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北京> 夏天爬山徒步防中暑指南

夏天爬山徒步防中暑指南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夏天爬山徒步防中暑指南

2025-06-13 09:12:11 2303

夏季爬山徒步容易中暑,但只要做好充分准备和采取正确措施,就能大大降低风险。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预防中暑策略,涵盖行前准备、途中应对和应急处理:

一、 行前充分准备:

1.  了解天气和路线:

    *   查天气预报:出发前务必查看详细的天气预报,重点关注高温预警(如高温橙色、红色预警)、湿度、紫外线指数和是否有雷暴风险。避免在极端高温天气(尤其是预报超过35℃)进行高强度徒步。

    *   研究路线:了解路线的长度、爬升高度、树荫覆盖率、水源补给点位置、下撤点。优先选择有较多树荫、靠近溪流或通风良好的路线。避免在正午时分暴露在无遮挡的山脊或岩石地带。



2.  合理规划时间:

    *   早起出发:尽量在日出前后(如清晨5-6点)开始徒步,利用一天中最凉爽的时间行进。

    *   避开高温时段:计划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段最炎热、太阳辐射最强的时间段休息或进行强度最低的平缓路段行走。寻找阴凉处长时间休息。

    *   控制强度:夏季徒步应降低预期速度,比平时预留更多时间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3.  科学选择装备:

    *   服装:

        *   透气速干:穿着宽松、轻薄、透气、吸湿速干的衣物(如聚酯纤维、尼龙、羊毛)。避免棉质衣物(吸汗后变重、干得慢、贴在身上阻碍散热)。

        *   防晒:长袖速干衣裤是最佳选择,能同时防晒和减少水分蒸发散热。若穿短袖,务必搭配防晒袖套/冰袖。

        *   颜色:选择浅色衣物(白、浅灰、浅蓝)反射阳光。

        *   帽子:宽檐透气速干帽(如渔夫帽、丛林帽)比棒球帽更能保护颈部和面部。帽子最好有透气网眼。

        *   头巾/头巾:Buff头巾或魔术头巾打湿后围在颈部,有很好的降温效果。

    *   防晒:

        *   防晒霜:出发前15-30分钟,在所有暴露皮肤(脸、耳后、颈后、手、手臂、腿)涂抹高倍广谱防晒霜(SPF50+, PA+++)。每2小时或大量出汗后必须补涂。

        *   太阳镜:佩戴能有效阻挡UVA和UVB的太阳镜,保护眼睛。

    *   足部:选择透气、合脚、防滑的徒步鞋/登山鞋,搭配吸湿排汗的徒步袜。

    *   背包:选择有良好背负系统、透气的背包。



4.  携带充足水分和电解质:

    *   水量:宁多勿少!根据路线长度、强度、天气和个人需求携带远超平时量的水。建议每人至少携带2-3升水起步,长线或高温天可能需要4升甚至更多。途中不断补充,不要等口渴再喝。

    *   电解质补充:纯水无法补充出汗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钠、钾、镁等)。需携带:

        *   电解质泡腾片/冲剂:方便加入水壶中。

        *   运动饮料:选择低糖或含糖量适中的(避免过甜增加负担)。

        *   含盐食物:如咸饼干、坚果、盐丸。

    *   水具:使用方便随时饮用的水袋(水囊)或水壶。考虑携带净水设备(如滤水器、消毒片)仅在有可靠水源且掌握使用方法时作为应急备用,不能替代主动携带充足水。



5.  携带适量能量食物:

    *   选择易消化、能快速提供能量的食物,如能量棒、坚果、果干、面包、香蕉等。避免过于油腻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少量多次补充。


二、 行进途中注意事项:

1.  持续、科学地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   定时喝水:即使不渴,也要每隔15-20分钟喝几口水。目标是保持尿液颜色为淡黄色或透明(颜色过深说明缺水)。

    *   补充电解质:每喝1升水,或大量出汗后(如衣服有明显盐渍),补充电解质或淡盐水。按照产品说明或根据出汗量调整。吃些含盐小零食。

2.  主动降温:

    *   利用水源:遇到溪流、山泉(确保安全可接触),可用水浸湿帽子、头巾、擦拭脸、颈部和手臂。避免用冰水直冲头部或全身,以免刺激血管。

    *   保持湿润:将打湿的头巾或帽子戴在头上、颈部,利用蒸发散热。

    *   寻找阴凉:休息时务必选择通风、有树荫的地方。避免坐在滚烫的岩石或地面上。

    *   适当透气:在安全路段,可以解开领口或袖口扣子,增加通风。


3.  调整节奏,充分休息:

    *   放慢速度:高温下要比平时走得更慢,尤其是爬升时。

    *   增加休息频率:每走30-60分钟,或在感觉特别热、心跳呼吸加快时,主动休息5-10分钟。避免连续高强度行进。

    *   聆听身体信号:密切关注自己和队友的状态。出现轻微头痛、头晕、恶心、肌肉痉挛、大量出汗但皮肤发凉黏腻、疲惫感异常加重等,都是中暑早期信号(热衰竭),必须立即停下休息!

4.  持续防晒:定时补涂防晒霜!



三、 识别中暑信号并紧急处理

*   热衰竭 (中暑前期):

    *   症状: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苍白或潮红、脉搏快而弱、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痉挛、极度疲惫、体温可能正常或略高(<40℃)、可能有晕厥但神志清醒。

    *   处理:

        1.  立即停止活动!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树下、岩石阴影下)。

        2.  躺下休息,抬高双脚(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

        3.  积极降温:解开紧身衣物,扇风,用凉水(非冰水)喷洒或擦拭皮肤(尤其是颈部、腋下、腹股沟大血管处),用湿毛巾冷敷额头。让患者自己小口慢饮含电解质的凉水或运动饮料(如能吞咽且无呕吐)。

        4.  密切观察:通常在30分钟到1小时内应有明显好转。如无好转或恶化,按热射病处理并紧急求救。



*   热射病 (重度中暑 - 医疗急症!):

    *   症状:核心体温急剧升高至40℃以上、皮肤发红发热且干燥无汗(但运动性热射病初期可能仍出汗)、意识模糊/谵妄/抽搐/昏迷、脉搏强而快、呼吸急促、头痛剧烈、恶心呕吐。

    *   处理(争分夺秒!):

        1.  立即拨打当地紧急救援电话(110/120)!清晰报告地点、患者情况和疑似热射病!

        2.  同时进行最快速有效的现场降温:

            *   将患者转移到最阴凉的地方。

            *   脱掉多余衣物。

            *   全身浸泡在溪流、山涧或任何能找到的流动冷水中(确保安全,防止溺水) - 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   如无法浸泡,则用大量凉水持续浇淋全身,或用湿毛巾/衣物包裹身体,并持续大力扇风(利用蒸发散热)。

            *   重点冷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区域。

            *   不要用酒精擦拭!不要给昏迷者强行喂水!

        3.  持续监测体温和意识状态:降温目标是尽快将核心体温降至38.5-39℃左右,并等待专业救援到达。即使患者似乎好转,也必须送医!热射病会引发多器官衰竭,有致命危险。



总结关键点:

*   计划先行:避高温、选阴线、早出发、带足水(+电解质/盐)。

*   装备得当:浅色速干、宽檐帽、太阳镜、高倍防晒。

*   途中关键:勤补水(水+电解质)、会降温(湿敷/喷雾/扇风)、慢节奏、多休息、听身体。

*   紧急识别:热衰竭(头晕恶心出汗多)立即停、阴凉处、降温补水;热射病(高热无汗意识乱)是急症,速求救、快降温(冷水泡/淋)、等救援。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天气过于炎热,或者你感觉身体状态不佳,果断取消或缩短行程是最明智的选择。享受山野的同时,务必照顾好自己!

9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火勺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火勺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