在小区路口打着双闪等待从城里过来的小伙伴们。
天空漆黑,看不出是晴还是阴。乌库楚是我的第一座雪山,心中有期待也有隐隐担忧。是的,昨天晚上折多山下了大雪,川西的五月依然是春雪季,天气十分不稳定。只不过经历了最痛人生的我,根本无力挣扎,告诫自己凡事还得顺应自然,遂了天意。
我的小自由侠实在太小,要载5个人,要载5个重装包,还有一堆装杂物的小包。我们想尽了办法,把后排座位都挤了一个来放行李才算把人和物都挤进车内。
5点50分,发动汽车,驶进乐山南,行驶在G93成渝环线高速上。
今天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由于我们出发时间足够早,在康定出高速的时候一点也不拥堵。
从乐山到上城子村有两条道,一条是翻折多山,一条要绕中谷村。考虑到今天的折多山可能需要上防滑链才能翻过去,于是我们一致决定绕道中谷村。
果然,听说康定到稻城的大巴车开出城又开回城停住了,原因是折多山正在实施交通管制。
9点,经过木格措,我们一头撞进茫茫雪原。
新雪铺上公路,铺满山头,银装素裹的世界万簌俱寂。偶然有一丝蓝挤破浓云跳出来,打开寂静,露出一线生机。

上了中谷村,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缓缓行驶几公里之后彻底停住,434省道开始堵车。
从中谷村到雅拉山口的40公里翻山路我们开了整整6小时,全靠清运车在前面铲除路面冰雪。

车流排成长龙,清运车清理一段,汽车向前蠕动几步。

434省道走过多次,这次是不一样的韵味。
群山铺陈,焕然一新的土地向着天际无限漫游,流进白云深处。
天地苍莽,心境不由舒畅。禁不住深深呼吸一口,忘记自己,也忘却周遭。

沿途的风景真的很美,可我们经过红海子时并不敢停车,一心只想冲过拥堵路段。
前面的路还远,今晚我们必须赶到上城子村,乌库楚才是这一趟行程的主角。
一步一挪移地翻上海拨4370米的雅拉山口,奇迹出现,前路畅通无阻。原来,山口另一边的道路上丝毫没有冰雪,仿佛堵车从来都不是它的事。
下午三点,驶过康定机场,驶过斯丁措,与一架直冲云霄的客机邂逅,蔚蓝天空里的它装饰了我们的镜深,成为雪原里最亮丽的一抹风景。

康定机场的航班因天气因素从来不确定,要想在斯丁措上空看到飞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此时偶然得见,是一份好的预兆吧?
带着憧憬,沿着434省道一路下行,于下午四点到达新都桥。
在新都桥给自己的小侠加满油,一刻也不敢耽搁,从瓦泽村拐进248国道,往沙德镇的方向疾驰。
见过秋天的248国道,它美得纯粹。金灿灿的道旁树,静谧的村庄,袅袅的炊烟,蜿蜒的河流,成群的牛羊,是心底追寻的理想的家的样子。

当汽车穿过还披着春雪的半青半黄的青杨林,以为一不小心碰上呷根坝的初秋。
天空无比阴沉,我们还是忍不住停下车久久驻足。
如果在深秋季爬上周围的山头鸟瞰,会不会发现比新都桥更美的风景?我猜,一定会。

过了沙德镇不久,进入003乡道,路面上时不时有掉落的细碎石头。我们的秦哥经验丰富,小侠一路平平稳稳地行驶在山路上。
跟着导航,于下午6点多到达贡嘎山镇上城子村。算算时间,420公里的路程足足开了13个小时。
早上6点从成都出发的大队伍还在后头,我们停在桥头等队长小牦牛。
这次我们乐山姐妹团没到成都集合而选择自驾的原因是想等从乌库楚下来后顺道去看里索海和莲花湖,秦哥因此得以能一同到乌库楚大本营走走,他的加入解决了我一个人开车的难题。
在桥头等了差不多半小时,小牦牛来了,一同到达的还有协作和队员,20多人。
我们住在上城子村的乌库楚拉木民宿,老板叫扎西降泽。民宿很宽敞,老板一家人都很热情。难怪川藏队、自由之巅、徐老幺登山队也都入住在此。
行李刚刚放好,天已一片漆黑,一阵雪猝不及防从上方砸下来,雪太大了,密密实实,像团团棉球打在头顶。三两分钟,车顶也堆积了厚厚一层。
无知无畏,南方的娃没见过这么大的雪,高兴得嘣到屋外欢跳。而此时的小牦牛忧心忡忡,生为队长的他心里非常明白,照这样下去,明天上城子村到BC大本营的路要难走了。
匆匆吃完晚饭,小牦牛召集全体协作和队员开了一个紧急会议,提出了三个方案。第一,明天早上正常出发前往BC大本营,后天早上出发前往C1营地;第二,明天下午出发前往BC大本营,后天早上出发前往C1营地;第三,后天早上出发前往BC大本营并上至C1营地。
这时,我才意识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给接下来的登山活动增加了不可预料的难度。
是的,登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是一件充满未知的事情,是一件危险且具有挑战的事情,每一位准备登山的人都必须带着一颗严肃且敬畏的心。
悄悄地收起兴奋劲头,躲在角落里默默祈祷。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盏明灯,引领漫漫人生路。我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知道李宗利的,但我知道他的名字早已像李志新、**峰、罗静、王石这些攀登先锋们一样,深深地印在心底,让我从骨子里慢慢地生出了一个攀登梦。而现在,李宗利老师就在面前,他和他的自由之巅登山队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也将攀登乌库楚雪山。
心里一阵欢喜,乌库楚是我的第一座雪山,有仰慕的队长小牦牛带领,有尊敬的前辈李宗利老师在同一片山域,老天爷一定会厚待我,让我克服种种困难,攀上顶峰吧......

早上不到七点,同房间的小伙伴们陆陆续续摸出了门,一会儿就听到他们在外面嚷:“色色,快点起来,村子好美啊,仙气飘飘的。”
驴行在外,晚上失眠是我的常态。上城子村的这个晚上照例没睡好,他们出门的时候,我索性窝在床上继续养神。经他们一闹,只好也起床。
出门就见我的自由侠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盖了厚厚一层白雪,红得耀眼,野性十足。

转眼就是熠熠生辉的乌库楚拉木民宿,昨晚没看清它的样子,不知道它竟如此好看。

拉了院子里正在装装备的小牦牛过来合影,心里有点激动,有些紧张,还有一份自豪。这次能作为小牦牛的队员跟随他攀登,感觉到无限荣幸。这位双桥沟里升起的攀登新星,这位第17个攀上四姑娘山幺妹峰的中国小伙,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是的,他不应该只是一个会牵牦牛的藏族人,他不应该只是一个会挖虫草的藏族人,他应该享受攀登,做一个真正的自由攀登者。
有人说,不要轻易崇拜别人,但我就是这样毫不掩饰我的心意。

作为干爹的秦哥和作为干妈的幽兰与他们的干儿子小牦牛在上城子村再次团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经过预判,小牦牛将全队的出发时间定在早上10点。
趁装车的间隙,我们在院子外打起了雪仗。

10点整,二哥开着他的丰田霸道沿乌库沟向乌库楚出发,小牦牛开着他的三菱紧随其后,一同出发的还有一辆货卡,几辆皮卡和几辆瑞丰商务。

天气出乎预料地好,万里晴空。
大雪过后的上城子村美轮美奂,小伙伴们差点要跳下车去徒步,急于享受一路好景。
进入乌库沟,手机也进入无信号状态。

沿乌库沟行驶10公里左右,小牦牛担忧的事情还是出现了。

在泥泞的冰雪土路上,汽车一辆接着一辆打滑,协作们推完一辆车又开始拉下一辆车。
泥水甩得老高,车身上下连一条干净的缝隙都不留,司机们找来水把前窗玻璃抹一把又继续前行。
从上城子村到大本营的里程是19.8公里,海拨上升600米,一路缓坡。刚刚给汽车上完防滑链,前面的车又出现了爆胎。在狭窄的土沟里,要错车是十分困难的事。小牦牛和他的伙伴们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奋战在雪地里。



不足1公里的路程已经耗掉大家1个小时的时间,每辆车上除了司机以外的人员全部下了车,汽车还是要飘移在冰雪路面上,无法轻松而平稳地行进。
看来,一时半会儿坐不成车了。
雪地上的阳光刺得人眼睛生痛,有队友提议徒步往前边走边等。也好,反正女生留下来也推不动车,站在路边还防碍车辆通行。
我们还是失算了,高估了这条路的路况,以为最多1个小时车子就会追上来。

似乎人总在成长的路上,似乎总也不能成熟,总是在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中午12点,一行人打了个空手,从12公里处开始徒步,连一口水都没带,更别说羽绒服、雨衣和干粮,让后来的我们尝尽了饥寒交迫的滋味,靠一条冲锋裤在雪地里撑了整整10小时。

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从12公里走到17公里处,从正午走到下午4点,从蓝天白云中走到狂风暴雪里,耐不住饥寒就问路上的其他队友要面包吃,受不了渴就嚼一口路上的其他队友分来的小瓣桔子,抗不过风雪就闪进路边的牛棚里躲身,望穿了眼也没等来汽车。
感觉到冷,好几次想转身回去找车,都因后面的情况不明朗而放弃。
雪越下越大,挪了一个牛棚又一个牛棚,我们已作好最坏的打算,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就买牧民的柴来升一堆火取暖。
与我们同在牛棚里躲身的还有几个队友,其中一个男生实在等不下去,用跑的速度折返回去找小牦牛。
从村子里上来的马队已经超越了车队和徒步的我们,往大本营而去。



下午四点半,终于听到发动机的声音。队友们喜出望外地往牛棚外面跑,等来的是一辆摩托车。幽兰急中生智,拦下摩托车先一步去了大本营。
左顾右盼,又过了半小时,一辆接一辆的皮卡车驶过牛棚,就是不见丰田霸道和三菱上来。
第六辆,第七辆,终于等来小牦牛,终于等来二哥。看看表,已经下午5点。17公里路程,汽车行驶了足足7个小时,那是多么难以想像的艰难啊。
终于坐上了车,终于离BC大本营越来越近。
大家还没来得及高兴,二哥的丰田霸道再次被迫停了下来,前面的货卡彻底坏在路上。
天啦,离BC大本营不过还剩1公里。
二哥下车观察了几秒,决定丢下货卡不管了,上车启动车子硬是从灌木丛中碾了过去。不愧是318线上开油罐车的老司机,车技真了得。
到了,到了,下午五点半,终于到达乌库楚BC大本营。

此时的大本营一片迷朦,能见度不足百米。
知道乌库楚的方位,却连它的半个影子都看不到。
你为什么攀登?是为了山的高度还是路途的风景?
走过就是答案!
在内心里,对于每一趟路途,我希望能够遇见风景,希望能够被大山接纳,希望看到它的容颜。
可是谁又说得清明天呢?
有人说,能登顶一座雪山已经是运气,看风景是奢侈。
我在心里默默地记下了这句话,对于5月的乌库楚,不敢有奢望。

雪一直下,小牦牛和他的协作们刚把车靠稳就开始干活。搭帐篷,拉电线,烧开水,煮饭,最惊喜的是他还给大家准备了无比丰盛的水果大餐。在海拨4350米的BC营地,队友们吃到了新鲜的西瓜、香焦、蕃茄,还有橙子、可口可乐。
看到小牦牛忙碌的背影,第一次有了心疼的感觉。
从成都出发到现在两天了,天气始终阴晴不定,瞬息万变,加上今天的路途艰难,他要操心的事太多。17个队员能否成功登顶,他肩上的担子太重了。

刚刚还看到小牦牛在搭帐篷,一转身,他已经在厨房里切菜。

五六口高压锅一起开工,饭菜一会儿就上了桌。
炖蹄花、魔芋烧鸭、香菇炖鸡、干扁四季豆、青椒小炒肉......丰盛的饭菜再次令大家感动。


就在我们热汤热饭吃得舒舒服服的时候,二哥和他的丰田霸道还奔跑在乌库沟漆黑的冰雪路上。是的,还有我们几个人的装备还没到。先前折返回去拉装备的车子迟迟没上来,不知道又是什么情况。
晚上9点,二哥回来了,所有的装备都齐了,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小牦牛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睡觉前分发了登山的专业装备,登山靴、冰爪、冰镐、安全带以及头盔。我分到一双全新的登山靴,因为自己的脚背过高,在试鞋的时候强烈感觉到脚背磨得非常痛。无奈,大本营再无其他可以调换的鞋子。怎么办?就目前的情况看,穿上这双登山靴走上10步都很困难,后天我怎么登得上顶?我能上顶吗? 那一晚,我失眠了。

半夜起来上卫生间,发现风停了,头顶上有明亮的星星闪烁。
按照以往的惯例猜想,天明后一定有个晴朗的早晨。
果然,七点不到,大本营上空蓝天乍现,白云朵朵,一丝金光不偏不移打在侧面的山头上。
明天早上冲顶一定也是这样的晴好天气吧?内心不免有了高远的遐想。


慢慢地,流云散去,乌库楚露出鱼嘴般的两个顶峰。
你看,左边的是丈夫乌库,右边的是妻子楚。他们年年岁岁依偎在一起,共同守护着乌库沟的万物生灵。

我终于来到你的脚下,来到你的脚下,来到之前图片中才能见识的你。

你的脸庞那么清晰,你的轮廓那么分明,让我一眼就记住了你的容颜。
和煦的阳光亲吻着你的每一寸肌肤,一股暖流悄悄涌上心头。

一个人躲在大帐篷背后望着乌库楚站立太久,忘记了我们还要出发去上面的C1营地。
听到小牦牛开始清点队员与装备,才回过神来,赶紧往大本营跑。
按照小牦牛事先讲好的规矩,每个队员的专业装备(登山靴、冰爪、冰镐、头盔、安全带)和个人装备(衣、裤、鞋、袜、睡袋、路餐、热水、锡箔垫、蛋槽垫、电子设备等等)要由自己从BC大本营背到C1营地,背负能力差的可以请背夫,收费是单程每斤10元。
由于背负能力弱,我和周大妹决定请背夫,幽兰和星雨姐决定重装上5000米的C1营地。

将装备交给小牦牛,抬头就撞见了李宗利老师,心咚咚咚地跳。昨天晚上在乌库楚拉木民宿就好想跟李宗利老师合张影,硬是没敢开口。在BC大本营再次遇见,终于鼓足了勇气。李宗利老师面对一个陌生女子的邀请,丝毫没有迟疑,自然而然地站到了我身边。
简直受宠若惊。从来没想过书本上神一般存在的偶像,这一刻就在身边传递给我一股神秘的力量。
内心狂喜,双手激动得无处安放,不知所措。

招呼乐山的姐妹花一起与李宗利老师合影,用一段美丽的缘份来预祝我们明天早上都能成功登上背后的乌库楚雪山。

我们已经准备好,带着美好的心愿,要出发了。
出发前,小牦牛户外探险队的17名队员与队长小牦牛在BC大本营郑重合影。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山友因为信任小牦牛户外探险与小牦牛而在乌库楚相识,要一同结组去攀登向往的高峰。
小牦牛,加油!
小伙伴们,加油!
‘山高人为峰,行者心无界’,祝愿小牦牛户外探险走得更高,更远!

上午9点半,按预定的时间准时出发,沿乌库沟往5000米的C1营地。
起步就要跨越一座石板搭建的小桥,别看只是短短几米,有一个队友就因为在这里失足而湿了鞋袜,直接导致第二天不敢冒然去冲顶。

整齐的队伍在协作刚子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行进在冰天雪地中。

开始的两小时都是贴着U型沟谷沿灌丛行进,要一直走到前面的沟口再拐左向上攀爬。

领队的节奏控制得非常好,大家并不感觉累。

一路走,一路不停拍照。

犹豫再三,还是不想辜负这可遇而不可求的好天气,我带上了我的4斤重的单反相机。

光线太强烈,以致于按下快门的时候根本看不清自己拍到了什么,拍得怎么样。后来干脆用手机和相机轮换着记录,生怕错过了某一个片段、某一处风景。

我的眼晴似乎一刻也无法从乌库楚的身上挪移,我的镜头始终对着它。
山无言而壁立千仞,望着它,心自然就静了。

路上的时光是最好的时光,愿在路上的我们能放慢脚步,随时随地把自己融进身边的风景,给自己留下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念想。
好多风景一生里只有一次交结的机会。
我庆幸,在高海拨的路上还有能力为你们按下快门,为你们记录。







两小时后,来到沟口。稍作休整,我们就要从这里开始攀爬了。

拐离灌木丛生的U型沟谷地,接下来,是积雪包装过的碎石陡坡,海拨直线拨升。

厚厚的积雪虽然让行走更费劲,但一点也不滑,安全性提高很多。

乌库楚是一座新晋雪山,前年才实现的首登。由于它的接近性好,有一定技术要求,这两年成为登山界5000米级的新宠。
每逢节假日,这条路上就像赶场一样,山友络绎不绝。

马在这条路上能够到达的高度是4800米左右,为了防备上方有马匹滑坠,小牦牛常常要求我们在安全地带等待马队先通过。

不急于赶路的时光是最舒畅的,四面八方的风景都落进眼里。

山脊上,好似大海翻滚惊起了片片浪花。

乌库楚,我离你更近了。

第一次接触小牦牛,第一次参加他的商业登山队,但是一有机会,我的镜头总想对着他。
对他的荣耀已如数家珍。四姑娘山第一个登上幺妹峰的当地藏族人;双沟桥攀冰小王子;2020金犀牛最佳攀登成就获得者......
他那么有天赋,最最希望看到的,是有一天他能成为自由的职业登山家,不用再为生计而操心商业队的繁琐事务。

有人说,爬山的时候不要抬头。不过,这些山头对于二哥来说应该没有多少压力吧?二哥,辛苦了。

悄悄地跟着二哥抬头偷看了一眼,自信心被重重击打,我们还没到半山腰呢。



中午12点半,爬上半腰,陡坡上堵车了。干脆停下来吃路餐。
每个人在自己的屁股下刨平一小块雪,把脚插进雪地里,倚住重心,半蹲半就吃着干粮。

蓝天里的云彩越来越厚重,又要变天了。



海拨上升到4800米左右,向上的每一步都越来越艰难。
气温不足10度,我们却感觉到无比燥热。

攀登的路上不允许队员超越领队,在危险的地段,有我们的队长和协作给大家作保护。


最危险的一处地段,队长小牦牛早早地站在悬崖外侧,指导全体队员一一通过。
那一步非常危险,光溜溜的大石头上暗藏着一层薄冰。如果踩滑,后果不堪设想。
今天所有的马匹都止步在这里,还有200米的海拨,还有1个半小时的陡坡,马背上的驮包全部要靠我们的协作背上去了。



等再上一个台阶,我们已经远离了乌库沟,置身在茫茫的雪原中。身后,雪峰与云天相接,江山如画。



攀爬在这白雪皑皑的世界里,有那么一瞬间,哽咽着不能自已。在海拨5000米的高山上,我情绪失控了。
在生命的长河里,一定是感觉无法再坚持,才会有放弃吧?
我捂着痛继续行走,不是不想放弃,是还不能够。


翻最后一个山脊的时候,碰到从C1营地下来的女背夫们。姑娘们嘻嘻哈哈,有说有笑,仿佛之前肩上的背负完全不值得一提,仿佛她们只是来游了一趟乌库楚。
被她们可爱的面孔感染,我举起相机对准了她们,她们非常配合地对着我的镜头摆起姿式。
你看,乌库楚用他的胸怀养育了怎样一群热爱生活的儿女......

下午两点半,爬上云端,离C1营地越来越近。

横切过最后一面大雪坡,C1营地就要到了。
看似安全的一段横切路面实际上充满着十二分的危险,第二天回程的时候就亲眼看到一个协作在这里因失足而差点滑下悬崖。亏得他及时甩掉了肩上的一个背包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只不过滑坠了100来米滚到悬崖半腰被巨石卡住的背包够几个人费半天劲才捞得上来了。
风险无处不在,每一步路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面前就是海拨5000米的C1营地,经过5.5小时的攀爬,终于在暴风雪来临前抵达。轨迹记录显示BC大本营到C1营地的距离仅仅只有4公里。

小牦牛将我们的C1营地建在离乌库楚更近的一个山坳里,这里三面环山,背风,而且从距离上看,也更利于次日凌晨的冲顶,无疑是最佳的C1营地。
第二天在乌库楚峰顶看到有队伍将C1营地建在大雪坡下面的一小块平地上,从那里翻上来至少还要半小时,这给本来就不轻松的冲顶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后来才弄明白原因,是别的队伍有队员在当天下午遇上暴风雪,实在无法再前行,不得已的选择。

连续几天,一过中午就变天,又下雪了(后来才听说,就是这场暴风雪让下午才从BC大本营往C1营地走的一位山友经历了失温,突发状况被连夜救援下山,好在没发生生命危险)。
营地里一片灰白,一片迷茫。
小牦牛和协作们已经用最快的速度将帐篷搭建好,看,前面这一排凯乐石高山帐都是我们的。

在帐篷里稍稍休息,喝足了二哥送到帐篷门口的热开水,到了去学习简单的攀登技术的时间。
依然是小牦牛队长亲自授课,队员们听得十分认真。
他的忠告始终在心底,是啊,登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严肃对待。

开始实际操作,队员们排好队,一个一个接受小牦牛的检验。挂绳、上锁、推上升器、换绳、解锁、下降,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完全正确,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有条不紊。

狂风吹透单薄的软壳裤,手脚不停地打哆嗦,鼻涕横流。从来没接触过上升器和绳降的我顶住严寒,反反复复练习了两遍才肯收工。
下午6点,我们的装备还没到营地。
我想试试我的登山靴,我想穿着它在雪地里先跑两圈。如果还是不合脚,怎么办?
想起前辈说过,带错一双袜子对于登山来说都是致命的。
怎么办?
装备终于到了,倒了一把润肤霜抹在脚背上,用尽全力穿上登山靴,在帐篷门口尝试了几步,问题似乎解决了,脚背的压迫感比昨天晚上小很多。再走几步,越来越适应,这才完全放心。
今晚的营地餐是面条,准确地说,是面坨坨。
小牦牛和他的协作们已经尽力了,所有的燃料、食物和装备都要靠肩膀背上来。没有水源,所有的饮用水全靠化雪得来。
糊乱地吃了两口,实在吃不下,冲了两包感冒药来喝,今天晚上就这样吧。

冲顶的出发时间定在半夜两点半,也就是说,我们1点就要起来做准备工作。
从晚上9点到凌晨1点的4个小时里,说不清自己是什么状态,可能一直是迷迷糊糊的。可是闹钟一响,整个人完全清醒。
拉开帐篷,皎洁的月光照亮了乌库楚,北斗七星悄悄地陪在它身旁。这是一个静谧的夜晚,C1营地安静得没有一丝风声。

接过二哥递过来的热牛奶和面包,三两口就吞咽了下去。
小牦牛亲自帮队员们穿冰爪,之后又仔细检验大家的安全带,反反复复查看。
看着他认真工作的样子,心里很宽慰,为自己跟了一个有实力而又用心的队长感到十分骄傲。

凌晨两点半,全体队员整装待发。




带着雄心壮志,迈出乌库楚雪山攀登的第一步。
山坡上早也有灯光闪烁,那是先我们半小时出发的其他队伍。他们选择的线路在左靠山壁,小牦牛领着我们选择的线路在右靠山崖。
起步就感觉到心跳加速,这还在平缓路段,怎么得了?
不敢紧跟着前面队友的节奏走,马上收脚调整自己的步伐。在已经踏出的雪窝里挪四步停八秒,再挪四步再停八秒。如此反反复复地走了很长一段路过后,尝试着挪六步停八秒,又挪六步再停八秒。到后来不是越走越累,而是越走越没了压力。是的,10年前翻5700米的卓玛拉垭口就是用的这个步调。
海拨在漆黑中悄然上升,两支队伍的灯光越来越近,最后完全汇到了我们这边。原来,先前出发的队伍绕路了,必须退下来。
翻第一道山脊的时候,我们超越了停下来穿冰爪的先前队伍。看着他们在寒冷而昏暗的雪地里穿戴冰爪,不由得感叹我们的队长小牦牛的明智。
小牦牛在上面让大家抓住路绳走的时候,我知道,危险的路开始了。
用头灯望面前的路,那是一条几乎垂直的山脊背,左右两侧是刀削般整整齐齐的切面。
雪很厚,冰镐插下去直接到手柄位置,脚踩下去几乎没到大腿。
不敢乱踏,只能沿着前面队友的脚窝一步一步往上提。

在黑暗中爬了三个小时,走过一段长缓坡,再斜切一段陡上坡,来到乌库楚最左边的脊背上。一米多宽的雪檐外,是一片整整齐齐、深不见底的断崖。
协作将队员分别结组,一一锁在保险绳上。到了无比危险的路段,离顶峰至少还有200米海拨。
如果说先前的陡坡还有一面崖壁遮挡,此时的我们则完全暴露在冰天雪地中,在风口浪尖,在刀背上。
狂风横扫在脸上,鼻子像贴了一根冰条,整个面颊冻得瑟瑟发抖。

回过头,东方一丝五彩的霞光像波浪一样从云海之中荡漾开去。
天要亮了。

金灿灿的太阳从群峰背后缓缓升起,亲吻着远处的贡嘎主峰,唤醒天地万物,也照耀了乌库楚上方的我们。

风卷起的雪花纷纷扬扬,绕过人墙,流水般向南一泻千里。

上面的速度突然慢下来,像是静止了一般。我们只得原地跺脚,不让身体发僵。

只剩最后的100米,好想到顶峰看日出,恨不能一口气冲上去。

这时候才看清我们已经是今天乌库楚攀登的第一小组,队长小牦牛在前面领攀,第二位是协作刚子,紧随他的是1:1队员张琼,我们乐山四姐妹分别排在第四、五、六、七位。 至始至终,都是小牦牛在前面踩雪、铺路绳、打保护、拍照片、控制整体节奏......
小牦牛户外探险,无疑是个值得称赞与信赖的团队。
加油!

7点30分,经过5小时的奋力攀爬,我们成功登上海拨5526米的乌库楚雪山。
除了感谢自己,除了感谢一起攀登的兄弟姐妹,更要感谢小牦牛户外探险。17个队员,16个成功登顶,剩下的那一个队员只是因为前一天不慎失足湿了鞋袜而不敢冒然上来。要不然,全队成功登顶该有多美。
小牦牛,你终于可以放心了。
不止一次听到你喃喃自语:极端天气、极限攀登......
是啊,之前几天暴风雪肆虐的日子里,你的心每一刻都是揪着的吧?官方的天气预报也显示仅有2号一天的天气稍微好一点点,但那似乎也没能让你轻松。可以想像,在此之前你的内心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乌库楚有心,接纳了你,也接纳了我们。







因为天气无比地冷,风巨大,加上当天登乌库楚的人员在100人以上,留给我们先锋队员呆在顶峰的时间并不长。
来不及激动,从背包里掏出自己辛苦背上来的单反相机,我要用心,用镜头好好记录乌库楚的无限风光。
连绵的群山彼伏蜿蜒,山舞银蛇。贡嘎主峰巍然屹立,他就是舞台上最耀眼的主角。
从未在这样的高度看过这样的风景,奇峰罗列,千沟万壑,江山多娇。苍穹浩瀚深䆳,山川气势磅礴。
天阔云淡,容不得你有任何别的心思,此时的乌库楚就是心中的全世界。沉浸在乌库楚紧紧的怀抱中,浑然不觉人生的苦痛。
这大概就是我爱驴行的原因,在行走中,在山巅,达到无我的境地。
乌库楚,谢谢你。














航拍画面中渺小的我们,比乌库楚上的石头还微不足道。

此生也许只登一回乌库楚,但,一次际遇,一生铭记。

看,用我们的双脚走出的轨迹清晰明了,曲线如此优美,画面如此好看。

两小时以后,我们已经安全下撤到乌库楚脚下。

为了给后面的其他队伍腾地方,在顶峰呆了10来分钟就开始下撤。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用在任何一条户外徒步路线上都是正确的,何况是有一定攀登难度的乌库楚雪山。
7点40分,收起相机,做好安全下撤的准备,一点也不敢怠慢。
全程放低重心,身体倾斜,一手紧握冰镐,一手紧抓路绳,一步一步往下挪。
得力于最近的几场大雪,让我们避免了乌库楚的100米垂直大冰壁。真要是遇上,对于我这种新手来说,攀不攀得上去还是个问题。

虽然登顶的时候没用到上升器在这块大雪坡上攀冰,但下撤时免不了使用下降器绳降。一个协作等在巨石后面检查队员们的下降器是否使用正确,他一边帮我系绳锁一边示意我可以下降。但我记得小牦牛教我的挂绳方法跟他有出入,于是坚持着不肯出脚。这时候星雨姐看到上方不远处的小牦牛,像看到救星一样赶紧招呼他。小牦牛一阵风似地冲到我身边,解开绳锁三两下重新挂好。我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按照小牦牛昨天教的方法开始下降。
第一次绳降,心里并不紧张,但感觉到十分地累,不停喘着粗气。降了好几分钟,以为到底了,回头一看,只不过才半程。中途要换路绳,有协作等在那里帮忙。等绳锁再次挂好,又下降了好几分钟,终于到底。松开路绳的一瞬间,整个人已是筋疲力竭。
此时再抬头望这一片悬崖,心生敬畏。你看,根本望不到最上面的协作。
这一次乌库楚之行,幸好没遇上冰壁,幸好没遇上冰裂缝。

星雨姐没使用绳降,而是由一名协作带着梭下来的,临到底的时候整个人还翻了一个跟斗。要是没有协作帮忙,拽着路绳在这么陡的雪坡上往下梭的方法是非常危险的。
最厉害的是幽兰,无论是攀冰还是绳降对她来说都太容易。只见她熟练地把自己挂上路绳,一溜烟就降到了底,我连掏手机的机会都没有,更来不及说拍照。

回头再看一眼乌库楚,再看一眼我们的攀登路,这一次转身,离乌库楚就越走越远了。

C1营地近在眼前,我静静地走着,脚步缓慢,心里默默与乌库楚告别。
下一次走近雪山不知道又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与什么人。



从乌库楚峰顶撤回C1营地只要了两小时,看看表,还不到10点钟。
上上下下的7个小时里没喝一口水,没吃一点干粮,只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专注于眼里的每一片风景。
终于下来了,坐在帐篷里一时回不了神。
等全体队员都回来后,小牦牛通知大家11点半从C1营地下撤。
稍稍休息了一会儿,抓紧时间将装备打理好。
我和周大妹选择半重装下撤,登山靴等重量级的装备继续交由小牦牛的团队帮背负。
11点半,我们准时下撤。
这一次,二哥背负了三个重装包,看得人很不忍。他们,是值得每一个山友尊重的人,因为有他们,才有我们的无限攀登。

从C1营地回BC大本营的路非常难走,斜坡面上已经结了冰,道路非常滑。
老老实实沿着路迹走,不敢轻举妄动。
好多队员不想走结冰路面,试图踩着积雪走,其实雪坡里危机四伏,深雪下面是乱石,每一脚都有可能踏空,失去平衡而人仰马翻。亲眼看到其他队的一个协作连包带人滚落的情形,幸亏他及时甩开了手里的背包,要不然,连同背包一起跌下悬崖的肯定还有他。
惊魂一瞬,吓坏了所有人。
下到半坡的时候,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是李宗利老师。他的团队在BC大本营多适应了一天,所以预计的登顶时间比我们要晚一天,现在他们正往C1营地走。
得知我们乐山的四姐妹全员登顶,李老师非常高兴。
李老师,也预祝你和你的团队登顶顺利!

一眼看不到底的陡长下坡走得人脚打闪闪,不知道走过了多少个‘之’字拐,人还在半山腰。
边走边思索,最后找到一种十分安全的走法。将登山杖收起,靠山体一侧的手伸进积雪中借力稳住重心,弓着腰,双**替斜插向前。
方法得当了,剩下的坡道简直如履平地。
不过,要时刻警惕上方落石将自己砸中,警惕有人滑坠时将自己打翻。
想起不止一个人滑坠的场面,心有余悸。

下午两点半,平安回到BC大本营。
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攀登路上要共进共退,必须等到所有队员都撤下来,一起回上城子村。
这一等,将近4小时。
很冷,很饿,几乎没有一口热水。但是看到下到营地后一刻也没闲着的小牦牛,心里生不出一丝丝怨气,而且好多队员不由自主地加入到他拨营的队伍中,哪怕是能帮上一点点小忙。
愿小牦牛快快成长,就做一个运筹帷幄的人,好好享受他的攀登路。

下午6点,从BC大本营乘车回上城子拉木民宿。
19.8公里的路程,二哥用稳稳当当的速度开了1.5小时。
拉木民宿的扎西降泽已经为大家煮好饭,庆功的酒也斟满杯,祝福乌库楚!
乌库楚攀登到这里就结束了,兄弟姐妹们,驴行路上再见。小牦牛,下一座雪山见!明天,我们要去里索海看贡嘎。

早上6点,小牦牛和他的队员们要乘车回成都,幽兰起来送他们。
今天我们要顺道去里索海看贡嘎,来之前已经计划好。
从上城子村到里索海徒步起点的上木居村开车只需要半小时,轻装徒步里索海只需要3小时,所以我们准备睡到自然醒,10点钟才从上城子村启程。
贡嘎山镇到上木居的公路坑坑洼洼,风尘扑扑,我的自由侠收起它狂野的个性,小心翼翼行驶其中。
最近藏区大部分的村民都上山挖虫草去了,为了找到帮我们搭包的摩托车,一车人睁大眼睛在沿途仔细搜索着。见一处大户大院的人家开着门,便把车拐了进去。到处喊人,没有人应。又按照牌子上的电话拨打,主人家终于从楼上下来。原来,男主人因为每天下午要去沙德乡收虫草才在家的。看到男主人,看到‘上木居旅游之家’的牌子,幽兰更加确定去年走贡嘎山脊线的时候她住过这里。

好一阵请求,男主人才答应等他女婿挖虫草回来再帮我们搭包上里索海(摩托车搭包在虫草季的价格是260元一趟,据说是村子里的统一价)。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只好人先行。
上木居到里索海徒步起点还有一段距离,男主人答应开车送我们一截。
其实,上木居到里索海的全程都是可以开车的,但不知为什么,村民在村口的道路中间挖了一个巨大的坑,只留了半辆车的位置,再好的车,再好的车技也飞不过去。
中午12点,开始徒步,一路沿着开满紫色矮杜鹃的寂静沟谷缓缓向上。
山风不燥,虽然阳光强烈,心情依然轻松而舒畅。
起步不足两公里,周大妹同学渐渐落到后面。发现她脸色不对,我用我的经验鼓励她使劲吃西洋参含片。无奈,陪着她缓了好一阵,最后她还是决定放弃里索海。
看着大妹返身往上木居走了以后,我加快脚步,去追前面的队友,紧追了好一阵才追上。

今天全程缓上坡,海拨在悄无声息中上升。如果不看海拨表,几乎察觉不到。
在弯弯绕绕的土公路上安安静静地爬了两小时,走到雪线之上,走进白云之中。
景色开始丰富,我们也开始掏出手机边走边拍照。




云层有点厚,蓝天时隐时现。
在垭口下面,一个摩托车手超越了我们。半小时后,在接近垭口的地方看到他折返。问他看到贡嘎群峰了没,他说,只看到一片浓云,雪山完全看不到。
这一趟说好了是顺道而来,所以,无论里索海是什么天气,贡嘎是什么颜色,我们统统不失望。
做好了心理准备,有所期待,但没压力。
等我们翻4600米的里索海最高垭口时,头顶一半蓝天,一半云雾。

往前走几步,翻过垭口,贡嘎群峰惊现眼前。
一条巨蟒般的庞大山脉横亘在面前,像是雨后春笋突然从土地里冒出来。
群山阳刚,浮云阴柔,它们相依相偎,浪漫弥漫在整片山谷。

我们来得不早不迟,正好撞见你。

往前再紧走几步,左侧的贡嘎露出半身。即便是这样的相见,已让我们心生无限感激。



在垭口呆了很久,看看时间已不早,沿着公路继续往里索海走。

半小时左右,下到里索海,这时候的群峰完全被乌云笼罩。
看到里索海的第一眼,心里没泛一丝涟漪。五月的海子就是这样,完全在预料之中,大部分的海子还是冰湖呢。
算算时间,搭包的摩托车还要很久才会上来。
闲着无事,我想一个人走到对面看看里索海下海子。
海子边铺盖着一层薄薄的新雪,顾不上鞋子会不会被浸湿,径直走了过去。
里索海下海子很小,冰尚未全部消融,只有不多的一汪水,像一颗心镶嵌在冰天雪地中。
下海子一点也不美,不知道为什么我盯着它看了很久。海子上飘浮着的浮冰像从天空落下的云朵,宛在水中央。
看着看着,情绪完全失控,一个人躲在山头泣不成声。
原谅我无法自禁,这辈子就放任自己这样去思念一生最疼爱的人……



风用力推开云雾,再次露出蓝天。急切地走向里索海,等待着与贡嘎雪山的惊鸿一瞥。
转了半个里索海来到对面,找了对着贡嘎雪山的位置坐下。
风很大,波澜起伏。
不知坐了多久,风静了,水也平了,像一面镜子,倒影清晰呈现。

一边拿出手机全程录像,一边不停地按动相机快门,努力捕捉每一时刻的光影幻化。

看啊,贡嘎的卫峰都出来了,清晰明了。
因为不了解贡嘎山系,一时还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但头脑里一直在回旋:中山峰、那玛峰、爱德嘉、金银山、勒多曼因......

贡嘎雪山那么远,又如此近。虽然主峰一直没有显露,但还是让我们感受到它排山倒海、咄咄逼人的恢宏气势。

浓云始终没有散尽,光影却悄悄地将山头晕染。

贡嘎群峰披上金色外衣,夕照金山开始了。

屏住呼吸,生怕一不小心就打断了这场视角盛宴。

最好的相遇就是恰巧动了心。里索海,你感动了我。

一个多小时,眼睛盯着贡嘎一刻也不肯挪移,跳上跳下寻找着最理想的拍摄角度。

直到太阳的余辉全部落尽,直到皎洁的圆月升上天际,我才心满意足地收起相机。
这个下午与我们一起守候在里索海的还有一对上海夫妇和一对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小年青。从拍摄的器材一眼就看出上海夫妇是一对酷爱大自然的人,果然,从男子口中得知,这是他们守候的贡嘎第六晚。七天里换着不同的时间与空间,期望见到贡嘎的辉煌一刻。今晚,他们终于如愿。他在朋友圈写道:“随着夕阳西坠,贡嘎庞大的身躯中仿佛有一股巨大的活力正在复苏。渐渐地,它开始发光发亮,山体由洁白转为金黄。及至最后,贡嘎体内的活力完全迸发而来,射出夺目红光,将周围的云朵和湖水统统染成一色......”
这,何尝不是一段辉煌的生命的写照?
下图为上海摄友嬉戏海豚拍摄

上木居旅游之家的登巴早已将装备搭上来,幽兰和星雨姐已经在搭帐篷。她们一点也没惊动我,放我安安心心在海子边拍照。
等我收起相机的时候,幽兰的苦笋烧肉已经要熟了。
里索海的夜无风,安安静静,只是明月一直挂在帐篷边上,扰得我好像又是一夜未眠。

由于登巴一早就要去挖虫草,我们让他8点就上来驮装备。
一早起来,天气晴好。
拉开帐篷,贡嘎主峰赫然眼前。
清晨的它像一头雄狮,一圈鬃毛潇洒地披散在身后。

你好,木雅贡嘎,我们又见面了。这一刻,我的目光中泻满温柔。

快速收拾好营地,简单地吃过早餐,今天我们要回程了。
因为路途方便,相信不久之后,还会与里索海再见。

离开里索海的时候,幽兰将贡嘎山脊线指给我们看。从里索海到子梅垭口的几十公里,一直在贡嘎雪山的注视下行走,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驴行的魅力难以言表,它只存在于行者的内心。

用镜头将贡嘎拉近,难以想像我们的李宗利老师是从哪个位置登上峰顶的。
有一次更近距离地靠近贡嘎是在老贡嘎寺背后的山脊上,那个早晨很荣幸地见到了贡嘎雪山的帽子云。
千面贡嘎,你是蜀山的王。无论多少次,始终看不够你。
回程的路一路畅通,经过康定的时候,正好是饭点,我们决定去吃红辣辣的杂七杂八牛肉火锅,给我们的乌库楚之行划上深刻的句号。
给我的乌库楚游记划上句号的时候,我的身体还在醉氧中,心还在攀登的路上。一趟驴行的结束不是结束,是下一趟驴行的开始。用队友幽兰的话说,趁还有能力,活出自己的活法,走出自己的路。
经验了生命中最深的痛,我的心境再也不是昨天的心境,我的人生也从肆无忌惮的样子变得沉默无言,只剩一丝力气与山川低语。
我决意屏蔽一切人际关系,断了所有联系,一心行走。
好好跑步,努力学习攀岩,积蓄体能与力量。期待下一段路,期待下一座雪山!

给色影驴途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